【历史】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 2019-2020 学年高二下学期 第三次月考试题 第 I 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小题,满分 60 分) 1.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 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 A.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B.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C.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2.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西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 和法律控制手段,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对“现代化”理解准确的是 A.郡县制度取代分封制度 B.由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 C.由古代人治到现代法治 D.君主专制取代贵族政治 3.台湾学者许悼云评价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 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该论断强调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A.“家天下”与“公天下”共存 B.君主专制和官员任期制相结合 C.官僚政治开始取代贵族政治 D.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4.有学者指出:(西汉)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 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体现这种斑马式省级组织的制度是 A.郡国并行制度 B.分封制 C.刺史制度 D.郡县制 5.中央和地方关系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问题。下列措施中属于通过经济手段防止地方 割据的是 A.颁布附益之法 B.设置转运使 C.推行募兵制度 D.实施行省制度 6.唐玄宗即位后,为防御吐蕃、突厥、契丹等对唐边境的不断袭扰,改变了边防重镇原来 以几百人为单位的小军事部署,开始部署集中指挥的庞大集团军;为缓解中央财政压力,又 给予集团军节度使自行募兵权并允许其自行组织屯田以解决军粮的不足。这说明唐朝节度使 ( ) A.为民族融合创造了条件 B.是中央决策的重大失误 C.必将导致安史之乱发生 D.是特定历史环境的产物 7.元代行省设置犬牙相错的特点明显,如: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湖广行省以 湖南、湖北为主体而又越过南岭有广西,江西行省也同样跨过南岭而有广东,河南江北行省 则合淮水南北为一体。这种做法 A.打破了地区间的隔绝状态 B.顺应了经济格局变动趋势 C.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威胁 D.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8.元朝时期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当时管理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的机构 是 A.三司 B.宣政院 C.内阁 D.军机处 9.按唐制,中男(男丁 16 岁以上至 21 岁为中男)不服兵役,成男(男丁 22 岁以上为成男) 才服兵役。某次,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役的建议,得到太宗许可。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 并指出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据此可知,当时魏征供职于 A.中书省 B.尚书省 C.兵部 D.门下省 10.《水浒传》第七十七回写道:枢密院童贯率领八十万大军去梁山泊镇压宋江起义军,中 了十面埋伏,只身逃回汴京。宋代枢密院的职能是掌管 A.军政 B.民政 C.行政 D.财政 11.两汉的察举与考试相辅而行,察举贤良方正时,便有对策之试。如《石林燕语》载:“汉 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对 上述两汉用人政策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以德取人的录用原则 B.德才兼备的取仕倾向 C.考试人仕的选才标准 D.唯才录用的用人理念 12.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这一表格反映了科举制度 时期 两宋 明淸 比例 50%以上的进士 43%的进士 任官前出身 平民 贫寒家庭 A.实行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 B.促使部分杜会阶层的变动 C.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第的观念 D.完全实现了官员选拨和公平、公正 13.《荀子·君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 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引文认为,君主的哪一举动符合荀子的观点 A.建立起上传下达的邮驿制度 B.经常巡游天下 C.加强对中央与地方官员监察 D.深入民间体察民情 14.《南京条约》申明:“美国驻中国之总管大员,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 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复用剖行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 行照会。”后来的《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又于“平行之礼”一条无不详为备 列。“平行之礼”的提出,对当时中国的主要影响为 A.推动向西方学习思潮出现 B.推动传统礼仪制度的进步 C.传播资产阶级的平等观念 D.冲击夷夏之防的社会观念 15.洪仁玕在《资政新篇》提出“主张兴办近代工矿、交通、金融、邮政事业,并允许私人 经营,允许使用雇佣劳动;主张与外国平等往来通商,同时用竞争手段抑制经济扩张。”这 些主张大多得到洪秀全的肯定,这主要说明 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影响农民思想的变化 B.洪仁玕的主张符合农民阶级的需求 C.太平天国运动的阶级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D.太平天国运动具有新的时代特征 16.严复在评价近代一场战争时说:“以寥寥数舰之舟师,区区数万人之众,一战而剪我最 亲之藩属,再战而陪都动摇,三战而夺我最坚之海口,四战而威海之海军大替矣。”该战之 后 A.中国被迫开放了上海等五个通商口岸 B.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镇压中国人民 C.帝国主义加深了对华资本输出的程度 D.清政府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17.下图是 1907 年发表的漫画(注:图中所示器具从右到左依次是:坛、提勺、漏斗、壶) 其政治寓意是记形現中 A.