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21届一轮复习岳麓版第23讲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族工业的兴起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1届一轮复习岳麓版第23讲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族工业的兴起学案

第23讲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1.原因: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的冲击。‎ ‎2.影响 ‎(1)中国逐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2)导致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化,买办阶层兴起。‎ ‎1.兴起:19世纪50~60年代,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 ‎2.目的:“自强”“求富”,挽救清政府统治危机。‎ ‎3.成就 ‎(1)军用企业:以1861年,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和1865年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总局为代表。‎ ‎(2)民用企业:以1881年创办开平煤矿为代表。‎ ‎4.评价 ‎(1)存在种种问题,未能真正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 ‎(2)对中国的早期现代化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1.产生 ‎(1)原因:19世纪70年代前后,外资企业和洋务派创办工业的刺激和影响。(2)表现:以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等为代表。‎ ‎2.初步发展 ‎(1)原因 ‎①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并于1903年设立商部,奖励工商。‎ ‎②涌现出张謇、荣宗敬、荣德生等一批实业家。‎ ‎③中国人民掀起收回利权运动。‎ ‎(2)概况:棉纺织业发展尤为迅速。‎ ‎3.艰难处境 ‎(1)列强利用雄厚资金、技术优势、特权,压制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2)清政府高额征税、敲诈勒索,增加了企业的产品成本,使民族工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含义 ‎“近代”主要从生产力角度理解,主要指使用“机器”进行生产。“民族工业”强调“民族性”,主要指由中国资本投资兴建的工厂制工业。因此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含义就是由中国民间资本投资兴建的使用机器生产的工厂制工业。   ‎ ‎【名师指津】 自然经济的解体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但就整体而言,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并没有完全解体。‎ ‎【图解历史】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进步 ‎【图解历史】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信息提取:鸦片战争后,传统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洋务派创办洋务企业刺激了近代民族工业的诞生,近代中国经济呈现出强烈的半封建性。‎ ‎【教材补遗】 民族资产阶级形成 ‎(1)阶级构成多源,买办影响甚巨 ‎①民营企业基本都是单一的私人资本,大企业的投资者一般为官僚、军阀、买办、商人、绅士,中小企业的参股者比较广泛。其中买办是当时中国最懂得资本主义知识的一部分人。他们接办洋务民用工业,屡屡创造辉煌。‎ ‎②买办指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替外国资本家在本国市场上服务的中间人和经理人。这类被外商雇用的商人,可作为外商的翻译,也可处理外国商界与本国政府间的双向沟通。鸦片战争后,中国废止公行制度,外商乃选当地中国商人代理买卖,沿称买办。后来,外商为减少买办的中间佣金,逐渐采取与中国人直接交易的方法,买办遂转化为单纯的外商雇员,称“华经理”或“中国经理”。买办阶层推动了中国的洋务运动,催生了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 ‎(2)商会出现是形成标志:根据清政府颁行的《商会简明单程》,到1906年全国各地建立了178个商会,商会是资产阶级社团,代表了工商业者的利益,表达了他们的诉求。以此为标志,中国资产阶级形成了。‎ 重点一 欧风美雨的产物——自然经济解体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       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及过程 ‎【解读】 图片显示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农民、手工业者破产,耕与织分离及农产品日趋商品化。‎ ‎【结论】 晚清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特点 ‎(1)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动力主要来自近代企业的冲击。‎ ‎(2)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和程度在各地区不平衡,东南沿海地区尤其是通商口岸的解体速度远比内地迅速且程度更加深刻。‎ ‎(3)中国自然经济解体是一个缓慢的过程,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4)中国自然经济解体不是商品经济成熟与发展的结果,因此在自然经济解体的过程中一直没有建立起有序的商品经济体制。‎ ‎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和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史料一 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矣。