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专题强化26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作业】
知能强化练(二十六)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一、选择题 1.(2019·北京西城区期中)1953年,《人民日报》发文说:“河北省合作总社应当认真克服片面营利观点,公开肥料成本,重新确定合理利润,不要使下级社在经营中发生亏累现象,以便迅速调整肥料价格,克服社价和市价脱节现象。”该文章( ) A.意在促进农村合作经济发展 B.标志着农业合作化基本完成 C.有力地促进了市场经济进程 D.反映全国掀起“大跃进”高潮 A [根据“不要使下级社在经营中发生亏累现象,以便迅速调整肥料价格,克服社价和市价脱节现象”,结合所学,1953年我国开始社会主义改造,农业实行合作化道路,材料表明要促进农村合作经济发展,A正确;1956年农业合作化基本完成,B错误;1953年我国开始“一五”计划,表明计划经济开始,C错误;1958年大跃进开始,D错误。] 2.(2019·宁夏银川模拟)据统计,1949~1952年,山西忻县有8 253户农民出卖土地39 912亩,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出卖土地的户数和亩数,1953年比1952年都增加5倍多。这一现象( ) A.反映了土地改革过程的曲折性 B.促使中国共产党加快农业合作化步伐 C.体现了小农经济的稳固性 D.说明农村城镇化的效果显著 B [土地改革是确定农民土地私有制,与材料中的土地买卖具有一致性,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土地私有制的弊端,源于农民个人生产能力的弱小,促使中共加快农业合作化步伐,故B项正确;“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出卖土地的户数和亩数,1953年比1952年都增加5倍多”体现了小农经济的脆弱性,故C项错误;“1949~1952年,山西忻县有8 253户农民出卖土地39 912亩”与城镇化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 3.(2019·福建莆田模拟)1954年,陈云指出:“对手工业合作社生产的发展,要加以管理和控制……要防止产量超过需要……要防止组织起来的工人排挤未组织起来的工人。”这一说法( ) A.针对的是农业集体化中要求过急的倾向 B.表明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目的是使手工业生产更加稳妥有序发展 D.有利于工商业及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C [“手工业合作社生产”对象为手工业,故A项错误;“1954年”对手工业的改造正在进行中,故B项错误;“对手工业合作社生产的发展,要加以管理和控制……要防止产量超过需要……要防止组织起来的工人排挤未组织起来的工人” 其目的是为了让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稳定有序,故C项正确;“手工业合作社生产的发展,要加以管理和控制”不涉及商业及商业发展问题,故D项错误。] 4.(2019·山东威海模拟) 领域 增长目标 年均增长率 工农业总产值 51.1% 8.6% 工业总产值 98.3% 14.7% 农业及副业总产值 23.3% 4.3% 该表为1952~1957年我国国民经济部分领域的计划目标。这主要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 ) A.国家工业基础薄弱 B.社会主义制度优越 C.出现经济冒进思想 D.忽视农业基础地位 A [根据表格信息可知,1952~195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增长的目标远远高于农业及副业总产值的增长目标,说明国家集中力量发展工业,反映了国家工业基础薄弱,故A项正确;表格反映了我国国民经济部分领域的计划目标,与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无关,故B项错误;经济冒进思想出现在1958年之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1952~1957年我国的农业发展相对较快,故D项错误。] 5.(2019·广东汕头模拟)据统计,1949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在工农业净产值中所占比重为84.5%,1952年为74.7%,1957年为62.3%。这说明该时期( ) A.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B.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C.现代化建设取得较大成就 D.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确立 C [从数字的变化中可以看出从1949~1957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在工农业净产值中所占比重不断下降,说明这一时期我国的工业化取得一些成就,我国农业总产值在工农业净产值中所占比重不断下降,不是由于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故A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故B项错误;现代化建设取得较大成就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确立不合题意,故D项错误。] 6.(2019·广东惠州模拟)下表是“一五”时期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与农村工业品零售价格指数变化的比较(以 1952 年为 100)。 年份(年)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农产品收购价格总指数 109 112.4 111.1 114.5 120.2 农村工业品零售价格总指数 98.6 100.5 102 101 102.2 据此可以推知( ) A.农产品收购价高于工业品零售价 B.农村生产关系已发生根本变化 C.政府重视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工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速不均衡 C [材料中表格反映的是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与农村工业品零售价格指数变化,并非农产品收购价与农村工业品零售价,且农产品收购价不可能高于工业品零售价,故A项错误;材料中表格反映的现象与农村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化无关,故B项错误;表中数据表明政府一定程度上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稳定农村工业品零售价格,以便于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发展农业生产,故C项正确;材料中表格反映的是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与农村工业品零售价格指数变化,与工农业劳动生产率増速无关,故D项错误。] 