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018-2019学年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干支纪年是中国古代产生的重要纪年方法,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以一个干和一个地支相配,排列起来,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六十年一循环,称为“六十甲子”或“花甲子”。我国人民过去就是以六十甲子循环来纪念、纪月、纪日、纪时的。按照干支纪年方法,1902年应该是( ) A.甲未年 B.丁子年 C.壬寅年 D.辛酉年 2.中国历史上纪年方式多种多样,直到中华民国时期才统一使用公历纪年。《梅花岭记》中写道"顺治二年乙酉四月(1645年2月),江都围急。"此处采用的纪年方式是( ) A. 天干地支纪年法 B. 帝王年号纪年法 C. 王公年次纪年法 D. 年号和干支兼用 3.“夏朝设秩宗,商朝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这表明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 B.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 C.实行神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制度 D.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 4.商朝的“外服”大都是迫于武力征服才承认商王的中心地位的,而西周的诸侯是周天子将姻亲等分派到各地形成的。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 皇权专制得到加强 B. 中央集权体制形成 C. 血缘政治开始形成 D. 统一国家初露端倪 5.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提到:“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这里的“封建制度”在我们现行历史教材中的提法是( ) A.分封制 B.封建制度 C.君主专制制度 D.中央集权制度 6.商鞅一人多姓。史书上说:秦封于商,故号商君。卫之诸庶孽公子也,人称卫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其中“商”姓来源于( ) A.自然的崇拜 B.所在地方的地名 C.母亲的族姓 D.因功得到的封地 7.中国传统四合院建筑(如下图所示)体现了宗法观念对人们起居生活的影响。其中家中长辈的住处位于(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8.《商君书·画策》载:“国之乱也,非其法乱也,非法不用也。……刑重者,民不敢犯,故无刑也。”这说明商鞅( ) A.主张立法为民 B.强调有法可依 C.关注法律实施 D.重视赏罚并重 9.先秦时期的社会管理者通过对节庆时间、场合、仪式的安排等有意或无意地对治下百姓进行管理和教化。夏商周三代的岁时节庆一脉相承,在人们参与节庆活动的过程中,不同地区的人产生了共同的时间观念和时间体验。由此可见,先秦节庆( ) A.束缚了百姓的思想及其生活 B.提升了人们的族群认同 C.宣示了夏商周政权的合法性 D.娱乐性取代了教化功能 10.西周初年,周天子分封鲁国时举行了一套隆重的策命典礼,并由司空“授土”,司徒“授民”。对此解读最恰当的是( ) A.周天子器重有望成为全国大宗的诸侯 B.鲁国国君的权力来源于周天子 C.鲁国国君非同姓亲族分封当以礼待之 D.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典型体现 11.中国古代锁孔设计特别讲究,不同身份的人使用不同钥匙孔的锁:如用“一”字锁者为普通百姓,用“土”字锁者为文人士大夫,再复杂些的“上、古、山”字锁为商人常用,最复杂的是皇室和高官所使用的“吉、正、尚、王”字锁。这说明( ) A. 礼乐制度已经深入百姓日常生活 B. 尊卑贵贱的封建等级制度森严 C. 商品设计着眼于不同阶层的需求 D. 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世界领先 12.秦王赢政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灭掉了六国,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六国中最早和最后被灭掉的国家是( ) A.韩国 燕国 B.韩国 齐国 C.赵国 燕国 D.魏国 齐国 13.据《史记》记载,公元前544年“齐相庆封有罪,自齐来奔吴。吴予庆封朱方(县名,后改名为丹徒)之县,以为奉邑,以女妻之,富于在齐”。材料反映了春秋时期( ) A.分封制全面崩溃 B.宗法制荡然无存 C.郡县制初现雏形 D.实行郡国并行制 14.秦朝修建咸阳,运用了天体观念。把渭河比作天体的银河“天汉” ,以各座宫殿比作星座,四周有许多通道,咸阳宫居中,形成了众星拱辰、屏藩帝都的格局。从咸阳的修建理念可以看出当时的政治理念是( ) A.皇帝从二世三世直至万世,传之无穷 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C.借助神灵维护自己的统治 D.神化皇权,万世一统 15.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调整与变革,下列措施反映强化中央集权的是( ) A.“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 B.“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 C.“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 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D.“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郡县又远于一省,若有边 徼之事者,则置宣慰司以达之” 16.《荀子•君道》称:“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为达到这种效果,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 ) A.设立丞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 B.设立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C.设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D.推行行省制度,加强地方控制 17.晋朝干宝《晋武革命论》中记载:“帝王之兴,必俟天命;苟有代谢,非人事 也。”这体现了皇帝制度的哪一特点( ) A.皇位世袭 B.皇权独尊 C.皇权至上 D.神权政治 18.典故“指鹿为马”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日:‘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该典故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司马迁讽刺秦二世无能B.丞相位高权重威胁了皇权 C.丞相制度实行不合时宜D.秦朝面临着被灭亡的危险 19.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是指( ) A.全国有统一的货币、度量衡 B.全国有通行的统一文字 C.以皇权至高无上为最基本的原则 D.中央机构对地方机构实行直接有效的行政管理 20.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 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 ) A. 