‎ ‎——郑观应《盛世危言》‎ 史料二 西洋棉货的大量进口与沿海大城市新式纺织厂的兴起,使得乡村各种副业生产的相对利益发生巨大变化。机纱之供应诱导出一些新的手工业,例如针织品及编花边。不过,最主要的影响是使农户把用于手工纺纱的劳动力移至手工织布。……与手工纺纱衰落同时发生的是手工织布的勃兴。‎ ‎——赵冈、陈钟毅《中国棉纺织史》‎ 史料三 1872年侨商陈启源创办继昌隆缫丝厂,采用蒸汽机和传动装置,雇女工数百人,“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 ‎【史料解读】‎ ‎(1)史料一说明了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的状况。‎ ‎(2)史料二反映了西方近代工业化对近代中国产生的影响。史料解读时注意第一句话的引领作用。史料说明在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下,‎ 近代中国新的手工业行业增多以及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 ‎(3)史料三反映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时的代表企业——继昌隆缫丝厂的创办及特点。‎ ‎【问题思考】 ‎ ‎(1)依据史料一,概述近代中国经济出现的新局面。‎ 试答:                                    ‎ ‎                                    ‎ ‎                                    ‎ ‎                                    ‎ ‎(2)依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国自然经济瓦解的经济因素。‎ 试答:                                    ‎ ‎                                    ‎ ‎                                    ‎ ‎                                    ‎ ‎(3)史料三中继昌隆缫丝厂的出现说明了什么问题?‎ 试答:                                    ‎ ‎                                    ‎ ‎                                    ‎ ‎                                    ‎ ‎【提示】 (1)传统手工业陷入困境,西方工业品大量涌入;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2)洋务企业的兴起;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 ‎(3)说明在中国封建经济解体过程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了。‎ ‎【历史追问】 依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在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基础上继承发展起来的吗?‎ 试答:                                    ‎ ‎                                    ‎ ‎【提示】 否。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没有明显的继承关系,而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破坏自然经济的条件下,受到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和诱导而产生的,缺乏雄厚的资本原始积累。‎ ‎       近代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及影响 ‎1.原因 ‎(1)资本主义的入侵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原因。‎ ‎(2)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是自然经济解体的前提条件。‎ ‎(3)中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产生和发展以及航运、铁路等交通事业的发展,‎ 加强了城乡经济的联系,也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4)自然经济自身的局限性是其解体的内部根源。‎ ‎2.影响 ‎(1)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准备了自由劳动力、资金和市场,成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确立的前提条件。‎ ‎(2)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商品化程度,从根本上冲击着根深蒂固的封建专制制度。‎ ‎(3)为西方列强对华进行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创造了条件,使中国逐渐沦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 重点二 内外交困下的求强求富——洋务运动 史料一 江南制造局的这批蒸汽机译著一经出版,便开始了传播和吸收的过程。有相当的群体阅读过这批书籍。在19世纪晚期,这批书籍被分别收录入一系列西学丛书,并随着这些丛书流传到日本。 ‎ ‎——摘编自孙磊《江南制造局蒸汽机译著的研究》 ‎ 史料二 1872年,洋务派创办了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企业——轮船招商局。此外,洋务派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一批近代工矿、交通企业也相继采用了股份制。据统计,从1877年到1883年,先后有苏、皖、鄂、鲁、热、奉、直、滇、桂等省的纺织、煤炭、铜、银、金等行业中的19家企业相继采用公开招股形式,形成了中国股份制企业发展的一个高潮。总体看,晚清时期股份制企业数量并不是很多,且大多数采取“官督商办”的体制。 ‎ ‎——摘编自朱荫贵《中国近代股份制 企业的特点——以资金运行为中心的考察》 ‎ 史料三 洋务运动中的民用工业……其本身的资本主义性质已为今日时论所公认。……洋务工业的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官领其总,商出资本,无疑是一种切实的倡率引导。它们于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而后,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沿着这些裂缝慢慢渗开。 ‎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 ‎【史料解读】‎ ‎(1)史料一表明江南制造总局翻译并传播蒸汽机著作的情况。‎ ‎(2)史料二说明中国近代股份制企业的起步与发展。‎ ‎(3)史料三说明洋务运动中民用企业的性质及洋务工业的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对封建制度的冲击。‎ ‎【问题思考】 ‎ ‎(1)根据史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江南制造局蒸汽机译著的影响。‎ 试答:                                    ‎ ‎                                    ‎ ‎                                    ‎ ‎                                    ‎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相比,中国近代股份制企业起步的特点。‎ 试答:                                    ‎ ‎                                    ‎ ‎                                    ‎ ‎                                    ‎ ‎(3)据史料三,洋务工业是如何将“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的。‎ 试答:                                    ‎ ‎                                    ‎ ‎                                    ‎ ‎                                    ‎ ‎【提示】 (1)传播蒸汽机知识;推动洋务运动的开展;促进民族工业的兴起;推动中国翻译事业的发展;影响日本等国。‎ ‎(2)特点:借鉴西方经验;政府主导;以“求富”为目的;官僚地主阶级推动;采用“官督商办”形式;集中在工矿、交通运输业。‎ ‎(3)采用机器大生产;采取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官商合办近代工业;诱导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       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积极影响 ‎1.思想上:洋务派面对新的形势,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表明统治阶级承认了“中学”的不足,也使中国人的价值观由“传统人”向“现代人”转变,推动了中国思想的近代化。‎ ‎2.经济上 ‎(1)洋务派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机器和工艺,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及管理经验。‎ ‎(2)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尤其是民用企业,基本上是以利润、市场为基础的,诱导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3.外交上:洋务运动使中国的外交开始向近代化转变,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总理衙门,加强了清朝同外国的联系。‎ ‎4.军事上:洋务运动创建近代海军,开始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历程。‎ ‎5.教育上:洋务运动设立新式学堂,培养翻译、科技、军事方面的人才,还派遣留学生,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开始。‎ ‎【解读】 图片显示洋务运动创办的企业及分布情况,说明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影响,但洋务派倡导“中体西用”,最终失败。‎ ‎【结论】 洋务运动对民族工业的消极影响 ‎(1)洋务运动作为封建地主阶级开明阶层的自救运动,其性质决定了它对民族工业的消极影响。‎ ‎(2)洋务运动所具有的浓厚的封建性和民族工业所代表的资本主义性质,决定了它们之间的斗争性,突出地表现了封建地主阶级对民族工业的压制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反压制斗争。‎ ‎(3)洋务运动中所创办的近代企业,对民族工业具有诱导、催生的效应,决定了民族工业具有依赖和软弱的一面。‎ 洋务运动发生在近代中国特殊的历史时期,受制于复杂国情和世界局势,不宜简单地肯定或否定。‎ ‎1.值得肯定之处:不轻易言战,较为务实;在洋务运动期间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些内容包含着某些合理因素,从长远看有利于中国融入世界和走向近代化。‎ ‎2.需要抨击之处:没有通过长期的外交努力来争取修改和废除不平等条约;缺乏通过外交将中国融入世界的远大目光,注重权谋,不利于收回主权和融入世界。‎ ‎3.原因:自然经济条件下的官僚地主阶级缺乏全球视野和近代化眼光;洋务派迫于内外交困环境,带有维护清朝统治的短视和功利;近代中国的全面落后和西方列强侵华的程度加深,制约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研真题·引领航向]‎ ‎1.(2019·高考全国卷Ⅰ·T28)‎ 川沙县部分名人简历表 黄彬 国学生,干练有才,上海招商局创办时,章程皆其手订 朱纯祖 监生,幼时孤苦伶仃,学习米业,中年创设朱丽记花米行 姚光第 南邑生员,感于地方贫瘠日甚,就其家设机器轧棉厂 上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毗邻上海的川沙县部分名人的简历,说明当时国内(  )‎ 命题点:经济结构变化的影响 A.