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适应性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适应性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2020届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 一、选择题:‎ ‎24.西周武王灭商,封纣王子武庚于殷,并封霍叔、管叔、蔡叔(均为武王弟)于附近建国监视(即为三监),此为西周第一次分封;后周公平定三监之乱(三监与武庚联合叛乱)后实行第二次分封,如封武王之弟康叔于卫,封王室贵族召公于燕,封功臣姜尚于齐。西周的两次分封均 A. 加速了民族交融和华夏族形成 B. 确保了货族权力的有效承袭 C. 促进了边远地区的开发与建设 D. 有效防止了殷商旧族的叛乱 ‎25. 据考证,秦汉时期维持一日两餐生活,上午用餐大致在9点左有。下午用餐则在15点左右。直到汉末,曹操享用“一日三餐”都是尊荣。汉代以后,一日两餐逐渐变为三管甚至四餐。据此可知汉代以后 A. 社会大众物质生活更为丰富 B. 古人健康水平呈上升趋势 C. 农民普遍贫困现象愈演愈烈 D. 各地区贫富分化现象减轻 ‎26.中国古代民间“换帖”结拜,有的是基于相同的经济利益,有的是基于共同的文化志趣,当然,还有的是基于共同的政治诉求。后来,民间“換帖”结拜之风乱到官场,且成普遍现象,清代尤其严重。乾隆帝采用”年终汇奏”制进行自查自纠,收效甚微。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年终汇奏”制度凝聚了官僚的向心力 B.“年终汇奏”制度强化了中央集权 C.“结拜”受宗法观念影响,严重损害吏治 D.“结拜”严重造成清王朝专制衰落 ‎27.某学者认为某个历史事件的失败原因是:宗派、保守、安乐三种思想,总根源在该阶级消极方面的狭隘性、保守型、私有性……正是这些特性,也就决定了它的必然崩溃。这一事件是指 A. 太平天国运动 B. 戊戌变法 C. 义和团运动 D. 辛亥革命 ‎28. 1941年底,第三次长沙会战爆发,中国长沙守军顽强坚守,不断挫败日军进攻。在多处给予来犯日军重大打击,最终来犯之敌狼狈逃窜,日寇重新退过新墙河,恢复战前态势。……此次会战为长沙数次会战以来首次全面胜利。中国军队的此次作战 A. 全面扭转了抗日战争的战略防守态势 B. 粉碎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 C. 提升了国人和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信心 D. 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29.到1959年6月中旬,开封专区已将2320个生产大队,分为4554个生产大队(基本核算单位),20648个生产队分为40990个生产队(承包单位)。这表明当时我国 A. 人民公社化的严重弊端得到了克服 B. 部分地区认识到人民公社的弊端 C. 农业集体化的生产方式得到了扩大 D. 出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萌芽 ‎30. 下面是1980~2009年中国进出口贸易商品结构表(单位;亿美元)。对此表理解正确的是中国 年份 农业产品 燃料和矿产品 工业制成品 出口 进口 差额 出口 进口 差额 出口 进口 差额 ‎1980‎ ‎43.80‎ ‎64.80‎ ‎-21.00‎ ‎49.60‎ ‎10.30‎ ‎39.30‎ ‎87.10‎ ‎122.00‎ ‎-34.90‎ ‎1985‎ ‎62.40‎ ‎44.90‎ ‎17.50‎ ‎77.80‎ ‎24.20‎ ‎53.60‎ ‎99.40‎ ‎331.50‎ ‎-232.10‎ ‎1990‎ ‎100.60‎ ‎78.50‎ ‎22.10‎ ‎65.60‎ ‎28.20‎ ‎37.40‎ ‎446.10‎ ‎423.90‎ ‎19.20‎ ‎1995‎ ‎150.00‎ ‎161.00‎ ‎-11.00‎ ‎84.10‎ ‎109.90‎ ‎-25.80‎ ‎1250.10‎ ‎1041.40‎ ‎208.70‎ ‎2000‎ ‎163.80‎ ‎195.40‎ ‎-31.60‎ ‎124.30‎ ‎339.40‎ ‎-215.10‎ ‎2198.60‎ ‎1698.80‎ ‎499.80‎ ‎2005‎ ‎287.10‎ ‎451.90‎ ‎-164.80‎ ‎312.70‎ ‎1196.10‎ ‎-883.40‎ ‎7003.40‎ ‎4931.40‎ ‎2072.00‎ ‎2009‎ ‎408.80‎ ‎766.20‎ ‎-357.40‎ ‎343.30‎ ‎2504.60‎ ‎-2161.30‎ ‎11247.10‎ ‎6751.70‎ ‎4495.40‎ A. 经济规模接近西方水平 B. 农业增长速度缓慢 C. 农矿产品竞争力较强 D. 工业化水平提升较快 ‎31.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说:“……平凡的土地、平凡的平原流域把人类束缚在土壤上,把他卷入无穷的依赖性里边,但是大海却挟着人类超越了那些思想和行动的有限的圈子。”从古希腊看,下列不能反映“大海却挟着人类超越了那些思想和行动的有限的圈子"的成果的是 A. 不断发展的民主政治 B. 平等互利的价值观念 C. 广泛的海外贸易活动 D. 