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3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2021学年高中新教材人教版历史选修二同步课件:第二单元 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第 5 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课标定位 素养解读 认识大机器生产、工厂制度等的出现对改变人类劳作方式及生活方式的意义 (1) 通过史料实证 , 探究现代工厂制度的特点及影响 , 从历史解释的角度明确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之间的内在关系 (2) 观察本课教材中的各种图片 , 立足于时空观念 , 掌握现代工厂制在中西方的异同 (3) 运用唯物史观 , 认识工业革命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的变化。并联系中国近代的实业救国等史实 , 培养家国情怀 一、机器大生产与工厂 制度 背景 ① 生产专业化的实现 : 工业革命前 , 英国 分散 的手工工场已经向 集中 的手工工场发展 , 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生产专业化 ② 工厂的出现 :18 世纪 60 年代以来 , 以改良蒸汽机为代表的一系列技术革命 , 引发了从手工劳动到机器大生产的巨大变革 , 机器大生产带来了劳作方式和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 出现 随着工厂的出现 , 工厂制度逐渐形成 特点 时间 实行 倒班 制 规章 工厂主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 , 以罚款、体罚和解雇等方式强化 纪律 意识 生产 生产流水线 被广泛应用到生产过程中 , 各生产环节协同劳作 , 整个生产过程处于工厂主的监督管理之下 , 以保证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 原料 由工厂统一供应、合理调配 影响 世界 工厂制度带来生产组织和管理形式的巨变 , 有利于科学管理、提高生产效率、挖掘工人的 劳动潜质 , 从而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中国 19 世纪中后期 , 清朝洋务派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系列近代企业 , 引进了西方的工厂制度 , 进行机器大生产。后来 , 张謇 、 范旭东 等一批民族资本家 主张 实业 救国 , 也开办工厂并借鉴西方工厂的管理经验 , 中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起来 对比明史 观察教材第 25 页的两幅图片 , 指出汉阳铁厂与天津永利碱厂的主要异同点。 提示 (1) 同 : 都采用机器生产 ; 都引进了先进技术 , 培养了科技人才 ; 都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 ; 都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 , 推动了中国的社会转型等。 (2) 异 : 汉阳铁厂是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 , 其目的是 “ 求富 ”, 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 天津永利碱厂是民族资产阶级创办的民族工业 , 其目的是实业救国 , 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二、工业革命后生活方式的 变化 变化 角度 具体表现 城市化的发展 , 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空间 人口结构 伦敦、巴黎等大城市工业人口猛增 城市规划 相对滞后 , 工人的生活环境相当恶劣。 20 世纪以来 , 西方国家逐渐建设新城 , 疏解中心城市人口 , 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 交通运输业的进步 , 便利了人们的出行 交通方式 工业革命对 煤 等矿石的需求刺激了 运河 的开凿 ; 铁路 运输以其速度快、成本低而受人青睐 作用 欧美国家形成了水陆运输网 , 促进了城际间、国际间的人口交流与贸易往来 , 大大增加了社会的流动性 变化 角度 具体表现 促进了乡村的改变 现代化水平提高 西方国家农业 机械 日益普及 , 普遍建立了大农场 , 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大提高 眼界 开阔 大量人口从闭塞、宁静的乡村田园生活中走出 , 人们的眼界开阔了 生活节奏加快 , 时间观念增强 原因 工厂制度 及 蒸汽机车 等交通工具出现以后 , 人们必须 守时 , 准时准点成为现代生活的准则 表现 城市中的社会上层人士出行往往戴表 , 大城市的车站、码头、银行、机关及市区街道多 设有 标准钟 变化 角度 具体表现 初等教育不断推广 , 人们的文化素质逐渐提升 原因 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 城市化迅猛发展等现实因素 , 对广大民众的文化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表现 西方国家不断通过立法推行初等教育 , 加大政府对教育的经费支持 ;20 世纪初清政府推行 “ 癸卯学制 ” 以来 , 中国出现了大量小学堂和中学堂 , 这对普及初等教育起到重要作用 给民众的生活带来消极影响 表现 工人劳动时间过长 , 工作与生活环境恶劣 , 传染病与职业病严重危害产业工人的健康 结果 19 世纪 , 欧洲 社会主义 运动风起云涌 , 如三大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诞生 ; 经过一系列斗争 , 产业工人的待遇有所改善 , 最长工时受到限制 , 最低工资得到一定保障 知识拓展西方国家早期工人运动的主要事件及特点 (1) 事件 : 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等。 (2) 特点 : 以政治斗争为主 ; 以暴力斗争为主要手段 ; 具有一定的自发性和分散性 ; 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等。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大机器生产的到来 —— 手工工场与工厂制度的区别 史料实证 材料一 到 1700 年左右 , 英国发达的手工业和手工工场制度 , 培养了一批训练有素、经验丰富的工人。随着工业革命时代的到来 , 这些工人在新技术和机械化生产的竞争中失败 , 沦为工业化时代的首批工人 ; 而落后的手工工场最终被新兴的工业工厂所取代 , 一些传统的手工工场主为了谋生 , 只能沦为一般的工人 。 19 世纪初 , 随着人口的自然增长和农业机械化的逐步普及 , 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只能往城市和工业区转移 。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材料二 从 18 世纪初开始 , 英国政府颁布了多个劳工法令 , 以保障劳工的合法利益 , 稳定生产秩序。 19 世纪末 , 英国开始实行事故保险。 20 世纪初 , 英国大力发展社会保险制度和保健事业。此外 , 英国政府每年设立专款用于提高有突出贡献的人才的待遇 , 并提供场地、生活保障和亲属关怀等方面的配套服务。 无数法国、荷兰、普鲁士等国的熟巧工匠纷纷涌入英国 , 形成了蔚为一时的人才环境。 读史技巧 材料一主要阐述了英国现代工厂里的工人阶级的三大来源 —— 手工工场的工人、手工工场主、农村剩余劳动力 —— 并分析了其原因 : 工业革命时代的到来、手工工场被淘汰、农村人口的增长和机械化的普及。材料二主要阐述了英国实行社会保障制度吸引了大量外国能工巧匠成为其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材料中的画线部分点明了英国工人阶级的四大来源。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互动探究 (1) 依据材料 , 指出英国工人阶级的主要来源。 (2)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 , 比较 “ 工场 ” 和 “ 工厂 ” 的异同。 (3)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 , 你如何看待英国工人队伍的变化 ?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提示 (1) 原手工工场工人 ; 部分手工工场主 ; 农村劳动力 ( 农民 ); 外国熟巧工匠。 (2) 相同 : 都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 生产方式 ) 或采用雇佣和分工协作方式。 不同 : 前者是以手工劳动为主 , 规模较小 , 缺乏规章制度 , 管理较松散等 ; 后者以机械生产为主 , 规模较大 , 有严格规章制度 , 运用科学管理方法等。 (3) 社会经济发展推动工人队伍的壮大 , 而人力资源的集中 ( 如劳动力的丰富和工人阶级为争取权利的斗争 ) 又是推进社会发展的动力。也应该看到 , 工业革命推动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 , 工人阶级成为社会的主导力量之一 , 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冲突难以根本消弭。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历史解释 手工工场与机器大工厂的区别 项目 手工工场 机器大工厂 盛行时间 约 14—18 世纪 18 世纪 60 年代以来 ( 工业革命以来 ) 动力机械 使用手工工具 使用蒸汽动力机械、内燃机动力机械、电力机械等 生产规模 规模小 规模大 生产技术 局限于手工技术 采用先进科技 , 技术成熟 生产方法 分工少 采用标准化流水线作业 , 分工细致 管理制度 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 , 无现代管理制度 实行倒班制 , 实行严格的奖惩制度 , 统一供应、合理调配原料使用 , 有详细的市场方案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典例剖析 例题 1 下图中的 “?” 应填写 ( ) A. 完善了精细分工的 “ 手工工场 ” B. 创造了机器工厂的 “ 蒸汽时代 ” C. 形成了垄断资本的 “ 钢铁时代 ” D. 开创了注重实验的 “ 科技时代 ” 题目立意 本题以近代以来工业发展的历程作为切入点 , 旨在考查近现代科技革命对生产组织形式等方面的影响。同时也考查了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等学科素养。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解题 指导 选项 分析 A 从题干图片中的工业发展历程的表述可推断出 , 工业 1.0 阶段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 手工工场是工业革命之前的生产组织形式 , 故 A 项错误 B 从题干图片中的时间及文字信息可推断出 , 工业 1.0 阶段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 在这一阶段 , 机器大生产的现代工厂制出现 , 人类进入 “ 蒸汽时代 ”, 故 B 项正确 C 题干图片中的工业 1.0 阶段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 而形成垄断资本的 “ 钢铁时代 ” 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 故 C 项错误 D 题干图片中的工业 1.0 阶段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 而注重实验的 “ 科技时代 ” 是近代自然科学的特点 , 故 D 项错误 答案 B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现代化时代的到来 —— 工业革命与社会转型 史料实证 材料一 1833 年 , 英国皇家委员会经调查后 , 认为应进行大规模的公共空间建设 , 建议由私营业主来负责具体的建设工作 , 由政府给予必要的支持。