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19届一轮复习人民版(江苏专用):第10讲 现代中国的外交(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19届一轮复习人民版(江苏专用):第10讲 现代中国的外交(学案)

第10讲 现代中国的外交 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外交方针 ‎(1)基本方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基本政策 ‎①另起炉灶: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 ‎②一边倒:外交上旗帜鲜明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③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和特权,以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 ‎[精微点拨] “一边倒”与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关系 新中国成立初期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并不矛盾,因为它最终目的是捍卫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并不是盲目地顺从苏联而不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 ‎2.外交成就 ‎(1)第一年与苏联等17国建交,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2)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①提出:1953年,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②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③意义: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3)出席日内瓦会议 ‎①概况:1954年,周恩来参加日内瓦会议,推动会议最终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 ‎②意义: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进一步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 ‎(4)出席万隆会议 ‎①概况:1955年4月,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使会议最终通过了《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 ‎②影响: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形成“万隆精神”。‎ ‎[概念阐释] “求同存异”方针 ‎(1)同:中国和亚非国家都曾遭受殖民统治;都面临反对新老殖民主义、发展民族经济的任务;都要求加强团结合作,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战争。‎ ‎(2)异:中国和亚非一些国家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 ‎(3)“求同存异”就是要超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差异,为了共同的利益加强团结和合作。‎ 二、20世纪70年代外交关系的突破 ‎1.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1)原因:国际地位提高;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逐渐破产。‎ ‎(2)概况: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意义 ‎①是中国外交战线上的一个重大胜利,中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②中国作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中美关系正常化 ‎(1)背景 ‎①美国:“遏制和孤立”中国政策失败;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 ‎②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苏关系破裂,苏联威胁中国安全。‎ ‎(2)过程 ‎①1971年3月,“乒乓外交”打开了两国交往的大门。‎ ‎②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订《中美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③1978年12月,中美发表建交公报,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④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两国关系实现了正常化。‎ ‎3.中日邦交正常化 ‎(1)原因:中美关系的缓和直接推动;日本舆论的强烈要求。‎ ‎(2)概况:1972年9月,田中角荣首相访华,双方签署《中日联合声明》。‎ ‎(3)意义:打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历史新篇章;推动了亚洲与世界的和平。‎ ‎[轻巧识记] 20世纪70年代外交的“一大突破,三大成就”‎ ‎[易混易错] 区分中美关系正常化与中美建交 ‎(1)中美正式建交不是1972年,而是1979年。‎ ‎(2)1972年尼克松访华以及《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说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3)1979年中美建交,中美关系实现完全正常化,但并不意味着美国放弃压制中国的政策。‎ 三、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1.政策调整 ‎(1)1985年,邓小平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的重要论断,强调要坚持反对霸权主义。‎ ‎(2)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改革开放时期的具体表现是不结盟。‎ ‎(3)实行对外开放,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外交成就 ‎(1)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2000年,江泽民出席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 ‎(2)积极参加亚太经合组织活动:2001年10月,举办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促进了亚太经济合作。