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度 ‎32.1694年,英王威廉三世任命辉格党人组成第一个一党内阁时,议会中的多数派是托利党人及其支持者,直到次年大选时,辉格党才成为议会中较为多数的党派。不仅如此,在威廉三世和安妮女王时期,没有一届内阁是议会直接选举的结果。这表明英国当时 A. 君主是实,立宪为虚 B. 国王仍握有较大权力 C. 责任制内阁已经形成 D. 君主专制未根本改变 ‎33.“自由主义”这个词在英语中第一次出现是在1819年;“激进主义”,1820年;“社会主义”,1832年;“保守主义”,1835年;“民族主义”和“共产主义”这两个词则是在19世纪40年代才出现。到19世纪50年代,在英语世界中才使用“资本主义”这个词(法语中则早得多)。对这些历史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 新“主义”都来源于启蒙运动 B. 法国的资本主义比英国更先进 C. 工业化和法国大革命影响深远 D.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34.1933年伦敦经济会议期间,美国国务卿赫尔和李维诺夫就涉及两国经济关系的问题交换了意见,之后,美国政府向美出口商提供400万美元的贷款,作为向苏联倾销棉花所需要的资金。这种做法 A. 使美国摆脱了大萧条 B. 使苏联完成了工业化 C. 有利于改善美苏关系 D. 为美苏结盟奠定基础 ‎35. 它的签订,至少体现了三方面的意义:首先,制定了国际贸易活动的“行为准则”使国际贸易行为规范化、国际市场秩序化:其次,通过大幅度削减关税和减少贸易壁垒,奠定国际自由贸易的基础;最后,充当国际“商务法庭”,发挥贸易仲裁作用。“它”是指 A. 雅尔塔协定 B.布雷顿森林协定 C.《罗马条约》 D.《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2分。41、42题为必考题,45~47为选考题,任选一题作答)‎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 分)‎ 材料一 洪武十五年,朱元璋在中央设都察院,后升为正二品衙门,集纪检、组织、公安、司法职能于一身。为了监察中央六部的活动,还创立了六科给事中,并建立了御史巡按地方的制度。明朝监察制废采取“以卑临高”的制约机制,赋予监察文武百官的大权,有事可以直除天子。监察官的选拔非常严格,非进士不能录用,使监察官的职位显得十分尊崇,升迁也非常快。明朝的监察制度具有动态机制,采取定期与临时相互交替的巡按方式对地方官员进行考察监督。‎ 明代监察制度只赋予监察官“弹劾权”,对贪官的惩治取决于皇帝的好恶与喜怒,随着封建制度的日益衰败,最终沦为统治阶级集团内部争权夺势、党同伐异的工具,从而失去了澄清吏治的制衡作用。在明世宗嘉靖至明神宗万历的近百年间,无论是监察官还是被监察的廷臣,都高举着效忠皇上与反腐败的大旗,相互攻讦,形成了东林、齐、楚、浙四党交恶和内阁、吏部与言官三足鼎立的局面。‎ ‎——摘编自赵刚《制度不是万能的——杂谈朱无璋反腐败和明朝的监察制度》‎ 材料二 西方监察专员制度发端于1809年,是一个由宪法或立法机关通过立法或国会决定的、由一个独立的高级官员负责的办事机构。监察专员制度的主要目标是改进公共行政和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后因保护人权、反腐败等需要,监察专员逐渐向地方政府、国际组织、公司以及非政府组织、大学扩展。监察专员制度主要有三大功能:一是监察专资采取非司法方式解决行政机关与普通公民之间的行政争端;二是监察专员通过约束政府权力,弥补司法系统对行政权约束的不足;三是监察专员通过为普通公民提供及时救济,保护公民的相关权利。监察专员制度逐渐与各国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建设合流,成为各国加强法治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摘編自袁新华《西方监察专员制度对我国监察体制改革的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监察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13分)‎ ‎(2)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方监察专员制度的主要功能。综合上述材料,从政治体制的角度分析两种监察制度产生不同结果的原因。(12分)‎ ‎4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1582年,罗马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改革历法。新历法称“格列高利历”,最初只在法国、意大利等天主教地区采用,其后 300 余年间逐渐成为世界通用的“公历”(见下表)。 ‎ 格列高利历大事记 到17世纪末 ‎ 一些新教国家如德意志、荷兰纷纷放弃宗教抵制,改用格列高利历。 ‎ ‎1752 年 ‎ 出于准确计算时间、尤其是外贸交往的需要,英国最终采用格列高利历,并推广到其殖民地和自治领。‎ 到19世纪末 ‎ 格列高利历成为整个基督教世界的历法,并通行于美洲、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欧洲殖民地。 ‎ 从19世纪70 年代起 ‎ 格列高利历扩展到非基督教世界。1873年和1875年日本和埃及成为最早接受格列高利历的非基督教国家。