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3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二轮复习:第十六讲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调整(课件)(共34张PPT)
第一部分:课程标准与考纲解读 【 课程标准 】 1. 了解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 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2. 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 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 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3. 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 , 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一部分:课程标准与考纲解读 【 考纲要求和解读 】 1.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 全国和地省市考查较多 , 主要表现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 爆发的原因、特点、表现和影响 ) 和资本主义发展新模式 ( 国家干预 ) 上。同时还应注意世界经济发展模式的探讨和相互借鉴。 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 从各地命题来看集中在经济自由主义思想上考查。在复习迎考中还需关注重商主义、凯恩斯主义、新自由主义等经济思想 , 以及福利国家政策、“新经济”、经营者革命、人民资本主义等概念的理解。 1.( 2018· 全国 Ⅲ 卷文综历史 ,11) 表 3 1929~1931 年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变化表 ( 单位 :%) 据表 3 可知 , 当时美国 ( ) A. 最低工资标准失效 B. 产业结构迅速调整 C. 经济危机不断加深 D. 政府财政支出锐减 第二部分: 近年考题及高考分析 时间类别 1929~1930 年 1930~1931 年 烟煤业 -12.3 -19.1 金属矿业 -6.6 -18.3 制造业 -7.2 -11.3 【 答案 】 C 【 解析 】 本题考查 1929~ 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 机。从表中可看出 ,1930~1931 年相对于 1929~1930 年 , 烟煤业、金属矿业、制造业的工人周 工资均出现了大幅下降 , 这说明 美国的经济危机在不断加深 , 故 C 项正确。最低工资标准是 1933 年罗斯福上台后采取的新政措施 , 与题干的时间不符 , 故 A 项错误 ; 题干没有强调不同产业之间的比重发生变化 , 故 B 项错误 ; 工人的周工资由企业负责发放 , 与政府财政支出无关 , 故 D 项错误。 第二部分: 近年考题及高考分析 2 .(2017· 江苏卷单科历史 ,18)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 世界经济结构发生新变化。以下是 1990 年和 2003 年不同类型国家三大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表 : 农业 ( % ) 工业 ( % ) 服务业 ( % ) 1990 年 2003 年 1990 年 2003 年 1990 年 2003 年 低收入 32 24 28 27 40 49 中等收入 14 9 39 36 47 55 高收入 3 2 33 27 64 71 表中数据表明 ( ) A. 高收入国家越来越忽视农业生产 B. 中低收入国家各产业间发展均衡 C. 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呈现平衡发展 D. 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趋势基本相同 【 答案 】 D 【 解析 】 表格显示 1990-2003 年 , 低收入、中等收入以及高收入的国家在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增长的变化 , 就本区域范围内比较 , 三者增幅比例基本趋同 , 故 D 项正确。高收入国家并没有忽视农业 , 只是投入比例稍微少一点 , 故 A 项错误 ; 中低收入国家服务业发展明显高于工业和农业比例 , 故 B 项错误 ; 三类国家在三大产业明显体现出不平衡发展的态势 , 故 C 项错误。 第二部分: 近年考题及高考分析 3.(2017· 新课标 Ⅲ 卷文综历史 ,35)20 世纪 70 年代初 , 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 , 财政支出庞大。总统尼克松在咨文中呼吁 , 应当 “ 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 , 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我们要使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 , 我们将同他们分享收入 ” 。由此可知 , 美国联邦政府试图 ( ) A. 