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二轮复习:专题五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学案)
专题五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高频考点呈现】 考点一 新航路开辟 考点二 早期殖民扩张 考点三 两次工业革命 【高频考点剖析】 考点一 新航路开辟 [考点回顾] 1.根源: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兴起。 2.过程 (1)达·伽马开辟了由欧洲到达亚洲(印度)的航路。 (2)哥伦布开辟了从欧洲前往美洲的航路。 (3)麦哲伦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 3.影响 (1)引发欧洲“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2)加强了欧洲同亚洲、非洲以及美洲之间的贸易联系,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 (3)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考点深化] 1.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的比较 (1)背景:新航路开辟时,欧洲处在文艺复兴及资本主义萌芽发展阶段;郑和下西洋时中国处于封建君主专制鼎盛时期。 (2)目的:新航路是欧洲为了打破奥斯曼帝国切断东西方陆路贸易通道而进行的开辟新商路的航海活动;郑和下西洋是为了显示天朝国威,为大明皇帝寻求稀奇珍宝的航海活动。 (3)特点: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通过掠夺亚非拉国家,促进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为国家带来丰厚利润,促进欧洲向近代社会转型;郑和下西洋宣扬国威、提高明朝知名度,但其实质为朝贡贸易体系下的政治行为,虽加强了中外联系,但无助于中国转型。 2.不同史观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认识的差异 革命 史观 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走上了殖民扩张与掠夺之路,给亚非拉地区的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亚非拉地区的人民反抗其殖民扩张与掠夺具有正义性 全球 史观 新航路开辟后,打破了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促使世界各大洲的联系加强;殖民扩张促使世界逐渐连成一个整体,使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与拓展 文明 史观 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使世界各地的文明相互碰撞与交融,是人类文明交流融合之路,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现代化 史观 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通过殖民扩张为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大量资本,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成长和资产阶级的壮大,推动了近代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到来;客观上促进了世界落后地区的政治、经济、思想的发展,成为人类逐步走向近代化的最初起步 社会 史观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商业交流加强,各种物品交流、交换,增加了人类的食品种类,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 [考题印证] 1.(2018.4·浙江高考·18)有学者指出:作为对人类最重要献礼之一的马铃薯,最初其实是颇低贱的食物,根本不受投资者青睐。一系列的战争、饥荒替马铃薯打入欧洲,打开了一个更大更长久的开口。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马铃薯原产于美洲 ②马铃薯由葡萄牙人带回欧洲 ③马铃薯的“发现”得益于新航路的开辟 ④马铃薯等作物的传播一定意义上也是一次文明的链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马铃薯原产于美洲,故①正确;美洲主要是西班牙的势力范围,马铃薯由西班牙人带回欧洲,故②错误;马铃薯由西班牙人带回欧洲,得益于新航路的开辟,故③正确;马铃薯等作物的传播一定意义上也是一次文明的链接,是欧洲文明与美洲文明的相遇,故④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 2.(2017年北京卷21).图9取材于欧洲画家斯泰达努斯的画作《新发现》(NOVA REPERTA)。图中所描绘的新发现( ) A.有助于罗马帝国的海外扩张 B.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 C.宣告了人文主义思想的诞生 D.标志着英国海上霸权的确立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图示可知,描述的是美洲的发现和罗盘针,由此可知,反映的是新航路的开辟,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相对隔绝的状态,使得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密切,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故选B。 