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
6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主要是因为王位世袭制( C ) A.代表了先进阶级的利益 B.是文明时代开始的标志 C.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和进步的要求 D.是华夏族开始形成的标志 解析: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始社会公有制逐步被私有制所取代,与经济基础的变革相适应,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因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和时代进步的要求,故C项正确;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是阶级对立的产物,并不能体现该制度代表了先进阶级的利益,故A项错误;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标志着人类社会从愚昧时代进入文明时代。因此中国古代文明时代开始的标志是第一个国家的建立,即夏朝的建立,并非王位世袭制,故B项错误;华夏族的形成要追溯至炎黄时期,并非在夏朝形成,且不能简单以一项政治制度的更替作为华夏族形成的标志,故D项错误。 2.“夏朝设秩宗,商朝设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这反映出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C ) A.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 B.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 C.实行神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制度 D.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 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夏朝时期的秩宗,商朝时期的卜、巫、史,西周时期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官职,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他们权力较大,这反映了夏、商、周时期实行神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制度,故选C项。其他三项均与材料信息不符。 3.《史记·殷本纪》载:“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下谓之纣。” 这可以说明( B ) A.宗法制是由母系家长制发展而来 B.嫡长子继承制在商朝已经初具雏形 C.兄终弟及是商朝灭亡的重要原因 D.政治权力由“传贤”开始变为“传子” 解析: 6 宗法制是由父系家长制发展而来,所以A错误;商代贵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从材料信息“启母贱,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得知辛是其母成为正妻后才立为天子的继承人,这体现出嫡长子继承制在商朝已经出现,B正确;商朝被周朝取代的原因主要是纣王的暴政,C错误;材料涉及的是在商朝时候,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化为“传子”始于启,D错误。 4.分封制分封的对象以同姓亲族为主体;同姓亲族的封地居于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周王室保留了关中地区较大的直辖的王畿之地。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 C ) A.开发边疆地区 B.实现中央对地方的集权统治 C.巩固周王统治 D.保障贵族集团对政权的垄断 解析:根据材料“同姓亲族的封地居于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周王室保留了关中地区较大的直辖的王畿之地”可知这样的分封方式巩固了周王的统治,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开发边疆地区的内容,故A项排除;周代还没有实现中央对地方的集权统治,故B项排除;保障贵族集团对政权垄断的是宗法制,故排除D项。 5.下列对西周时期周王与诸侯关系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D ) A.根据分封制,周王与诸侯是君臣关系 B.根据宗法制,周王与诸侯是大宗与小宗的关系 C.周王与诸侯之间是等级从属关系 D.周王对各诸侯国拥有绝对控制权 解析: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在分封制下,周王与诸侯确立了权利义务关系,诸侯必须效忠周王,周天子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通过宗法制,周王与同姓诸侯是大宗与小宗的关系,他们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更是政治隶属关系。但诸侯仍保持较大的独立性,拥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权力。综上所述,A、B、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D错误,但符合题意。故选D。 6.学者李零在《我们的中国》一书中提出“西周的四合院”的研究视野,认为以西周为中心,东南西北被辐射地区可以视作西周的“前庭后院”,它们之间相互交流,人才往来,贵族通婚,形成了紧密的文化中心。该观点( C ) A.认为西周政治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认为分封制标志中华民族形成 C.强调分封制孕育着国家统一的因素 D.认识到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 解析:材料“以西周为中心,东南西北被辐射地区可以视作西周的‘前庭后院’,它们之间相互交流,人才往来,贵族通婚,形成了紧密的文化中心”体现出分封制的影响,这反映出分封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大一统,故C项正确;西周时期没有实现中央集权,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分封制对于中华民族形成影响,故B项错误;D项与材料反映的正好相反,故排除。 7.有人说:“分封制是一柄双刃剑,它同时给予中央集权和地方势力以合法性,至于哪种势力能够在激烈的政治搏斗中获胜,那就完全要看它的实力了。”下列地方势力的行为不具有“合法性”的是( A ) A.周显王三十五年,齐侯婴齐自称齐威王 B.晋文公加派渔盐之税 C.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进行变法 6 D.魏文侯以吴起为将,编练新军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分封制,分封制下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所以齐侯婴齐自称齐威王显然是越权的表现,故选A项。 8.《礼记》中记载:“庶子不祭祖者,明其宗也。”在西周,只有武王才有祭祀文王的特权,周公只有在武王的统率之下,才能参加文王的祭典。材料说明( B ) A.周公贤能不及武王 B.武王位于大宗地位 C.