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天津市西青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天津市西青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 期末考试试题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1.商朝的农业生产已有长足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大为提高。下列资料中,反映商朝社会生活状况可能最准确的是 A. 《史记•殷本纪》 B. 《封神演义》 C. 《尚书》 D. 甲骨文 【答案】D 【解析】甲骨文属于第一手史料,其他三项都是第二手史料。第一手资料具有实证性、生动性和可读性的优点;第一手资料的特点是证据直接,准确性、科学性强,D项符合题意,正确;ABC三项均排除。故选D。 2.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这一说法 A. 强调了君主至尊的观念 B. 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 C. 呼应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 D. 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 【答案】B 【解析】据题干中引文可知,朱熹认为国家以民为本,社稷是为民而设立,而君主的地位,取决于国家社稷的存亡。民既然为国家的根本,那么统治者就要努力去争取民心,从而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故B项正确;材料中强调君主的地位取决于国家社稷的存亡,并非强调君主至尊的观念,故A项排除;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存天理,灭人欲”旨在强调用儒家伦理道德规范约束人的行为,维护封建统治,与题干中的民本思想不合,故C项排除;材料中强调的是民本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存在,与“新发展”不合,故D项排除。 3.明末清初顾炎武抨击当时的知识分子“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弄得“股肱惰而百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此思想不包含 A. 感叹时局动荡 B. 不满“空谈误国” C. 反对君主专制 D. 强调“实干兴邦” 【答案】C 【解析】材料没有涉及对君主专制的态度,C项不符合材料信息,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项。由抨击“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神州荡覆,宗社丘墟”等可知,作者感叹时局动荡、反对程朱理学的空谈、主张关注现实经世致用,其他三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 4. 苏格拉底认为,人应该实现人所具有的本质,要对过去的一切观念重新进行审查,要随着历史的进展而确立新的观念、新的思想。这反映出他主张 A. 肯定美德的作用 B. 发现历史 C. 不断地认识自我 D. 自由民主 【答案】C 【解析】苏格拉底的思想观点:美德即知识,认识你自己,崇尚理性和思想自由,遵从法律判决并誓死捍卫个人自由尊严,根据题目中可以得出,故C项正确。题目中没有提到美德与知识的关系问题,故A项错误;B项不符合苏格拉底的思想观点;自由民主是启蒙运动的观点,故D项错误。 5.下图是拉斐尔的《圣母子与施洗者约翰》。“用古希腊罗马的方法展现人体美和自然美,突破了宗教对人体的禁忌,以世俗人物的形象刻画宗教人物,以市民阶级的审美标准来诠释世界”。可见这一时期的艺术 A. 标志着人文精神的起源 B. 披着宗教的外衣反专制 C. 以宗教形式宣扬人文思想 D. 摆脱了宗教的束缚 【答案】C 【解析】人文精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与题意时间不符,故排除A项;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一时期的艺术有披着宗教的外衣宣扬人文主义的特点,而不是反对专制,故排除B项;根据“以世俗人物的形象刻画宗教人物,以市民阶级的审美标准来诠释世界”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一时期的艺术借助宗教形式表现了人文主义,故选C项;摆脱了宗教束缚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D项。 6.20世纪初,物理学本身发生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下列选项中推动这一变化的是 A. 电的发明和使用 B. 相对论的提出和发展 C. 经典力学的发展 D. 原子能在军事上的应用 【答案】B 【解析】据材料“20世纪初,物理学本身发生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可知,20世纪初物理学领域的巨大成就有“量子理论和相对论”,故B正确;电的发明和使用是十九世纪中后期的成就,A错误;经典力学是17世纪的成就,C错误;原子能在军事上的应用是二战时期,与材料“20世纪初”不符,D错误。 7.1876年当郭嵩焘以公使衔出使英国时,当时文士们刻薄地讥笑他弃圣贤之帮而追随于洋鬼,然李鸿章认为他是当世所识英豪,与洋务相近而知政体者,以筠仙(郭嵩焘)为最。这提示我们,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 A. 以历史亲历者标准来衡量 B. 以公正客观标准来考察 C. 考虑评判者所处的不同时代 D. 注重评判者的阶级派别 【答案】D 【解析】李鸿章属于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当时大多数文士仍然秉持“华夷之辨”的保守观念,不能正确认识郭嵩焘的出使行为。因此材料提示我们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要关注评判者的阶级派别,阶级或阶层不同,对历史问题的认识也不同。故答案为D项。“历史亲历者”的认识也有不同,排除A项;B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材料中的评判者处于同一时代,排除C项。 8.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说:“从某种意义上说,洋务运动汲取来的西方知识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冲击,比十次旧式农民战争更大”作者意在强调 A. 近代旧式农民战争对中国传统社会没有冲击 B. 洋务运动推崇中体西用 C. 