‎ ‎(3)建立上海合作组织: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丰富了以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 考点一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全面认识“一边倒”政策及其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关系 ‎(1)“一边倒”方针是在西方国家对新中国实行经济封锁下采取的,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矛盾。‎ ‎(2)在两极格局中,美国的外交孤立使中国只能倒向社会主义阵营。最终中苏建交,并与苏联签订同盟互助条约,成功突破外交封锁。‎ ‎(3)两者最终目的是捍卫独立和主权;倒向社会主义阵营,并不意味着盲目顺从苏联而不维护国家利益。‎ ‎2.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特点 ‎(1)革命性 ‎①其主要原则是在中国革命运动的理论思想指导下产生的,同革命运动后期的实践及解决的问题有密切联系。‎ ‎②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等方针,从产生的指导思想和解决的主要问题看,这三项原则都表现出一种强烈的革命性。‎ ‎(2)结盟性 ‎①“一边倒”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与苏联等国家结盟,是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一大特点。‎ ‎②“一边倒”是由新中国面临的国内外形势所决定的。‎ ‎(3)平等性: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基础上,提出了外交三大政策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时也在日内瓦会议、亚非会议等外交实践活动中得以体现。‎ ‎1.论从史出:中国外交与意识形态 ‎(1)新中国成立初外交凸显意识形态之分 史料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三个月内与其他国家正式建交情况 ‎1‎ ‎1949年10月2日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2‎ ‎1949年10月4日 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 ‎3‎ ‎1949年10月5日 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 ‎4‎ ‎1949年10月6日 匈牙利人民共和国 ‎5‎ ‎1949年10月6日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6‎ ‎1949年10月6日 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 ‎7‎ ‎1949年10月7日 波兰人民共和国 ‎8‎ ‎1949年10月16日 蒙古人民共和国 ‎9‎ ‎1949年10月27日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10‎ ‎1949年11月23日 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 ‎11‎ ‎1950年1月18日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结论 史料表明,新中国成立初,与中国建交的均是社会主义国家,属社会主义阵营成员,‎ 这反映出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及其外交成就,打破了外交孤立局面。‎ ‎(2)20世纪50年代中期外交超越意识形态差别 史料 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的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锦》‎ 结论 大小国平等、和平共处的内容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区别,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2.史由证来:分析下面的史料,论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史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历久弥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它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符合国际关系发展的本质要求,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五项原则的精髓,就是国家主权平等。——温家宝《弘扬五项原则促进和平发展》‎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或不同的国家,适用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54周年 论证   ‎ 答案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体现了其创新性。‎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倡“国家主权”平等,这说明其有平等性。‎ ‎(3)从适用范围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包容性。‎ ‎(4)从容纳不同时代内容来看,具有开放性。‎ 综上所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三大政策”中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束缚,以“革命外交”走向“和平外交”,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考点二 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中国外交 ‎1.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和影响 ‎(1)原因:对美国来说,主要基于中国地位提高、美国孤立中国政策失败、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西欧和日本的冲击、美国深陷侵越泥潭等因素;对中国来说,主要基于应对来自苏联的威胁、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需要、改善中国国际地位、毛泽东等领导人的因素等。‎ ‎(2)影响:对中国而言,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打破了外交的僵局,出现了同中国建交的热潮,对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有重大意义;对美国而言,对苏联起到了战略威慑作用,促进了美国的战略调整和收缩;对世界而言,有利于世界局势的缓和及世界的和平、发展;对中日而言,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发展。‎ ‎2.中、美、苏“三角关系”的阶段特征及其成因 ‎(1)第一阶段 ‎①美国孤立和反对中国。原因是美国敌视社会主义中国,对新中国的发展壮大感到恐惧和不安。‎ ‎②中苏关系由友好到恶化。新中国成立初期,新中国推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后来苏联对中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造成中苏关系恶化。