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合格性模拟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合格性模拟历史试题

金坛一中2019秋学期高二年级合格性考试第二次模拟考试 历史试卷 命题人:张强宝 审卷人:叶建华 考试时间:60分钟 总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8题,每题2分,共76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并填涂在答卷相应题号中。‎ ‎1.在当今社会有这么一种现象:把男.女的结婚叫做男婚女嫁;家庭的孩子继承父亲的“姓氏”;把父亲的父母称为“家公”“家婆”,却把母亲的父母称呼为“外公”“外婆”。与这种现象相关的古代政治制度是 A. 分封制 B. 礼乐制度 C. 郡县制 D. 宗法制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实质体现了宗法制中“嫡长子继承制”“男尊女卑”等观念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所以与这种现象相关的古代政治制度是宗法制。A是西周的地方制度,C是秦朝的地方制度,排除AC。B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名师点睛】宗法制思想观念对后世的影响:‎ ‎(1)使“忠”“孝”观念深入民心。‎ ‎(2)造就了重视家庭建设、尊老爱幼、夫妻相敬、兄弟相亲、和睦相处等社会公德。‎ ‎(3)促使中华民族形成了“国”“家”不可分的意识,直接造就了一批忠孝之士。‎ ‎(4)宗法制的“道德专制”“男女不平等”“等级观念”等思想,直接导致了后世的男尊女卑、等级贵贱、任人唯亲等现象,成为扼杀人性、阻碍民族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5)宗法意识使“国人”形成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盲目排外心理。‎ ‎2.甲骨文卜辞:“(王)大令众人曰:协田。”《诗经》:“千耦其耘。”宋代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材料反映了 A. 铁犁牛耕是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B. 农业经营方式由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 C. 小农经济是古代社会的基本生产模式 D. 精耕细作推动古代农业长期领先世界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依据材料“协田”、“千耦其耘”结合所学可知,这体现的耕作方式是集体劳作,依据材料“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可知这体现的是以男耕女织为特征的个体农耕,所以材料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营方式由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铁犁牛耕”是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出现的农业耕作方式,与体现集体劳作的“协田”、“千耦其耘”等信息不符;C选项错误,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与体现集体劳作的“协田”、“千耦其耘”等信息不符;D选项错误,材料中并未将中国古代农业与世界农业进行比较,无法得出中国古代农业长期领先世界。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3.某校学生在进行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研究性学习时,制作了下表,其中推论不严谨的是 人物 思想观点(史料)‎ 结论 孟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A先秦诸子百家均具有民主思想 董仲舒 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 B君权神授思想强化君主专制 陆九渊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C儒学更强调人的主观精神 黄宗羲 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D体现了发对封建君主专制的精神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并不能代表所有诸子百家思想。A错误,符合题意。董仲舒思想神化君权主要是维护封建君主统治,B 正确。陆九渊是心学开创者,强调人主观能动性,C 正确。黄宗羲“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体现出批判君主专制思想,D正确。‎ ‎4.唐朝前期,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从决策到实施涉及众多政府机构,按制度规定,其正确的运作程序是 A. 工部→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 B.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 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 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三省六部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审核,尚书省下辖六部(吏、户、兵、刑、礼、工六部)负责执行,其运作程序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具体执行部门),故B选项正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符合材料内容的正确运作程序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故而排除A、C、D选项。‎ ‎5.宋代理学家所强调的义理,与汉代董氏的儒学相比,其重点不在政治哲学上,而在伦理道德上;与先秦的元典儒学相比,其对伦理道德的阐述,更侧重于哲学的表达。这说明宋代理学 A. 在内容和形式上发展了儒学 B. 否定了先秦孔孟的元典儒学 C. 以构建哲学体系为终极目的 D. 完成了向近代学术体系转型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的信息提取能力。根据材料“其重点不在政治哲学上,而在伦理道德上”“其对伦理道德的阐述,更侧重于哲学的表达”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宋代理学与汉代董氏儒学相比在内容上有了发展,与先秦儒学相比有了形式上的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与先秦的元典儒学相比,其对伦理道德的阐述,更侧重于哲学的表达。”