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转型 D. 洋务运动开创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先河 【答案】C 【解析】近代旧式农民战争不如洋务运动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冲击大,而不是没有冲击,故排除A项;题意中没有体现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的内容,故排除B项;根据“洋务运动汲取来的西方知识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冲击,比十次旧式农民战争更大”可知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转型,故选C项;开创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先河的并不是洋务运动,故排除D项。 9.严复是天津著名历史文化名人,毛泽东称他是“代表了中国共产党出世之前,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一派人”。这“一派人”是指 A. 洋务派 B. 维新派 C. 革命派 D. 激进派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严复是中国近代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他所宣扬的进化论思想,成为维新派批判封建顽固派守旧不变、激发人们要求变法图强的理论武器,所以这“一派人”指的应该是维新派,而非洋务派、革命派和激进派,故排除A、C、D项,故选B项。 10. 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的报道。这一“重大改革”是 A. 教育领域拨乱反正的重要措施 B.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步骤 C. 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 D. 贯彻“三个面向”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 【答案】A 【解析】1977年,在邓小平等人的主持下,恢复了中断10年之久的高考,与题干所述的时间、情景相符,这是教育领域拨乱反正的重要措施,因此选A。“科教兴国”战略于1995年提出,排除B;十一届三中全会于1978年底召开,排除C;“三个面向”开始于1983年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的题词,排除D。 11.1978年的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发表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全国性大讨论,人们普遍认为它带来了党和民族的大觉醒。这里的“大觉醒”是指 A. 放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B. 使人们回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轨道上来 C. 使人们彻底摆脱“左”倾错误 D. 使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答案】B 【解析】通过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和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基础。故答案为B项。放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和使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决定,排除AD项;C项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 12.下图是邓小平在某一时期活动轨迹。他在这一时期 A. 提出要建立经济特区 B. 论述了“一国两制”构想 C. 指出要“团结一致向前看” D. 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答案】D 【解析】由图片地点可以看出邓小平时期的活动都在中国南方,结合所学知识本题考查邓小平1992南方谈话,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故本题答案选D项;A项是1979年提出的,主要是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B项主要是解决台湾问题,与图中信息无关;C项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与图片信息无关。 13.2018年12月8日2时2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旅程。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的标志是 A. 1964年,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B 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C. 1992年,中国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 D. 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载着宇航员杨利伟升上太空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的科技进步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0年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这是我国向太空发射的第一课人造地球卫星,标志着太空技术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故B项正确;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并没有进入太空领域,故A项错误;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和“神舟五号”飞船都不是“开始进入航天时代的标志”,故CD项都错误。故选B。 14.促使马克思的思想完成由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转变的一本书是 A. 《黑格尔哲学批判》 B. 《基督教的本质》 C. 《德法年鉴》 D. 