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艺体部)试题(解析版)
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 期末考试(艺体部)试题 分值:100分时间:100分钟 一、单选题 1.中国古代农具各式各样,耕种工具有犁、耙、耖、锄等,收获农具有掼床、镰刀等,加工农具有碌碡、砻、磨盘等,数不胜数,据此可知,古代农耕经济 A. 形式多样 B. 自给自足 C. 精耕细作 D. 个体经营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耕种工具有犁、耙、耖,锄等,收获农具有掼床、镰刀等,加工农具有碌碡、砻、磨盘等,数不胜数”可知,材料体现了多种多样的农业生产工具,反映的是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故C正确;A、B、D都与材料无关,排除。 2.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B. 推行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 C. 儒家思想的根深蒂固 D. 科举入仕的深远影响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基本的史学素养。材料中主要反映了商人发财致富后购买田宅或从政这一历史现象,而一般情况下在论述一历史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时需要从经济角度去思考。中国古代的经济形式为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这就导致了以上现象的出现。B项虽然正确,但不属于根本原因。C、D没有很好地解释为什么商人发财致富后购买田宅,且没有从经济角度去思考,可排除。综上,本题选A. 3.下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土地规模(亩) 户数 户数比例 20以下 24 17.3% 20~130 103 74.1% 131~300 10 7.2% 300以上 2 1.4% 小计 139 100% A. 土地集中现象突出 B. 自耕农经济盛行 C. 均田制破坏严重 D. 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答案】B 【解析】根据表格可知,20—130亩占有比例最大,说明自耕农经济盛行,B正确;而131—300亩和300亩以上的占有比例不足百分之十,说明土地集中现象并不突出,A错误;唐朝后期均田制已经崩溃,C错误;材料不能反映农业生产效率,D错误。 4.明初规定:轮班匠须一年或五年一班轮流到官手工作坊服役,每班平均三个月。(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起,轮班匠一律征银,政府则以银雇工。清政府决定废除这一制度,“各省俱除匠籍为民”。这种变化 A. 与政府空前强化专制集权相悖 B. 体现出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 C. 容易导致传统手工技艺的失传 D. 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答案】D 【解析】材料信息是:明清的轮班匠从定期服役到纳银代役再到完全废除匠籍。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变化提高了手工业者的生产积极性,增加了自由劳动力,从而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故D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与政府空前强化专制集权相悖,故A项错误;材料是对手工业者的管理,体现不出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故B项错误;材料中的轮班匠是民营手工业者,不是官营手工业者,故C项错误。 5.《四民月令》描述了东汉时期一个地主庄园一年中农业生产安排。其中有大量关于“籴”“粜”等买卖谷物的记载,以及三月可“买布”,八月买“韦履,以备冬寒,十一月。买白犬”以供祭祀之用等内容。这反映出在东汉时期 A. 商业活动是自然经济的重要补充 B. 传统重农抑商政策已逐步松弛 C. 庄园经济是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D. 物物交换是商品交易的主要形式 【答案】A 【解析】“买卖谷物的记载”“买布”“供祭祀之用”的信息说明商业活动的内容大多与农业生产有关,故A项正确;古代重农抑商政策在东汉时期逐渐加强,故B项错误;材料描述的不是庄园经济,故C项错误;此时并不是物物交换形式,故D项错误。 6. 据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彼得·珀杜研究,在18世纪60年代,抵达广州的外国商船平均每年只有20艘,到19世纪40年代增长到300艘;在1760年至1840期间,每年抵达广州的外国人的数量,从两三千人增加到三四万人。上述变化的发生主要是因为 A. 徽商和晋商对外贸易的扩展 B. 鸦片走私日益猖獗 C. 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D. 《南京条约》开放广州为通商口岸 【答案】C 【解析】清政府当时严格限制民间对外贸易,故A项错误;抵达广州的外国商船不一定都是要进行鸦片走私,故B项错误;清朝前期,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只允许广州一口通商,因此成为当时中国的外贸中心,故C项正确;《南京条约》签订是在1842年,与题干中是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7.在今天中国的市场上,到处可见商标为“西门子”的家电和通讯产品,该公司创始人恩斯特·维尔纳·冯·西门子,是19世纪德国的一位科学家,他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主要成果是 A. 创造以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 B. 1876年发明电话 C. 1866年研制成功发电机 D. 1866年研制成功电动机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西门子发明了发电机,故C 项正确;德国工程师狄塞尔创造以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故A项错误;贝尔发明电话,故B项错误;比利时人格拉姆,故D项错误。 