可知,说明宋代理学与先秦孔孟的元典儒学对伦理道德的阐述的侧重点不同,而不是否定,故B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宋代理学在内容和形式上发展了儒学,无法体现理学以构建哲学体系为终极目的,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理学并不属于近代学术体系,依旧是传统儒家文化,故D项错误。‎ ‎6.下图是2016年5月中国邮政发行的“二十四节气”特种邮票中的一张,该邮票中所画的工具在中国古代主要用于 A. 松土播种 B. 鼓风冶铁 C. 引水灌溉 D. 淬火炼钢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图片中内容是水利灌溉,因此材料中的图片是用于引水灌溉,故C选项正确;材料图片内容是灌溉工具,主要用于饮水灌溉,而不是松土播种的工具,故A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鼓风冶铁工具是水排等,材料内容不是体现鼓风冶铁,故B选项错误;淬火炼钢涉及到的是冶铁工具,材料内容不涉及冶铁工具,故D选项错误。‎ ‎7.日本学者沟口雄三认为:“自古以来的‘民本’之说并非‘民为本’,而仅仅是指君主‘以民为本’;然而明末涌现出来的民本主义言论却是主张尊重‘公论’,即主张是非存于民间即地方的公论之中,皇帝和官僚必须遵从民众之是非。”下列言论最能支撑该学者结论的是 A. 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 董仲舒:“《春秋》之法,以人随君,以君随天。”‎ C. 顾炎武:“天下之宗子各治其族,以辅人君之治。”‎ D. 黄宗羲:“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然而明末涌现出来的民本主义言论却是主张尊重‘公论’,即主张是非存于民间即地方的公论之中,皇帝和官僚必须遵从民众之是非”可知,体现了皇帝和官僚要遵从民众的“公论”,选项中“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也体现了要遵从民众“公论”的意思,能够支撑该学者的结论,故D选项正确;孟子的“民贵君轻”体现了君主要“以民为本”的民不思想,与材料无关,故A选项错误;董仲舒的“以人随君,以君随天”体现了君权神授的思想,故B选项错误;顾炎武的“天下之宗子各治其族,以辅人君之治”主要体现了主张以宗法制维护社会秩序的主张,故C选项错误。‎ ‎8.湖南一座古墓出土了以下文物:青铜酒杯、圆形方孔铜钱、精致的锦缎、闻名中外的粉彩和珐琅彩。据此推测该墓可能为 A. 商周时期墓葬 B. 隋唐时期墓葬 C. 宋元时期墓葬 D. 明清时期墓葬 ‎【答案】D ‎【解析】‎ 清朝出现珐琅彩,古墓葬有珐琅彩,该墓葬应为明清时期墓葬,故D正确;商周、隋唐、宋元时期还没出现珐琅彩,故排除A、B、C。‎ ‎9.明朝嘉靖年间“滨海细民,以海禁过严,生理日促,转而从盗。”有识之士认为“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材料说明“海禁”政策 A. 导致了沿海倭患出现 B. 影响了沿海百姓生计 C. 促进了海上贸易发展 D. 解决了民间商业纠纷 ‎【答案】B ‎【解析】‎ ‎“以海禁过严,生理日促,转而从盗”“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说明“海禁”政策影响了沿海百姓生计,使沿海商人铤而走险,走上为寇的道路,B正确;“海禁”政策是防范倭患而采取的政策,A因果倒置,错误;“海禁”政策不利于海上贸易发展,C错误;D与材料无关,排除。‎ ‎【名师点睛】‎ 本题考查明清海禁政策及其影响,抓住关键信息“以海禁过严,生理日促,转而从盗”并准确解读即可。‎ ‎10.“金陵定鼎,平成永固之基。京曰天京,一一悉准乎天命;国为天国,在悉简乎帝心。”材料涉及的历史事件是 A. 太平天国运动 B. 八国联军占领北京 C. 中国同盟会成立 D.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材料“金陵定鼎”“京曰天京”“国为天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涉及的事件是太平天国运动。所以答案选A。‎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 ‎11.1872年洋务派代表李鸿章招商筹办了清政府经营的第一家近代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该企业的创办使“洋商垄断收入锐减,中国减少外流之白银当在数千万两之巨,中国之航权,唯贵局是赖”。据此说明洋务运动 A. 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入超局面 B. 垄断了中国航运权 C. 达到了“分洋利”的目的 D. 实现了自强与求富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轮船招商局可赖以维护中国内河航运权益,打破“洋商垄断”,减少巨额的白银“外流”并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分洋商之利的目的,C项正确;仅一家航运公司难以扭转中国对外贸易的入超局面,A项错误;轮船招商局并没有垄断中国的航运权,B项不符合史实;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自强与求富”的愿望破产,D项错误。‎ ‎【点睛】洋务运动是近代化的开端。‎ ‎12.下面地图为历史示意图,与该事件最直接相关的是 A. 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 B. 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北京条约》‎ C. 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刘永福抗日败日陷壹南”“徐骧”等及图片体现了台湾地图,可判断出材料与甲午战败后反割台斗争有直接的关系,故C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与台湾无关,故A选项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北京条约》主要发生在京津地区,与“刘永福”“徐骧”等人无关,故B选项错误;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主要涉及的地区是京津地区,与台湾、刘永福、徐骧等无关,故D选项错误。‎ ‎13.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之所以得出这一结论,是因为这场革命 A. 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B. 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制度 C. 