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历史二轮考点复习检测: 解题技巧专题检测(一)
2011高考历史二轮考点复习检测 解题技巧专题检测(一) 一、选择题 1.《左传·桓公二年》记载晋国大夫师服说:“吾闻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少,是以能固。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该记载反映了 ( ) ①王位可以继承 ②分封等级秩序 ③宗法制的最大特点 ④西周在宗法制基础上完善分封制 A.①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纽带,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从而维护了政治统治的稳定。王位继承及嫡长子继承制在材料中没有反映。 答案:B 2.通过对从秦朝到清朝中央、地方两级官制演变过程的学习,你认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有 ( ) 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 ②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③以君权为中心,高度集中权力 ④逐渐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视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一是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二是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强化了中央集权,故①②③④都是正确的。 答案:D 3.下图分别是西方列强发动的19世纪第一次和最后一次侵华战争。这两次战争的明显相同点是 ( ) A.遭到中国爱国军民的迎头痛击 B.都曾经攻占中国的心脏地区 C.西方列强均以“救助驻华使馆”为借口 D.战后要求中国割地、赔款、开放口岸 解析:“西方列强发动的19世纪第一次和最后一次侵华战争” 6 是指第一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B、C、D三项与这两次战争的史实不符。 答案:A 4.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的《权利法案》沿袭了罗马法的精神,又开启了近代民主代议制的先河,其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最为深远的历史影响是 ( ) A.确立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为各国普遍接受 B.以明确的法律条文捍卫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C.实现了由“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的革命性转折 D.解决了革命引起的政局动荡,为国家崛起奠定了坚实的政权保障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权利法案》的世界意义。A项错误,君主立宪体制并未被各国普遍接受。B、D两项主要是对英国的影响。C项体现了其普遍意义,符合题目要求。 答案:C 5.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政体与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相比,其特点有 ( ) ①专制主义色彩浓厚 ②君主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 ③国王“统而不治” ④首相对议会负责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④ 解析:英国君主是虚君,“统而不治”,而德国皇帝掌握实权。英国首相对议会负责,而德国宰相对皇帝负责。因此③④只符合英国。①②正确。 答案:C 6.明朝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和西方显露资本主义的曙光,大致处于同一个历史时代。但不久,两者从此进入两种不同的轨道。导致近代前夕中国经济相对迟滞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 B.人口压力过大 C.传统农耕文明的衰弱 D.自然经济的根深蒂固,阻碍社会结构的更新变革 解析:明清时期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自然经济长期占统治地位,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发展,故选D项。A项是促进因素,B项与其无关,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答案:D 7.在江苏省常熟白茆乡,时人传唱着一首山歌:“小农经济独木桥,合作社是康庄道,人民公社办起来,天堂哪有人间好!”此首山歌 ( ) A.最早传唱于上个世纪60年代 B.富有地域特色 C.表明集体化完全是农民自觉、自发的行为 D.反映了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6 解析:从山歌的歌词中,我们得到的信息是:小农经济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农业合作化符合农民的愿望,实现了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人民公社体制强化了公有制化的程度,所以选D项。 答案:D 8.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总结说:“要确切认识西方的历史或非西方的历史,没有一个包括这两者的全球性观点是不行的;只有运用全球性观点,才能了解各民族在各个时代中相互影响的程度,以及这种相互影响对决定人类历史所起的重大作用。”作者在这里强调 ( ) A.从西方的角度认识非西方的历史 B.从非西方的角度认识西方的历史 C.用比较的方法认识西方和非西方的历史 D.用整体性的观点认识西方和非西方的历史 解析:从材料中“全球性观点”、“才能了解”等信息可知,作者强调用全球性观点去认识西方和非西方的历史,故选D项。 答案:D 9.孔子主张“仁”与“礼”,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这些主张产生的共同的社会背景是 ( ) A.社会动荡,矛盾尖锐 B.百家争鸣趋于合流 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 D.封建制度逐步发展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百家争鸣”局面产生背景的理解能力。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矛盾尖锐,反映在思想文化上就是“百家争鸣”局面的产生。 答案:A 10.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中国人从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不能佐证上述观点的史实是 ( ) A.林则徐建议制造炮船以抵御英国,被道光帝批为一派胡言 B.康有为抨击坚持“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封建顽固势力 C.陈独秀指出: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 D.