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石嘴山三中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末考试 文科综合卷 历史部分 1.《左传》记载有“周之宗盟,异姓为后”,“凡诸侯之丧,异姓临于外,同姓于宗庙,同宗于祖庙,同族于祢庙”。此外,天子和诸侯还经常举行“合族之食”的典礼。上述材料反映了 A. 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 B. 分封制是维系西周统治的基础 C. 异姓诸侯受到歧视 D. 利用宗族关系来维护政治认同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材料“……同姓于宗庙,同宗于祖庙,同族于祢庙”、“天子和诸侯还经常举行‘合族之食’的典礼”等信息可知,周统治阶级利用宗族关系来维护统治,D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A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宗法制,没有涉及分封制的内容,B错误;据材料可知“周之宗盟,异姓为后”, 周之宗盟除了同姓之外还有异姓,异姓列在同姓之后,异姓纳入周之宗盟,异姓诸侯与同姓诸侯的权利地位不同,材料没有体现异姓诸侯受到歧视,C错误。 2.嘉庆六年(1801年)到道光十八年(1838年),唯一的对外通商出口城市——广州的关税达到185万两白银。嘉庆五年(1800年)到道光九年(1829年),全国每年出口的棉布达百万匹以上。杭州的丝绸衬衫成为英国市场上的畅销品,备受英国人的青睐。这种状况表明( ) A. 中国开辟了广阔的外贸市场 B. 南方地区传统自然经济瓦解 C. 岭南地区经济完全超越北方 D. 对外贸易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长途贩运 【答案】D 【解析】 【详解】清代嘉庆道光年间,广州是中国唯一的对外通商出口城市,而杭州的丝绸衬衫在英国市场上成为畅销品,那么杭州的丝绸衬衫必然要转运至广州出口,由此可知外贸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内的长途贩运,故选D项;由于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开辟了广阔的外贸市场的说法有误,排除A项;中国自然经济的瓦解是在鸦片战争以后,排除B项;材料内容无法体现岭南地区经济完全超越北方,排除C项。故选D。 3. 洋务运动中随着近代航运事业的发展,产生如下结果:“以湖北一省而论……实因轮船畅行,民间衣食之途,尽为攘夺,江河船只顿减十之六七,失业之人不可胜计。而襄樊一带行店关闭,车户歇业,瘠苦情状,尤不堪寓目。”对此有人批评洋务运动是“刮天下贫民之利而归之于官也”。这段史料说明 A. 社会的转型发展往往伴随着部分群体的苦痛 B. 片面追求经济变革而不动政治体制只能失败 C. 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底层民众生活的困苦不堪 D. 近代航运企业夺利于民说明洋务运动的局限 【答案】A 【解析】 从材料可以看出,因为洋务运动采用了新式的船运业,排挤了传统的帆船运输,使得失业人数增加,从这可以看出近代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转型必然伴随的是部分群体的痛苦,故选A;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从客观上有利于近代化,故B错误;从材料中无法显示是底层民众生活困苦不堪,故C错误;材料中不能表明洋务运动的影响,故D错误。 4.1923年,国内出现了“科学与人生观”的争论。梁启超提出,要反思一战,认为科学不能解决人生观问题,反对“科学万能论”;有人坚持科学是人生观的基础与核心;陈独秀则立场鲜明地主张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人生观问题。这场论争 A. 民主科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 B. 使国人认识到了欧洲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C. 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开端 D. 体现出国人积极思考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这场论战是“科玄论战”。科玄论战争论焦点可概括为两个核心问题:首先是对科学与玄学价值问题的讨论,其次是科学能否支配人生观。论战的后期,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也参与进来,推动了思想的进一步解放;进一步推动了科学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有利于提高大众的科学素养);引起人们辩证地看待中西方文化(对“科学万能”“全盘西化”偏激思想的纠偏,或引导人们重新审视传统文化);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对当今认识科学与人文的关系具有借鉴意义,所以该争论体现出国人积极思考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故答案为D项。