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人民版专题七第18讲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作业
限时规范训练 (时间:40分钟 满分:8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8·皖南八校联考)据《江湾里志》记载:“自上海辟为租借地后……农民以应供求起见,有舍棉、稻而改艺(种植蔬菜)者,功虽倍……获利倍蓰,本乡之东南部大都如是。”这说明当地( ) A.自然经济走向解体 B.城市规模日益扩大 C.棉纺织业出现衰落 D.对外贸易增长迅速 解析:选A。从材料“自上海辟为租借地后……农民以应供求起见,有舍棉、稻而改艺”可知,鸦片战争后,农民以市场为导向,种植蔬菜,自然经济走向解体,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农民的生产方式变化,没有体现城市规模日益扩大,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农民为了供求的需要,放弃种植棉花和稻米,不能反映出棉纺织业衰落,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农民种植蔬菜获利较多,没有涉及对外贸易,故D项错误。 2.(2018·河南南阳联考)鸦片战争之后的近十年,在西方工业品冲击下,中国国内的棉纺织业、制造业等行业日益衰落,但类如制茶、缫丝等传统行业却获得较快发展。当时这些传统行业能快速发展主要是因为( ) A.近代民族工业兴起 B.工艺精湛并且品质优良 C.清廷允许民间设厂 D.产品适应国际市场需求 解析:选D。本题考查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棉纺织业、制造业的衰落体现出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受到了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因为这些产业在西方已经相当发达。而制茶、缫丝等传统行业在世界市场中仍然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这体现出其产品适应国际市场需求,故D项正确;当时近代民族工业尚未产生,故A项错误;品质优良并不是主要原因,中国的棉纺织业也做工优良,但是依然没有得到发展,故B项错误;C项是在甲午战争后,排除。 3.(2018·河南洛阳一模)鸦片战争前,清政府财政收入主要是地丁税、钱漕、盐课,其中地丁税占全部岁收的三分之二;鸦片战争后至辛亥革命前,关税、厘金的收入几乎占岁入的一半。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 A.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 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D.传统社会经济的衰败 解析:选A。材料中清政府财政收入来源的变化主要反映了鸦片战争后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故A项正确;材料中政府的财政收入与自然经济的解体关系不大,故B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出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财政收入来源的变化,不能据此说明传统社会经济的衰败,故D项错误。 4.(2018·河南名校联考)1878-1884年,轮船招商局与英国的太古、怡和公司多次达成协议,双方在各条航线上共同议定统一的价格,确定水脚收入和货源分配方案。据材料可知( ) A.洋务企业的实力得到外商的认可 B.洋务派向列强大肆出卖国家利益 C.民族资本主义突破重重发展障碍 D.列强试图垄断近代中国水上运输 解析:选A。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能够多次与洋人达成协议,说明洋务企业的实力得到外商的认可,故A项正确;材料中洋务派利用轮船招商局挽回一些水路货运的利益, 没有反映出其出卖国家利益,故B项错误;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列强的企图,故D项错误。 5.(2018·湖南益阳、湘潭调研)下图反映了19世纪60-80年代中国棉布、棉纱进口的变化情况。以下说法能够对这一变化做出最合理解释的是( ) A.棉纱进口增多影响棉布生产 B.列强暂缓对华经济侵略 C.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 D.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 解析:选D。本题考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棉布”属于制成品,19世纪60-80年代中国棉布(成品)进口整体上变化不大, 说明中国经济对外国经济侵略有抵制作用;“棉纱”属于原料,19世纪60-80年代棉纱进口增加较快,说明中国对国外廉价原料需求量增大。这是因为这个时期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一方面对国外廉价原料有巨大需求,另一方面又冲击了国外棉布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所以选D项。棉纱进口增多,说明棉布生产量增大,故A项错误。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自然经济的抵抗与棉布进口变化不大有一定关系,但与棉纱进口增加的现象不符,故C项错误。 6.(2018·广东清远模拟)“由洋务运动所造成的物资流、信息流、资金流乃至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发展壮大,深刻地动摇了建立在小生产方式上的封建专制政体的根基。”这段材料( ) A.反映了洋务运动的主观动机 B.说明了洋务运动对中国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 C.反映了洋务运动的客观影响 D.叙述了近代主流意识形态 解析:选C。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90年代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的地主阶级自救运动,其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故A项错误;洋务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经济、教育以及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对中国近代的社会转型产生了重要的作用,B项只指出了洋务运动的经济作用,故排除;题目主要阐述了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促进作用,与主流意识形态无关,故C项正确、D项错误。 7.(2018·湖南长沙一中模拟)洋务派鉴于“既不能禁华商之勿搭洋船,又何必禁华商之自购轮船”,所以允许商办运输业,但又怕完全商办“久恐争利滋弊”,于是把商办置于官府监督之下。