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19届一轮复习人民版(江苏专用):第32讲 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与经济全球化趋势(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19届一轮复习人民版(江苏专用):第32讲 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与经济全球化趋势(学案)

第32讲 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与经济全球化趋势 一、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一)从“欧共体”到“欧洲联盟”‎ ‎1.发展 ‎(1)1967年,西欧六国建立欧洲共同体。‎ ‎(2)1991年12月,《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签署,使欧共体朝经济和政治一体化迈进了一大步。‎ ‎(3)1993年11月1日,欧洲联盟成立。‎ ‎(4)2007年由12国发展至27国,并呈不断扩大的趋势。‎ ‎(5)1999年欧元问世,2002年进入流通领域。‎ ‎2.评价 ‎(1)欧盟在经济建设领域成就巨大,与美国、日本并立为世界经济三强。‎ ‎(2)欧盟对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有着重要影响。‎ ‎[归纳总结] 欧洲一体化的特点 ‎(1)从单一经济领域扩展到多种经济领域。‎ ‎(2)从经济一体化向政治一体化方向发展。‎ ‎(3)开创了让渡部分国家主权建立共同管理和协调机制的区域和平发展模式。‎ ‎(4)成员国规模不断扩大,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 ‎(二)北美自由贸易区 ‎1.原因:西欧和日本的崛起对美国的霸主地位提出了挑战。‎ ‎2.形成 ‎(1)1992年,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三国正式签署《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2)1994年1月1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 ‎3.特点: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自由贸易区。‎ ‎4.影响:对三国经济发展都起着积极作用,加强了本区域经济的优势。‎ ‎[归纳总结] 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特点 ‎(1)大国主导:发达国家美国、加拿大主导。‎ ‎(2)南北合作:发达国家美国、加拿大和发展中国家墨西哥合作。‎ ‎(3)贸易伙伴:北美自由贸易区并不是一个经济和政治联盟,它们之间只是一种贸易伙伴关系。‎ ‎(三)亚太经合组织 ‎1.背景 ‎(1)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 ‎(2)北美自由贸易区已显雏形。‎ ‎(3)亚洲地区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明显上升。‎ ‎2.演变 ‎(1)1989年,澳大利亚总理霍克访韩时提出。‎ ‎(2)1989年,亚太经合组织正式问世。‎ ‎(3)1991年,中国与中国台北、中国香港一起加入。‎ ‎3.活动:召开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1)1993年在美国西雅图举行首次会议,发表《经济展望声明》,提出亚太经合组织大家庭精神。‎ ‎(2)2001年在中国上海举办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4.意义:适应了亚太地区的发展要求,有利于促进本地区经济合作与发展大计。‎ ‎[易错提醒] 亚太经合组织与欧盟在合作方式上的不同 ‎(1)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论坛性经济组织,其合作方式基于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具有强制性。‎ ‎(2)欧盟是经济政治联盟,各成员国通过谈判制定共同遵守的规则,具有约束性。‎ 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一)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1.背景:作为临时适用的多边贸易协定,关贸总协定难以适应时代潮流。‎ ‎2.建立 ‎(1)1995年1月1日,正式建立,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 ‎(2)截至2008年7月,共有153个成员。‎ ‎3.宗旨和原则 ‎(1)与关贸总协定基本相同。‎ ‎(2)通过市场开放、非歧视性和公平贸易等原则的实施,达到推动世界贸易自由化的目标。‎ ‎[精微点拨] 世界贸易组织非歧视性原则的两种形式 ‎(1)“最惠国待遇”:即各成员对于其他成员的产品,必须给予不低于给予任何其他国家产品的优惠待遇。‎ ‎(2)“国民待遇”:它要求一旦货物已经进入某个市场,它们必须获得不低于相同的当地制造商品所获得的优惠待遇。