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第十单元世界各国经济政策的调整作业
单元综合检测 一、选择题 1.1933年,罗斯福总统签署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法案,实施对该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全面发展计划。其“代表现代政府中一种真正新颖而富于想像力的设计……它将不受那些不相干的国家界限的禁制,而且将是独立经营的、政府所有的公司”。这种经营方式( ) A.表明国家放弃对企业干预 B.改变了田纳西河流域国有制 C.抑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D.具有私营企业的某些灵活性 答案 D 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不受那些不相干的国家界限的禁制”,而且具有“独立经营”“政府所有”的特点,表明它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经营的灵活性,故D项符合题意。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是国家干预经济的产物,A项错误;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是“政府所有”,即属于国有企业,B项错误;C项中“抑制”表述错误,排除C项。 2.(2018山西晋中高考适应性调研)1930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对890种商品提高征税的法案。由美国挑起的关税战,激起了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恐惧和愤慨,有33个国家提出了抗议。到1931年底有25个国家采取报复措施,到1932年4月更增加到76国以上。美国提高关税旨在( ) A.巩固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B.缓和世界经济危机 C.放弃自由贸易政策 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答案 D “1930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对890种商品提高征税的法案”服从于政府对经济干预的需求,故D项正确。 3.(2018河北5月冲刺模拟)罗斯福指出:1936年全国47%的家庭和个人的年均收入不足1000美元,而1.5%的家庭的收入相当于这47%的家庭的总收入;少数人暴富而多数人贫穷,民主制度国家的自由就不会是安全的。这表明“新政”的目的在于( ) A.完善社会福利制度 B.防止贫富差距过大 C.维护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D.推行以工代赈增加就业 答案 C 完善社会福利制度是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手段,并非目的,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贫富差距扩大可能危害民主制度的后果,防止贫富差距过大本身不是目的,故B项错误;根据“民主制度国家的自由就不会是安全的”可知“新政”的目的在于维护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故C项正确;以工代赈是手段而非目的,故D项错误。 4.(2018湖南长郡中学高三实验班六模)读图,实线代表私人部门就业者的失业率,虚线代表全国就业者整体失业率。 美国1930—1936年失业率变化 出现图中所示失业率差距是因为( ) A.《全国工业复兴法》的实施 B.金融体系的整顿 C.《农业调整法》的贯彻落实 D.以工代赈的推行 答案 D 以工代赈的推行给失业工人提供工作机会,能降低失业率,从而导致全国就业者整体失业率低于私人部门就业者的失业率,故D项正确。 5.(2018福建福州二模)1979年英国撒切尔夫人政府经议会审议通过了五项法案,将罢工和各种形式的怠工变为违法行为,并对违法的工会给以严厉的经济处罚。同时,她还将英国电信公司这类国有企业通过发行公众股票的形式而加以私有化。这表明英国( ) A.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民主政治出现了倒退局面 C.国有企业改革以失败告终 D.执政党更替影响经济发展 答案 A 据材料“通过了五项法案,将罢工和各种形式的怠工变为违法行为……国有企业……加以私有化”可知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故A项正确;材料 未涉及到近代民主政治,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政府对经济进行干预,而未涉及到国有企业改革,故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到政党更替,故D项错误。 6.(2019福建泉州质检)“特别是1996年起,美国经济连续增长了112个月,年平均实际增长率达到4%,而且与此同时保持着较低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基本实现了经济学家们梦想的零通货膨胀率下的充分就业水平。”材料中所述现象主要得益于( ) A.国家干预的加强 B.混合经济的完善 C.第三产业的兴起 D.信息技术发展的推动 答案 D 上述现象被称为“新经济的胜利”。此时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适当减少,故A项错误;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不是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第三产业的兴起属于经济结构的变化,不是材料中经济增长模式变化的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第三次科技革命中,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美国经济增长模式变化,是材料中所述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故D项正确。 7.(2019湖南长郡中学、雅礼中学、长沙一中、师大附中1月联考)1920年,苏俄国民经济最高委员会下设有52个总管理局,分别直接管理下属各工厂的原料、生产、产品调拨等经济活动。苏俄此举主要是为了( ) A.适应国内战争对工业品的需要 B.探索符合国情的工业建设模式 C.满足国内民众改善生活的要求 D.争取逐步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 答案 A 1918年,苏俄国内战争爆发,为了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战胜敌人,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题干的做法适应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需要,适应国内战争对工业品的需要,故A项正确。 8.(2018江西毕业班新课程教学质量监测)1927年,苏俄有1%的富裕农民户和富农户进行承租土地活动,出卖劳动力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4%,使用雇佣劳动户占农户总数的19.8%。这一现象的主要影响是( ) A.积累工业建设的必要资金 B.加速农村土地兼并 C.实现向农业合作化的过渡 D.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答案 D 积累工业建设的必要资金的政策应是农业集体化,与材料中“1927年”“使用雇佣劳动户”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承租土地活动”不等于土地兼并,故B项错误;实行农业合作化的是中国,与材料中“1927年,苏俄”不符,故C项错误;据材料“1927年”“使用雇佣劳动户占农户总数的19.8%”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是新经济政策时期,该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使农业产量大增,故D项正确。 9.苏联1954年的玉米种植面积只有500万公顷,这无法达到赫鲁晓夫要求的指标。赫鲁晓夫给各地官员下达了严令,各地官员派出各种执法队逼迫农民们改种玉米。1955年,苏联的玉米种植面积达到了1800万公顷。赫鲁晓夫的这一做法( ) A.增加了农民收入 B.忽略自然因素 C.赶上了美国农业 D.扩大了垦荒面积 答案 B 材料中并未涉及增加农民收入的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中为执行赫鲁晓夫的命令,苏联盲目扩大种植玉米的面积,但是忽略了自然因素,故B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扩大玉米种植面积的结果,故C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扩大垦荒面积,故D项错误。 10.