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D 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其强调辛亥革命为一段2132年的历史划上了句号,结合所学应为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所以D项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影响 ‎【详解】‎ ‎14.“第二天始,中国人民便走上了反抗的道路。九月间,上海有十万大中小学学生的大罢课,有三万五千日本码头工人的大罢工。全国各地,从上海到成都,从平津到广州,所有的学生都卷入反对日寇进攻东北的热潮中。”上述材料记载的历史事件是 A. 甲午战争 B. .五四运动 C. 七七事变 D. .九一八事变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全国各地,从上海到成都,从平津到广州,所有的学生都卷入反对日寇进攻东北的热潮中。”可知上述材料记载的历史事件是九一八事变,故答案为D项;甲午战争时期,并没有形成全国范围的反抗,排除A项;五四运动发生在五月,到六月已经结束,不符合材料给的时间,排除B项;七七事变,日本开始全面侵华,不符合材料反对日寇进攻东北的热潮叙述,排除C项。‎ ‎【点睛】本题考查抗日战争。主要考查9·18事变后,中国人民反对日本侵略的斗争。解答本题时,学生要能够根据材料中“反对日寇进攻中国东北的热潮”中判断这是9·18事变后的事件。‎ ‎15.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1927年国共分裂以后,……毛泽东所采取的非正统做法,令他处在了与莫斯科和中共政治局‘对立’的地位;然而他最终取得了共产党采用的所有策略中最大的成功。”毛泽东采取的“非正统做法”‎ A. 实现了革命中心地区由南方向北方的转移 B. 建立了第一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 C. 以土地革命为核心形成工农武装割据局面 D. 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才因形势变化而改变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材料可知,1927年国共分裂以后,毛泽东所采取的非正统做法最终取得了共产党采用的所有策略中最大的成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以土地革命为核心形成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意义,故C正确。革命中心地区由南方向北方的转移,属于长征的意义,故A排除;建立第一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属于南昌起义,故B排除;选项D表述不符合史实,工农武装割据被共产国际和中央政治局否定,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长征,遵义会议后才又回到毛泽东“非正统做法”上来。‎ ‎16.美国记者史沫特莱曾对抗日战争中一场战役作这样报道:“整个华北地区,从晋北山区到东海岸,从南面的黄河到北面的长城,都成了战场……一百团人打击了敌人在华北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这场战役是 A. 百团大战 B. 淞沪会战 C. 太原会战 D. 徐州会战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史沫特莱所报道的为1940年发生的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故A项正确;B项,淞沪会战爆发于江苏上海地区,排除;C项,太原会战是中国第 2 战部队与日本华北方面军在山西省北部、东部和中部地区进行的大规模的战略性防御战役,排除;D项,徐州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日双方在以江苏省徐州为中心的津浦(天津至浦口)、陇海(宝鸡至连云港)铁路地区进行的一次大规模防御战役,排除。‎ ‎17.建国后农村包产到户几经波折,1956年最初出现,1957年因反右派斗争扩大被迫中止,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再次兴起,1962年遭到批判,20世纪70年代末重新出现,受中央肯定向全国推广,由此可见 A. 建国后计划经济体制一成不变 B. 经济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C. 经济政策一直受“左”倾影响 D. 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材料“建国后农村包产到户几经波折”可知,中国的经济建设一直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故选B。“几经波折”说明计划经济体制并非一成不变,经济政策也并非一直受“左”倾影响,排除AC;公有制的地位从始至终并未改变,生产关系是在不断地进行局部调整,而不是根本性变化,排除D。‎ ‎18.美国经济学家弗农拉坦曾提出“诱致性制度变迁”的经济规律,指的是现行制度的变更与替代,或者新制度的创设,是由个人或一群人,在响应获利机会时自发倡导、组织和实行的。与这一理论相符合的是 A. 人民公社化运动 B. 城市经济体制的大变革 C. 开展大跃进运动 D. 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推行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推行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最早由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自发进行包产到户的试验,这符合材料“由个人或一群人,在响应获利机会时自发倡导、组织和实行的”的描述,故选D。ABC均是国家主导实施,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对于历史材料中出现的陌生名词,学生心理上一定要沉着冷静,方法上要学会跳读、抓住关键词句,如本题中“自发倡导、组织和实行”。‎ ‎19.20世纪70年代,我国基本实行计划内商品价格单轨制;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起计划内和计划外的商品价格双轨制;2014年,我国农产品领域实现全部放开,由市场形成价格。价格体系变化本质上反映 A. 社会主义制度的初步建立 B. 完全实行由行政来配置资源 C.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D. 商品价格形成机制发生变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计划内商品价格单轨制”本质上是计划经济产物,而“计划内和计划外的商品价格双轨制”和“全部放开,由市场形成价格”则是逐步引入市场经济的结果,故选C。社会主义制度在1956年就已经建立,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行政配置资源能力逐步弱化的过程,排除B;商品价格形成机制发生变化是具体的表现,而不是本质,排除D。