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信息模拟卷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 - 安徽省合肥市合肥一中 2020 届高三信息模拟卷 历史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1.夏、商两朝,“天命”“天罚”思想盛行于世;西周提出了“敬天保民”“以德配天”的 口号和“明德慎罚”的思想;春秋战国“非杨即墨”;从秦朝法家学说大行其道,到汉朝中 期“引经入狱”。这一变化历程从本质上反映了 A. 古代社会形态缓慢演进 B. 古代法制思想的流变 C. 神权政治转向官僚政治 D. 德治具有久远的传统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商夏商的“天命”“天罚”到秦朝的法家思想,再到汉代的“引经入狱”,体现 了古代中国法治思想的演变过程,B 正确;商周思想不同,但是属于同一社会形态,秦汉也一 样,都属于封建社会,排除 A;题干未体现出官僚政治,排除 C;法家思想、“天命”“天罚” 均不属于德治,排除 D。 2.下图是从战国到晚清时期的牛耕图 据上图可知,中国古代 A. 精耕细作的生产观念 B. 民为邦本观念的传承 C. 重农政策的渊源流长 D. 农耕技术的发展缓慢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战国到晚清,牛耕始终是农业方面的主要耕作技术,说明农耕技术方面没有质的 变化,发展缓慢,D 正确;题干与精耕细作无关,排除 A;民为邦本是古代民本思想,题干材 料不属于思想领域内容,排除 B;材料与政府政策无关,排除 C。 3.欧阳修认为,租庸调之法,以人丁为本,但自开元以后,“天下户籍久不更造,丁中转死, 田亩卖易,贫富升降不实,租庸调之法坏而两税行”,“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 这反映了 A. 赋税征收更公平合理 B. 赋税制度因时因势调整 - 2 - C. 土地兼并已不受限制 D. 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 【答案】B 【解析】 【详解】“租庸调之法,以人丁为本”“租庸调之法坏而两税行”“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 身为本”体现赋税制度在不断调整变化,故 B 正确;赋税制度征收是否合理题干不能体现, 排除 A;C 项“不受限制”说法不合史实,排除;D 不合题干主旨,排除。 4.明朝嘉靖年间,政府征发永顺、保靖、西阳等土司家族参与东南沿海抗倭战争;明末土司 秦良玉也受命参与镇压张献忠农民起义“征贼”、“平叛”战争,冉氏土司将治下的重庆酉 阳李溪官坝、钢鼓潭等称为“忠孝坝”,土司衙署称“忠孝堂”、“忠义堂”。这反映出当 时 A. 汉族与其它民族间的隔阂消除 B. 儒家伦理治国思想的确立 C. 国家认同的文化心理不断加强 D. 朝廷注重提高土司的地位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土司家族参与东南沿海抗倭战争”“土司秦良玉也受命参与镇压张献忠 农民起义”“忠孝坝”“忠孝堂”等信息可知,明朝土司家族参加沿海抗倭战争、镇压农民 起义,体现了明朝土司家族的国家认同感,将治下的地区、衙署改名,可看出明朝土司家族 的文化认同感,即体现了国家认同的文化心理不断加强,C 项正确;明朝土司家族参加沿海抗 倭战争、镇压农民起义,看出土司家族对明朝的贡献,以及汉族与其他民族间联系的加强,A 项错误;儒家伦理治国思想确立于汉武帝独尊儒术,B 项错误;材料可看出朝廷与土司家族联 系加强,并无法看出朝廷是否注重提高土司的地位,D 项错误。 5.郑观应强调,在与外国协定税率时,必须坚持独立自主;在外交交涉中,“异邦客商,一 切章程,均南各国主权自定。实与公法吻合”。郑观应的这一观点 A. 体现了近代国家观念 B. 接受了西方民主政治理论 C. 已突破“中体西用”的观念 D. 开启了外交观念的近代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郑观应提出在对外交往之时应独立自主,应该遵守国际公法, 这实际上突破了传统上中国的夷夏之防观念,反映出近代国家观念的形成,因此 A 选项正确。 B 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郑观应只是接受了国际外交观念,没有涉及对西方民主政治的认识; - 3 - C 选项错误,材料不能表明郑观应已突破“中体西用”的观念;D 选项错误,依据材料信息无 法得出这是中国外交观念近代化的开始。故正确答案为 A 选项。 6.如表反映了 1895—1910 年中国纺纱工业的部分发展状况。据此推断 时间 厂名 创办人 资本关系 1897 年 苏州苏纶纱 厂 陆润庠(国子监祭酒) 苏州商务局筹款 1899 年 南通大生纱 厂 张謇(翰林院编修) 领用官机,征集商人资本 1905 年 无锡振新纱 厂 荣宗敬(钱庄主)张石君(洋行买办) 1910 年 上海公益纱 厂 祝大椿(怡和买办) 后改制为中英合资 A. 