原因是双方意识形态方面的分歧和苏联企图控制中国。‎ ‎(2)第二阶段 ‎①美国同中国关系实现正常化。原因是这一时期在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对外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 ‎②中苏关系严重恶化。出于对外扩张的目的,苏联加紧对中国进行压制和军事威胁,以致酿成中苏边境的武装冲突(如珍宝岛事件)。‎ ‎(3)第三阶段 ‎①美国同中国的关系时好时坏,特别是美国在售台武器等问题上双方矛盾突出。其原因是美国仍没有放弃霸权政策。‎ ‎②苏联同中国改善关系。其原因是苏联国民经济军事化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苏联开始放弃同美国争夺军事优势的做法,由对外扩张转为全面收缩。‎ ‎3.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特点 ‎(1)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屈从于任何外来压力,不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 ‎(2)中国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不诉诸武力,不干涉他国内政,反对把自己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强加于人。‎ ‎(3)中国愿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4)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成为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 ‎(5)中国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为经济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周边环境。‎ ‎1.获取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找出尼克松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的原因 材料 1969年1月,共和党人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当时正值美国面临着二战结束以来最为严峻的形势。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使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1971年6月,尼克松又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并改善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处境,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方连庆《战后国际关系史》‎ 主要信息   ‎ 答案 原因: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危机加深;美苏争霸中处于不利地位;世界向多极化趋势发展;中国成为世界五个力量中心之一。‎ ‎2.史由证来:结合所学知识论证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俄合作关系不断发展的原因 史料 苏联解体后,中俄关系从“互视为友好国家”发展到“建设性伙伴关系”,再到1996年确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2001年,中俄两国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将两国永做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的意愿和决心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摘编自世界知识出版社编《国际条约集》等 论证   ‎ 答案 中苏(俄)关系实现正常化;中国改革开放,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调整外交战略;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俄罗斯国际地位下降,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 江苏卷5年考题统计 ‎2017年 选择题T1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016年 选择题T12,日内瓦会议 ‎2015年 选择题T12,万隆会议 ‎1.命题点:新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2017·江苏单科,12)20世纪50年代的某外交声明称:“两国总理承认,在亚洲及世界各地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然而,如果接受上述原则并按照这些原则办事……就会缓和目前存在于世界上的紧张局势。”新中国与该声明密切相关的外交事宜是(  )‎ A.参加万隆会议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出席日内瓦会议 D.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的“20世纪50年代”“两国总理”“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上述原则”等信息指向周恩来总理1954年访问印度、缅甸时,分别与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B选项为正确选项。‎ ‎2.命题点: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大作用 ‎(2016·江苏单科,12)对于即将参加的某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定下的外交基调是:争取越南南北以北纬16度线为界实现停战,促使法军撤出,反对美国干涉。这次国际会议是(  )‎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第一届不结盟政府首脑会议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答案 A 解析 由题目的信息可知该国际会议与和平解决越南问题有关。为了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1954年,中、美、英、法、苏及有关国家外长,在日内瓦举行会议。故A项表述正确;B项的参与国为亚非国家,故排除;中国并未参加第一届不结盟政府首脑会议,排除C项;第26届联合国大会召开于1971年,晚于法军撤出越南的时间,故排除D项。‎ ‎3.命题点:20世纪50年代中国为解决台湾问题的外交努力 ‎(2015·江苏单科,12)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期间透露,中国愿同美国谈判,也准备同蒋介石谈判,以便能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同时,毛泽东也主动通过外国来访者表示,台湾问题可以用谈判来解决,中国尤其希望和美国签订和平条约。