1912年,中华民国宣布采用公历。 ‎ 当今 ‎ 公历为各国普遍使用,但很多“地方性”的时间体系和规则依然存在。在中国,农历和公历并存,传统节日还是以农历为准。在信奉伊斯兰教的地区,穆斯林的节日都按伊斯兰历计算。 ‎ ‎——摘编自俞金尧、洪庆明《全球化进程中的时间标准化》 ‎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12分)‎ ‎4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史学家茅海建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张之洞与戊戌变法研究》,该项目利用"张之洞档案"对戊戌变法进行研究,通过全新的材料,为人们呈现了一个未曾看到的戊戌变法的面相。以前人们大多认为:康有为变法时,地方大吏中只有湖南巡抚陈宝箴积极支持。对此,陈宝箴的后人陈寅恪曾说:“当时之言变法者,盖有不同之二源,未可混一论之也。咸丰之世,先祖亦应进士举,居京师。亲见圆明园干霄之火,痛哭南归。其后治军治民,益知中国旧法之不可不变。……至南海康先生治今文公羊之学,附会孔子改制以言变法。其与历验世务欲借镜西国以变神州旧法者,本自不同。故先祖先君见义乌朱鼎甫先生一新《无邪堂答问》驳斥南海公羊春秋之说,深以为然。据是可知余家之主变法,其思想源流之所在矣。”茅海建教授在研究“张之洞与陈宝箴及湖南维新运动”中,对这一问题作了说明。张之洞与陈宝箴之间有长达十余年的交谊,他们在公务中相互配合,是志同道合的僚属和政治盟友,且在学术思想与政治思想上大体一致。张之洞对《湘学报》及湖南维新运动的干预,陈宝箴都予以支持和配合。两人共同上奏了废八股的科举改制奏折,暗中就有抵制康有为学说之意。陈宝箴上奏要求下旨康有为将《孔子改制考》自行毁板,并在变法最关键时刻提议召张之洞入京,主持朝政。‎ ‎——摘编自刘本森:“张之洞档案”揭示戊戌变法的另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陈宝箴变法主张与康有为变法的异同。(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陈宝箴、张之洞变法的历史影响。(6分)‎ ‎46.【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1942年,中国远征军首次入缅作战失利,滇缅公路被切断。撤退到怒江东岸的远征军余部与日军隔岸对峙。1943年日军战略专家预见到松山作为支撑滇西和缅北防御体系重要支撑点的作用,遂拟将松山建设为永久性防御要塞。日军进入缅甸后,为了改变腹背受敌的不利局面,国民政府1943年成立了远征军司令部,开始着手准备,并积极争取美国盟军总指挥史迪威的支持,从印度等地调来大批有经验的美军军官指导训练。1944年6月,发起松山战役。7月,卫立煌将长官部驻地移至距怒江前线不到‎50公里处,亲临阵地指挥所指挥战斗。松山战役期间,中国方面先后投入约五万余人,对敌每一阵地每一据点的攻克都经过反复争夺,短兵相接,肉搏冲杀而得的。同时,滇西各族人民为远征军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最终歼灭日军1200余人,占领了这一战略要地。战役的胜利,不仅大大增长抗战胜利的信心,还打破滇西战役僵局,拔下滇缅公路上最硬的钉子,为最终打通公路奠定了基础,拉开了中国大反攻序幕。‎ ‎——摘编自于戈《1944:松山战役笔记》‎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松山战役爆发的背景。(5分)‎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取得松山战役胜利的原因及意义。(10分)‎ ‎47.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仲淹泛通《六经》,长于《易》,学者多从质问,为执经讲解,亡所倦。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矫厉尚风节,自仲淹倡之。‎ 岁大蝗旱,江、淮、京东滋甚。仲淹请遣使循行,未报。乃请问曰:“宫掖中半日不食,当何如?”帝恻然,乃命仲淹安抚扛、淮,所至开仓赈之,且禁民淫祀,奏蠲庐舒折役茶、江东丁口盐钱。‎ 帝方锐意太平,数问当世事。仲淹皇恐,退而上十事:一曰明黜陟。二府非有大功大善者不迁。……五曰均公田。六曰厚农桑。七曰修武备。九曰重命令。法度所以示信也,行之未几,旋即厘改。请政事之臣参议可以久行者,删去烦冗,裁为制敕行下,命令不至于数变更矣。十曰减徭役。‎ 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 ‎——摘编自《宋史·范仲淹传》‎ ‎(1)根据材料,以范仲淹为例概括清官的特点。(8分)‎ ‎(2)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评价古代清官的历史作用。(7分)‎ 答案 一、选择题:‎ ‎24.【答案】‎ ‎【解析】西周分封制下分封殷商后裔为诸侯,同时封同姓亲族为诸侯,到各地建立诸侯国,这些措施有利于将中原文化带到各地,推动民族交融和华夏族的形成。故答案为A项。确保贵族权力有效承袭的是宗法制,排除B项;第一次分封没有推动边远地区的开发与建设,排除C项;三监之乱表明第一次分封未能防止叛乱的发生,排除D项。‎ ‎25. 