清末新政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B.清政府已经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C.民族工业受到中外反动势力压制 D.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18.太平天国提倡“剪辫蓄发”,认为当时人的发饰“坏先人之服冕,是使中国之人忘其根本 也”。辛亥革命期间,革命党人认为“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先去满清之形状”,提倡“剪辫易服”。 二者均希望通过变革发饰 A.与西方文明相对接 B.号召推翻清朝统治 C.提倡民主自由思想 D.表明各自宗教信仰 19.1922 年,中共二大发出号召:全国的工人、农民团结在共产党的旗帜下进行斗争,并 联合全国一切的革命党派,联合资产阶级民主派,组织民主联合战线;并决定邀请国民党等 革命团体举行联席会议,共同商讨合作的具体办法。这一号召 A.说明中共较清醒地认识了中国国情 B.表明当时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运 C.是实行全民族抗战路线的具体表现 D.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20.“工农学兵,工农学兵,大联台!大联合!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帝国主义,齐奋斗、齐 奋斗。”这段选自民国某时期的军歌歌词,反映了 A.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开始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形成 C.新民主主义成为革命旗帜 D.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受到重创 21.1929 年,实际主持中央工作的周恩来在给贺龙及湘鄂西前委的指示中明确指出:“目 前所应注意者,还不是什么占领大城市,而是在乡村中发动群众,深入土地革命。”这表明 周恩来 A.重视推广井冈山经验 B.抵制党内泛滥的“左”倾错误 C.认为革命尚处于低潮 D.党内普遍认可毛泽东的做法 22.八路军老兵回忆,当时的口号是“不留一根铁轨,不留一根枕木,不留一个车站,不留 一个碉堡,不留一座桥梁,不留一根电杆”/让敌人用脚同我们赛跑”,“让敌人用牛驴搬 炮弹大炮”。下列战役中明显体现出口号所蕴含战略意图的是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淞沪会战 23.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有高潮也有低潮。下面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力量变化趋势的 描绘,较为准确的是 A. B. C. D. 24.古代希腊人将流放视为一种比死刑更为严重的刑罚,因而其对被处死刑者以逃亡他乡而 逃避死刑的情形加以放任。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海外流放生活痛苦不堪 B.城邦是个人荣誉的源泉 C.希腊缺少民主法治精神 D.希腊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25.《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 容许罪犯逃脱惩罚。”这反映了古罗马民法 A.重视证据 B.主张重罪轻罚 C.纵容犯罪 D.维护贵族利益 26.罗马帝国的建立者屋大维的顾问叫苦不迭:“麻烦在于人口众多,管理事务繁杂。因为 公民包括了各族和能力上的形形色色的人,他们的秉性和愿望更是千差万别,所以统治起来 困难至极。”罗马帝国于是通过一系列司法实践,形成了 A.《十二铜表法》 B.公民法 C.万民法 D.自然法 27.“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 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下降了,但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造成权力分配 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为了解决这种“状态”,英国在政治上 A.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 B.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 C.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的行政权 D.改革议会制度,中等阶级更多参政 28.有关英国责任内阁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由多数党领袖组阁②实际上对议会负责③首相有权解散议会④内阁掌握司法权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9.在美国费城制宪会议上,小州声称:“不愿屈从大州支配的命运,威胁要与外国结盟。” 而大州则扬言要用火与剑来解决问题。针对双方矛盾,1787 年宪法的协调结果是 A.提出了黑人按五分之三计算原则 B.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C.规定了参众两院议员的产生办法 D.通过了实行联邦制议案 30.“(它)是共和主义与君主主义妥协的产物。它虽然承认了共和制,但君主制的阴影处 处可见……这样一部不伦不类、伸缩性很大的宪法既能适应君主制也能适应共和 制。”“它”是指 A.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B.美国 1787 年宪法 C.英国《权利法案》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第 II 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分析题(共 40 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 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摘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古代希腊的民主与今天西方的民主不能完全相提并论。在雅典,城邦的所 有公民都有可能亲自参加选举和表决…… ——许海山《欧洲历史》 材料三 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哪一个统治阶级,只要实行民主政治,都普遍采取代 议制的形式,只是具体方式有所不同。在代议机构的设置上,有的资本主义国家实行两院制, 有的实行一院制。 材料四 帝国皇帝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任命议会主席、召开和解散联邦议会。帝国议会 按照普遍的、直接的、秘密的选举制选出,然而,它未能组成代议制的政府,帝国议会不能 自行通过任何一项对政府不利的法案,因为一切法律和其他决议都必须取得联邦议会和皇帝 的同意方能生效。 ——摘编自孙炳辉、郑寅达《德国史纲》 (1)用明清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一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2 分)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古希腊和近代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在民主 形式上的不同。