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0届一轮新课标通用版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作业
专题十 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考点训练27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题组一 基础小题] 1.(2018·甘肃庆阳六中质检)到1929年,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的比重已达48.5%,以致柯立芝总统声称美国人民已达到了“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幸福境界”。下列对这一“幸福境界”的理解正确的是( ) A.贫富分化现象得到缓解 B.繁荣的背后潜伏着危机 C.垄断是经济发展的动力 D.美国国内市场逐渐扩大 答案 B 解析 20世纪20年代,美国“繁荣”的表象背后,隐藏着严重的危机,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国民贫富差距扩大。毫无顾忌的分期付款和银行贷款,更烘托出市场的繁荣假象,最终引发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故A、D两项错误,B项正确;C项中“动力”的说法孤证不立,排除。 2.(2018·浙江金华十校联考)下表是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期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和失业情况统计。从表中数据可以得出,这次经济危机( )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世界 工业下降 46.2% 40.6% 28.4% 16.5% 8.4% 1/3 外贸缩减 70% 69.1% 50% 48% 50% 2/3 失业人数 1700万 600万 近300万 85万 300万 3000万 A.破坏性大,影响范围广 B.只发生在资本主义国家 C.对法国的破坏性最小 D.根源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答案 A 解析 由图表中“工业下降”“外贸缩减”“失业人数”等信息可知1929~1933年经济危机破坏性大,由题干中的信息“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可知1929~1933年经济危机影响范围广,故A项正确;B项中“只发生在”的说法过于绝对化,排除;C项中“破坏性最小”的说法孤证不立,排除;图表中未提及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排除D项。 3.(2018·北京西城质检)1929~1933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常出现示威游行、罢工等抗议活动。这说明经济大危机( ) A.加深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B.扩大了国民的贫富差距 C.导致关税大战愈演愈烈 D.使农业遭到毁灭性打击 答案 A 解析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期间,市场萧条,生产锐减,失业人数激增,广大人民收入下降,社会矛盾激化,题干中的信息“示威游行、罢工等抗议活动”即为其具体体现,故A项正确;题干中未提及贫富差距拉大、出现关税战及农业危机,排除B、C、D三项。 4.(2019·江西抚州联考)1931年10月,美国总统胡佛召集纽约30个主要银行家和保险公司总经理举行秘密会议,要求银行建立65亿美元的紧急信贷备用金,要求保险公司在债权人真有困难时不取消抵押品赎回权。据此可知,胡佛( ) A.意识到金融领域的破坏最重 B.强调国家干预以迅速克服危机 C.采取措施以防止经济危机的扩散 D.主张调整银行业打击投机活动 答案 C 解析 材料信息“要求银行建立65亿美元的紧急信贷备用金,要求保险公司在债权人真有困难时不取消抵押品赎回权”,表明胡佛对经济采取干预措施, 结合所学,1931年10月正是经济危机时期,胡佛干预经济的措施主要是为了防止经济危机的扩散,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金融领域的破坏最重”,排除A项;材料反映胡佛对经济采取干预措施,但胡佛仍坚守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B项中“强调国家干预”表述不恰当,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打击投机活动”,排除D项。 5.(2019·皖南八校联考)20世纪30年代富兰克林·罗斯福在一次演讲中,向公众提出了公民应该享有“免于匮乏的自由”,因为真正自由的人,必须有基本的经济保障。罗斯福提出这一自由,意味着摆脱贫穷不再是个人的行为。这说明罗斯福( ) A.主张创新自由制度以活跃经济 B.意在鼓励民众摆脱贫穷 C.强调政府应承担社会保障责任 D.唤醒人们自信推进改革 答案 C 解析 罗斯福强调公民“必须有基本的经济保障”,“摆脱贫穷不再是个人的行为”,这说明罗斯福认为政府应承担社会保障责任,故C项正确;材料信息体现不出罗斯福主张创新自由制度,故A项错误;B项是对材料的误读,材料主旨是政府承担起帮民众摆脱贫穷的任务,故错误;材料和唤醒人们自信无关,故D项错误。 6.(2019·百校联盟联考)罗斯福新政中有关工业的法律法规只有一个主题:复兴工业,刺激工业生产。为此,罗斯福修改禁酒令,放弃反垄断法,对工会作出让步以获取支持。这些举措( ) A.消除了经济危机的困扰 B.恢复了自由主义的政策 C.