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人教版历史必修一巩固提升: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 20 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课后篇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1.阅读“新中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人员构成”表,这种人员构成( ) 类别 副主席 副总理 政务院领导成员 总人数 6 4 21 民主人士数 3 2 11 A.有利于加快民主革命的胜利 B.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C.保证了“一五”计划的实施 D.体现了政治协商的民主原则 答案 D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九三学社中有人认为该社已完成了历史使命,可以解散,让社员去发挥专 业特长。针对这种现象,中国共产党所持的态度是( ) A.提出多党合作,轮流坐庄 B.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 C.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D.对部分民主党派任其解散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政协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的初步形成,这一制度是我国党和政府长期坚持的政治制度。 答案 B 3.1982 年宪法序言中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过去发挥了重 要的历史作用,今后……将进一步发挥它的重要作用。”序言中“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是指 ( ) A.它曾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B.它曾代替国家宪法的职能 C.它曾是两次国共合作的重要组织形式 D.它曾为国家统一做出贡献 解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一种政治协商形式,因此不可能代替国家宪法的职能;中国人民政治协 商会议确立于 1949 年,因此,C 项叙述错误,而 A、D 两项比较,A 项更符合题目要求。 答案 A 4.1953 年 6 月 24 日《人民日报》报道:当选的代表李长凤老大娘笑着说话了,“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 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今后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上去”。该新闻报道 说明当时( ) A.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 B.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 C.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 D.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 解析材料中“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成 为国家的主人,妇女有了选举权,故 A 项正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在 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召开后确立起来的,故 B 项错误;李长凤老大娘并不代表某个党派,故 C 项错误;题中材料并没有出 现相关民主政治建设的各项法律,故 D 项错误。 答案 A 5.“这个宪法以 1949 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发展。”这部 宪法的发展主要体现在( ) A.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B.明确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C.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D.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解析材料中“宪法”指 1954 年宪法。1954 年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共同纲领也体现 了人民民主原则。故 B 项正确。 答案 B 6.“1955 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其成立是新疆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国执行民族 区域自治政策的重大胜利。”这表明( ) A.新疆不再受中央政府统一领导 B.新疆可以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一步发展 D.新疆率先实现民族区域自治 解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受中央政府统一领导,故 A 项错误;民族区域自治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 权限行使自治权,并非高度自治,故 B 项错误;新疆是新中国成立的第二个民族自治区,民族区域自治 制度进一步发展,故 C 项正确;内蒙古自治区于 1947 年成立,故 D 项错误。 答案 C 能力提升 1.1953 年 3 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第一条 规定,“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各民族人民用普选方法产生之”。下列对此材料的解读,准确的是( ) A.此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取代了政协制度 B.5 个民族自治区各族人民开始选举人大代表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此时中央人民政府的执政方针 D.它说明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确立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中国人民 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大的职能才被取代,排除 A 项。1965 年西藏自治区才成立,因此 B 项不符 合事实可排除。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确立的标志是 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和《中华人 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因此排除 D 项。根据所学在 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之前,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是施政纲领,因此 C 项符合题意。 答案 C 2.《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中指出:“回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 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真正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最能论证 这一观点的是( ) A.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建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逐步推行了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解析材料中“才真正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是指人民参与国家政权的管理,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 立,故 A 项正确。 答案 A 3.毛泽东说:“在座的各位和广大积极分子为什么拥护这个(1954 年)宪法草案呢?……主要有两条:一 条是总结了经验,一条是结合了原则性和灵活性。”“这个(1954 年)宪法草案”所坚持的原则有( ) A.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B.民主集中原则和自由主义原则 C.三权分立原则和法律至上原则 D.议会至上原则和人民主权原则 解析 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 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该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A 项正确。 答案 A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归绥(归顺、平定之意)改为呼和浩特(意为青色的城);迪化(开 导、教化之意)改为乌鲁木齐(意为优美的牧场)。这表明新中国 ( ) A.重视对民族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 B.推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C.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和习惯 D.贯彻民族平等的原则 解析归绥和迪化明显带有民族歧视的意味,而新中国对其的重新命名明显体现出民族平等的政治内 涵。 答案 D 5.随着民族自治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自治县相继达到了国务院设定的设 市标准。当地少数民族干部群众有不少建议,提出增加“民族自治市”的建设。设置民族自治市的要 求( ) A.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B.是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与创新 C.是联邦制度在中国的实践 D.实现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 解析分析材料可知,民族自治市是在民族自治县规模扩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对民族区域自治制 度的发展和创新,B 项正确;经济发展和设置民族自治市的要求没有必然联系,A 项错误;中国不实行联 邦制,C 项错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经实现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D 项错误。 答案 B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54 年)12 月 21 日至 25 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 行……确定了人民政协的组织原则和政协任务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继续通过各民主党派、各 人民团体,更广泛地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克服困难,为贯彻宪法,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 家而奋斗。 ——李捷《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简明读本》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的历史 背景。 (2)根据材料,说明政协职能发生的重大变化,分析变化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参考答案(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权的使命结 束。 (2)变化:成为统一战线性质的组织。影响: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奠定了 基础。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民国建立之初,孙中山提出“合汉、满、蒙、回、藏五族国民,合一炉以冶之,成为一大 民族”;南京临时政府将象征“五族共和”的五色旗作为国旗;在国家统一基础之上容纳中国各民族的 “中华民族”观念初步形成。 1934 年,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对日作战的基本纲领》中提出:“中国人民只有自己起来救自 己——中国人民唯一自救和救国的方法,就是大家起来武装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就是中华民族武装自 己。”此后进一步指出“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华民族是代表中国境内各民族之总称”。于是 “中华民族”概念完全明确了。 ——摘编自王希恩《全球化中的民族过程》 材料二 中国的少数民族公民不仅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所有公民权利,还依法享有一些特 殊的权益保障。……2000 年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国家把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作 为西部大开发的首要任务。 西部大开发以来民族地区 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单位:亿元) ——摘自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民族政 策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1)概括材料一中关于民族问题的两种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进步意义。 (2)材料二体现的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原则是什么?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民族关系的演进趋向,论述其 对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影响。 参考答案(1)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五族共和”;中国共产党主张各民族团结一致对外。资产阶级革命 派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各民族成员成为中华民国的“国民”;中国共产党完 善了“中华民族”的概念,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实现各民族共同抗战。 (2)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发展。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促进了中华民 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共同开拓了广袤的疆域;共同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共同创造了悠久灿烂的 中华文化。(列举相应史实,亦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