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2019-2020学年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各省的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 河北 B. 湖南 C. 广东 D. 山东 【答案】D 【解析】山东简称鲁,源自西周分封周公长子伯禽,建立鲁国,故D符合题意;河北简称冀,湖南简称湘,广东简称粤,与西周分封制没有关系,故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2. 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中,诸侯因义务所在,蜂拥而至觐王。这一典故是下列哪一政治制度的反映 A. 宗法制 B. 分封制 C. 禅让制 D. 王位世袭制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抓住题干中“诸侯因义务所在,蜂拥而至觐王”的信息,联系分封制下诸侯的权利与义务,可知答案为B项;ACD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故排除。 3.《吕氏春秋》记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材料反映了 A. 财产继承的原则 B. 兄终弟及的传统 C. 任人唯才的要求 D. 宗法制的基本法则 【答案】D 【解析】“以嫡立”就是以嫡长子立的意思,这遵循的是宗法制的基本法则,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财产继承问题,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嫡长子继承而非兄终弟及,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体现任人唯才的信息,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4.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A. 实施严刑峻法 B. 中央设三公九卿C. 地方推行郡县制 D. 皇权至高无上 【答案】D 【解析】秦朝建立以后,秦始皇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其核心是皇权的至高无上,故D符合题意;实施严刑峻法是服务于专制皇权的,故A不符合题意;BC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是服务于专制皇权的,故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5.我国秦朝就已经确立了官员监察制度。秦朝中央机构中具有监察职能的是 A. 太尉 B. 御史大夫 C. 郡守 D. 刺史 【答案】B 【解析】秦朝的御史大夫属于三公之一,负责监察百官,故B符合题意;秦朝的太尉属于三公之一,负责军事,故A不符合题意;郡守是郡的行政长官,故C不符合题意;刺史是西汉汉武帝设立的监察官,代表中央监察地方,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6.下列关于清朝军机处的特点,表述错误的是 A. 机构精简 B. 决策开放性强C. 皇帝乾纲独断 D. 办事效率高 【答案】B 【解析】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清朝军机处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构,但归根结底听命于皇帝,成为封建皇权的统治工具,决策具有封闭性,故排除C,B符合题意;清朝军机处机构简单,有官无吏,故A不符合题意;清代军机处的基本运作是皇帝发布命令,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承旨办事,因而办事效率高,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7.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同声赞誉梭伦是“优良的改革家”,是因为梭伦 A. 推翻王权,以贵族制取而代之 B. 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C. 设立五百人议事会 D. 使雅典民主政治进入黄金时期 【答案】B 【解析】梭伦改革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族权利,把国家引入到民主的轨道,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故B符合题意;约公元前7世纪,希腊的君主制被贵族集体当政的国家体制所取代,雅典的贵族政治也是这个时候确立的,故A不符合题意;克里斯提尼改革设立五百人会议,故C不符合题意;伯里克利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进入黄金时期,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8.《十二铜表法》制定之前,罗马贵族喜欢用习惯法来裁判案件,主要是因为习惯法 A. 可以随意解释,有利于保护贵族特权 B. 是传统法律,不容更改 C. 可以保护大众的利益 D. 公平的 【答案】A 【解析】习惯法是人们接受并默认为社会生活中相互关系的行为规则,没有固定的成文形式,具有很大的伸缩性和不确定性,无形中为法官故意压迫平民、袒护贵族提供了方便,故排除BD,A符合题意;古罗马处于奴隶社会,大众并非都属于奴隶主阶级范围,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A。 9.1832年英国议会选举改革增强了议会中政治地位的是 A. 大商人 B. 金融资产阶级C. 工业资产阶级 D. 新贵族 【答案】C 【解析】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新兴工业资产阶级为维护自身利益,强烈要求参与国家管理。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重新分配议席,更改选举资格,扩大选民范围,以和平的方式削弱了贵族保守势力,工业资产阶级得以更多地分享政权,故C符合题意;大商人、金融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属于与英国议会中的保守势力,在1832年议会改革前就拥有议会民主的权利,故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0.独立后,美国邦联制最根本的缺陷在于不能 A. 维护美国统治集团的利益 B. 控制欧洲列强的经济入侵 C. 协调大小州之间的矛盾 D. 偿还巨额国家债务 【答案】A 【解析】美国邦联制下,邦联政府没有实权,无法采取有效措施维护统治集团的利益,为维护新生美国的根本利益,必须改变这一制度,故A符合题意;不能抵制欧洲经济入侵是邦联制度的弊端的表现,无力偿还巨额国家债务是邦联政府在经济上问题之一,但都不是根本缺陷,故BD不符合题意;美国邦联制下,邦联政府无权,各州实际上是独立自治的,还谈不上大州与小州的矛盾,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A。 11.标志着法国资本主义共和体制最终确立的事件是 A. 1791年宪法 B. 1792年正式宣布法国为共和国 C. 1875年宪法 D. 1848年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成立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75年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法国资本主义共和体制最终确立,故C项正确;ABD项错误。 12.1840年的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这主要是因为 A. 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 B. 长期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 C. 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严重破坏 D. 专制君权受到强烈冲击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直接结果是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严重破坏,中国由此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使“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答案选C,A项表述错误, B D两项不符合题意要求。 