局部地调整了生产关系 D.照搬了计划经济的做法 答案 C 解析 罗斯福新政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美国经济制度进行了深刻调整,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题干中的信息“修改禁酒令,放弃反垄断法,对工会作出让步”即为其具体体现, 它无法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故A、B、D三项错误,C项正确。 7.(2019·四川成都外国语学校月考)罗斯福上台后,为了确保失业者和困难家庭的基本生活,罗斯福突破主要依靠私人和社区援助的传统救济制度,政府强力地介入失业救济,极大地增强了救济力度,迅速扩大了救济面。该措施( ) A.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 B.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 C.有效地解决了失业问题 D.维护和增强了失业者的自尊 答案 A 解析 由题干中“增强了救济力度”“扩大了救济面”等信息可知该举措有利于保障低收入者利益,缓和阶级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故A项正确;罗斯福新政首先开始于整顿财政金融,与题干中的信息“介入失业救济”不符,排除B项;材料措施并不能有效解决失业问题,且材料主旨并未强调维护失业者的尊严,故排除C、D两项。 8.(2019·湖南长郡中学调研)1937年3月21日,美国钢铁公司子公司的董事长被迫签订协定,承认钢铁工人组织的工会。不久,所有美国钢铁公司的子公司都签订了类似合同,他们都同意增加10%的工资,每月减少工时为40小时,加班时工资加一半。这种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当时美国( ) A.钢铁公司已形成了全行业的垄断 B.经济危机引发了政治危机 C.政府和劳工对资本家的强大压力 D.市场经济体制的严重弊端 答案 C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罗斯福新政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它还要求资方保证工人最低工资、最高工时、规定工人具有集体谈判的权力和改善劳动条件,材料反映的是在政府和劳工对资本家的强大压力下,资本家做出了让步,改善了工人的待遇,减少了工作时间,故C项正确;A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经济危机时间是1929~1933年,并且材料反映的是罗斯福新政措施推行中出现的问题,无法体现“政治危机”,排除B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市场经济体制的严重弊端”,排除D项。 9.(2018·河南郑州质检)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中“国有化”“经济发展计划”等名词不断出现,与此同时政府通过财政支出等手段直接采购私人企业产品,政府的职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表明当时( )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盛行 B.政府采取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C.采取混合经济的模式走出滞胀 D.逐步走上计划经济的发展模式 答案 A 解析 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盛行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题干中“国有化”“经济发展计划”等信息即为其具体体现,故B、C、D三项错误,A项正确。 10.(2018·黑龙江青冈一中质检)1950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社会保险法》,将退休工人养老金平均增加了77.5%,1952年又增加12.5%。美国的上述举措意在( ) A.扩大社会保险以缓解经济危机 B.缓和社会矛盾以促进社会发展 C.稳定社会秩序以对抗苏联等国 D.规范保险行业以赢得大众好感 答案 B 解析 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盛行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故A项中“经济危机”的说法错误,排除;题干中二战后初期,美国接连提升退休工人养老金的举措有利于改善民众生活,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故B项正确;题干中提升工人养老金的举措与美苏争霸无必然联系,排除C项;题干中未提及规范保险行业,排除D项。 11.(2018·内蒙古赤峰二中期末)1984年,撒切尔夫人对企业领袖说,“我任职只有一个意图:改变英国,从依赖他人转为自力更生。从‘拿来给我’的国家变为‘自己动手’……而不是等着东西掉到我们手上的国家”。撒切尔夫人意在( ) A.制定经济发展计划 B.加大经济干预力度 C.出售大型国有企业 D.削减社会福利开支 答案 D 解析 由题干中的信息“从‘拿来给我’的国家变为‘自己动手’”可知,该时期英国减少政府的公共开支,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故A、B两项错误,D项正确;题干中未提及对国有企业的态度,排除C项。 12.(2018·安徽六安一中质检)克林顿执政期间,美国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一系列新现象:创纪录的长期繁荣、高增长,通货膨胀率下降,就业率上升。