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第21课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第 21 课 在历史与现实间穿行: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课标: 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三世界 发生的各种新变化和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在历史与现实间穿行 “研究历史, 重在理解,而非评判 。 ” —— 布洛赫: 《 历史学家的技艺 》 “在我看来, 历史的意义在于理解,在时间中完成对自己和他人的理解 。理解历史,需要情感,需要理智,也需要经验。它要求于人的,并非如寻常人所以为的象牙塔里的寻章摘句,而是 必须在历史与现实中穿行,透过历史触摸现实的肌肤,思考我们自身的生活 。 ” —— 宋石男: 《 人人都是自己的历史学家 》 一、时空: 放在 历史时空 下思考 二、 历史 :世界殖民体系 的瓦解 三、 现实: 第三世界 的 成就与挑战 四、 未来 :第三世界 发展任重道远 五、价值:在 历史感悟 中 回望现实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唯物史观 通过学习,运用唯物史观及辩证分析看待历史的有关理论, 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不同国家独立的历史必然性 ,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时空观念 通过教科书和配套课件, 认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 ,抓住其 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 史料实证 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 了解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 ,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历史解释 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 了解当今亚非拉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发展问题及挑战的具体表现 ,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家国情怀 通过教学让学生 认识发展中国家面临问题的区域性与共性特征 , 以及问题解决的艰巨性。 洞悉概念 :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指的是在 争夺和瓜分殖民地的过程 中,现代殖民帝国 为了自身的政治与经济利益 而 结成的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整体 。它是 新一轮殖民扩张的产物,同时也是现代国际法逐步完备和发展的结果。 殖民与殖民地: 殖民是一个古老的历史现象。 殖民地是指一个国家在海外占领和掠夺、同时把本国大批居民移往该地居住和开发的地区 。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1. 政治体系: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 2.经济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3.殖民体系: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 。 一、放在 历史时空 下思考 问题一:阅读上述时空坐标,初步感受二战后第三世界在世界 历史上的作用与影响 。据上述时空坐标中 历史信息 (至少选择两条) 请拟一个论题,并加以简要说明 。 1. 世界殖民体系的 形成过程 二、历史: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过程就是资本主义发展和对全球进行侵略的过程。 材料一 : 二战使英国损失 1500 亿美元,德国损失 3000 亿美元。学者瓦德奈伊说:“ 大战降低了英国和西欧各国的影响,并且削弱了他们统治世界的能力 ,因此,这就 为日益成长壮大的非殖民主义运动铺平了道路 。”总之, 无论战败国还是战胜国,都元气大伤, 赤裸裸地武力掠夺已经失效。 材料二: 二战以前所未有的规模把殖民地半殖民地卷入战争 ,由各殖民地人民组成的参战军队有 300 多万人,他们甚至远涉重洋,奔赴欧亚非战场, 逐渐脱离原来的闭塞的环境和保守的思想传统,对帝国主义本质有了进一步认识,政治觉悟不断提高。 材料三: 二战后,英法等老牌殖民国地位下降 ,后起殖民势力如美国试图建立新的殖民统治, 以瓦解老牌殖民国家的殖民体系 。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展开了新一轮的关于殖民地的较量,这也为殖民地解放运动提供了条件 。 2. 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原因 材料四: 二战后,成立了联合国。 