材料涉及的是“科玄论战”,不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排除A项;材料没有指出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也不是材料的主旨意思,排除B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开端是从1917年十月革命后,排除C项。 5. 据统计,仅1937—1938年,经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到延安去的知识青年就达2万多,先后经各种途径奔赴解放区的大学生、学者、文学家和艺术家以及外国专家华侨等共有6万多,远超1937年初中共党员的总数(4万)。这反映出当时 A. 抗日救亡成为国民的普遍追求 B. 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明显扩大 C. 中共的先进性得到空前的认同 D. 马克思主义成为主流的教育思想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抗日战争中中共根据地建设。从材料时间信息可知,与当时的国民党政府或者汪伪政权相比,抗战时期中共的全面抗战路线,根据地的民主建设等因素吸引了大量到延安和解放区的学生、学者,故C项符合题意;“普遍”表述太绝对,故A不符合题意;到延安和解放区的学生学者并非都加入了中共,故B项不符合题意;马克思主义教育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D不符合题意。 6.1955年万隆会议后,西方国家将数百亿美元从印尼、马来西亚、泰国等地转入香港银行,香港的银行家不得不将沉积的资金以极低的利息贷出。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向毛泽东和中央提出了利用香港银行的国际游资引入国内建设的想法,毛泽东表示赞同。毛泽东意在 A. 打破对外经济交往的孤立局面 B. 重视与亚非国家的经济合作 C. 创造社会主义建设的有利条件 D. 缓解大跃进造成的经济困难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1955年”来看,这一时期利用香港银行的国际游资引入国内建设,是为了即将开展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创造有利条件。故答案为C项。当时新中国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有经济交往,排除A项;材料中利用的是西方国家的国际游资,排除B项;1955年大跃进尚未发动,排除D项。 7.1961年2月8日,毛泽东接见法国参议员密特朗时说,中法之间存在一堵墙,但是“只要在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下,是可以拆掉的”,这说明当时中国外交( ) A. 开始对外谋求“求同存异” B. 有意打破中法间意识形态的束缚 C. 后在摆脱苏联外交的影响 D. 旨在联法对美 【答案】B 【解析】 【详解】毛泽东认为中法之间的墙在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下是可以拆掉的,根据所学内容可知这堵墙实际上是意识形态的差异之墙,所以毛泽东的话表明当时中国外交意在打破中法之间意识形态的束缚,故选B项;“求同存异”是在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排除A项;材料内容无法体现中国意在摆脱苏联影响,排除C项;中国意在扩展对外交往,并非是联法对美,排除D项。故选B。 8.下图反映了1978-2008年我国货物贸易占世界比重及位次,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 加入世贸组织使我国成为世界贸易大国 B. 改革开放政策使我国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C. 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卓有成效 D. 我国的对外贸易顺差日益凸显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图示内容可知,2000年后中国对外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和位次大幅上升,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种情况的出现与中国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关,故选A项;我国的改革开放在1978年就开始了,且我国尚未成为世界经济强国,排除B项;图示内容无法体现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情况,排除C项;虽然我国对外贸易大幅增长,但无法体现贸易顺差是否凸显,排除D项。