8.1876年,美国庆祝独立一百周年而在费城举办国际博览会,有37个国家参展。英国展出最新的蒸汽机车,美国展出大功率电动机和发电机,德国展出加工枪炮的精密机床,中国展出的是纯银打制的27套件耳挖勺和小脚绣花鞋。这说明 A. 西方人喜欢中国的传统文化 B. 中国有着悠久的传统文化 C. 中国还没有跨过近代科学的门槛 D. 中国生产工艺落后 【答案】C 【解析】材料“英国展出最新的蒸汽机车,美国展出大功率电动机和发电机,德国展出加工枪炮的精密机床,中国展出的是纯银打制的27套件耳挖勺和小脚绣花鞋”反映了当时中国仍然以传统手工业品为主要展品,这说明中国还没有跨过近代科学的门槛,故C正确;材料信息并不能说明西方人喜欢中国的传统文化,故A排除;材料主旨并不是说明中国有着悠久的传统文化,而是通过中国与西方展品的对比说明中国尚未跨过近代科学的门槛,故B排除;材料“27套件耳挖勺和小脚绣花鞋”也不能说明中国生产工艺落后,故D排除。 9. 18世纪前半期的法国,先前往来于凡尔赛宫的思想家、文学家、戏剧家们,开始热衷于参加沙龙聚会,讨论的话题广泛,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信仰和礼仪,思想极为活跃,上流社会不少人也乐于资助他们。这表明 A. 启蒙思想逐渐流行 B. 宫廷文化普及到民间 C. 专制王权已经衰落 D. 贵族与平民趋于平等 【答案】A 【解析】结合材料时间“18世纪前半期”、地点“法国”及“热衷于参加沙龙聚会,讨论的话题广泛,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信仰和礼仪,思想极为活跃”可知,当时法国启蒙思想,即反对专制、提倡民主自由的思想流行,A符合题意;B、C从材料中无法得出; D与史实不符。 10.“不应该得出结论,殖民扩张对于世界,甚至对于诸从属殖民地民族是十足的灾难。其历史作用在于将工业革命推进到其逻辑上必然的结局——使工业资本主义能以世界性的规模起作用。这导致了对世界物力、人力资源的远为广泛、协调和有效的利用。”对材料中关于殖民扩张的观点认识正确的是 A. 否定殖民扩张给殖民地带来灾难 B. 殖民扩张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 C. 殖民扩张是工业革命的巨大动力 D. 殖民扩张具有建设性和破坏性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欧洲早期殖民扩张影响的认识,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其历史作用在于将工业革命推进到其逻辑上必然的结局”、“导致了对世界物力、人力资源的远为广泛、协调和有效的利用”,材料主旨体现出肯定殖民扩张对世界经济发展带来的积极推动作用,B项符合材料主旨和题意,正确;A项与材料主旨背离,排除;C项仅仅提及对工业革命的推动作用,不够全面,排除;题干主旨不是在强调“破坏性”,排除D。故选B。 11.据统计,1840-1894年西方列强在华企业共计88个,资本总额近2800万元;而在1895-1913年间,西方列强在中国设立的企业计136家,资本总额10315.3万元。其中规模较大的英国开平煤矿,1911年资本已达1159.4万元,1913年更增至2063万元。这表明 A. 列强进一步加大资本输出力度 B. 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 C. 英国的资本总额超过其他列强 D. 列强投资方向主要在矿产领域 【答案】A 【解析】从甲午战争之后,列强在中国投资企业逐年上升,可见列强进一步加大资本输出力度,A正确;B项主要是针对国内民族企业;C中英国资本没有比较数值;D中矿产领域不符合事实。 12.李洵在《明清史》中说:“鸦片战争前夕的清代农业,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但是商业性农业已经出现。……商业性农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的苏、杭地区和粤江下游广州附近地区。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商业性农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下列各项属于鸦片战争后中国“商业性农业”发展原因的是 A. 自然经济主体地位并未改变 B. 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农业原料的掠夺 C.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夹缝中日益萎缩 D. 清政府对“商业性农业”发展的漠视 【答案】B 【解析】据材料“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商业性农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可知,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大量掠夺中国的原材料,侵占中国市场,冲击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农产品商品化加强,B正确;自然经济主体地位并未改变阻碍了“商业性农业”的发展,故A错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夹缝中日益萎缩与问题无关,C错误;鸦片战争后到甲午战争前清政府仍然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D错误。 13.1956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为642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51.3%,比1952年增长84%。其中生产资料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45.5%,现代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71.6%。这说明 A. 我国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B. 