联合国通过了一系列决议和宣言,谴责殖民主义政策,坚持民族自治、民族独立原则,强调立即无条件给予殖民地领土独立,被称为“非殖民化宣言” 。很多国家就是在联合国托管理事会的直接帮助下获得独立的。 材料五: 西方国家全球殖民的过程,也是 主权 国家的概念 由欧洲向全球扩散的过程 。欧洲列强通过发现、占有和建立殖民地, 强化其主权意识和主权地位 ,这个过程 同时也唤醒了亚非拉被掠夺和被剥削地区人民的主权和民族国家意识 。二战作为一场席卷全球的 世界性反法西斯战争,增强了这种意识。 材料六: 二战使 传统殖民大国的影响力下降,权势转移到美国和苏联这两个新兴超级大国身上。而美苏向来有反殖民的传统 。 《 联合国宪章 》 中 “任何民族对外来统治的屈从是对基本人权的否定”法理要求。 2. 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原因 《 联合国宪章 》 归纳 :二战后 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原因 ⑴二战极大地 削弱了国际帝国主义的力量,迫使宗主国对殖民政策进行调整 。 ⑵二战使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 深受自由和民族觉醒等思想的影响,进一步觉醒,促进了民 族解放力量的增长。 ⑶二战及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 民族经济的发展和民族主义政党的出现 ,为民族解放运动 的发展准备了重要的物质和组织条件。 ⑷ 新老殖民主义者的矛盾与斗争为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提供了有利条件。 ⑸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力量 的发展壮大,鼓舞并有力地支持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 民族解放斗争。 ⑹ 联合国的非殖民化活动 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主权国家概念的传播、世界的反殖民潮流。 第二次世界大战   材料: 一些西方学者和政治家 认为,一些殖民地的独立是宗主国自愿结束殖民统治的结果 。 例如英国前首相艾德礼就在一次讲演中宣称:“在世界历史上,有许多大帝国兴起,繁荣一时期,然后垮掉了 …… 只有唯一一个帝国,这个帝国在没有外来压力下或没有对统治的负担感到厌倦的情况下, 统治民族自愿地放弃了对臣服民族的统治,把自由给予了它们 。” 知识扩展:多角度看待 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原因 帝国主义力量削弱 亚非拉人民的觉醒 亚非拉经济发展,民族政党出现 新老殖民者的矛盾与斗争 联合国的推动 ( 1 ) 第一阶段: 1945——1955 年 3. 二战后民族独立浪潮的三个阶段 概况: 高潮主要在 亚洲和北非 ,如 印巴分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埃及独立 等。 特点: ①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 ②美国的干涉成为民族解放运动的主要障碍。 ③地区和国家发展不平衡。 ④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激烈争夺民族解放运动领导权。 ⑤斗争形式多种多样。 ( 1 ) 第一阶段: 1945——1955 年 3. 二战后民族独立浪潮的三个阶段 帝国主义在亚洲的殖民体系瓦解的具体表现 ( 1 )印度独立 ① 概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印度人民在 国大党领袖甘地 、尼赫鲁和穆斯林联盟领袖真纳 等人的领导下, 积极争取独立,士兵和工农斗争风起云涌。 ② 结果: 英国 被迫同意印度独立 . 1947 年, 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别成为独立的自治领 。 20 世纪 50 年代,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成为共和国。 尼赫鲁(左 )、印度 末任总督蒙巴顿勋爵和真纳(右)讨论分治问题 ( 1 ) 第一阶段: 1945——1955 年 3. 二战后民族独立浪潮的三个阶段 蒙巴顿方案与印巴战争 蒙巴顿方案即 “印巴分治”方案,亦称印度独立法案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英帝国主义迫于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强大压力,提出“分而治之”的方案 。根据“蒙巴顿方案”的规定, 印度教徒居多数的地区划归印度,穆斯林占多数的地区归属巴基斯坦 。协议还包括了印度政府部门的资产、包括印度公务员、印度陆军、皇家印度海军、印度铁路和中央财政,以及其他行政服务。 但对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却规定由各王公土邦自己决定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或保持独立 。 