考点二 早期殖民扩张 [考点回顾] 1.荷兰: (1)组建大型商业公司,如荷兰东印度公司,垄断东方香料贸易。 (2)成为“海上马车夫”,阿姆斯特丹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2.英国 (1)18世纪下半叶,确立海上霸主地位,成为最大殖民帝国。 (2)主要方式:殖民战争、海外贸易、海盗劫掠;以“三角贸易”形式进行黑奴贸易。 3.影响 (1)对世界:打破了世界相对隔绝的状态,世界市场得到拓展。 (2)对殖民国家:掠夺了大量财富,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原始资本积累。 (3)对殖民地:带来了极大的破坏和灾难;但客观上促进了殖民地的发展和进步。 [考点深化] 早期殖民扩张的特点、原因及影响 (1)特点 ①以掠夺财富为主要目的,以海外贸易、海盗式掠夺、欺诈性贸易和贩卖黑人奴隶为主要方式,是一种公开的、野蛮的强盗行径。 ②殖民国家以西、葡、荷、英、法等西欧国家为主,主要占据非洲、美洲等地区。 (2)原因: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比较低,需要积累资本,发展资本主义。 (3)影响 ①对世界市场:殖民扩张和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得到拓展,越来越多的国家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促进了世界的一体化。 ②对殖民国家:从殖民地掠夺了大量的财富,转化为资本,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对殖民地:殖民主义是灾难和祸害,造成了亚、非、拉美地区的落后;殖民扩张客观上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有利于殖民地的发展进步。 ④对国际关系:由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必然引起殖民争霸战争。 [考题印证] 1.(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33) 有研究认为,美国独立后不到半个世纪,拉丁美洲经过独立战争,推翻了殖民统治,但拉美国家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而是发展停滞,究其原因,殖民统治难辞其咎。“难辞其咎”主要是指殖民者在拉丁美洲( ) A.奴役掠夺土著居民 B.建立的殖民统治最早 C.进行了大量的移民 D.移植了本国生产方式 【答案】D 【解析】据材料“拉美国家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而是发展停滞,究其原因, 殖民统治难辞其咎”结合所学分析拉丁美洲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当时西 班牙和葡萄牙是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其落后的生产方式传播到拉丁美洲,成了拉丁美洲发展滞后的历史包袱,而北美地区被英国殖民统治,英国工场手工业发达,推动了北美的快速发展,故选 D项;北美的印第安人也受到奴役,排除 A项;材料”推翻了殖民统治,但拉美国家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说明殖民统治不是原因,排除B项;北美也有非洲和欧洲移民,排除 C项。 2.(2018·海南高考·16)有关欧洲近代史的一部著作形象地描述道:挪威是他们的森林,莱茵河两岸是他们的葡萄园,爱尔兰是他们的牧场,普鲁士、波兰是他们的谷仓,印度和阿拉伯是他们的果园。这段描述可以用来说明( ) A.西班牙的殖民扩张 B.荷兰海上贸易的发达 C.拿破仑帝国的兴盛 D.英国殖民地版图广阔 【答案】B 【解析】西班牙的殖民扩张范围是美洲,与材料爱尔兰、普鲁士等地区无关,故A项错误;17世纪荷兰海上贸易的发达,殖民活动范围遍及世界各地,故B项正确;拿破仑帝国企图军事征服英国计划失败,因此在其兴盛时期也没有控制爱尔兰,故C项错误;爱尔兰是英国领土的一部分,不是其殖民地,故D项错误。 考点三 两次工业革命 [考点回顾] 1.第一次工业革命 (1)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 ①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 ②资金:殖民掠夺等资本原始积累。 ③技术:工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 ④市场:拥有广阔的殖民地。 (2)成就 ①纺织机器: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②动力机器: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 ③交通工具:蒸汽机车和汽船。 (3)影响 ①生产力:人类历史进入“蒸汽时代”。 ②生产方式:确立了工厂制。 ③阶级结构: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直接对立。 ④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2.第二次工业革命 (1)条件: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 (2)成就 ①电力的应用:德国人西门子发明发电机。 ②新交通工具:发明内燃机,汽车和飞机相继问世。 ③石油化工:提炼多种化学合成材料。 (3)影响 ①生产力:人类历史进入“电气时代”。 ②生产方式:出现垄断组织,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了垄断资本主义。 ③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并最终形成。 [考点深化] 1.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动力 蒸汽 电力 发明者 工匠 科学家和工程师 科技含量 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科学理论指导,与生产技术紧密结合 发展进程 首发英国,逐步扩展到其他国家 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起始部门 轻工业 重工业 经济结构和生产组织 工厂取代手工工场成为主要生产组织形式 进入大企业时代,垄断组织出现 经济格局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建立经济霸权 欧美其他工业国家崛起,冲击英国的经济霸权 经济思想 自由主义取代重商主义 垄断资本家在一定程度上放弃了自由竞争的信条 殖民扩张 掠夺原料,输出商品 资本输出,瓜分世界 2.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全球史观:两次工业革命中涌现的新型交通工具和通信工具,为世界联系的加强提供了物质条件,推动了整体世界的形成和发展。 (2)文明史观:两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 (3)现代化史观: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了全球现代化进程,带来了政治的法制化、民主化,经济的工业化、城市化,思想的科学化以及社会生活的文明化。 (4)社会史观:两次工业革命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如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化问题(包括童工问题),城市化问题(如伦敦人口剧增),严重的集群性的社会问题,特殊人群(包括失业者、退休者、残疾人等)的生活保障、医疗健康、教育、住房、社会服务问题。 (5)生态史观:两次工业革命虽然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工业革命也造成了自然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过度消耗,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考题印证] 1.(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34)工业革命前,英国矿井里使用蒸汽唧筒抽水。1765年,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后在工厂主的合作和资助下,终于改进制成“万能蒸汽机”,并广泛使用到工业领域。该过程表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生产领域的主要发明创造( ) A.源自于劳动实践 B.依赖于科学理论的突破 C.取决于资金保障 D.得益于各阶层广泛参与 【答案】A 【解析】材料“英国矿井里使用蒸汽唧筒抽水。1765年,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 式蒸汽机”说明发明创造源自于劳动实践,故选A项;材料“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说明来源于劳动实践而不是科学理论,排除B项;材料“后在工厂主的合作和资助下,终于改进制成‘万能蒸汽机’”说明资金不是决定原因,排除C项;材料中瓦特和工厂主并不能说明各阶级广泛参与,排除 D项。 2.(2019.4·浙江高考·20)阅读下列示意图表,结合所学判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生铁产量的增加与蒸汽机的广泛应用密不可分 B.生铁产量的不断增加催生了大工厂制度 C.电力的广泛使用推动了生铁产量的增加 D.生铁产量的变化改变了英国产业结构和世界市场格局 【答案】A 【解析】根据图表信息,1788年英国生铁产量不断增加,结合所学,1785年蒸汽机在工厂开始使用,极大推动了生产力的进步,故选A项;第一次工业革命在组织形式上,产生了工厂制度,排除B项;19世纪七十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广泛使用,排除C项; 图表信息不能表明生铁产量增加对英国产业结构和世界市场格局的影响,排除D项。 3.(2018·海南高考·19)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大众休闲文化在欧美出现,戏院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喜剧和音乐剧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足球等大型体育赛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反映出当时欧美( ) A.城市化进展显著 B.贫富差距逐渐消除 C.工业化开始启动 D.工人福利得到保障 【答案】A 【解析】据材料“大众休闲文化”“戏院”“喜剧和音乐剧”“足球等大型体育赛事”,可得出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城市的精神生活日益丰富,城市化进展显著,故A项正确;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而不是逐渐消除,故B项错误;工业化开始启动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故C项错误;欧美工人福利得到保障,开始于二战后福利社会制度的建立,故D项错误。 