故选A。 9.“这次航行把基督教文明中心与印度教文明中心直接联系起来,进而把旧大陆几乎所有的重要文明区域通过海上都联系起来,从东非到日本的各文明国家都面临着西方文明的挑战。”这次航行 A. 最早到达好望角 B. 最先实现欧洲新航路梦想 C. 发现美洲新大陆 D. 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材料信息“这次航行把基督教文明中心与印度教文明中心直接联系起来”可知,此次航行开辟了欧洲到印度的新航线。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指的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的航行,这最先实现欧洲新航路梦想,故B正确;迪亚士最早到达好望角,故A错误;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故C错误;麦哲伦及其船队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故D错误。 10.有学者指出:“文艺复兴说到底是阿尔卑斯山以南的富庶世界,尤其是意大利的一场华丽而感性的时髦风潮,宗教改革则是贫穷而道德严谨的北欧世界的一场质朴而深刻的思想革命。”该学者旨在强调 A. 近代思想解放运动都具有地域性特征 B.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斗争对象不同 C. 宗教改革更有利于推动现代化进程 D. 部分人文主义者过分追求感官享受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的“宗教改革则是贫穷而道德严谨的北欧世界的一场质朴而深刻的思想革命”等信息可以看出,该学者认为宗教改革更有利于社会变革,从而推动现代化进程,故答案为C项;A项说法绝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两者的斗争对象,排除B项;D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点睛】文艺复兴运动发现了人和人的伟大,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创造力,是近代西方人文主义兴起的标志。宗教改革否定教皇的权威,打破了天主教会的精神枷锁,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使人们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从而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进一步发展和传播了人文主义。 11.1787年,鉴于先前对殖民地总督的认识,美国制宪会议的一些代表要求设立一个不能否决法律的行政长官,其他代表认为共和国需要一位强有力的行政官。经过大量辩论,代表们设立了一位被宪法授予了可制衡议会的足够权力的行政长官。这一行政长官的设立( ) A. 体现了民主共和的基本理念 B. 实质上是中世纪国王的翻版 C. 践行了联邦体制的基本原则 D. 满足了不同阶层的政治需求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材料中的“被宪法授予”“可制衡议会”等信息可知,这一行政长官的设立体现了民主共和的基本理念,故答案为A项;材料所述行政长官与中世纪国王有本质区别,排除B项;联邦体制的基本原则是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适度分权,但联邦政府掌握大权,材料没有体现这些内容,排除C项;材料并没有提及其满足了不同阶层的政治需求,排除D项。 12.下表反映了英国不同时期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地域分布情况(单位:%),表中信息表明( ) 年份 地区 1699~ 1701 1772~ 1774 1804~ 1806 1834~ 1836 1854~ 1856 欧洲 83.6 45.0 373 36.3 28.9 美国、加拿大和西印度 13.3 46.9 46.4 34.7 281 非洲、近东、亚洲、澳大利亚和拉美 3.1 8.1 16.3 29.0 43.0 A. 英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B. 亚非拉地区经济水平大大提高 C. 亚非拉地区殖民化程度逐渐加深 D. 英国在欧洲的产品销售额下降 【答案】C 【解析】 材料仅英国不同时期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地域分布情况,不能看出英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如何,故A项错误;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英国对亚非拉地区地区的出口呈现不断增长趋势,说明亚非拉地区经济水平并没有太大的提高,故B项错误;根据英国对亚非拉地区不断增长的出口可知英国加大了对这些地区的经济侵略,亚非拉地区殖民化程度逐渐加深,故C项正确;英国在欧洲的产品销售比例下降,并不代表销售额下降,故D项错误。 