‎ ‎【点睛】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的过程,解题的过程一定要牢牢抓住设问中的“本质”,做好现象与本质的区分。‎ ‎20.中国自1990年开始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以来,先后向全球各地派出5000多人次的维和人员。今天,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也是承担联合国维和摊款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出资额在联合国所有成员国中位居第二。这反映出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特点是 A. 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B. 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C. 重视同世界大国建立“伙伴关系”‎ D.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答案】D ‎【解析】‎ 从外交的范围来看,我国在新时期的外交主要以联合国为中心,既有周边国家的外交,也包括地区性的区域与组织,还涉及到大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其它选项只是其中的表现之一。‎ ‎21.江泽民同志强调,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这几个字是不能没有的,这并非多余,并非“画蛇添足”,而恰恰相反,是“画龙点睛”。所谓“点睛”就是坚持 A. 计划和市场相互结合 B.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 C. 计划经济的基础作用 D 国家对经济宏观调控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社会主义”是“画龙点睛”,要求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而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故B项正确。A、D两项均为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征的手段,均不是社会主义在经济上的本质特征。故排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且C项表述不符合材料所表达的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主旨,故排除。‎ ‎22.古希腊思想家普罗泰格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这一主张 A. 强调善是人内在的灵魂 B. 忽视了人的主观感受 C. 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 D. 主张人要用理性思考 ‎【答案】C ‎【解析】‎ ‎【详解】“人是万物的尺度”将人置于自然与社会的中心,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故选C。A项是苏格拉底的主张,排除;这一主张认为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这肯定了人的主观感受,排除B;材料并未提及理性的思维方式,排除D。‎ ‎23.1510年,马丁・路德刚赴罗马时惊呼:“向你致意,神圣罗马!殉道者的血使你神圣光耀!”但罗马最终令他失望。他说:“谁第一次往罗马去,他去找骗子;第二次去,他染着骗子气;第三次去,他自已就成了骗子。“由此可见他 A. 反对宗教信仰 B. 倡导圣像崇拜 C. 维护教皇权威 D. 主张宗教改革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材料“谁第一次往罗马去,他去找骗子;第二次去,他染着骗子气;第三次去,他自已就成了骗子”可知,马丁・路德认为罗马教会已经非常腐朽,因此他主张宗教改革,故选D。宗教改革反对的是罗马教会,但不反对人们的宗教信仰,排除A;马丁・路德主张因信称义,人人可直接和上帝沟通,这说明他是不提倡圣像崇拜的,排除B;宗教改革否定了教皇的权威,排除C。‎ ‎【点睛】本题考查宗教改革,解题的关键信息是“谁第一次往罗马去,他去找骗子;第二次去,他染着骗子气;第三次去,他自已就成了骗子”。‎ ‎24.有学者认为:衰落是一个容易使人上当的词,因为它包含了两个相去甚远的概念……拿16世纪的意大利来说,在外部因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导致意大利经济强国地位丧失的“外部因素”是 A. 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 B.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C. 世界殖民霸权的确立 D. 黄金白银的大量流入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使欧洲的贸易中心发生转移,从地中海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处于地中海区域的意大利因此大受影响,逐步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故选A。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于意大利,是它成为经济强国的原因,排除B;世界殖民霸权的确立是意大利丧失经济强国地位之后,排除C;黄金白银的大量流入使欧洲发生价格革命,它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瓦解,这与意大利商业中心地位的丧失没有关系,排除D。‎ ‎25.2017年6月,因一系列社会问题,英国部分政要和民众要求首相特蕾莎·梅下台。特蕾莎·梅最终是否下台,关键取决于 A. 特蕾莎·梅所在执政党保守党的民意支持率 B. 英国女王的态度 C. 议会对特蕾莎·梅政府的信任程度 D. 在野党工党的态度 ‎【答案】C ‎【解析】‎ 根据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相关规定,英国首相是由议会选举产生出的多数党领袖来担任的,所以首相要对议会负责,因而特蕾莎•梅最终是否下台,关键取决于议会的态度,故C项正确;‎ 英国首相是由议会选举产生出的多数党领袖来担任的,故AD项错误;英国君主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因果女王的态度与首相的任职无关,故B项错误。‎ ‎26.2017年2月3日,美国华盛顿西区联邦地区法院法官颁布限制令,暂时在全国范围内冻结总统特眀普签发的“禁穆令”,违反宪法,立即暂停。这一裁定直接反映了美国 A. 行政权受到司法权的制约 B. 总统不再是国家权力中心 C. 三权分立制约平衡的机制 D. 