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线上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线上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计30小题,每题2分,共计60分) ‎ ‎1.孔子反对贫富过于悬殊,指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孟子也抨击过“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此率兽食人也”的社会现象。这反映了先秦儒家 A.对专制体制的不满 B.对社会正义的诉求 C.过于理想化的追求 D.不符合统治者需求 ‎2.西汉著作《五行五事》中说,如果君王不知礼节,树木就长不直,并且夏天常有暴风;如果君王言不守信,反复无常,秋天霹雳天气就特别多;如果君王不听劝谏,刚愎自用,春夏季节将暴雨成灾。这些思想 A.阐述了天人互渗的关系 B.有利于规范君主的行为 C.完善了儒学的思想体系 D.蕴含了一定的辩证意识 ‎3.宋代“义庄”在中国慈善组织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义庄”由范仲淹创立,主要作用是救济族中贫困无告之人,为本族贫寒子弟设立义学,对遇到天灾人祸等大事的人临时救助,其后范氏“义庄”受到了其他家族的认可和效仿。“义庄”的出现 A.体现了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的理想 B.反映出宋代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C.表明宗法制有利于社会的长期稳定 D.说明宋代民间救济体系日臻完善 ‎ ‎ ‎4.明清之际的思想家讨论问题是在肯定“天无二日,士无二王,尊无二上”的合理性的前提下进行的,故有学者指出,中国“政治学说所讨论的重点不是政体,而是治道”。这反映了明清之际的思想家 A.提出建立民主政治 B.未摆脱时代的局限 C.主张天人合一 D.否定君主专制制度 ‎ ‎ ‎5.有学者指出:“希腊人的生活与思想之所以能够如此丰富充实,其秘密在于希腊人认为:人是认识万物的尺度。”这说明古希腊 A.人文主义思想推动社会发展 B.个人主义成为社会思想主流 C.突出强调个人的价值和作用 D.民主政治激发人文主义思想 ‎ ‎ ‎6.瑞士学者雅各布·布克哈特曾说:“一个奇怪的事实是:这个新文化的某些最热心的提倡者是最虔诚地敬上帝的人乃至是禁欲主义者……‎ 所有这些倾向的结果就是:佛罗伦萨的柏拉图学院有意识地以调和古代精神和基督教精神作为它的目标。这是那个时代的人文主义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绿洲。”这一时期的“人文主义”‎ A.主张信仰得救,倡导王权至上 B.追求民主法治,反对禁欲苦行 C.体现新旧交替,彰显人性价值 D.抨击君主专制,提倡信仰自由 ‎ ‎ ‎7.“上帝的道不是用什么行为,而是单用信才能领受爱慕的。因此,既然灵魂为它的生命与义所需要的只是信,那么灵魂称义显然单是因信,而不是任何行为。”这段话旨在 A.否定信徒日常行为的社会价值 B.肯定信仰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C.抨击教皇和教会存在的必要性 D.强调“道”所体现的重要作用 ‎ ‎ ‎8.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1743﹣1826年)曾说:“每个人都有两个祖国,他自己的国家和法国。”他的根据是 A.法国曾经帮助美国打败英国殖民者 B.美国革命是在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爆发的 C.法国启蒙思想对世界影响深远 D.美法两国有着共同的利益 ‎ ‎ ‎9.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由中国传入欧洲,并由欧洲“发现世界”进而产生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的科技成就是 ‎ A.指南针B.造纸C.火药D.印刷术 ‎10.古代中国农业的发展往往围绕具体的“事”与“术”展开,徐光启等中国古代科学家也往往侧重于研究农业的基本操作方法,专注于农业发展之“用”与“术”的学说。这说明中国古代农业科技 A.重视逻辑推理思维 B.轻视科技的实用性 C.趋向现实主义思维 D.体现了前瞻性思维 ‎ ‎ ‎11.明朝中后期,一批描写市民生活的文人士子更多地使用通俗生动的日常语言,塑造了众多商人、手工业者和市井小民的形象。文学领域的这种现象表明 A.封建等级观念受到冲击 B.社会价值观重新整合 C.文学作品创作贴近生活 D.私营手工业发展迅速 ‎ ‎ ‎12.《汉书·艺文志》载:“是时始建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徒隶也。”以上材料反映了 A.隶书属于秦代八大篆书字体之一 B.隶书的创建与抄录公文狱事有关 C.隶书是汉代狱官为书写方便而创 D.隶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13.牛顿特别强调,作为自然哲学中数学演绎的起点,应当是观测到的效果和力学运动的那些规律。近代物理学比其他任何自然科学发展得更成熟和更快,这是个重要原因。这反映出 A.实验与计算结合有助于近代科学研究 B.牛顿开创建立了完整的经典力学体系 C.物理学的发展是以数学研究为前提的 D.科学进步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视角 ‎ ‎ ‎14.斯塔夫里阿诺斯说:“尽管达尔文主义受到宗教界和其他集团的敌视,它还是对西方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它对适者生存和生存斗争的强调极妙地与时代倾向相吻合。”