13.马克思称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最能体现该观点的是 A.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B. 增开商埠,扩大商品输出 C. 以战争为主要手段 D. 洗劫并焚毁“圆明园” 【答案】D 【解析】“海盗式”的扩张主要表现就是烧、杀、抢、掠。英法联军洗劫并焚毁“圆明园”是对人类文明的的粗暴破坏,最能体现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故D符合题意;AB是战后列强获得的侵略特权,不符合“海盗式”的特征,故AB不符合题意;以战争为主要手段是列强侵华战争的共性,不是最显著的特点,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4.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其革命性不包括 A. 发动起义,沉重打击封建统治 B.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C. 组织拜上帝教,开展反封建斗争 D. 扩建天王府 【答案】D 【解析】扩建天王府属于洪秀全的腐化堕落的表现,表现出了太平天国落后的一面,故D符合题意;天平天国运动的主要目标就是推翻清王朝的统治,通过发动起义沉重打击封建统治,故A不符合题意;《天朝田亩制度》以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为中心,提出了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的内容,具有革命性,故B不符合题意;组织拜上帝教便于组织农民开展反对清王朝的统治的斗争,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5. 太平天国真正形成与清朝对峙局面的事件是 A. 金田起义 B. 永安建制C. 定都天京 D. 打破江南、江北大营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定都天京标志着太平天国形成与清朝对峙的局面。A项是爆发的标志;B项标志初步建立政权;D项是太平天国运动达到全盛时期。故C项正确。 16. 孙中山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 A. 总统 B. 参议院 C. 总理 D. 国民全体 【答案】D 【解析】该题考生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1912年,孙中山颁布了南京临时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财产、言论等权利和自由。《临时约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封建专制的进步意义。故D项正确。 17.下列哪一项突出体现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A. 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 B. 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发生 C. 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登上历史舞台 D. 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答案】D 【解析】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性质的人民民主革命。五四运动期间,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充当五四运动的主力军,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故D符合题意;A是五四运动期间反帝反封建的爱国口号,还不能体现无产阶级的作用,故A不符合题意;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发生并不意味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故B不符合题意;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登上历史舞台只能说明具备了指导无产阶级开展斗争的力量的可能性,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8.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是 A. 共同的阶级立场 B. 共同的思想认识 C. 共同的经济立场 D. 共同的政治目标 【答案】D 【解析】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和新三民主义有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即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封建军阀的统治,这样国共就有了合作的的政治基础,故D符合题意;国共两党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阶级立场不同,革命理想和思想认识不同,经济立场也不同,故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9.1927年到1930年上半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得到了迅速发展,其根本措施是 A. 纠正"左"倾军事冒险计划 B. 开展反"围剿" C. 土地革命 D. 肃清右倾机会主义路线 【答案】C 【解析】材料“1927年到1930年上半年”“农村革命根据地”,可知是土地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赢得农民的支持,是农村革命根据地和红军发展的主要条件,故C符合题意;纠正"左"倾军事冒险计划和开展反“围剿”有利于开展对敌军事斗争,但不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得到了迅速发展的根本措施,故AB不符合题意;中共早在1927年的八七会议上就肃清右倾机会主义路线,它不是农村革命根据地得到了迅速发展的根本措施,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0.抗战期间,国共两党亲密合作共赴国难,其主要原因是 A. 阶级利益取得一致 B. 中日民族矛盾空前激化 C. 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D. 百团大战显示中共力量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判断问题的能力。抗战期间,国共两党亲密合作、共赴国难,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主要是由于日本侵华,中日民族矛盾成为最主要矛盾,阶级矛盾退居次要地位,因此选B;A错在利益一致;C不是抗战时期;D是1940年。 21.《共产党宣言》被称为能够解决世界麻烦的重要武器,主要依据是它 A. 提出了解决资本主义危机的方法 B. 指导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 C. 开创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模式 D. 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答案】D 【解析】《共产党宣言》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阐释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被称为能够解决世界麻烦的重要武器,故D符合题意;《共产党宣言》没有提出解决资本主义危机的方法,故A不符合题意;马克思主义没有指导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即巴黎公社的建立,故B不符合题意;罗斯福新政开创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模式,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22.俄国二月革命后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其中掌握国家实际权力的是 A.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B. 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 C. 