武王权力高度集中 D.周公对武王定期朝贡 解析:“周公只有在武王的统率之下,才能参加文王的祭典”是由于周公相对于武王来讲是小宗,并不是因为其贤能不及武王,故排除A项;武王相对于周公来讲是大宗,故选B项;西周时期,武王并没有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排除C项;周公是否对武王定期朝贡不符合他“只有在武王的统率之下,才能参加文王的祭典”的题意主旨,故排除D项。 9.据《史记》载,周武王灭商后“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周与鲁的关系是 ( D ) A.依附 B.兄弟 C.平等 D.大宗与小宗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封弟周公”说明周公是分封的对象,而周王是分封者,周公是大宗,鲁国是小宗。 10.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不仅是当时分封制实施的基础,也对后世产生了深刻影响。这表现在( B ) A.重视法制与规则意识 B.家族中的“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 C.婚姻中的“门当户对” D.注重个体自主意识与平等权利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的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度,嫡长子地位较高,享有财产等方面的优先继承权。“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就是突出了嫡长子在同宗族兄弟之中的地位,故B项正确;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等级观念严重,不重视法制与规则意识,也不可能注重个体的自主意识与平等权利,故A、D两项排除;宗法制协调的是家族内部关系,而不是家族之间的关系,故C项错误。 11.夏商周时曾采用过不同的历法,分别称为夏历、殷(商)历和周历。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及姬姓诸侯国多奉行周历,其他诸侯国则是三历并行。这说明( C ) A.周天子的权威被严重削弱 B.同姓子弟是分封制的主体 C.大一统国家体制尚未形成 D.周文化得到了天下的认同 解析:“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及姬姓诸侯国多奉行周历,其他诸侯国则是三历并行”,说明当时历法没有统一,大一统国家体制尚未形成,故C项符合题意。周天子的权威被严重削弱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分封制的主体与材料的主旨历法没有统一不相符合,故B项错误。历法没有统一说明周历没有得到部分诸侯国的认同,故D项不符合题意。 12.公元前9世纪前后,周宣王出兵鲁国,干涉其君位继承,引起当时诸侯的集体不快。经此事件后,周天子声望大减,诸侯多有违抗王命之举。这说明中国早期政治制度( C ) 6 A.体现家国一体 B.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C.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D.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解析: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王权与族权相结合,体现为家国一体,但与材料无关,排除A、B;由材料“诸侯的集体不快……周天子声望大减,诸侯多有违抗王命之举”,可见周王无力有效管理地方,结合所学,在秦代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之前,没有形成中央集权制度,故排除D,选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8分,第14题24分,共52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封商纣子禄父殷之余民。……封诸侯……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 材料三:诸侯在受封领地上,可以对卿大夫、士进行再分封,卿大夫和士同样对上负有纳贡、服役、作战等义务。 诸侯在受封领地上,可以设置官员、征派赋税、建立武装等。 材料四:周王曾派人向鲁国“告饥”“求金”“求车”。 春秋之世,鲁之朝(周)王者二。 ——[清]顾栋高《春秋大事表》 (1)齐国和鲁国分别是姜尚和周公长子伯禽接受周王分封而建。周王分封诸侯的目的是什么?姜尚和伯禽受封的理由又是什么?(8分) (2)根据材料二,假如你是姜尚或伯禽,作为受封的诸侯,你要为周王尽哪些义务?(8分) (3)假如你是姜尚或伯禽,你是否一切都要听命于周王?(6分) (4)上述史料中周王和诸侯之间关系的变化揭示了什么重大问题?(6分) 答案:(1)目的:巩固统治。理由:姜尚是功臣;伯禽是王族。 (2)朝觐述职、交纳贡赋、镇守疆土、提供力役。 6 (3)不是。诸侯代表周王行使地方统治权,是诸侯国内的最高统治者,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 (4)春秋时期,王权衰落,诸侯势力强大,分封制走向瓦解。 解析:第(1)问,考查分封制的目的和对象。第(2)问,根据材料回答诸侯对周王应尽的义务。第(3)问,从材料中提取诸侯在封国内享有哪些权力。第(4)问,考查春秋时期王权衰落,诸侯势力强大,分封制走向瓦解这一现象。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下面是根据这一资料设计的示意图。 材料二:下图是大宗、小宗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你认为西周在分封对象上有什么突出特点?列举出几个这样的封国。(6分) (2)材料二反映出西周的宗法制有哪些特点?(8分) (3)你认为后世统治者能否仿效西周的宗法分封制治国?说明理由。(10分) 答案:(1)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晋、鲁、卫、燕等。 (2)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大宗和小宗有相对性;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大宗和小宗既是家庭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国”和“家”密切结合。 (3)不能以西周的宗法分封制治国。分封制度下,诸侯国有相对大的独立性,便于其实力发展,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也不能保持长久的政治关系。 解析:(1)根据“(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和饼形图可知,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结合所学,晋、鲁、卫、燕等都属于同姓诸侯国。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大宗和小宗有相对性;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国”和“家”密切结合。 6 (3)不能以西周的宗法分封制治国。可分别从分封制度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以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不能维护长久的政治关系等角度分析回答。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