《德意志意识形态》 【答案】B 【解析】据所学可知,1841年费尔巴哈发表了《基督教的本质》一书,是作者运用其人本学和自然学的观点在宗教,或者基督教本质以及对象上的一次精彩阐述。费尔巴哈通过人本学的角度来揭示了宗教的本质、上帝的存在,强调物质决定意识的唯物主义观点。结合所学可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来源之一就有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故促使马克思的思想完成由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转变的一本书是《基督教的本质》,B正确;《黑格尔哲学批判》是马克思著作,这部著作的发表时,马克思已经从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故A错误;马克思是《德法年鉴》的主编之一,马克思曾为该刊拟定了明确的办刊方针,但由于马克思和资产阶级激进分子之间的原则分歧,以及经济拮据的原因,该刊未能继续出版,与材料不符,C错误;《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恩格斯作于1845—1846年,第一次系统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成熟,D与材料不符。 15.如下图所示,李四光推翻了洋人的哪些断言 ①中国不存在第四纪冰川 ②中国贫油论 ③中国不存在第三纪冰川 ④中国贫铀论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在太行山东麓和大同盆地首次发现第四纪冰川遗迹。30年代在长江中下游庐山、黄山、九华山、天目山等地发现了各类冰蚀、冰碛地形和冰碛物,撰写了经典名著《冰期之庐山》,划分了四次冰期和三次间冰期,为中国第四纪冰川学研究奠定了基础。推翻了国际上许多冰川学权威断言中国无第四纪冰川的错误结论。并最终得到国际学术界的认可。李四光根据地质力学的原理,分析我国东部地区地质构造特点,认为整个新华夏体系就是"多字型构造体系",它的三个沉降带既生油又储油,具有广阔的找油远景。从理论上否定了"中国贫油"论。所以①②正确,③④错误。故选A。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称赞管仲辅佐齐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孔子企望周之复兴,“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孟子提出“定于一”,尊新王。“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他希望改朝易姓之后,重视孔子所说“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盛世。 ——据《论语》《孟子》 (1)依据材料一,指出孔子与孟子主张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异同的原因。 材料二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惊惧之;尚不知变,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 (2)材料二揭示了董仲舒什么主张和目的?这一时期儒学的地位如何? 材料三 ……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之兴,乃所以为乱也。……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3)据材料三指出黄宗羲评价天下治乱的标准。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据所学知识,指出明末清初以黄宗羲为代表的进步思想家对儒学发展的影响。 【答案】(1)同:实现国家统一,恢复礼乐制度。 异:孔子主张复兴周王朝;孟子主张由推行仁政的诸侯建立新的王朝。 同的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天下战乱,民心思定。 异的原因:春秋时期,周王室仍有影响力,孔子对周天子抱有期望;战国时期,诸侯纷纷称王,孟子对周王室不再抱有幻想。 (2)主张: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目的:神化君权,警戒限制君权,巩固统治。 地位:成为封建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3)标准:百姓的忧乐。 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 影响:批判继承儒家思想,使儒家思想焕发新的生机 【解析】 (1)同:据材料“孔子称赞管仲辅佐齐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及材料“孟子提出‘定于一’,尊新王。”可知,孔子与孟子主张实现国家统一;据材料“孔子企望周之复兴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及材料“……他希望改朝易姓之后,重视孔子所说‘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盛世”可知,孔孟二人主张恢复礼乐制度。 异:据材料“……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可知,孔子主张复兴周王朝,恢复周礼;据材料“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他希望改朝易姓之后……”可知,孟子主张由推行仁政的诸侯建立新的王朝。 同的原因:结合所学可从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天下战乱,民心思定等方面回答。 异的原因:结合所学可从春秋时期,周王室仍有影响力,孔子对周天子抱有期望;战国时期,诸侯纷纷称王,孟子对周王室不再抱有幻想等方面回答。 (2)主张:据材料“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惊惧之;尚不知变,伤败乃至”可知,材料体现了董仲舒的天人感应主张。(天人合一) 目的:据材料“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可知,材料体现了董仲舒神化君权,限制君权,巩固统治。 地位: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主张,使儒学成为封建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3)标准:据材料“……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可知,黄宗羲评价天下治乱的标准是百姓的忧乐。 主张:结合所学可知,黄宗羲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观点。 影响:结合所学可从批判继承儒家思想,使儒家思想焕发新的生机等角度回答。 