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陕西省汉中市龙岗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ww.ks5u.com 汉中市龙岗学校2022届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 小题,每小题1.5 分,共 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把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1、周公东征以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其中的“封建”指的是( ) A.分封诸侯国 B.进行封建改革 C.实行宗法制 D.任人唯亲 2、台湾学者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说:“最重要的问题是权力的继承,……父亲遗留下的财产,每一个儿子都有一份。但父亲遗留下来的如果是一个不能均分的宝座,或是一个不能均分的世袭爵位,只能由一个儿子继承时,问题就发生了。必须有适当的方法解决,才可以保持国家和家族的完整。”西周时“适当的方法”应该是指( ) A.禅让制 B.嫡长子继承制 C.王位世袭制 D.礼乐制 3、春秋战国时期,“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威严已荡然无存。鲁国“三桓专鲁”、齐国“田氏伐齐”、晋国“六卿专政”和“三家分晋”,就是典型的事例。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当时( ) A. 分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B. 政权与神权已相互分离 C. 官僚政治体系基本形成D. 权力尚未实现高度集中 4、《汉书·地理志》载:“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材料中的“周制”是指( ) A. 郡县制 B王位世袭制 C. 分封制 D 行省制 5、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一书中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其中“中国之政”主要指的是( ) A. 皇帝制 B.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C. 三公九卿制 D. 郡县制 6、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7、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 A. 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B. 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C. 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D. 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8、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是指( ) A. 西汉中、外朝制度B. 隋唐三省六部制度 C. 元朝行省制度 D. 明朝内阁制度 9、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调动行省所属军队须皇帝批准。这表明元朝( ) A. 地方拥有适度权力 B. 地方缺乏实际权力 C. 行省权力集中专断 D. 君主专制得以加强 10、下面一组有关印玺的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 中国古代监察体制的演进 B. 中国古代中央行政机构的演变 C. 中国古代对边疆地区的管理 D.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 11、“胡惟庸绝不是朱元璋的真正目标,朱元璋要毁灭的是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然大物。”“那个庞然大物”是指( ) A 宰相制度 B. 内阁制度 C. 宦官集团 D. 胡惟庸集团 12、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播出之后,人们认识了清朝官吏刘墉。但是,有历史学家认为这个电视剧名犯了错误,他最有可能理由是:( ) A. 刘墉不是驼背,所以不能称为“刘罗锅” B. 刘墉既不是驼背,也不是宰相,所以剧名错误 C. 他没有理由,只不过是哗众取宠 D. 丞相制度早在明太祖时已经被废除,所以称“宰相刘罗锅”会误导观众 13、明代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14、我国封建社会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的标志是( ) A. 废丞相 B. 在中央设内阁 C. 创设八旗制度 D. 设军机处 15、下图三个场景描述是我国古代君主和丞相关系的变化(坐而上朝、站而上朝、跪而上朝),它从本质上反映了( ) A.官员管理日益规范 B. 君主专制权力不断强化 C.君相关系日见疏远 D. 皇帝刁难大臣以便控制 16、史料记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可能轻易放过的。”最终中国接受 “我们”的条件后,失去了( ) ①关税自主权 ②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③台湾及其附属岛屿 ④香港岛 A.①④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17、《哈佛中国史·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卜正民主编)记述到:“清朝也给予英国和美国‘治外法权’,意指这些国家的国民即使在中国涉嫌犯罪,也只会由这些国家的法律及法院审判。”清政府给予英、美等国的这一特权是( ) A. 片面最惠国待遇 B. 领事裁判权 C. 居住及租地权 D. 使馆驻兵权 18、兴起于广西桂平的太平天国运动,先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两部文献的共同特点是( ) A.试图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B脱离了社会现实,流于空想 C.反映了农民的理想追求 D.受到西方宗教文化的影响 19、《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这主要体现在( ) A. 列强强迫清政府承担巨额赔款 B. 列强势力开始进入中国腹地 C. 列强开始争夺在华路权 D. 列强从商品输出为主转为资本输出为主 20、为了反对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中国军民进行了英勇斗争,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件。下列历史人物与事件对应不正确的是( ) A.邓世昌——黄海海战 B.李宗仁——枣宜会战 C.刘永福——反割台斗争 D.彭德怀——百团大战 21、《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这一结论的内容是( ) A. 向侵华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 B. 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C.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D. 允许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22、“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及被选举等权利”。材料不能体现的原则是( ) A.人民主权 B.天赋人权 C.分权制衡 D.