7.(2019·安徽马鞍山月考)三大改造完成后,陈云提出:对经济建设与物力国力的适应要有一个长远的计划;考虑到农业对经济建设的规模很大的影响,因此,建设规模必须限制在农业所能承受的限度内。这一思想( ) A.促成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B.改变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 C.摆脱了计划经济思想的束缚 D.契合中共八大制定的经济方针 D [1953年9月,《人民日报》发表的庆祝国庆四周年的口号中,正式公布了这条总路线,故A项错误;“一五”计划期间确立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直到改革开放,故B项错误;“一五”计划后,国家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且当时积极作用占主导,其消极影响直到改革开放后才逐步摆脱其束缚,故C项错误;题干中“对经济建设与物力国力的适应要有一个长远的计划”符合中共八大的既反保守,题干中“建设规模必须限制在农业所能承受的限度内”符合中共八大的又反冒进,故D项正确。] 8.(2019·东北三省四市联考)1957年9月14日《中共中央关于做好农业合作社生产管理工作的指示》中明确提出,在农村实行“包工、包产,包费用和超产奖励”的“三包一奖”制,要求生产队在生产管理中建立集体和个人相结合的生产责任制机制,以期建立严格的田间管理制度。这一做法意在( ) A.局部调整农业生产关系 B.农村包产到户初见端倪 C.解决市场物资缺乏问题 D.推动了人民公社化建设 A [由材料“在农村实行包工、包产,包费用和超产奖励的三包一奖制,要求生产队在生产管理中建立集体和个人相结合的生产责任制机制”可知是对农业生产合作社的调整,故A项正确;包产到户实施于1978年,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对农业生产合作社的调整而非市场物资,故C项错误;1958年在大跃进运动进入高潮时,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故D项错误。] 9.(2019·北京西城区期中)漫画题为《大豆过江》,画中标注了此画是“1958年秋江苏邳县农民朱会然和华君武合作”完成,邓拓配诗“叶作风帆荚作船,长江飞渡若云烟。出身豆荚成大器,家在东吴试验田。”该漫画反映出( ) A.过度追求高速度带来的浮夸风 B.片面追求生产力发展的高速度 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成果 D.探索建设道路取得的初步成果 A [漫画《大豆过江》以夸张的笔法宣传“大跃进”的成果,实际上反映出的是过度追求高速度带来的浮夸风。故答案为A项。“大跃进”运动对生产力发展造成破坏,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成果,也不是探索建设道路取得的初步成果,排除B、C、D项。] 10.(2019·北京西城区期中)下图反映了新中国某一个时期连续十年内国内工农业总值变化情况。对图中“C”点经济发展状况分析正确的是( ) A.国企改革协调了轻重工业比重 B.“大跃进”促使重工业产值提升 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基本完成 D.家庭联产责任制取得很大成效 B [“大跃进”时期大办工业,大炼钢铁,促使重工业产值提升,与“C”点经济发展状况相符,故答案为B项。国企改革没有涉及轻重工业比重,且“C”点轻重工业不协调,排除A项;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完成时,轻重工业比例应当大体协调,排除C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动农业的大发展,与图示信息不符,排除D项。] 11.(2019·山东枣庄模拟)根据下表内容判断,能够被认定的历史结论是( ) 召开时间 会议类型 主要议题和会议成果 1961.3 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 人民公社体制问题;公社规模必须划小 1961.8 中共中央工作会议 重点是工业问题,其次是粮食问题;会议通过《工业七十条》,加强企业的经济核算和财务管理 1961.10 中央局第一书记会议 专门讨论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的问题 A.工业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 B.人民公社化造成了严重后果 C.中央着手调整经济管理体制 D.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基本完成 C [材料主要反映了当时存在的一些问题及解决的措施,故A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人民公社化带来的严重后果,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1960年“八字”方针提出,中央着手调整经济管理体制,故C项正确;国民经济恢复于1952年基本完成,故D项错误。] 12.(2019·河南中原名校联考)下表展示的是1952~1978年间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 ) 年份 国民收 入指数 消费水平指数 全国居民 城市居民 农村居民 1952 100 100 100 100 1957 153 122.9 126.3 117.0 1978 453 177.0 212.0 157.6 (注:国民收入指数和消费指数均按可比价格计算,此表格出自《中国统计年鉴1993》) A.国民收入主要用来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B.优先发展重工业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C.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差距在不断拉大 D.计划经济体制保证了国民收入持续增长 C [据表格可知1978年,国民收入指数是国民消费指数两倍多,故A项错误;据表格可知“一五”计划期间国民收入增长,故B项错误;据材料可知1957年与1978年相比城乡居民之间的差距扩大,故C项正确;由表格可知1978年国民收入大幅增长,结合所学可知改革计划经济体制提高了国民收入,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1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为此,中共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的发展战略。 ——武力《中国共产党对转变 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与实践》 材料二 1952、1957年中国主要产品产量简表 项目 1952年 1957年 增幅(%) 钢(万吨) 135 535 296 煤炭(万吨) 6 600 13 100 98 棉纺物(亿米) 38.3 50.5 32 谷物(万吨) 16 092 19 505 19 材料三 在这岁月更新的时候,回顾过去一年的巨大成就,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信心越发增强了。……我们的事业永远是前进的。但是,在前进的道路上,有时会遇到某些曲折,这也是很自然的。因为我们所从事的社会主义事业,是我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一项伟大的艰巨的新事业。 ——人民日报社论(1957年元旦)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中共开始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前提。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共采取的经济发展战略的作用。 (2)据材料二,归纳20世纪50年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人民日报社论体现出的心态。结合1956年的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简析其形成的主要因素。 解析 (1)第一小问前提,据材料一“1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即可从国民经济恢复工作的完成的角度指出中共开始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前提。第二小问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一五”计划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的角度概括中共采取的经济发展战略的作用。 (2)第一小问状况,据材料二“1952、1957年中国主要产品产量简表”通过数据的纵横加减比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重工业、轻工业、农业的发展特点等方面归纳20世纪50年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状况。第二小问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从苏联模式的影响、建设经验的欠缺等方面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3)第一小问心态,据材料三“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信心越发增强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乐观自信的角度指出人民日报社论体现出的心态。第二小问主要因素,结合1956年的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即可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中共八大等方面简析其形成的主要因素。 答案 (1)前提:国民经济恢复工作的完成。 作用:“一五”计划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 (2)状况:重工业发展迅速,轻工业发展相对缓慢,农业生产发展滞后。 原因:受苏联(斯大林)模式的影响;新中国建设经验的欠缺。 (3)心态:乐观自信。 因素: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和中共八大的召开。 14.(2019·宁夏银川月考)阅读下表,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50~70年代新中国经济与外交发展状况简表 时间 经济状况 外交状况 20世纪 50年代 土地改革在新解放区推行。 国家财经根本好转,国民经济恢复。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 “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完成。 八大二次会议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兴起。 新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 中苏关系恶化。 这一时期越南、法国、印度等与中国建交,建交国家有23个。 20世纪 60年代 开始提出“八字方针”。 经济经历困难后逐渐恢复。 文化大革命动乱波及经济领域。 中苏关系恶化。 美国发动侵越战争。 这一时期古巴、法国等与中国建交,建交国家有16个。 20世纪 70年代 周恩来、邓小平先后主持中央工作时期,经济好转。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体制改革起步。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中日邦交正常化。 中美建交。这一时期西方与中国建交国家达62个。 ——摘编自王桧林《中国现代史》(下册)等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经济与外交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经济与外交关联,信息提取可以从表中一个时期状况论证,也可以结合几个时期综合论证,史论结合。) 解析 结合材料,总结经济和外交的关系是“经济实力决定外交,外交为经济建设服务”,确定经济与外交关系的论题,运用材料中的一个时期或多个时期的经济状况和外交政策进行论述,史论结合。 答案 (示例)论题:经济实力决定外交,外交为经济建设服务。 阐述: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实力的增强是中国外交取得成就的基础,而新中国的外交活动,为国内建设赢得了和平的国际环境。1950年至1952年土地改革进行,使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同时国民经济的逐步恢复,新中国经济状况好转,这些均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经济基础。而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又为开展大规模的国内经济建设创造了和平的国际环境。 结论:总之,经济实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外交,而外交要为经济建设服务。 (信息提取可以从表中一个时期的经济与外交之间的关系论证,也可以结合几个时期的经济、外交综合论证。)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