党和政府不重视农业的发展 C. 我国已基本上实现工业化 D. “一五”计划得到很好执行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材料未体现A、B两项的相关信息,排除。1956年,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排除C项。由材料中工业总产值的增长情况看,“一五”计划得到了有效执行。故选D项。 14.在公元前9至前8世纪广为流传的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 A. 理性占据主导地位 B. 宗教神话具有朴素的人文思想 C. 宗教信仰意识淡薄 D. 神话的影响随民主进程而削弱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可知古希腊的诸神形象实际上是具有种种人性,以人为基础形象而创造的,属于“人化的神”,这体现了古希腊的人文主义精神,B项正确;题干信息无法体现理性占据主导地位,排除A;公元前9至前8世纪,希腊人的生活深受宗教思想的影响,排除C;题干信息与民主进程无关,是人文精神的体现,排除D。 15.侯传国保存着一张《滕县人民委员会清产核资批准通知书》,其父亲新中国成立前做小生意,新中国成立后经营日用百货店,1957年1月把家中的积蓄入股到薛城面粉厂,得到了这张特殊的“股票”。这张“股票” A 说明国家重点鼓励股份制企业发展 B. 是中国建立起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 C. 见证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 D. 反映了新中国致力于恢复国民经济 【答案】C 【解析】材料提到,1957年1月把家中的积蓄入股到薛城面粉厂,得到了这张特殊的“股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属于三大改造时期,反映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导致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故C项正确;三大改造时期国家没有重点鼓励股份制企业发展,故A项错误;三大改造不等于计划经济体制,故B项错误;1952年新中国已经恢复了国民经济,故D项错误。故选C。 16.邓小平说:“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伍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一些困难。”据此可知 A. 工业革命使中国发展迟滞 B. 新中国外交促进了中国经济发展 C. 对外开放是适应全球化的需要 D. 经济体制改革有利于社会发展 【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伍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邓小平认为中国在近代逐渐落后是由于闭关自守,因此对外开放是适应全球化的需要,故C项正确;中国的闭关自守导致中国发展迟滞,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新中国的外交,故B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对外开放的作用,故D项排除。 17.2008年,英国《金融时报》中文专栏作家吴晓波说:“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推动中国企业三次创业高潮出现的因素分别是 A. 建立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讲话”;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B. 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 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D. 扩大企业自主权;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答案】D 【解析】材料中提到的三个时间点分别指的是1984年国有企业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1992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错误,建立经济特区时间是1979年,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是1992年;B选项前两项错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是在21世纪;C选项开发、开放上海浦东1990年,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目标1992年。 18.在辛亥革命潮流冲击下,人们纷纷剪掉辫子。1919年,末代皇帝溥仪也剪掉了大清国的象征--辫子。但是一直到20世纪40年代,地处中国偏远地区的农村,还有不少人留着辫子。这说明近代中国 A. 辛亥革命影响非常有限 B. 交通不便导致信息不畅 C. 封建保守势力十分雄厚 D. 社会习俗变迁很不平衡 【答案】D 【解析】通过材料可以看出,当大多数人已经剪掉辫子的同时,偏远的农村还有不少人保留辫子,说明中国社会习俗变迁很不平衡,故D正确;辛亥革命影响十分有限的说法错误,排除A;交通不变导致信息不畅,不是材料叙述的主旨,排除B;封建保守势力雄厚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C; 19.1933年3月,美国总统罗斯福上任后成立了联邦紧急救济署、国家复兴管理局、农业调整署、联邦政府办公厅、预算局、国家资源计划处、人事管理联络处和政府报告署等总统的独立办事机构和附属机构。这些机构 A. 扩大了政府的行政职能 B. 标志着国家干预经济 C. 动摇了美国的分权原则 D. 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 【答案】A 【解析】“联郑紧急救济署、国家复兴管理局、农业调整署、联邦政府办公厅、预算局、国家资源计划处、人事管理联络处和政府报告署等总统的独立办事机构和附属机构”是罗斯福新政期间新设立的机构,而且是罗斯福总统提出设立的,所以意味着联邦政府的行政职能得以扩大,故选A ;这些机构设置之后开展工作才可以表明其干预经济,故其设立没法表明干预经济,所以排除B;这些机构的设置是在分权制衡的原则下设立的,故C不符合题意;这些机构涉及到了很多领域,没法体现经济结构的改变,故排除D。 