人人平等 23、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甚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这反映出他认为辛亥革命 ( )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 24、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适应了近代以来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相比于中共“一大”的党纲,中共“二大”党纲的最大变化是( ) A. 暂时放弃了实现共产主义的目标B. 进一步认清了当时中国的具体国情 C. 直接为国共两党合作奠定了基础D. 明确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25、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讲到:“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抗议很快波及其他城市,商人们以罢市的方式参加抗议。”作者所说的这场运动( ) ①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②是中国首次反帝反封建的运动 ③喊出“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口号 ④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奠定了基础 A. ①③ B. ①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26、民国十五年,有一支军队势如破竹,同年席卷湖南,进入湖北,占领武汉,又沿长江东下,攻占江西首府南昌。这正是当年洪秀全的太平军通过的路线,而该军速度是太平军的数倍。材料中涉及的“军队”和事件指的是( ) A.湖北新军和武昌起义 B.国民革命军和北伐 C.工农红军和土地革命 D.八路军和抗日战争 27、下列有关中国共产党召开会议的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 A.中共一大:明确党的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 B.遵义会议:明确开展土地革命,开辟出一条符合国情的中国革命道路 C.瓦窑堡会议:明确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方针,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D.十一届三中全会: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 28、1927~1936年间,中共在农村得到发展壮大,最关键的因素是( ) A.武装斗争,打败了蒋介石的“围剿” B.土地革命,赢得了农民的支持 C.根据地的建设 D.建立了革命政权 29、1935年的遵义会议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因为它表明中共( ) A. 开始独立自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 B. 排除了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干扰 C. 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D. 找到了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正确途径 30、全国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曾发表宣言说:“淞沪一隅,抗战亘于三月,各地将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驱,筑城壕堑,有死无退。”材料描述的战役( ) A. 是抗战全面爆发后取得的首次胜利B. 扭转了中国抗战初期的不利局面 C. 推动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实现D. 粉碎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 31、下表为《抗日战争部分时期国民党军队阵亡人数统计表》,从中反映了( ) A.正面战场始终是抗日的主要战场 B.国民党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主力军 C.国民党军队为抗战作出巨大贡献 D.国共合作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障 32、八路军老兵回忆,我方组织一百多个团,在华北地区打击敌人。当时的口号是“不留一根铁轨,不留一根枕木,不留一个车站,不留一座桥梁,不留一根电杆”“让敌人用脚同我们赛跑”“让敌人用牛驴搬炮弹大炮”。据此可知,下列战役符合上述战略意图的是( )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淮海战役 33、1945年日本投降后,重庆一家报纸以“日本无条件投降”为谜面,要求打一中国古代历史人物,当时谜底有两个:屈原(原子弹),苏(苏联)武。对这两个谜底认识正确的是( ) A. 以上两个谜底正确,反映了日本投降的根本原因 B. 以上两个谜底正确,反映了日本投降的主要原因 C. 以上两个谜底没有反映出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作用 D. 两个谜底没有反映出中国人民为抗战胜利所付出的代价和所起的作用 34、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指出:“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与此无关的是( ) A.背景是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B.国民党政权统治已被推翻 C.会议提出工作重心的转移 D.体现了中共强烈的使命意识、忧患意识 35、“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这段话出自(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论联合政府》 C.《共同纲领》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6、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外交部副部长周南:“20世纪60年代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大批非洲国家独立,而且加入了联合国,他们和中国互相支持。”下列历史事件能够体现这一状况的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 亚非万隆会议的召开 C.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D. 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 37、1972年,日本外交蓝皮书中提到,“中美两国由一直以来的只有‘对抗’的关系进入到包含‘对话’的共存关系”,同时“国际政治显然由之前美苏两国对抗的时代,向中美苏三国以竞争与共存对立与对话关系为轴而转的时代移行”。由此可知,在日本看来( ) A.中美外交分歧渐趋消除 B.意识形态不再影响大国关系 C.日中关系改善势在必行 D.谋取政治大国的时机已成熟 38、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先后实行了民族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等地方管理政策,其体现的共同政治理念是( ) A 搁置分歧,民族利益至上 B 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促发展 C 独立自主,主权毋庸置疑 D 因地制宜,民族平等共繁荣 39、“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为结束“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的状况而提出的基本方针是( ) A.