科举取士转向选拔实务人才 B.传统社会结构受到冲击 C.儒家的义利观念被抛弃 D.新式工业在经济中居于主导 解析:选B。黄彬、朱纯祖、姚光第等为科举制下的国学生、监生、生员,但是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他们纷纷从事近代企业生产。这说明社会经济和政治结构受到外来势力冲击,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故B项正确。‎ ‎2.(2015·高考全国卷Ⅱ·T28)奕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称为“‎ 鬼子六”;洋务派官员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这反映了(  )‎ 命题点:传统观念对近代化的阻碍 A.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 B.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 C.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批判 D.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 解析:选A。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的含义。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对于倡导洋务的人冷嘲热讽,持鄙视的态度,这是因为国人长期以天朝上国自居,盲目排外,故选A项;材料没有提及崇洋媚外、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和列强侵略的史实,故排除B、C、D三项。‎ ‎3.(2017·高考全国卷Ⅰ·T28)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1钱。这一举措(  )‎ 命题点:洋务运动的民用企业 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 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 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 解析:选A。清政府批准李鸿章的减税请求,这有利于增强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清政府减少对开平煤矿所产之煤的征税,这减轻了开平煤矿的负担,而不是加强了管理,B项错误,排除;列强并未控制中国的煤矿业,C项错误,排除;材料中的开平煤矿不能等同于中国的煤矿业,排除D项。 ‎ ‎4.(2017·高考全国卷Ⅱ·T28)1879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这种变化反映了(  )‎ 命题点:洋务运动的军事工业 A.军用工业由官办转为商办 B.“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 C.军工产品市场化趋势明显 D.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 解析:选B。材料说明1879年以前,各省所用福州船政局所造船只的费用都由福州船政局承担,之后则变为用船一方拨付材料费,这种“协造”‎ 方式可以减轻福州船政局的经济负担,缓解其经费压力,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福州船政局转为商办,A项错误;材料信息中用船方是政府,并未体现市场化,C项错误;材料信息反映了近代造船业的经费困难,而不是走出困境,D项错误。‎ ‎5.(2019·高考全国卷Ⅲ·T28)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在通商口岸较为盛行。这一做法(  )‎ 命题点:民族工业发展的阻力 A.导致民间设厂高潮局面的出现 B.有利于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 C.加剧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输入 D.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 解析:选B。在近代中国,外国列强享有一定特权,而清政府对国人及企业实行高压政策,因此一些中国人及企业常常使用外国人名字以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这有利于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即有利于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故B项正确。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间设厂没有出现高潮局面,故A项错误。中国人及企业使用外国人名字是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与外国资本对中国的输入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中的做法虽然可以减少进口,但不足以扭转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故D项错误。‎ ‎6.(2016·高考全国卷Ⅰ·T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 命题点: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解析:选C。据材料可知,当时在偏远地区也能买到火柴、洋布等日常用品,这说明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益密切,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出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排除A项。当时中国自然经济尚未完全解体,也没有被商品经济取代,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出当时中国对外开放的情况,排除D项。‎ ‎7.