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二轮复习(江苏专用):专题九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及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64张)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二轮复习(江苏专用):专题九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及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64张)

专题九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 曲折发展及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总纲目录 高频命题点 一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高频命题点二 民族(工业)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高频命题点 三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线索一: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为民族工业的产生创造了条件。洋务运 动进一步刺激了民族工业的产生。19世纪末,民族工业获得了初步发展。一 战期间,民族工业迎来了“短暂的春天”。民国时期,民族工业受到各种因素 的影响,发展时快时慢,最终在国民党统治后期陷入困境。 线索二 :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近代中国的物质生活受到西方国家的影响而呈现出中西合璧的特征 , 现代中 国的物质生活开始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 , 改革开放后物质生活日益丰富多 彩。近现代中国的交通、通信和传媒等工具不断走向进步,深刻改变了人们 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 类型 要点提炼 资本来源不同 联系与区别 近代工业 相对于传统手工业而讲,其本质特 征是机器生产 中外官方或民间资本 它们常被用来描述近代中国的经 济发展与变化 在很多语境中,常把民族资本主义 与民族工业混用,应注意区别 民族工业 所有中国人办的企业,包括洋务企 业 中国官方或民间资本 民族资本主义 中国民间资本投资兴办的企业,相 对官僚资本而言,不包括洋务企业 中国民间资本 (2019江苏扬州1月)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工商业者群体意识 逐渐形成,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力量,工商业者在创办实业、抵制洋货、收回利 权、立宪运动、民主革命、抗日救亡等众多社会事务中日益显示出自身的 实力和存在价值。对此,下列历史解释正确的是   (  C  ) A.工商业者依旧属于传统的社会群体 B.工商业者投身社会事务是有利可图 C.工商业者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发展 D.工商业者是倡导革命的新中坚力量 答案    C   材料“工商业者在创办实业、抵制洋货、收回利权、立宪运动、民 主革命、抗日救亡等众多社会事务中日益显示出自身的实力和存在价值” 表明工商业者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发展,C项正确。A项与“工商业者群体 意识逐渐形成,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力量”不符,排除;“工商业者在 …… 抗日 救亡等众多社会事务中日益显示出自身的实力和存在价值”表明工商业者 并不都是为了图利,B项错误;“创办实业、抵制洋货、收回利权、立宪运 动”不属于革命,D项错误。 高频命题点一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1. (2019江苏苏北三市1月)清嘉庆十年(1805年)《大荒公禁栽烟约》记载了江 西新城烟草种植业的情况:佣工者竞趋烟地,而弃禾田。况农家妇女 …… 今皆 唯烟是务,妇不知织,布从何出?由此可知,当时新城地区   (  D  ) A.对外贸易迅速发展  B.商业市镇空前繁荣 C.农业生产逐渐衰落  D.小农经济受到冲击 答案    D  材料“今皆唯烟是务,妇不知织,布从何出”表明传统男耕女织、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受到冲击,D项正确。“烟草种植业的情况”表明不是 对外贸易,A项错误;“江西新城烟草种植业的情况”表明是农业不是商业,B 项错误;“竞趋烟地,而弃禾田”表明是农作物种植的变化而不是生产的落 后,C项错误。 2. (2019江苏大联考3月)抵制洋货运动于1905年首先由商务界发起,1915年因 反对“二十一条”再度兴起,1919年达到高潮。清末民初中国人民抵制洋货 运动的开展   (  B  ) A.阻止了列强商品货物的倾销 B.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推动“实业救国”思想的产生 D.阻碍了国内市场的健康成长 答案    B  抵制洋货运动是中国人民经济自强的一种手段,有利于扩大国货 销路,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拓展了空间,B项正确。