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 B. 将权力下放到州政府 C. 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 D. 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 【 答案 】 A 【 解析 】 C 项是无关项 , 并且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会更增加政府的财政支出 , 与题意要求不符。 B 、 D 两项错误 , 材料内容强调的是要使各州和地方负担更多的责任 , 而不是要把权力真正下放到地方 , 更不是要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这种转变是因为 20 世纪 70 年代经济危机导致了政府要减少干预国家经济 , 所以 A 正确。 第二部分: 近年考题及高考分析 4.(2015· 江苏单科 ·18) 下边是 1920~1940 年的美国经济数据图。对该图解读符合实际的是 ( ) 【 答案 】 D 【 解析 】 1929 年大危机的爆发 , 说明资本主义“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已无法适应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发展 , 故 A 项错误 ;1933 年罗斯福就任总统 , 实行“新政” , 而“ 1930~1932 年” , 时任美国总统胡佛固守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 , 反对政府直接干预 , 故 B 项错误 ;1935 年预算比重低于 1934 年 , 没有“接连增加” , 故 C 项错误 ;20 世纪 30 年代后半期 , 美国经济出现明显的复兴迹象 , 到 1939 年 , 美国的工业生产水平创历史新高 , 与“ 1936~1938 年预算比重连续下降”相符 , 故 D 项正确。 A.1921~1930 年预算结余 , 反映经济政策顺应时代要求 B.1930~1932 年预算赤字 , 反映政府全面加强经济干预 C.1933~1935 年预算比重接连增加 , 表明公共开支增多 D.1936~1938 年预算比重连续下降 , 表明经济出现复苏 预算结余或赤字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百分比 ,1920~1940 第二部分: 近年考题及高考分析 5.(2015· 重庆文综 ·11) 富兰克林 · 罗斯福在首次总统就职演说中表示 , 如果他提出的议案不能迅速获得通过 ,“ 届时我将请求国会采取应对危机的唯一手段 —— 赋予我紧急状态下迅速发动战争的权力 , 这种权力等同于国家遭遇入侵时国民授予我的权力。”该材料表明 , 罗斯福正在敦促国会 ( ) A. 废除“中立法案” B. 发动战争转嫁危机 C. 立即对日本宣战 D. 迅速通过新政提案 【 答案 】 D 【 解析 】 美国废除“中立法案”是在 1941 年珍珠港事件之后 , 而罗斯福首次就任总统是在 1933 年 , 故 A 项错误 ; 罗斯福强调美国遭受入侵时期总统享有发动战争的权力 , 不是为转嫁危机而发动战争 , 故 B 项错误 ;1941 年珍珠港事件之后美国对日宣战 , 与题干时间不符 , 故 C 项错误 ; 材料“届时我将请求国会采取应对危机的唯一手段 —— 赋予我紧急状态下迅速发动战争的权力 , 这种权力等同于国家遭遇入侵时国民授予我的权力”罗斯福强调运用非常规权力模式保证新政提案的顺利通过 , 故 D 项正确。 第二部分: 近年考题及高考分析 6.(2015· 新课标全国 Ⅰ 卷文综 ·34)1935 年 8 月 , 美国国会通过法案 , 其中规定凡年满 65 岁的退休人员 , 根据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 ( ) A. 制订公平经营章程 B. 建立失业保险制度 C. 提供农副产品补贴 D. 规定最低工资水平 【 答案 】 B 【 解析 】 材料反映出罗斯福新政中 , 通过 1935 年 《 社会保险法 》 建立职工养老金制度。 《 全国工业复兴法 》 制订公平经营章程 , 故 A 项错误 ;1935 年 《 社会保险法 》 还建立了失业保险制度 , 故 B 项正确 ;《 农业调整法 》 规定提供农副产品补贴 , 故 C 项错误 ;《 全国工业复兴法 》 规定最低工资水平 , 故 D 项错误。 第三部分:基础知识清单 知识清单一 : 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 1. 时间 :1929-1933 年 2. 原因 (1) 根本原因 :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基本矛盾。 ( 即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 (2) 主要原因 : 供需矛盾 , 即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 (3) 直接原因 :1929 年 10 月 24 日 , 美国华尔街股市崩溃。 (4) 其他原因 : 贫富差距过大 ; 股票投机过度 ; 信贷消费过度等。 3. 经济危机的爆发 爆发标志 :1929 年 10 月 , 纽约股市崩溃 , 危机爆发。 经济危机具体表现 : 大批银行倒闭 ; 企业破产 ; 农产品价格猛跌 ; 失业人数激增。 4. 特点 : 范围广 , 时间长 , 破坏性极强。 知识清单一 : 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 5. 