据此 ,1835 年 , 议会通过了《私人法令》 , 允许在任何一个大多数纳税人要求建公园的城镇建立公共园林 ;1838 年要求在所有未来的圈地中 , 必需留出足够的开敞空间 ,“ 足够为当地居民的锻炼和娱乐之用 ”,“ 以提高居民的身体健康与生活舒适 ” 。 1845 年 , 柴郡切斯特市获得议会法令 , 建设公园与娱乐用地 ;1846 年 , 曼彻斯特也获得此项权利。 1859 年 , 议会通过《娱乐地法》允许地方当局为建设公园而征收地方税。 在全国上下形成共识的情况下 , 全国范围内各城市掀起了公园建设的热潮 。 —— 摘编自陆伟芳《城市公共空间与大众健康》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材料二 民国时期 , 公园已成为城镇比较普及的娱乐场所。 民国政府通过公园向民众灌输现代观念 , 使公园兼具了社会政治教育空间的功能 。民国公园一般都有古典式的亭台、楼阁、荷池、花坞等 , 有的还辅以假山 , 保持了传统园林的格局。国民政府将南京原来的玄武湖公园改为 “ 五洲公园 ”, 湖上五个小洲分别被改名为亚、欧、美、澳、非五大洲。 1925 年建成的北京京兆公园建有世界园 , 中有中国地图 , 题有 “ 要有国家思想 , 须具世界眼光 ”, 横批为 “ 勿忘国耻 ” 的对联 ; 公园内还建有共和亭 , 书有 “ 共和国之主权在民 , 共和国之元气在道德 ” 。 —— 摘编自陈蕴茜《论清末民国旅游娱乐空间的变化 —— 以公园为中心的考察》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读史技巧 材料一中的画线部分主要从政府、法令、民众、范围等角度阐明了 19 世纪英国掀起公园建设热潮的特点 ; 在此基础上可联系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来分析其历史背景。材料二中的画线部分主要从国家 ( 民族 ) 、世界、共和等角度阐明了民国时期公园建设宣传的理念 ; 在此基础上可深入分析其所起到的重大历史作用。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互动探究 (1) 根据材料一 , 概括 19 世纪英国公园建设热潮形成的特点 , 并结合所学知识 , 分析加强城市公园建设的历史背景。 (2) 根据材料一、二 , 指出与英国相比 , 民国时期公园向民众宣扬了怎样的观念 ?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 , 分析其重要意义。 提示 (1) 特点 : 中央和地方政府重视和主导 ; 以法令的形式推动 ; 由个别城市到全国推广 ; 全国上下的支持。 背景 : 英国资本主义发展 , 经济实力增强 ; 政治民主进程不断发展 ; 人们对日常文化娱乐生活的要求提高 ; 工业化和城市化加剧了城市环境恶化 , 危害到人们的健康。 (2) 观念 : 民族主义、国际意识、共和观念。 意义 : 启迪民智 , 促进民众思想进步 ; 激发爱国救亡意识和民族自信 , 促进国家认同。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历史解释 工业革命对社会转型的影响 (1) 促使经济发展方式转型 : 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机器化生产方式是对传统生产方式的巨大突破 , 而新技术革命则使生产方式面临从单纯增长到可持续发展的挑战。而且 ,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 从竞争走向合作 , 从国内合作走向国际协调 , 也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重要方面。 (2) 促使工业现代化转型 : 工业现代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和国防现代化的物质基础 , 也是工业化的重要内容。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3) 促使城市化转型 : 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状况和人口结构 , 加快了人口向城市的流动。工业的发展使英国经济的重心迅速向拥有丰富煤铁资源的西北地区转移。 (4) 促使社会思想转型 : 工业化和法国大革命两种力量联合在一起 , 导致了 1815 年以后种种新学说的产生与发展 , 在欧洲 1848 年革命中发挥了作用。 (5) 促使社会形态转型 : 工业革命后 , 经济形态上 , 工业取代农业占主导 , 城市化进程加快 ; 政治形态上 , 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两大阶级 , 社会改革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 意识形态上 , 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 促进了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典例剖析 例题 2 下图为英国城市化进程曲线图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AB 段城市化水平较低是因为国内政局的纷争动荡 B.BC 段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是因为工业革命的推动 C.CE 段城市化水平持续提高是因为世界局势的稳定 D.FG 段城市化水平滞缓是因为经济 “ 滞胀 ” 的不利 影响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题目立意 本题以英国近现代城市化进程曲线图为切入点 , 旨在考查工业革命对英国城市化的影响 , 同时也考查了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等学科素养 。