‎ ‎4.历史意义 ‎(1)标志:全球有序的自由贸易新时期开始 ‎①世界贸易进一步走向规范化。‎ ‎②以贸易自由化为中心,囊括当今世界贸易诸多领域的多边贸易体制大框架构筑起来。‎ ‎(2)世界贸易自由化将在相互妥协、互相监督、尽量有序的基础上进行。‎ ‎(3)表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又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背景 ‎(1)中国是关贸总协定的创始成员之一。‎ ‎(2)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世界和中国相互需要。‎ ‎2.加入 ‎(1)1986年开始的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方地位的谈判无果而终。‎ ‎(2)1995年11月,中国由“复关”谈判转为申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 ‎(3)2001年11月10日,多哈会议正式批准中国加入,使中国同时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特别提示] 经济全球化的三大表现 ‎(1)生产全球化,表现为国际分工日趋成熟。‎ ‎(2)贸易全球化,范围不断扩大,贸易额不断增长。‎ ‎(3)投资全球化,货币的交换和流动的规模日益扩大,速度加快。‎ ‎(三)世界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1.发展问题 ‎(1)原因 ‎①二战后,存在殖民主义的历史影响和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 ‎②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起主导作用,掠夺和剥削发展中国家。‎ ‎③发展中国家国内政局动荡,债台高筑,饥荒不断。‎ ‎(2)问题:使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严重恶化,使世界经济面临大规模动荡的危险。‎ ‎(3)对策: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2.全球性问题 ‎(1)问题:环境污染、人口爆炸、能源危机、恐怖组织活动猖獗等问题直接危及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影响全人类的根本利益。‎ ‎(2)对策: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 ‎[图示构史]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考点一 “合作、竞争、发展、共赢”——经济区域集团化 ‎1.经济区域集团化出现的原因 ‎(1)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 ‎(2)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国际科技和经济竞争更加激烈。‎ ‎(3)国家间的经济互补性增强,加强合作、谋求发展成为各国的共同要求。‎ ‎(4)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2.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基本特点 ‎(1)基本形成以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为中心的格局。‎ ‎(2)区域内的合作程度日益加深,规模日益扩大。‎ ‎(3)区域经济集团的成员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由发达国家扩大至发展中国家。‎ ‎3.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影响 ‎(1)积极影响 ‎①有利于成员国经济的发展,缩小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差距。‎ ‎②对国际资本、技术、人才和商品的流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增长。‎ ‎③各个区域的和平与稳定,进一步增强了世界多极化趋势,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2)消极影响 ‎①由于经济区域集团的排他性,使贸易保护主义再度抬头,导致国际竞争加剧。‎ ‎②经济区域集团以发达国家为主导,因此使南北差距、南南差距加大,国家间的不平衡加剧。‎ ‎1.论从史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不具有强制性 史料 它是建立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协商一致、自主自愿”的基础上,各成员国间的一系列会议,在自愿的基础上协商一致,以声明、宣言的形式作出承诺,推动合作。‎ 结论 史料体现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基于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所做承诺对成员不具有强制性,只是一个论坛性质的经济组织。