影响 : (1) 造成严重的经济破坏 , 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 (2) 各国为度过危机 , 纷纷实行货币贬值和提高关税的方法以刺激出口 , 减少进口 , 贸易战使危机进一步加剧 , 也造成各国关系的紧张。 (3) 德、日、意走上法西斯道路 , 对外扩张 , 世界局势动荡不安。 6. 启示 :① 繁荣与危机总是密切相关的 , 我们应居安思危 , 防患于未然。 ②在经济发展过程中 , 要及时调整内部机制和政策 , 确保经济的持续发展。 ③要加强国际合作 , 一旦危机发生 , 应共同采取措施遏制 , 防止危机恶化。 知识清单一 : 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 【 例题 】 1.(2014· 新课标全国卷 Ⅱ) 20 世纪 30 年代 , 美国每周有成千上万的人去电影院 , 轻歌曼舞的幻想型影片备受欢迎 , 当红童星秀兰 · 邓波儿通常在电影中扮演孤儿去感化富人。这一现象 ( ) A. 表明了新政已使全国重现繁荣的景象 B. 体现了民众身陷危机淡定应对的精神 C. 反映了民众逃避现实希求慰藉的心态 D. 说明了现代主义艺术得到社会的认同 【 答案 】 C 【 解析 】 本题以 20 世纪 30 年代的美国影视为切入点 , 考查 1929 年的经济危机 , 旨在考查学生提取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时间 , 美国全国未摆脱危机影响 , 故排除 A 项 ; 材料表明当民众身陷危机无法克服时的回避态度 , 故排除 B 项 , 答案为 C 项 ; 现代主义艺术得到社会的认同应该突出社会各阶层的认可 , 这一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出来 , 故排除 D 项。 知识清单一 : 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 2.(2013· 天津高考 7 题 ) 下图中 , 美国汽车产量 1933 年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主要原因是 ( ) A. 消费者购买力下降 B. 厂家生产能力下降 C. 政府限制汽车生产 D. 汽车销售价格上涨 【 答案 】 A 【 解析 】 观察图表 , 美国汽车产量在 1929 年达到最高值 ,1933 年迅猛下降 , 这与当时美国发生的经济大萧条有很大关系 , 经济大危机下 , 大量工人失业 , 失去了收入来源 , 美国消费者的购买力下降 , 直接导致了汽车企业产量的下降 , 故选 A 。 B 、 D 项与史实不符 , 政府限制汽车生产是在罗斯福新政时 , 时间是在 1933 年 , 与题干时间不吻合。 知识清单一 : 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 3.(2011· 福建省文综 ·22) 图 (1) 、 (2) 、 (3) 是有关美国 1929—1933 年经济大危机的漫画 , 对此解读不符合当时社会状况的是 ( ) 图 (1) 图 (2) 图 (3 ) A. 生产严重过剩 B. 通货膨胀严重 , 百姓无力购买商品 C. 失业加剧贫困 , 社会购买力下降 D. 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 答案 】 B 【 解析 】 此题考查的是对美国 1929—1933 年经济大危机的理解。从图 (3) 的“ 600 万头猪被杀”等可以明显看出生产严重过剩 ; 从图 (2)“ 还拥有世界上最悲惨的贫民窟”可以反映出失业加剧贫困 , 社会购买力下降 ; 从图 (1)“ 美国所患的病的根源 , 就是世界最发达的资本主义体制本身”可体现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 在经济的危机的冲击下 , 物价下跌 , 百姓因购买力有限 , 无力购买商品 , 而通货膨胀严重的具体表现是物价上涨 , 显然与当时的社会状况不符合。故选 B 。 知识清单二 : 罗斯福新政 1. 背景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 美国胡佛反危机措施的失败 , 加剧了美国的社会动荡 , 全国上下要求改革 ,1933 年就任的罗斯福总统实施新政。 (1) 危机的表现 : 股市崩溃 , 银行倒闭 , 企业破产 , 农产品价格猛跌 , 失业人数激增。 (2) 美国经济危机迅速席卷全世界的原因 : 世界市场的作用。 (3) 胡佛的反危机措施 : 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 呼吁劳资双方和政府在“自愿合作”的基础上解决经济问题 , 结果使经济危机不但没有解决 , 反而更加恶化。 2. 主要内容 : (1) 整顿金融业 , 恢复银行信誉 , 建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 , 对储户的存款安全进行保障。 (2) 调整工业 , 颁布 《 工业复兴法 》 等法令 , 控制工业的产量 ; 注意保护工人的利益 , 限定工人的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等。 (3) 调整农业政策 , 缩减农业产量 , 国家实行补贴。 (4) 进行社会救济 , 开办公共工程 , 以工代赈。 知识清单二 : 罗斯福新政 3. 特点 : 在未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 , 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调整 ,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4. 