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北省黄冈中学2020届高三6月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湖北省黄冈中学2020 届高三6 月第二次模拟考试 文综试卷历史部分 24.从商周时起,越人就有以原始瓷器随葬的传统。战国时期百越贵族墓中出土了大量仿青铜礼器的原始瓷器,少有青铜礼器出土。这一现象说明 A.礼崩乐坏影响社会习俗的变迁 B.中原文化向周边地区的传播交融 C.战争频仍导致青铜器功能转变 D.手工业官营不利于生产技术改进 25.有学者指出,“中国成为一统国,自秦启之,而汉承之,虽遇乱世,终犹心焉一统,人人皆拭目翘足以为庶几复见太平。二千年来如一日,此秦汉之所赐也。”据此,该学者强调秦汉时期 A.形成中央垂直于地方的管理体系 B.大一统王朝出现具有一定合理性 C.奠定了中国封建时代统一的基础 D.制度传承是王朝取得成功的经验 26.北宋时期,租佃制跃居主导地位;佃农不仅拥有迁移的自由,还可以受他人的雇佣而非地主的私属。农民只要按照契约的规定,保证缴纳所规定的地租,否则官府便要干预。这反映出北宋时期 A.思想演变渗透到经济领域 B.封建土地所有制受到冲击 C.国家对社会控制相对松弛 D.商业发展冲击“重农”政策 27.黄宗羲海昌讲学时,经常推荐弟子读《几何原本》,著名思想家李二曲也常要求其学生习《农政全书》、《泰西水法》等书籍;明末流行的《天工开物》是清初向国外出口的重要书籍之一。这反映了明清之际 A.中学未能突破传统的窠臼 B.经世致用思潮有利于西学东渐 C.中西文化同源的雏形初现 D.古典科技受到士大夫普遍认可 28.读右图, 由此可知 A.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十分密切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民族资本主义主导地位逐步确立D.传统经济结构受到严重冲击 29.1905 年,清政府宣布废科举。革命派几乎不注意此事,改良派反应也不热烈,甚至保守派都未表现出太多不满,农村地区的下层读书人虽然悲愤,却也无可奈何。这反映出当时 A.“新政”举步维艰 B.公民意识尚未觉醒 C.社会矛盾尖锐复杂 D.新式教育日渐普及 30.1933年春,中央苏区政府成立粮食调剂局。新谷米上市后,粮食调剂局以高出市场1/3的价格,向农民(主要是贫农、雇农)收购米谷,待到青黄不接之际,再按市场价格的 95%卖给农民。粮食调剂局的成立 A.保证了反“围剿”的胜利 B.体现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C.移植了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D.有利于稳定全国的粮食市场秩序 31.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创作的宣传画《领土地证》。该作品反映出当时 A.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被消灭 B.农业生产方式将发生转变 C.保障了工业化战略顺利实施 D.人民公社化运动蓬勃开展 32.雅典有一种专门的官员,坐在高高的地方监督集会的举行,如果他们发现法律遭到攻击,就会打断演说家的演讲,命令立即解散集会,要求人民散去,不能投票。这说明在古代雅典 A.政治生活缺乏法制基础 B.注重法律程序的正义性 C.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 D.严格规范公民政治运行 33.读下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时期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 解读 15 世纪 意大利哲学家皮科 意志自由论 人可以决定自己的命运 16 世纪 法国思想家蒙泰涅 认识自由论 迷信和宗教狂热是科学的敌人 17—18世纪 荷兰思想家斯宾诺莎 思想自由论 想方设法控制人心的政府是暴虐 的政府 ——摘编自刘亚敏《学术自由概念的诞生和初步发展》 A.人文主义内涵不断丰富 B.工业化时代呼唤民主政治 C.自由主义逐渐成为主流 D.政府的言论控制日趋解体 34.19世纪30、40年代,法国里昂工人运动提出了“不能劳动而生,毋宁战斗而死”的口号:英国宪章运动则提出年满21岁的男子享有普选权等要求。这表明当时工人运动 A.逐渐获得科学理论的指导 B.将资本主义制度作为斗争对象 C.以夺取政权作为主要目标 D.尚未明确无产阶级的伟大使命 35.据统计,发展中国家初级产品的出口价格 1970 年比 1950 年下降了 4%,而发达国家工业制成品出口价格在同期上涨了44%。这种现象 A.催生了资本主义经济“滞胀” B.根源于两极格局和美苏争霸的形成 C.推动不结盟运动的开始形成 D.体现政治多极化和经济一体化进程 4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 古代中国人和古代希腊人都认识到竞争现象的存在,并有深入思考。他们都认为,好的竞争能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坏的竞争则会造成冲突和杀戮,导致社会的崩溃。在中国,以儒家为代表的思想家提出了符合“礼”“义”标准的“君子之争”和只顾谋求一已之私利的“小人之争”。古希腊人认为,战争这样的竞争是坏的竞争,而各种和平的竞赛活动则是好的竞争。古希腊发展出体育赛会制度,在古代中国则有作为“射礼” 的竞赛活动。这些竞赛活动都带有仪式表演和道德教化的功能。