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江苏专用):选修四第52讲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江苏专用):选修四第52讲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学案)

选修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第52讲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考点导学 模块概述 本模块重点叙述了古代中国政治家如秦始皇、康熙帝等封建帝王;东西方先哲的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有华盛顿、拿破仑;“亚洲觉醒”时期的革命先驱孙中山、甘地;中外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列宁、毛泽东和邓小平,及中外两位杰出的科学家李时珍、牛顿的贡献。内容主要有:(一)秦始皇、康熙帝对我国古代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二)古代东西方思想家代表人物有孔子、柏拉图;(三)华盛顿领导的美国独立战争摧毁了英国的殖民枷锁,赢得了国家的独立,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拿破仑上台,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他以对外战争的形式,把法国革命成果推广到欧洲其他地区;(四)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觉醒时期出现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运动,代表人物有中国孙中山和印度“圣雄”甘地;(五)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同俄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产生列宁主义;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又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与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改革开放的实践相结合,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六)近代中国伟大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英国牛顿因非凡的科学成就,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 一、古代历史人物评说 考情分析 引领考试的风向标 考试说明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1.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1)秦始皇    (2)康熙帝 ‎2.东西方的先哲 ‎(1)孔子     (2)柏拉图 T24B(唐太宗)‎ 复习建议 ‎1.重点关注古代杰出帝王对建立和巩固统一的国家多民族发展所做的贡献,及其为政之道可借鉴之处 ‎2.将孔子、柏拉图的思想与当今道德文化建设相联系,关注三位思想家的思想主张的异同比较 扬帆启程的导航灯 考点一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1.统一六国的条件 ‎(1)客观 条件 ‎①经济上,由于战国时期生产力不断提高,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各地联系进一步加强,为统一提供了物质条件 ‎②政治上: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大多废除了分封制而实行郡县制,局部实行了中央集权制,从而为大一统的封建国家奠定了政治基础 ‎③民族关系上:地区战争使各族之间联系日益加强,以华夏族为中心,形成相当巩固的民族共同体 ‎④因战乱之苦,广大劳动人民渴望统一 ‎⑤诸侯之间长期的争霸战争,势力强大的诸侯国形成了局部统一 ‎(2)主观 条件,‎ ‎①秦国社会改革比较彻底,建立了比较巩固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②秦国新兴地主力量强大,经济发展迅速,军队战斗力强 ‎③秦国实行了远交进攻等正确策略 ‎④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 ‎2.统一过程: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完成统一六国的大业。‎ ‎3.统一意义: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的分裂局面,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②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 ‎4.建立集权统一国家 措施 影响 ‎(1)政治方面 中央: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 地方:郡县制 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思想文化 统一文字:小篆 思想专制:焚书坑儒 促进文化发展;思想控制,摧残文化 ‎(3)经济方面 统一货币、度量衡、车轨 促进经济交流 ‎(4)交通方面 修筑驰道、灵渠 促进交通发展,巩固统一 ‎(5)军事拓疆 征百越、击匈奴;修筑长城 奠定基本疆域 ‎5.功过评价 ‎(1)功绩:①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结束了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人民的愿望;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②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交流;③扩大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过失:(暴政)①大兴土木:广建宫殿陵墓,劳民伤财;②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③徭役兵役重。