(4 分) (3)依据材料四,概括德国代议制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对古代中国、古希腊 以及近代西方代议制的不同特征有何认识?(5 分)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英国与清政府制定第一个协定税则,主要进口货的税率比以前粤 海关的实征税率降低了一半以上,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荚法提出值百抽五的原则,再次降低 税率。但实征从未达到 5%。1902 年修订协议后,进口货平均实征在 3.2%左右,成为举世 罕见的最低税率。近代中国的对外贸易一开始就由外国在华的洋行垄断,不但进口全部由洋 行经营,即使出口,也是中国将商品卖给口岸的洋行,而非运销国外,洋行雇用华人做买办, 建立买办制度,并通过买办建立了通商口岸到内地城镇的商业网,为洋行推销洋货和汲取出 口物资。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除鸦片外,并未能很快在中国打开销路。通过第二次鸦片战 争,列强取得内地航运通商和免纳厘金等特权后,市场才逐步扩大。1895 年甲午战争时, 进出口总值达 3.1 亿余海关两(一海关两合 1.558 银元)。而入超达 2840 万海关两。进入 20 世纪,资本主义国家已先后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它们的对华贸易也急速膨胀。 材料二在中华民国时期,经过 1924-1927 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和群众性的关税自主 运动,国民党政府与列强协商,于 1929-1934 年四次修订税则,进口货的平均实征税率才逐 渐提高到 27%左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华商国际贸易业日兴,分享部分利益,但未能改变 洋行垄断的局面。1936 年,国民党政府应外国政府要求,管制锑、钨等战备物资作为偿还 外债之用。抗日战争时期,随着易货偿债范围扩大,国民党政府管制了所有重要出口物资, 出口贸易遂大部转入官僚资本之手。全因东北市场被日本占领,以及 30 年代初的经济危机, 贸易额锐减,到 1936 年仅有 10.5 亿余海关两。 ——均摘编自陈晋文《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时期对外贸易的特征及其原因。(6 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民国时期的对外贸易的变化,并简单评价(5 分) 33.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不断觉醒,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由甲午一役始也。吾国之大患,由国家视其民为 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吾国之人视国事若于己无与焉,虽经国耻、历 国难,而漠然不以动其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然也。且其地太辽阔,而道路不通,彼此隔 绝,异省之民,罕有交通之事,其相视若异国焉。……故非受巨创负深痛,固不足以震动之。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898 年) 材料二 这以前,中国人民也发生过多次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政治行动。可是 它们或者是单纯的军事行动,或者是只有较少人参加的爱国活动。五四运动就大不相同了。 它所牵动的社会面如此之广,表现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顽强意志,使反动势力张皇失措。 在严重民族危机的强烈刺激下,许多人忧愤填膺。他们聚在一起便畅谈国家面对的危局。一 旦经历过五四这次大风暴的洗礼,在他们眼前便打开一个新天地,带来从来没有的思想大解 放,完全改变了他们的生活道路。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 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直到现在……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 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 家的序幕。 ——晏阳初《农民抗战的发动》(1937 年 10 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国人对国事“漠然”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甲午战争后民族 觉醒的主要表现。(4 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五四运动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天地”的打开带来的 主要影响。(4 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战是如何推动“真正的新中国国家”走向形成的? (6 分)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B A A B D D B D A B B C D D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B B A C A C B B A C D B C A 31.(1)史实: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2 分) (2)民主形式:古希腊的是直接民主,近代西方是代议制的间接民主不同:英国的君主立 宪制;美国的总统(民主)共和制。(4 分) (3)特点:议会选举体现民主性,但未能组成政府;议会拥有立法权,但不能监督政府; 议会立法受行政权力控制。(3 分) 认识:民主政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政治体制的模式是由各自国情决定的;要解决 好制度的继承和创新。(2 分) 32(1)特征:关税主权丧失且税率不断降低:对外贸易由外国洋行垄断,买办发挥重要作 用;中国逐渐出现入超;列强对华贸易逐渐膨胀,半殖民地色彩严重。(3 分) 原因:列强侵华;清政府腐败无能;中国民族工业不发达;自然经济逐渐瓦解。(3 分) (2)变化:关税基本实现自主,进口税率逐步提高;华商和中国政府参与对外贸易,促进 了对外贸易发展;贸易额锐减;在与中国贸易中,日本份额加大。(3 分) 评价:增加了关税收入;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在外贸方面的措施和成果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和国际形象的改变;但加速了官僚资本膨胀,也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2 分) 33.(1)原因:君主专制造成国民意识浅薄;疆域辽阔且交通不便;民众缺乏民族(国家) 认同感。(2 分) 表现:兴起救亡图存运动,进行政治变革(或百日维新、辛亥革命)。(2 分) (2)特点: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彻底反帝反封建。(2 分) 影响:促进思想解放;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共的成立创造条件。(2 分) (3)抗战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增强了民族凝聚力;中国取得第一次反帝斗争的完全胜 利,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6 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