点睛:解答图表类型主观题,除了要体会把握上述的命题路数和解题思路,还要注意,准确回答这种试题的前提是要读懂图表,这就需要从以下几个因素入手: (一)标题:看清标题的内容; (二)时间:搞清楚图表涉及的年代; (三)数据:重视数量关系的对比; (四)图示:明确图表中各种符号的具体涵义; (五)注释:往往包涵解题的关键信息源。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雅典的音乐学校教孩子演奏乐器,还教荷马史诗的选段和抒情诗,并配以乐曲让孩子们边弹边唱,以培养学生的美感、节奏感和旋律感;教育内容除赛跑、跳远、角力、掷铁饼、投标枪五项竞技外,还有游泳、舞蹈和拳击,使青年人身体健壮、肢体匀称、形态健美,并养成坚韧、勇敢、克制等道德品质;结束基本教育后,大多数人就业谋生,少数富家子弟可入国立体育馆,接受身心和谐发展教育,学习骑马、射箭、驾车等军事技术。梭伦改革在立法中明确规定父母必须帮助其子女学会一门手艺,否则将来就不能要求子女赡养自己;组织学生参加宗教祭祀、社会庆典、公共集会、法庭审判等实际活动,进行政治道德教育。 ——摘编自《雅典的教育》 材料二 太学是汉代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最初太学只设五经博士,置博士弟子五十名,从武帝到王莽,太学中科目及人数逐渐加多,开设了讲解《易经》《诗经》《尚书》《礼记》…等课程。汉元帝时博士弟子达千人,汉成帝时增至三千人…武帝到王莽,还岁课博士弟子,入选可补官。 ——摘编自《中国古代教育》 材料三 从1952年开始,中国高等学校进行大规模的院系调整,按照苏联高教模式,取消原有系科众多的综合性大学,改为文理科或多科性理工科大学;以建设单科性专门学院为重点,将经济建设迫切需要的系科专业分别集中或独立,建立新的专门学院:取消大学中的学院建制,改为校系两级管理,普遍设立专业,按专业培养人才。工科由此成为高等教育中发展最快、比重最大的类别。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建立起了高度集中统一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 ——摘自物东平《中国教育制度和教育政策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古代雅典学校和中国古代太学教育的目的和形成不同教育模式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52年我国高校院系大调整的特点,并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答案】(1)古代雅典的教育目的:培养身心健全的合格公民。(或培养有文化、有修养、有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 汉代太学教育的主要目的:培养封建官僚。(或政治管理人才) 古代雅典教育产生的社会原因:雅典高度发达的工商业奴隶制经济的需要;公民民主政治的需要(或雅典民主政治的繁荣);人文主义精神的兴起 汉代教育产生的社会原因:自然经济(或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儒家思想成为官方的正统思想。 (2)特点:“仿照苏联模式”或“以工科主”:“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或“管理模式高度集中统 点。注:不重复给分影响:加速了国家工业化进程:忽视了人文学科:影响了教育长期协调发展。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古代雅典学校和中国古代太学教育的目的和形成不同教育模式的原因、1952年我国高校院系大调整的特点和影响,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联系所学有关内容解决问题的能力。 (1)古代雅典学校的教育目的,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使青年人身体健壮、肢体匀称、形态健美,并养成坚韧、勇敢、克制等道德品质”等信息分析得出是培养身心健全的合格公民。形成这种教育模式的原因应当联系所学,从工商业奴隶制经济、民主政治和人文主义精神的影响等方面来回答。中国古代太学教育的目的,可以根据材料中的“武帝到王莽,还岁课博士弟子,入选可补官”等信息分析得出是培养封建官僚。形成这种教育模式的原因应当联系所学,从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和儒家思想成为官方的正统思想等方面来回答。 (2)1952年我国高校院系大调整的特点,可以根据材料中的“按照苏联高教模式”“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建立起了高度集中统一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其产生的影响应当联系所学,从对国家工业化进程、人文学科的发展和教育长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影响来回答。