【答案】A ‎【解析】从秦汉时期一日两餐到汉代以后的一日三餐甚至四餐的饮食变化,反映汉代以后物质生活更为丰富,生活水平有所提高,A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古人健康水平,排除B;材料不能看出“农民普遍贫困現象愈演愈烈”,排除C;材料反映的是从秦汉时期一日两餐到汉代以后的一日三餐甚至四餐的饮食变化,无法体现“各地区贫富”情况,排除D。‎ ‎26.【答案】C ‎【解析】清代官员官员们打着“同乡”、“同年”、“同官”等旗号分封进行“结拜”,这种方式显然是受到传统宗法观念的影响,构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网,严重损害了吏治与人事,故C项正确;“年终汇奏”主要是进行自我纠察,乾隆皇帝显然是想离散““換帖”结拜之风,故A项错误;“年终汇奏”属于监察不是加强中央集权,故B项错误;“结拜”只会导致政府吏制的败坏,故D项错误。‎ ‎27.【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依据材料可知,该事件失败的原因是:宗派、保守、安乐三种思想,该阶级具有狭隘性、保守型、私有性等消极方面的特征,结合所学可知,这一阶级是农民阶级,因宗派斗争、思想保守、安于享乐而失败的农民阶级领导的事件是太平天国运动,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改革运动,并不具备这些特点,不符合题意;C选项错误,义和团并非因宗派斗争、思想保守、安于享乐而失败;D选项错误,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运动,并不具备这些特点,不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28.【答案】C ‎【解析】根据“第三次长沙会战爆发,中国长沙守军顽强坚守,不断挫败日军进攻”“此次会战为长沙数次会战以来首次全面胜利”,长沙会战增强了国人抗战的信心,C正确;1938年抗战防御阶段结束,相持阶段到来,粉碎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时间不符合材料,AB错误;1937年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排除D。‎ ‎29.【答案】B ‎【解析】根据“开封专区已将2320个生产大队,分为4554个生产大队”“20648个生产队分为40990个生产队”可知,基本核算单位变多了,承包单位变小了,改变了人民公社体制强调公有化规模大的做法,有利于调动生产队生产的积极性,说明我国部分地区认识到人民公社的弊端,故B正确;材料只是部分地区的做法,A项中“克服”表述太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承包单位变小了,反映集体化的规模缩小了,C错误;材料反映的承包单位是生产队,并非家庭,故D错误。‎ ‎30.【答案】D ‎【解析】根据1980~2009年中国进出口贸易商品结构表看出,工业制成品出口额大幅度超过进口额,说明中国工业化水平提升较快,D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中国进出口贸易商品结构,无法反映经济规模,排除A;农产品出口与进口差额较大,并不能说明中国农业增长速度缓慢,排除B;从表中数据看出,农矿产品出口与进口差额很大,说明中国农矿产品竞争力较弱,C错误。‎ ‎31.【答案】D ‎【解析】黑格尔认为土地和平原容易束缚人们的思想,但是古代雅典土地狭小、山脉纵横,同时临近广阔的海洋,促进了雅典人与他国的交往,在这一过程中产生平等的思想,有利于希腊民主政治的产生和发展,有利于对个人价值的强调与肯定,有利于商业的发展,故A、B、C三项均符合材料主旨。材料并没有反映雅典城邦小国寡民的信息,故D项符合题意。‎ ‎32.【答案】B ‎【解析】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对国王权力进行了一系列限制,议会权力逐渐超过国王权力,国王开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英王威廉三世任命辉格党人组成第一个一党内阁”“没有一届内阁是议会直接选举的结果”可知,此时英国国王的权力尚有一定的影响,议会至上原则尚未真正践行,故B项正确。1721年,英国的责任制内阁开始逐渐形成,时间上不符,故C项错误。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排除D。‎ ‎33.【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的开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加剧了社会分化,法国大革命冲击了欧洲的封建统治,这些“主义”的出现受到了工业化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因此C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共产主义是工人运动兴起的结果与要求,不是来源于资产阶级启蒙运动;B选项错误,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最先发生于英国,其资本主义发展比法国更先进;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34.