行政权受到立法权的制约 ‎【答案】A ‎【解析】‎ ‎【详解】总统违反宪法,立即暂停直接说明了总统的行政权受到司法权的制约的,故A项正确;美国总统是国家权力的中心,掌握行政大权,这一点没有改变,但他受到司法权的制约,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三权之间的关系,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出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关系,只涉及到行政权受到司法权的制约,故D项错误。‎ ‎2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我们发觉自己处于这样一个世界中:在这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这个世界是有史以来唯一的一种经济统治——工业文明的统治的一部分。”引领这次工业文明的主要国家是 A. 荷兰、英国 B. 英国、法国 C. 美国、德国 D. 英国、美国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美国和德国是这次工业革命的中心,故选C。英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引领者,排除ABD。‎ ‎28.“(它)以天才的透彻鲜明的笔调叙述了新的世界观,即包括社会生活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最全面最深刻的发展学说辩证法以及关于阶级斗争、关于共产主义新社会的创造者无产阶级所负的世界历史革命使命的理论。”“它”指 A. 《共产党宣言》‎ B. 《资政新篇》‎ C. 《天朝田亩制度》‎ D. 《四月提纲》‎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共产党宣言》。依据材料中“唯物主义”、“辩证法”、“阶级斗争”、“共产主义”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选项内容可知这部著作指的是马克思、恩格斯起草的《共产党宣言》。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资政新篇》是1859年太平天国领导人洪仁玕提出的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改革方案,与题意不符;C选项错误,《天朝田亩制度》是1853年太平天国制定的以解决土地问题为核心的代表农民阶级利益的革命纲领,与题意不符;D选项错误,《四月提纲》是列宁在二月革命后提出的和平夺取资产阶级政权的革命纲领,与题意不符。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29.钱乘旦在《不平衡的发展:20世纪与现代化》一文中称:“西方现代化经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下列能体现“修正民族国家”的是 A. 成立货币基金组织 B. 建立欧洲共同体 C.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D. 发展“新经济”‎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修补资本主义主要指修正资本主义的弊端和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修正民族国家主要指修复欧洲各国之间的关系朝向一体化方向发展,建立欧洲共同体就是修正民族国家的典型事例,B项符合题意。ACD均为修补资本主义,排除。‎ ‎30.《大国崛起》:“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新政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由此可见,罗斯福新政开创的市场经济的新模式是 A. 自由放任 B. 国家干预和市场调节相结合 C. 政府主导 D. 国家垄断和自由竞争相结合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缓和严重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大大增强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的调控能力,通过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缓和经济大危机对经济的冲击作用,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故B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就职后,为了缓和经济危机的影响,放弃以往自由放任的政策,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A选项错误;政府主导更多指的是二战后西方国家的国家资本主义,故C选项错误;国家垄断和自由竞争相结合出现在二战后西方国家的资本主义,故D选项错误。‎ ‎31.图片往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也往往能反映重大的历史事件与史实。观察下列两幅图片,与之相符合的主题是 列宁参加义务劳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插图 A. “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胜敌人”‎ B. “要有勇气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 C. “开垦、开垦、再开垦”‎ D. “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答案】A ‎【解析】‎ 据图文信息“列宁参加义务劳动”体现的是 1918 年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A 项符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目的,故A正确;B 项为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是列宁对新经济政策的解释,其中的“下山路”指的是借用资本主义的力量发展生产,允许一定范围内的资本主义生产,排除B;C 项是赫鲁晓夫改革大力开垦荒地,排除;D 项为是戈尔巴乔夫改革,排除。‎ ‎32.苏联工业化开始时,通过农民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的价格剪刀差的办法,使资金从农业流向工业。结果使农业生产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引发了两次较大的农业危机。造成苏联农业危机的直接原因是 A. 苏联工业化模式的弊端 B. 苏联农业发展长期落后 C. 恶劣的自然环境的影响 D. 长期国内外战争的创伤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苏联农业危机”是在“资金从农业流向工业”,导致农业生产遭受了严重破坏而引发的,结合所学可知,苏联工业化模式是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用工农产品的剪刀差实现资金积累,从而使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所以A项正确;农业落后和自然环境恶劣在苏联一直存在,与农业生产资金不足没有直接关系,BC两项只是客观因素,不是直接原因;苏联工业化时,国民经济恢复的任务已经完成,D项错误。