职分细化,各负其责 B. 官员众多,政务繁杂 C. 选贤举能,唯才是用 D. 化国为家,君权至上 21.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 A.三公九卿制 B.权力高度集中 C.皇位继承制 D.国家统一 22.下列关于三公九卿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三公指丞相、御史大夫、太尉 ②秦始皇建立三公九卿制的目的是为了减轻自己的负担,分权于三公九卿 ③三公中的丞相负责监察百官 ④汉朝继续沿用秦代的三公九卿制 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④ 23.汉武帝成年主持政务后,频繁换相,并特意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选用人才, 让他们能够出入宫禁,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主要决策。汉武帝这样做意在( ) A.打破政治上的特权垄断 B.巩固和扩大统治基础 C.分散和限制丞相的权力 D.纠正察举制度的弊端 24.唐代宰相会议在最后决策时,通常采取协商一致通过的方式,宰相必须在议决后 上报皇帝的奏章联合署名,如某一宰相拒绝在奏状上署名,则此状即成为废状。 这一做法有利于( ) A. 提高宰相议事的效率 B. 削弱皇帝的决策权 C. 避免官僚之间的内斗 D. 加强相权间的制约 25.著名学者钱穆认为,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 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钱穆先生的观点是( ) A.唐朝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 B.唐朝三省相互牵制 C.唐朝皇帝还未拥有足够的专制权力 D.唐朝实行集体决策机制 26.有人认为,与汉代的中外朝制度相比,唐朝建立的三省六部制,为解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提供了一种较为科学的方式。所谓“科学”实质是是指( ) A.通过分散相权保证皇权独尊,又调动了宰相的积极性 B.三省的长官各司其职,分工较为科学合理 C.唐中央政府通过三省六部制建立了一个科学的行政体系 D.三省六部制消除了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 27.阿倍仲麻吕是日本著名遣唐留学生,负责接待遣唐使的部门应是 ( ) A.礼部 B.户部 C.工部 D.刑部 28.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 出( ) 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相权削弱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29.《宋史·职官志》记载:“三司之职,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 方贡赋之入,朝廷不预,一归三司。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位 亚执政,目为‘计相’。”这说明北宋( ) A.把地方财政大权全部收归中央 B.三司使掌财权是当朝宰相 C.分散中枢机构权力以加强皇权 D.强化财政管理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30.“生发未燥,已拜列侯;身未离襁褓,业披冠带”的现象源于我国哪一项选官 制度( ) A.征辟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二、非选择题(3大题,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籍中出现的部分人名:刘敬先(《宋书》),蔡兴宗(《南史》),裴安祖(《北史》),杨延宗(《新唐书》),洪兴祖(《宋史》),何荣祖、韩显宗(《元史》),汤显祖(《明史》),杨光先(《清史稿》)。 材料二 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弊将不可胜穷。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1)材料一中这些人名的出现受到什么制度的影响?依据是什么?(3分) (2)材料二反映了制定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其特点是什么?(6分)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 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 依据材料,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在任用管理人员上的本质区别。(4分) (2) 请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郡县制的积极作用?(4分)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古至春秋,君所任者,与共开国之人及其子孙也。……大夫以上皆士族,不在选举也。 ——[清]俞正燮《癸巳类稿》 材料二 汉武帝即位后的第一年,就诏令中央和地方的主要行政长官向朝廷举荐道德学问优异又有议政能力的人。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一册 材料三 (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四 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 朝代 东晋 隋 唐 北宋 比例 4% 17.2% 24.5% 46.1% ——数据来源于何怀宏《选举社会》 (1)指出上述前三则材料所体现的选官制度名称及各自选官的主要依据。(9分) (2) 概括材料三中隋朝选官制度的特点。(6分) (3) 依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的主要作用。(8分) 奋斗中学2018—2019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高一历史答案 1-5 CDCDA 6-10 DACBB 11-15BBCBD 16-20 CDBDD 21-25BDCDC 26-30 AACCC 31.[答案] (1)宗法制。(1分) 因为这些人名带有明显的家族血缘色彩。(2分) (2)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4分)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2分) 32.区别:分封制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郡县制实行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选贤任能”)。 (4分) 郡县制积极作用: 加强了中央集权;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4分) 33.[答案] (1)制度:世卿世禄(世官制)制、察举制、科举制。(6分) 依据:血缘、德才、考试成绩。(3分) (2)特点:官吏任免权和考核权收归中央;通过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科举制创立;以才学为录取标准。(答出三点即得满分,6分) (3)作用:扩大了统治基础;促进了社会的公平、公正;中央集权不断强化;提高了官员素质;形成了重学风气;(8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