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主题6-历史重大转型时期及同一时期的中外世界-通史版
专题六 主题六 历史重大转型时期及同 一时期的中外世界 PART 6 1 .中国历史上的重要转型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唐宋时期、鸦片战争前后、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国民革命前后、抗日战争胜利前后、新中国成立初期、改革开放以来。 2 .世界历史上的重要社会转型时期: 14—17 世纪、 18 世纪中期至 20 世纪初、 20 世纪 30 年代、二战后初期、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前后、 21 世纪以来。 3 .同一时期的中外世界:先秦时期的中外文明、 14—16 世纪的中外世界、 18 世纪前后的中外世界、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中外世界、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外世界、新中国成立前后的中外世界、 20 世纪 70 年代的中外世界、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前后的中外世界、 21 世纪以来的中外世界。 主干提醒 一、历史上的重要转型时期 1 .概述:中外历史上所列述的重大转型时期,既有社会性质的转变,如中国历史上的先秦时期、鸦片战争前后、新中国成立初期,世界历史上的 14—17 世纪、 18 世纪中期至 20 世纪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也有各种具体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转变,如中国历史上的秦汉时期、唐宋时期、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抗日战争胜利前后、改革开放以来,世界历史上的 20 世纪 30 年代、二战后初期、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 21 世纪以来。要准确把握社会转型在政治、经济、思想、科技文化、社会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基本趋势、影响和阶段特征。 拓展必备 2 .西欧从农耕文明向近代资本主义文明转型时期的特征及表现 (1) 阶段特征:从新航路开辟到工业革命前 (16 世纪前后 —18 世纪 60 年代 ) 是资本主义的兴起阶段,资产阶级开始按自己的要求改造世界,体现了由传统农耕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转型时期的特点。 (2) 主要表现 ①政治上:资产阶级逐渐建立起代议制民主政治,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 ②经济上:伴随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伴随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世界市场得到拓展。 拓展必备 ③思想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高举人文主义的大旗,批判封建思想,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④科学上: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提出,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产生。 拓展必备 3 .近代以来中西方社会转型的不同特点 (1) 西方 ①伴随着对落后的农业国家和自然界的征服与破坏的殖民扩张逐步确立。 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生产力迅速发展,先进的工业国家迅速积累财富。 ③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确立起资本主义民主代议制政体。 ④资产阶级人文精神的形成和发展,促进思想解放和科技创新。 拓展必备 (2) 中国 ①近代伴随着西方的殖民扩张和侵略,中国社会被迫转型;直到现代中国主动融入世界潮流。 ②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国逐步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建设。 ③经过民主革命,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地位,确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符合中国国情的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体制。 ④从向西方学习到立足于中国国情,不断地思想解放和创新。 拓展必备 二、同一时期的中外世界 1 .古代中国儒家思想与古希腊人文主义精神的异同 (1) 相同点:都重视人与人类社会;都将道德看作是政治的基础,认为匡正道德是振邦救民的根本。 拓展必备 (2) 不同点 拓展必备 项目 儒家思想 古希腊人文精神 对人的属性的关注点 强调社会中的 “ 人 ” ,强调每个人在社会人伦关系中的地位 特别强调人的 “ 个体”,强调人的主观感受 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着眼点 强调等级秩序,重视伦理道德,对维护封建专制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强调人的平等,为西方近代民主政治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研究自然科学的态度 以社会和人文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忽视对自然科学的探究 充满理性与激情,关注自然界与人类社会 2 . 16—18 世纪中国和欧洲科技发展的结局及其原因 拓展必备 中国科技 欧洲科技 结局 未能形成近代科技 近代科学产生 原因 经济基础 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和狭隘性 欧洲资本主义产生发展 经济政策 封建统治者实行 “ 重农抑商 ” 和 “ 闭关锁国 ” 政策 欧洲先进国家进行保护科学发展的政策并推行重商主义 思想条件 明清统治者实行文化专制主义 西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政治制度 中国是日趋腐朽的封建制度 欧洲向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过渡 3 .