古代中国通过比赛来学习礼仪和培育“君子”,古希腊的竞赛活动则承担着培育合格公民的责任。 ——摘编自王大庆《试比较古代希腊与古代中国的竞争观念》 材料二 梁启超把“竞争”分为两种——“内竞”和“外竞”,他最关心中国同其它民族特别是帝国主义者的竞争,“循物竞天择之公例,则人与人不能不冲突,国与国不能不冲突,国家之名,立之以应群者也。” 《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把“合群”竞争看成是近代以来竞争的根本特征,整个世界就是一个充满着民族国家之间激烈“竞争”的世界……梁说:“盖人类进化云者,一群之进化也,非一人之进化也。如以一人也,则今人必无以远过于古人。” ——摘编自王中江《进化主义原理、价值及世界秩序观》 材料三 在现代社会中,人的所有社会生活和交往中都存在着竞争行为,而且形成了竞争文化。从竞争的角度认识现代社会,是一个重要视角,对于理解这一社会的性质有着无可替代的意义。……然而,竞争文化只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工业社会这一阶段的文化,在全化、后工业化进程中,一种合作文化正在生成,并将取代竞争文化。 ——摘编自张康之《论竞争文化的终结以及合作文化的兴起》 (1)根据材料一,比较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竞争”观念的相似之处。(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 概括梁启超 “竞争”观念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时代背景。(1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文明交流的角度谈谈你对当前国际竞争与合作的看法。(5分) 4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欲使世界史昌盛于历史学者当中,需要拆除三座堂皇的壁垒。第一座壁垒透过单独的民族国家孤立地思考过去。这种陈旧的思考方式通常带有民族主义或例外论的色彩,而这种情绪有时甚至也存在于历史学家当中,以致令他们难以对自己的国家进行批评。 世界史研究的第二座壁垒则是将自己在地球所处的这个区域看作一切事物的中心。历史学者往往竭力追问哪个地区更好,为何此地区成功而彼地区失败,为何西方衰落而东亚崛起等问题。很多学者在反对国家中心主义的同时走向区域中心主义,但后者也可能成为必须被克服的另一个盲点。 ……至此,我们遭遇了第三座壁垒,阻碍我们完成一部包罗万象、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人类中心主义。它在漫长的历史中,一直定义着我们这一学科的特征,而今,如同古老的民族中心和西方中心主义一样,遭受到挑战。在新一代史家看来,世界史应当不仅聚焦于“人类之网”,也应关注“生命之网”,亦即这个星球的生态。 ——摘编自[美]唐纳德•沃斯特《什么是世界史》 长期以来,人们对世界史的认识历经了一个漫长的变化过程。请从材料中提取任意一个观点加以评析并形成新的见解。(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12 分) 4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 5.5亿人中超过4亿是文盲,文盲率高达80%以上。农村的文盲率更高达 95%以上,有的地方甚至十里八村也找不出一个识文断字的人来。文盲成为新中国发展道路上的拦路虎。要把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改造成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国,提高劳动者的文化知识是关键。扫盲成为摆在新政权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在全国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扫盲运动。扫盲班遍布工厂、农村、部队、街道,人们以高涨的热情投入到文化学习中。扫盲运动从50年代初,一直持续到60年代初,10年间先后有近一亿人摘掉了文盲的帽子。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在20世纪末,全国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使得青壮年文盲率降到5%以下。200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向全世界宣布:中国如期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目标。 ——摘编自《新中国扫盲运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开展扫盲运动的特点并简要其形成的背景。(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开展扫盲运动的重要意义。(6分) 46.【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 按照中国人的习惯,总喜欢把重点放在首位,以示强调。朝鲜战争爆发时,我们高举着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旗帜跨过了鸭绿江。而对于越南战争则是大力号召要求“援越抗美”。所以前者强调的是“抗美”,而后者则重在“援越”。 