下列对材料解释正确的是 A.达尔文认为教会应该从属于国家而遭到教会敌视 B.进化论为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提供了理由 C.进化论为17、18世纪的启蒙思想提供了科学依据 D.进化论成为马克思提出暴力革命主张的思想渊源 ‎ ‎ ‎15.19世纪中期,英法两国签约规定:英国同意废除所有制成品的关税,法国降低英国煤炭、生铁、机器的关税,征收关税的商品减少到总数的30%,关税平均约为15%。这一做法 A.体现了经济自由主义思想 B.导致两国关税收入的大幅下降 C.体现国家对经济大力干预 D.缓和两国对殖民地的激烈争夺 ‎ ‎ ‎16.有学者总结说:“1840年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的过程,言教即主张学习西方自由、民主、平等等资产阶级观念。”句中省略句应是 A.始而言技、继而言政、进而言教 B.始而言政、继而言技、进而言教 C.始而言技、继而言教、进而言政 D.始而言教、继而言政、进而言技 ‎ ‎ ‎17.1875年,郭嵩焘奏称:“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又末中之一节也……将谓造船、制器,用其一旦之功,遂可转弱为强,其余皆可不问,恐无此理。”这一认识 A.是中体西用论的具体表述 B.对洋务派的思想有所突破 C.反映了顽固派的政治主张 D.奠定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 ‎ ‎ ‎18.“但是任何一种改革运动要想在中国得到广泛的支持,首先必须借助于外国,改变老一套办法,并在哲学上找到根据。这种根据还得从孔孟之道里去找,因为那仍然是中国统治阶级信仰的命根子。”(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这可以用来诠释 A.抵抗派的师夷制夷思想 B.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 C.维新派的维新变法思想 D.革命派的民主共和思想 ‎19.孙中山说:“在国内,君主可以不要,忠字是不能不要的。……为四万万人效忠,比较为一人效忠,自然是高尚得多,故忠字的道德还要保存。”孙中山对“忠”的理解是 A.弘扬传统的忠孝思想 B.保持忠君爱国思想 C.强调国家民族意识 D.要有牺牲和奉献精神 ‎ ‎ ‎20.《孙中山选集》指出:“我们实行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的时候,须同时想法子改良社会经济组织,防止后来的社会革命,这真是最大的责任。”孙中山在此强调的“最大的责任”是 ‎ A.民族主义B.民主主义C.民权主义D.民生主义 ‎21.1921年,孙中山称“本党应以美国为榜样”。而到1924年10月孙中山在致蒋介石的信中又明确地提出“我党今后之革命,非以俄(国)为师,断无成就”。这一变化反映出 A.中国革命性质和矛盾的变化 B.旧民主主义革命已陷入困境 C.孙中山接受了苏俄革命道路 D.马克思主义已成新思潮主流 ‎ ‎ ‎22.《新青年》在创刊号《社告》第一条即明言:“国势凌夷,道衰学弊,后来责任端在青年。本志之作,盖欲与青年诸君商榷将来所以修身治国之道。”这说明《新青年》‎ A.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创造条件 B.旨在宣传西方近代民主思想 C.引导青年知识分子修身治学 D.重视思想启蒙谋求救亡图存 ‎ ‎ ‎23.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之一鲁迅提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陈独秀等人认为:“中国文字既难传载新事新理,且为腐毒思想之巢窟,废之诚不足惜。”“拉丁化是一切文字的未来。”表明他们 A.开始结合本国国情研究实际问题 B.充分发扬民主和科学的精神 C.发现中国古代文明中的缺陷和不足 D.对中西文化的看法存在绝对否定或肯定 ‎ ‎ ‎24.在新文化运动百周年之际,《中国科学报》发文指出:“回顾百年……不同人、不同时代、不同阶层关于新文化的唯一共通之处大概就是他们都把自己认为正确的东西称为新文化。”这种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目的具有复杂性 B.过程具有曲折性 C.内容具有广泛性 D.启迪了民族意识 ‎25.十月革命后,新文化运动中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抛弃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转而学习俄国的革命经验,突出表现为 A.对封建思想深恶痛绝,极力批判 B.用新方式宣传科学和民主 C.宣传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 D.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即将到来 ‎26.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毛泽东通过农村调查提出:“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这一观点 A.体现了中共当时的工作重心 B.体现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C.奠定了国共合作的思想基础 D.