(2015·高考全国卷Ⅰ·T28)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 命题点:缓慢解体的小农经济 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 B.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 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 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 解析:选D。本题关键信息是“1852年”“‘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1852年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材料中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取代“中国产的土布”用于包装,说明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在以自给自足为主的小农经济的中国销路不畅,故选D项;A、B、C三项材料都没有体现,排除。‎ ‎[练模拟·能力提升]‎ ‎1.(命题点:鸦片战争后小农经济的变化)据《江湾里志》记载:“自上海辟为租借地后……农民以应供求起见,有舍棉,稻而改艺(种植蔬菜)者,功虽倍……获利倍蓰,本乡之东南部大郡都如是。”这说明当地(  )‎ A.自然经济走向解体     B.城市规模日益扩大 C.棉纺织业出现衰落 D.对外贸易增长迅速 解析:选A。材料“自上海辟为租借地后……农民以应供求起见,有舍棉,稻而改艺”反映的是鸦片战争后,农民以市场为导向,种植蔬菜,打破自给自足、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模式,故A项正确。‎ ‎2.(命题点:中国卷入世界市场)下表是中国主要出口物的数据变化(据历年海关报告统计),这反映了中国近代农村社会(  )‎ 主要出口物 ‎1871~1873年 ‎1891~1893年 茶叶 ‎1 022 159公担 ‎1 055 064公担 蚕丝 ‎37 529公担 ‎59 946公担 大豆 ‎57 506公担 ‎760 522公担 棉花 ‎8 486公担 ‎290 417公担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A.市镇经济开始应运而生 B.已逐步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C.商品经济已经占主导地位 D.商贸型农业成为农村生产主导 解析:选B。材料体现的是近代中国农产品出口增加,说明中国在鸦片战争后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故选B项。‎ ‎3.(命题点:洋务企业与分洋利)李鸿章创设的轮船招商局与外国轮船公司形成激烈竞争,使“中国商民得减价之益,而水脚少入洋商之手,奚止数千万”。这说明轮船招商局(  )‎ A.属于李鸿章的私人企业 B.其经营不以营利为目的 C.同业竞争主要来自国内 D.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外资扩张 解析:选D。由材料“中国商民得减价之益,而水脚少入洋商之手,奚止数千万”可知,轮船招商局的设立与外国轮船公司争利,对外资的扩张有一定的遏制作用,故D项正确。‎ ‎4.(命题点:洋务运动的局限性)有专家认为:中国的洋务运动虽以“求强求富”为口号,但始终侧于以“求强”为核心的军事工业进行近代化建设和经营;而日本明治维新在“殖产兴业”口号指导下,在兴办军事工业的同时也大力兴办民用工业。这一观点认为两国早期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原因是(  )‎ A.是否统筹好了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的关系 B.是否处理好国企和民企关系 C.是否统筹好了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 D.是否对社会进行了广泛动员 解析:选C。题干材料观点说明洋务运动以“求强”创办的军事工业为主,以“求富”创办的民用工业为辅,没有处理好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而日本明治维新两者并重,较好地处理了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故选C项。‎ ‎5.(命题点: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19世纪中期,西方在中国设立新式企业时,清政府不允许华商设立类似的企业,在此情况下,华商采取的方式是“附股”于外商,参与外商在华经济活动并赚取利润。华商的这种行为(  )‎ A.有利于新的生产方式的产生 B.使中国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使列强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 D.表明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解析:选A。由材料“19世纪中期,西方在中国设立新式企业”“华商采取的方式是‘附股’于外商,参与外商在华经济活动并赚取利润”可知,华商通过参与外商活动,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故选A项。‎ ‎6.(命题点:晚清的观念变化)1903年,清政府成立商部,各省成立商务局;1903年清政府颁布《公司法》,1906年颁布《破产法》;各省成立商会,维护商人的正当利益。这表明(  )‎ A.清政府的近代化意识增强 B.列强侵略促使清政府开始觉醒 C.“实业救国”思潮已兴起 D.为民国法律制度建设奠定基础 解析:选A。根据材料“成立商部,各省成立商务局……颁布《公司法》……颁布《破产法》……各省成立商会”可知,这些举措有力推动晚清政治、经济近代化进程,‎ 促进工商业的发展,故选A项。‎ ‎ (建议用时:45分钟)‎ 一、选择题 ‎1.(2020·河南天一大联考阶段性测试)据统计,广州的生丝出口量从1845年的6 787担下降到1847年的1 200担。对广州生丝出口下降的合理解释是(  )‎ A.贸易政策发生了变化    B.战争对广州破坏严重 C.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 D.生丝产量的大量减少 解析:选A。根据题干中广州生丝出口量锐减并结合《南京条约》相关内容可知,五口通商极大地冲击了广州,特别是上海,对广州造成很大冲击,故选A项。‎ ‎2.