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二轮复习:第三板块世界史第三步联世界—坚持唯物史观、这是探究历史的指导思想学案
一、17、18世纪欧美的社会转型 17~18世纪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领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政治领域,形成了民主化趋势;思想领域,启蒙运动兴起;科技领域,经典力学诞生。这些都为工业革命的到来准备了条件,17~18世纪欧洲已经处于工业革命的前夜。 (一)转型的背景——西欧封建社会的逐步解体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迅速兴起(14~16世纪) 从一体化进程看 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开始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从世界市场的角度看 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标志着世界市场开始出现 从社会转型看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迅速兴起加速了西欧封建社会的解体,西欧正在逐步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过渡 从思想文化看 文艺复兴所倡导的人文主义,不仅为正在形成的资产阶级提供了反封建、反神学的思想武器,而且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二)转型的表现——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世界市场的拓展(17~18世纪) 政治领域 英、美、法相继爆发资产阶级革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英、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 经济领域 欧美国家大力推行重商主义政策,资本主义工商业得到迅速发展 思想领域 启蒙运动为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一整套政治构想 对外关系 积极进行对外殖民扩张,英国最终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 科技方面 科技取得巨大进步,其中,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是人类认识史上对自然规律的第一次理论性概括和总结 (三)转型的回音——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发展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18世纪末~19世纪中后期) 经济上 工业革命相继展开并将人类带入“蒸汽时代”,主要国家开始向工业文明转型,同时加紧对外扩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政治上 代议制民主政体在欧美大陆不断扩展、完善和巩固,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西方政治文明的转型完成;工人运动蓬勃开展 思想上 马克思主义诞生;自由主义兴起;基于对“理性王国”和工业革命反思之上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文艺思潮兴起 (四)转型的深远影响 1.欧美17~18世纪的变化本质上体现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思想上的要求,其矛头直指封建势力,从封建主义到资本主义是17~18世纪社会转型的本质内涵。 2.欧美从传统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不仅促进了资本主义产生与进一步发展,而且依据国情的不同建立了不同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形式,为近代资本主义政治规划了框架,影响了今后几百年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 1.14世纪末,“每个人都看到:所有劳动人民直到面包师傅、所有梳羊毛工人、高利贷者、银钱兑换商和各种各样的恶棍怎样变成了骑士。”那些持着长枪、佩戴徽章、骑着马出现于佛罗伦萨街头的骑士发现“他们可能遇到政府的干涉和许多嘲笑者”。这一现象说明,佛罗伦萨( ) A.追求社会地位的提高已成为社会主流 B.新经济因素的成长冲击着传统价值观 C.商品货币关系提升了人们的社会地位 D.社会各阶层的价值取向变得十分混乱 解析:选B 根据材料“所有劳动人民直到面包师傅……怎样变成了骑士”,得出14、15世纪意大利出现了新经济因素资本主义萌芽,冲击了传统价值观,故选择B项。 2.美国历史学家彭慕兰认为:近代“欧洲奇迹”,几乎完全是一种“历史的偶然”,18世纪中叶以前的中国与西欧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只是煤的广泛使用和西欧与新大陆的关系这两项“根本性的突破”,才使西欧胜出。由此可见,西欧得以胜出的主要原因是( ) A.新航路开辟 B.资产阶级革命 C.工业革命 D.中国社会制度落后 解析:选C 工业革命给西欧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西欧与新大陆的关系”始于15世纪新航路的开辟,在工业革命期间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故C项正确。 3.著名史学家钱乘旦指出:“光荣革命以后的这套政治制度在英国叫作‘旧制度’……他们通过议会分享权力,议会复杂的程序是他们相互制约的工具。这种制度能够保证工业革命顺利发生,但是当工业革命发生后,它又成为陈旧的制度,必然被工业化社会所淘汰。”这表明( ) A.“光荣革命”的实际效果因国王权力较大受到限制 B.“光荣革命”后的英国实际上是一种贵族民主制度 C.英国议会通过政党间的相互牵制实现了权力的制衡 D.1832年议会改革基本确保了英国议会选举的广泛性 解析:选B “光荣革命”后的制度称之为“旧制度”,是因为民主实际上为少数人专享,议会作为国家权力中心被贵族所把持,故选B项。 4.19世纪,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说:美国“既像一个小国那样自由和幸福,又像一个大国那样光荣和强大”。托克维尔评说的美国精神与形象主要源于( ) A.联邦制原则 B.中央集权原则 C.分权制衡原则 D.两党制原则 解析:选A 结合“小国”“自由”“幸福”等关键信息,此处强调的是各州拥有一定的自主权;结合“大国”“光荣”“强大”,美国联邦政府比较强大,这一政治状况出现的原因是联邦政府的建立,故选A项。 二、19世纪末整体世界的大竞争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资本主义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垄断的广度从个别产品和部门扩大到整个国民经济,垄断的深度从价格、市场扩展到生产和分配等整个再生产过程,垄断的行业从商业扩展到交通、邮电、工业、农业、财政、金融乃至劳动、工资、科学、 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伴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的扩展,整体世界的竞争加剧。 (一)19世纪末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 1.