作用 (1) 新政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大危机 , 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 , 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 (2) 新政的措施在二战后被资本主义国家广泛借鉴 ,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 。 (3) 新政维护了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 , 避免美国走上法西斯的道路 , 为二战胜利奠定了基础。 知识清单二 : 罗斯福新政 【 例题 】 1.(2014· 全国大纲卷 ) 共和党人艾森豪威尔成为美国总统后说 :“ 如果任何政党试图要废除社会保障、劳工法和农场项目 , 那你就不会在美国历史上再听说这个政党了。”这反映出艾森豪威尔的主张 ( ) A. 受到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B. 与民主党政策逐渐趋于一致 C. 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 延续了共和党传统经济政策 【 答案 】 A 【 解析 】 本题以艾森豪威尔的讲话为切入点 , 旨在考查学生分析材料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的核心信息是不能废除“社会保障、劳工法和农场项目” , 而这些项目均突出了政府的作用 , 即强调国家干预的作用 , 故答案为 A 项。 B 、 D 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 材料只是要保留那些政策 , 故 C 项的加强无法体现。 知识清单二 : 罗斯福新政 2.(2013· 高考全国 Ⅰ 卷 31 题 ) 有些学者认为 , 美国总统胡佛并不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典型代表 , 他也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 , 且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胡佛采取的干预措施是 ( ) A. 斡旋劳资双方达成保持工资水平和不罢工的协议 B. 通过霍利 — 斯穆特法以提高关税和保护国内市场 C. 发起自愿减少耕地运动以维持农产品价格 D. 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一些银行和公共工程贷款 【 答案 】 D 【 解析 】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的史论结合的能力 , 以胡佛改革措施切入考查罗斯福新政。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 , 即胡佛的部分措施被罗斯福所借鉴 , 可通过逆向思维方法来作答。 A 项与罗斯福新政允许罢工存在相矛盾 ;B 项与罗斯福新政相违 ;C 项罗斯福新政是通过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 , 并非“自愿减少耕地” ;D 项的整顿金融和兴办公共工程的做法为罗斯福新政所借鉴。 知识清单二 : 罗斯福新政 3.(2013· 北京高考 ) 下图是 1933 年刊登在 《 华盛顿星报 》 上的一幅漫画 , 用以宣传当时美国政府的某项措施。位于画面中间的人物代表美国政府 ,“NRA” 是“全国复兴管理局”的缩写。这项措施旨在 ( ) A. 恢复银行信誉 B. 鼓励建立工会 C. 加强社会保障 D. 调整劳资关系 【 答案 】 D 【 解析 】 本题以 1933 年出现在美国报刊上的一幅漫画为切入点 , 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图片信息 , 中间是美国政府的代表 , 政府代表的两边分别是雇主和雇工 , 显然美国政府代表扮演了二者调解人的角色 ,D 项符合其寓意 , 其他三项均与漫画寓意无关 。 知识清单三 :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一、战后初期的变化 (50-70 年代 ) 1. 变化的原因 (1) 历史教训 : 经济大危机的教训使人们认识到自由主义理论已经不能适应时代需要。 (2) 理论基础 :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理论。 ( 核心 : 国家要大力干预经济 ) (3) 现实借鉴 : 美国罗斯福新政度过了危机 , 使美国经济得到发展。 2. 主要表现 (1) 国家大力干预经济 ( 理论基础是凯恩斯主义 ) ① 主要表现为 : 实行国有化 , 建立国营企业 ; 制定经济计划 , 指导经济发展 , 避免经济发展的无政府状态 ; 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以及利用税收等政策调节社会生产。 ②影响 : 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私人资本主义的盲目性 , 但国有企业大多存在经营不善、效益低下的问题。 知识清单三 :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2) 实行经营方式的变革 ①人民资本主义 : 即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 , 出现股票分散化。