(2020·达州一诊)清嘉庆十年(1805年)《大荒公禁栽烟约》记载了江西新城县烟草种植业情况:佣工者竞趋烟地,而弃禾亩。况农家妇女……今皆唯烟是务,妇不知织,布从何出?由此可知,当时新城地区(  )‎ A.对外贸易迅速发展 B.商业市镇空前繁荣 C.农业生产逐渐衰落 D.小农经济受到冲击 解析:选D。据材料“今皆唯烟是务,妇不知织,布从何出”可知,传统的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受到冲击,故选D项。‎ ‎3.(2020·肇庆统测)鸦片战争前,烟叶已经成为商品性的农作物,1844年,烟叶的出口数量为2.444 3万担,1894年为11.388 6万担。导致烟叶大量出口的主要原因是(  )‎ A.鸦片战争使国内战乱不断 B.小农经济的逐渐解体 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需求 解析:选D。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列强大量引进中国农产品,导致烟叶等产品大量出口,故D项正确。‎ ‎4.(2020·济宁一模)据统计,1846年,从广州出口的丝茶共450万磅,纳税13万两;1847年,出口增至460万磅,纳税为9.5万两。19世纪50年代初,外商向广州出口的货物常常只交纳法定关税的1/2或2/3。这种现象说明了(  )‎ A.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根深蒂固 B.西方对华商品输出呈激增趋势 C.广州海关未能有效地行使职权 D.列强利用不平等条约扩大侵略 解析:选C。通过题干可知,广州海关的出口商品逐年增加,而其收入却逐年减少,且外商向广州出口的货物只交纳法定关税的1/2或1/3,这说明广州海关没有很好地行使职权,‎ 故选C项。‎ ‎5.(2020·皖南八校联考)近代上海农村地区的妇女善于纺织土布,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土布滞销,许多妇女转而进城中洋纱厂、洋布局做工。这说明(  )‎ A.工业发展促进人口流动 B.民族工业受到外资刺激而兴起 C.手工业出现规模化生产 D.上海农村的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解析:选A。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上海农村地区土布滞销,这样一些妇女便进城做工,即沿海工业的发展导致了人口的流动,故A项正确。‎ ‎6.(2020·保定摸底)读下表,由此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19世纪70~90年代清政府投资基本状况 类别 工矿、纺织 铁路运输 数量 ‎18个 ‎364公里 投资额 ‎1 545.7万元 ‎1 250.9万元 A.政府投资侧重于民用企业 B.我国借鉴了西方工业革命的成果 C.政府成为民族工业的主要资金来源 D.政府投资有效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 解析:选B。表格中显示的是清政府投资类别不能推断出其投资的方向,故A项错误;从表中政府投资类别看,中国借鉴了西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机器生产、铁路运输方面的成果,故B项正确;表中清政府投资建设洋务企业,与民族工业无关,故C项错误;表中数据只反映出19世纪70~90年代清政府投资基本状况,并没有体现出政府投资的影响,故D项错误。‎ ‎7.(2020·郑州二模)洋务派在1865年以后创办的军事工业中,普遍实行雇佣劳动,工人的工资基本上按照技术高低而定,劳动强度虽然很大,但加班作业,亦加给工资。这表明洋务企业(  )‎ A.注重保障工人权益 B.已脱离落后因素的影响 C.具有资本主义因素 D.主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解析:选C。据材料“普遍实行雇佣劳动”“加班作业,亦加给工资”可知,1865年后的洋务企业经营具有资本主义因素,故选C项。‎ ‎8.(2020·德阳二模)1894年,汉阳铁厂开工投产,时人将其视为国家的“强弱转机”,并称其为张之洞“生平第一盛业”,而户部奏折更称其为“中国制造之权舆,亦为外人观听之所系”。这反映出(  )‎ A.工业落后面貌开始扭转 B.国人对提高国力的愿望 C.洋务运动重心发生转移 D.政府积极应对中日冲突 解析:选B。汉阳铁厂开工投产时,时人盛赞不绝,认为其是中国制造的发端,代表了中国的形象。据此可知,人们认识到其地位和价值,反映了国人对提高国力的愿望,故选B项。‎ ‎9.(2020·百校联盟十二月联考)晚清一些企业,“若令商民自为创办,不但招集股份,易生观望,尤恐别滋流弊”“此等创举,责之民办,而民无此力;责之商办,而商无此权”“此等有益富强之举,创始不易……倘非官为扶持,无以创始”。这表明洋务运动(  )‎ A.找到了实现国家富强的道路 B.推动了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历程 C.完成了由军事到民用的转型 D.改变了清廷对民营实业的政策 解析:选B。通过题干表述可以得知,材料描述的是洋务运动中的民用工业,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知,该类型的企业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历程,故选B项。‎ ‎10.(2020·江西百校联考)历史学家罗荣渠认为洋务运动“只是孤零零的单项表演”,“名曰改革,实际上只能说是为应对危机而仓皇进行的小修小补,名实很难相符”。这段言论突出反映了洋务运动(  )‎ A.是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 B.旨在解决民族危机 C.延缓了中国现代化进程 D.未主动向西方学习 解析:选A。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早期近代化,据材料“洋务运动‘只是孤零零的单项表演’,‘名曰改革,实际上只能说是为应对危机而仓皇进行的小修小补,名实很难相符’”可知,洋务运动是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故A项正确。‎ ‎11.(2020·济南期末)晚清洋务派郭嵩焘在开矿问题上认为:“天地自然之利,百姓都可以为之,不必官为督率,若经由官开采,则将夺民业,烦扰百端,百姓岂能顺从。”这一主张(  )‎ A.客观上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B.保证了煤矿业的健康发展 C.说明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限制 D.突破了洋务派的核心思想 解析:选A。