20.面对滞胀危机,80年代的里根政府削减开支、放松管制、控制货币供应量,结果经济困难仍旧。1982年,美国又通过增税法案,美联储也放松银根。与30年代的罗斯福新政相比,此时的美国政策 A. 采用了国家干预主义、新自由主义相结合的办法 B. 对凯恩斯主义进行了深刻地检讨,反其道而行之 C. 完全以供应学派和货币学派的观点作为理论依据 D. 缺乏解决危机的方向性,无法推动经济走出低谷 【答案】A 【解析】 “削减开支、放松管制、控制货币供应量”属于新自由主义的做法,“通过增税法案、放松银根”是对凯恩斯主义的回归,故A项正确;1982年的做法是对凯恩斯主义的回归,故B项错误;1982年的政策依据是凯恩斯主义,故C项错误;80年代末美国迎来新一轮的经济增长,故D项错误。 21.“我们美国正在打一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这不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更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我们正为挽救一种伟大而珍贵的政府形式而战;既是为我们自己,也为全世界。”这场“战争” A. 使美国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而独立 B. 使美国成为超级大国 C. 解放了黑人奴隶 D.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 【答案】D 【解析】从材料“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中可以分析出这场战争是指罗斯福新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通过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来摆脱经济大危机,其在政治上的成功之处是调整和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故D项正确;A项是独立战争,排除;B项是二战的影响,排除;C项是南北内战,排除。 22.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一书中说:“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虽然……伴有严厉的压制和民众的穷困,但实质上是成功的。……这种前所未有的成就具有国际性的影响,尤其是因为当时种种经济困难正使西方陷于困境”。该材料中“独特实验”指的是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有计划经济建设 D. 赫鲁晓夫改革 【答案】C 【解析】解题的关键在于理解题干中涉及的背景。“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尤其是因为当时种种经济困难正使西方陷于困境”。应该是经济大危机的时候,此时苏联已经结束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正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所以C正确。考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23.《西方文明简史》中用两个“协定”改变经济世界”作为章目,评述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变化。二战后,经济世界的“改变”主要是指 A. 西方国家居于经济主导地位 B. 建立起制度性的经济协调机制 C. 消除了国际自由贸易的壁垒 D. 出现倡导自由贸易的经济思想 【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二战后关贸总协定等在经济协调方面建立起了制度性的经济协调机制,从而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制度化和体系化,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二战后居于经济主导地位的是美国,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国际自由贸易的壁垒并未消除,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自由贸易的经济思想出现于工业革命后,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24.自元代起直至清末废科举,“四书”始终与“五经”并列,而且被视为“六经之阶梯”,为初学者所必读,而其实际地位和影响则是凌驾于“五经”之上的。“四书”地位的提升 A. 巩固了孔孟在儒学中的地位 B. 冲击了孔子在儒学中的影响 C. 源于程朱理学地位的官方化 D. 削弱了“五经”在科考中的地位 【答案】C 【解析】宋朝理学产生,朱熹编著《四书集注》,为宋代朱熹最有代表性的著作之一,受到历代统治者的推崇,科举考试对题目的解释必须以《四书集注》为标准,故C正确;孔孟在儒学中的地位在战国时期即已确立,并非通过“四书”地位的提升来巩固,排除A;“四书”属于儒家经典,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其中《论语》主要记载孔子的言论,“四书”地位的提升不会冲击了孔子在儒学中的影响,排除B;“四书”始终与“五经”并列,都是科举考试的内容,D错误。 25.“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持这一观点的人应是( ) A. 墨翟 B. 孟轲 C. 荀况 D. 韩非 【答案】D 【解析】材料中体现了作者对法治的重视,在中国古代,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其强调了依法治国的思想。 二、材料分析题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有教无类”,整理《诗》、《书》、《礼》《乐》、《易》、《春秋》。 