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一、单选题 ‎1.1982年,北京人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B. 会使用火和打制石器 C. 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种植水稻 D. 会建造房屋和使用陶器 ‎【答案】B ‎【解析】北京人遗址中发现有灰烬等,这反映出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北京人用石块、兽骨制作各类工具,已经学会打制石器,故选B。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排除A;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人会种植水稻,排除C;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会建造房屋和使用陶器,排除D。‎ ‎2.传说禹治理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治水成功,深得众望。舜年老后,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传给了禹。这一传说反映的是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分封制 D. 内外服制度 ‎【答案】A ‎【解析】材料信息是,禹治水成功,深得众望,因此舜年老后,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传给了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的是民主推选部落首领的禅让制,故A正确;世袭制指的是将王位传给自己子孙的传承制度,故B错误;分封制是分封诸侯的制度,故C错误;内外服制度指的是商朝的部落联盟制度,故D错误。‎ ‎3.公元前771年,犬戎族攻破镐京,西周灭亡。这一年处于 A. 公元前7世纪前期 B. 公元前7世纪后期 C. 公元前8世纪前期 D. 公元前8世纪后期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771年指的是公元前8世纪前期,故C正确;公元前7世纪前期指的是公元前699—公元前650年,故A错误;公元前7世纪后期指的是公元前650—公元前600年,故B错误;公元前8世纪后期指的是公元前750—公元前700年,故D错误。‎ ‎4.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很多,其中比较彻底的一次变法是 A. 吴起在楚国的变法 B. 管仲在齐国的变法 C. 李悝在魏国的变法 D. 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答案】D ‎【解析】据所学可知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中,比较彻底的一次变法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建立了封建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使秦国的实力逐渐强大起来,D正确;A、B、C错误。‎ ‎5.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 A. 父系家长制 B. 嫡长子继承制 C. 分封制 D. 等级制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选项B正确;父系家长制不是宗法制最大特点,A错误。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因此不是其特点,排除C;等级制也不是宗法制的最大个特点,排除D。‎ ‎6.有学者认为,公元前221年的改革至关重要。它摒弃了重立列国的思想,从而为中央统一全国各地的集权管辖提供了手段,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君主专制 D. 禅让制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21年“摒弃了重立列国的思想,从而为中央统一全国各地的集权管辖提供了手段”指的是秦朝建立后,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故B正确;分封制就是“重立列国”,不符合材料信息,故A错误;君主专制指的是皇权至高无上,不符合材料信息,故C错误;禅让制是民主推选部落首领的制度,不符合材料信息,故D错误。‎ ‎7.下列与西周王朝建立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 盘庚迁殷 B. 武王伐纣 C. 齐桓公称霸 D. 平王东迁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武王伐纣是指大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带领周与各诸侯联军起兵讨伐商纣王,最终建周灭商的历史事件,故B正确;盘庚迁殷指的是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故A不符合题意;齐桓公称霸指的是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称霸的故事,故C不符合题意;平王东迁指的是东周初期周王室把都城由镐京迁到洛邑的历史事件,故D不符合题意。‎ ‎8.“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提出这一看法的学派是 A. 墨家 B. 法家 C. 道家 D. 儒家 ‎【答案】B ‎【解析】战国时期法家学派主张“依法治国”“严刑峻罚”,材料中体现法家思想,故B正确;其他家思想不主张法治,故排除。‎ ‎9.秦国举国上下都以对外战争为主要出路,倾力向外发展,自然战无不胜。这是因为秦国 A. 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B. 承认土地私有 C. 建立县制 D. 奖励军功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中的奖励军功措施,大大激发了秦国上下参战的热情,自此秦国以对外战争为主要出路,倾力向外发展,故D正确;鼓励发展农业生产、承认土地私有、建立县制等都不能调动民众的参战热情,故ABC错误。