丰富了中国民主革命理论 ‎27.1927年11月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上,通过了罗明纳起草的《中国现状与共产党的任务决议案》,文中强调:“城市工人暴动的发动是非常之重要;轻视城市工人,仅仅当作一种响应农民的力量,是很错误的,……城市工人暴动是革命的胜利在巨大暴动内得以现固和发展的先决条件。”从中可以得出 A.当时党中央内有相当一部分人坚持城市中心论 B.当时中共中央完全否定了农民运动的作用 C.当时中国共产党已经全体决定转移工作重心 D.当时中国共产党内存在着普遍的保守主义错误 ‎28.“它对20世纪20年代以来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道路、领导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国体和政体等政治哲学的问题给出了富有新意的创造性解答,集中体现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理论。”下列著作符合这一评价的应是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C.《新民主主义论》‎ D.《论人民民主专政》‎ ‎29.毛泽东在中共七大预备会议的报告中说:“决议案上把好事都挂在我的账上,所以我要对此发表点意见。写成代表,那还可以,如果只有我一个人,那就不称其为党了。”毛泽东的这些言论最能说明毛泽东思想是 A.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B.中国革命实践的产物 C.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D.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30.1957年,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把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区分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提出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毛泽东作出这一论断主要是为了 A.加快实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B.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主义 C.调动各阶层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 D.完善社会主义各项民主制度 二、材料题(本题共计2小题,每题20分,共计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按其性质来说是属于个人主义的,它既不是一种信条,也不是一种哲学体系;它不代表任何一个利益集团,也不想把自己组织成一种运动,它只以受过教育的阶级为对象,这是人数有限的城市或贵族精英范围之内。‎ 材料二 17、18世纪中西方社会均处于较剌烈的变动之中,生产力发展的张力鼓动着先进的阶级或阶层要突破传统政治的腐败和官方哲学的愚昧,因此,中国和欧洲的启蒙思想家们取用儒学精荭的社会基础存有某种相似性。但因二者的现实环境却存在着根本区别,欧洲正处于新旧思想,新旧力量激烈交锋的状态,而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并未发生根本变化,这就注定了二者产生的影响迥然不同,儒家学说在启蒙运动中产生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进而促进了欧洲社会的巨大变革,而中国的启蒙活动却未能形成一种推动社会进步的强有力的思想运动。‎ ‎——摘自谈家胜:《17、18世纪中西启蒙思想家取用儒学精蘊及其影响之比较》‎ ‎(1)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分析造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因素。(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17、18世纪中国和欧洲的启蒙思想家对现实进行批判产生影响迥异的历史原因。(10分)‎ ‎(1)特点:限于社会上层;崇尚个人主义。‎ 因素: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中世纪教会神权的黑暗统治;资产阶级追求现世的幸福。(10分)‎ ‎(2)原因:欧洲:①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自然科学的发展,思想解放不断深入;②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 中国:①封建专制统治空前强化;②小农经济仍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微弱,工商市民阶层不够强大;③理学地位稳固,科技发展步履维艰。(10分)‎ ‎32.思想文化的交流、碰撞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在19世纪末,随着西方商品对民众生活模式的冲击,趋洋附西的倾向就在时势的流变中推动着生活习俗的演变。“凡物之极贵重者,皆谓之洋。高楼曰洋楼,彩轿曰洋轿。挂灯名洋灯,火锅名洋锅。……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 材料二 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揪起了以改造国民性为主要目的的新文化运动。