这种趋势既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 又便于吸收社会资金 , 但企业的决定权仍然掌握在少数大股东手中。 ②经营者革命 : 由于企业科技含量的增加要求专业的管理人才 , 从而出现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趋势。这种变化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 又产生了大量的新中间阶层。 (3) 福利国家的发展 ①原因 : 历史上经济危机的教训 ; 战后社会经济的新发展。 ②资金来源 : 个人缴纳、企业缴纳和国家补贴。 ③特点 : 从单纯的社会救济发展为公民权利 , 得到立法保障 ; 种类多 , 覆盖面广 , 低收入人群受惠多。 ④影响 : 一方面使低收入者的社会生活得到基本保障 , 缓和了社会矛盾 , 扩大了消费。另一方面也使国家财政支出扩大 , 造成财政赤字 , 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知识清单三 :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4)“ 新经济”的出现 (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 含义 : 是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 , 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最早起源于 20 世纪 90 年代初的美国 ( 克林顿执政时期 ) 。 “新经济”的“新”是不同于传统经济 —— 工业经济的一种新型经济 —— 知识经济。主要体现为信息技术革命对经济的巨大贡献。 “新经济”包括了三个要素 : 经济全球化为背景 , 知识经济为基础 , 信息技术为主导。 “新经济”的实质 , 就是信息化与全球化。 “新经济”的核心是高科技创新及由此带动的一系列其他领域的创新。 3. 结果 : 二战后的 50-60 年代 , 资本主义发展出现“黄金时期” , 避免了经济大危机现象的出现。 知识清单三 :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 例题 】 1.(2014· 江苏卷 )《 美国自由的故事 》 写道 : 美国人遇到了“两套对立的自由概念的体系” , 一种是“为私营企业”自由服务 ; 另一种是以“一种对财富平等的分享”为基础的“社会化的自由”。事实表明 , 大多数美国人在 1936 年时都接受了这样的观点 : 自由必须包含由政府保证的经济安全。由此可知 ( ) A. 罗斯福新政体现了第一种关于“自由”的观念 B. 罗斯福新政体现了“另一种”关于“自由”的观念 C. 大多数美国人认为政府应当保障公民的政治自由 D. 大多数美国人认为“自由代表着从物质的无保障中得到解放” 【 答案 】 D 【 解析 】 本题以 《 美国自由的故事 》 中的言论为切入点 , 旨在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题干时间 1936 年以及材料中“自由必须包含由政府保证的经济安全”的信息 , 说明大多数美国人认为“自由代表着从物质的无保障中得到解放” , 故本题选 D 项。 A 项中罗斯福新政是国家干预经济的体现 , 不符合“为私营企业”自由服务 ; 罗斯福新政体现两种结合 , 故 B 项错误 ;C 项说法显然不符合题意。 知识清单三 :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2.(2013· 安徽高考 ·21) 下图是 1950—1989 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对图中②时段解读正确的是 ( ) A. 美国经济出现“滞胀”现象 B.“ 新经济”得以快速发展 C. 美国经济处于“黄金时期” D. 国家干预经济得到强化 【 答案 】 A 【 解析 】 分析图表做题 , 题干要求“对图中② 时段解读正确的是” ,② 时阶段是从 1970 年到 1980 年 , 战后这一时期的美国经济状况 , 结合所学知识 , 选 A; 新经济是在 90 年代以后 , 排除 B; 战后美国经济的“黄金时期”是 1945-1972 年 , 故排除 C; 国家干预经济得到强化应该是战后初期 , 故排除 D 。 知识清单三 :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3.(2011· 浙江省文综 ·23)20 世纪 70 年代 , 美国经济陷入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困境 , 一个重要原因是 ( ) A. 美国无法保持和苏联竞争的势头 B. 世界经济朝着区域集团化方向发展 C. 阿拉伯国家采取有效措施联合斗争 D. 美国实行了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的主张 【 答案 】 C 【 解析 】 20 世纪 70 年代 , 美国经济陷入“滞胀”困境的重要原因是受石油危机的影响。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 , 中东国家团结一致 , 以石油为武器 , 对支持以色列的美国等国家实施禁运 , 引发了一场经济危机。此时 , 美苏争锋中美国处于劣势 , 但并不是美国无法保持与苏联竞争的势头 ,A 项错误 ; 二战后 , 世界经济就开始朝着区域集团化方向发展 , 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 与美国“滞胀”的出现无关 ,B 项错误 ; 美国实行了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的主张是医治“滞胀”的思路 , 而不是导致“滞胀”的原因 ,D 项错误。 