4.(2016·江苏单科·17)下图是19世纪英国国民总收入来源示意图。 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 A.19世纪英国农业、林业和渔业处于稳定增长阶段 B.第二产业收入的增长与其发展的阶段特征不相符 C.第三产业收入的增长并未体现工业化阶段的特征 D.经济收入与国民经济在结构的变化上呈现出一致 【答案】D 【解析】从上图可知,从1801年到1901年,英国农业、林业、渔业发展总体来说变化 不大,但略有起伏,因此不能说处于稳定增长阶段,故A项错误;从上图可知,贸易和运输业,制造业、煤矿业和建筑行业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收入的增长明显高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说明第二产业收入的增长与其发展的阶段特征相符,故B项错误;从上图可知,来自政府、专业机构、国内服务行业以及海外 的收入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收入远远高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第三产业收入的增长体现了工业化的阶段特征,故C项错误;从上图可知,英国从1801年到1901年,国民经济的结构开始发生变化,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比例显著增加,国民总收入也显著增加,两者是相一致的,故D项正确。 【高频考点练兵】 1.下列近代世界经济史图示紧扣研究性学习主题。据此推断,该研究主题应是( ) A.资本输出的历程 B.黑奴贸易的兴衰 C.世界工厂的出现 D.世界物产的传播 【答案】 D 【解析】从地图中可以看出,欧洲、亚洲、美洲和非洲之间都有往来;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各地的物产在欧洲、亚洲、美洲和非洲之间流通,故D项正确。A项包含在D项之中,故A项排除;黑奴贸易主要发生在欧洲、非洲和美洲之间,故B项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2.(2019江苏苏锡常镇5月)哥伦布航行到古巴附近时,明确向土著居民表示:“远征军司令来此目的乃寻找黄金。”然而在给西班牙国王的信中,他又说:“这里的一切都应置于其(基督教)统治之下……因为发扬光大基督教乃吾人此行之初衷和目的。”关于哥伦布远航的背景和目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外殖民与传播宗教并行不悖 B.文化侵略的初衷多于经济掠夺 C.宗教改革刺激人们远洋探险 D.工业革命促进开辟海外市场 【答案】 A 【解析】材料“远征军司令来此目的乃寻找黄金”“这里的一切都应置于其(基督教)统治之下……因为发扬光大基督教乃吾人此行之初衷和目的”表明哥伦布远航的目的是经济侵略和传播宗教并行,A项正确,B项错误;题干中未提及宗教改革和工业革命,C、D两项错误。 3.(2019江苏泰州1月)达·伽马的航海笔记写道:“(1498年)4月7日,我们到达蒙巴萨城(非洲东部城市)……我们忽然想到要和这里的基督徒见见面,并希望能在翌日和他们同去做弥撒。”这说明( ) A. 航行的主要目的是传教 B. 西班牙国王支持其航海 C. 基督教此前已传入非洲 D. 船队的目的地是地中海 【答案】 C 【解析】材料“我们忽然想到要和这里的基督徒见见面”表明基督教在达·伽马到达非洲之前已传入非洲,C项正确。“要和这里的基督徒见见面”并不能说明航行的主要目的是传教,A项错误;B、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4.从17世纪90年代起,英国政府采取措施严格阻止印度印花布的输入,从而保护本国的纺织业,同时不断提高关税水平,打击潜在竞争对手法国。这( ) A.反映了英国对殖民地的经济压迫 B.客观上有利于英国资本原始积累 C.表明英国棉纺织业技术水平低下 D.揭示了资本主义国家间矛盾重重 【答案】 B 【解析】从材料信息看,英国政府保护本国纺织业的措施,有利于本国纺织业的发展,客观上有利于英国资本原始积累,故选B项。材料信息未涉及英国对殖民地的经济压迫,故A项错误;英国保护本国纺织业无法说明其棉纺织业技术水平低下,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资本主义国家间矛盾重重,故D项错误。 5.18世纪中期前后,英国立法严惩在外国居留逾六个月的技术工人;1785年,又制定法律禁止多种机器和工具出口。这些措施 ( ) A.利于英国保持工业技术优势 B.阻碍了英国工业革命的进程 C.提高了新技术开发的积极性 D.促进了工业技术的迅速传播 【答案】 A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英国通过立法禁止技术、机器和工具外传,这些措施有助于英国保持工业技术优势,故选A项。这些措施并未阻碍英国工业革命的进程,排除B项;限制技术外传与提高新技术开发的积极性并无关联,排除C项;这些措施不利于工业技术的迅速传播,排除D项。 6.市场经济要求有独立、明确的所有权,否则无法进入市场交换并获得收益。17世纪,一系列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出现,手工工场、公司都拥有了独立的所有权,要求保护自己的私有财产。1623年英国颁布世界上第一部具有现代意义的专利法——《垄断法案》。这说明当时的英国( ) A.工业革命改变了生产组织形式 B.产权意识和专利意识增强 C.公司制管理模式的确立 D.试图扩张世界市场 【答案】 B 【解析】据材料“要求保护自己的私有财产”“专利法——《垄断法案》”可知英国产权意识和专利意识增强,故B项正确;工业革命发生于18世纪,排除A项;材料中提到公司都拥有了独立的所有权,而不是公司制管理模式确立,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产权意识和专利意识,没有涉及英国的对外扩张,排除D项。 