(2019云南大理质检)据统计,在赫鲁晓夫执政时期,苏联生产资料的生产量1955年年底比1950年增长了84%,占苏联全部工业产品的70%以上。这反映出赫鲁晓夫改革( ) A.仍未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B.在改变产业结构上取得突破 C.把农业改革作为改革的重点 D.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答案 A “生产资料的生产量1955年年底比1950年增长了84%,占苏联全部工业产品的70%以上”反映出赫鲁晓夫改革仍未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故A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在改变产业结构上取得突破的信息,故B项错误;C项所述材料无法体现,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生活资料的生产量提高的信息,故D项错误。 11.(2019江西上饶调研)农民们宁愿在自己私人的土地上辛勤劳作,因为在那里,他们可以按照自己认为最好的方式耕种,然后在公开市场上以他们所能得到的最 高价格,而不是政府为集体农庄生产的农产品制定的低价格出售他们的任何商品。因此,私人土地虽然只占总耕地面积的3%到5%,却生产了25%到30%的苏联农产品。该现象反映了( ) A.单一公有制的产生 B.新经济政策的成效 C.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D.余粮收集制的扩大 答案 C 私人土地的存在说明苏联当时并不是实行单一的公有制,故A项错误;新经济政策规定,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可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所有粮食,与材料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可以看出集体农庄中,人们生产积极性不高,反映了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故C项正确;D项所述与材料信息无关,故D项错误。 12.(2018湖北武汉5月调研)勃列日涅夫上台后推广了赫鲁晓夫时期已进行过的农业领域小组包工奖励制,包工小组拥有机械设备和几名至几十名固定人员,实行内部经济核算,超产、提高产品质量和节约费用有奖,反之则罚。这一制度( ) A.有利于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 B.动摇了集体农庄公有制基础 C.冲击了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 D.使得集体农庄变成国营农场 答案 A 题干中“包工小组拥有机械设备和几名至几十名固定人员,实行内部经济核算,超产、提高产品质量和节约费用有奖,反之则罚”,有利于奖勤罚懒,故A项正确;勃列日涅夫时期全国均是单一的公有制,故B项错误;冲击了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是在戈尔巴乔夫时期,故C项错误;题干提及的是农业领域的经济刺激,而非扩大公有制规模,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在……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已经再也容纳不下它所焕发出来的生产力;资产阶级的关系太狭隘了,再也容纳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 ——丁法迎等《科学社会主义重要文献导读》 历史证明我们以及那些与我们抱有同样想法的人都是错误的。历史指出:在那个时候,欧洲大陆的经济状态,还没有成熟到可废弃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经济革命证明了此点。……这个资本主义的基础,在1848年,还是很有发展能力的。 ——恩格斯1895年为《1848年至1850年的 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所作的导言 材料二 随着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萌发与扩散,落后的东方国家产生了对马克思主义的普遍需要。落后国家是不是必须经过资本主义阶段才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是这些国家马克思主义者普遍感到困惑的问题。……列宁把马克思的思想创造性地运用于俄罗斯,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以外的广大地区掀起了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运动。 ——《列宁对马克思的继承与发展: 关于列宁主义的再认识》 材料三 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问题,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胡锦涛指出:中国共产党创始以来,干了三件大事。第一件大事是,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第二件大事是,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三件大事是,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恩格斯对资本主义认识的变化及其依据。(6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列宁是如何把马克思的思想创造性地运用于俄罗斯的。(7分) (3)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实践和理论成果,并谈谈你从中得出的认识。(12分) 答案 (1)变化:认为应废弃资本主义到承认资本主义有较强的生命力。 依据:欧美国家通过革命或改革,普遍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工业革命促进了欧美各国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 (2)运用: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认为落后国家也能建成社会主义。领导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模式。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由直接过渡到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3)实践: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实行改革开放,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认识: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等。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 袁志刚在《从里根新政看中国未来的经济改革》中指出:如果我们讨论克林顿时期的经济繁荣,则不得不提到美国20世纪80年代的里根新政。因为克林顿时期的美国新经济正是里根新政在(20世纪)90年代经济政策上的延续和私人经济的继续发展。自罗斯福新政以来,美国经济已经被凯恩斯主义统治了四十余年。经过长期的需求管理,美国经济拥有一个庞大的政府,并随时遭受其看似合理的管制和调控。可是,长期的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并没有带来良好的经济表现,随着石油价格的不断攀升,美国经济出现了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同时上升的滞胀情况。尽管如此,战后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丝毫也没有减弱。 1981年里根总统在就职演说中强调,“在当前的危机下,政府并不是解决我们问题的办法,而正是问题本身”。其“经济复兴”计划概括地说,就是“三砍一稳”,即大砍联邦预算开支,大砍个人与企业的税率,大砍政府下达给企业的各种规章条例,以及要求制定一项稳定的货币政策。 结合材料及所学归纳里根经济改革的背景,并分析里根政府与罗斯福政府在解决经济危机策略上的发展性变化。(12分) 答案 背景:经济“滞胀”日益严重,美国再度面临经济困境,罗斯福新政式的经济政策不能解决新问题。 分析: 罗斯福新政:在尽量避免国有化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的前提下,政府对经济全面干预;控制商品的生产;采取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 里根新政:削减政府开支和控制货币供应量,降低通货膨胀;减税及改革不利于生产的规章制度,为企业经营者提供宽松的环境,促进生产发展。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