‎ ‎10.“有教无类”反映孔子哪方面的成就 A. 哲学思想 B. 民本思想 C. 教育思想 D. 经济思想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有教无类”是孔子的教育思想,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促进了学术下移,故C正确;孔子的哲学思想是“仁”,故A错误;孔子的民本思想是“为政以德”,故B错误;孔子的经济思想是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义利观与"富民"思想,故D错误。‎ ‎11.秦始皇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是 A. 统一文字 B. 统一货币 C. 焚书坑儒 D. 统一度量衡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统一后,秦始皇为了巩固统一,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是焚书坑儒,其实质是思想文化专制,故C正确;统一文字是文化上的措施,故A错误;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是经济上的措施,故BD错误。‎ ‎12.秦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其主要目的是 A. 沿袭历史传统 B. 开创一代帝号 C. 加强思想控制 D. 宣扬个人功业 ‎【答案】D ‎【解析】根据“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可知,为显示功绩,嬴政将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故D正确;皇帝制度由秦始皇开创,因此沿袭历史传统说法错误,排除A项;开创一代帝号不是秦王的主要目的,排除B;材料信息与加强思想控制无关,排除C。‎ ‎13.古人对秦朝短期而亡主要原因的分析,最接近史实的是 A. “废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B. “四维(礼义廉耻)不张……故万民离叛”‎ C. “所有殄天而降辱者,(亡于)六王之后也”‎ D. “内兴功作,外攘狄夷,以秦半之赋,发闾左之戍”‎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秦朝二世而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暴政,D项论述了秦朝对内大兴徭役,对外征战,导致人民疲敝的史实,最符合题意,故选D项;A项论述的是焚书坑儒,B项论述的是没有实行道德教化,C项论述了秦朝的灭亡,但没有交代原因。都和题意不符,排除ABC项。‎ ‎14.汉武帝元封六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这一时期刺史主要负责 A. 行政事务 B. 军事管理 C. 监察事务 D. 财政管理 ‎【答案】C ‎【解析】为了强化监察制度汉武帝将全国划分为13个监察区域,称为“十三州部”,每个州设一个刺史负责监察地方官员,并抑制和打击地方豪强。这一时期刺史主要负责监察事务。故选C;ABD不符合题意,排除。‎ ‎15.蔡伦被当今世人誉为“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人类有史以来最佳发明家之一”,是因为他 A. 修建都江堰 B. 发明印刷术 C. 改进造纸术 D. 编著《天工开物》‎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的蔡伦被誉为“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人类有史以来最佳发明家之一”,是因为他改进了造纸术,促进了文明的发展,故C正确;战国时期的李冰父子修建了都江堰,故A错误;印刷术出现于隋唐时期,故B错误;明代的宋应星编著了《天工开物》,故D错误。‎ ‎16.这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东汉班固评价这部著作“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这部著作是 A. 《论语》 B. 《史记》 C. 《后汉书》 D. 《资治通鉴》‎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司马迁的《史记》,故 B正确;《论语》是孔子弟子编辑孔子言论而成的书,故A错误;《后汉书》是范晔编著的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断代史,故C错误;《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编著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故D错误。‎ ‎17.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历代民族融合的过程实质上是少数民族 A. 内迁杂居的过程 B. 汉族化的过程 C. 社会封建化的过程 D. 经济农耕化的过程 ‎【答案】C ‎【解析】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社会发展的角度”,封建化是一个综合概念,包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及生产方式、思想等方面。A项从地域角度而言,B项从民族变化的角度,D是从经济角度而言,故ABD项表述不全面,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18.《资治通鉴》记载:“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这说明唐代门下省的职能是 A. 监督国家行政 B. 审核国家政令 C. 草拟国家政令 D. 执行国家政令 ‎【答案】B ‎【解析】由材料信息“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可知,唐代门下省的职能是审核国家政令,故B正确;门下省也是行政机构,不能起到监督国家行政的作用,故A不符合史实;中书省草拟国家政令,故C错误;尚书省执行国家政令,故D错误。‎ ‎19.