该运动对列强商品倾销 有一定影响,但不可能阻止,A项错误;“实业救国”思想在19世纪末已经出 现,与材料时间不符,C项错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扩大了民族工业产品的国 内销售市场与空间,D项错误。 3. (2019江苏七市3月)19世纪 70年代后,江苏通州、海门一带洋纱洋布的销售 日广,本纺土布去路滞减。乡人购用洋纱,参织大小布匹线带。类似现象在晚 清苏北农村地区相当普遍。这主要表明   (  B  ) A.传统小农经济开始瓦解 B.手工织布业获得新发展 C.列强加强对华资本输出 D.民族纺织工业日益萎缩 答案    B  材料“乡人购用洋纱,参织大小布匹线带”反映了农村人用洋纱 织布,表明传统的手工织布业出现了新的变化,B项正确;传统小农经济开始解 体是在鸦片战争后,列强加强对华资本输出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均与题干时 间不符,A、C两项错误;题干反映的是家庭手工业不是民族纺织工业,D项错 误。 1.近代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特点 (1)中国自然经济解体主要来自外国资本主义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的冲击。 (2)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在国内发展不平衡。资本主义入侵较早的沿海和沿 江地区、商业比较发达的地区,解体的速度快一些,边远地区和经济落后地区 解体的速度较慢。 (3)由于中国自然经济解体不是商品经济成熟发展的结果,在其解体过程中一 直没有建立起有序的商品经济体制。 2.多角度认识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角度 变动 实质 评价 生产模式 商品经济逐渐发展,冲击自然经济 的主导地位,自然经济逐步瓦解 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演进,逐步 走向工业化、市场化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的历程是被迫 和痛苦的,但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 品经济的发展 经济结构 民族工业产生并不断发展,外国资 本、官僚资本(洋务企业)、民族资 本是近代中国三种主要的工业资 本形式 对外交流 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闭关锁国政策和状态被打破 国家政策 从“抑商”向“扶商”转变 1. (2018江苏单科,6,3分)江南制造总局是个十足的封建衙门。管理者是以督 办为首的一群大大小小的官吏。他们对军器制造一窍不通,一切生产技术大 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有些洋匠不懂技术,招摇撞骗,因造不出火药,竟称 “中国天气异于外国,与造此药不宜”。这表明,洋务企业   (  B  ) A.管理体系逐步完善  B.过度依赖西方技术 C.逐渐成为外资企业  D.所雇洋匠皆为外行 答案    B  从材料信息看,江南制造总局属于封建性质的官督商办企业,其生 产技术大权被洋人操纵,甚至出现不懂技术的洋匠招摇撞骗的情况,这表明洋 务企业过度依赖西方技术,故选B项。材料信息反映了洋务企业管理的不合 理之处,过度依赖洋匠,排除A项;洋务企业并不是外资企业,排除C项;材料信 息说明个别洋匠属于外行,而非全部,排除D项。 2. (2016江苏单科,7,3分)1884年刊行的直隶《玉田县志》载:“洋舶互市 …… 我之需于彼者,至不可胜数,饮食日用曰洋货者,殆不啻十之五。”又据光绪 《雄县乡土志》:“亚谷城村,居民多以熬硝或以硫黄蘸促灯为业,自火柴行, 而此业渐歇。”综合这些材料,可知这一时期   (  B  ) A.经营洋货和新产品的店铺增多 B.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遭到沉重打击 C.洋货的销售在口岸遭到了抵制 D.外来技术的传入促进手工业发展 答案    B     材料中没有涉及“店铺”“口岸”的信息,A、C两项排除;“居民 多以熬硝或以硫黄蘸促灯为业,自火柴行,而此业渐歇”表明中国传统手工业 遭到沉重打击,B项正确;“外来技术的传入促进手工业发展”与材料主旨恰 恰相反,D项错误。 3. (2014江苏单科,7,3分)在20世纪20年代浙江上虞县的下管村,“生产上它是 一个农业社会, …… 下管人除粮食和菜蔬肉类等还能自给自足,并有毛竹和茶 叶等山货可以外销外,日常生活的工业品,几乎全是外来的‘洋货’。 …… 除 了制造和修理农具和家具的一些手工业外,家庭纺织业等已被淘汰殆尽”。 据此可知,近代以来下管村自然经济瓦解的征象是   (  D  ) A.毛竹和茶叶等山货的外销 B.农具等制造业和修理业的存在 C.粮食和菜蔬肉类等的生产 D.纺织和部分土产加工业的淘汰 答案    D  自然经济瓦解的征象是“耕”与“织”的分离、“纺”与 “织”的分离,由题干材料中“日常生活的工业品,几乎全是外来的‘洋 货’”“家庭纺织业等已被淘汰殆尽”等信息可知D项正确。A项只是自然 经济瓦解的部分征象;解读题干信息可知B、C两项不是自然经济瓦解的征 象。 1. (2019江苏南通1月)下表是“华商工矿企业部分经济统计数据表”,表中数 据的变化主要表明   (   )        棉布产量(万匹) 面粉日产能力(包) 发电量(万度) 生铁产量(万吨) 1934年 926.5 434 110 59 100 15.6 1935年 896.8 428 020 66 300 16.1 1936年 1 099.2 452 218 77 295 16.2 高频命题点二 民族(工业)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年份 类 别 答案    A  1934—1936年,棉布、面粉和发电量的数据表明民族工业获得了 较快的发展,A项正确。