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流行语,一种词汇现象,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一个时期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和事物。下面是《流行词语:看中国(1978-2008)》选出的改革开放背景下,1979年的一组流行词语。 流行语 词语介绍 1.哥德巴赫猜想 一篇介绍陈景润事迹报告文学 2.科学的春天 一次大会诗意的别称,也是大会上一篇热情洋溢的讲话稿 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一篇文章的题目,一场思想革命的前奏曲 4.拨乱反正 成语,“拨乱世,反诸正”。意指整顿混乱,使之回复正常 5.平反 纠正历史错误或政治结论的行为 6.恢复高考 特指结束“文革”十年动乱,恢复高等教育入学考试 7.伤痕文学 一种文学思潮。作品以中短篇小说为主,也称“伤痕小说”。 8.十一届三中全会 新时期的纪念碑,改革开放的转折点 9.小岗村 地名,安徽省凤阳县的一个村庄 10.望乡 一部日本老影片 结合材料并所学中国史的知识,围绕“改革与社会转型”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答案】示例: 论题:中国的改革开放推动了社会经济、文化和教育的发展 阐述:十年“文革”使中国错失了重要的战略发展机遇,“文革”结束后,邓小平复出,社会正处于百业待兴,百废待举的社会转折期。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拨乱反正,中共中央纠正了“左”倾错误方针,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平反重大冤假错案;在经济上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尝试;思想文化:真理标准的讨论推动了思想解放,尊重科学和教育,尊重知识和人才;文化生活逐步走向开放。对外关系:设立经济特区,开始发展外向型经济,中日、中美建交,开始了经济文化的交流。 综上所述,改革就是调整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一系列环节,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就是抓住历史机遇,推动社会发展和转型。 (本题自拟的其他论题,符合题目要求,论述言之成理即可给分,但分值不得超过该项总分) 【解析】 首先阅读理解材料,提炼材料信息。从材料中的“改革开放背景下,1979年的一组流行词语”确定背景;从表格来看,材料信息涉及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变化。据此确定论题“改革开放推动了社会经济、文化和教育的发展”。在进行论证过程中,要联系史实,如作出改革开放重大战略决策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经济方面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尝试、思想文化方面的真理标准的讨论推动了思想解放以及尊重科学和教育。这是从表格中可以获得的信息,还可以联系所学这一时期与改革开放有关的内容来分析说明。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过程须有史实依据,做到条理清晰,言之有理。 1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千户制创建于1204年。成吉思汗即位后,将全蒙古部众划分为九十五个千户。通过千户制,全蒙古百姓都被纳入千户之内,并被固定在指定牧区内,不得任意移动,户口登记入册;凡年满15岁至70岁男子都要服兵役,并随时根据国家命令,自备马匹、兵仗、粮草,由千户、百户长带领出征;所有男性公民,“上马则备战斗,下马则屯聚牧养”。 成吉思汗将各千户包括管辖千户的各级那颜(官人),都作为家产分赐给自己的母亲、诸子、诸弟。据《元朝秘史》记载,成吉思汗母亲诃额伦和季弟铁木哥斡赤斤共得“忽必”(份子)1万户,二弟合撒尔4000户,三弟合赤温子阿勒赤歹2000户,异母弟别勒古台1500户,长子术赤9000户,次子察合台8000户,三子窝阔台5000户,幼子拖雷5000户。各级那颜为受命管理百姓的地方军政长官,他们必须绝对服从大汗和大汗的宗亲。如发现有渎职或背逆行为,大汗及其宗亲有权随时加以撤换或惩处。 ——摘编自《蒙古帝国的军政制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千户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成吉思汗推行千户制的意义。 【答案】(1)特点:将全部牧民用军事方式编制起来,使之隶属于各个千户那颜;每个千户,既是军事单位,又是基层社会组织, (2)意义:千户制的建立不仅彻底清除了氏族贵族赖以复辟的土壤,改变了以往氏族、部落联盟自由结合的分散状态;促进了经济的相互渗透和吸收;还把各级那颜和广大百姓固定于特定的地域内,从而形成层层的隶属关系,巩固了大汗及其“黄金家族”对国家约统治, 【解析】 (1)根据“上马则备战斗,下马则屯聚牧养”“各级那颜为受命管理百姓的地方军政长官”归纳总结。 (2)根据“通过千户制,全蒙古百姓都被纳入千户之内,并被固定在指定牧区内,不得任意移动,户口登记入册”“必须绝对服从大汗和大汗的宗亲”分析概括,进一步分析千户制对经济的影响。 1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二战之后,随着欧美各国通过不同政策来提高本国底层民众生活,恐怖主义逐渐淡出历史舞台。20世纪60年代以后,恐怖主义活动又开始日益频繁,并向西欧、中东、拉丁美洲和南亚等地区蔓延。热点是在殖民地、附属国或刚独立的民族国家。爆炸、袭击、劫持以及生化武器和网络恐怖主义等方式层出不穷。70年代以后,恐怖主义组织已经形成一个较为松散的国际网络。据有关资料显示,80年代全世界共发生了近四千起恐怖活动,比70年代增加了30%,死亡人数则翻了一番。1988年国际恐怖活动发生了856起,死亡人数多达660人,其中中东地区共发生313起,占全世界恐怖事件的36%.进入90年代以后,恐怖活动有了明显的变化,老的恐怖组织开始逐步退出历史舞台,新的组织开始出现,恐怖袭击目标已由外交、军事、政府扩展到商业、一般平民和公共设施。1972年11月18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成立恐怖主义问题特设委员会,负责研究制裁国际恐怖主义活动的措施。 ——摘编自杨隽、梅建明《恐怖主义概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恐怖主义的发展演变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应对恐怖主义的基本措施 【答案】(1)趋势:从淡出历史舞台到日益频繁,从发达国家向落后地区或刚独立的民族国家蔓延;方式多种多样;恐怖组织实现了更新换代;恐怖袭击目标从政府扩展到民间。 原因:冷战结束后,被美苏争霸所掩盖的各种矛盾集中体现的结果;日益高涨的极端民族主义;历史上长期殖民统治的遗留问题;宗教极端主义的体现;邪教打着宗教旗号而进行蛊惑人心的宣传;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旧秩序激化国家间的矛盾;美国全球战略的影响。 (2)措施:西方国家抛弃双重标准加强国际合作;建立一个公正合理、持久稳定的国际新秩序;推动包括发展中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等。 【解析】 【详解】(1)根据材料“恐怖主义逐渐淡出历史舞台”、“20世纪60年代以后,恐怖主义活动又开始日益频繁”、“热点是在殖民地、附属国或刚独立的民族国家。”“方式层出不穷”、“恐怖主义组织已经形成一个较为松散的国际网络。”、“恐怖袭击目标已由外交、军事、政府扩展到商业、一般平民和公共设施。”可概括其趋势为:从淡出历史舞台到日益频繁,从发达国家向落后地区或刚独立的民族国家蔓延;方式多种多样;恐怖组织实现了更新换代;恐怖袭击目标从政府扩展到民间。究其原因可从以下方面思考:两极世界格局的形成、民族主义的发展、殖民主义的后果、宗教极端主义和不合理的国际旧循序等。 (2)根据材料“1972年11月18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成立恐怖主义问题特设委员会,负责研究制裁国际恐怖主义活动的措施。”并结合所学可知,可从以下几点采取措施:西方国家抛弃双重标准加强国际合作;建立一个公正合理、持久稳定的国际新秩序;推动包括发展中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等。 17.京张铁路全长200多千米,沿途大部分是高山峻岭,“石工最多,又有7000余尺桥梁,路险工艰为他处所未有”。中国人自己修建京张铁路的消息传开后,一些西方人讽刺说:“中国人修建这条铁路的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甚至攻击詹天佑“狂妄自大”“不自量力”,詹天佑顶着压力,表示:“我国地大物博,而于一路之工必须借助外人,我以为耻!” 回答: (1)中国人自己修建铁路有哪些困难? (2)面对西方人的讽刺与诘难,詹天佑表现中国人怎样的精神? 【答案】(1)困难:政治的腐败,铁路经费没有保障,帝国主义觊觎中国的铁路建筑权而从中的刁难,工程难度大,技术力量薄弱,自然环境恶劣等。 (2)精神:捍卫中国人的尊严,顽强拼搏,坚强不息,自立自强,不畏艰险等。 【解析】 (1)根据材料一“沿途大部分是高山峻岭,‘石工最多,又有7000余尺桥梁,路险工艰为他处所未有’。” “中国人修建这条铁路的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可知工程难度大,技术力量薄弱。结合所学还可从列强侵略与国内腐朽统治等方面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我国地大物博,而于一路之工必须借助外人,我以为耻!”结合所学可知詹天佑表现了捍卫中国人的尊严,顽强拼搏,坚强不息,自立自强,不畏艰险等精神。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