纱厂的创立得益于民国政府的建立 B. 创办者皆为儒学士大夫出身 C. 纱厂的创立受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D. 维新变法运动取得较大成效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1895-1910 年”的时间及此时的中国纺纱工业的部分发展状况图表的数据 可知,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深,社会上兴起实业救国的热潮,受此影响涌现出一批纱厂的 实业家,故 C 项正确;民国成立于 1912 年,时间不符,排除 A 项;荣宗敬及张石君等人并不 是士大夫出身,排除 B 项;维新变法运动在 1898 年已失败告终,且同维新变法无关,排除 D 项。故选 C。 7.天津开埠后火灾频发,1906 年鞋商文成斋等致函津商会及巡警局,请求设立天津救火水会, 辅助巡警局救火队。得到批准后,众商会分担经费,订立救火章程,划定救火地界,引进最 新式救火机车,并在城区各街道装设了自来水龙头。天津火灾损失骤减。这说明当时天津 A. 由民间来主导救灾活动 B. 城市治理有了一些突破 C. 解决了城市发展的困局 D. 政府的权威被不断削弱 - 4 - 【答案】B 【解析】 【详解】天津开埠之后为解决火灾问题,设立天津救火水会,订立救火章程,划定救火地界, 引进最新式救火机车,并在城区各街道装设了自来水龙头,有效的减少了火灾发生频率,这 说明城市管理有一定进步,B 正确;“请求设立天津救火水会,辅助巡警局救火队”说明之前 政府有救火队,意味着主要的救灾依然是政府主导,排除 A;题干只列举了救火一项内容,并 不能解决整个城市发展困局,排除 C;完善救火并不能削弱政府权威,排除 D。 8.农业机械保有量是农业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指标。下图中,1981—1986 年中国部分农业机械 保有量的变化趋势反映了 A. 优先发展重工业成效巨大 B. 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变革 C. 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了活力 D. 市场经济发挥调节作用 【答案】B 【解析】 【详解】数据图中小型联合收割机数量从1981年-1986年呈现上升趋势,而大型联 合收割机呈现下降趋势,主要是1981年之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分户联合经 营方式,B正确;A是一五计划时期;C是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不符合材料主旨 信息;D是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之后。 9.古代雅典,在公民大会审议城邦管理事务时,“站起来发言的可能是工匠、铁匠、鞋匠、 商人、店主、穷人、贵族或普通人”;在雅典的外邦人“要像奴隶那样闭紧嘴巴”。这说明 在古代雅典演说自由是 A. 雅典人与生俱来的权利 B. 界定公民身份的重要标志 C. 区分公民与外邦人的依据 D. 政治家左右政局的主要手段 【答案】B - 5 - 【解析】 【详解】据所学可知,雅典公民是本城邦的成年男子,广大的奴隶、妇女、儿童、外邦人被 排除在外;材料在雅典的外邦人“要像奴隶那样闭紧嘴巴”,而在公民大会“站起来发言的 可能是工匠、铁匠、鞋匠、商人、店主、穷人、贵族或普通人”,因为这些人是公民,故古 代雅典演说自由是公民演说自由,B 正确;据公民的范围可知,不是每个雅典人都可以演说, 而在雅典的外邦人“要像奴隶那样闭紧嘴巴”,故 A 错误;区分公民与外邦人的依据是看他 是否是本城邦的成年男子,C 错误;D 与材料无关。 【点睛】雅典公民是本城邦的成年男子,广大的奴隶、妇女、儿童、外邦人被排除在外。 10.文艺复兴前夕,意大利的市民阶层重视自由,因为没有自由就不能携带商品走南闯北;敢 于冒险,因为害怕漂洋过海.商品就缺乏广阔的市场;主张宗教宽容,因为不敢和异教徒接触. 就会失去可观利润;重视理性.因为没有理性就会破产。这说明意大利 A. 经济的发展催生人文主义 B. 理性主义成为主流思想 C. 宗教改革摆脱教会的束缚 D. 最早产生资本主义萌芽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没有自由就不能携带商品走南闯北……商品就缺乏广阔的市场……不敢 和异教徒接触.就会失去可观利润……没有理性就会破产”可知重视自由理性、主张宗教宽容 等具有人文主义特色的思想观念产生于经营商业发展经济的需要,故 A 项符合题意;理性主 义是启蒙运动的主流思想,排除 B 项;宗教改革发生在文艺复兴之后,排除 C 项;题干信息 不能反映资本主义萌芽现象的出现,排除 D 项。故选 A。 11.