‎ ‎2.获取材料信息:目前欧盟一体化过程中面临重重阻力,据材料分析阻碍欧盟一体化进程的因素 材料 欧委会主席容克坦承,欧盟当前“不够欧洲”“不够统一”。总体看,德国在各领域“领头羊”地位进一步巩固;法意等大国既合作又制衡;英国威胁“退欧”‎ ‎,谋求利益最大化;南北欧洲、新老欧洲裂痕加深,利益折冲与博弈加剧。尤其是在希债、难民和恐袭等危机面前,成员国之间、机构和成员国之间利益纷争,立场分化,矛盾加剧,民众不安全感和焦虑感上升,欧洲一体化进程遭遇严重挑战:本轮希腊债务危机跌宕起伏,希腊一度面临“退欧”风险,虽最终就改革换救助达成协议,但危机暴露了欧盟有统一货币而无统一财政的结构性缺陷,谈判中,德、芬、荷等国立场强硬,法、意、西等国较为缓和,凸显欧盟内部在发展理念和具体经济政策上的分歧。‎ ‎——《“困与进”:欧盟一体化何去何从》(《当代世界》2016年3月刊)‎ 主要信息   ‎ 答案 目前欧盟一体化过程中面临重重阻力,材料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成员国因发展水平差异而矛盾重重;欧盟具有无统一财政的结构性缺陷;欧盟内部在发展理念和具体经济政策上的分歧;欧债危机,难民问题和恐怖主义的冲击等。之所以出现上述因素,根本原因在于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考点二 是馅饼,还是陷阱?——经济全球化 ‎1.全球化七大推动因素及三大表现 ‎(1)推动因素 ‎(2)主要表现:①国际贸易迅速发展,范围不断扩大,贸易额不断增加;②国际分工日趋成熟,更加精细;③大型跨国公司数量增加,成为活跃在世界经济中的主体。‎ ‎2.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之间的联系 ‎(1)经济区域集团化对经济全球化具有促进和阻碍的双重作用。一方面,经济区域集团都存在一定的保护倾向,具有一定的排他性,一段时间内对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有不利的影响。另一方面,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迅速发展,又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因为区域经济组织的出现,使世界社会生产力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各区域经济组织通过谈判制定相关的政策,使各国经济逐步参与并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中,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经济的进一步联合和融合。‎ ‎(2)经济区域集团化是最终实现经济全球化的重要途径和步骤,经济全球化则是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最后归宿。‎ ‎3.发展中国家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1)发展中国家要主动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积极融入全球经济浪潮。‎ ‎(2)区域化和集团化是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有效途径。‎ ‎(3)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研究事业,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积极稳妥地推进本国经济体制改革,健全防范风险体系。‎ ‎(5)提高综合国力,维护经济主权,保证经济有序发展。‎ ‎(6)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有关规则的制定。‎ ‎1.时空观念:全球经济由无序趋向有序的历程 史料 ‎ 解读 新航路开辟后的早期殖民扩张,显示出全球化开始时的无序状态。18世纪后期开始的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扩大,确立了国际经济交流的基本准则。19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20世纪中叶,世界银行等世界性经济组织的建立,促进了世界经济的体系化、制度化。20世纪末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标志着全球有序的自由贸易新时期的开始。‎ ‎2.史由证来:反全球化是反对全球化本身吗?分析史料,论证反全球化是全球化的必然伴生物。‎ 史料 反全球化是全球化的必然伴生物,其影响与规模已经构成另一种全球化。从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趋势看,全球化是世界走向相互依存网络的历史潮流。反全球化事实上并不是反对全球化本身,而是反对全球化带来的各种问题。但是,靠街头抗议解决不了问题。同样,漠视反全球化现象对全球化的未来发展也不利,应该建设性地思考如何拥有一个合理的全球经济与全球社会。——摘编自庞中英《值得深思的反“全球化”浪潮》‎ 提示 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带来的全球性问题以及对策等方面进行论证。