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第19讲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作业
跟踪检测评估19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批转《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纪要》指出,目前农村实行的各种责任制,……包产到户、到组,包干到户、到组,等等,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这反映出当时在我国农村( ) A.农民对劳动产品的支配权 B.集体经济得到发展 C.农民开始拥有对土地的所有权 D.农业开始走向现代化 解析:材料强调多种形式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在这种责任制下农民有了对劳动产品的支配权,故A项正确;表面看上去是集体经济得到发展,但是这并不是本题的主旨所在,本题重点在强调农村出现的变化,故B项错误;农民并没有土地的所有权,故C项错误;材料与农业现代化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A 2.有专家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走土地私有化的道路,而是实行家庭作业、统分结合、双层经营,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该专家意在强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A.属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延续 B.是土地私有制的变型 C.符合当时中国农村的实际 D.推动农业生产的巨变 解析:材料中“实行家庭作业、统分结合、双层经营”表明是对计划经济体制的改革,故A项错误;与材料中“没有走土地私有化的道路”不符,故B项错误;这种责任制克服过去人民公社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弊端,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又保留了公有制,与材料中“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不符,故C项正确;材料中强调了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但没有涉及生产的巨变,故D项错误。 答案:C 3.改革开放初期,国民经济主要由卖方市场主导;20世纪90年代以来,供求关系实现了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进入21世纪,大量产品销往国外。这反映了( ) A.供求关系决定了我国工业生产的产量 B.改革开放大大提高了我国工业生产能力 C.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国际市场的需求 D.我国总体上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解析:材料反映了我国商品由短缺到充裕的变化,这是由改革开放的持续进行和深化推动的,B项正确;供求关系影响产量,但是从根本上讲产量是由生产力决定的,排除A项;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保证了市场供应的充足,材料充分体现了市场的作用,排除D项。 答案:B 4.[2019·山西忻州统测]马立诚在《最近四十年中国社会思潮》中指出:“邓小平力倡的改革开放,成为中国的基本国策。竞争观念、平等观念、自由观念和追求私人财富的精神,在中国大陆再度兴起,并且在民众心中深深扎下根来。”这一变化反映出( ) A.改革开放导致政体巨变 B.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 C.个人决定国家命运前途 D.市场经济打破传统观念 解析:“政体巨变”说法错误,所以A项排除。B项不能由题干材料信息得出,排除。个人不能决定国家的前途,所以C项错误。由题干材料信息“改革开放”“竞争观念、平等观念、自由观念和追求私人财富的精神……扎下根来”和所学知识可知,D项正确。 答案:D 5.[2019·山西名校联考]20世纪80年代初,当绝大部分中国人尚不知股票为何物时,深圳已诞生了新中国第一张股票——“宝安股票”(1983年7月8日)。这说明当时深圳( ) A.最先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 B.开始大规模引进外国资本 C.尝试与世界经济模式接轨 D.正式确立了对外开放政策 解析:本题考查深圳特区与对外开放。材料体现不出深圳最先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故A项错误;材料未提及股票融资来源,故B项错误;深圳通过发行股票活跃经济,有利于与世界经济接轨,故C项正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政策,故D项错误。 答案:C 6.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为他身后铺好两条‘铁轨’,并把改革开放的列车推上这个‘铁轨’”。材料中的“铁轨”是指( ) A.明确了市场的属性和地位 B.提出了对外开放的战略目标 C.确立了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D.指明了废除人民公社的必要性 解析:邓小平南方谈话中明确了市场经济不仅适用于资本主义,也适用于社会主义,这为十四大上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奠定了理论基础,所以材料中的“铁轨”是指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地位,从而使改革的列车驶上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A项正确;B项错误,对外开放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就提出了;C项不是邓小平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D项与邓小平南方谈话无关。 答案:A 7.1992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允许股票进入社会主义经济领域并在上海、深圳进行股票上市试点,试行外汇期货交易,开放边境城市及长江沿岸主要中心城市。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 A.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B.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C.市场经济改革明确成为目标 D.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 解析:根据“股票进入社会主义经济领域”“试行外汇期货交易”“开放边境城市及长江沿岸主要中心城市”等信息可知市场经济改革明确成为目标,故C项正确。 答案:C 8.1986年4月到6月,《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和很多地方报纸,都集中报道了不少在企业改革中有良好表现的先锋人物被反对改革的既得利益者打击诬告的事件。这些报道旨在( ) A.宣传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B.打破教条主义的长期束缚 C.纠正官僚主义的工作作风 D.营造推进改革的社会氛围 解析:据所学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是1987中共十三大,1986年4月到6月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尚未提出,故A项错误;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已经打破教条主义的束缚,故B项错误;官僚主义指脱离实际、脱离群众、欺软怕硬、做官当老爷的领导作风,据“被反对改革的既得利益者打击诬告”可知是既得利益者不是官僚主义,故C项错误;据材料“良好表现的先锋人物”和“打击诬告”可知,报纸批判否定改革行为有利于营造推进改革的社会氛围,故D项正确。 答案:D 9.下列某城市人口变化示意材料紧扣研究性学习主题。据此推断,该研究主题应是( ) A.经济特区发展迅速 B.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C.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解析: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成为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吸引了大批外来人口,与材料中“某城市人口变化”相符,故A项正确;1984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与材料中“1980~1996年” 某城市人口变化不符,故B项错误;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以经济特区为突破口,开放沿海地区,再到内地。由点到面,由沿海到内地,我国对外开放格局逐步形成,与材料中“1996年”不符,故C项错误;到21世纪初,在我国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与材料中“1996年”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A 10.深圳是国内地方法规最多的城市之一。这些法规中,超过57.14%是在国家尚无立法先例的情况下,借鉴香港和国外经验制定的,例如企业欠薪保障条例、商事登记若干规定等。以上材料说明,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有利于( ) A.带动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 B.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 C.为我国法制建设提供经验 D.