由此可知,近代“官督商办”企业的产生( ) A.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B.刺激了民族工业的产生 C.体现了近代中国社会的特点 D.辅助了军事工业的发展 解析:选C。材料反映的是洋务企业的经营特点,并未涉及其对西方列强的经济抵制,故A项错误;官督商办的方式不利于民族工业的产生,故B项错误;材料中官督商办体现了近代社会一方面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但是在管理方面又具有封建色彩,故C项正确;D项材料依据不足,排除。 8.(2018·重庆六校联考)清政府在1893年正式承认海外华人归国的自由权利,之后十年又陆续出台措施给予投资华侨以国民待遇,授予华侨富商一定官职功名。这些举措( ) A.意在分化民主革命力量 B.有利于近代工商业发展 C.适应了外交近代化的要求 D.加强了清王朝统治基础 解析:选B。“清政府在1893年正式承认海外华人归国的自由权利”不是为了分化民主革命力量,故A项错误;“承认海外华人归国的自由权利,之后十年又陆续出台措施给予投资华侨以国民待遇,授予华侨富商一定官职功名”有利于激发海外华人归国创办近代企业的热情,从而促进民族工商业的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不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往,不属于外交的举措,故C项错误;材料中清政府的做法推动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壮大,对清朝统治基础的冲击作用越来越大,故D项错误。 9.下表是中国19世纪茶叶销售情况表,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 茶叶销售情况表 单位:万担 1836-1838年年平均 1894年 内销 165 171 外销 50 215 ①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②中国经济发展比较迅速 ③商品经济发展 ④列强对华倾销加剧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解析:选A。到1894年中国茶叶外销超过内销,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农产品日益商品化,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故①正确;西方国家操纵着茶市场,使中国茶生产服从于国际市场的需要,中国经济发展缓慢,故②错误;近代自然经济的解体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故③正确;材料只反映出列强对华掠夺原料,没有涉及对华倾销商品,故④错误,故A项符合题意。 10.(2018·湖南衡阳联考)下表反映了1913年和1936年中国进出口格局的变化。据表可知这一阶段中国( ) 类别 进口(%) 出口(%) 1913年 1936年 变化 净比 1913年 1936年 变化 净比 原料 5.3 13.4 +8.1 29.1 35.8 +6.7 成品(包 括半成品) 67.1 66.5 -0.6 50.9 39.5 -11.4 A.近代工业发展比较迅速 B.仍以进口成品为主 C.经济结构已发生根本变化 D.国际市场得以拓展 解析:选B。中国近代工业是指1840-1949年在中国设立的使用机器和机械动力生产的制造工业,从材料中无法看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速度,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信息可知,1913年和1936年进口成品比重约在65%以上,故B项正确;材料信息不能说明中国经济结构已发生根本变化,故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国进出口格局的变化,而不是进出口总量的变化,不能说明中国国际市场得以拓展,故排除D项。 11.(2018·湖北黄冈质量检测)史料记载:“近年欧洲农产渐复其战前原状,我国洋庄销路早已绝迹,而美国、阿根廷、加拿大等处均庆丰收,所产面粉销路甚滞,美国次粉售价极廉……广东、汕头、福州、厦门等处华粉销路悉被侵占。”材料反映了( ) A.甲午战争后,欧美列强向中国输出资本 B.一战结束后,民族面粉业陷入了萧条 C.抗战胜利后,美国商品涌入了中国市场 D.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解析:选B。根据材料“近年欧洲农产渐复其战前原状”“华粉销路悉被侵占”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族工业的发展受到打击,故一战结束后,民族面粉业陷入了萧条,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12.(2018·山西六校联考)1949年5月,《和平日报》报道兰州工业现状时说:“工业界危机严重,已临破产边缘……若干工厂实际增资维持残余寿命,各货仍继续下跌,产品销售不足成本的5/10。”与此密切相关的是( ) A.人民解放军揭开战略反攻序幕 B.日本掠夺造成残酷的经济损失 C.蒋介石采取“假和平,真内战”阴谋 D.政治腐败导致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解析:选D。本题考查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根据所学,1947年解放军展开战略反攻,故排除A项;根据所学,1945年日本已经战败,故排除B项;根据所学,1946年,国共内战爆发,故排除C项;根据材料“1949年5月”“工业界危机严重,已临破产边缘”,结合所学,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困局主要是由于国民政府发动内战官僚资本挤压和亲美政策导致,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13题25分,14题12分,共37分) 13.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民国建立至抗日战争爆发前,中国进入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 在发展新式工业的过程中,一些官员以官方代表的身份担任了监督、经理等职位,并在政府的鼓励下充当了投资者。从60年代起,先后有王韬、郑观应等人不断鼓吹新的社会价值观,对商业的重视甚至有点夸张。这种新的价值观终于在1903年得到官方确认。于是从传统社会中逐渐分化出一个工商业精英集团。 ——摘编自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 材料二 中国历年新设商办面粉业数据统计表(1914-1923年) 年份 家数 资本(千元) 创办人或企业代表 1914-1918 63 10 658 荣宗敬、荣德生等 1919-1923 65 17 627 ——摘编自杜恂诚《民族资本主义与旧中国政府》 材料三 北伐后的六年,国民政府的所作所为虽多为人所诟病,但并非无心于国家建设。1929年政府制订经济建设方案,侧重工业,自1932年始积极施行。原则上重工业、基础化学、基础矿业归中央政府举办,轻工业由人民经营,政府予以扶植奖励。到1936年,棉纱进口下降至1928年的38%,棉布进口下降至20%。