他们认为,国民性的改造归根到底是革除旧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建立新的与共和制度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其根本之点就在于重视“人的价值”,树立“独立人格”,为此,他们喊出三个响亮的口号:个性主义、科学,民主,新文化运动中,他们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批判“吃人礼教”,提出要“以科学和人权并重”中国文化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大体实现了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变。‎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社会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文化运动时期传统文化向近代转向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12分)‎ ‎(1)社会现象:生活习俗受西方影响;社会时尚崇洋媚外(趋洋附西)。‎ 主要原因:西方先进的工业文明及社会思想、生活方式传入中国;先进的中国人积极向国人介绍西方文明;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2)表现:由维护封建礼教转变为批判礼教;由压抑人的个性转变为重视人的个性;由为专制统治服务转变为适应民主政治;由重等级秩序转变为重自由平等。‎ 原因:民族危机的严重;北洋军阀统治下政治黑暗;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国思想的传播;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西方思想的传播,冲击了国人的思想。‎ 历史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计30小题,每题2分,共计60分)‎ ‎1.B 根据题干可知,孔子反对贫富差距过大,孟子反对奢侈爱惜民生,反映了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诉求,故B项正确。A项,材料未体现对专制的不满,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合理诉求,并非过于理化化,排除。D项,材料思想与是否符合统治者需求无关,排除。故选B。‎ ‎2.B 题干材料反映的是董仲舒天人感应的思想,劝谏统治者要施行仁政,否则天就会降灾难,由此规范君主的行为,故B项符合题意; ACD三项都与题意不符。 故选B。‎ ‎3.A 由材料“‘义庄’由范仲淹创立,主要作用是救济族中贫困无告之人,为本族贫寒子弟设立义学,对遇到天灾人祸等大事的人临时救”可得出“义庄”的出现体现了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的理想,故A项正确。BCD三项材料均未体现,排除。故选A。‎ ‎4.B 由材料关键信息“肯定‘天无二日,士无二王,尊无二上’的合理性”可知,明清之际思想家仍承认君主统治;再由“政治学说所讨论的重点不是政体,而是治道”可知,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并非要推翻现有政权,他们并不否定君主专制制度,这反映了他们的思想受时代的限制,故B项正确;A项中的“民主政治”的表述错误;C项与材料信息不符;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选B。‎ ‎5.A ‎ “人是认识万物的尺度”强调个人的价值和作用,这是希腊社会生活和思想丰富充实的推动力,故A项正确;“人是认识万物的尺度”以个人判断为依据,为个人主义打开方便之门,但不能说明希腊个人主义成为社会思想主流,B项错误;材料能够体现古希腊突出强调个人的价值和作用,但不全面,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民主政治与人文主义思想关系的信息,D项错误。故选A。‎ ‎6.C 材料中“这个新文化……的提倡者是最虔诚地敬上帝的人乃至是禁欲主义者”“佛罗伦萨”等信息表明,这一时期是文艺复兴时期,其所倡导的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调和古代精神和基督教精神”体现了新旧交替,C项正确;A项是宗教改革的主张,排除;B、D两项是启蒙运动的主张,均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C。 7.B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从材料“上帝的道不是用什么行为,而是单用信才能领受爱慕的”可知,马丁•路德认为行为不重要,信仰是非常重要的,因信称义,故B正确。ACD均不合题干主旨,排除。‎ ‎8.C 启蒙运动是发生在17、18世纪欧洲的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解放运动,它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和舆论宣传,是继文艺复兴运动之后欧洲近代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说明对世界影响深远,故C正确;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9.A 根据古代文化科技常识可知,地动仪是东汉的张衡发明的。造纸术最早在西汉已经发明。雕版印刷术在唐朝时已经出现。北宋时期制成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综上所述,故A 正确,排除BCD。