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南街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月考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南街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月考试卷

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南街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月考 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共20题;共40分)‎ ‎1.公元前246年秦国修建郑国渠之后,该灌区面积为4万余顷,粮食亩产达到6石4斗,而当时其他诸侯国粮食单产普遍只有1石5斗左右。这反映出(    )‎ A. 秦国农业生产技术进步较大                                B. 其他的诸侯国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 C. 粮食在民间的价格随之降低                                D. 农业发展为秦国统一其定了物质基础 ‎2.“在激进的理想主义背后,隐藏着狭隘的农民意识;在基督上帝的外衣下,其实质反映的却是小农的现实需要与儒家的大同理想。”这段话评论的是 A. 太平天国运动                        B. 洋务运动                        C. 义和团运动                        D. 辛亥革命 ‎3.考古发现古希腊的一口井里,有190块陶片写着公元前5世纪一位著名政治家的名字,但陶片上的字迹仅出于14个不同的笔迹。由此可以推论这些陶片(    )‎ A. 是雅典进行民主选举的选票                                B. 验证了陶片放逐法的伟大性 C. 主要被用于古希腊书法练习                                D. 被用作反对某人的政治手腕 ‎4.美国作家沃勒斯坦认为:“苏联解体对美国而言是个灾难。……其一,正是苏联的存在,才给了美国与其盟国结盟的理由;其二,1945年协议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双方都不得轻举妄动。而今,苏联对那些国家的约束作用没有了。”这说明(    ) ‎ A. 苏联解体并非美国所愿意看到                             B. 美国失去了推行霸权的原动力 C. 世界政治格局影响着国际形势                             D. 苏联对一些国家的约束很重要 ‎5.“光荣革命”以后的这套政治制度在英国叫作‘旧制度’。……根据这种制度,少数贵族掌管政权,他们通过议会分享权力,议会复杂的程序是他们相互制约的工具。这种制度能够保证工业革命顺利发生,但是当工业革命发生后,它又成为陈旧的制度,必然被工业化社会所淘汰。”下列对“旧制度”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 “旧制度”体现了王在法下原则                         ‎ B. “旧制度”确立了工业资产阶级的统治 C. “旧制度”为工业革命提供了稳定的社会环境    ‎ D. 1832年,“旧制度”中少数贵族掌权局面改变 ‎6.《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记载:“封建亲戚,以蕃屏周。”这说明西周时期(  )‎ A. 皇权宗法化                       B. 王权专制化                       ‎ C. 封国宗亲化                       D. 王国同姓化 ‎7.古罗马某法律规定,若要使物品交易成功,就必须具备下面四个条件:(一)以现金或现物进行交易;(二)须有五个证人和一名“司秤”在场,他们皆应是罗马人;(三)物件的转移必须在当事人双方在场时当面进行;(四)在进行转让仪式时,必须经过某种正式的手势和言语的宣述。四个条件缺一不可。改变了这一状况的法律是(  ) A. 自然法                           B. 《十二铜表法》                           C. 公民法                           D. 万民法 ‎8.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各地民众与外国传教士间的冲突层出不穷。但在义和团运动之后,教案数量迅速呈递减趋势,到辛亥革命前后已渐趋于无。这一变化能够反映出(    )‎ A. 西方各国加强对华控制                                       B. 国人对西方的认识不断深入 C. 中外民族矛盾日趋缓和                                       D. 救亡的路径由自强转向革命 ‎9.据传尧去世后,舜为了让尧的儿子丹朱继承天下而主动避居,可诸侯不朝见丹朱却去朝见舜,民众也不歌颂丹朱而歌颂舜,于是舜即位天子。对此,孟子认为这是天意。这说明(    )‎ A. 孟子天命思想与民本思想相通                             B. 孟子倾向于恢复王位禅让制 C. 中国自古就有选贤举能的传统                             D. 周天子已失去统治的合法性 ‎10.下列关于“百花齐放”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是毛泽东提出的 ‎②是关于生产问题的 ‎③是关于艺术问题的 ‎④是关于学术问题的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①③‎ ‎11.下图是20世纪某一时期大国关系示意图,图中“——”表示合作关系,“←→”表示对抗关系)。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 A. 甲是美国、乙是中国、丙是苏联                         B. 甲是日本、乙是苏联、丙是美国 C. 甲是英国、乙是中国、丙是法国                         D. 甲是苏联、乙是日本、丙是中国 ‎12.“当一个希腊人自豪地称自己是雅典人,他谈到的是那个既是他的家园又是他的国家的小城镇。那里不承认有什么最高的统治者,一切由集市上的人们说了算。”这段材料反映出雅典社会的情况是 ①法律制度完善 ②民主政治是小国寡民的产物 ③任何人都能担任一切官职 ④公民参与政治的积极性很高 A. ③④                               B. ②④                              C. ①②                            D. ①④‎ ‎13.“1814年是延续了25年的大动荡结束的一年。今后要长期治理法国,就只能首先满足引起法国革命的双重需要,在政府中,要有真正的政治自由,在社会方面,要有物质福利,这是不断提高的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法国史学家米涅《法国革命史》)作者认为法国社会改造的时代任务是 A. 警惕封建王朝的反攻倒算和君主制的复辟           ‎ B. 改善工人待遇以避免激进社会革命 C. 建立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和经济基础                  ‎ D. 制定宪法,确定资产阶级共和体制 ‎14.