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吉林省延边州汪清县四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的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按顺序它们分别代表的流派是 A. 儒家、道家、墨家、法家 B. 墨家、儒家、法家、道家 C. 道家、儒家、法家、墨家 D. 道家、法家、墨家、儒家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儒家的思想核心是“仁”,主张仁者爱人,统治者施行仁政,这符合“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墨家代表的是小生产者的代表,这符合“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道家崇尚自然,追求精神自由,主张无为而治,这符合“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法家主张严刑峻法,加强中央集权,加强君主的权利,这符合“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所以答案选D。 2.“天人合一”的观念最早是庄子阐述,关注的是人在宇宙中的地位,注重的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汉代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就是“天人合一”的一种,它把自然之天拟人化,认为天有意志,能监视人间,并根据君主德行的好坏赐福或降灾。这说明( ) A. 黄老之学被汉代统治者采纳 B. 儒家思想在借鉴中不断创新 C. 儒、道的发展趋势逐渐合流 D. 儒家始终关注天与人的关系 【答案】B 【解析】 【详解】“汉代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就是‘天人合一’的一种,它把自然之天拟人化,认为天有意志,能监视人间,并根据君主德行的好坏赐福或降灾”表明儒家思想在借鉴中不断创新,故B正确;黄老之学是汉初的思想,董仲舒是汉武帝时期儒学家,排除A;儒、道的发展趋势逐渐合流是在宋代,排除C;D太过绝对,错误,排除。 3.《诗》《书》等原是孔子编订的私学教材,至汉代,位列官方史书《汉书》的《艺文志》第一大部类“六艺略”。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诸子“百家争鸣” B. 始皇帝焚书坑儒 C. 汉武帝独尊儒术 D. 司马迁撰《史记》 【答案】C 【解析】 【详解】《诗》、《书》由孔子的私学教材最后位列汉代官方史书的第一大类,反映了孔子和儒家思想地位的提升,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汉武帝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官方正统,故选C项;诸子“百家争鸣”主要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与题意时间不符,故排除A项;始皇帝焚书坑儒,使儒家思想大受打击,与题意主旨不符,故排除B项;司马迁撰《史记》明显与孔子和儒家思想地位的变化无关,故排除D项。 4.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A. 王国势力强大 B. 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 C 现实统治需要 D. 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材料和所学可知,单一的学说难以适应复杂的统治需要,新道学适应了西汉初期修养生息、恢复生产、巩固政权的需要,而新儒学适应了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C选项符合题意。王国势力强大是董仲舒新儒学出现的一个因素,巩固统治才是主要因素,A选项排除。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本质上属于文化专制,而不能体现对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B选项排除。董仲舒的新儒学具有强烈的排它性,无法体现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D选项排除。 5.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 A. 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 B. 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 C. 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 D. 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中“儒帽裹僧头”“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信息说明李贽违背传统的礼教,显然是想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故C项正确;李贽批判儒家思想,不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故A项错误;明代妇女地位低下,李贽主张男女平等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追求超然物外的自由,故D项错误。 6.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社会,东西方思想家中,有的倾向积极涉世,干预国家政治;有的倾向消极避世,内省修身。下列人物中,倾向积极涉世,干预政治的有 ①孔子 ②老子 ③孟子 ④韩非子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在春秋战国时期倾向积极涉世,干预政治的有孔子、孟子和韩非子,所以正确答案为D项,由于老子主张“小国寡民”和“无为而治”是避世和消极的,所以有老子的组合即ABC三个选项,均不符合题意。 