朝鲜战争中,中国毫不妥协地与美国进行了直接的面对面的军事较量,最后的停战协定也是在中国的主导下签订的;而在对待越南战争的问题上,中国只是派出支援部队从后方支援越南,让越南人民自己与美国斗争。在越南问题上中国主张边打边谈,力图控制战争的波及范国,避免将自己直接介入。为了早日停战,中国不停地在双方牵线搭桥,传递着“和”的信息,并多次为此对越南施加压力,越美的停战和谈包含了中国的外交努力。 ——摘编自刘卫《抗美援朝与援越抗美》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造成中国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战略选择差异的美国因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70年来朝鲜半岛紧张局势的影响。(6分) 47.【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 “样式雷”家族作为清代著名建筑世家,长期担任样式房掌案,从事皇家建筑的设计与营造。从第一代雷发达(1619-1693)始,至第八代雷献彩,共传八世十人 。……第二代“样式雷” 雷金玉受命圆明园样式房掌案,在圆明园从赐园到离宫转变过程中做出重大贡献。……第四代“样式雷”雷家玺、雷家玮、雷家瑞三兄弟,将江南景色仿建到圆明园,并与宫殿建筑巧妙结合,雷家玺三兄弟将“样式雷”世家推向顶峰,声名远播。……第六代“样式雷”雷思起(1772-1850),设计完成《圆明园、绮春园、长春园盛时全图》及景点画样、烫样等,留存至今。……雷景修开始注重搜集家族历代图纸、烫样,逐步建立“样式雷”图档。……王其亨先生所言:“我们国家已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 录的单位,有五分之一是‘样式雷’世家的作品。这在全 世界找不出第二个。” ——摘编自孙连娣《“样式雷”世家与圆明园的春秋往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圆明园修建的时代背景并简析“样式雷”取得成功的原因。(9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样式雷”世家的历史影响。(6分) 历史二模参考答案 24.B 根据所学,以青铜礼器作为随葬品是周礼规定下西周中原文化的重要特点,根据材料可知,这一时期南方的越族也受到周礼文化的影响,故选B项。 25.C 据材料可知该学者强调秦汉时期“一统”政治格局的创立奠定了中国封建时代统一的基础,故选C项。 26.C 根据材料可知,北宋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反映出国家对社会控制相对松弛。 27.B 根据材料可知明清之际思想家注重经世致用,有利于《几何原本》、《泰西水法》等书籍的传入,故选B项。 28.D 根据材料可知,近代以来土纱比例下降,机纱比例曲线上升,反映出传统经济结构受到冲击。 29.C 根据清政府宣布废科举制后革命派、改良派态度冷淡,保守派未表现出太多不满,而农村地区的下层读书人虽然悲愤,却无可奈何可知,社会各阶层、各派别对科举制的废除态度不一,反映出当时社会矛盾尖锐复杂,故选 C项。 30.B 根据材料可知粮食调剂局的成立有利于增加农民对苏区政府的信任,可以达到巩固政权的效果,体现了党中央重视根据地建设,故选B项。 31.A 题目中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在我国延续了数千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彻底废除了,广大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 32.D根据材料“如果他们发现法律遭到攻击,就会打断演说家的演讲,命令立即解散集会,要求人民散去,不能投票”可知,假如公民集会违背了法律,演说、投票等政治运动就会被终止,这表明雅典严格规范公民的政治运行,故选D项。 33.A 根据材料可知15-18自由的内涵在不断的发展,从意志自由到思想言论自由,反映对人的权利的维护,体现出人文主义的发展。 34.D “19世纪30、40年代,法国里昂工人运动提出了‘不能劳动而生,毋宁战斗而死’的口号:英国宪章运动则提出年满21岁的男子享有普选权等要求”表明工人开始意识到政治权力,还没有明确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故选D项。 35.A 发达国家凭借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抬高工业品价格,压低农产品价格,攫取巨额利润,促使资本主义经济在 1950 年—1973 年迎来了第二个“黄金时代”,但随着 1973 年“黄金时代”结束,发达国家相继出现经济“滞胀”现象,故选A项。 41.(1)都认为竞争有好坏之分;都认为不同性质的竞争对社会会产生不同的影响;都重视组织竞赛活动营造好的竞争氛围(都有体育或技能的竞赛);都认为竞赛活动承担一定的社会道德教化功能。(8分) (2) 特点:受进化论的影响;与救亡图存相结合;以民族间竞争为主(与“合群”相结合)。(6分)时代背景: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向西方学习的深入;进化论传入中国。(6分) (3) 在全球化推动下,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通过竞争提升发展品质,通过合作丰富发展内涵,实现互利共赢;尊重各国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倾向。