‎ ‎【点睛】苏联工业化的特点是集中发展重工业,国内积累和追求高速发展。‎ ‎33.1945年9月美国的一次全国民意调查显示,54%的美国人相信美国和苏联在战后能够合作,两个月后,这一数字下降到了44%,到了1946年2月,这一数字下降到35%。造成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 美苏两国合作的基础不复存在 B. 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的冲突 C. 美国政府反共反苏的倾向日益强烈 D. 二战后苏联对欧美国家采取不合作态度 ‎【答案】B ‎【解析】‎ ‎【详解】“相信美国和苏联在战后能够合作”的美国人,仅战后两个月就下降了10%,这从根本上反映了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影响了美国人的态度,所以B项正确;“美苏两国合作的基础不复存在”说法绝对,双方只是失去了战时合作的基础,A项错误;美国政府反共反苏的倾向日益强烈只是客观现象,不是根本原因,C项错误;“二战后苏联对欧美国家采取不合作态度”也只是客观外因,不是根本原因,D项错误。‎ ‎【点睛】外交的根本出发点是国家利益。‎ ‎34.2016年6月,英国“脱欧”沉重打击了面临欧元、难民、恐怖袭击等诸多危机的欧盟,欧洲一体化遭遇重大危机。欧洲一体化开始于 A. 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 B.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的建立 C. 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 D. 欧洲共同体的建立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欧洲煤钢共同体建立于1951年,开启了欧洲一体化,故选C;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建立于1957 年,排除AB;D建立于1967年,排除。‎ ‎35.有一个松散的国际组织,它成立于冷战时期的1961年9月,现有120个成员国、17个观察员国和10个观察员组织。中国于1992年9月成为其观察员国。其成员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并定期举行首脑会议。据此推断,该组织是 A. 联合国 B. 亚太经合组织 C. 不结盟运动 D. 上海合作组织 ‎【答案】C ‎【解析】‎ 根据题干“松散的国际组织”“120个成员国、17个观察员国和10个观察员组织”“中国于1992年成为其观察员国”可知,该组织为不结盟运动,故C项正确;联合国成立于1945年10月24日,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亚太经合组织于1989年11月成立,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上海合作组织于2001年6月成立,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36.历史漫画以幽默、夸张的笔法描绘历史现象或事件,并赋以深刻的寓意。观察下面日本大国崛起漫画,理解最准确的是 A. 中国综合国力提升,得到日本关注 B. 日本吸取历史教训,实现和平崛起 C. 日本成为政治大国,谋求“入常”‎ D. 世界多个力量崛起,形成多极格局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漫画中的人物形象和电视上“CCTV”“大国的崛起”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日本关注中国的崛起。故答案为A项。B项,根据所学可知,日本逃避“二战”责任,并未吸取历史教训,排除;C项,“二战”后,日本成为经济大国,没有成为政治大国,排除;D项,漫画没有体现“多个力量崛起”,“形成多极格局”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 ‎【点睛】漫画题中的“看图”,是指对图文结合的理解。大多数高中历史试题中的漫画都是图文结合类的,图是主体,文字起补充和说明作用。但很多时候漫画中的文字(含漫画的标题)对解题起关键作用,所以考生一定要结合漫画中的文字来“看图”,其要领如下:‎ a.分解标题中的文字信息,对应漫画中的图片信息,确定漫画的主题;‎ b.看图中有无明显表现出夸张、讽刺等意味的信息,结合漫画创作的时间点(或其他提示时代的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37.2016年10月,人民币继美元、英镑、日元、欧元之后,正式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并拥有10.92%的权重。下面漫画“入蓝”直接反映了在全球金融秩序的治理中 A. 发达国家依旧控制着主导权 B. 中国开始在发挥着主要作用 C. 世界贸易自由化程度在加深 D. 美元主导地位发生根本动摇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人民币继美元、英镑、日元、欧元之后,正式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并拥有10.92%的权重”反映中国经济实力增强,国际影响力提升,同时也体现出发达国家仍然控制着国际经济的主导权,故A项正确;B项说法错误,中国在国际事务中作用不断增强,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到世界贸易自由化程度,排除;材料没有反映出美元的地位,故D项排除。‎ ‎38.“天安门上望,城下人如海。举头红五星,共庆山河改。”陈毅这首诗真实记录了 A. 五四运动 B. 北平和平解放 C. 开国大典 D. “文革”结束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天安门上望,城下人如海。举头五角星,共庆山河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1949年新中国成立,开国大典的史实,故C正确。五四运动,不符合“举头五角星,共庆山河改”,故A排除。北平和平解放,不等于解放战争的胜利,故B排除。“文革”结束,也没有“共庆山河改”,故D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 ‎【名师点睛】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了国家的主人。中国的历史进入一个新纪元。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开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大国,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二.