7.史学家王乃耀提出:“英国自16世纪后,封建贵族阶级……发生了严重分裂。大贵族日趋没落,中小贵族中的一部分人逐渐资产阶级化。”“在18世纪期间……大约有一半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大约在1750年,自耕农消灭了。”引发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革命的强力推动 B.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C.新型生产关系的发展 D.代议制政体的确立 【答案】 C 【解析】根据材料“16世纪后,封建贵族阶级……发生了严重分裂。大贵族日趋没落,中小贵族中的一部分人逐渐资产阶级化”“18世纪期间……大约有一半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大约在1750年,自耕农消灭了”并结合所学可知,随着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旧有的生产关系逐渐解体,新的生产关系逐渐确立、发展,故选C项;工业革命始于18世纪60年代,排除A项;工业革命使得城市化进程加快,排除B项;材料中旧有的“封建贵族阶级”“农村劳动力……自耕农”不断减小乃至消亡,主要是受到经济因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影响,排除D项。 8.(2019江苏宿迁1月)在近代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模式处于不断发展和变化中。其在19世纪中期最主要的特征是( ) A.实行竞争和自由放任政策 B.生产和资本集中化 C.以国家力量干预社会经济 D.垄断组织的国际化 【答案】 A 【解析】19世纪中期,英国工业革命完成,奉行的是自由主义经济政策,A项正确;生产和资本集中化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B项错误;国家干预经济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罗斯福新政,C项错误;垄断组织出现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D项错误。 9.1824年,英国与普鲁士签订条约,规定两国船只在彼此港口中所征关税平等。1860年,法国与英国签订一项自由贸易条约,消除了两国间的贸易壁垒。条约的签订表明( ) A.工业发展推动贸易自由化 B.平等协商消除贸易摩擦 C.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答案】 A 【解析】19世纪20年代至19世纪中期,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自由主义逐渐被许多工业资本主义国家接受。从材料信息看,1824年,英普达成关税平等条约;1860年,法国与英国签订条约,消除了两国间的贸易壁垒。这些条约的签订表明工业发展推动了贸易自由化,故选A项。B项中的“消除”表述过于绝对,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故C项错误;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故D项错误。 10.马克思说:“它创立了巨大的城市,使城市人口比农村人口大大增加起来,因而使很大一部分居民脱离了农村生活的愚昧状态。”“巨大的城市”的形成,主要基于( ) A.商业革命,贸易中心转移 B.农民失去土地,被迫流向城市 C.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D.资产阶级政治统治地位的确立 【答案】 C 【解析】材料“城市人口比农村人口大大增加”,表明城市化进程加快,据此并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是推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主要原因,故答案为C项;贸易中心的转移推动西欧国家发展,其与城市化进程加快无直接关系,故排除A项;圈地运动推动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但不是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主要原因,故排除B项;D项有利于城市化的发展,但不是城市化的主要原因,故排除D项。 11.下图名为《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年)骑自行车的妇女》,图中的现象可以说明( ) A.工业革命增强了妇女在经济和社会上的独立性 B.宪章运动促进了男女平等观念的产生 C.女王执政提高英国上层妇女社会地位 D.议会改革有利于中下层妇女参政议政 【答案】 A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37—1901年属于两次工业革命时期,骑自行车的妇女体现了妇女在一定程度上有了经济和社会上的独立性,故A项正确;宪章运动之前已经产生了男女平等观念,故B项错误;维多利亚女王之前已经有女王执政,故C项错误;议会改革有利于工业资产阶级参与政治, 与妇女骑自行车无关,故D项错误。 12.下表为18世纪英国与欧洲大陆贸易份额在总进出口额中所占比例变化情况表。 1701年 1751年 1773年 1798年 进口 66% 55% 45% 43% 出口 85% 77% 49% 30% 导致该表所反映的变化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该时期英国( ) A.逐步完善君主立宪制 B.