公元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史称 A. 东汉 B. 南汉 C. 西汉 D. 北汉 ‎【答案】C ‎【解析】据所学可知,公元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史称西汉,C正确;东汉是刘秀建立,A错误;南汉、北汉各是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权之一,B、D错误;‎ ‎20.在三国鼎立示意图中②代表 A. 鲜卑 B. 魏 C. 蜀 D. 吴 ‎【答案】D ‎【解析】①是魏,②是吴,③是蜀,故D正确,BC错误;鲜卑不属于三国鼎立中的三国之一,排除A。‎ ‎21.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农业迅速发展,其主要原因是 A. 商品经济水平较高,起到推动作用 B. 北方人口南迁并带去先进生产技术 C. 江南越人开始从事农耕生产 D. 江南的气候、土壤对农业发展有利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东晋南朝时期,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北方农民大批南移,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并补充了江南的劳动力,江南农业迅速发展。A、C、D都不是主要原因,故选B。‎ ‎22.贞观十五年吐蕃的一位赞普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令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其中的公主指的是 A. 文成公主 B. 王昭君 C. 武则天 D. 松赞干布 ‎【答案】A ‎【解析】由材料信息“贞观十五年”可知,这位吐蕃赞普是松赞干布。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松赞干布迎娶的大唐公主是文成公主,故A正确;王昭君是汉代和亲女子,故B错误;武则天是唐代的女皇帝,故C错误;松赞干布是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赞普,故D错误。‎ ‎23.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的唐朝皇帝是 A.唐太宗 B. 武则天 C. 唐高宗 D. 唐玄宗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封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故D正确;唐太宗、武则天、唐高宗均不符合题意,故ABC错误。‎ ‎24.下列人物是农民起义领袖的是 A. 刘邦 B. 黄巢 C. 李世民 D. 安禄山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末年,黄巢领导了历时最久、影响最深远的一场农民起义,导致唐末国力大衰,故B正确;刘邦出身于亭长,参加了秦末农民大起义,不是农民起义领袖,故A错误;李世民出身于官僚贵族,也不是农民起义领袖,故C错误;安禄山是少数民族,发动了安史之乱,这不是农民起义,故D错误。‎ ‎25.唐太宗看到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兴奋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天下英雄主动入彀的制度保障是 A. 察举制 B. 九品中正制 C. 科举制 D. 三省六部制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新科进士”和隋唐的科举制有关。因此,天下英雄主动入彀的制度保障是科举制,故C正确;察举制是汉代的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是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和“新科进士”无关,故AB错误;三省六部制是隋唐的中央官制,故D错误。‎ ‎26.“在唐朝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的制度”这种制度是 A. 三省六部制 B. 科举制 C. 三公九卿制 D. 察举制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物的制度”是三省六部制,故A正确;科举制是选官制度,不符合材料信息,故B错误;三公九卿制是秦汉的中央官制,故C错误;察举制是汉代的选官制度,故D错误。‎ ‎27.中国本土化的民间宗教是 A. 佛教 B. 伊斯兰教 C. 基督教 D. 道教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本土化的民间宗教是东汉末年兴起的道教,故D正确;佛教兴起于印度地区,故A错误;伊斯兰教兴起于阿拉伯半岛,故B错误;基督教兴起于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故C错误。‎ ‎28.被誉为书圣的是 A. 王羲之 B. 顾恺之 C. 李白 D. 杜甫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晋的王羲之兼采众长,自成一家,其行书“飘若浮云,矫若惊龙”,被誉为“书圣”,故A正确;顾恺之是东晋的画家,故B错误;李白和杜甫是唐代的诗人,故CD错误。‎ ‎29.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布的药典是 A. 《千金方》 B. 《唐本草》 C. 《皇帝内经》 D. 《神农本草经》‎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布的药典是唐高宗时期的《唐本草》,故B正确;唐代医学家孙思邈的《千金方》,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但不是国家颁布的,故A错误;《皇帝内经》成书于西汉,也不是政府颁布的,故C错误;《神农本草经》成书于东汉,是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也不是政府颁布的,故D错误。‎ ‎30.关于高僧玄奘的事迹不包括 A. 历经艰险,前往天竺学习佛经 ‎ B. 在天竺遍访有名的佛教寺院,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 C. 