‎ 论证   ‎ 答案 全球化是历史发展潮流,促进世界经济的整体发展,加强了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为各个国家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而反全球化是全球化的伴生物,因为反全球化是全球化过程中引发的全球性问题而产生的(如,发达国家就业机会减少;贫富差距拉大;环境污染严重;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受影响;恐怖主义等);我们应该正视全球化带来的问题,因势利导、趋利避害、主动融入全球化。‎ 江苏卷5年考题统计 ‎2017年 选择题T18,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选择题T19,全球化 ‎2016年 选择题T20,欧洲的联合 ‎2015年 ‎——‎ ‎2014年 选择题T20,经济全球化 ‎1.命题点:当代世界经济结构的新变化 ‎(2017·江苏卷,18)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结构发生新变化。以下是1990年和2003年不同类型国家三大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表:‎ ‎ 产业 ‎ 时间 国家地区 农业(%)‎ 工业(%)‎ 服务业(%)‎ ‎1990年 ‎2003年 ‎1990年 ‎2003年 ‎1990年 ‎2003年 低收入 ‎32‎ ‎24‎ ‎28‎ ‎27‎ ‎40‎ ‎49‎ 中等收入 ‎14‎ ‎9‎ ‎39‎ ‎36‎ ‎47‎ ‎55‎ 高收入 ‎3‎ ‎2‎ ‎33‎ ‎27‎ ‎64‎ ‎71‎ 表中数据表明(  )‎ A.高收入国家越来越忽视农业生产 B.中低收入国家各产业间发展均衡 C.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呈现平衡发展 D.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趋势基本相同 答案 D 解析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低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高收入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都是农业和工业的比重减少,服务业的比重增加,表明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趋势基本相同,故D项正确。‎ ‎2.命题点:正确理解“全球化”的概念 ‎(2017·江苏单科,19)当前,人们提到或使用“全球化”一词时,往往没有将“全方位的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进行明确区分,而是将特定和有限度的“经济全球化”省略为“全球化”。出现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目前(  )‎ A.人们对全球化的理解逻辑混乱 B.全球化主要表现为经济全球化 C.全球化的政治意图被刻意淡化 D.全球化的经济意义被刻意彰显 答案 B 解析 人们之所以将“全方位的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不加区别的用“全球化”表示,是因为在现实世界中只有“经济全球化”现象而没有出现“全方位的全球化”现象,简称全球化不会被误解,故B选项为正确选项。通用“全球化”这一观念,既不是理解上的逻辑混乱,也不是刻意“淡化全球化的政治意图”和刻意彰显“全球化的经济意义”,故A、C、D三项错误。‎ ‎3.命题点:欧洲一体化进程 ‎(2016·江苏单科,20)1987年,英、法、意等12国签署了单一欧洲文件,一致同意制定共同的生产标准,消除资本流动的障碍,寻求统一的税率,相互承认别国颁发的专业和商业执照,遵守共同的劳动权利宪章。各国将共同创建一个“没有国界的欧洲”。该文件的签署(  )‎ A.启动了欧洲经济的多领域合作 B.为欧盟成立奠定基础 C.表明了欧洲政治一体化的实现 D.为欧元发行扫清障碍 答案 B 解析 A项应为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的影响,早于题干中的时间“1987年”,故排除;“共同创建一个‘没有国界的欧洲’”有利于进一步深化集团内部的合作,为欧洲联盟的诞生奠定了基础,故B项表述正确;欧洲政治一体化只是一种趋势,目前仍未真正实现,C项表述错误;欧元于1999年问世,于2002年进入流通领域,与题目中时间不符,排除D项。‎ ‎4.命题点:辩证认识经济全球化 ‎(2014·江苏单科,20)有学者认为,迄今为止的经济全球化仅仅是资本运动的全球化,而非经济福音的全球化。西方资本的大规模跨国运动将世界的生产和交换活动连为一体,但是从世界性的生产和交换活动中产生的经济利益,却没有在全球合理分配。这一观点旨在强调经济全球化(  )‎ A.表现为大规模的跨国运动 B.不利于世界经济均衡发展 C.使生产和交换活动更密切 D.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机遇 答案 B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由材料信息“从世界性的生产和交换活动中产生的经济利益,却没有在全球合理分配”可知,材料强调的是经济全球化的弊端,即经济全球化不利于世界经济均衡发展,B项正确;A、C、D三项与题干强调的主旨不符,故排除。