1996年美国《商业周刊》主编斯蒂芬·谢泼德指出,美国已进入一个新经济时代。材料是在说明( ) A.美国经济呈现虚假繁荣 B.凯恩斯经济思想作用凸显 C.世界多极化格局的保障 D.信息技术成为经济发展动力 答案 D 解析 A项中“虚假繁荣”的说法与题干中的信息“经济……长期繁荣、高增长,通货膨胀率下降,就业率上升”不符,排除;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经济出现“滞胀”现象,凯恩斯主义失灵,早于题干中的时间“克林顿执政期间(20世纪90年代)”,排除B项;迄今,世界多极化格局尚未形成,排除C项;由题干中“克林顿执政期间”“新经济时代”等信息可知此应为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故D项正确。 [题组二 模拟小题] 13.(2019·山东济南外国语学校期中)下表反映出( ) 1929~1933年世界贸易统计(单位:亿美元) 年份 1929 1930 1931 1932 1933 金额 686 556 397 269 242 A.各国生产力水平急剧下降 B.各国展开了激烈的贸易战 C.大国的经济实力严重衰落 D.经济危机产生了深远影响 答案 B 解析 表格反映的问题是“进出口”的国际贸易问题,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之后国家贸易持续下降,主要是由于经济危机爆发,各国防止其他国家向本国倾销商品,提高关税,实行关税贸易壁垒,导致表格现象出现,故B项正确。表格不能说明各国生产力水平急剧下降,故A项错误。表格并没有体现出大国的经济实力严重衰落,故C项错误。表格说明是贸易战结果,并不是说明经济危机产生的深远影响,故D项错误。 14.(2019·湖北黄冈质检)美国时任学者霍华德·克斯纳曾在1936年尖锐地指出“我们的政府当时相对精简,大体局限于其基本职能;罗斯福接手之后,将其转变成一个体系庞大、臃肿低效的机构”。这一批评客观上反映了“新政”( ) A.行政效率十分低下 B.颠覆三权分立体制 C.改变了国家管理体制 D.违背了美国国家利益 答案 C 解析 罗斯福新政被指责有弊端,但行政效率十分低下不实,而且美国依然保持三权分立,并且维护国家利益是任何一届美国政府的宗旨,故A、B、D三项错误。罗斯福新政为了应对经济危机,实行干预国家经济,扩大了政府的管理职能,材料“将其转变成一个体系庞大、臃肿低效的机构”说明罗斯福新政改变了国家管理体制,故C项正确。 15.(2019·河南洛阳期中)当代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的学者、企业家、政治家意识到,两极分化严重的结果是市场购买力严重不足。这不仅是社会公平问题,而且还是经济问题。当消费者无钱消费时,商业企业也就失去了获利的机会。为此,这些国家( ) A.完善社会福利制度 B.开创国家资本主义发展模式 C.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D.发展知识经济增加社会财富 答案 A 解析 材料信息“当消费者无钱消费时,商业企业也就失去了获利的机会”, 意思是失业多了会影响商业企业的发展。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西方国家完善了社会福利制度,故A项正确;罗斯福新政开创国家资本主义发展模式,故B项错误;发展第三产业和发展知识经济与材料关系不大,故C、D两项错误。 [题组三 高考小题] 16.(2018·全国卷Ⅲ)1929~1931年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变化表(单位:%) 时间类别 1929~1930年 1930~1931年 烟煤业 -12.3 -19.1 金属矿业 -6.6 -18.3 制造业 -7.2 -11.3 据上表可知,当时美国( ) A.最低工资标准失效 B.产业结构迅速调整 C.经济危机不断加深 D.政府财政支出锐减 答案 C 解析 由表中数据可知,1929~1931年间,美国烟煤业、金属矿业、制造业等行业工人周工资处于下降趋势,且1930~1931年下降幅度超过1929~1930年,反映了当时经济危机的影响不断加深,故C项正确。罗斯福新政时规定工人最低工资标准,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从材料中无法推出产业结构调整,排除B项。工人工资的高低与国家财政支出没有必然联系,排除D项。 17.(2017·全国卷Ⅲ)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总统尼克松在咨文中呼吁,应当“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我们要使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我们将同他们分享收入”。由此可知,美国联邦政府试图( ) A.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 B.将权力下放到州政府 C.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 D.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从材料信息可知,针对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的问题,美国总统呼吁“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体现了美国政府逐步调整经济政策,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发挥地方的自主性,以消除国家干预经济带来的弊端,故A项正确。