通过题干可知,郭嵩焘主张在开矿问题上“百姓都可以为之”,并且认为“(开矿)不必官为督率”,由此可知这种思想在客观上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故选A项。‎ ‎12.(2020·辽宁省重点高中协作校高三阶段考试)1872年,海外华侨陈启沅在广东创办继昌隆缫丝厂。建厂后头三年,到该厂学艺的就达一千多人;到1881,‎ 江浦司一带就有模仿继昌隆的机器缫丝厂十家。这可用来说明(  )‎ A.中国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B.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C.实业救国思想盛极一时 D.外商企业在通商口岸的发展 解析:选B。广东继昌隆缫丝厂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的代表,材料反映出在十年左右的时间,使用大机器生产的缫丝厂就发展为十家,体现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故B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2020·吉林百校联盟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宋代,由于城市中市坊制度的破坏,以及邻近乡村地区懋迁(贸务)的方便,原有的定期市逐渐演变形成商业性的聚落,作为固定居处的市于是形成。另一方面,原有以行政及军事机能为主的城镇,也逐渐蜕变转化为商业及贸易的重要据点。这种商业化的趋势,直到明清时代,传统的市镇均脱离了它的原始含义,而以商业机能为标准。……可见,明清时“市镇”或“镇市”已经成为江南地区一般商业聚落的通称了。‎ ‎——摘编自《明清时期的江南市镇》‎ 材料二 在近代机器生产和工业品大量输入的冲击下,江南农村部分传统手工业逐渐陷入困境,相关的市镇也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或被迫转型。……进入20世纪前期,亦即清末至20年代,随着近代工商业进一步向内地扩散,江南市镇的经济结构和产业形态变革进一步展开,部分市镇开始由传统乡村经济中心向近代工商业城镇转变。‎ ‎——摘编自陈国灿《论江南农村市镇的近代转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到明清江南市镇的变化和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明清时期相比,近代江南市镇有何发展,并说明其原因。‎ 解析:(1)第一小问变化,据材料一“原有的定期市逐渐演变形成商业性的聚落,作为固定居处的市于是形成”“明清时‘市镇’或‘镇市’已经成为江南地区一般商业聚落的通称了”“原有以行政及军事机能为主的城镇,也逐渐蜕变转化为商业及贸易的重要据点”等信息归纳;第二小问影响,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宋代、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归纳。(2)第一小问发展,从材料二“在近代机器生产和工业品大量输入的冲击下,江南农村部分传统手工业逐渐陷入困境,相关的市镇也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或被迫转型”“随着近代工商业进一步向内地扩散,江南市镇的经济结构和产业形态变革进一步展开,部分市镇开始由传统乡村经济中心向近代工商业城镇转变”,与材料一对比归纳;第二小问原因,结合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状况,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说明近代江南市镇发展的原因。‎ 答案:(1)变化:由定期性市场转变为商业中心;原先的行政和军事城镇商业职能增强。‎ 影响:适应了工商业发展的需要;促进了区域市场网络的形成;加速了中国城镇化的发展;推动了市民阶层的壮大和世俗文化的发展。‎ ‎(2)发展:向以机器大生产为主要特征的近代工商业城镇转变。 ‎ 原因: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与传统自然经济的解体;工商业经济发展的推动;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等。‎ ‎14.(2020·黄石调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90年,洋务运动后期领导人物张之洞本着兴业图强,实业救国的目的开采大冶铁矿,兴建汉阳铁厂,开创了我国近代成功兴办钢铁工业的先河,后来这个钢铁联合企业几经沉浮,由官办到官督商办再到商办,曾经有过亚洲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的辉煌,也有过举债度日的艰难,1938年由于抗日战争而沦陷。在这48年中,西方工业文明的强制植入,一方面改变了黄石传统社会的经济格局,自然经济的主导地位被取代,工业化促进了地区经济的现代化;另一方面它给湖北社会原有的社会结构、民众的意识思想以强烈冲击,加快了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变迁速度。‎ ‎——姜迎春《近代工业文明的植入和地区社会变迁》‎ 工业文明并不局限于产业发展这一层次,你是怎样看待历史上的工业文明的?请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答案:示例 论题:近代中国社会变迁与工业文明。‎ 论点:近代以来,西方工业文明传入中国,使中国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 政治领域:为救亡图存,为发展资本主义,资产阶级发起了维新运动和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废弃了封建帝制。‎ 经济领域:洋务运动兴办了一批近代工业,随之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兴起,工业产品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交通领域:修筑了铁路,开办了轮船航运,一定程度上方便了人们出行和物产流通。‎ 通讯领域:兴办了电报电话,方便了信息的传播,人们获得信息更为便捷。‎ 文化领域:创办了近代报纸、杂志,传播民主思想,引领社会风气转变。‎ 教育领域:兴办新式学堂,允许出国留学,一批实用科技人才脱颖而出。‎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