‎ ‎1.命题点: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的决策机制 ‎(2017·盐城三模,35)1965年,德、意等国提议把欧共体内部决策机制从“一致通过”改变为“多数赞成”,法国总统戴高乐用“缺席政策”来抵制。“空椅危机”迫使欧共体同意法国提出的决策机制全体一致原则。上述现象反映了(  )‎ A.民族国家利益阻碍了欧洲一体化进程 B.西欧各国联合起来以摆脱美国的控制 C.超国家倾向和维护国家利益间的分歧严重 D.德、意与法国争夺欧共体领导权斗争激烈 答案 C 解析 德意等国提议把欧共体内部决策机制从“一致通过”改变为“多数赞成”,体现了超国家倾向,法国总统戴高乐实施“缺席政策”坚决抵制,体现了对国家利益的维护,民族国家利益阻碍了欧洲一体化进程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西欧各国联合起来以摆脱美国的控制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超国家倾向和维护国家利益间的分歧严重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德、意与法国争夺欧共体领导权材料未体现,故D项错误。‎ ‎2.命题点:从英国与欧共体的关系看欧洲一体化进程 ‎(2018·江阴模拟,35)1975年,面对日益恶化的经济形势,英国下院就英国是否留在欧洲共同体内举行全民公决,大约65%的选民参与了投票,其中67.2%的人投赞同票,32.8%的人投反对票,英国最终留在欧洲共同体内。这反映出(  )‎ A.—体化不利于英国发展 B.欧共体内部出现分裂 C.英国民主制度受到冲击 D.西欧整体实力的上升 答案 D 解析 据材料“67.2%的人投赞同票,32.8%的人投反对票,英国最终留在欧洲共同体内”可知,英国人民大部分还是赞同留在欧共体内,反映了西欧凝聚力强,整体实力上升,故D项正确。‎ ‎3.命题点: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对新旧成员的利害不同 ‎(2018·启东高考模拟,35)以下是2002~2012年欧洲27国失业人口的差异变化图。该图反映出当时(  )‎ A.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日益增强 B.欧盟新老成员国之间摩擦不断 C.欧盟成员国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平衡 D.欧洲一体化的阻力将越来越大 答案 C 解析 失业人口的对比度与集团化趋势并没有直接关系,故A项错误;欧盟新老成员国之间的失业人口对比度并不能体现其之间的矛盾与摩擦,故B项错误;也体现不出欧洲一体化的阻力将越来越大,故D项错误。‎ ‎4.命题点: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地位 ‎(2017·海门高考临考冲刺押题卷三,35)齐世荣指出:“目前,世界上虽然有许多不同层次的集团化经济,但是具有全球性影响的只有美、欧、日三家,它们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70%。”这意味着经济区域集团化(  )‎ A.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B.对发展中国家没有影响力 C.发达国家占据着主导地位 D.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目前,世界上虽然有许多不同层次的集团化经济,但是具有全球性影响的只有美、欧、日三家,它们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70%”可以得出在经济区域集团化中发达国家占据着主导地位,故C项正确。‎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2017·南京高三期末)前德国总理施密特认为:“欧洲人……应当讲述共同的文化演变。”欧盟委员会也有人呼吁:“为了忠诚于我们的文化遗产和欧洲一体化与它所表现的理想一致,我们必须有共同的远见。”他们认为欧盟(  )‎ A.应进一步加速一体化进程 B.各国应重视本民族文化的传承 C.应当有一部统一的宪法 D.应重视对共同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答案 D 解析 材料中前后两部分信息,都看不出“加速”的内容,故A项错误;两者都强调“共同”性,而不是强调民族性(个性),故B项错误;两者都没有提及“宪法”‎ 问题,故C项错误;两者都强调“共同的文化”“共同的远见”,即重视共同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故D项正确。‎ ‎2.(2018·淮安联考,34)1995年申根协议生效时只有七个国家,后来增加到26个国家;1999年欧元区成立时只有11个国家,现在欧元已经在19个国家流通。这说明(  )‎ A.欧洲一体化严重受挫 B.多速欧洲较符合实际 C.马歇尔计划复兴欧洲 D.欧洲一体化进程过急 答案 B 解析 材料讲述的是欧洲一体化发展过程中的两件事,其没有体现出发展过程中的受挫,故A项错误;申根协议与欧元区的发展体现了欧洲并不是按照统一的速度与步伐进行发展的,体现了多速欧洲发展的思路,故B项正确;材料与马歇尔计划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欧洲一体化进程过急,故D项错误。