当时,克什米尔地区 77% 的人口为穆斯林,他们倾向加入巴基斯坦;克什米尔土邦王是印度教徒,他先是既不想加入印度,也不愿加入巴基斯坦,但最后又倾向加入印度。 因此,印巴分治时,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未能得到解决。分治条款既未涉及孟加拉国的独立问题,也没有谈及英属印度管理下的锡兰和缅甸分治问题。 结果: 印巴分治使得印度和巴基斯坦获得了独立。但也遗患无穷。 时间 目的 结果 第一次 1947 年至 1949 年 争夺克什米尔地区所有权 印度占领克什米尔 3/5 领土,巴基斯坦占其余 2/5 领土。 第二 次 1965 年至 1966 年 争夺克什米尔地区所有权 双方未取得明显胜利,并重申用和平手段解决争端 第三次 1971 年 肢解巴基斯坦 东巴成为独立的孟加拉国 印巴战争 ( 1 ) 第一阶段: 1945——1955 年 3. 二战后民族独立浪潮的三个阶段 帝国主义在亚洲的殖民体系瓦解的具体表现 ( 2 ) 东南亚各国独立: 印度尼西亚、老挝、菲律宾、缅甸、锡兰、柬埔寨、马来亚、新加坡等也纷纷独立。 帝国主义在亚洲的殖民体系瓦解 。 东南亚国家纷纷独立 ( 2 ) 第二阶段: 1955——1974 年 3. 二战后民族独立浪潮的三个阶段 概况: 亚非拉国家 出现了 联合反帝反殖反霸斗争的新局面 , 民族 解放运动 在非洲和拉丁美洲广泛展开 ,如 1955 年万隆会议召开; 1959 年古巴革命胜利; 1960 年非洲有 17 个国家独立; 1961 年不结盟运动兴起等。 特点: ①自觉联合反帝,积极地相互支持。 ②运用各国资源,建立联合反帝组织。 ③民族解放运动广泛胜利,世界殖民体系不断瓦解。 1960 年“非洲年” : 17 个非洲国家独立 ( 2 ) 第二阶段: 1955——1974 年 3. 二战后民族独立浪潮的三个阶段 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崩溃表现 ( 1 )埃及: 1952 年,埃及中下层军官发动武装起义,废黜国王, 第二年成立埃及共和国 。 1956 年, 埃及总统纳赛尔宣布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英军撤离运河区 。 ( 2 )阿尔及利亚: 1954 年,成立民族解放阵线 ,领导民族解放军与法国殖民者进行武装斗争。 1962 年,阿尔及利亚独立 。 ( 3 ) 1960 年,有 17 个非洲国家独立,这一年被称为“ 非洲年 ”。 到 20 世纪 60 年代末,非洲的独立国家已达 41 个 。 二战前的非洲 法兰西 意大利 比利时 ( 2 ) 第二阶段: 1955——1974 年 3. 二战后民族独立浪潮的三个阶段 埃及总统纳赛尔的履历 材料: 中学时代,曾组织和领导学生展开反英示威,数次入狱。 20 世纪 40 年代,秘密筹建“自由军官组织”。 1952 年,领导该组织推翻了埃及法鲁克统治的封建王朝,赢得埃及的真正独立。 1956 年,领导埃及人民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获得阿拉伯世界人民的爱戴,人称“雄狮”。 1961 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政府首脑会议召开,不结盟运动正式诞生,纳赛尔是重要的倡导者。目前不结盟运动的成员国已达 100 多个,是发展中国家重要的国际组织。 ( 1 )根据材料,归纳纳赛尔的主要贡献。 ( 2 )从他身上,我们能够感受到哪些精神? 答案( 1 )领导埃及获得真正的独立 ;收回 苏伊士运河主权 ;倡导 建立了不结盟运动 。( 2 )精神:爱国、 勇敢、自强、不畏强权、坚韧不拔等等。 ( 2 ) 第二阶段: 1955——1974 年 3. 二战后民族独立浪潮的三个阶段 四次中东战争 材料: “ 中东地区几乎毗邻接壤的国家都有 边界领土纠纷 。除些之外,还有宗教和 教派的斗争 ,各国对 石油资源、水源、交通要道的争夺 。冷战期间,两个 超级大国对中东国家的争夺 ,促使中东各国之间旧矛盾激化和新矛盾丛生。所以战乱频繁。其中最有突出影响的是 阿以冲突 。 ” ---《 当代世界知识 200 题 》 时间 作战双方 结局 第一次 1948 年 阿拉伯联军 以色列 以色列控制巴勒斯坦的五分之四 第二次 1956 年 埃及 英、法、 以色列 埃及实现苏伊士运河的国有化,英法以撤军 第三次 1967 年 埃及、叙利亚 以色列 以色列占领大片巴勒斯坦地区、埃叙部分国土 第四次 1973 年 埃及、叙利亚 以色列 埃、叙收回土地面积不大,以色列仍占优势 四次中东战争发生的 时间、作战双方和结局 地区冲突产生的原因 殖民主义政策的产物; 宗教与民族冲突; 领土 ( 能源 ) 争端; 地区霸权主义的抬头; 大国力量的介入; …… 。 知识扩展 : 地区冲突产生的 原因与教训 地区冲突产生的教训 残酷的战争不仅制约本国的经济发展,而且影响世界经济。 战争给交战国人民心灵投下了阴影 , 不利于世界和平。 地区冲突为大国插手地区事务创造了条件 , 往往加剧冲突升级。 地区霸权主义也是影响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 …… 。 苏伊士运河战争 —— 第二次中东战争 ( 3 ) 第三阶段: 1974 年至今 3. 二战后民族独立浪潮的三个阶段 概况: 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 向纵深发展。如 1990 年纳米比亚独立, 1999 年巴拿马人民收回运河区的全部主权等。 