第四部分:重难点精讲 一、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 1. 二战后 20 年 (50-70 年代初 )—— 黄金时期 特征 : 快速增长 原因 : 战后美国建立起以美国为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 美国大力拓展世界市场 ; 政府延续新政的社会福利政策 ( 即政府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管理 ); 美国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先进成果 , 发展新兴产业。 影响 : 美国取代英国成为新的“世界工厂” ; 美苏冷战 , 争夺世界霸权 ; 美国敌视中国 , 对中国实行包围封锁。 2.70 年代 特征 : 经济滞胀 原因 : 石油危机带来经济滞胀 ( 直接原因 ); 美苏争霸影响美国经济发展 ; 越南战争拖累 ; 西欧、日本崛起 , 挤压美国的国际空间等。 影响 : 中美关系出现正常化 ; 美国对经济实行调整 , 减少国家的干预 ; 美苏争霸美国采取守势。 第四部分:重难点精讲 3.80 年代 ( 里根 ) 特征 : 经济开始复苏 , 低速持续增长 原因 : 减少政府开支 , 紧缩通货 , 削减税收 , 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影响 : 美国采取攻势 , 与苏联进行军备竞赛 ; 中美关系在曲折中进一步发展。 4.90 年代 ( 克林顿 ) 特征 : 空前持续增长 ( 即繁荣 ) 原因 : 美国倡导介于自由放任和国家干预之间的第三条道路 , 对美国经济实行改革 ; 大力发展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 二、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及调整 近代以来的人类社会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两种特征明显的经济发展模式 , 即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模式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模式。两种模式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借鉴融合 , 又逐渐形成第三种模式即混合经济模式。模式问题始终是经济学家们探讨的重要问题 , 也是今后高考命题中值得关注的重要考点。下面简单归纳一下这三种经济模式的知识要点。 第四部分:重难点精讲 市场经济模式 计划经济模式 混合经济模式 代表 国家 英、美 苏联、中国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 ( 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战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 确立 苏联 : 30 年代斯大林模式 中国 : 50 年代照搬苏联 1992 年十四大确立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主要 特点 实行自由竞争 , 由市场自主决定社会资源的配置 单一的公有制 ; 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 实行排斥市场的计划经济 ; 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把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相结合 主要 弊端 国家不干预经济的运行 , 容易导致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 , 生产和消费的矛盾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 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经济比例失调 ; 人民的生产水平长期低下 ; 企业和职工生产积极性低 调整 措施 罗斯福新政实行国家大力干预经济的措施 ; 二战后西方主要国家纷纷效仿 , 并进行经营方式的变革 , 大力发展社会福利 苏联 : 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进行改革 , 苏联解体 ; 中国 :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城市扩大企业自主权 ,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1992 年进一步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第四部分:重难点精讲 三、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两个黄金时期 第一个黄金时期是 1850-1914 年 , 出现的主要原因有 : 第一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加上第二次科技革命的进行 , 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 相对和平稳定的环境为这一时期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 自由主义的理论推动了经济的自由发展。 