下图为二月革命后俄国社会革命党杂志《新讽刺》上的一幅漫画,漫画中地主问农民为什 么抱着-条腿,农民回答不知道另-条腿该放哪里,因为到处都是地主的土地,他害怕地主会找 他要双倍赔偿。对漫画解读正确的是当时 A. 革命使得农民的地位逐渐提高 B. 土地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 - 6 - C. 苏维埃政权主张没收地主土地 D. 社会革命党属于农民阶级政党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材料“农民回答不知道另-条腿该放哪里,因为到处都是地主的土地,他害怕地主 会找他双倍赔偿”可知当时土地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故 B 正确;ACD 从材料中看不出来, 排除。 12.20 世纪 70 年代,面对石油价格的暴涨,苏联加大了对西方国家的石油出口,从 1974 年的 不足 4 千万吨,到 1979 年的近 7 千万吨。1979 年,石油出口额在苏联商品出口总额中的占比 达到了 34%。据此推断,当时石油出口 A. 增加了苏联的人均收入 B. 推动苏联工业结构调整 C. 解决了西方的石油危机 D. 使苏联获得了冷战优势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20 世纪 70 年代,面对石油价格的暴涨……石油出口额在苏联商品出口总 额中的占比达到了 34%”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石油价格的暴涨使苏联获得了大量的经济利 益,在冷战时期获得优势。故答案为 D 项。A 项石油出口增加不代表人均收入会提高,排除; B 项石油出口额增加与工业结构调整无关,排除;C 项解决了西方的石油危机说法过于绝对, 排除。 第Ⅱ卷(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炀帝开始设置进士科,以试策取士,经过唐代的发展,使科举考试作为一项 重要制度确立起来。这样,士人可以不经荐举,直接报名考试,由官府择优录取,再由吏部 试以“言、身、书、判”,然后授以官职。科举选士制度虽然得以确立,但它并不是唯一的 入仕途径。当时还保存着其他一些选官的途径,诸如恩荫、从军、流外铨、荐举、捐纳等选 官方式依然占有相当的比重。隋唐五代宋时期虽然确立了科举入仕制度,但它并不能取代其 他以地位、权势、功勋、金钱为依据的入仕门径。 ——摘编自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君主立宪制确立后,政府管理事务增加,机构人员屡屡增添。国王和权贵借机 - 7 - 行使带有封建特权色彩的职薪恩赐权,在政府中安插售卖亲近,力图以此影响控制下院。议 会一再抗议,并借通过《王位继承法》《任职法案》之机作出专门规定,禁止领受职薪者进入 议会,参加政治活动。渐渐地,政府官员大致归为两类:一类是高级官员;一类为中低级官 吏即文官,专事政策贯彻和行政官吏。至此,文官制略具雏形。1881—1914 年间,文官总数 增加了 5 倍多;二战期间增加了 30 余万人。二战后,文官队伍庞大、办事效率低下、通才和 专才的矛盾等问题突出。据此,文官事务调查委员会提出针对性很强的改革报告,要求:压 缩高级文官编制,确定两类文官比例;强化公开竞争考试;二类文官增加外语和速记两种考 试科目。报告得到政府重视,取得了明显效果。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唐时期选官制度的变化,并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文官制度形成的历史背景,并概括二战后文官制 度改革的影响。 【答案】(1)变化:从九品中正制变为科举制。 评价:纠正了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改变了选拔官员的标准;将人才选拔权收 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使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与政权,扩大 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促进了民间的学习风气;但仍然存在以地位、权势、功 勋、金钱为依据的入仕门径。 (2)背景: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君主立宪制确立;政府事务增加,机构增员需要;国王、权 贵拥有职薪恩赐权引起议会立法抗议;经济发展需要专业管理人才。影响:精简了文官队伍; 提升了行政效率;提高了行政官员素质;促进了官员选拔的公平、公开与公正。 