经济特征 (1)19世纪后期,发生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进入一个新阶段,由蒸汽时代过渡到电气时代。 (2)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发生大变化。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推动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生产规模越来越大,集中的程度越来越高;另一方面,随着生产和资本的日益集中,大量的社会财富日益集中到少数大资本家手里。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垄断。到19世纪晚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 (3)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大。英法经济发展趋于缓慢,工业生产分别由第一、第二位降到第三、第四位;美、德后来居上,赶上并超过了英法;俄国也有所发展;日本开始崛起。 2.政治特征 (1)垄断资产阶级越来越多地干涉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成为垄断组织利益的代表者。 (2)各资本主义国家加紧了对外侵略扩张的步伐,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使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资本输出场所,随着垄断资本的扩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竞争更加激烈。 (3)资本主义政治发展不平衡。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上的发展趋势,就是一种自由主义、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交错的局面,英、法、美三国所走的都是政治民主道路,在德、俄、日三个国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专制主义道路和军国主义倾向。 (4)主要帝国主义国家经济发展速度和国力的变化,又加强了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从而改变了它们之间的力量对比,造成了新的矛盾,形成它们加紧争霸的重新瓜分世界的局势。在斗争中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其扩军备战不断升级,国际局势日趋紧张,终于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整体世界的大竞争演变成了战争。 (二)从私人垄断到国家垄断,国家干预经济的力度加大 1.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垄断代替竞争并在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中占据统治地位,其最初表现形式是私人垄断资本的形成和发展,其关键环节是生产和资本的集中。 首先,生产和资本的集中达到相当高的程度,就产生了垄断的可能性。因为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一个生产部门的大部分生产和销售已被少数大企业所拥有,少数大企业,相互之间比较容易达成协议;而且它们的实力雄厚,也有力量操纵和控制这个部门的生产和流通,这就形成垄断的可能性。 其次,生产和资本的集中达到一定的程度,又产生垄断的必要性。因为企业的规模巨大,资本充足,实力雄厚,彼此之间的激烈竞争必然使双方都受到很大的损失。为了避免在竞争中的两败俱伤,同时也为了操纵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市场,以获取高额利润,这些大企业之间就有必要暂时达成协议联合起来,形成垄断。 2.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 (1)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2)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统治。 (3)资本输出在经济生活中占重要地位。 (4)国际垄断同盟在经济上瓜分世界。 (5)垄断资本主义列强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 垄断是垄断资本主义五个基本经济特征中最根本的特征和共同基础,也可以说,五个基本经济特征都是垄断在国内和国际范围内的表现。第(1)个特征是最根本的,其他各个特征都是在第一个特征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第(1)、(2)个特征是垄断统治在国内的表现,第(3)、(4)、(5)个特征是垄断统治在国际范围内的表现。不管垄断资本主义基本经济特征如何变化发展,垄断的统治总是基础。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产阶级国家同垄断资本相结合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 二战后,由于新的科学技术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这就同垄断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尖锐起来,由此而引起一系列的矛盾日益加剧。这些矛盾是私人垄断资本所不能解决或缓和的,这就促使垄断资本同国家机器结合起来,凭借资产阶级国家的力量,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以暂时解决或缓和这些矛盾,保证资本主义再生产的正常进行和高额垄断利润的获得。因此,从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意味着在资本主义关系内部可能的范围内进行的一种自我调整,它是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 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各种形式,其实质是私人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机器来为其利益服务的手段,是私人垄断资本为了维护垄断统治和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而和国家相结合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形式,是资产阶级国家在直接参与社会资本的再生产过程中,代表垄断资产阶级总体利益并凌驾于个人垄断资本之上,对社会经济进行调节的一种形式。 5.国家垄断的作用 虽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没有本质的区别,但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二战后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突破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局限性,使生产、技术改造以及劳动力再生产实现社会化,从而可在更大程度上容纳生产力的发展。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生产和消费的矛盾,使资本主义市场问题得到缓解,从而在一定时期内减缓了经济危机,促进生产的发展。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1.