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2018-2019学年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一、单选题(本部分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 1.据史书记载,“评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这一农具指的是( ) A B C D 2.《明神宗实录》记载:“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纺织)面户纂组(编织)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这则史料能够说明的是( ) A.官营手工业发展迅速 B.农产品商品化日益明显 C.新型的雇佣关系出现 D.重农抑商观念彻底改变 3.白寿彝先生说:“官方以法令来保护手工业技术的世代传习。有时,为了技术的世代传习官府还要干涉某些手工业者家属的婚姻,使民间技术的传习成为顽固的传统。”这说明我国古代手工业( ) A.技术水平领先世界 B.技术工艺不断创新 C.技术传承封闭保守 D.技术交流范围广泛 4.清朝唐英《陶冶图说》记载景德镇“商贩毕集,民窑二三百区,终岁烟火相望。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余万,靡不借瓷资生”。这反映了当时( ) A.景德镇开始成为瓷都 B.瓷器出口量大幅增长 C.手工业分工日益细密 D.私营制瓷业发展迅速 5.唐朝时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政治上官僚制度趋于完善;文化上诗歌蓬勃发展;经济上( ) A.市坊界限打破,突破时空限制 B.土地所有制建立,铁犁牛耕出现 C.商品经济发展,柜坊飞钱出现 D.经济重心完成南移,大运河开通 6.图1直接反映( ) 图1 1500—1557英国物价指数变化 A.价格革命 B.商业革命 C.工业革命 D.交通革命 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展的市场,……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英国获得“充裕流动劳动力”的途径是( ) A.殖民扩张 B.开辟新航路 C.圈地运动 D.奴隶贸易 8.学者马克垚在书中这样比较了两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多半是由有才能的技工完成而非科学家做出……1870年以后,科学家进入工业研究的实验室,几乎所有的工业部门都受到科学的影响。马先生表达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一个显著特点。这个特点是( ) A.多国几乎同时开始了技术革命 B.技能是成就大工业的唯一要素 C.凸显出科学与技术结合的趋势 D.“电气时代”取代了“蒸汽时代” 9.到19世纪上半叶,一种新的生产组织管理形式……资本主义大工业制度在英国确立起来。这种革命性的变化主要得益于( ) A.珍妮纺纱机的发明 B.内燃机的发明 C.改良蒸汽机的广泛运用 D.电力的广泛运用 10.鲁迅评价中国近代某一思想时指出,“便是学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本领要新,思想要旧”。这一思想属于( ) A.地主阶级顽固派 B.地主阶级洋务派 C.资产阶级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11.据中国海关统计,从19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末的20年间,进口纱布的单位售价下降了25%左右,对该材料理解合理的是( ) A.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有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体现国人崇洋媚外心态 D.促进了落后地区的经济繁荣 12.1872年创办的上海轮船招商局是中国最早的航运企业,1873年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使用机器进行生产。上述企业所反映的民族工业产生路径包括( ) ①外商投资 ②洋务派创办 ③商人投资 ④手工工场转型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3.甲午中日战争战争后和“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都获得了较快发展。其共同原因是( ) A.政府鼓励发展工商业 B.自然经济不断发展 C.列强放松了对华侵略 D.国内政治局势稳定 图2 这把破扇子,哪能抵挡的住外来的狂风暴雨? 14.漫画往往蕴含者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选项中 对图2解读准确的是( ) A.中国的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 B.民族独立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前提 C.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逐渐瓦解 D.实业救国思想取得了重大成就 15.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能为此结论提供佐证的是( ) A.确立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方针 B.确定了“三大改造”的方针政策 C.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D.制定“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16. 1983年中共中央一号文明确:“采取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这一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必将使农业社会主义合作化的具体道路更加符合我国的实际。”这一时期我国农业的主要经营方式是( ) A.分田单干 B.集体经营 C.包产到组 D.包干到户 17.对于新中国的工业化,有人认为:毛泽东他们那一代人是打地基、搭框架的,提供了一套毛坯房;而邓小平们则为这座房子进行了基础装修;现如今我们所做的,该是在前两步的基础上,对房子进行精装修了。依据材料所述,下列有关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基本历程叙述正确的是( ) A.1953年,中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 B.1978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1992年,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D.1995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初步形成 18.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物质文化生活与社会习俗发生了很大改变。这一时期大城市可能发生的事情( ) A.年轻姑娘拿着布票购买喜欢的衣料 B.大批男子剪掉留了多年的辫子 C.周末穿着列宁装到电影院看电影 D.到教堂参加朋友举办的西式婚礼 19.流行词语反映了时代的变迁。下列流行语与时代对应正确的是( ) A.义务教育、希望工程——新中国成立初期 B.上山下乡、样板戏——“大跃进”时期 C.放卫星、赶英超美——“文革”时期 D.网购、微信——改革开放新时期 20.“美国国内经济的不平衡与国际经济的不平衡一样严重,其根本原因在于工资落后于不断上升的生产率,从1920年到1929年,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2%,而其生产率却猛增了55%”。该材料表明造成1929年经济危机的原因是( ) A.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基本矛盾 B.美国经济的虚假繁荣 C.美国国内的生产相对过剩严重 D.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21.罗斯福上台后,定期用“炉边谈话”的形式向人民解释新政。在谈话中,他不可能倡导的是( ) A.所有银行停业整顿,授权联邦银行增发钞票以解决货币短缺 B.成立农业调整署,向增产的农民提供补贴以提高农产品价格 C.