【解析】 【详解】(1)变化:根据材料“隋炀帝开始设置进士科,以试策取士,经过唐代的发展,使 科举考试作为一项重要制度确立起来”可知变化是从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评价:根据材料 “但它并不能取代其他以地位、权势、功勋、金钱为依据的入仕门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科举制的意义可从打破世家大族垄断政权的局面、加强中央集权、促进阶层流动、提高官员 文化素质、扩大统治基础、但仍然存在入仕门径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 (2)背景:根据材料“君主立宪制确立后,政府管理事务增加”、“国王和权贵借机行使带 有封建特权色彩的职薪恩赐权、议会一再抗议”、“文官队伍庞大、办事效率低下、通才和 专才的矛盾等问题突出”进行归纳即可。评价:结合文官制度的形成的背景和“压缩高级文 - 8 - 官编制,确定两类文官比例;强化公开竞争考试;二类文官增加外语和速记两种考试科目” 可归纳出评价有:精简了文官队伍;提升了行政效率;提高了行政官员素质;促进了官员选 拔的公平、公开与公正。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分析研究历史上的经济变化,我们必须对总产出的决定因素进行更宽泛的分类。 这种分类把任一时点的总产出及其随时间推移而产生的变化率想象成是人口、资源、技术和 社会制度的“混合”的作用。此分类可以建构成简单数学模型: Y=f(P,R,T,X)。 其中,Y 代表国民经济收入(或产出),P、R、T 和 X 分别代表人口、资源、技术和社会 制度。经济体中的人口、资源和技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由社会制度决定的,并且,这四个因 素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相互关联的、完全无法预见的。 ——摘引自(美)龙多·卡梅伦和拉里·尼尔《世界经济简史:从旧石器时代到 20 世纪末》 材料是某学者对世界经济史的解读。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的观点(任一点或整体)加以 评析。(要求: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答案】示例一认同类。 观点:经济发展系由人口、资源、技术和社会制度决定的。 评价:该观点是正确的。 分析:英国的圈地运动用暴力剥夺农民的土地,使大量农民沦为雇工,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 动力条件;英国拥有煤、铁、锡等自然资源,成为了工业文明起源于英国的原因之一;工业 革命前的英国手工工厂比较发达,分工较细,手工工人技术水平比较高,为机器的高 发明积累了经验;17 世纪末到 18 世纪中期,英国建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为英国工业革命创 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 总结:综上所述,英国率先开始工业革命得益于充足的自由劳动力、丰富的自然资源、手工 技术的积累和民主的政治制度,说明经济发展系由人口、资源、技术和社会制度决定的。 (学生亦可选取某一具体观点加以评析,如经济发展是由技术决定的;亦可在论证时,从第 二次工业革命等相关史实展开分析。) 示例二修改类。 观点:经济发展系由人口、资源、技术和社会制度决定的。 评价:该观点具有片面性,还应该增加经济政策的因素。 分析:近代早期,英国推行重商主义,鼓励手工工场发展,保护本国商业利益,适应了资本 - 9 - 原始积累的需求,推动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业革命期间,英国政府实行自由贸易政策, 凭借“炮舰外交”打开他国市场,满足了工业资产阶级拓展商品市场与贸易机会的需求,使 英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经济大萧条期间,胡佛总统奉行自由放任的政策,使美国经济 跌入了谷底,而罗斯福推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政,缓解了经济危机,促进了美国经济的恢复 和发展;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政府继续实行凯恩斯主义,又陷入了“滞胀”危机,到 80 年 代,里根政府采用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使美国经济恢复并增长,率先走出了“滞胀”困 境。 总结:综上所述,近代以来不同时期的英美等国推行了不同的经济政策,促进了经济的恢复 或发展。因此,经济政策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学生亦可增加外部环境等其它因素予以分析。) 示例三否定类。 观点:经济体中的人口、资源和技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由社会制度决定的。 