“将权力下放到州政府”并非美国联邦政府的主要意图,故B项错误;美国联邦政府旨在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而扩大福利政策覆盖的范围正是加强对经济干预的体现,故C项错误;美国联邦政府意在“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并非是要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故D项错误。 18.(2015·全国卷Ⅰ)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凡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 ) A.制订公平经营章程 B.建立失业保险制度 C.提供农副产品补贴 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 答案 B 解析 根据“退休人员”“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可知,这一法案属于社会保障的内容,建立失业保险制度也属于社会保障的内容,故B项正确。A、C、D三项属于社会生产领域,非社会保障范畴,可排除。 19.(2017·上海高考)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世界的一次重大调整,它表明( ) A.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 B.国家调控经济模式形成 C.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盛行 D.“滞胀”型危机得以缓解 答案 B 解析 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故A项错误;罗斯福新政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美国经济制度进行了深刻改造,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故B项正确;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盛行是在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罗斯福新政使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故C项错误;“滞胀”型危机发生于20世纪70年代,时间上与题干不符,故D项错误。 20.(2016·海南高考)下表是美国、日本、联邦德国三大产业产值在其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情况表。表中的数据反映了三国( ) A.第三产业带动经济发展 B.农业生产衰退 C.产业结构出现严重失衡 D.工业发展滞后 答案 A 解析 由图表中1950~1970年间,美国、日本和联邦德国第三产业在其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均有所上升的现象可知,二战后主要经济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迅速发展,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部门,故A项正确;图表中未提及农业和工业发展状况及产业结构是否失衡,排除B、C、D三项。 [题组一 基础大题] 21.(2018·浙江金华十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由于国外市场,特别是欧洲市场的急剧缩小,农产品结构的调整不能适应美国人民食物爱好的变化,美国人口增长速度减慢,以及来自世界各地日益剧烈的竞争,农产品供过于求,其价格和农业收入急剧下降。……1929年,全国每人平均收入为750美元, 而农业人口平均收入则只有273美元。由此可见,20年代不是美国农业人口的“繁荣的年代”,而是他们的“困乏的年代”。 ——刘绪贻《罗斯福“新政”的农业政策》 材料二 鉴于农产品价格低下和农民购买力猛降是大萧条的原因之一,罗斯福一上任就撰写一个农业法案。它旨在恢复农业购买力、减少农产品过剩。 ——简·爱德华·史密斯《罗斯福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农业人口在20世纪20年代陷入“困乏”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罗斯福为“恢复农业购买力、减少农产品过剩”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并分析这些措施所呈现的主要特点。 答案 (1)国外市场缩小;农产品结构调整不及时;美国人口增长速度减慢;外部竞争加剧;农产品供过于求。 (2)措施:颁布《农业调整法》;成立农业调整署调控市场;鼓励农民减耕减产以提高农产品价格。 特点:注重立法;政府干预经济。 解析 第(1)问,可结合材料一中“国外市场……急剧缩小”“农产品结构的调整不能适应美国人民食物爱好的变化”“美国人口增长速度减慢”“来自世界各地日益剧烈的竞争”“农产品供过于求”等关键信息归纳作答。第(2)问,第一小问可结合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的举措等知识点归纳作答;第二小问可结合材料二中“撰写一个农业法案”等关键信息归纳作答。 [题组二 模拟大题] 22.(2019·黑龙江大庆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由主义是一种真正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来自一种深刻的认识——若要维护政治自由,是决不能牺牲经济自由的。