特点: ①民族解放运动的 主流已经转向在巩固政治独立的同时,着重发展本民族经济,并争取改变旧的国际经济秩序。 ② 亚非拉国家 在联合国的作用增强。 ③世界 殖民体系最终瓦解 。 1999 年 巴拿马 人民 收回运河主权 , 拉美殖民体系瓦解 ( 3 ) 第三阶段: 1974 年至今 3. 二战后民族独立浪潮的三个阶段 为革命理想奋斗一生的硬汉 菲德尔 · 卡斯特罗 ( Fidel Castro , 1926 年 8 月 13 日 —2016 年 11 月 25 日), 又称老卡斯特罗, 是古巴共和国、古巴共产党和古巴革命武装力量的主要缔造者,被誉为“古巴国父”,是古巴第一任最高领导人 。 卡斯特罗于 20 世纪 50 年代领导古巴革命, 推翻了巴蒂斯塔政权,将古巴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 。 古巴猪湾事件 ( 3 ) 第三阶段: 1974 年至今 3. 二战后民族独立浪潮的三个阶段 巴拿马运河, 位于中美洲国家巴拿马,横穿巴拿马地峡,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是重要的航运要道 ,被誉为世界七大工程奇迹之一的 “世界桥梁” 。巴拿马运河由美国建造完成, 1914 年开始通航 自 1914 年通航至 1979 年间一直由美国独自掌控。 不过,在 1979 年 运河的控制权转交给巴拿马运河委员会(由美国和巴拿马共和国共同组成的一个联合机构), 并于 1999 年 12 月 31 日正式将全部控制权交给巴拿马 。 运河的经营管理交由巴拿马运河管理局负责, 而管理局只向巴拿马政府负责。 知识扩展: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的 历史意义 (一)、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特点 ⑴具有前所未有的规模和空前的广泛性。 ⑵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胜利。 ⑶建立了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两类国家体系。 ⑷大多数国家通过和平斗争方式取得了独立。 ⑸多数国家独立后,仍然与原宗主国保持着密切的经济、政治和军事联系。 ⑹战后的民族解放斗争具有互相支持、互相援助的特点。 (二)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的 历史意义 :( 1 ) . 实现了亚非拉的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 ( 2 ) . 推动了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冲击了两极格局; ( 3 ) . 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 4 ) . 有利于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 三、 现实: 发展中国家的 成就与挑战 (一) . 发展中国家的含义: 又称“ 第三世界” ,是指 原来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取得独立后建立的拥有完整主权的新兴民族国家。 发展中国家分布图 我看 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 ;中间派日本、欧洲、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 …… 亚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个非洲都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是第三世界。 —— 毛泽东 三、 现实 : 发展中国家的 成就与挑战 (二) . 成就 ( 1 )亚洲: 20 世纪 60—80 年代, 新加坡 、韩国等亚洲国家 抓住机会,利用 本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吸引外国资本,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 。沙特阿拉伯、科威特等海湾产油国 出现了 “ 石油繁荣”和经济起飞 。 黑色的黄金 三、 现实 : 发展中国家的 成就与挑战 (二) . 成就 ( 2 )非洲: 非洲国家独立后, 经济一度发展较快 ; 20 世纪 70 年代 中期以后,经济发展陷入困境 ;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经济又开始增长 。 三、 现实: 发展中国家的 成就与挑战 (二) . 成就 ( 3 )拉丁美洲: 巴西、墨西哥、阿根廷 等 基本实现了工业化 。 材料: 从 1950 年到 1981 年的 31 年间,拉丁美洲经济社会发生剧烈变革。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 4 倍,年均增长 5.3% ,人均收入年均增长 2.6% ,投资年均增长 7.4% ,制造业年均增长 6.5% ,产量增加 6 倍多。社会变革更为显著, 1950 年至 1981 年, 拉丁美洲人口从 1.66 亿增至 3.7 亿。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从 1950 年的 41.6% ,上升到 1980 年的 65.5% 。 