国家干预、调节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为企业复兴创造条件 D.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帮助各州进行直接救济或者以工代赈 22.鲍盛刚在《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中说:“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这里的“氧气面罩”是指( ) A.积极殖民扩张,开辟海外市场 B.创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D.实行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23. “20世纪90年代后,欧美地区专业技术人员、经理阶层、学校教师等‘新中产阶级’日益增多,逐渐取代小企业主、小农场主等‘老中产阶级’而居主导地位,这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密切相关。”这说明( ) A.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 B.农业产业比例上升 C.产业结构出现新变化 D.工业产业比例上升 24.20 世纪 70 年代后,美英等国逐渐发展出一种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经济发展模式。这一模式是( ) A.“凯恩斯主义” B.“福利国家制度” C.“新经济” D.“混合经济” 25. 1925年苏联“私人资本在其作用相对降低的情况下有了绝对增长……农村富农经济随着农村分化的加剧而日益增长;城市新资产阶级也在日益增长”。这一系列增长的政策因素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农业集体化 26.图3是1929—1938年美国和苏联在世界工业 总产值中所份额(%)的变化趋势图。苏联所占 份额上升得益于(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赫鲁晓夫改革 27.为了解决“斯大林模式”给苏联经济造成的困难,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到戈尔巴乔夫,都进行了经济改革。他们改革的共同点是( ) A.优先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 B.调整所有制结构发展个体经济 C.发展重工业以进行军备竞赛 D.力图解决计划经济造成的弊端 28.口号是历史的浓缩,通过它们可以还原一段真实的历史。下列口号出现在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是( ) A.“废除余粮收集制,拥护固定粮食税” B.“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 C.“开垦、开垦、再开垦” D.“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29.2015年,国际某金融机构向中国提供贷款1.5亿美元,贷款期限29年,以支持贫困地区产业减贫。这一机构应是( )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关贸总协定 C.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D.世界贸易组织 30.区域集团化在各地区的合作程度差异较大,其中实现了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的区域集团化组织是( ) A.东南亚国家联盟 B.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C.北美自由贸易区 D.欧洲联盟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31.国情不同决定了各国工业化道路的不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改革者所需要的乃是轮船与枪炮,所以他们设立的是船坞与兵工厂。他们不小心谨慎,但传统中国之架构已被他们打下了一个大洞。他们“自强”的结果在我们看来固然失望,可是从当日时间与环境看来,已不足为奇。我们不能忘记,他们使中国工业化。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工厂制度代替了过去的工场手工业。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一些新兴的工业部门,如电力工业、汽车工业等,由于生产技术和产品结构的复杂,因此企业的规模日益扩大,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作为超大规模企业的垄断组织出现。 ——摘编自吴于廑 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三 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 因此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来实行国家工业化。 ——摘自《斯大林选集》 材料四 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但绝不可以因此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如果没有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所以,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必须处理好。 ——1956年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1)材料一描述的是中国近代史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评价这一事件。(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说明两次工业革命使生产的组织形式发生的变化。(5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苏联工业化道路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形成原因。(4分) (4)根据材料三、四,指出中国与苏联工业化道路的异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我国“一五”计划时期工业化的成就。(6分) 2018——2019年度高一历史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部分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 1——5CCCDC 6——10ACCCB 11——15BCABC 16——20DCDDC 21——25BCCDB 26——30CDCCD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31.(20分) (1)事件:洋务运动。(1分) 评价:标志着中国近代化(工业化)起步;对自然经济的瓦解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是没有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也可得分) (2) 成就: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创制与应用;新的通讯工具应用等。(3分) 变化:第一次工亚革命后工场手工业被工厂制度代替;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垄断组织(或大企业)出现。(2分) (2)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2分) 原因:战争威胁,增强国防力量;基础薄弱,增强经济实力。(2分) (3)相同:都注重发展重工业。(1分) 不同:新中国在发展重工业的同时,注重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协调发展。(1分) 成就:初步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局面,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4分,若回答具体事实,可酌情给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