即便政府掌握经济能带来更高的而不是更低的效率,对它的反对也不能有丝毫更改。它将摧毁政治平等,它只会增加而不是减低滥用权力和腐败,它将窒息主动精神和创造性。 ——胡佛 材料二 罗斯福提出美国自由主义传统由五个部分组成:一、深信人的尊严;二、信仰人类理性的力量和自由求知的力量;三、高度认识到个人对自己及其邻居的责任;四、 坚信一个最好的社会就是能使大多数成员最充分地发挥其潜力的社会;五、愿意并感到有义务通过公共利益而行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胡佛对经济自由和政治自由关系的认识,并指出胡佛的经济思想对当时美国经济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罗斯福阐述的自由主义与胡佛的自由主义相比,有什么突出的特点,并指出它们的本质。 答案 (1)认识:经济自由是政治自由的基础;政府干预经济会损坏经济自由,进而影响自由的政治制度;政府干预经济还会抑制个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影响:导致严重的经济危机并使经济危机日益严重。 (2)特点:罗斯福在个体基础上提出了群体的概念;主张政府全面干预经济。 本质:维护资本主义自由民主制度。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可结合材料一中“若要维护政治自由,是决不能牺牲经济自由的”“政府掌握经济……将摧毁政治平等……将窒息主动精神和创造性”等关键信息归纳作答;第二小问,属于基础知识再认再现题,结合相关所学回答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可结合材料二中“通过公共利益而行动”等关键信息归纳作答;第二小问,属于基础知识再认再现题,结合相关所学回答即可。 [题组三 高考大题] 23.(2017·天津高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用以刺激需求为主的调节方式,推动经济发展。1953~1973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率:美国3.5%,英国3.0%,法国5.2%,联邦德国5.9%,日本9.8%等。 ——摘编自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等 材料二 从1973年11月开始,意、英、美、日、法、联邦德国等国相继出现经济危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普遍、持续、大幅度下降,企业破产严重,股票行情大幅度下跌,工业、金融和贸易公司的破产具有普遍性。失业人数大量增加,到1975年底,达1850万人。与此同时,物价大幅度上涨,美国7.4%,日本18.9%,联邦德国12.7%,法国26%,英国19.1%,意大利24.6%。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滞胀”阶段。 ——摘编自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 (1)材料一反映了这些国家整体经济发展状况如何?它们依据的经济理论及其具体内容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时期经济危机的表现与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不同。造成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试分析材料一中所涉及的经济理论为何不能解决“滞胀”问题。 (3)综上,你对经济政策及经济理论有何认识? 答案 (1)发展状况:经济高速增长。 理论:凯恩斯主义。 内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政府通过增加公共开支、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以提高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 (2)不同:70年代物价上涨,30年代物价下跌。 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之间的矛盾。 原因:国家干预经济,扩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会加剧通货膨胀,而抑制通货膨胀则会进一步阻碍经济增长,扩大失业人数。 (3)认识:凯恩斯主义一定时期内促进了经济发展,但当经济出现新问题时又无法予以解决。因此,经济政策或理论需根据实际调整和完善,与时俱进。 解析 本题考查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数据归纳概括即可;第二小问根据材料时间,可知二战后至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凯恩斯主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凯恩斯主义的具体内容。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信息并结合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概括两次经济危机的不同;第二小问根据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矛盾作答;第三小问结合凯恩斯主义的弊端作答。第(3)问为开放型问题,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围绕经济政策调整谈认识,言之有理即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