史料: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经济实力的对比,决定了国际经济规则的主导权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 …… 贸易自由化 所创造财富的 70% 被发达国家获得 …… 发达国家占据着高层次的工业部门,而发展中国家拥有的工业部门的层次是比较低的。 ——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 《 世界史 》 探究:根据史料,指出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 ( 三) . 面临的共同挑战 (1) 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还有 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 。 (2) 发达国家 操纵国际市场,压低农产品和原料价格,抬高工业品价格 ,损害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3) 殖民主义 侵略遗留下来的边界和民族等矛盾 ,造成一些 地区冲突和政局动荡 。 (4) 发展中国家 自身也存在政策失误、人口过快增长、社会两极分化、贪污腐败等问题 。 ( 5 ) 经济全球化 将对发展中国家 产业和国内市场发展带来不同程度的冲击 。由于世界经济广泛而紧密的联系, 发展中国家经济产生波动的可能性增加 。 ( 6 )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 金融一体化面临最大风险,可能诱发一国的金融危机。 ( 7 )在 国际经济旧秩序下,财富越来越向少数国家和利益集团集中 ,导致 世界范围的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三、 现实: 发展中国家的 成就与挑战 (三) . 当今发展中国家 面临的不同问题及对策 1 亚洲国家的问题及应对 (1) 问题:亚洲一些国家过分依赖国际资本和国际市场,承受风险的能力较差。 (2) 应对: 1997 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曾使它们受到巨大打击,促使它们重新调整经济结构,健全政府对金融体系的监管。 (三) . 当今发展中国家 面临的不同问题及对策 2 . 拉丁美洲的问题与应对 (1) 问题:拉丁美洲各国 过于依赖出口贸易和外资,欠下巨额外债,影响了发展 。 (2) 应对:经过 改革 , 20 世纪 90 年代的 拉美经济出现繁荣势头。 1980 年, 拉美地区债务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高达 42% , 1983 年进一步增加到了 61% 。 1973 年至 1982 年短短的 10 年中, 拉美国家债务规模迅速增加接近极限,国际收支状况脆弱以至于难以为继。 1982 年 8 月,墨西哥中止偿付债务,巴西、委内瑞拉、阿根廷、秘鲁和智利等国也 相继发生还债困难,拉美债务危机爆发 。到 1986 年底,拉美发展中国家债务总额飙升到 10350 亿美元, 落入了“中等收入陷阱”。 (三) . 当今发展中国家 面临的不同问题及对策 3 .非洲国家的问题与应对 (1) 问题:非洲是 发展最不平衡的地区 ,到 21 世纪初, 近一半的非洲人口仍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2) 应对:非洲国家已经 成立了各种经济合作组织,共同谋求发展。 非洲区域合作组织 1 、非洲联盟 2 、北部非洲国家经济共同体 3 、西部非洲国家经济共同体 4 、中非经济与货币共同体 5 、东非合作组织 6 、玛格若博阿拉伯国家同盟 7 、西非经济共同体。 8 、南部非洲关税同盟 9 、东南部非洲共同市场 10 、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 知识归纳: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 基本特征 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基本特征 ⑴从历史上看, 第三世界国家基本上都是由殖民地半殖民地演化而来的。 ⑵从经济上看, 第三世界国家大多数是贫困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都具有发展民族经济的强烈愿望 ,大多 反对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 。 ⑶从政治上看,第三世界国家 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威胁、干涉、控制或侵略 ,它们在对外政策方面 大都奉行独立自主或不结盟政策,反对大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要求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 知识归纳:国际经济旧秩序 国际经济旧秩序 是建立在 旧的国际分工、不等价交换、国际金融垄断资本基础上 的 不公平、不合理的国际经济关系体系 ,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物,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后形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经济旧秩序是在广大发展中国家处于无权地位的情况下, 按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意志和需要建立起来的 。 