近代民族工业以轻工业为主,工业结构没有发生根本 性变化,B项错误;材料只有棉布、面粉、电力和生铁的产量数据,无法推断出 工业各行业产量持续增长,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官僚资本的相关内容,D项错 误。 A.民族工业获得了较快发展   B.工业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 C.工业各行业产量持续增长   D.民族工业受制于官僚资本 2. (2019江苏宿迁1月)中兴矿局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完全由中国人自办的,民 族资本独立经营的大型煤矿。至20世纪30年代,中兴煤矿发展成为全国第三 大煤矿,1936年原煤产量达182万吨,堪称“中兴”极盛时期。至1936年底,中 兴公司已成为国内屈指可数的大型综合性股份制企业。这一时期,其发展壮 大的主要条件是   (  A  ) A.政府鼓励与措施推动  B.科技进步与思想解放 C.政局稳定与市场统一  D.爱国热情与实业救国 答案    A  20世纪30年代中兴煤矿发展壮大主要得益于国民政府的“国民 经济建设运动”,A项正确;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并没有明显的科技进步和思想 解放,B项错误;这一时期处于国共对峙时期,政局并不稳定,国内市场也未统 一,C项错误;爱国热情与实业救国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壮大的条件,但不是主 要条件,D项错误。 3. (2019江苏南京、盐城3月)某一时期,中国的资本主义进入以民间力量为主 导的自由发展阶段,不仅呈现出较快的发展势头,而且新的产业相继产生,企 业集团开始形成,使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新的台 阶”出现的原因是(  C  ) A.受到了外商企业利润的刺激 B.清政府放宽民间办厂的限制 C.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 D.欧美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答案    C     根据材料“以民间力量为主导的自由发展阶段”并结合所学可 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激发 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外商企业的 内容,A项错误;B项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以后;D项是在“一战”期间,都不符合 材料中“自由发展阶段”“企业集团”“新的台阶”的描述,均排除。 1.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及意义 (1)特点 ①从产生与发展上看,先天不足(资金、技术、人才),后天畸形。 ②从诞生环境上看,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深受帝国主义、封建 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 ③从分布上看,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地区,内地很少。 ④从结构上看,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纺织、面粉等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薄 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⑤从地位上看,民族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 经济的主要形式。 ⑥从发展历程上看,具有曲折发展的特点。 (2)意义 ①从经济上看,民族工业是一种新的革命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 会进步。 ②从政治上看,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 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 了阶级条件。 ③从思想上看,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 了社会基础;其冲击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2.影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1)不利因素 ①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战争和革命不断,政局长期动荡。 ②民族工业自身力量薄弱。 ③受到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发展艰难。 (2)推动因素 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深重灾难的同时,也瓦解着中国自给自足 的自然经济。 ②受时代潮流的冲击,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当政者大多鼓励兴办实业。 ③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的推动。 ④实业家拥有实业救国的思想和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 3.民族工业发展与政治变革之间的关联 (1)19世纪末中国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 史舞台,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提供了经济和阶级基础。 (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为新文化运动 和中国民主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提供了经济和阶级基础。 (3)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工业的发展较快,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 一定的物质基础。 1. (2019江苏单科,10,3分)民国时期,有学者认为,“在发展过程中,为着帝国主 义间,彼此有矛盾,所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某限度的蓬勃,但总不能蓬勃到 可以脱离半殖民地的地位”。在他看来   (  D  ) A.民族资本主义在当时的中国没有发展空间 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依赖于帝国主义间矛盾 C.民族独立以民族资本主义蓬勃发展为前提 D.民族资本主义蓬勃发展以民族独立为前提 答案    D  本题考查民国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考查获取和解读材 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试题以民国时期的学者观点为背景材料, 考查历史解释素养,引导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走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 材料“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某限度的蓬勃,但总不能蓬勃到可以脱离半殖民 地的地位”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 只有取得民族独立,民族资本主义才能更好地发展,C项错误,D项正确;民族资 本主义在当时的中国没有发展空间与“有某限度的蓬勃”不符,A项错误;B 项是对材料的片面理解,排除。 2. (2017江苏单科,11,3分)据统计,1948年外国在华投资总额约31.97亿美元,其 中美国14.10亿美元,占总量44.10%,英国11.15亿美元,占总量34.88%,其他国 家6.72亿美元,占总量21.02%。由此可见   (  D  ) A.英国的国际地位正在迅速地提高 B.日本在投资总额中占有相当比例 C.外国资本已完全掌控中国的经济命脉 D.美国在外国对华投资中处于优势地位 答案    D  本题考查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从1948年外国在 华投资的占比情况来看,美国占44.10%,比例最大,说明美国在外国对华投资 中处于优势地位,这与抗战胜利后美国通过《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取得 了在华的政治、经济等特权有关,因此D项符合题意。二战后英国国际地位 下降,美国国际地位迅速提高,排除A项;B项说法在材料中无法体现;C项中 “完全”的说法太绝对,且与史实不符。 3. (2015江苏单科,8,3分)下表展示了1914—1920年华商火柴厂的发展情况。 对表中数据的解读正确的是   (   ) A.辛亥革命直接导致了1914—1915年工业发展 B.火柴进口量的递减影响着华商投资额的递增 年代 进口火柴(万罗) 新厂数 厂均资本额(万元) 1914 2383.58 10 4.92 1915 2097.34 9 3.30 1916 2062.07 4 1.42 1917 1559.43 8 5.47 1918 1334.08 3 0.66 1920 848.43 23 9.67 C.火柴业发展折射出近代民族工业的某些特征 D.反对“二十一条”推动了1920年的投资高潮 答案    C  辛亥革命的结果与民族工业发展构成因果关系,但辛亥革命发生 在1911年,故其不是导致1914—1915年工业发展的“直接”原因,A项解读错 误;这一时期火柴进口量递减,但华商火柴厂厂均资本额并没有呈现持续递增 的状况,个别年份呈下降态势,B项解读错误;表中数据显示,1920年出现了投 资高潮,但因为反对“二十一条”而掀起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发生于 1915年,D项解读错误。此表可以反映近代民族工业的某些特征,C项解读正 确。 4. (2018江苏单科,22,14分)20世纪30年代后期,中国在经济上经历了从为全国 的抗日战争作准备向建立战时经济体制的转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5年前后,国民政府加强了对四川、云贵等地区的主要工业资源 的调查和开发,陆续将东部沿海地区的军工企业西迁,并停办、调整了一些军 工企业,改善设备,统一制式,增加生产。政府还进一步整修旧公路,修筑新公 路,开辟航空线。