材料二:“有”和“无”、“难”和“易”、“美”和“丑”、“福”和“祸”都是相互依存,可以相互转化的。 材料三:“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韩非子•有度》) 材料四:在一批心志高远的学者促进下,理学于宋代兴起。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对中国的思想文化及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1)提出材料一、二、三思想的历史人物分别是谁?他们分别属于什么学派? (2)这些思想和学派出现在哪一历史时期?他们之间的争论形成的局面称之为什么? (3)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思想主张产生的社会背景。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有哪些?它对中华民族性格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1)孔子(孔丘),儒家学派;老子(李耳、老聃),道家学派;墨子(墨翟),墨家学派。 (2)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3)朱熹(或程颐、程颢、陆九渊、王守仁或王阳明答出一人即可得满分) 影响: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具有历史使命感 【解析】 (1)依据教材知识可知,材料一主要介绍了孔子的主张和成就,他创立了儒家学派;材料二主要介绍了道家的思想主张,其代表人物是老子,他创立了道家学派;材料三主要介绍了墨家的思想主张,其代表人物是墨子,他创立了墨家学派。 (2)依据教材知识可知,这些思想和学派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他们之间的争论形成的局面称之为百家争鸣。 (3)依据教材知识可知,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有朱熹(或程颐、程颢、陆九渊、王守仁或王阳明。依据材料四中的“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对中国的思想文化及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些内容可知,宋明理学对中华民族性格产生的影响有: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具有历史使命感 。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泰格拉 材料二 第36条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免罪。 ——“九十五条论纲” 材料三 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 ——卢梭 启蒙运动就是……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康德 请回答: (1)普罗泰格拉属于什么学派代表人物?如何评价其思想? (2)材料二关于“赎罪券”的争论引发了什么改革运动?其主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归纳卢梭的主要思想。材料三康德的名言体现了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启蒙运动的影响。 【答案】(1)学派:智者学派。评价:普罗泰戈拉等智者学派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否认绝对权威,批判传统,这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的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但其完全从个人的角度出发,有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的倾向,忽视了道德和秩序。 (2)宗教改革。主张:无须教士为中介,虔诚地信仰上帝即可得救,人人都有阅读《圣经》与上帝对话的权力。 (3)思想:社会契约论。核心:理性主义。影响:①它是一次空前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②对欧洲;它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着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如法国大革命的爆发等。对世界:极大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 【解析】 (1)学派:根据所学可知,普罗泰格拉是智者学派。评价:根据材料一内容,结合所学知识,以“人是万物的尺度”为主要对象,从积极和局限性两个方面,评价其观点。 (2)改革: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二中“令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免罪”,“九十五条论纲”等可知,其引发的改革是宗教改革。主张: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二中“ 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免罪”和《九十五条论纲》等,从得救的方法、中介等简要说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主张。 (3)思想:根据材料三中“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可知,其体现的是卢梭“社会契约论”思想。根据材料三中康德“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等信息可知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是理性主义。影响:根据所学知识,从启蒙思想的性质、对欧洲的影响、对世界的影响等多个层面进行概括说明。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