【答案】C ‎【解析】美国政府向美出口商提供400万美元的贷款,作为向苏联倾销棉花所需要的资金,这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苏联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改善美苏关系,故C正确;材料反映美国向美出口商提供贷款,无法体现美国摆脱了大萧条,排除A;1937年苏联在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了工业化,B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20世纪30年代美苏没有结盟,D错误。‎ ‎35. 【答案】D ‎【解析】雅尔塔体系是战后形成的以美苏两国为首,东西方政治军事集团对峙、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截然对立的国际关系体系,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不可能发挥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的作用,A错误;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战后形成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也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不具有规范国际贸易、削减贸易壁垒和贸易仲裁的作用,B错误; 1957年《罗马条约》签订,这是欧洲一体化的重要步骤,欧洲一体化促进了西欧经济的发展,大大增强了西欧的经济实力,体现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趋势,但这与促进国际贸易发展没有直接关系,C错误;关贸总协定的宗旨是促使各缔约国降低关税,削减贸易壁垒,在实施互惠和非歧视的基础上实现贸易自由化,充分利用世界资源,促进经济发展,《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符合题意,故D正确。‎ 二、非选择题 ‎41.【答案】(1)特点:设立专门监察机构;形成监察体系;采用“以卑临高”和动态制约机制;重视监察官员的选拔和任用;依附皇权,行使有限的监察权。回答其中4点即可)‎ 作用:有利于澄清吏治,加强皇权专制,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后期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加速了明朝的灭亡。(13分)‎ ‎(2)功能:解决行政争端;完善法治机制;保护人权。‎ 原因:中国:封建制度衰落,君主专制强化;监察制度是服务于皇权的工具,是人治的体现。西方:监察专员制度是西方民主与法治的体现,有法制保障;具有独立性。(12分)‎ ‎【解析】(1)第一小问,由材料“朱元璋在中央设都察院……还创立了六科给事中,并建立了御史巡按地方的制度”“采取“以卑临高”的制约机制”“‎ 明朝的监察制度具有动态机制,采取定期与临时相互交替的巡按方式对地方官员进行考察监督”说明重视监察官员的选拔和任用。“明代监察制度只赋予监察官“弹劾权”,对贪官的惩治取决于皇帝的好恶与喜怒”说明依附皇权,行使有限的监察权。第二小问,要一分为二评析监察制度,一方面要承认澄清吏治,加强皇权专制,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另一方面,监察制度沦为政治斗争的工具,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2)由材料“监察专员制度主要有三大功能:一是监察专资采取非司法方式解决行政机关与普通公民之间的行政争端;二是监察专员通过约束政府权力,弥补司法系统对行政权约束的不足;三是监察专员通过为普通公民提供及时救济,保护公民的相关权利。”可以归纳出西方监察专员制度的主要功能。第二小问,要从中国古代与西方政治制度的差异区分。‎ ‎42. 【答案】论题示例:近代以来时间的标准化反映(推动)了全球化;近代以来整体世界逐渐形成;西方国家主导近代全球化;经济、政治变革推动社会生活变迁;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全球化与多样化不是矛盾对立,而是协调统一;文明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并存。等等。(12分)‎ ‎【解析】首先根据材料信息确定论题。从材料中的“出于准确计算时间、尤其是外贸交往的需要,英国最终采用格列高利历并推广到其殖民地和自治领”来看,近代以来时间的标准化推动了全球化;从材料中的“格列高利历成为整个基督教世界的历法,并通行于美洲、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欧洲殖民地”可以看出,近代以来的整体世界逐渐形成,以及西方国家主导近代全球化;从材料中的“公历为各国普遍使用,但很多‘地方性’的时间体系和规则依然存在。在中国,农历和公历并存,传统节日还是以农历为准”可以看出不同文明的交流和多样化的协调统一。据此确定论题后联系有关史实进行分析说明。比如对于全球化的发展,可以联系所学,从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到形成整体世界的过程来阐述说明。