有学者认为,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英、法。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在该学者看来,德国( ) A.统一之后仍实行君主专制 B.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凸显 C.皇帝凌驾于帝国议会之上 D.第二次工业革命提前完成 解析:选B 据材料“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英、法”可得统一后的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可得旧的容克地主贵族在国家中占主导地位,导致德国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浓厚,把德国带向灾难,总的来说材料反映了德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性,故B项正确。 2.19世纪后半期股份公司大规模发展,广泛流行于资本主义世界各国。股份公司的分布范围从金融、交通和公共事业等基础设施向钢铁、机器制造和商业扩散,遍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这一“发展”客观上反映了( ) A.科研与生产的直接结合 B.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C.帝国主义对外扩张的要求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选B 19世纪后半期,股份制公司的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同时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这一发展客观上反映了世界之间联系的加强及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故选择B项。 3.德尼兹·加亚尔在《欧洲史》中写道:“19世纪末,欧洲与欧洲国家瓜分了几乎整个世界,或是扩大或是建立广阔的殖民帝国。工业化国家利用万国博览会来展示经济威力及其在殖民地的功绩。”材料反映的实质是( ) A.资本主义殖民扩张的本性 B.殖民扩张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 C.资本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解析:选D 题干材料反映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扩张与工业化的进程,这种进程从本质上看是资本主义国家与世界各国经济联系加强的体现,故选D项。A、B、C三项只是现象或者只是拓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手段,不符合题意。 4.以下为“工业产值世界份额变化表”。据此可以推知( ) 国家 1750年(%) 1830年(%) 1860年(%) 1900年(%) 英国 1.9 9.5 19.9 18.5 美国 — 2.4 7.2 23.6 印度 32.8 29.8 19.7 6.2 中国 24.5 17.6 8.6 0.7 A.世界格局发生剧变 B.中国制造业持续衰退 C.世界市场已经形成 D.文明正在碰撞与冲突 解析:选A 从表格可知,从18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英美工业产值占世界份额越来越重,而中印却与之相反,说明世界格局发生剧变,故A项正确。 三、20世纪世界现代化的新趋势 面对工业革命引发的社会问题,20世纪,人类不断探索更加公平合理的社会,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运用政府力量干预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并开始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道路。20世纪,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相互借鉴,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及改革 1.俄国十月革命 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成功的无产阶级革命。 2.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俄国十月革命后,列宁希望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但是这一政策忽略了俄国落后的生产力水平;面对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列宁逐渐放弃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3.斯大林体制的形成和改革 (1)形成:列宁逝世后,斯大林逐渐放弃新经济政策,单纯依靠政府的手段发展工业化,虽然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但是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2)改革:二战后,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都对斯大林体制进行了改革,但是,都没有突破原来的体制,最终都以失败告终。戈尔巴乔夫改革打破了斯大林体制,但是改革脱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最终导致苏联的解体。 4.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逐渐将中国引向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轨道,充分发挥了政府和市场的作用来发展经济,走上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调整 1.1929~1933年经济危机 这次危机是资本主义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危机,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不仅造成了生产力的巨大破坏,也引发了国际关系的紧张,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原因。 2.罗斯福新政 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进入了以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转折意义。 3.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福利国家出现、第三产业兴起等促使资本主义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出现。20世纪70年代经济危机后,资本主义国家虽然都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但是,这只是程度上的变化,政府和市场一直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两大杠杆。 (三)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1.