‎ ‎3.(2018·泰州一模)从欧盟发展的过程看,所谓“国族国家”的主权(国族是在近代才被广泛使用的术语,顾名思义,同国之族),并不必然是绝对的。在欧盟的框架下,许多主权项目可以让渡给区域组织,同盟诸国之间可享有更多的共同福祉与利益。据此,我们可以看出(  )‎ A.欧盟成员国是一个利益共同体 B.欧盟成员国之间有共同的外交政策 C.欧盟组织权力凌驾于国家主权之上 D.欧盟成员国“国族国家”主权逐渐消失 答案 A 解析 由“同盟诸国之间可享有更多的共同福祉与利益”可知,欧盟成员国是一个利益共同体,故A项正确;让渡的“许多主权项目”不一定包括外交主权,因此不一定带来共同的外交政策,故B项错误;让渡的“许多主权项目”不包括所有的国家主权,欧盟组织权力并不能凌驾于国家主权之上,故C项错误;欧盟成员国还保留部分国家主权,“国族国家”主权并没有逐渐消失,故D项错误。‎ ‎4.右图是2016年某期刊上的一幅政治漫画,此漫画反映了(  )‎ A.欧洲出现新的政治格局 B.经济全球化将被迫中断 C.西欧经济形成二元对峙 D.欧洲一体化的严重挫折 答案 D 解析 政治格局是基本政治力量对比状况和总体态势,材料并未体现欧洲各国力量的对比状况和总体态势,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英国脱欧”事件不可能中断经济全球化,故B项错误;“英国脱欧”并不代表英国经济和欧盟经济对峙,故C项错误;“英国脱欧”‎ 使欧洲一体化遭受严重挫折,故D项正确。‎ ‎5.(2017·南通、扬州三模)1992年APEC第4届部长会议决定成立秘书处,标志它开始进入实际运作阶段。澳大利亚、美国等西方国家主张加快APEC机制化步伐,但亚洲国家则认为应稳步前进。如泰国总理明确表示,如急于成立亚太共同体,发展中国家无法同发达国家竞争。材料表明APEC(  )‎ A.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经济组织 B.各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合作难以开展 C.成员国的经济差异制约其发展进程 D.在贸易和投资领域容易实现一体化 答案 C 解析 由发达国家主导,与材料中“但亚洲国家则认为应稳步前进”不符,故A项错误;亚太经合组织自成立以来,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以及经济技术合作三个方面取得了成就,“合作难以开展”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西方国家主张加快APEC机制化步伐,但亚洲国家则认为应稳步前进……发展中国家无法同发达国家竞争”可知,成员国的经济差异制约其发展进程,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实现一体化”,故D项错误。‎ ‎6.(2017·邳州高三第一学期期中,30)有墨西哥国内人士说:“虽然自由贸易区没有解决一切问题,但如果没有北美自由贸易区,墨西哥现在的情况可能更糟糕。”下列表述符合这种观点的是(  )‎ A.取消关税及贸易壁垒是墨西哥经济发展的基础 B.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对墨西哥经济有利 C.美国和加拿大帮助墨西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D.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解决了墨西哥的杜会问题 答案 B 解析 北美自由贸易区成员国之间只是减免关税,没有取消关税,故A项错误;美国和加拿大主要出口技术密集型产品,墨西哥主要出口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品,故C项错误;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主要是解决了墨西哥的一些经济问题,故D项错误。‎ ‎7.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耐克公司将生产厂搬到日本,70年代转移至韩国和中国台湾,80年代迁入中国的广东和福建。这本质上反映了(  )‎ A.美国制造业的衰落 B.国际分工日益深化 C.跨国资本全球流动 D.区域经济合作加强 答案 C 解析 ‎ 根据题意,美国耐克公司不断地搬迁是为了寻求最廉价的劳动力,不能说明美国制造业衰落,故A项错误;国际分工是指全球生产的各个环节分别由不同国家负责,题目中并未体现,故B项错误;根据题意,美国耐克公司的不断搬迁实现了跨国资本的全球流动,故C项正确;根据题意,仅仅是工厂的搬迁,并未体现区域经济合作的加强,故D项错误。‎ ‎8.(2018·南通调研)“区域经济一体化不仅仅是为了经济合作,而且往往也包含着民族国家为解决共同政治问题以及适应全球化带来的激烈竞争而进行的合作。”材料表明(  )‎ A.经济区域化是全球化的必然产物 B.政治合作的目的在于经济合作 C.经济区域化有利于缓和国际关系 D.