7.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讲到亚洲各国发展这一问题时,引用了汉代桓宽《盐铁论》中“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这句话,这一言论体现了先秦时期哪位思想家的观点 A. 荀子 B. 韩非子 C. 墨子 D. 董仲舒 【答案】B 【解析】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体现了韩非子“事异则备变”的变革思想,故B 项正确;荀子是儒家代表主张“礼法并存”等思想,故A项错误;墨子主张“兼爱”“非攻”等思想,故C项错误;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故D项错误。 8.董仲舒指出,汉代自开国以来,特别是武帝登基以后,忧国情深,一心求贤,其精神可媲美于尧舜,但却一直不能达到目的,关键在于平时没有注意养士。为此,他建议汉武帝 A. 实行察举制 B. 独尊儒术 C. 颁布推恩令 D. 兴办太学 【答案】D 【解析】 根据“一直不能达到目的,关键在于平时没有注意养士”可知,董仲舒认为,汉朝缺乏人才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培养人才,为此,建议汉武帝兴办太学,培养人才,D正确;察举制是汉朝的选官制度,但无法体现“养士”,排除A;独尊儒术属于统一思想,和“养士”无关,排除B;推恩令是汉朝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与“养士”无关,排除C。 9.汉代独尊儒术后,儒学士大夫家族,经过两百余年的彼此联姻、互通声息、积累声望、垄断知识,终于演化为各地的士族集团,并且在魏晋时期居于国家政治生活的中心。这一现象反映了 A.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最终确立 B. 儒学对政治的强大影响 C. 古代政治制度不断发生变化 D. 古代选官重视经济基础 【答案】B 【解析】 根据“汉代独尊儒术后,儒学士大夫家族……终于演化为各地的士族集团,并且在魏晋时期居于国家政治生活的中心”可知,儒学对政治的影响强大,故B正确;材料信息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最终确立无关,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古代政治制度不断发生变化,排除C;材料信息与古代选官无关,排除D。 10.理学家朱熹说:“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据此可知,朱熹 A. 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格物致知 B. 关注的核心问题是正心诚意 C. 重申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D. 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答案】A 【解析】 材料反映朱熹主张是通过格物、达到“穷理”,实现“致知”,即材料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格物致知,故答案为A项。材料没有涉及“正心诚意”,排除B项;材料并非强调天理是万物的本源,而是探讨如何感知天理,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天理”和“人欲”的关系,排除D项。 点睛:由于程朱理学认为理在心外,因此主张用“格物致知”的方法,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去认识和体验“天理”的存在,最终贯通明“理”。陆王心学认为理在心中,不必外求,因此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克服私欲,恢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11.理学家朱熹撰修《家礼》,编辑《增损吕氏乡约》,制定了一整套宗法伦理的繁文缛节,涉及到祠堂族田、祭祀家法家礼等民间家族制度的主要内容。朱熹的这一做法 A. 实现了乡村基层自主管理 B. 标志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C. 扼杀人的自然欲求 D. 促进儒学的世俗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理学家朱熹撰修《家礼》,编辑《增损吕氏乡约》,涉及民间家族制度的主要内容,促进了儒学的世俗化,故D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乡村基层自主管理,排除A;B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扼杀人的自然欲求”,排除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涉及到祠堂族田、祭祀家法家礼等民间家族制度的主要内容”,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即可。 12.顾炎武决心做到:“凡文之不关乎六经之旨、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由此可见他 A. 痛恨孔孟学说 B. 反对君主专制 C. 维护儒家正统 D. 主张经世致用 【答案】D 【解析】 从材料“不关乎六经之旨、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理解分析可知顾炎武主张关注社会现实,主张经世致用,故D正确;顾炎武批判的是宋明理学,故A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君主专制的批判,故B错误;材料提倡的是治学风格,故C错误。 13.战国赵括“纸上谈兵”,两晋学士“虚谈废务”,历来是治国理政的大忌。