毛泽东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解析: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过程都引起了东西方两种文明的激烈碰撞,体现了新旧交替的过程。毛泽东提出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尽管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但它没有体现这一特点。 答案:D 11 6 .中国在汉朝时主要是向外传播生产工具和先进的手工艺品,唐朝时向外传播的是政治制度、思想、文学艺术等,北宋及以后向外传播的主要是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科学技术,这说明了 ( ) ①汉朝时我国以铁器为代表的生产力水平居世界前列 ②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封建中央集权制显示出了巨大的优越性 ③唐朝时各国普遍认同我国的儒家思想 ④四大发明对整个世界的社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③错误,唐朝时向外传播的儒家思想并非得到各国普遍认同。可排除含③的A、C、D三项,故选B项。 答案:B 12.下列作品中,以19世纪法国社会的真实面貌为背景,深刻揭露复辟后的法国封建王朝统治下社会的黑暗和堕落,是一部现实与浪漫相结合的作品的是 ( ) 解析:《悲惨世界》是一轴辉煌的画卷,展现了从1793~1832年将近半个世纪历史过程中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用浪漫主义手法描绘了当时社会的各个领域,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堪称文学史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的典范。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13.中日两国经历了二千多年的交往,五十多年的战争,跌宕起伏,观察下列三幅反映中日关系的图片,结合图片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 (1)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2)试分别对图一、图二两种场景,从战争领导、民众参与、国际环境三个方面比较中国在这两次战争中不同结局的原因。 解析:本题是图片材料题,利用图片信息创设了历史情境,对于反映近代以来中日关系的三幅图片展开,并要求分析两次中日战争的不同结局。 答案:(1)图一为1895年4月在日本马关签订《马关条约》;图二为1945年9月在中国南京举行日军受降仪式;图三为1972年9月在中国北京,日本首相访华,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 6 (2)战争领导:前者为腐败无能的清政府,推行妥协退让的反动政策;后者是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形成了全民族抗战,中共成为了中流砥柱。 民众参与:前者未能发动和发挥民众作用;后者是实现了全民族的抗战,中共实行了人民战争路线。 国际环境:西方列强对于日本侵略的态度是支持与默许,清政府企图依赖英美“以夷制夷”,外交上被动;而后者国际上建立了反法西斯同盟,中国抗战是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互相配合与支援。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需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贞观政要·论政体》 材料三 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而不是我们模仿任何其他人的。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我们雅典人自己决定我们的政策,或者把决议提交适当的讨论,因为我们认为言论和行动间是没有矛盾的;最坏的是没有适当地讨论其后果,就冒失地开始行动。这一点又是我们和其他人民不同的地方。 ——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四 苏格拉底为之痛心,但并未因此对民主制度的活力丧失信心,于是开始运用自己的博学来展开对民主制度的批评,企图予以改良,在他看来,雅典民主制度最大的弊端,就是“外行治国”,即听任国家的命运由丝毫不懂政治知识的普通民众去摆布,他特别反对城邦官员的“抽签选举法”,认为此法愚不可及;“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去雇佣一位舵手和建筑师、吹笛手或其他行业的人,而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危害还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他还发现,由于民众缺乏管理国家事务的政治知识,他们极容易受一些同样没有政治知识、但擅长说服技术的蛊惑家的影响和控制,从而在一种盲目激情引导下作出种种错误的决策。 ——《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6 (1)材料一中图一、二所示政治制度的决策方式有何不同? (2)据材料二指出三省六部制有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3)综合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意义及弊端。 (4)综合上述材料,你得到什么认识。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中国古代的三省六部制和雅典的民主制度。第(1)问两种制度的“决策方式”的角度回答;第(2)问先从材料中总结其特点,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其影响;第(3)问材料三说明民主制度的优点,材料四说明其弊端,注意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整合回答;第(4)问要结合前面三问的相关内容回答,不要空洞。 答案:(1)不同:君主专(独)断(君主专制);集体决策(民主决策)。 (2)特点:集体决策与君主专断相结合、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 影响: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削弱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而严密的体系,加强了中央统治力量。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3)意义:形成了集体管理国家政权的新形式;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 弊端:少数“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外行治国”;民众易受少数政治家的蛊惑与控制;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隐患。 (4)认识:不同的政治制度各具特点,各有利弊(或世界上没有绝对完美的制度);不同的政治制度之间应该互相借鉴。 6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