第二个黄金时期是 1950-1973 年 , 出现的主要原因有 : 以原子能、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等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进行 , 推动了经济的巨大发展 ; 二战后苏美冷战 , 两极格局形成对峙 , 国际环境较为稳定 ; 二战后国家大力干预经济 , 对经济进行有效地调控 , 避免了社会经济的盲目竞争 ; 战后形成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 使世界经济向制度化、规范化发展 , 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各国经济的繁荣。 比较两次“黄金时期”出现的共同原因 , 可以看出科技的进步、生产关系的调整以及稳定的社会环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 , 一个国家发展经济 , 必须重视以上因素。 第五部分:巩固与提升 1.1930 年 , 美国政府成立紧急就业委员会负责指导社会经济 ; 1931 年 , 成立失业救济局。此外 , 胡佛还提出轮流工作制度 , 即公务员无薪休假一个月 , 以此减缓就业压力。这些措施 ( ) A. 体现胡佛政府对经济进行有限干预 B. 表明新政已使全国重现繁荣的景象 C. 说明 《 全国工业复兴法 》 得到落实 D. 反映政府干预经济的理念全面贯彻 【答案】 A 【 解析 】 从材料可以看出胡佛对经济进行了干预 , 但是没有进行全面系列的干预 , 因此 A 项正确 ; 从时间上可以排除 B 、 C 、 D 三项。 第五部分:巩固与提升 2. 罗斯福说 :“ 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 , 不在于富的人更富 , 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来源。”为解决这一问题 , 提高就业率 ,“ 新政”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 A. 实行社会救济 B. 兴办公共工程 C. 调整农业政策 D. 强化社会保障制度 【 答案 】 B 【 解析 】 根据教材相关知识 , 为解决贫穷人们的生活、工作等问题 , 罗斯福政府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 , 开展大规模的救济工作 , 通过了 《 社会保障法 》, 采取社会保障措施 , 对失业者、老人和残废者给予一定的保险金 , 以使他们在失业或生活无助时能够渡过难关。政府还举办了许多公共工程 , 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结合材料所述 , 主要措施指实行“以工代赈”。 A 、 C 、 D 三项与解决人们生活、社会保障等无关。 第五部分:巩固与提升 3. 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 , 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 其结果是 ( ) A. 国家开支显著上升 B. 农产品数量明显增加 C. 银行数量不断增多 D. 美元逐渐升值 【 答案 】 A 【 解析 】 B 项错在“增加” ;C 项错在“增多” ;D 项错在“升值” ;A 项可从罗斯福新政内容中的金融措施、农业措施、社会救济措施、社会保障措施等得到印证。 第五部分:巩固与提升 4.20 世纪 90 年代 , 克林顿上台后实施“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 , 用他自己的话说 ,“ 我们将走第三条道路。”这里的“第三条道路”是指 ( ) A. 重商主义与自由主义的结合 B. 完全的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C. 国有化的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D. 自由放任和国家干预相结合的政策 【 答案 】 D 【 解析 】 克林顿上台后把平衡预算 , 消灭赤字 , 偿还国债作为干预经济的重要目标。通过缩减政府开支等措施增大对公共基础设施、新技术、教育等领域的投资。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 很好地解决了就业问题。其宗旨是反对完全的自由放任 , 又反对过度的干预。故选 D 。 第五部分:巩固与提升 5. 凯恩斯学派主张国家应干预经济 , 以扩大需求 , 刺激经济发展。 20 世纪 70 年代末 , 面对“经济滞胀”局面 , 英国撒切尔政府采取不同于凯恩斯学派的经济政策 , 其做法是 ( ) A. 增加货币发行量 B. 扩大政府开支 C. 推行国有企业民营化 D. 增加政府税收 【答案】 C 【 解析 】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0 世纪 70 年代末 , 英国撒切尔政府采取不同于凯恩斯学派的经济政策 , 即弱化国家对经济发展的直接干预 , 在一定程度上重新采用自由主义的经济发展模式 , 所以推行国有企业民营化是弱化对经济发展干预的重要举措 , 故答案选 C,A 、 B 、 D 三项是强化国家对经济发展的直接干预的举措。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