吸引港澳商人来投资 解析:材料中未涉及周边地区,故A项错误;B项未涉及外国的先进技术,与材料中“地方法规”不符,故B项错误;C项与材料中“在国家尚无立法先例的情况下,借鉴香港和国外经验制定”相符,故C项正确;D项与材料中“地方法规”“借鉴香港和国外经验制定”不符,没有涉及投资,故D项错误。 答案:C 11.中共十三大报告中提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中国共产党首次系统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时,中国发展和建设已取得的成就是(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 B.农村开始实行生产责任制 C.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建成 D.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解析:1984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与材料中“首次系统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时”即1987年中共十三大相符,故A项正确。 答案:A 12.[2019·山东日照模拟]1986年11月14日,邓小平会见了以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约翰·范尔霖为团长的纽约证券交易所代表团,将一张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赠给客人,这在国际社会引起极大轰动。此举向国际社会传递出( ) A.向市场经济迈进的改革方向 B.中国坚决奉行对外开放政策 C.经济体制改革成为基本国策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深入推进 解析:据材料“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可知股票的发行说明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改变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迈进,故A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未涉及中国的外交政策,故B项错误;依所学,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但未涉及经济体制改革,故C项错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是增强企业活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股份制企业,而材料主要围绕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故D项错误。 答案:A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小康”是中国人所追求的一种良好的社会状态。《诗经》中的“民亦劳止,汔可小康”之句,表达了不堪周厉王暴政的国人对安逸、自由生活的祈求。《礼记·礼运》篇则将“小康”描述为“天下为家”“礼义以为纪”的社会状态。而后人在语言的演化中逐渐赋予“小康”以小有资产、足以自安的含义。近代以来,康有为将传统的“三世说”和“乱国、小康、大同”来比附西方君主专制、君主立宪、民主共和,一方面提出经小康之世臻于大同的理想;另一方面又指出“今方为‘据乱’之世,只能言小康,不能言大同,言则陷天下于洪水猛兽”。 ——摘编自孙力《“小康”含义之历史变迁》 材料二 1979年,邓小平把过去提出的“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称为“开了大口”,很难顺利完成。他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提出“小康之家” 的概念。后来邓小平进一步对小康社会作了阐释:“雄心壮志太大了不行,要实事求是。所谓小康社会,就是虽不富裕,但日子好过。”1987年,以建设小康社会为主线,经济建设“三步走”的战略构想正式形成。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建设历程,基本上按照邓小平的战略设想和总体规划进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目前,总体小康水平已经基本实现,为推动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中共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摘编自肖贵清、李永进《邓小平小康思想与当代中国现代化发展战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人所追求的“小康”状态的内涵。(6分) (2)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政治主张的特点。(7分)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提出“小康之家”目标的背景并分析其意义。(12分)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国人对安逸、自由生活的祈求”“天下为家”“礼义以为纪”等信息进行归纳即可;第(2)问,根据材料中“康有为将……来比附西方……”,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康有为思想的特点来回答;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到来、思想路线的确立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借鉴等方面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开创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局面、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新思路等方面回答。 答案:(1)内涵:生活比较安宁自由;“天下为家”的礼治社会;家境相对宽裕。(6分) (2)特点:借助儒学为现实服务;循序渐进;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将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以“中西汇通”来冲破“中体西用”。(7分) (3)背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到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对传统文化的借鉴。 意义:开创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局面;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战略规划;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创新;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发展;承前启后、继往开来。(12分) 14.[2019·衡阳市高中毕业班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五百年来,各国因势因时而不断崛起,留给世人无尽的思索。 国家 主题 葡萄牙、西班牙 从陆地到海洋 荷兰 从渔夫到车夫 英国 ? 法国 从人性到理性 美国 从邦联到联邦 俄国 从改革到革命 德国 从分裂到统一 日本 从锁国到开国 中国 ? 结合材料的提示及所学知识,为英国或中国的崛起归纳提炼出恰当的主题并加以阐释。(要求:主题立意明确,阐释逻辑清晰,史论结合,符合主题)(12分) 解析:材料信息反映了法、美、俄、德、日本在崛起与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突出特点,结合史实可以类比出英国政治上体现从国王到议会或从王权到代议或从专制到立宪;经济上体现从农业到工业或从手工生产到机器大工业。中国近代史上从半殖民地半封建到独立自主,从闭关锁国到对外开放,经济上体现从计划到市场或从照搬斯大林模式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为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或为从照搬马克思主义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史实对上述观点选其一进行阐释。 答案:示例一 主题:英国,从国王到议会(或从王权到代议或从专制到立宪)。(3分) 说明: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国王信奉“君权神授”推行君主专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②1688年“光荣革命”改变了国王权利的来源;③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君主立宪制基本确立;④18世纪中期责任制内阁形成,国王正式“统而不治”,英国成为典型的君主立宪制国家。(9分。答出三点即可) 再如:英国:从农业到工业;从手工生产到机器大工业等。 示例二 主题:中国,从计划到市场。(3分) 说明:①1978年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挫伤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②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改革开放,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城市实行政企分开的企业制度改革,增强了企业活力;③20世纪90年代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于21世纪初加入世界贸易组织。(9分。其他言之成理的可酌情给分) 再如:中国:从半殖半封到独立自主、从闭关锁国到对外开放、从斯大林模式到改革开放等。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