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特别强调了“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与之最为接近的思想是 A. 汉代儒学 B. 程朱理学 C. 陆王心学 D.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答案】D 【解析】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家针对明清时期空谈心性学说提出经世致用思想,D正确;汉代儒学是神话儒学特点,A错误;程朱理学是空谈学说,B错误;C属于从内心角度阐述理学思想。 14.古代希腊人认为,神也是生出来的,会说话,有体形,穿戴和人相同,希腊人和诸神的关系实质上是一种平等交换的关系,他们祈祷和献祭的目的,是指望诸神能对他们表示好意。这体现古希腊 A. 否定宗教信仰 B. 忽视道德作用 C. 崇尚人文精神 D. 重视人民主权 【答案】C 【解析】 材料信息说明古希腊神和人是一样的,这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否定宗教信仰的信息,故A项错误;忽视道德材料中也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人民主权是政府权力来自于人民,这不符合材料信息,故D项错误。 15. 历史学家们认为,欧洲近代早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科学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精神层面现代化的进程。这四场运动的共同之处是( ) A. 促进人类自立、自主意识的形成 B. 彻底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枷锁 C. 使宗教宽容主张被人们广泛接受 D. 保证了西方代议制的逐步建立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题干中的四场运动不仅极大地促进人们思想的解放,而且使人类树立了自立、自觉、自信的意识。故选A。BC项只是属于宗教改革运动;D项是符合启蒙运动的作用。 考点:人文主义 点评:人文主义是古希腊时期起源的一种以人为核心、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尊严的思潮。这种思潮在中世纪受到埋没,但是在14世纪开始复兴,16世纪宗教改革时期得到进一发展,强调人文主义宗教观;17、18世纪发展到成熟阶段。人文主义的兴起,极大地促进了人们的思想的解放和经济的发展。 16.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普遍主张,人就应该公开地满足自己的各种欲望,只要能实现幸福的目标,采取什么样的手段都无所谓。这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 A. 人文主义成为社会主流 B. 是欧洲人文主义的中心 C. 肯定了人的价值和欲望 D. 促进了理性主义的传播 【答案】C 【解析】 【详解】“人就应该公开地满足自己的各种欲望”说明文艺复兴时期对人的价值和欲望的肯定,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人文主义成为整个社会的主流,故A项错误;意大利是文艺复兴的中心,但这不符合材料信息,故B项错误;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故D项错误。 17.宗教改革期间,英国人威克里夫把《新约全书》从拉丁文译为英文,他的几个弟子翻译了《旧约全书》,文字浅显流畅,使普通人可以阅读并形成自己的理解。威克里夫等人的行为在当时 A. 动摇了上帝在人心中的地位 B. 挑战了罗马教会的权威 C. 破除了人们对神学的迷信 D. 使人们的民主意识觉醒 【答案】B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罗马教会神职人员垄断和把持翻译《圣经》和解释《圣经》的权利,但在宗教改革期间,威克里夫和其弟子打破了这一规定,挑战了罗马教会的权威,这有助于人们摆脱罗马教廷的束缚,使人们可以自由理解《圣经》的教义,但人们还是信仰上帝的,故B项正确,A项错误;C项说法夸大了威克里夫等人的行为的作用,可排除;材料中没有涉及民主意识问题,故D项排除。 18.13世纪后半期,佛罗伦萨市政府决定扩建一座小而简陋的教堂,并专门发布公告称,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这反映出,当时佛罗伦萨 A. 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 B. 人文主义广泛传播 C. 教会权威进一步提升 D. 新教理论初步形成 【答案】A 【解析】 从材料中的“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可以看出,市民阶层的意志对教会的影响,反映出当时佛罗伦萨工商业阶层的成长壮大,故答案为A项。13世纪后半期,文艺复兴运动尚未开展,人文主义不可能得到广泛传播,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不能反映,尊重市民意志不能反映教会权威的提高;新教理论的形成是在16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中,排除D项。 【考点定位】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文艺复兴·背景 【名师点睛】文艺复兴是反映资产阶级利益的思想解放运动。这些新兴资产阶级包括手工工场主、商人和金融家,他们希望创造财富,追求现世的幸福;重视通过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经营手段创造幸福胜过关心虚幻的神学说教;追求物质享受,鼓励发财致富。材料所述,教会注意尊重市民的意志,说明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是一种不容忽视的力量。 19.法国前总统希拉里说:“启蒙运动思想家在中国看到了一个理性、和谐世界.这个世界听命于自然法则,又体现了宇宙之大秩序.他们从这种对世界的看法中汲取了很多思想,通过启蒙运动的宣传,这些思想导致了法国大革命.”这表明( ) A. 