故选A。‎ ‎10.C 由材料信息“古代中国农业的发展往往围绕具体的‘事’与‘术’展开”“专注于农业发展之‘用’与‘术’的学说”等可知,材料强调的是古代农业科技重视实用,C正确;A、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与材料意思不符,排除;故选C。‎ ‎11.C 明朝中后期,我国的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不断壮大,文学作品中对众多商人、手工业者和市井小民形象的塑造说明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体现。 故选C。‎ ‎12.B 从材料“是时始建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可知,隶书的创建与抄录公文狱事有关,故B正确。故选B。‎ ‎13.A 根据材料关键词“数学演绎”“观测到的效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牛顿将数学演绎和实验的科学方法相结合推动近代科学研究,A项正确。B,D两项内容与材料无关,C项内容与材料主旨不符,均排除。故选A。‎ ‎14.B 题干中“对西方社会”“适者生存和生存斗争”“与时代倾向相吻合”等关键词,体现了达尔文进化论为西方殖民侵略提供了理由,故B正确;A项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C、D两项均与题干时间不符。故选B。‎ ‎15.A 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9世纪中期”“同意废除所有制成品的关税”“降低英国煤炭、生铁、机器的关税”得出,工业革命后因生产力的发展,自由主义思想盛行,故选A。题干强调的是降低关税,并未提到关税收入的变化,B错误;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大力干预是在罗斯福新政后,C错误;题干并未提到两国对殖民地的争夺,D错误。故选A。‎ ‎16.A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向西方的学习历程表现为,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技术,维新派和革命派主张学习西方的制度,新文化运动强调学习西方的思想,经历了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的过程。故选A。‎ ‎17.B 注意题干的时间的1875年,这时洋务运动已经进行到发展民用工业阶段,人们对这场运动有了更为深入地认识,而郭嵩焘又是常期驻外的官员,对外国的情况了解更多。他的这段话是说:西方国家执政理念有本末之分,国家政治是本,经济和技术发展能使国家强大。认为国家只要发展技术使国家转弱为强,而不顾其他,恐怕天下没有这个道理。这里显然是针对洋务派只学技术不变革制度说的这番话,其中有批判的意味。由此可见,B项符合题意。题中材料反对“中体西用”,故排除A项。顽固派反对学习西方,这与郭嵩焘观点相反,排除C项。奠定维新变法思想基础的是康有为的思想,故D项错误。故选B。‎ ‎18.C A.材料中未体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排除;B.材料中未体现洋务派中体西用的观点,排除;C.属于康有为的思想特点:把西方政治学说同儒家思想相结合,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思想,正确;D.材料中未体现民主共和思想,排除。故选C。‎ ‎19.C A项中的“忠孝”思想无法从题干中体现,应排除。B项“忠君”思想与题干相悖,应排除。在国内,君主可以不要,忠字是不能不要的。题干孙中山强调的“忠”‎ ‎,不是忠君,而是忠于人民、忠于国家,故C项正确。D项无法从题干中体现,应排除。故选C。‎ ‎20.D 依据材料“想法子改良社会经济组织,防止后来的社会革命”可知,材料涉及的是孙中山的经济思想,即民生,这是民生主义的内容,故D项正确。AC两项涉及的政治问题,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不是三民主义的内容,排除。故选D。‎ ‎21.B 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领导人孙中山,主张学习美国是正常的,但他放弃学习美国而转向学习苏俄,说明学习美国没有成功,这反映了资产阶级学习欧美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已陷入困境,不得已转变学习的方向,故B项正确;1921年和1924年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革命性质和矛盾并没有发生变化,A项错误;材料只能说明孙中山受到了苏俄革命的影响而不能说明他接受苏俄革命道路,苏俄革命是工农革命,孙中山是不可能接受的,C项错误;材料虽能说明苏俄革命影响下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的影响,但不能说明马克思主义已成为思想界主流,D项错误。故选B。‎ ‎22.D 题干指出了《新青年》创办之时,民族危机深重,民族文化衰落,因此,振兴民族的希望就在青年身上,即“欲与青年诸君商榷将来所以修身治国之道”,意思是希望通过杂志的宣传,促进青年思想启蒙,达到救亡图存的目的,故D项正确;A项是新文化运动后期的影响,排除;B项没有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来分析,排除;C项错在“治学”,应是挽救民族危亡,排除。故选D。