‎ ‎(3)总体评价:秦始皇建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开创了中华民族的新纪元,功大于过。‎ 考点二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 ‎1.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 ‎(1)西南 地区 平定三藩:扫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符合国家的统一趋势,使清朝的统治趋于稳定 ‎(2)东南 地区 统一台湾:采取攻抚兼施的方针,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将台湾置于中央政府统一管辖之下,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巩固了东南海防 ‎(3)西北 地区 三征噶尔丹:清政府控制了漠北蒙古,进而控制了天山南北,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奠定了统一国家的广大疆域 ‎(4)崇尚 儒学 恢复开科取士,延揽汉族文士,缓和阶级、民族矛盾,加快满族文化的发展步伐 ‎(5)蒙藏 地区 尊重喇嘛教;多伦会盟,接受臣服;册封班禅,加强对西藏的管理 ‎2.维护国家主权 ‎(1)措施:通过两次雅克萨之战,清军反击沙俄侵略,1689年中俄双方平等协商,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划定中俄两国东段边界,维护了中国主权。‎ ‎(2)意义:两国平等协商而签订的边界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维护了边界一百七十年的稳定,维护了国家主权;清朝第一次使用了“中国”这一国号,表明维护的是中国主权。‎ ‎3.评价 ‎(1)功绩 康熙扫除了地方割据势力,抗击了外来侵略,基本奠定了中国版图,缔造和巩固了了空前统一多民族国家,开创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繁盛时代——康乾盛世 ‎(2)过失 对内加强专制(文字狱、设南书房),对外轻视西方,实行闭关政策,未能紧跟世界潮流,为后来近代中国落后埋下隐患 ‎(3)总评 康熙缔造、巩固了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他一生的文治武功,臻于极致,开创出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繁盛时代——康乾盛世 随堂验收 学以致用的训练营 ‎1.古代杰出帝王对传统儒学的态度存在一定的差异。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秦始皇)於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馀人,皆阬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後。‎ ‎——《史记》 ‎ 贞观二年,诏停周公为先圣,始立孔子庙堂于国学,稽式旧典,以仲尼为先圣,颜子为先师,两边俎豆干戚之容,始备于兹矣。是岁大收天下儒士,赐帛给传,令诣京师,擢以不次,布在廊庙者甚众。‎ ‎——《贞观政要·崇儒学》‎ ‎(康熙二十三年)十一月幸曲阜,诣先师庙,行三跪九拜之礼。‎ ‎——《东华录》‎ 完成下列要求:‎ ‎(1)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三位帝王对当时儒学的态度。‎ ‎(2)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三位帝王对儒学采取的措施。‎ ‎(3)如何认识三位帝王对儒学态度的差异?‎ ‎2.康熙帝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一生的文治武功,臻于极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康熙(本名玄烨,在位于1662年至1722年)在各项标准上,符合了传统中国所谓内圣外王的尺度,他既仁慈又不乏决断力。他在国内主持大政,也带兵领将驰骋于边疆。在位61年,也正是满清在中国巩固其统治的日子。‎ 公元1696年康熙亲率兵8万出塞,与蒙古领袖喀尔丹周旋,军中有西方式的地车,为前所未有。1689年尼布楚条约签订,于是将北部疆域固定化。及至康熙在位末年,国库充实,于是诏令全国人丁税以公元1711年为准则,以后人口增加亦不增税。‎ ‎——摘编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传统中国“内圣外王的尺度”是什么?‎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康熙帝巩固统治的主要措施。‎ ‎(3)有人说,康乾盛世是中华帝国最后一抹“落日余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理解。‎ 第52讲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随堂验收】‎ ‎1.(1)态度:秦始皇打压儒学,唐太宗主张文德治国,康熙帝崇尚儒家文化。‎ ‎(2)措施:秦始皇焚书坑儒;唐太宗崇儒尊孔,完善科举;康熙帝亲自祭拜孔子,恢复开科取士,延揽汉族文士。‎ ‎(3)认识:儒学在秦代更多体现保守一面,在唐代、清代则经过自我调整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所以统治者对其态度不同;无论统治者对儒学态度如何,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巩固封建君主专制。‎ ‎2.(1)尺度:加强内心的道德修养,才能成为“仁人”“君子”,达到安邦治国的“外王”目的。‎ ‎(2)措施:平定“三藩”;收复台湾;平定噶尔丹叛乱;抗击沙俄入侵;轻徭薄赋。‎ ‎(3)理解:出现最后一个封建盛世,但在空前强化的专制社会环境下,没有主动融入工业文明潮流,造成近代中国的落后。‎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