启蒙运动是在中国的影响下产生的 B. 启蒙思想家汲取中国的思想为其服务 C. 中国的政治、思想引发了法国大革命 D. 启蒙思想家完全赞同中国的思想主张 【答案】B 【解析】 :说“启蒙运动是在中国的影响下产生的”这就夸大了材料的意思,也违背史实,可以排除A;材料强调的是启蒙思想指导了法国大革命,并没有强调中国的政治,所以C的说法是错误的;D的说法绝对化了,D项错误;材料“他们从这种对世界的看法中汲取了很多思想,通过启蒙运动的宣传,这些思想导致了法国大革命”,这就说明了启蒙思想家汲取中国的思想为其服务,所以本题选B。 20. 恩格斯指出,任何新的学说“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最能印证其主旨的是 A. 商品经济催生了欧洲近代启蒙思想 B. 人文主义保留了天主教的神学色彩 C. 古典文化孕育了意大利的人文主义 D. 人民主权学说丰富了法国启蒙思想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艺复兴思想源头,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理解材料的能力。根据材料中“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可知,题干强调的是新的学说要建立在对汲取原有思想营养的基础之上。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是在汲取意大利的古典文化基础上兴起的,C项符合题意。其余三项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21.高举着“人文主义”旗帜,有人说:“人是能够从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有人说:“我创造了我自己。”还有人说:“我几乎愿意再年轻几岁,这是因为我相信在最近的将来一个黄金时代就要来临。”上述言论旨在表达 A. 人开始从神灵和自然的控制下觉醒 B. 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C. 把人从专制和等级的藩篱中解放出来 D. 依靠情感恢复人类本善的天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人是能够从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我创造了我自己”可知强调的是人的主体地位和尊严,有利于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B选项符合题意。人开始从神灵和自然的控制下觉醒的说法与材料无关,A选项排除。理性主义把人从专制和等级的藩篱中解放出来,C选项排除。依靠情感恢复人类本善的天性的说法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 【点睛】人文主义在各时期的侧重点 古希腊时期侧重于哲学领域,文艺复兴时期侧重于文艺领域,宗教改革时期侧重于宗教领域,启蒙运动时期侧重于政治领域。 22.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文学表达由词藻华丽、对仗工整到句式灵活,这种现象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学 A. 大一统的时代背景 B. 多元化的创作风格 C. 理性化的思想诉求 D. 世俗化的发展趋势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代以后文学发展为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文学表达由华丽工整到灵活通俗,这些都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学朝着世俗化的方向发展,D项正确;宋词许多内容体现的是国家分裂和民族矛盾,A项错误;这些文学体裁是不同时代的标志成就,并非存在于同一个历史时期,不能说明创作的多元化,B项错误;明清小说更多的描写市井生活,C项错误。 23.马克思在评价中国古代的一项科学发明时说,它“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这一发明是 A. 造纸术 B. 指南针 C. 印刷术 D. 火药 【答案】C 【解析】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相关史实再认再现的能力。题目中的信息“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可知该项发明促进了先进思想文化和科学知识的传播,故排除航海方面的B项、军事方面的D项;A项早在8世纪中期即已传入西方,早于“科学复兴”、“精神发展”的时间,故排除;印刷术于14世纪末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和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与题目中的信息“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相符,故本题应选C项。 24.法国作家雨果对中国科技有过如下一番论述:“像印刷术、大炮、气体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中国真是一个保有胎儿的酒精瓶。”据此,你认为雨果 A. 认为中国的社会状态对科技发明起了保护作用 B. 认为西方科技更加神奇 C. 认为中国传统发明缺乏发展成为生产力的土壤 D. 否认中国人的发明和创造力 【答案】C 【解析】 材料“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说明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在中国与西方的不同作用,故C项正确。A项违背这段材料的主旨——中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阻碍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B与材料无关;D项的表述语材料中“中国比我们早”的阐述不相符合。 25.