“一国两制”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改革开放 D. 四项基本原则 40、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香港政权交接仪式隆重举行。香港回归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它的重要意义是( ) A.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 B.中国在完成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 C.为安全先行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提供范例 D.推动中国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41小题20 分,42小题20分,共 40分。 41、在人类文明史上,以制度为重要内容的政治文明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0分) 材料1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隋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 材料2 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 材料3 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4 “汉至武帝以后,柄归中朝,政去两府。所谓中朝者,大司马、大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也。所谓外朝者,丞相、御史、二千石、九卿等也。盖武帝决事禁中,稀见卿相。” ——(明)于慎行《读史漫录》 明成祖“特简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儒臣入直,备顾问而已。 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清史稿》 ⑴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1中秦汉和隋唐政治制度“大变动”各自的主要表现(5分) ⑵根据材料2、3归纳唐朝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并根据其运作程序概括这一制度的作用。(10分) ⑶根据材料4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代中朝、明代阁臣、清朝军机大臣有何相似之处?(3分)其职权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什么趋势?(2分) 42、民主法制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也是中国人民长期为之奋斗的目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一个世纪的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起一个具有较为合理的政治制度的、安全可靠值得信赖的政府(即使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历史成就,而且也是一项独一无二的成就……孙中山称之为一盘散沙的中国,迅速凝聚成一个具有强烈的民族使命感的强大的现代民族国家。 ——【美】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与后毛泽东的中国》 材料二 我们的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制度,不能搞西方那一套。社会主义国家有个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干一件事情,一下决心,一做出决议,就立即执行,不受牵扯。我们说搞经济体制改革全国就能立即执行,我们决定建立经济特区就可以立即执行,没有那么多互相牵扯,议而不决,决而不行。就这个范围来说,我们的效率是高的,我讲的是总的效率。 ——摘自《邓小平文选》 材料三 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整理了以下材料 时间 事件 1954年 颁布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2年 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将四项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写入宪法 1993年 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改革开放”写入宪法 1999年 “依法治国”被正式写入宪法 (1)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前提。(2分)针对“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一谬误,列举建国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6分) (2)根据材料二,概述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2分)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政治制度发展趋势的认识。(4分) (3)据材料三,你认为该小组研究的主题是什么?(2分)研究该主题有何意义。(4分) 汉中市龙岗学校2022届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1-5 ABDCB 6-10 DCBAA 11-15 ADCDB 16-20 ABBDB 21-25 BCABB 26-30 BDBAD 31-35 CCDBC 36-40CCBAB 41.⑴秦汉:①确立皇帝制度、②中央政权实行三公九卿制、③地方推行郡县制;(答出:开创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给2分。)(3分)隋唐朝:开创三省六部制、创立科举制。(2分) ⑵特点:相权三分、集体议政、职责分明、互相制约。(4分) 作用:①三省相互牵制、相权被一分为三,有利于加强皇权;②三省分工明确又密切配合,提高了办事效率;③宰相集体议政、皇权受到一定制约,有利于防止决策失误;④形成完备而严密的封建官僚体系、加强了中央统治力量。(6分,任答三点、每点2分) ⑶相似点:主要官员都是皇帝的亲信近臣、都是皇帝的辅政机构。(3分) 趋势: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皇权不断加强,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强化。(2分) 42. (1) (8分)前提:强大的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新中国的成立)。(2分) 成就:①创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6分) (2)优越性:执行力强,行政效率高。(2分) 趋势:①政治制度的选择必须要符合本国国情;政治制度的制定必须坚持民主化、法制化。(4分) (3)主题:新中国的宪法建设进程(与时俱进的宪法;依宪治国的步伐等)(2分) 意义:①了解新中国的法制建设的历史;②树立依法治国的法律意识;③认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④认识民主化、法制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等。(4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