(5分,3分一点,任答2点5分) 42. 评分标准:(12分) 提取观 准确理解材料观点;清晰表达材料观点。(2分) 评析观点 判断所提取的观点是否有史据或理据支撑(整体、部分、都不); 能提出2个以上相关史实论据。(4分) 逻辑清晰,史论结合,揭示史实与观点间的关联(2分);能对 所评析观点定性(2分)。 提出新观点 能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新观点(例如:从“怎么办”角度 提出新见解;或修改、完善所提取的观点)。(2分) 示例1:沃斯特反对从单独的民族国家角度孤立地研究世界史(提取观点)。15世纪后欧洲民族国家出现,各民族国家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观察世界,世界史只是国别史的拼凑。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逐步形成,国际交往日益密切,人类由分散走向整体,以单独民族国家为中心的世界史已不能反映世界的发展变化(史实依据、提出理据)。因此沃斯特的观点是符合世界历史发展规律的(定性)。 当今世界的主体仍然是民族国家,应该超越单独国家,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书写新的世界史(提出新见解)。 示例2:沃斯特认为世界史应更多关注地球生态(提取观点)。我认为这一观点反映了人们对工业化社会的担忧,是合理的(定性)。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发明了蒸汽机、轮船,煤炭被大量使用,对地球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发明了内燃机、汽车,石油被大量开采和使用,造成全球气候变暖,河流污染等情况(史实依据)。改变世界史研究的角度,有利于改变人们传统的经济思维。因此,在世界历史研究中,坚持科学发展观,关注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是有价值的历史研究视角。(提出新见解)。 示例3:沃斯特认为世界历史应该摆脱人类中心主义,更多关注地球生态(提取观点)。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生产力急剧发展,但也导致资源过度消耗,环境被破坏等问题。二战后,经济全球化发展,发达国家转移高污染行业,进一步加重了发展中国家的环境压力(史实依据)。该观点体现了人们对环境的担忧,有其合理性(定性)。但历史学科是关于“人”的学科,即便关注地球生态,最终仍以服务于人与地球的和谐发展为目的(提出理据)。因此,世界史很难摆脱人类中心主义。 示例:4:沃斯特主张世界史应该摆脱国家中心主义、区域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提取观点)。该观点超脱现实,是不切实际的(定性)。15 世纪后民族国家逐渐出现,二战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兴起,民族国家成为当今世界的主体;近代以来,随着欧洲的崛起,西方中心主义兴起,但当今西方国家的影响力依然很大;尽管生产力取得大发展,但人类仍然没有彻底解决贫困、疾病、环境、战争等基本的生存问题(提出史据)。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上述思想仍然有生存的社会土壤(提出理据),短期内很难被打破。因此世界史研究应立足国家,关注区域发展,关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这才是切合实际的发展方向(提出新见解)。 (声明:以上内容仅作为教学示例,不是所谓“正确答案”,不代表命题者认同示例的观点。准确理解作者观点,进行严肃的观点评析还需要更多材料支持。) 45. (1)特点:党和政府大力推动;全国性运动;时间长,成显著效。(4 分)背景:新中国人民当家的政权性质;旧中国教育受众面有限(中国文盲的基数大);国家建设需要提高人民的教育水平。(5分,2分一点,3点5分) (2)意义:开启了新中国文化教育的新篇章;提高了人口文化素养;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有利于巩固新政权;促进了科技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6 分) 46.(1)因素: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派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越过了“三八线”,将战火烧到中国边境。越南战争期间,美国曾多次通过第三国向中国传递缓和的信息。(9 分,一点3分) (2)影响:朝韩双方,民族分裂、对峙,消耗资源,影响民生建设;牵制影响中国和平建设、影响东北亚地区的区域合作发展;为美国遏制中俄、监控日本提供口实。(6分) 47.(1)时代背景:清朝前期,国家统一,政治清明;封建经济继续向前发展;南北经济经济文化交流的增多。(5分)原因:雷氏家族高超的技艺;中央政府的支持。(4分) (2)创造了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留下了大量珍贵的建筑史料;工匠精神值得后人学习。(6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