布尔什维克党 D. 工兵苏维埃政府 【答案】A 【解析】俄国二月革命后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其中掌握国家实际权力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是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对立的工农革命民主政权,对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起到监督作用,但没有实权,故选A,B不符合题意;布尔什维克党是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政党,C不符合题意;十月革命建立的人民委员会是世界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23.“好花终须绿叶扶”、“一支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这些说法最能说明新中国实现哪一项民主政治制度的必要性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D. 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答案】C 【解析】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体现的是“一支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体现的是“好花终须绿叶扶”,故选C;A项是人大制度,是我国的根本的政治制度,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排除;B项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的政治制度,保证了少数民族的当家做主的地位,排除;D项基层民主是在城市居委会和农村村委会实行的基层民主制度,排除。 24.在中国要避免“文化大革命”的悲剧重演,最主要在于 A. 实现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B. 防止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 C. 彻底批判封建迷信思想 D. 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文革”能够发生的最主要原因是民主和法制被个人专制取代;因此,要避免文革发生,主要应该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破除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用法律规范国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故D项正确。“实现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是经济建设领域的内容,对政治的影响不大,排除A项。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是文化大革命爆发的原因之一,但都不是引发“文革”的必然因素; 破除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并不能避免“文革”重演,排除B项。批判个人崇拜思想,有助于破除人治观念,顺利推动民主法制建设,但还需加强法制建设,故排除C项。 25.一国两制的构想首先针对哪一问题提出、又首先在哪一问题上得到成功的运用 A. 香港、澳门 B. 香港、台湾 C. 台湾、澳门 D. 台湾、香港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掌握。“一国两制”构想20世纪80年代首先针对台湾问题提出,但是随着97的临近,首先在香港问题上得到成功的运用。故选D。其他各项明显错误。 26.胡锦涛主席在2008年新年贺词中将中国外交方针概括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表明我国的外交方针又有了新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外交原则与方针中,对世界影响最大的是 A. 采取“一边倒”方针,与苏联建交 B. 新中国的外交原则——“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C. “求同存异”方针 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答案】D 【解析】我国于1953年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适用于不同性质的国家,至今仍在国际关系处理中发挥重大作用,具有深远的世界影响,故D符合题意;“一边倒”方针侧重于与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开展外交活动,但不利于与资本主义国家开展外交活动,A不符合题意;“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表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新中国开展外交活动的基本前提,但对世界的影响不是最大,故B不符合题意;“求同存异”原则主要是推进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27.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的美国代表布什说:“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他哀叹,那些表决后欢声雷动的代表们“就是要踢山姆大叔一脚”。布什所说的是 A. 万隆会议圆满成功 B. 中国在日内瓦会议取得外交胜利 C. 中国抗美援朝胜利 D.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答案】D 【解析】根据时间可知材料反映的是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意味者美国长期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故选D;万隆会议、日内瓦会议、抗美援朝胜利的时间分别是1955年、1954年、1953年,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ABC。 28.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召开,不结盟运动兴起。这反映了 A. 发展中国家放弃了彼此合作 B.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平起平坐 C. 第三世界国家的政治影响力扩大 D. 西方国家放弃了对第三世界的控制 【答案】C 【解析】不结盟运动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政治影响力不断扩大,故C符合题意;不结盟运动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支持各国人民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以及发展民族经济和文化的斗争,并非放弃彼此合作,故A不符合题意;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实力并不对称,无法平起平坐,故B不符合题意;西方国家为了维护既得利益,不可能放弃了对第三世界的控制,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9.20世纪80年代以来,既出现韩朝对话,又出现中东局势恶化,这些现象充分说明 A. 两极格局结束 B. 美国推行霸权主义 C. 世界和平趋势加强 D. 和平与动荡并存 【答案】D 【解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韩朝对话,这是世界和平力量在成长,而中东局势恶化,说明造成世界动荡的因素依然存在,故D符合题意;1991年苏联解体,宣告两极格局的结束,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无关美国的霸权主义行径,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既提到世界和平趋势加强,同时又涉及动荡因素,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30. 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在进入21世纪后日趋明显,这主要是因为 A. 主要霸权国家的衰落 B. 