材料解析题: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本大题共2小题24分,每题12分。‎ ‎39.2016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强调“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 ‎ 秦以后两千多年发生的多次“革命”(从陈胜、项羽、刘邦到朱元璋、李自成),导致改朝换代、政策调整,却未能改变宗法社会、专制帝制的基本面。……辛亥革命足可垂之青史的,从破坏一面言之,是推翻延续两千余年、近古以降已成为社会进步严重障碍的专制帝制,……从建设一面言之,则是创建宪政共和。‎ ‎——冯天瑜《辛亥革命与中国宪政渊源》‎ 材料 二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人民日报》刊印(1949年10月1日)‎ 材料三 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就告诫我们:“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新中国成立后,经过艰苦摸索和曲折实践,我们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代,迈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长征之路。‎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太平天国在政治制度建立上和中国古代的“革命”相同之处。简要概括辛亥革命“垂之青史”的原因。孙中山曾书“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逝世前推动的国民革命所取得的成就。‎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三年以来”的革命时期内“解放南京”的战役和“三十年以来”的革命历程的起点事件。据材料二,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筹建新中国的会议、新中国成立初期确立的根本政治制度和20世纪90年代中国民主法制建设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建设中国“政治文明”的原则是什么?‎ ‎【答案】(1)相同:都是要建立专制帝制。‎ 原因:推翻专制帝制,创建宪政共和。‎ 成就: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2)战役:渡江战役。‎ 事件:五四运动。‎ 目的: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 ‎(3)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新政协)。‎ 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成就:把“依法治国”写进宪法。‎ ‎(4)原则:坚持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国,保障人民自由幸福的权利。‎ ‎(围绕“民主”、“法治”、“自由”或“幸福”答题均可得分,只答“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得分)‎ ‎【解析】‎ ‎【详解】(1)第一问,根据材料“导致改朝换代、政策调整,却未能改变宗法社会、专制帝制的基本面”“辛亥革命……从建设一面言之,则是创建宪政共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在政治制度建立上和中国古代的“革命”都是要建立专制帝制。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领导,政权的性质属于封建专制的政权,是中国几千年农民起义的最高峰,因此只是改朝换代,没有改变君主专制制度。第二问,根据材料“从破坏一面言之,是推翻延续两千余年、近古以降已成为社会进步严重障碍的专制帝制,……从建设一面言之,则是创建宪政共和”可知,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共和国。第三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辞去临时总统职位后仍然坚持革命,前后进行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这系列革命运动沉重打击了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推动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 ‎(2)第一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解放南京”的战役是渡江战役,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解放南京,推翻了国民党政权的统治;第二问,材料发表于1949年10月1日的人民日报内容,因此“‘三十年以来’的革命历程的起点事件”指的是1919年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第三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主义为主的资产阶级性质的人民民主革命,其目的是无产阶级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答。‎ ‎(3)第一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筹建新中国的会议是指1949年9月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召开的各党派代表参加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又称新政协。大会代表对各项会议报告和国名、国旗、国徽、国歌等问题进行了充分讨论。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确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于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而确立的。第三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90年代中国民主法制建设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是1999年3月,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第一款,正式把这一治国方略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 ‎(4‎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坚持从中国政治国情的实际出发,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并且要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和进行领导方式创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答。