材料表明(  )‎ A.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已正式确定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以正式确立 C.中国已成为世界外交舞台的强国 D.台湾问题已牵涉到中美外交问题 答案 D 解析 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万隆会议期间”。1955年,万隆会议召开。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故A项错误。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与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故B项错误。1955年时,中国尚未成为世界外交舞台的强国,故C项错误。‎ ‎1.命题点:论从史出——新中国的基本外交理念 ‎(2017·南京三模,9)“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和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该材料所阐述的我国外交的基本思想是(  )‎ A.“一边倒” B.和平共处 C.不结盟 D.求同存异 答案 B 解析 “一边倒”指的是建国初我国外交立场倒向苏联和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互相尊重主权和民族独立、互不干涉,体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涵,故B项正确;不结盟政策是新时期中国实行独立自主不与任何国家结盟的外交政策,故C项错误;求同存异是万隆会议中周恩来提出团结发展中国家的方法和建议,故D项错误。‎ ‎2.命题点:建国后中英关系发展历程 ‎(2018·无锡模拟,31)1950年英国在西方国家中率先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1954年中英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1970年,中英两国互换大使的问题被再度提上议程,1972年3月中英两国正式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英国(  )‎ A.追随美国而不断调整外交政策 B.对华外交采取灵活务实的策略 C.冷战思维下帝国主义的傲慢 D.外交政策受制于中国的“一边倒”‎ 答案 B 解析 通过1950年、1954年、1970年到1972年英国的对华政策可以看出,英国既关注本国利益,也与国际形势同步,具有灵活务实的特征,故B项正确。‎ ‎3.命题点:近代以来中美关系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2017·徐州高三3月联考,28)某学生在整理归纳中国近现代外交关系史时,粗略地绘制了中美关系发展趋势图,下列对a、b、c、d四段关系出现起伏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a段是由于美国长期坚持独立的侵华政策 B.b段是由于中美战时同盟关系和“铁幕”演说 C.c段是由于美国对新中国的敌视和孤立政策 D.d段是由于世界局势的变化和中日关系的推动 答案 C 解析 A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b段是由于抗日战争期间,美国援助中国抗战,两国关系友好,故B项错误;c段是由于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特别是朝鲜战争爆发后两国关系不断恶化,故C项正确;d段是由于1972年尼克松访华后中美关系缓和,故D项错误。‎ ‎4.命题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重要外交活动 ‎(2018·宿迁一模,19)1996年,中俄宣布建立“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1997年,中美两国元首决定,“共同致力于建立中美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1998年,中国、欧盟双方表示希望建立“面向21世纪的长期稳定的建设性伙伴关系”。这表明中国(  )‎ A.努力为改革开放建设和平的国际环境 B.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C.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D.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中“中俄”“中美”以及中国与欧盟分别建立“建设性伙伴关系”,是新时期中国外交关系的突出特点,其主要目的是为改革开放建设和平的国际环境,故A项正确。‎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2017·南通高三9月调研,14)《共同纲领》规定:“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完整,拥护国际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基于此,新中国在外交上(  )‎ A.放弃“一边倒”政策 B.积极参与不结盟运动 C.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答案 D 解析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外交上实行“一边倒”政策,故A项错误;中国未参加不结盟运动,而是其观察国,故B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于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是在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的政策下取得的外交成就,故C项错误;《共同纲领》是1949年9月通过的,基于此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奉行的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故D项正确。‎ ‎2.(2017·扬州高三摸底)1950年,中国先后同印度、印度尼西亚、瑞典、丹麦、缅甸、列支敦士登、瑞士、芬兰等8个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这反映出(  )‎ A.新中国试图摆脱两极格局影响 B.“求同存异”的思想得到实践 C.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灵活性特征 D.中国放弃了“一边倒”的方针 答案 C 解析 新中国与资本主义国家建交是正常外交活动,不能体现出中国欲摆脱两极格局影响,故A项错误;“求同存异”思想于1955年提出,故B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实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与资本主义国家建交反映出外交活动没有受到“一边倒”政策束缚,具有灵活性,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废除“一边倒”的方针,故D项错误。‎ ‎3.(2018·常州一模,16)下图是《中国外交第一人周恩来》一书的部分目录摘编,其中第二处应该是(  )‎ A.和平共处 B.分道扬镳 C.扬眉吐气 D.