评价:该观点是错误的,违背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分析:以工业革命为例,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自由劳动力,但圈地运动是欧洲市场羊 毛和农产品价格利润刺激的结果,更是英国农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的必然产物;先进的生 产组织形式有助于煤铁等自然资源在不同部门间的合理分配,这是蒸汽机应用于生产的直接 结果;专利保护等法律制度刺激了英国人进行技术创新的热情,但其实质是在英国手工工场 的生产力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的刺激下发生的,是英国生产力进步的直接 表现。而且,英国君主立宪等制度的确立本身就是英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不适应生产力发展 的要求,而对上层建筑进行的根本性调整。 总结:综上所述,材料中的观点夸大了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对经济基础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没有看到人口、资源等生产力要素,尤其是技术进步才是英国工业革命爆发的最重要原因, 违背了唯物史观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基本原理。 (学生亦可从唯物史观对“四个因素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相互关联的、完全无法预见的” 的观点进行评析。) 【解析】 【详解】首先要表明对材料观点的态度,即认同或者不认同。以认同为例。根据材料“任一 时点的总产出及其随时间推移而产生的变化率想象成是人口、资源、技术和社会制度的‘混 合’的作用”提出观点:经济发展系由人口、资源、技术和社会制度决定的。评价:表明立 场,该观点是正确的。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列举史实证明观点正确。可以列举英国工业革 - 10 - 命兴起的原因,从圈地运动、英国的自然资源丰富、工场手工业技术积累、资产阶级代议制 的确立等角度,围绕上述因素对工业革命产生所起的作用展开论述。最后总结论证过程,回 归论题,得出结论,英国率先开始工业革命得益于充足的自由劳动力、丰富的自然资源、手 工技术的积累和民主的政治制度,说明经济发展系由人口、资源、技术和社会制度决定的。 15.材料 安史之乱后,政治腐败日益严重。唐顺宗于永贞元年正月即位后,他重用柳宗 元、刘禹锡等人进行改革。当时,宦官在市上购买宫中所需要的物品,往往用无用的东西换 取高价货物,常以值百钱之物强取数千钱之货,甚至有以驴负柴的农民,驴和柴全被掠去而 未得一文钱,这大大影响了市场的繁荣。顺宗遂罢宫市。此外,官营五坊的服役者常借口五 坊需要而敲诈人民的财物。他们以种种手段迫使人们出钱物求谢才罢。顺宗时,则将其全部 罢免。其次,顺宗任命老将范希朝为左右神策京西诸镇行营兵马节度使,韩泰为左右神策军 行军司马,欲取代宦官俱文珍等人的兵权。但由于宦官有所准备,未能如愿。806 年的正月, 唐顺宗去世,“永贞革新”也随之结束。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顺宗推行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唐顺宗改革的影响。 【答案】(1)政治腐败日益严重;宦官擅权;阶级矛盾尖锐;藩镇割据威胁中央统治;市场 经营秩序遭到破坏。 (2)有利于规范市场秩序;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改革时间短,未能改变宦官专权和 藩镇割据的局面。 【解析】 【详解】(1)根据材料“安史之乱后,政治腐败日益严重"可知政治腐败日益严重;“宦官 在市上购买宫中所需要的物品,往往用无用的东西換取高价货物,常以值百钱之物强取数千 钱之货,甚至有以驴负柴的农民,驴和柴全被掠去而未得一文钱”“官营五坊的服役者常借 口五坊需要而敲诈人民的财物”可知,阶级矛盾尖锐;材料“这大大影响了市场的繁荣”表 明市场发展受到影响;“欲取代宦官俱文珍等人的兵权”可知宦官专权危害严重;再结合所 学知识可知,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威胁到了中央统治。 (2)根据材料“官营五坊的服役者常借口五坊需要而敲诈人民的财物。……顺宗时,则将其 全部罢免。”可知,它有利于保护人民的利益,缓解阶级矛盾;由材料“这大大影响了市场 的繁荣”可知唐顺宗罢宫市有利于市场的繁荣;从材料“‘永贞革新’也随之结束”可知唐 顺宗的改革因时间短而作用有限,并不能彻底改变宦官专权和藩镇割据的局面。 - 11 -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麦金德把巴尔干地区称为“欧洲的心脏”,它地处奥斯曼土耳其、奥匈帝国之间, 多民族混居,长期处于奥匈帝国的控制,俄国、土耳其的争夺中。