注意:围绕“民主”、“法治”、“自由”或“幸福”答题均可得分,只答“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得分。‎ ‎40.二战后,国际经济合作对经济全球化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中国也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治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展开,推动反法西斯国家在货币领域向制度化合作阶段迈进,终于在1944年7月签署了布雷顿森林协定。……它标志着国际货币关系告别各自为政与自由放任的混乱局面,开始步入有规则竞争和制度化合作的新阶段。‎ ‎——王在帮《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兴衰》‎ 材料二 APEC在区域合作方面取得的部分成果 年份 ‎1989年 ‎2012年 ‎2013年 直接投资流入额(亿美元)‎ ‎911.6‎ ‎6972.4‎ ‎/‎ 直接投资流出额(亿美元)‎ ‎940.8‎ ‎8934.9‎ ‎/‎ 平均关税率 ‎16.9%‎ ‎/‎ ‎5.8%‎ ‎——据刘晨阳《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与2014年后的APEC进程》整理 材料三 从全球治理体系来看,目前在经济发展领域主要由美国、部分西欧国家、日本等发达国家所主导。……筹建亚投行是中国首次以规则制定者的身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不仅提高了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治理的话语权,也是中国承担更多国际责任的一个体现。‎ ‎——据国际在线网(2016年1月14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显著特点。维持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运转的两大经济支柱是什么?‎ ‎(2)经济区域集团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据材料二,概括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取得的成就。20世纪90年代,中国是如何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 ‎(3)材料三中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发生了怎样的有益变化?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应该如何更好地参与国际经济治理?‎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怎样的趋势?‎ ‎【答案】(1)特点:有规则竞争和制度化合作。‎ 经济支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2)成就:资本流通高速增长;贸易自由化进程加快。‎ 中国: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同欧盟等区域经济组织加强联系。‎ ‎(3)变化: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有所提高。‎ 中国:积极参与经济规则制定;承担应有的大国责任;推动互利共赢的多边合作。‎ ‎(4)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集团化。‎ ‎【解析】‎ ‎【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开始步入有规则竞争和制度化合作的新阶段”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显著特点是有规则竞争和制度化合作。经济支柱,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根据《布雷顿森林协议》的要求,1945年,世界银行建立,并于1946年正式运行。194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宣告成立,并于1947年正式运行,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运转的两大经济支柱。‎ ‎(2)成就,根据材料数据可知,直接投资流入额由1989年的911.6亿美元,到2012年增长为6972.4亿美元;直接投资流出额由1989年的940.8亿美元,到2012年增长为8934.9亿美元,说明资本流通高速增长;平均关税率由1989年的16.9%,到2013年的5.8%,说明贸易自由化进程加快。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1年11月,在“一个中国”和“区别主权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原则基础上,中国、中国台北和香港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世纪90年代,中国同欧盟等区域经济组织加强联系,促进各国经济交流和发展。‎ ‎(3)变化,根据材料“提高了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治理的话语权”可知,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中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有所提高。中国,根据材料“筹建亚投行是中国首次以规则制定者的身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应积极参与经济规则制定;根据材料“也是中国承担更多国际责任的一个体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承担应有的大国责任,并积极推动互利共赢的多边合作。‎ ‎(4)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对抗的局面结束,欧洲的一体化、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中国的经济的发展等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同时随着国际贸易的增长及各国之间交流和联系的加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集团化的特点。‎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