17.近代的民主思想和科学精神从欧洲兴起后,传播到全世界。1915年,在民主和科学的大旗下,中国新文化运动拉开了序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光荣革命”到来之前,一个伟大的人发现了解释自然现象的钥匙。人们觉得,理性也能打开人类事务之门,随后,洛克发表《政府论》,他指出:政治权力是每个人交给社会的自然状态中所有的权力,由社会委托给统治者,用来为他们谋福利和保护他们的财产。当统治者滥用权力,破坏而不是保护人民财产的时候,人民可以反抗甚至推翻它。 ——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编写 (1)联系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伟大的人”的名字及其所发现“钥匙”的重要意义。根据材料概括洛克的思想主张。 材料二 晚清以来,国人科技意识因“师夷”而增长。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冲决专制制度和伦常之网罗,接引“西学”以启蒙。进入民国,各主要报刊加入对《临时约法》的大讨论,民主与科学思想得以倡扬,北洋军阀上台,妄图复古倒退,陈独秀等奋起反击,掀起新文化运动。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起因,有学者侧重于从晚清以来西学东渐的演变历程分析,也有的侧重于从1915年前后国内各种主客观因素分析。 ——据李侃等《中国近代史》整理 (2)阅读材料二,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起因,你侧重于哪一种观点?试结合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通畅,文字清晰。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150字左右。) 【答案】(1)名字:牛顿。 意义:经典力学体系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第一次理论大综合,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促进了理性思想与启蒙运动的发展。 主张:君主及其政府的权力源于人民;建立政府的目的在于保护人民的权利;君主及其政府威胁人民的权利时,人民有权推翻它。 (2)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史论结合,言简意赅。在“结合相关史实扼要论述”部分。 侧重①:晚清以来西学东渐的发展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师夷长技”促进了对西方先进技术的学习。资产阶级维新派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革命派提出三民主义思想,辛亥革命和《临时约法》促进了民主与科学思想的传播。 侧重②:中华民国成立后,中国社会内部各种因素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民国的建立,促进民主与科学思想的传播。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北洋军阀妄图复辟帝制。新式学堂和留学风气促进了先进知识分子对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吸收,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北京大学实行“兼容并包,思想自由”,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解析】 (1)名字:结合所学可知,这个发现了解释自然现象的钥匙的伟大的人是“牛顿”。 意义:结合所学可从经典力学体系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第一次理论大综合,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促进了理性思想与启蒙运动的发展等方面回答。 主张:据材料“政治权力是每个人交给社会的自然状态中所有的权力,由社会委托给统治者,用来为他们谋福利和保护他们的财产”可知,洛克强调君主及其政府的权力源于人民;建立政府的目的在于保护人民的权利;据材料“当统治者滥用权力,破坏而不是保护人民财产的时候,人民可以反抗甚至推翻它。”可知,洛克主张当君主及其政府威胁人民的权利时,人民有权推翻它。 (2)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史论结合,言简意赅。在“结合相关史实扼要论述”部分。 侧重①:结合材料“有学者侧重于从晚清以来西学东渐的演变历程分析”可知,晚清以来西学东渐的发展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论述可结合材料“晚清以来,国人科技意识因“师夷”而增长。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冲决专制制度和伦常之网罗,接引“西学”以启蒙。进入民国,各主要报刊加入对《临时约法》的大讨论,民主与科学思想得以倡扬”加以论证即可。 侧重②:据材料“也有的侧重于从1915年前后国内各种主客观因素分析”可知,强调中华民国成立后,中国社会内部各种因素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兴起。结合所学可从民国的建立促进民主与科学思想的传播、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北洋军阀妄图复辟帝制、新式学堂和留学风气促进了先进知识分子对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吸收以及北京大学实行“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等方面论述其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包括立法、司法、守法、受法律保护和受法律制裁各方面的平等。政府官员只是人民委派的工作人员,不享有主权。随着政府职位诱惑力的加大,人民应采取更有力度的监督手段。人们在行使自由权时,决不允许损害他人的自由,否则他自身也就不自由了。这样,共同意志就要通过法律手段制裁他,“强迫他自由”。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二 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罗马之亡,民族主义兴,而欧洲各国以独立,洎自帝其国,威行专制,在下者不堪其苦,则民权主义起。十八世纪之末,十九世纪之初,专制仆而立宪政体殖焉。世界开化,人智益蒸,物质发舒,百年锐于千载,经济问题继政治问题之后,则民生主义跃跃然动,二十世纪不得不为民生主义之擅场时代也。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还视欧美,彼且膛乎后也。