经济政治一体化是世界发展方向 答案 C 解析 题干涉及到的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目的,包括“经济合作”“民族国家为解决共同的政治问题”“适应全球化带来的激烈竞争而进行的合作”,说明全球化下的竞争只是促成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原因之一,故A项错误;题干没有阐明政治合作和经济合作的必然关系,故B项错误;“民族国家为解决共同的政治问题”是经济一体化形成的原因之一,说明经济区域化有利于缓和国际关系,故C项正确;题干是在说经济一体化形成的原因,没有说世界发展的方向,故D项错误。‎ ‎9.读下图:2000年三大区域经济集团的贸易比较(百万美元)‎ 从图示可以看出(  )‎ A.区域间贸易增长率超过区域内贸易增长率 B.区域内贸易在各个区域集团的出口总贸易中重要性降低 C.区域集团内部贸易流量明显高于区域间贸易流量 D.区域间贸易的年均增长率都超过了同期的全球贸易增长率 答案 C 解析 从图可知只能计算出区域间贸易进出口情况,无法计算增长率,故A项错误;区域内贸易在各个区域集团的出口总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故B项错误;从图计算可知区域集团内部贸易流量明显高于区域间贸易流量,故C项正确;年均增长率缺乏纵向数据,故D项错误。‎ ‎10.(2018·张家港联考,35)2016年9月,二十国集团首脑会议(G20)峰会在杭州召开。有专家指出二十国集团首脑会议(G20)将取代七国集团首脑会议(G7)。这表明(  )‎ A.二十国集团成为新的世界领袖 B.发达国家经济总量逐渐下降 C.全球治理需发挥新兴国家作用 D.国际政治格局发生质的变化 答案 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十国集团不可能成为新的世界领袖,故A项错误;发达国家的经济总量并没有逐渐下降,故B项错误;二十国集团包括了相当一部分新兴国家,所以能体现全球的治理需要发挥新兴国家的作用,故C项正确;国际政治格局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仍然是朝多极化方向发展,故D项错误。‎ ‎11.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先行工业国家的增长模式由单纯依靠资本和其他资源的投入转为依靠人力资本的积累和经济效率的提高。这是因为(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B.发达国家经济持续低迷 C.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D.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 答案 D 解析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已经形成,与此题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20世纪90年代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快速发展时期,故B项错误;世界多极化格局尚未形成,只是一种发展趋势,故C项错误;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改变了经济的发展模式,使其更加依赖人力资源,故D项正确。‎ ‎12.据资料记载截止到1990年,国与国之间的优惠贸易协定只有46个,1990年后迅速增加,到2008年底增加到213个。这种变化是因为(  )‎ A.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B.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C.市场经济体制的普及 D.国际贸易额的不断增长 答案 C 解析 1990年以来,随着东欧剧变,先前执行计划经济的东欧诸国无一例外的都选择了市场经济体制,这有利于世界范围内市场经济体制的普及,故C项正确。‎ ‎13.(2017·南通、扬州三模)有研究者认为,中国三十年来的对外开放可以分为“政策性开放”和“制度性开放”两个阶段。依据这一观点,属于“制度性开放”新阶段的历史事件应该是(  )‎ A.经济特区的创办 B.设立沿海经济开发区 C.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答案 D 解析 材料中“政策性开放”是指以经济特区为突破口,开放沿海地区,再到内地,由点到面,逐步形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与材料中“制度性开放”不符,故A项错误;设立沿海经济开发区属于“政策性开放”,故B项错误;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属于“政策性开放”‎ ‎,与材料中“制度性开放”不符,故C项错误;世界贸易组织建立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材料中“制度性开放”新阶段相符,故D项正确。‎ ‎14.(2017·海门二模)据统计,1960年,全世界最富的人口和最穷的人口的人均收入是30∶1,而2000年是74∶1;1980年,最不发达国家有20多个,但到2000年,联合国成员中这样的国家已有48个。出现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 A.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 B.两极格局瓦解造成动荡 C.新兴独立国家大量增加 D.