论述过程要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语句通顺。‎ ‎45.【答案】(1)同:这都主张通过变法,实现国家富强,摆脱民族危机,实现救亡的目标。‎ 不同:从实际经验中得知须借重西法改旧法的陈宝箴,与从“今文”、“公羊”中推出“孔子改制”之说的康有为,有着思想渊源的不同。陈宝箴是政府官员,突出实践的可操作性;康有为是维新派代表,理想性突出。(9分)‎ ‎(2)陈宝箴张之洞的改革,突出利用西方文化进行改革,可行性强,尽量避免激化矛盾,推进变法;维新变法失败后,张之洞、陈宝箴的变法主张为清末新政继承发展。(6分)‎ ‎【解析】(1‎ ‎)关于陈宝箴变法主张与康有为变法的异同,首先根据材料找出陈宝箴和康有为各自变法的主张,然后再进行比较。关于相同点,根据材料“康有为变法时,地方大吏中只有湖南巡抚陈宝箴积极支持”“益知中国旧法之不可不变”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改革的背景、目的方面概括两者的相同点。关于不同点,根据材料“至南海康先生治今文公羊之学,附会孔子改制以言变法。其与历验世务欲借镜西国以变神州旧法者,本自不同”等信息可从理论和实践经验,从两人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角度分析不同点即可。‎ ‎(2)根据材料“变法最关键时刻提议召张之洞入京,主持朝政”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陈宝箴张之洞的改革,突出利用西方文化进行改革,可行性强,尽量避免激化矛盾,推进变法;维新变法失败后,张之洞、陈宝箴的变法主张为清末新政继承发展等方面思考作答。‎ ‎46.【答案】(1)背景:日军入侵缅甸,切断滇缅公路;日本在太平洋战场节节败退;中国腹背受敌,松山战略位置重要。(5分)‎ ‎(2)原因:战前准备较为充分;盟军支持和其他战场的牵制;取得了民众支持;兵力优势;远征军将士浴血奋战不怕牺牲的精神和坚强意志。‎ 意义:增强了抗战的信心,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有力地配合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10分)‎ ‎【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中松山战役爆发的背景、胜利的原因和意义,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结合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1)松山战役爆发的背景可以根据材料中的“滇缅公路被切断”“日军进入缅甸后,为了改变腹背受敌的不利局面”等信息分析得出的结论,以及根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可以推导得出的日本在太平洋战场节节败退等方面来回答。‎ ‎(2)中国取得松山战役胜利的原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国民政府1943年成立了远征军司令部,开始着手准备,并积极争取美国盟军总指挥史迪威的支持,从印度等地调来大批有经验的美军军官指导训练”“卫立煌将长官部驻地移至距怒江前线不到‎50公里处,亲临阵地指挥所指挥战斗”“滇西各族人民为远征军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其意义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不仅大大增长抗战胜利的信心,还打破滇西战役僵局,拔下滇缅公路上最硬的钉子,为最终打通公路奠定了基础,拉开了中国大反攻序幕”等信息,以及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影响来回答。‎ ‎47. 【答案】(1)特点:清正廉洁,以身作则;勤政爱民,关注生产和民生;一身正气,孝悌忠信。(8分)‎ ‎(2)作用: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政治风气,促进社会稳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民生改善;在专制社会中,实际作用有限。对当今社会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7分)‎ ‎【解析】(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以范仲淹为例概括清官的特点要结合范仲淹的具体史实进行分析即可,例如,“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等体现的是孝悌忠信等。‎ ‎(2)古代清官的历史作用主要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回答,主要回答出在政治方面、经济方面、政治风气方面的积极影响即可,例如,在经济方面清官往往会关注民生问题,这必然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民生改善等。‎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