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 A. 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 B. 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 C. 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D. 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 【答案】B 【解析】 由材料“《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可知,古代中国药物学著作大都是由国家或者朝廷制定或颁行的,由此得出,古代药学的发展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B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国家对药学发展的支持,没有体现政治制度的影响,A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商品经济发展的相关信息,C不正确;药学的发展与宋明理学没有必然联系,D不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古代科技的成就,与时代热点紧密结合。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大力支持,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当代,国家对科技的重视和支持是科技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 二、材料解析题(26题18分,27题18分,28题14分,共50分) 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人之是非,初无定质。……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也。若失却童真,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 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见:见识)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见尽长,女子见尽短,又岂可乎? ——李贽《焚书》 材料二李贽虽在麻城,但有无数来自各地的追随者,几使麻城一境如狂,他的“异端”思想由此广泛传播。与此同时,麻城乃至京城的保守势力对李贽的迫害也逐渐升级,……最终经神宗御批,以“敢倡乱德,或世诬陷民”的罪名逮捕下狱,并焚毁其著作。不愿屈服的李贽在狱中赋诗:“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我今不死更何待,愿早一命归黄泉。”随后自杀身亡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布鲁诺指出宇宙是无限的,地球仅仅是无限宇宙中的一个微尘。地球绕太阳转,而太阳也不是静止不动的。他认为宇宙是一个统一的物质世界,有它自己的客观规律,并不像教会所说的服从上帝的意志。这就彻底否定了教会的宇宙观。天主教会宣布他为“异教徒”,开除教籍,布鲁诺被迫长期离开祖国。1592年,他一回到意大利,即陷入宗教裁判所的毒手,监禁达七年之久,但他始终不放弃自己的学说。当宣布要处死他时,他说:“你们宣布判决书时,要比我听到判决更感到害怕。” ——摘编自刘明翰主编《世界通史-中世纪卷》 (1)据材料一概括李贽的基本主张,指出这些主张产生的时代背景。 (2)据材料指出布鲁诺和李贽被视为“异端”的相同原因及他们临终表现的相似之处。 (3)有学者认为,李贽的著作尽管在当时影响很大,但并没能在历史上开拓出一条新路。结合明清之际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从政治、经济和思想三方面予以说明。 【答案】(1)主张:反对将儒学教条化;提出“童心说”;反对歧视妇女。时代背景:商品经济活跃;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倡导个性解放的新思想出现。 (2)相同原因:挑战正统,威胁专制统治。相似之处:誓死捍卫自己的信念。 (3)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正统思想仍占据统治地位。李贽没有从根本上否定现存秩序,没有对未来社会提出自己的设想。 【解析】 (1)依据材料一概括李贽的主要主张:“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焉。”反对以孔子的言论作为是非标准;“若失却童心,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去真人。”提出童心说;“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有男女,岂可乎?”反对歧视妇女。时代背景: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结合李贽所处的时代背景,从经济、政治、思想等方面分析背景。 (2)相同原因:根据“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彻底否定了教会的宇宙观”表明二人挑战正统,威胁专制统治。相似之处:“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我今不死更何待,愿早一命归黄泉。”“他始终不放弃自己的学说”表明二人都誓死捍卫自己的信念。 (3)明清之际的中国启蒙思想发展不完善,没有如法国一样产生巨大的影响,具体原因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对比中法两国的社会状况进行分析回答,如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正统思想仍占据统治地位。李贽没有从根本上否定现存秩序,没有对未来社会提出自己的设想。 27.