演变 (1)雅尔塔体系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2)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西欧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资本主义阵营出现松动。中国日益振兴,中苏关系破裂,社会主义阵营出现分化。不结盟运动兴起,冲击着两极格局。 (3)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目前,新的国际格局尚未建立,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并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2.两极格局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1)“冷战”关系成为国际关系的重中之重,使西欧依赖美国,东欧依赖苏联。 (2)美苏全面对抗,进行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核战争威胁下。 (3)美苏为争夺势力范围,破坏世界和平。爆发了局部“热战”,如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使世界长期得不到安宁。 (4)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彼此势均力敌,都不敢轻易动武,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核恐怖平衡)。 3.从两次世界大战到和平发展的潮流 (1)20世纪上半期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平主义思想深入人心。 (2)接受二战的教训。二战后,联合国成立,人民群众的反战和平运动不断高涨,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历史的潮流。 (3)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四)经济全球化趋势 1.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 (1)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以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为主要内容的金融和贸易体系,使世界经济向制度化、体系化方向发展。但是,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并不在这一体系之内。 (2)苏联解体后,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使经济全球化真正具有了全球意义。 2.经济区域集团化进一步发展 经济区域集团化在20世纪50年代是初创时期,20世纪60~80年代是发展时期,20世纪90年代出现北美、欧盟、亚太三足鼎立的局面。 (五)20世纪多元并存、世界“剧变”的时代 1.总体特征:现代化模式的探索和两种社会制度的相互借鉴。 2.转型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更合理的社会制度的探索,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国际格局变动的影响等。 3.深远影响 (1)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和竞争是20世纪人类社会的显著特点,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调整和社会主义的改革。 (2)20世纪的变革是对生产相对过剩、社会不公、战乱不断等问题的回应和解决。 (3)从20世纪上半期的混乱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苏冷战,再到和平与发展成为主流,体现了国际社会共同进步的时代要求。 1.“专制、愚昧、黑暗、落后……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这旨在说明俄国十月革命的意义是( ) A.否定了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 B.促进了俄国社会转型的迅速完成 C.借鉴了资本主义的民主制 D.开创了人类文明的新道路 解析:选D 由材料“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可以看出俄国十月革命的意义在于开辟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开创了人类文明的新道路,故选D项。材料信息并未否定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排除A项。B、C两项与材料信息无关。 2.法国著名经济学家马赛在20世纪50年代末提出,国家对经济调节的最好方式是计划化,但所谓的“法国式计划化”,就是寻求一条中间道路,把人对自由的追求、个人创造性的发挥与发展经济的共同方向统一起来。马赛的“法国式计划化” ( ) A.把“计划”定义为计划经济 B.是国家协调所有社会力量的发展方式 C.主张实行完全的市场调节 D.是对“滞胀”引发经济危机的反思 解析:选B 二战后的资本主义国家的“计划”指的是制定经济计划,并不是计划经济体制,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把人对自由的追求、个人创造性的发挥与发展经济的共同方向统一起来”得出是由政府协调,调动社会力量发展经济,故B项正确;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用政府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并不是完全由市场调节,故C项错误;“滞胀”是在20世纪70年代后出现的,与题目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3.1961年,肯尼迪当选美国总统后,提出的增加联邦教育投资、为老年人提供健康保险、大规模减税等立法方案均被国会否决,但他提出的加速太空开发的方案获得了国会的支持。这说明当时美国( ) A.顺应知识经济发展要求 B.政府缩小“福利国家”规模 C.分权制衡原则受到冲击 D.政府的决策受冷战思维影响 解析:选D 知识经济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故A 项错误;材料体现了美国政府要扩大“福利国家”规模,故B项错误;1961年,肯尼迪当选美国总统后,提出的方案在国会得到了不同待遇,可以看出分权制衡原则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故C项错误;材料表明美国政府重视与苏联对抗的加速太空开发的方案,这体现了政府的决策受冷战思维影响,故D项正确。 4.“全球招工大厅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劳工买方市场。它使美国的挣工资者与全世界成百万的工人直接竞争工作职位。”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全球化使美国的劳工就业形势异常严峻 B.全球化造成全球就业秩序出现混乱局面 C.全球性就业统筹协调机构已经建立起来 D.全球化使各国劳工就业面临着激烈竞争 解析:选D “它使美国的挣工资者与全世界成百万的工人直接竞争工作职位”,表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就业竞争激烈,故D项正确。A、B项材料未涉及;全球招工大厅不是全球性就业统筹协调机构,故C项错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