‎ ‎23.D 新文化运动虽然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有利于人们思想的解放,但其对中国传统文化存在着绝对的否定,对外来文化存在着绝对的肯定。如材料中所述:“汉字不灭,中国必亡。”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24.C 根据材料“不同阶层关于新文化的唯一共通之处”可知,各阶层对新文化运动有着共识,并未涉及其目的的复杂性,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过程,不能反映其曲折性,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不同人、不同时代、不同阶层关于新文化的唯一共通之处大概就是他们都把自己认为正确的东西称为新文化”可知,该观点认为新文化涵盖了不同人、不同时代、不同阶级的人的思想内容,体现了其内容的广泛性,故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故D项错误。故选C。‎ ‎25. C 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干要求,故排除。故选C。‎ ‎26.D 依据材料“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可知,反映的是毛泽东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性,丰富了中国民主革命理论,故D项正确。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中共的工作重心是反帝反封建,故A项错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提出是在国民大革命失败之后,故B项错误。国共合作的思想基础是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故C项排除。故选D。‎ ‎27.A 从材料中城市工人暴动的发动是非常之重要;轻视城市工人,仅仅当作一种响应农民的力量,是很错误的,……‎ 城市工人暴动是革命的胜利在巨大暴动内得以现固和发展的先决条件明显可以看出是强调坚持城市中心的道路。A正确。B.材料中并没有完全否定农民运动。C.材料看不出工作重心已经转移。D.材料看不出保守主义的特点。‎ ‎28.C 材料中的“革命的性质道路、领导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国体和政体等政治哲学的问题给出了富有新意的创造性解答”等信息说明,这一著作对中国革命各要素作了详尽完整的论述,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描绘了美好社会的蓝图及前景,故符合这一评价的应是《新民主主义论》,C项正确;A、B两项明显与材料时间和内容不符,排除;D项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故选C。‎ ‎29.C 在这份报告里,毛泽东强调要从全党的角度来阐述其思想,他本人只是党员里的一个代表而已,因此,毛泽东思想不是他个人的思想,而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故选C。‎ ‎30.C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1957年处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提出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为了调动各阶层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故C项正确。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中国已经过渡到社会主义,故A项错误。B项是意义,不是目的,排除。D项无法从材料得出,排除。故选C。‎ 二、材料题 ‎31.(1)特点:限于社会上层;崇尚个人主义。‎ 因素: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中世纪教会神权的黑暗统治;资产阶级追求现世的幸福。(10分)‎ ‎(2)原因:欧洲:①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自然科学的发展,思想解放不断深入;②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 中国:①封建专制统治空前强化;②小农经济仍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微弱,工商市民阶层不够强大;③理学地位稳固,科技发展步履维艰。(10分)‎ ‎31.(1)社会现象:生活习俗受西方影响;社会时尚崇洋媚外(趋洋附西)。‎ 主要原因:西方先进的工业文明及社会思想、生活方式传入中国;先进的中国人积极向国人介绍西方文明;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8分)‎ ‎(2)表现:由维护封建礼教转变为批判礼教;由压抑人的个性转变为重视人的个性;由为专制统治服务转变为适应民主政治;由重等级秩序转变为重自由平等。‎ 原因:民族危机的严重;北洋军阀统治下政治黑暗;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国思想的传播;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西方思想的传播,冲击了国人的思想。(12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