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C.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D.外交上形成孤立主义传统 【答案】 B 【解析】题干中显示英国在1701—1798年与欧洲大陆的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逐渐减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确立起殖民霸权,故选B项;逐步完善君主立宪制是一个政治问题,而题干反映的是经济问题,排除A项;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是在1840年前后,不属于题干中的时间范畴,排除C项;孤立主义是英国在欧洲维持均势的一种外交手段,与本题主旨无关,排除D项。 13.(2019·德州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 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随后,支持其理论的有大卫·李嘉图和曼彻斯特学派(1820年创立)等,他们的学说被称作“自由放任主义”。他们认为,客观上存在着一个经济关系的世界,它是同政府或政治分开而独立的。这就是自由市场的世界,它本身受着一定的“自然法则”,如供求规律所制约。政府应尽可能不加干预。不应设有关卡,到处都应实行自由贸易,因为这种制度是世界性的,不受政治障碍或民族不同的影响。至于工人,他们不应期望得到超过最低生活水平的工资。当时,资本主义国家大都实行了自由放任政策。 材料二 不管是法国的小农场主,还是德国东部那些大容克地主,都要求实行关税保护措施,因为他们不可能与美国中西部或南俄大平原的农业竞争,这两个地区在1870年以后都以低廉的价格向欧洲倾销他们的谷物。德国的容克地主和正在崛起的莱茵实业家联合起来,迫使俾斯麦在1879年开始对进口征收关税。1892年法国也采取了高关税政策。美国早在19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保护关税政策。组织起来的劳动者、社会主义政党、男性普选权和对社会灾难的敏感,这一切都迫使政治领导人日益介入经济事务之中。俾斯麦开创的社会保险传到了其他国家,国家对其国民的社会和经济福利正在承担起责任。在美国,无论是是共和党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民主党总统伍德罗·威尔逊,还是其他人,无一例外都在寻求用政府行动反对垄断和托拉斯以复兴经济竞争。 ——以上均摘自[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初自由放任主义的主要观点。(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评价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17分) 【答案】 (1)观点:经济独立于政治;经济运行有其自身规律;主张自由竞争,反对政府干预;实行自由贸易;漠视工人利益。(8分) (2)变化:实行贸易保护政策;政府干预经济;国家经济职能和社会职能增强。原因:世界市场形成,各国之间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更易受到世界市场的影响;英、法、美、德之间国际竞争的加剧;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垄断组织产生;工人运动、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俾斯麦、威尔逊等政治家的个人因素;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生产关系做出调整。评价: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做出变化;这些变化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资本主义制度;这些变化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节与完善,实现了资本主义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17分)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存在着一个经济关系的世界,它是同政府或政治分开而独立的”可得出经济独立于政治;根据材料一“它本身受着一定的‘自然法则’”可得出经济运行有其自身规律;根据材料一“政府应尽可能不加干预”可得出主张自由竞争,反对政府干预;根据材料一“到处都应实行自由贸易”可得出实行自由贸易;根据材料一“工人……不应期望得到超过最低生活水平的工资”可得出漠视工人利益。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不管是法国的小农场主,还是德国东部那些大容克地主,都要求实行关税保护措施”可得出实行贸易保护政策;根据材料二“政治领导人日益介入经济事物之中”可得出政府干预经济;根据材料二“俾斯麦开创的社会保险传到了其他国家,国家对其国民的社会和经济福利正在承担起责任”可得出国家经济职能和社会职能增强;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政治、经济变化的角度考虑,如:世界市场的形成,资本主义国家竞争的加剧,垄断组织的产生,工人运动的发展等;第三小问,主要是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角度回答即可,并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去认识其积极作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