乒乓外交 答案 A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20世纪五十年代中国外交成就,1953年周恩来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A项正确;分道扬镳是指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故B项错误;扬眉吐气是指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故C项错误;乒乓外交是指20世纪70年代中美外交,故D项错误。‎ ‎4.(2017·苏锡常镇二模,12)1949年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到现在为止,中国人民已经取得的主要的和基本的经验……这就是联合苏联,联合各人民民主国家,联合其他各国的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结成国际的统一战线。”这一思想(  )‎ A.有利于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 B.后来发展成“另起炉灶”的外交政策 C.后来发展成“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D.成为“求同存异”主张的理论基础 答案 C 解析 所谓“一边倒”,是指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斗争中,将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这一政策和题干“这就是联合苏联,联合各人民民主国家,联合其他各国的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结成国际的统一战线”的含义基本一致,后来发展成“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故C项正确。‎ ‎5.(2018·苏州一模,15)毛泽东认为:“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便利我们放手进行国内的经济建设和共同对付可能出现的帝国主义侵略,争取世界的和平。”这表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 A.是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结合 B.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 C.由革命外交向国家外交的转型 D.取决于地缘政治的考量 答案 A 解析 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与苏联建交“便利我们放手进行国内的经济建设……争取世界的和平”符合我国建设国内经济的需求和应对资本主义阵营的孤立封锁,故A项正确;“一边倒”具有很强偏向性即建立外交关系偏向于社会主义阵营,故B项错误;此时中国的外交仍为革命外交,故C项错误;“一边倒”从国际格局上来看主要应对两大阵营冷战的挑战,而非地缘政治因素,故D项错误。‎ ‎6.(2018·南京、盐城联考)历史学家牛军认为,新的对外政策的出发点是维护中国的国家安全,其特点是通过在周边地区建立集体和平秩序和扩大和平地区,争取在中国与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形成安全缓冲地带。下列内容符合“新的对外政策”的意图的是(  )‎ A.《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B.提出并实施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答案 B 解析 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与“通过在周边地区建立集体和平秩序和扩大和平地区”相符,B项正确。‎ ‎7.(2017·常州高三检测)1955年万隆会议制定的会议议程共5项: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权;附属国问题;世界和平和合作的促进。据此可知会议议题侧重于(  )‎ A.去殖民化 B.政治中立 C.经济独立 D.区域集团化 答案 A 解析 1955年在万隆召开的亚非国际会议,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反对殖民主义,根据材料中“人权和自决权”“附属国问题”得出,故A项正确;政治中立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故B项错误;经济独立在材料并未体现,故C项错误;万隆会议虽然推动经济合作,但是尚未形成区域集团化,故D项错误。‎ ‎8.(2017·江阴高考模拟一,31)20世纪60年代,毛主席提出了建立从日本经欧洲到美国的一条线战略,这一战略的提出说明(  )‎ A.中美关系出现正常化的趋向 B.中国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 C.外交领域联合反霸思想形成 D.中国开始改变意识形态外交 答案 B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中国20世纪60年代“一条线,一大片”的外交政策,以对付苏联的霸权政策,说明中国调整与苏联的外交政策,故B项正确。‎ ‎9.(2017·启东高三期末,19)1969年,尼克松曾说:“考虑到将来,在我和苏联人进行对话的同时,我也可能需要在中国问题上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这反映出(  )‎ A.中国已成为超级大国争夺的中心 B.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多极化趋势影响美国的对外政策 D.世界格局发生根本性变化 答案 C 解析 1969年中苏关系恶化,中美关系还没有恢复正常化,所以中国没有成为超级大国争夺的中心,故A项错误;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故B项错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多极化趋势出现,从材料“在我和苏联人进行对话的同时,我也可能需要在中国问题上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看出多极化趋势影响美国的对外政策,故C项正确;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格局仍然是两极格局,故D项错误。‎ ‎10.(2017·南通、扬州、泰州三市高三第三次调研)基辛格回忆说:“阿尔巴尼亚提案以压倒多数通过了。美国的双重代表权和把安理会席位给北京的提案,却根本没有表决。问题的实质在于,友好国家改变了立场。当美国对北京采取敌对态度的时候,他们害怕投票赞成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会受到我们的某种惩罚。现在我们戏剧化地要跟中国和解,他们就不再怕这种惩罚了。”基辛格认为中国外交取得进展(  )‎ A.是由于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提高 B.关键是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C.取决于欧洲国家对中国的态度 D.受益于中美两国关系趋向缓和 答案 D 解析 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中国外交从中美关系正常化开始,有了重大突破,与材料中“现在我们戏剧化地要跟中国和解,他们就不再怕这种惩罚了”相符,故D项正确。‎ ‎11.