中国与西方近代工业化起步的差异 拓展必备 对象 比较项 西方 中国 发展进程 工业化随着资本主义萌芽和新航路的开辟开始发展,虽然有来自封建势力的阻碍,但政府的重商主义政策还是推动了西方工业化的进程。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工业革命的开展更是大大加快了西方工业化的进程 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受到 “ 闭关锁国 ” 和 “ 重农抑商 ” 政策的影响,没有独立成长为资本主义经济;鸦片战争后的工业化进程受到内部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榨和外国资本主义的阻碍,进程曲折缓慢 拓展必备 对象 比较项 西方 中国 领导力量 在工业化过程中,资产阶级一直扮演着主角,开始是商业资本家,后来是工业资本家、金融寡头推动工业化 工业化一开始由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领导,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在其过程中作用甚小,民族资产阶级没有真正掌握领导权 资金来源 工业化的资金来源于资本的原始积累 洋务企业多靠政府投资,民族资本主义则是在资本主义萌芽被外来侵略截断的情况下出现的,缺少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资金严重不足 工业化的 次序 工业化先是从轻工业如棉纺织业开始,再发展重工业 洋务企业一开始就发展重工业,轻工业是辅助,工业结构极不合理 4 . 20 世纪 80 年代至今中西社会发展的对比 拓展必备 世界 中国 特征 世界处于新旧格局的过渡中,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 改革开放后走向世界 表现 经济:各国在调整后,相继走出困境,经济继续向前发展 政治: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美国推行单边主义; “ 一超多强 ” 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的开创 政治: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文化:现代化的科技文教事业取得跨越式的发展 外交:推进改革开放,进行广泛的交流和合作 拓展必备 世界 中国 重大 史实 外交:跨世纪的国际格局 政治: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 文化: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 经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市场经济 政治:民主法制建设系列成就 文化:计算机,神舟飞船,科学与艺术 外交:国际交流与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例 6 [2017· 全国卷 Ⅲ]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02 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以后,荷兰人曾先后进攻澳门、台湾,遭到明朝官民的坚决抵抗而失败。 1608 年,荷兰东印度公司董事会发出指示:“我们必须用一切可能来增进对华贸易,首要目的是取得生丝,因为生丝利润优厚。” 1621 年,荷兰人得知西班牙人也计划占领台湾,遂于次年再次侵占澎湖,并于 1624 年侵占台湾南部。 1642 年,其势力扩张到台湾北部。 1661 年,郑成功进军台湾,并正告荷兰驻军,台湾和澎湖列岛应由中国政府管辖,岛屿上的居民都是中国人,“他们自古以来占有并耕种这一土地”。荷兰人试图以赔款的方式换取郑成功退兵,被拒绝。 考题例讲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台湾根据郡县制,设立一府二县;兴建孔庙,建立学院、府学、社学等完整的学校体系;开科取士,“三年两试,照科、岁例开试儒童”;许多文人学士随之入台,写下了台湾第一批文学作品;大量移民涌入,台湾的人口迅速增加。 —— 摘编自陈孔立主编 《 台湾历史纲要 》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荷兰侵占中国台湾与澎湖列岛的历史背景和目的。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郑成功对台湾的收复在哪些方面促进了国家的统一。 考题例讲 【 答案 】 (1) 历史背景:新航路开辟,西欧国家进行殖民扩张;荷兰海外贸易快速发展;与东方的贸易利润巨大;明末战乱之际,中央政府无暇他顾。 目的:建立殖民据点;扩大对中国的殖民贸易,攫取高额利润;与西班牙进行殖民贸易竞争。 (2) 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实行祖国大陆政治、文化制度;接受移民,进一步密切了两岸的往来和联系;增强了民族、文化认同。 考题例讲 【 解析 】 本题以荷兰侵占台湾、澎湖列岛和郑成功收复台湾为切入点,全面考查学生理解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第 (1) 问,从西方世界、荷兰和中国这三个角度回答荷兰侵占中国台湾与澎湖列岛的历史背景;结合荷兰和西班牙殖民扩张的表现和两国的争夺,概括荷兰侵占中国台湾与澎湖列岛的目的。第 (2) 问,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角度,简析台湾的收复对促进国家统一的意义。本问旨在通过郑成功收复和建设台湾这一历史事件,使学生加深对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固有领土的认识;台湾的收复维护了国家领土完整,增强了两岸人民的民族文化认同,体现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而这也是当前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大力倡导的。 考题例讲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