其 主要内容和特征 是:以不合理分工为基础的国际生产体系,以不等价交换为特征的国际贸易体系,以国际垄断资本占据支配地位的国际金融体系,以及受少数发达国家控制的国际经济机构,即资本主义在国际生产和流通领域里的垄断 。 知识扩展: 新殖民主义 二战后,在民族解放运动的打击下,赤裸裸的暴力和强权已经被国际社会所唾弃,西方发达国家被迫改变了直接的殖民统治的旧方式,而 采取更隐蔽的、间接的殖民侵略手段。 它们 充分利用其经济优势,对第三世界国家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侵略,最大限度地榨取财富 。 其特征是 : ( 1 )通过各种附加不合理条件的“援助”,从接受援助国获取各种特权; ( 2 )通过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占领市场,获取高额利润; ( 3 )低价购买发展中国家的原材料和初级产品,进行不等价交换; ( 4 )利用技术优势进行技术垄断,在转让技术时进行敲诈。 新、旧殖民主义虽然 采取了不同的统治方式,但其本质都是以金融资本统治为基础,对发展中国家实行剥削、掠夺、控制和压迫。 四:未来: 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 发展任重道远 1 、从 《 百年孤独 》 看 拉丁美洲的发展 。 作品 主要是要通过布恩地亚家族充满神秘色彩的坎坷经历来反映哥伦比亚乃至拉丁美洲的历史演变和社会现实的,启发读者 思考造成这个家族百年孤独的原因,从而去寻找摆脱命运捉弄的正确途径。 在这个家族中,夫妻之间、父子之间、母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没有感情沟通, 缺乏信任和了解 。尽管很多人为 打破孤独进行过种种艰苦的探索,但由于无法找到一种有效的办法把分散的力量统一起来,最后均以失败告终。 这种孤独不仅弥漫在布恩迪亚家族和马孔多镇,而且 渗入了狭隘思想,成为阻碍民族向上、国家进步的一大包袱。 《 百年孤独 》 中浸淫着的孤独感,其 主要内涵应该是对整个苦难的拉丁美洲被排斥在现代文明世界的进程之外的愤懑和抗议,是作家在对拉丁美洲近百年的历史,以及这块大陆上人民独特的生命力、生存状态、想象力进行独特的研究之后形成的倔强的自信 。 四、未来 :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 发展任重道远 2. 主要途径: 共同立场: 加强合作, 反对霸权主义,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 加强合作: ( 1 )万隆会议(亚非会议) 1955 年;( 2 )不结盟运动 1961 年;( 3 ) 77 国集团 1964 年;( 4 )推动南南合作 (发展中国家间的合作) 加强国家治理: ( 1 )积极参与全球和区域经济合作 , 努力推动国际经济秩序的改革( 2 )切实加强自身的发展与进步 , 不断提升本国的综合实力。( 3 )采取谨慎态度 , 逐步开放金融市场 , 规避金融危机的冲击。( 4 )治理发展中国家自身问题:政策、人口、贫富、腐败。 不结盟运动 七十七国集团(G77) 万隆会议 四、未来: 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 发展任重道远 结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浪潮空前高涨,至 20 世纪 90 年代, 90 多个国家 摆脱了殖民统治获得了独立,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发展中国家独立后, 开始 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经济增长较快 。但是 由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面临着多种多样的问题, 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成为发展中国家面临的迫切任务 。 五、 在 历史感悟 中 回望现实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 。 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之别, 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 。认为自己的人种和文明高人一等,执意改造甚至取代其他文明,在认识上是愚蠢的,在做法上是灾难性的!我们应该 秉持平等和尊重,摒弃傲慢和偏见 ,加深 对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差异性的认知,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 我们既要 让本国文明充满勃勃生机,又要为他国文明发展创造条件 ,让 世界文明百花园群芳竞艳 。 —— 习近平 中国 智慧与方案 :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构建相互依存的 国际权力观; 构建相互依存的 共同利益观 ; 构建相互依存的 可持续发展观 ; 构建相互依存的 全球治理观 。 1. [ 2018· 全国 Ⅰ 卷]下图反映了 1945—1975 年间联合国成员国的变化情况,这表明 (  ) A. 第三世界发展壮大 B. 欧共体的成员增加 C. 世界贸易范围明显扩大 D. 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加强 A 巩固练习 2. [ 2016· 全国 Ⅰ 卷] 推动上表所列国际组织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  ) A. 发达国家经济高速增长造成的资源紧缺 B. 新兴独立国家应对不利的国际经济秩序 C. 经济全球化开始扩展到生产领域 D. 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取得显著成就 B 3. 1947 年英国政府制定了 《 蒙巴顿方案 》 ,规定:印度分为印度教徒的印度斯坦国家和伊斯兰教徒的巴基斯坦国家,两国均获自治领地位,各土邦可自己决定加入任何一个自治领。这个方案为当时的主要政党印度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所接受。 《 蒙巴顿方案 》 (  ) A. 有利于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B. 体现了信仰自由与平等 C. 加强了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 D. 加速了印巴独立的步伐 D 4. 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国际上出现了中美洲共同市场、加勒比共同体、西非 国家经济共同体等经济组织。这些经济组织的出现反映出 (  ) A. 国际直接投资的不断增长 B. 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 C. 发展中国家进入世界体系 D. 经济民族化发展特点 A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7 年印度获得独立。两年后,新中国诞生。两国人民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摆脱了帝国主义的奴役,实现了民族独立。 —— 摘编自《中国睦邻史》 材料二  1945 年到 1970 年间, 70 多个新国家从帝国崩溃中诞生。 1947 年,英国承认它的印度次大陆殖民地独立。不过,独立最终导致两个对立国家的出现,即印度教的印度和穆斯林的巴基斯坦,在随后几十年,它们之间爆发了三次重大战争。尼日利亚等国家的国界,是由 19 世纪帝国主义列强而不是根据当地居民的习惯和传统划定。对于新独立的民族国家而言,这些边界通常很不合理。 1967 年到 1970 年间,尼日利亚陷入内战。在许多前殖民地,帝国主义的强制性统治似乎被市场微妙的强制所取代,许多新独立的国家发现,它们自己在高度商业化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挣乱 ( 机会渺茫 ) ,因为主要的工业化国家似乎掌控一切。以往的殖民政府很少花心思平衡地发展殖民地经济,往往忽略至关重要的基础设施,包括教育和医疗卫生。对许多新独立的国家而言,寻找专家、资本 . —— 摘编自 [ 美 ] 大卫 · 克里斯蒂安等《大历史》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印度获得独立和新中国诞生相同的国际影响,并简析中印两国实现民族独立不同的方式。 (6 分 ) (2) 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后新兴独立国家存在的问题,并说明二战后新兴独立国家存在问题的原因。 (8 分 ) 参考答案: (1) 影响: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的力量;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 极大地鼓舞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 方式:中国是在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通过武装斗争和农村包围城市,推翻了本国的反动政府;印度是在民族资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通过人民的斗争,迫使英国殖民当局 “ 和平 ” 移交了政权。 (2) 问题:地区冲突;国内政局动荡;边界争端;国家经济受制于工业化强国;基础设施落后;缺乏工业化持续发展的条件和政策支持。 原因:帝国主义对殖民地长期掠夺;新兴独立国家自身民族、宗教等因素的影响;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尚未建立。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