《老子》中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孝经》中说:“天地之性,人为贵。”《左传》中记载:“夫民,神之主也。……民之所欲,天必从之”。《易•贲卦•象辞》中记载:“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天下。”以上资料的共同点是 A. 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人文精神                                B. 体现了中国古代讲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C. 说明中国古代没有宗教和神学                             D. 说明了中国古代要求统治者重视民意 ‎15.康德说:“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材料表明康德(    )‎ A. 不能为了自己的自由妨碍别人的自由                  B. 率先提出以人为中心 C. 主张摆脱宗教信仰的束缚                                     D. 对理性主义做了经典总结 ‎16.中共中央在一份文件中指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工业原料……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为此开展了(    )‎ A. 土地改革运动                B. 农业合作化运动               ‎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大跃进”运动 ‎17.美国学者罗兹曼在其著作《中国的现代化》中说:“他们的指导观念大体上是从儒家政治观念的武库中拣来的,在内容上是复古的。他们的模式来自中国的历史,他们认为问题的症结在于人民的物质……有缺陷之处。”据此,材料中“他们”的实践是( )‎ A.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B. 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 C. 进行制度变革          D. 创建继昌隆缫丝厂 ‎18.列宁认为“达尔文……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生物学之所以有这样的成就,与下列哪些条件有关?‎ ‎①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发生,冲击了基督教神学,促进了欧洲的思想解放 ‎②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对进化论的诞生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③科学技术进步,生物学知识积累为进化论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④资产阶级“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深入人心         ‎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 ‎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19.史载:“夏氏革命,叉为九州,涂山之会,亦云万国。四百年递相兼并,殷汤受命,其能存者三千余国,亦为九州,分统天下,载祀六百,及乎国初,尚有千八百国,而分天下为九畿……其后诸侯相并有千二百国。”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从制衡向统一的君主专制国家过渡,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B. 从夏到商,中央王朝控制的范围越来越小 C. 兼并战争在国家的统一方面客观上起着重要的催化作用 D. 为有效削弱地方诸侯的权力,中央王朝鼓励诸侯之间相互征伐 ‎20.下图是西汉手工业分布图,该图反映了 ‎ A. 纺织业分布较广                                                  B. 长江流域盐铁业发展水平较高 C. 黄河流域手工业水平高于长江流域                      D. 手工业集中分布于交通要道 二、问答题(共4题;共20分)‎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列为中国近代以来留学路线示图:‎ 詹天佑(1861年—1919年),清政府出于“振兴计划”的需要,使欧美的长技为我所有,在1872年从上海出赴美留美。詹天佑作为其中之一,1878年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主修铁路工程。回国后负责修建了京张铁路等工程,有“中国铁路之父”之称。‎ ‎    黄兴(1874年—1916年),在20世纪初期中国教育发生根本变革的大潮中,留学生无疑是一群“弄潮儿”。1902年,黄兴赴日本留学,到日本后,他与杨笃生等创办了《游学译编》杂志,主要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革命历史,宣传民主革命和民族独立。‎ ‎    刘少奇(1898年—1969年)1921年夏,他赴俄进入莫斯科东方大学,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坚信马克思主义“确实是真理,确能救中国”。同年冬天,他由青年团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此时的留学生沟通了马克思主义文化与中国社会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据陈学徇《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等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抗日战争时期战役地理分布图(时限1931—1945年,以攻取县级以上单位的战役为准)。‎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有关抗日战争中战役分布的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要求:所提取的信息可以是整个中国的,也可以是某个区域,分析须有史实依据)‎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理论界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作了以下探索。薛暮桥认为,社会主义经济是受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规律支配的,国家计划用来调节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决定意义的经济活动,价值规律起辅助作用。他认为,过分强调计划并达到否定经济核算所能发挥作用的程度会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只要是社会化生产,价值规律就仍起作用,运用它为人民造福是必要的。孙冶方等人认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价值规律在没有自由市场或自由市场受约束的条件下变得不灵敏了,但它存在着,我们更应重视它,并通过计算来发现、掌握它。