1936年通过的1937年度军费预算,在普通军费预算4.12亿元 的基础上,增加了国防建设专款2.22亿元,使整个国防预算达到6.34亿元。总 之,国民政府的抗战准备,在一定程度上为以后的全国抗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材料二     全国抗战开始后,国民政府开始实行平时经济向战时经济转轨。从 1938年起,国民政府对庞杂的经济行政机构进行大规模调整,把所有经济机构 都定位于为战争服务,逐步使经济行政机构集中归行政院管辖。各主要经济 管理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经济统制措施。与此同时,政府组织和支持东部沿海 地区的一批军工企业和民营企业内迁。截止到1938年底,迁到大后方的工厂 达304家。这一大规模的内迁被誉为中国实业界的壮举。 ——以上材料摘编自支绍曾主编《中国抗日战争史》 完成下列要求 : (1) 据材料一 , 概括国民政府在经济上为抗战所作的准备。结合所学知识 , 说 明当时的历史背景。 (6 分 ) (2)据材料二,指出国民政府为抗战所采取的新的经济举措。(3分)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战时期国民政府采取的经济举措所 带来的影响。(5分) 答案  (1)准备:发展内地军工企业;改善交通;增加国防建设费用。 背景:日本发动局部侵华战争;抗日救亡运动兴起;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 展。 (2)举措:建立统一的经济管理体制;实行统制经济政策;支持民营企业内迁。 (3)影响:提供了长期抗战的经济支持;促进了西南地区的开发;改变了全国工 业的布局;造成了官僚资本的膨胀;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  (1)第一小问,直接归纳材料要点作答即可。第二小问,可从日本侵 华、中国抗战及国民政府的重大举措等方面归纳。 (2)提取材料关键信息并加以概括即可。 (3)作答时应从积极和消极两个角度思考。积极方面要从对抗战、地区开 发、工业布局的影响等角度分析,消极方面要从官僚资本的膨胀及对民族资 本主义的压制等方面分析。 1. (2019江苏苏北三市1月)据不完全统计,1850年至1900年的五十年间,上海由 外国教会创办的私立女校有16所;而自1898年国人自己创办第一所私立女校 起至1917年间,上海国人自办的私立女校达到43所,此外外国教会学校创办的 私立女校也增加了11所。私立女校的增加   (  C  ) A.促进中国女性文化素养普遍提高 B.是列强实施文化侵略的主要方式 C.反映了上海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 D.根本瓦解了中国原有的教育结构 高频命题点三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答案    C  材料“上海国人自办的私立女校达到43所,此外外国教会学校创 办的私立女校也增加了11所”表明上海建立了很多私立女子学校,这说明女 子逐渐获得了更多的教育机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上海女性社会地位的提 高促进作用,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只是上海一个地区,并不能促进整个中国女 性文化素养普遍提高,A项错误;材料“上海国人自办”表明这不是列强办学, B项错误;私立女校的增加对原有教育结构有一定程度的瓦解,但不可能从根 本上冲击,D项错误。 2. (2019江苏泰州1月)“每年成千上万的中国人由帝国他处去过上海,他们可 以看到美丽的建筑、整洁的街道 …… 他们可以看到机器、自来水、电报、 电话、火轮船、公园。”材料描述的情景最早出现于   (  B  ) A.鸦片战争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 C.民国建立初期  D.新中国成立后 答案    B  “机器、自来水、电报、电话、火轮船、公园”属于洋务运动 的成果,这反映了洋务运动时期西方科技文明和生活方式在上海的传播,B项 正确。C、D两项与“最早出现”不符,排除。上海通商是在鸦片战争之后, 不是鸦片战争时期, 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3. (2019江苏常州1月)1879年,上海租界管理当局为严守男女之大防,规定一辆 人力车只能载客一名,如不遵行,便要罚钱。这一规定   (  C  ) A.为汽车拉客提供方便  B.严重违背了社情民意 C.体现新旧杂陈的现实  D.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 答案    C  “人力车”是当时的新生事物,而“严守男女之大防”是我国传 统的封建价值观,以旧观念对待新事物体现出新旧杂陈的现实,C项正确。汽 车在20世纪初传入中国,A项错误;租界管理当局严守男女大防是尊重了当时 中国的社情民意,B项错误;为严守男女大防,规定一辆人力车只能载客一名, 并未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D项错误。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 (2019江苏单科,7,3分)清末《卖宁波脚带》:“宁波小脚啥好看,脚背高起一 大段。如何脚带竟出名,四乡八镇销场远。明诏近来禁缠脚,脚带虽好用勿 着。我劝卖脚带人早弃行,免使女子缠脚遭凌虐。”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C  ) A.观念变化已致脚带无人问津 B.诏令颁布引发妇女普遍解放 C.女子缠足当时仍然普遍存在 D.