(2017·如皋二模,32)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先后印制了30多种版本的护照。其中1950版、1953版、1958版护照均为中俄文对照;1971版、1975版改为中法英文对照。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A.中美关系的重大转折 B.外交政策的重大调整 C.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 D.国际格局的重大改变 答案 B 解析 中美关系与“中法英文对照”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1958年后,中苏关系恶化,1972年前后,中法、中美以及中国与西方的关系持续改善,外交政策出现重大调整,故B项正确;与国际地位提升有关,但无必然的、直接的关联,故C项错误;国际格局依旧是美苏两极对峙,故D项错误。‎ ‎12.(2017·东台二模,18)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我认为美国政府必须首先采取步骤来结束中国与世隔绝的状态。我们必须采取这些步骤,因为由于目前存在的看来是无法调和的分歧,苏联不可能采取这些步骤。”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 A.美国试图与中国改善关系 B.美国坚持孤立中国的政策 C.美国认为美中矛盾大于中苏矛盾 D.美国希望瓦解中苏同盟关系 答案 A 解析 从“认为美国政府必须首先采取步骤来结束中国与世隔绝的状态。我们必须采取这些步骤”可知,美国要结束孤立中国政策,改善与中国关系,故A项正确。‎ ‎13.下图是1949年以来中国新增建交国数示意图。‎ 其中20世纪90年代建交国数量较多的主要原因是(  )‎ A.中苏重新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 B.重视周边外交,上海合作组织建立 C.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D.苏东发生剧变,许多国家宣布独立 答案 D 解析 1989年东欧剧变,1991年苏联解体,苏东发生剧变,许多国家宣布独立,故D项正确。‎ ‎14.(2018·苏州联考)20世纪70年代中美外交主要涉及政治领域,但进入80年代,双方签订经贸协定,互办贸易展览会,经贸关系日益密切。这主要取决于我国(  )‎ A.经济体制的改革 B.外交政策的调整 C.全面进行拨乱反正 D.工作重心的转移 答案 D 解析 经济体制改革是指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和城市进行的经济体制的变革,是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与中美外交从政治领域转向经济领域没有直接关联,故A项错误;外交政策的调整是指改革开放后我国实行不结盟政策,材料没有涉及到,故B项错误;全面进行拨乱反正是指我国为了治理和消除“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混乱,走上实事求是的正常轨道所做的一系列活动,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工作重心的转移是指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这必然会导致国家间的经贸关系日益密切,故D项正确。‎ ‎15.(2018·常州联考)邓小平指出:“我们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参加任何集团,同谁都来往,同谁都交朋友。……我们讲公道话,办公道事。”下列各项能贯彻邓小平这一思想的是(  )‎ A.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B.参加由亚非拉国家组成的不结盟运动 C.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关系,反对霸权主义 D.发展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友好关系 答案 C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新时期我国采取不结盟的外交政策。A项是与苏联结盟的表现,不符合题意,排除;中国是不结盟运动观察员国,不是成员国,B项错误;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关系,反对霸权主义体现的是不结盟的外交政策,C项正确;D项是在20世纪50年代,不是新时期,排除。‎ 二、非选择题 ‎16.(2017·连云港高三月考,21)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致力于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修改,或重订。‎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二 60年代前半期,中国政府与蒙古、尼泊尔、缅甸、巴基斯坦、阿富汗五国圆满地解决了边界问题。其中,中蒙有四千多公里的边界从未划定,地形复杂,再加上两国间的历史纠葛,蒙古对中国的戒心较重。为此,中方确定了以下谈判原则:基本维持现状,稍作调整;争议地区,按目前管辖情况,照顾双方边民利益和感情,通过友好协商,进行适当调整,求得公平解决。——摘编自《中国当代外交史》‎ 材料三 二战后,中美关系长期处于敌对的紧张状态,而日本长期追随美国,采取敌视中国的政策。1972年尼克松访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建交,引发了国际上出现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摘编自人教版《历史》必修1‎ 材料四 过去14年,上合组织走出一条睦邻友好、合作共赢之路,始终坚持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构建和谐地区,以协商一致原则处理国家间关系和上合组织事务,始终奉行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以及对外开放原则参与地区和国际事务,共同促进本地区和世界的稳定、和平与繁荣。‎ ‎——李克强在上合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总理)理事会上的致辞(2015年12月14日)‎ 请回答:‎ ‎(1)分析归纳材料一反映的外交政策及意义。‎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政府解决边界问题的原则立场。‎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正反两方面谈谈如何正确处理中日关系?‎ ‎(4)据材料四,上合组织14年的经验对我国今后处理与周边国家的交往有何借鉴意义?‎ 答案 (1)政策:“另起炉灶”。‎ 意义:它使新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2)立场: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照顾双方边民利益和民族感情);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 ‎(3)处理:发挥美国在中日关系交往中的积极作用;搁置争议,消除隔阂,加强沟通、合作,继往开来;警惕中日交往中的右翼势力死灰复燃。‎ ‎(4)意义:合作共赢,平等互利(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协商一致;结伴不结盟。‎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