奥匈帝国是欧洲落后政治 体制的代表,这个经济虽然在欧洲排名第四,但软实力落后的大帝国没有一个民族人口超过 总人口的四分之一,且从来没有民族平等原则,其所控制的罗马尼亚、塞尔维亚等民族运动 从 19 世纪末开始风起云涌。封建贵族控制的议会选举门槛,使他们无法通过议会斗争取得民 族权利,目标不是追求民族自治,而应是建立独立民族国家。1914 年 6 月,塞尔维亚极端民 族主义的黑手组织派出了塞族青年普林西普刺杀了奥匈帝国王储斐迪南大公。7 月,三国协约 和三国同盟都在外交上行动了起来,德国为夺取“阳光下的地盘”怂恿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 宣战,以排挤英法;英国不愿承担战争责任,又想遏制德奥,也怂恿俄国参战。8 月初,法俄 卷入战争,被同盟关系捆绑的英国最终被迫宣战,外交努力最终失败,一战在“欧洲患病的 心脏”巴尔干全面爆发。 ——摘编自《世界战争起源新论——东欧与两次世界大战》 (1)根据材料,概括一战在巴尔干半岛爆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分析一战爆发对当今世界有何启示。 【答案】(1)原因:地理位置重要,是列强争夺的焦点;奥匈帝国的民族政策导致了巴尔干 半岛民族矛盾尖锐;民族运动的兴起和民族主义暗杀导致了萨拉热窝事件的出现;军事同盟 的捆绑。 (2)启示:外交的目的是维护和平和发展;正确处理国际关系;警惕狂热的民族主义;珍爱 和平。 【解析】 【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麦金德把巴尔干地区称为“欧洲的心脏”,它地处奥斯曼土 耳其、……俄国、土耳其的争夺中”可知,巴尔干地区地理位置重要,是列强争夺的焦点; 根据材料“奥匈帝国是欧洲落后政治体制的代表……且从来没有民族平等原则”“封建贵族 控制的议会选举门槛,使他们无法通过议会斗争取得民族权利”可知,奥匈帝国的民族政策 导致了巴尔干半岛民族矛盾尖锐;根据材料“其所控制的罗马尼亚、塞尔维亚等民族运动从 19 世纪末开始风起云涌”“1914 年 6 月,塞尔维亚极端民族主义的黑手组织派出了塞族青年 普林西普刺杀了奥匈帝国王储斐迪南大公”可知,民族运动的兴起和民族主义暗杀导致了萨 拉热窝事件的出现;根据材料“三国协约和三国同盟都在外交上行动了起来”可知,军事同 - 12 - 盟的捆绑。 (2)启示:开放性试题。从外交的目的是维护和平与发展、处理国际关系的原则、民族主义 等角度回答即可。 17.【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1959 年新加坡自治政府成立,李光耀出任第一届总理,他虽然早年接受西方教育, 但他却声称:他的内心并没有西方价值观念体系,“有的是东方的精神价值体系”,李光耀 执政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刺激新加坡的发展,一是加强人民行动党对政府的控制;二是 在全国基层建立市民评议委员会和社区中心;三是 1961 年出台“1961—1964 年发展计划”。 这个计划宣布将“动用政府和其他公共机构掌握的资源”以支持经济发展,但又明确表示政 府和公共机构的作用“只限于有限的领域”,“将来工业化的很多部分要靠国内外的私人企 业”,它实际上提出了现代化的“东亚模式”的基本原则,结果,新加坡的国内生产总值的 年增长率在 60 年代和 70 年代分别达到了 8.8%和 8.5%。 ——何顺果《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光耀治国措施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李光耀治国措施的意义。 【答案】(1)特点:以东方价值理念为指导;加强执政党的领导;国家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 合;注重发挥基层作用。 (2)意义:推动新加坡经济发展;巩固了新加坡的独立地位;为新兴独立国家提供了新的发 展模式;扩大了东方价值观念的影响力。 【解析】 【详解】1)特点:根据“声称:他的内心并没有西方价值观念体系,‘有的是东方的精神价 值体系’”,“加强”人民行动党对政府的控制;“全国基层”建立市民评议委员会和社区 中心;出台“1961—1964 年发展计划”,明确表示政府和公共机构的作用‘只限于有限的领 域’”等信息,从政府、理念、方法、策略等方面总结出李光耀治国措施的特点。 (2)意义:从材料中的“东亚模式”,新加坡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60 年代和 70 年 代分别达到了 8.8%和 8.5%”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思想,模式等方面可得出 其治国措施的作用和意义。 - 13 - - 14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