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卢梭在国家学说、人权学说、法治学说诸方面各提出了什么主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最初提出的三民主义思想的内涵,并指出其与西方思想的不同之处。 【答案】(1)国家学说:建立契约国家,政府官员是人民公仆,受人民监督。 人权学说:人民主权高于一切,人民主权就是公共意志,自由并不是绝对的自由。 法治学说:以法律保障人民主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思想:民族主义:推翻满清统治,实现民族独立;民权主义:推翻专制,实行宪政,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生主义:平均地权,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不同:西方的三大主义历经千年随着历史发展先后提出和实践;孙中山则希望“毕其功于一役”。 【解析】本题考查卢梭的思想主张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结合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1)卢梭在国家学说方面的主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政府官员只是人民委派的工作人员,不享有主权”等信息分析得出;卢梭在人权学说方面的主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人们在行使自由权时,决不允许损害他人的自由”等信息分析得出;卢梭在法治学说方面的主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等信息分析得出。 (2)孙中山最初提出的三民主义思想的内涵,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等信息,并联系所学有关内容来回答。其与西方思想的不同之处,从材料信息也可看出,西方的三大主义历经千年随着历史发展先后提出和实践,而根据材料中的“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可以分析得出二者的不同。 19.2018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他与恩格斯一起创立的马克思主义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月革命成功的消息,三天就传入中国。当时真正看清十月革命真象及其伟大意义的,首先是李大钊。早在“1918年3、4月间,他就开始向朋友宣传和介绍十月革命”。 ——戴鹿鸣《五四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李大钊》 (1)李大钊是最早在中国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人,请说出他比较全面介绍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名称。并指出当时促进马克思主义迅速传播的历史事件。 材料二 共产主义者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也是这样,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2)请分别举出民主革命时期、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观点主张。 材料三 他和他的同事找到了一条富国强民的道路。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邓小平也引领了中国根本转型,不论它与世界的关系方面,还是它本身治理结构和社会方面。在邓小平领导下出现的这种结构性转变,确实可以成为自两千多年前汉帝国形成以来,中国最根本的变化。 ——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富国强民”道路和经济上“根本转型”的内涵。 材料四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我们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用宽广视野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坚持在改革中守正出新、不断超越自己,在开放中博采众长、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4)根据所学知识列举21世纪“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名称 【答案】(1)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事件:五四运动 (2)工农武装割据(或农村包围城市)新民主主义理论两类矛盾学说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3)内涵: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转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解析】 (1)文章:据所学可知,李大钊比较全面介绍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名称是《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事件:据所学可知,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 (2)民主革命时期:据所学可知,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观点主张是“工农武装割据”(或农村包围城市);“新民主主义理论”;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三大改造完成,人民内部矛盾是主要矛盾的情况下,毛泽东又提出了“两类矛盾学说”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3)内涵:结合所学可知,邓小平探索出的富国富民的道路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济上的转型是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据所学可知21世纪“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名称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