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 C. 联合国地位和作用的加强 D. 地区一体化组织的建立和加强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实力,进入21世纪后,中国、俄罗斯、欧盟、美国、日本都是世界上几个大的经济实体,当这些多个力量中心崛起时,世界由一国决定别国命运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世界格局必然会呈现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二、非选择题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早在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在签署的《开罗宣言》指出:“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土地,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签署(后苏联参加)的《波茨坦公告》又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须实施。” 材料二:曾经参加过辛亥革命的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晚年羁留台湾,在1962年1月24日病重时写下了《望大陆》:“葬我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材料三:2005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第一条 为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制定本法。 …… 第三条 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国的内部事务,不受任何外国势力的干涉。…… 第五条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 请完成: (1)材料一中的“台湾、澎湖列岛”是如何被日本窃取的?1945年中国收回台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状?据材料三指出形成这一现状的历史原因是什么?据此中国政府确立的解决方式?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实现海峡两岸统一的认识。 【答案】(1)窃取: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占台湾、澎湖列岛原因:抗日战争胜利,中国收回台湾。 (2)现状:台湾与大陆分离。 历史原因:中国内战遗留问题。 解决方式:“一国两制”,和平统一;但我们也绝不承诺放弃武力。 (3)认识: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由于“台独”分裂势力的存在、外国势力的干涉,统一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 【解析】(1)关于“窃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之后的《马关条约》包含有割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的内容。关于“原因”,1945年,中国取得抗日战争取的胜利,收回台湾。 (2)通过材料“故乡不可见兮”,结合所学,1949年国民政府败退台湾,可知现在处于分离状态。造成“分离"现状的主要原因是解放战争蒋介石败退台湾造成的,,即内战遗留问题。关于“解决方式”,结合所学,目前政府对台的基本方针,即一国两制和平统一,但也绝不承诺放弃武力。 (3)本题属于开放型问题,设问开放,言之成理即可。主要围绕一个主题:国家统一是历史趋势,但同时要指出台湾问题解决的阻碍因素即可。 32.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无数的中国人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近110年时间里,……中华民族危难深重,外遭帝国主义的侵略,内受封建主义的压迫,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回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真正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国情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新中国成立后又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实行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 材料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正在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正在与时俱进,不断呈现出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以上均摘自《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材料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走上了经济高速发展的道路。时至今日,“中国模式”作为一种独特的发展道路,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青年评论家俞可平说,中国采取“增量民主”的办法,“增量民主”表征为渐进的积量变为部分的质变……2008年2月7日德国《新德意志报》中的文章说:“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这种亚洲‘社会主义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不是抽象的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 ——《中国新闻网》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的主要原因。近代前期,试举一例我国民族资产阶级为建立民主政治进行的斗争?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49~1956年期间,新中国建立了哪些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3)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任答三点即可) 【答案】(1)原因: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压迫。 斗争:辛亥革命。(学生答出戊戌变法或新文化运动也可)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认识:新中国成立是民主政治实现的必要前提;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民主政治建设必须符合本国国情;民主政治建设不是一帆风顺的;民主政治建设与经济建设必须相适应。(任答三点即可) 【解析】(1)关于“原因”,由材料“外遭帝国主义的侵略,内受封建主义的压迫,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可得出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压迫。关于“斗争”,为人民争取民主权利,可以表现政治革命或政治变革,如辛亥革命和维新变法运动,也可以表现为传播民主权利的思想,如新文化运动。 (2)1949~1956年期间,新中国建立的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结合所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巩固扩大爱国统一战线,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实行这一制度,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和发展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进步。 (3)本题设问开放,言之成理即可。可从民主政治的前提、趋势、发展道路等角度作答。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