西方人文精神的产生与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那么我们认为美德即知识就将是对的。 ——苏格拉底 材料二 我们人类的骨肉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我们的灵魂都是天主赐给的,具备着同等的机能和一样的效用。 ——薄伽丘《十日谈》 材料三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康德 材料四 (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恩格斯 (1)材料一中苏格拉底的核心观点是什么?这一观点对人文主义的发展有何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作者的观点。指出这一观点在当时所产生的积极意义。 (3)据材料三、四,概括启蒙运动时期人文精神的含义,与材料二作者所处时代的人文主义思想相比,有何新发展? (4)综上所述,你认为人文主义思想的根本内涵是什么? 【答案】(1)核心观点:美德即知识。 影响: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丰富和发展了古代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内涵。 (2)观点:人生而平等。 积极意义:批判了封建等级观念,促进了人性的解放和思想自由。 (3)含义:独立思考、理性判断;抨击天主教会、反对专制;提倡真理、正义、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等。 新发展:从提倡人性到倡导理性,从批判基督教神权统治到直接批判封建专制制度。 (4)内涵:以人为中心,重视人价值和作用。 【解析】 【详解】(1)根据“美德即知识就将是对的”可知苏格拉底的核心观点为“美德即知识”。其对人文主义发展的影响结合所学进行作答即可。 (2)根据“具备着同等的机能和一样的效用”可知宣扬了人生而平等的主张,其积极意义主要体现在对封建等级观念的批判和对人性的解放与思想自由的促进。 (3)根据“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等内容可知启蒙运动时期人文精神的含义主要是指独立思考,理性判断,反对专制,提倡真理、正义、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等。其发展主要体现在从提倡人性到提倡理性,从批判基督教会到批判封建专制制度。 (4)结合材料内容可知,人文主义的内涵应该是以人为中心,重视人的价值和作用。 28.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推动社会前进的主要力量。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几项重大发明:火药、罗盘针和印刷术等对封建社会末期的欧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15世纪到今天,欧洲科技巨匠辈出,从哥白尼、伽利略到牛顿、瓦特,到卡尔·本茨、爱迪生再到爱因斯坦、比尔·盖茨……而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先驱动力正掌握在他们的手中。 ——《面向21世纪的科技》 材料二中国古代天文学主要成就 《尚书》中的日食记录;《竹书纪年》记载的流星雨;《淮南子》中记载的太阳黑子 《春秋》中的哈雷彗星记录;《汉书》中的新星记录;僧一行对子午线的测量 (1)请结合有关史实,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农业技术革新对社会变革产生的重大影响。 (2)概述材料一中提到的中国三大发明对资产阶级革命或资本主义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古代天文学研究与西欧文艺复兴时期天文学革命相比有何差异? 【答案】(1)铁器时代的到来和牛耕的运用,促进了封建生产方式的出现(或社会转型)。 (2)火药帮助新兴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推翻封建制度;指南针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重要条件,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出现;印刷术促进了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 (3)差异:中国的天文学只局限于对观测到的现象和数据的记载,缺乏进一步的分析和探究;而西欧天文学注重在观测基础上对科学规律的总结和严密推算。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从生产工具的变化、四大发明对世界影响、中西方科技比较等方面分析。 【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代农业技术的革新主要体现在生产工具方面,出现了铁器和牛耕,提高了生产的效率,改变的旧的生产方式,出现了封建的生产方式。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火药帮助新兴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推翻封建制度;指南针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重要条件,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出现;印刷术促进了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 (3)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中国的古代天文学家注重的是记录数据和现象,缺少分析对比;而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西欧文艺复兴时期对天文学的研究不仅仅停留在数据的记录上面,天文学家通过记录数据观察分析这些数据总结规律,得出结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