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解题 指导 选项 分析 A 1700—1800 年 , 英国已经确立君主立宪制 , 国内政局相对稳定 , 故 A 项错误 B 从图中可看出 BC 段英国城市人口比重大幅上升 , 而 1800—1850 年正值英国工业革命时期 , 工业革命中大机器工厂在城市的集中出现 , 引发了农民向城市的迁移 , 故 B 项正确 C 1850—1939 年 , 随着工业革命 , 尤其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 , 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 结果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先后爆发 , 故此时期世界局势相对动荡 , 故 C 项错误 D 1951—1959 年 , 西方国家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 经济 “ 滞胀 ” 出现于 20 世纪 70 年代 , 故 D 项错误 答案 B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1 . 下图是某同学的学习笔记 , 其中 “?” 处应该填入的内容是 ( ) A. 蒸汽动力 B . 现代工厂 C. 工厂制度 D . 血汗工厂 答案 B 解析 材料 “ 机器生产 …… 两大阶级产生 ” 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 结合所学可知 , 工业革命使生产组织形式变化 , 手工工场逐渐被现代工厂取代 , 故 B 项正确。蒸汽动力不属于生产组织形式 , 故 A 项错误 ; 手工工场属于生产组织形式而工厂制度不属于生产组织形式 , 属于制度 , 故 C 项错误 ; 血汗工厂突出的是阶级剥削 , 不符合题意 , 故 D 项错误。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2 . 上海轮船招商局是洋务运动中创办的重要企业 , 其章程规定 : 将股份较大之人公举入局作为商董 , 在主要港口协助总经营业务。这段材料反映了 ( ) A. 洋务民用企业管理权由商董控制 B.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引进西方管理模式 C. 洋务民用企业的所需资金主要来自民间资本 D. 近代企业制度在洋务民用企业中有所显现 答案 D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洋务民用企业中 , 开始按照股份公司的运作方式经营 , 说明洋务民用企业开始具备了近代企业制度的某些雏形 , 故 D 项正确 ; 洋务民用企业管理权仍由官府控制 , 故 A 项错误 ; 上海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民用企业 , 不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 故 B 项错误 ; 材料没有说明民间资本在洋务民用企业所占的比重 , 故 C 项错误。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3 .1866 年 , 清政府最早派赴欧洲考察的官员斌椿 , 途径英国城市曼彻斯特 , 印象深刻。他在《乘槎笔记》中写道 :“ 此地人民五十万。街市繁盛 , 为英国第二埠头。中华及印度、美国棉花皆集于此。所织之布 , 发于各路售卖 …… 往织布大行 ( 指工厂 ) 遍览。楼五重 , 上下数百间。工匠计三千人 , 女多于男。棉花包至此始开。由弹而纺 , 而织 , 而染 , 皆用火轮法。 ” 此时的曼彻斯特 ( ) A. 城市规模世界之最 B. 是英国的重工业基地 C. 出现纺织垄断集团 D. 是世界棉纺工业之 都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答案 D 解析 本题叙述了清朝官员斌椿对曼彻斯特纺织工业发展情况的描述 , 说明曼彻斯特的纺织工业非常发达 , 但无法说明其城市规模是世界之最 , 故 A 项错误 ; 纺织业属于轻工业 , 故 B 项错误 ; 垄断集团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 , 与题干时间不符 , 故 C 项错误 ; 材料重点描写了曼彻斯特棉纺织工业的发达 , 故 D 项正确。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4 .19 世纪的英国人 “ 以分钟、秒为单位 ”,“ 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 。对这一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 ( ) A. 钟表的发明使生活节奏加快 B. 工业革命导致时间观念加强 C. 工厂主严格厂规增大工人压力 D. 社会进步促使人们观念更新 答案 B 解析 工业革命之后 , 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 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 , 因此最合理的解释是工业革命导致时间观念加强 , 故选 B 项。 