同年钢铁机器进口各约增加20%。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1)据材料一,分析近代中国“工商业精英集团”形成的主要原因。(8分) (2)据材料二,概括民族面粉业在一战后的发展态势和内在动因。结合所学简述民族工业十年的发展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进程的影响。 (9分) (3)据材料三,归纳南京国民政府推行的经济政策,依据材料数据说明其施行的效果。(8分) 解析:(1)据材料一“一些官员以官方代表的身份担任了监督、经理等职位”可知,官方代表身份经营的近代工业表明是洋务企业,得出洋务派创办近代工业的影响,据材料一“并在政府的鼓励下充当了投资者”得出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据材料一“先后有王韬、郑观应等人不断鼓吹新的社会价值观,对商业的重视甚至有点夸张”得出对商业的重视,据材料一“这种新的价值观终于在1903年得到官方确认”可得出清政府重视发展工商业。(2)第一小问态势,据材料二中商办面粉业的厂数与资本都有所增加,可得出民族面粉业继续发展;第二小问动因,据材料二“荣宗敬、荣德生等” 民族资本家为创业人或企业代表得出民族资本家积极投资实业;第三小问影响,结合所学,从该时期的政治、文化等角度回答得出,推动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促使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3)第一小问政策,据材料三“原则上重工业、基础化学、基础矿业归中央政府举办”得出创办国家资本工业,据材料三“轻工业由人民经营,政府予以扶植奖励”得出扶植奖励民营轻工业;第二小问效果,据材料三“棉纱进口下降至1928年的38%,棉布进口下降至20%”“钢铁机器进口各约增加20%”得出轻重工业均得到较快发展,据材料三“钢铁机器进口各约增加20%”与轻工业比较发展相对落后,得出重工业仍然落后。 答案:(1)主要原因:洋务派创办近代工业的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对商业的重视,清政府重视发展工商业。 (2)态势:民族面粉业继续发展;动因:民族资本家积极投资实业。影响:推动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促使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 (3)政策:创办国家资本工业;扶植奖励民营轻工业。效果:轻重工业均得到较快发展,但重工业仍然落后。 14.(2019·湖南永州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兄弟烟草股份有限公司,是1905年由简照南、简玉阶兄弟创办于香港,当时资本为10万港元。由于缺乏技术,并受到英美烟草公司的竞争,于1908年亏损停业。1911年起,公司转亏为盈。1918年改组为南洋兄弟烟草股份有限公司,向北洋政府注册,并将企业中心由香港移至上海。公司于1919年向社会招股,资本扩大为1 500万港元,简氏家族以占总股份的60%而控制企业。在此期间,公司最大的竞争者英美烟草公司曾3次企图吞并它而未果。 1927年以后,国民党政府实行有利于外商的不平等税收政策,使南洋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1937年4月,官僚资本低价收买公司股票,由宋子文任董事长。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上海总厂毁于“八·一三”炮火。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上海厂恢复生产。1949年6月人民政府对公司实行监督,1951年2月实行公私合营。 材料提供了中国近代企业发展的一个案例,蕴含了近代化的诸多启示。请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解析:首先,分析材料信息,确定选题角度,如社会环境、资金、技术、国家政策等方面,其次,根据论题从材料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如缺乏技术,并受到英美烟草公司的竞争,国民党政府实行有利于外商的不平等税收政策,结合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予以阐述,表述成文。阐述时注意题目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答案:示例:启示一:民族独立是工业现代化的前提。 说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诞生,但旧中国民族不独立,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严重阻碍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辛亥革命后至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的春天,但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又陷入萧条;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中国民族工业遭受日美帝国主义和国内官僚资本主义的双重打击,陷入绝境。新中国成立后,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合理调整,实行公私合营,民族工业得到快速发展。 由此可知,旧中国民族不独立,工业现代化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阻碍;新中国民族独立,工业现代化快速发展。 启示二:资金、技术是工业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说明: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不足、技术薄弱,制约其发展。南洋兄弟烟草股份有限公司初期因资金不足、技术薄弱难以与英美烟草公司竞争,导致亏损停业。后来改组公司,向社会招股,扩大资本,抵制了英美烟草公司将其吞并的企图。国民政府的税收政策,官僚资本低价收买公司股票,使其处于不利地位。新中国建立后,实行公私合营,扩大了资金来源,使其快速发展。 由此可知,只有解决了资金、技术问题,工业现代化才能腾飞。 启示三:国家政策的调整是工业现代化的重要前提。 说明: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政府实行奖励发展实业的政策,如南洋兄弟烟草股份有限公司向北洋政府注册,获得发展的机遇,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实行有利于外商的税收政策,使南洋公司处于不利地位;后推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新中国建立后,实行公私合营,民族工业快速发展:改革开放后,逐步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工业化腾飞。 由此可知,国家政策的调整是工业现代化的重要前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