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潜心翻译 ‎ D. 以亲身见闻写成《佛国记》‎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佛国记》是东晋僧人法显撰写的,故D错误,但是符合题意;唐代高僧玄奘历经艰险,前往天竺学习佛经,在天竺遍访有名的佛教寺院,后来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并潜心翻译,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重要贡献,故ABC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所以本题答案为D项。‎ ‎31.书法成为艺术的时间 A. 东汉末 B. 隋唐 C. 北宋 D. 秦朝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书法进入自觉阶段,成为一门艺术是在东汉末年至魏晋时期,此后书法成为士人表达自我的理想形式,故A正确;隋唐、北宋时期书法艺术进一步发展,故BC错误;秦朝时期的汉字还未成为艺术,故D错误。‎ ‎32.有人认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经济严重破坏,政局动荡不安,长期分裂割据,人心涣散,实是我国历史上的黑暗时代,应当完全否定。这种观点违背了 ‎①民族融合的作用 ②江南经济的发展 ③人民群众的向心作用 ④科技文化的进步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虽然经济衰退、政局动荡、长期分裂、人心涣散,但是此时中国民族融合加强、江南经济得出初步开发、人民群众的向往统一、科技文化等出现了明显进步,故①②③④正确。所以本题答案为A项,BCD错误。‎ ‎33.唐代两税法成为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体现在 A. 一年分夏秋两次收税 B. 税收主要依据由个人转向资产 C. 把徭役和杂税分摊到田亩上 D. 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代两税法是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主要体现在自此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开始以财产的多少为计税依据。这不仅增加了财政收入,而且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故B正确;一年分夏秋两次收税是两税法的内容,但不是重大变革的体现,故A错误;一条鞭法把徭役和杂税分摊到田亩上,故C错误;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是两税法结果,不是表现,故D错误。‎ ‎34.下列人物是唐代的是 A. 孙思邈 B. 王羲之 C. 华佗 D. 张仲景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孙思邈是唐代的医学家,故A正确;王羲之是东晋的书法家,故B错误;华佗、张仲景是东汉的医学家,故CD错误。‎ ‎35.汉武帝加强皇权的措施是 A. 三省六部制 B. 三公九卿制 C. 中朝 D. 郡县制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为了改变丞相位尊权重的状态,在三公九卿之外,任用身边的亲臣、近臣组织了中朝,来加强皇权,削弱相权,故C正确;三省六部制是隋唐的中枢机构,故A错误;三公九卿是外朝,故B错误;郡县制是地方官制,故D错误。‎ 二、非选择题 ‎36.材料一 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 ‎——赵光贤《周代社会辨析》‎ 材料二 廷尉李斯议曰:“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藩国大者,跨州兼郡,连城数十,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汉书》‎ ‎(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的什么制度?这种制度下形成的贵族等级序列是什么?‎ ‎(2)材料二中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制度在当时的主要作用。‎ ‎(3)根据材料三指出汉初实行的制度是什么?汉景帝时期引发的事件是什么?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是什么?‎ ‎【答案】(1)分封制;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2)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 ‎(3)郡国并行制;七国之乱;推恩令 ‎【解析】(1)“制度”,依据材料一信息“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得出:分封制。‎ ‎“等级序列”,依据所学知识得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2)“制度”,依据材料二信息“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得出:郡县制。‎ ‎“主要作用”,依据所学知识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等角度分析。‎ ‎(3)“制度”,根据材料三信息“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藩国大者,跨州兼郡,连城数十”得出:郡国并行制。‎ ‎“事件”,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景帝进行削藩结果引发了七国之乱。‎ ‎“措施”,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为了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颁布了推恩令。‎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