废止缠足已成当时社会共识 答案    C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迁,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 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试题以清末《卖宁波脚带》歌谣为背景材料,考查 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素养,引导学生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必须与时俱进, 不断创新。 材料“如何脚带竟出名,四乡八镇销场远”反映了当时脚带畅销,说明女子缠 足仍然普遍存在,A项错误,C项正确;妇女普遍解放是在新中国成立后,B项错 误;材料涉及的只是清末《卖宁波脚带》歌谣,无法说明废止缠足成为社会共 识,D项错误。 2. (2018江苏单科,7,3分)张园是清朝末年上海最大的私家园林,被主人开放为 公共场所。右图为筠香斋刻印的年画《海上第一名园》,描绘的是当年张园 门前的景象。该年画   (  D  )   A.延续传统绘画的以形求神 B.体现追求时尚的国民共识 C.反映世界交通的最新成果 D.表明社会生活的新旧杂陈 答案    D  清朝末年,上海张园门前既有黄包车、电线杆、洋楼等新式景象, 又有传统的交通工具——马车,这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生活新旧杂陈,故选D 项。该年画属于写实画,无法体现以形求神,排除A项;年画仅涉及上海一个地 区的个别情况,无法说明追求时尚的国民共识,排除B项;年画中并未反映世界 交通的最新成果,排除C项。 3. (2017江苏单科,7,3分)《万国公报》对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产生了较大影 响。有学者统计了其中发表的相关文章,如下表: 由此推断   (   ) A.《万国公报》是中国人最早创办的报刊         1880—1889年 1890—1899年 1900—1907年 禁缠足(篇) 3 11 17 兴女学(篇) 5 6 17 介绍外国 妇女(篇) 2 19 22 合计 10 36 56 时间 主题 B.晚清知识分子通过报刊实现了言论自由 C.知识界的宣传呼吁迫使清政府革除陋习 D.随社会发展知识界对妇女问题渐趋重视 答案    D  由材料信息可知,从1880年到1907年,《万国公报》上发表的禁止 女子缠足、兴女学和介绍外国妇女的文章逐渐增多,这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 知识界对妇女问题渐趋重视,故选D项。《万国公报》是外国人在中国创办 的报纸,A项排除;B项中“实现了言论自由”的表述不当,排除;材料信息无法 说明知识界的宣传呼吁迫使清政府革除陋习,故C项错误。 1. 《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中记载,洋布“幅宽质细价廉,而适于用,人皆便 之,反弃土布而不用,其夺我之利,实为最巨”。对材料所述现象的本质理解 正确的是   (  B  ) A.洋布完全占领中国的棉布市场 B.西方的商品输出瓦解着自然经济 C.洋布质优价廉有利于获取利益 D.中国人开始认识到西方的先进性 答案    B  本题考查历史解释素养。“洋布完全占领中国的棉布市场”说 法太绝对,故A项错误;材料中“幅宽质细价廉,而适于用,人皆便之,反弃土布 而不用”说明中国传统小农经济面临解体的困境,故B项正确;“洋布质优价 廉有利于获取利益”不是材料所述现象的本质,故C项错误;材料只是说明外 国商品进入,有利于瓦解中国的自然经济,并没有提及“中国人开始认识到西 方的先进性”的信息,故D项错误。 2. 荣德生等刊登宣言:东(三)省沦亡,于今两月,我国民政府迁延无措 …… 且于 国际联盟中显示让步 …… 同人等以匹夫有责之义,谨先发起“国难自救会” 之组织,相约监督政府之外交进行,对于一切有碍国家利益之行动,共抗争 之。这可以作为直接史料来说明   (  C  ) A.国际联盟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迁就 B.民族工业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历史命运 C.近代实业家具有较强的民族救亡意识 D.国民政府对日本侵华采取不抵抗政策 答案    C  本题考查史料实证素养。注意题干中的限定“直接史料”。荣 德生是近代民族企业家,在日本发动侵略战争,而国民政府无为之时,成立 “国难自救会”维护国家利益,这说明近代实业家具有较强的民族救亡意识, 故选C项。A、B、D三项说法都正确,但不是题干直接体现的信息,皆排除。 3. 1900 年 , 蔡元培之妻逝世 , 多人登门说媒。蔡元培贴出“征婚启事” : 第一 , 不缠足 ; 第二 , 识字 ; 第三 , 男子不娶妾 , 不娶姨太太 ; 第四 , 丈夫死后 , 妻子可以改 嫁 ; 第五 , 意见不合 , 可以离婚。这则“启事”使说媒的人顿时退避三舍。这 反映出当时 (   D   ) A. 婚俗观念发生彻底转变   B.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显现 C.近代报刊方便信息传播  D.新思想传播的阻力较大 答案    D  从材料信息看,蔡元培的“征婚启事”即征婚标准不符合传统礼 教和社会习俗,许多说媒的人难以接受其征婚标准,这反映出当时新思想传播 的阻力较大,故选D项。A项中的“彻底”表述过于绝对,故A项错误;新文化 运动始于1915年,故B项与材料中时间信息不符,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近代 报刊的影响,故C项错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