王亚南认为,由于社会主义生产的计划性,基本上无需随市场供需变动,因此不致受价值规律自发运动的支配。薛暮桥认为,国民经济计划管理范围过分扩大,可能对国民经济带来严重的恶果。国家在调节生产和流通时,必须掌握正确的价格政策。国家既不应不考虑价值规律的作用,任意违反等价交换原则,也不应滥用价值规律来调节产品的生产和流通。‎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史的相关知识,围绕“计划与市场理论探索”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24.阅读材料后回答。 材料:1919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湘江评论》连载毛泽东的《民众的大联合》一文。文中对辛亥革命作了生动地描述并指出:辛亥革命使人们有了“一层觉悟”,这就是“知道圣文神武的皇帝,也是可以倒去的。大逆不道的民主,也是可以建设的”。人们应该有话敢说,有事敢做。同时又指出,虽然辛亥革命所持之“主义”,是为一般民众所赞成的,但革命行动本身,却缺乏广大民众的参与,没有建立起“民众的大联合”。‎ ‎——据鲁振祥《孙中山·辛亥革命·三民主义毛泽东半个世纪论说述要》‎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辛亥革命的社会价值”自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 三、材料分析题(共1题;共10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11年10月22日,在朝野的清廷立宪派官员纷纷行动起来,借势逼迫清政府仿照英国的君主立宪政治体制,设立议会,实行君主立宪政体,最终导致了清王朝资政院颁布《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第三条规定皇帝之权,以宪法所规定者为限;第四条则以宪法规定皇位的继承顺序;第八条更限制皇族不得为总理大臣及其他国务大臣和各省行政长官。宪法由资政院起草决议;国会拥有宪法修正提案权;总理大臣由国会选举;皇帝是陆海空三军统帅,对内需要使用军队时,必须依照国会议决的特别授权进行,此外则无权调遣;国际条约,非经国会议决,不得缔结;还规定了国会决议预算权等。‎ ‎    ——摘编自周汶《论英国君主立宪制对清末立宪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王朝资政院颁布《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的背景。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中借鉴英国民主政治的主要表现。 ‎ 四、综合题(共2题;共30分)‎ ‎26.【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留居欧洲,希望能寻找到一种在中国政治革命成功后,避免贫富两级分化的社会改造方案,以防止社会革命在中国重演。孙中山接受了美国人亨利-乔治的土地国有和限制私人土地权益的思想。孙中山试图以此解决中国农民的贫困问题和农业发展问题,缓解社会的阶层矛盾。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时,在孙中山的力主下,“平均地权”作为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成为了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材料二   1924年1月,孙中山在国民党“一大”上明确提出“耕者有其田”的主张,其主要内容如下:一是要学习俄国的办法,实行耕者有其田。二是认为在当时的革命情形下还不能马上实行耕者有其田,因为 “……如果我们没有预备,就仿效俄国的急进办法,把所有的田地,马上拿来充公,分给农民,那些小地主一定会起来反抗的。就是我们革命一时成功,将来那些小地主,还免不了再来革命”。三是认为要对农民宣传土地政策,启发农民的觉悟,使农民都能够联络起来,有很好的团体。四是主张和平解决土地问题。联络全体的农民同政府合作,慢慢协商解决农民同地主的土地矛盾,“使农民可以得利,地主不受损失”。‎ ‎——摘编自蒋阳兵《试论孙中山的“平均地权”思想》‎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孙中山关于土地问题的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关于土地问题的主张形成的原因。‎ ‎27.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思想文化不断发展演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世界的三个相隔很远的地区,在大约同一时候都开展着高度的哲学活动。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伯恩斯《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十八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惟一可行的方法。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 ——[美]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 材料三  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互动……作用下产生的。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对中西文化矛盾冲突的比较鉴别中、逐渐发展出具有西方文化特色的人文思想。 ——文池《思想的灵光》‎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希腊人“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时的精神核心。孔子提出了哪些“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希腊和中国的哲学活动有何相通的地方?‎ ‎(2)据材料二,分析启蒙运动的起因。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时期“理性”思想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近代人文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和特点。‎ ‎(4)结合当今时代,谈谈你如何看待材料三反映的文化融合现象。‎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 D 2.【答案】 A 3.【答案】 D 4.【答案】 C 5.【答案】 B ‎ ‎6.【答案】 C 7.【答案】 D 8.【答案】 B 9.【答案】 A 10.【答案】 D ‎ ‎11.【答案】 A 12.【答案】 B 13.【答案】 C 14.【答案】 A 15.【答案】 D ‎ ‎16.【答案】 B 17.【答案】 B 18.【答案】 A 19.【答案】 C 20.【答案】 C ‎ 二、问答题 ‎21.【答案】 示例:‎ 观点:域外文化促进了中国近代化。‎ 论述:域外的工业技术、政治制度和思想经中国的海外留学生传到中国。