19 世纪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的根源在机器大生产的使用 , 故 A 项错误 ; 工厂主严格厂规增大工人压力是主观原因 , 故 C 项错误 ;D 选项中的 “ 社会进步 ” 没有点清是工业革命 ,“ 观念更新 ” 没有点清是时间观念 , 故错误。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5 . 下表是《英国职业人口的分配和产值构成变化表》。这说明工业革命 ( ) A. 提高了英国农业机械化程度 B. 实现了英国向工业国转变 C. 引起了英国区域经济的变化 D. 改变了英国世界经济地位 时间 职业人口 工农业产值 农林渔 业比重 制造业和 采矿业比重 农林渔 业比重 制造业和 采矿业比重 1801 35.9% 29.7% 32.5% 23.4% 1851 21.7% 42.9% 20.3% 34.3%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农业实现机械化的内容 , 故 A 项错误 ; 材料中农林渔业比重的职业人口降低 , 制造业和采矿业比重的职业人口上升 , 且超过农林渔业 , 反映出英国转变为工业国 , 故 B 项正确 ; 材料中没有体现英国区域经济的变化 , 故 C 项错误 ; 英国在工业革命前后都是当时世界上的资本主义强国 , 故 D 项错误。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6 .19 世纪的英国工厂规定 :“ 工人包括童工每天工作不能少于十二小时 , 织工在机器运转时缺工者 , 按其管理的织机数目每台每小时罚款三便士。 ” 这表明 ( ) A. 工人权利缺乏保障 B. 使用童工现象普遍 C. 工厂制度效率低下 D. 工人工资明显减少 答案 A 解析 “ 工人包括童工每天工作不能少于十二小时 ”“ 机器运转时缺工者 …… 罚款三便士 ” 反映出当时工人权利缺乏保障 , 劳资关系紧张 , 故选 A 项。 B 、 C 、 D 三项在材料中均没有明确反映 , 故排除。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7 . 阅读材料 ,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44 年出版的詹姆士 · 利奇所写的《一位曼彻斯特工人所揭露的关乎工厂的无可否认的事实》 , 记载了一个工厂的规章制度 , 其中有这样几条。第一条 : 每天早晨机器开动十分钟后 , 工厂大门即行关闭 , 自该时起到早餐前 , 任何织工均不得入厂。在此时间内织工缺工者按其管理的织机数目每台罚款三便士。第二条 : 在其他时间内 , 织工在机器转动时缺工者 , 按其管理的机器数目每台每小时罚款三便士 , 织工未得监工允许擅自离开车间者也罚款三便士。第九条 : 所有梭子、刷子、注油器、轮子、窗户等如有损坏概由织工赔偿。第十六条 : 损坏轮子者 , 视轮子大小 , 每个罚款一先令至二先令六便士。任何织工在上班时间一经发现离开工作岗位 , 罚款六便士。 —— 摘编自宋严萍 《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工厂管理及特点探究》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材料二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 , 单个资本的积聚已无法满足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 …… 伴随着市场日趋成熟化 , 企业规模分散、盲目竞争问题十分突出 , 大公司开始追求规模效益 , 以适应过度竞争产品的价格战和成本战。因此以扩大企业规模为直接目的的横向兼并 ( 即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之间兼并 ) 成为第一次兼并浪潮的主要形式。 …… 第一次兼并浪潮的重要结果 , 是家族企业开始向现代股份公司演变 , 各种 “ 全美国 ” 字头的公司纷纷兴起 , 造就出了像美国钢铁公司、全美烟草公司、美国糖业公司、美国橡胶公司等这样的现代大型股份公司。大公司的出现使美国工业具备了现代工业结构 , 完成了工业集中化过程。 —— 摘编自李肃、周放生等 《美国五次企业兼并浪潮及启示》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1) 根据材料一 , 概括英国工厂制度的特点 ,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工厂制度产生的积极影响。 (2) 根据材料二 , 分析现代大型股份公司产生的原因 , 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 , 说明工业生产组织形式发生的变化。 参考答案 (1) 特点 : 生产区和生活区严格分离 ; 具有严格的管理制度 ; 工人被异化为机器的奴隶。 积极影响 : 推动了机器的普及 ; 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 ; 催生了近代企业管理制度。 (2) 原因 : 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 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 ; 市场激烈竞争的促进 ; 追求最大规模效益的推动。 变化 : 由分散生产到兼并集中 ; 由家族企业到现代股份公司。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解析 第 (1) 问 , 先从材料中的 “ 一个工厂的规章制度 ”“ 自该时起到早餐前 , 任何织工均不得入厂 ”“ 罚款 ”“ 赔偿 ” 等信息分析特点 , 再从机器的普及、城市化的发展和企业管理制度等方面说明影响。第 (2) 问 , 先从材料中的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 ”“ 生产社会化 ”“ 过度竞争 ”“ 规模效益 ” 等信息分析原因 ; 再结合 “ 规模分散 ”“ 大型股份公司 ” 等信息和所学知识说明变化。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