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答案 A 解析 材料说的是当今世界经济贫富差距大,并且有加大的趋势,这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故A项正确;材料提到的贫富差距问题在1960年和1980年就已存在,与两极格局瓦解无关,故B项错误;新兴独立国家大量增加,有利于国际秩序的公正合理化,这样一定程度应该可以缓解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故C项错误;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国际贸易有很大影响,但与贫富差距问题没什么关系,故D项错误。‎ ‎15.如果让你为下面漫画配上一个标题,比较合适的是(  )‎ A.“世界货币体系制度化建设迫在眉睫”‎ B.“各国货币改革须在美元主导下进行”‎ C.“全球化和多极化呼吁重建国际货币体系”‎ D.“人民币、美元和欧元等货币结成了同盟”‎ 答案 C 解析 世界货币体系制度化已经存在,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中是要打破美元的主导,故B项错误;材料中各国货币下的人们对美元抗议,要求重建国际货币体系,故C项正确;人民币、美元和欧元没有结成同盟,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6.(2018·泰州一模,22)二战后在资本的扩张过程中,全球化向深入发展,而一些问题也相伴而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霸主,在担负起援建盟国的同时也乘机扩展了它的世界霸权。……‎ 战争破坏带来了固定资本的大规模更新和扩大,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一个比历史上工业革命更为广泛深刻的科技革命。在这一背景下,世界经济联系更加密切,国际资本流动迅速增加,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产生了。‎ ‎——摘编自赫国胜、杨哲英、张日新主编《新编国际经济学》‎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第8条款“关于经济项目自由兑换”的金融开放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国际金融投机猖獗等问题,各国国内监管措施对高度国际化、全球化的资本运动很难再具有相应的控制力,但IMF仍然致力于第8条款的推行,对抑制、防范国际金融危机等问题未能予以应有的重视。‎ ‎——摘编自谷源祥、林永源主编《世界经济概论》‎ 材料三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世界贸易组织对于稳定各国经济,促进世界经济相互依赖关系的加强,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世贸组织深化了贸易体系的法制化、规范化和世界贸易的自由化。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则在金融国际化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庄宗明主编《世界经济学》‎ 材料四 美国凭借对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控制权,反对对国际金融秩序进行改革。2010年,中国曾尝试将人民币纳入IMF特别提款权一揽子货币,但最终被美国以“货币自由化程度不够”为由否决。2011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36 420.6亿美元,高居世界第二,但在IMF的投票权仅占3.72%,但人民币在国际上可自由使用。IMF执行董事会2015年11月30日讨论后宣布人民币成为该组织的第五大国际储备货币。‎ ‎——摘自《新加坡联合早报网》2015年12月1日报道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及美国在其中的作用。‎ ‎(2)据材料二,分析当今频发金融危机的原因。‎ ‎(3)据材料三、四,结合所学知识,当今世界金融、贸易领域相比战后初期有何新变化?‎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当今金融领域的全球化存在的问题。‎ 答案 (1)本质:资本的新一轮扩张(或国际资本的流动)。‎ 作用:建立起了以美元为中心的战后资本主义世界金融体系(货币体系)。‎ ‎(2)原因:金融投机猖獗;各国政府对高度国际化和全球化的国际金融体系的管理失控;IMF未发挥应有职能(对防范金融危机未给予应有重视);现行货币体系存在问题。‎ ‎(3)变化:世界经济由战后初期朝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到当今贸易体系的法制化、规范化、自由化及金融体系的国际化的确立;世界经济由战后美国为主导到当今呈现多极化趋势;中国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4)问题:金融领域的霸权主义依然存在;现行的货币体系未能及时调整。‎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