这一传播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工业技术的传入推动了洋务运动进一步开展,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近代政治制度的传入使中国的政治近代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君主立宪思想的传播推动了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思想的指引,爆发了辛亥革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域外精神文化的传入,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促进了思想解放,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转向,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总之,中国近代对外来文化的吸收总是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也随着时间的不断向前推进而更新、演变。‎ ‎(围绕其他观点及论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如:向西方学习地域范围不断拓展;中国向域外学习由浅入深;留学是域外文化传入中国的重要纽带;留学生促进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留学教育对传统教育的挑战等等。)‎ ‎22.【答案】 示例:‎ 信息:中日间的战役主要集中于东北三省、华北、华东地区。‎ 分析:日本先侵入东北,从九一八事变开始,东北抗日联军就不断地进行抵抗活动。日本在东北站稳脚跟后,再进一步向华北、华东等地推进;与此同时,国民党军队在华北、华东等正面战场陆续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等大规模的会战;共产党组织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主要活动于华东、华北、华中地区。华北、华东地区是中国的经济和交通最发达的地区,日本兵力有限,只有优先占领这些交通线,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才能达到速战速决的战略意图。中日隔海相望,从东部进攻中国以及选择更近的东北为起点是必然选择,因此中日双方的战役主要集中于东北三省、华北、华东地区。‎ ‎23.【答案】 示例1: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对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探索。‎ 理论界受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加之我国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大多学者都强调计划对国民经济的调节作用起主导甚至决定作用;但也有的学者认识到过分强调计划的作用,忽视市场、商品和价值规律的作用,可能对国民经济造成恶劣影响。这些理论研究与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文革”期间的经济发展直接相关。‎ 示例2: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学者对市场作用的探索。‎ 理论界通过我国推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暴露出来的问题,如:大跃进、人民公社化以及“文革”期间的国民经济教训,少数学者已经开始意识到市场调节、运用价值规律有利于商品流通和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反对过分强调计划经济,因为受到苏联计划经济的影响,这一探索没有取得更大进展,但是为改革开放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和目标作了铺垫。‎ 示例3:改革开放后,中国市场经济理论的探索。‎ ‎20世纪80年代,学者们认识到,计划经济体制存在缺陷,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管理体制;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计划和市场并不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区别,在市场体制上思想解放;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上,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目标具体化;21世纪初,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起来。‎ ‎24.【答案】示例:论题:辛亥革命不仅是一场政治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 阐述: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为中国人民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并在中国形成了“敢有帝制者,天下共击之”的民主主义观念;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觉醒;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积极的变化。 ‎ 三、材料分析题 ‎25.【答案】 (1)背景: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西方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清末新政的开展;武昌起义爆发,清朝统治摇摇欲坠;立宪运动的推动。 (2)表现:限制君主权力;确立议会主权。 四、综合题 ‎26.【答案】‎ ‎ (1)辛亥革命时期:反对贫富分化;提出土地国有、平均地权;重视解决中国农民贫困问题和农业发展问题。国民大革命时期:反对进行土地革命;渐进地实行耕者有其田;主张由政府实行和平办法解决土地问题;主张宣传并启发农民觉悟。‎ ‎(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响;苏俄的影响;进行民主革命的需要。‎ ‎27.【答案】 (1)希腊:人文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 孔子:提出了“仁”、“礼”。‎ 相通:以人为本,关注社会。‎ ‎(2)起因:科学与知识进步促成启蒙运动。‎ 变化:从肯定人性、尊重人的价值发展到提倡科学与自由平等。(从崇拜人性发展到崇拜理性)‎ ‎(3)条件:西方思想文化的传入;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 特点:在中西文化碰撞中形成,带中西文化融合的特色。‎ ‎(4)看待:文化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文化融合有利于取长补短,促进共同繁荣;在文化融合的过程中,要注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注意保持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