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福建省泉州第十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学考班)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福建省泉州第十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学考班)试题(解析版)

福建省泉州第十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 期中考试(学考班)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将正确选项用2B铅笔填涂在机读卡上)‎ ‎1.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大力提倡“礼”的主要目的是 A. 维护封建君主的世袭特权 B. 巩固日趋崩溃的分封制度 C. 提高士人群体的道德修养 D. 矫正混淆的社会等级秩序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当时社会秩序出现混乱,孔子称之为“礼崩乐坏”,所以他大力提倡“礼”的主要目的在于“复礼”,即矫正混淆的社会等级秩序,故选D项;孔子的目的是维护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统治,而不是维护封建君主的世袭特权和巩固日趋崩溃的分封制,排除AB项;孔子的目的不在于提高士人群体的道德修养,排除C项。‎ ‎2.古代某思想家认为:“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与此观点相似的是 A. 制天命而用之 B. 兼相爱,交相利 C.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D.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可知,意思是指圣人治国,只要能使国家强盛,就不沿用旧的法度;只要有利于人民,就不遵守旧的礼制,结合所学可知,这体现的是法家的改革思想,“不期修古,不法常可”正是体现改革的思想,故C项正确;A项是荀子的唯物主义思想,B项是墨家的思想,D项是儒家的民本思想,三者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3.战国时一位思想家认为:挺直的木材,不需要矫直,因为它的本性挺直;弯曲的木材,必定需要蒸烤、矫揉,才能挺直。一般人的本性恶劣,必定需要圣人的礼义教化,才能归于善良。这位思想家是 A. 孟子 B. 荀子 C. 韩非子 D. 庄子 ‎【答案】B ‎【解析】荀子提出“人之性恶”,认为人生来本性是恶的,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故答案为B项。孟子主张“性本善”,排除A项;韩非子提倡用法律来规范人的行为,排除C项;庄子提倡顺其自然,追求精神上的自由,排除D项。‎ ‎4.儒家崇尚知仁行义的“君子”,墨家推崇分人以财,助人以力的“兼士”,法家则推崇循名责实,公正无私的“铁腕”实行家。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 A. 重视政治参与意识 B. 注重道德修养自觉 ‎ C. 讲究胸怀宽容博大 D. 主张规范伦理道德 ‎【答案】B ‎【解析】根据“知仁行义”、“分人以财、助人以力”、“公正无私”的信息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都注重道德方面的修养和自觉,故选B项;材料内容无法体现对政治参与意识的重视,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注重道德修养自觉,而非讲究胸怀宽容博大和规范伦理道德,排除CD项。‎ ‎5. 有一位思想家说:“大而天地阴阳,细而昆虫草木,皆当理会。一物不理会,这时便缺此一物之理。……须是开阔,方始拓展”。这是 A. 董仲舒在宣扬“三纲五常” B. 朱熹的在讲解“格物致知”‎ C. 陆九渊在解释“心即理也” D. 王守仁在阐发“致良知”‎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细而昆虫草木,皆当理会”和“一物不理会,这时便缺此一物之理”所反映的本质问题均是实践才能出真知,“格物才能致知识”,所以本题的答案就是朱熹的在讲解“格物致知”。‎ ‎6.经史学专家周予同在《从顾炎武到章炳麟》一文中说:(顾炎武)反对理学,是因为理学的空疏无物;他推崇东汉是因为东汉经学的节义;他考辨古音古事,是为了明道救世;他提出“博学于文”却又与“行己有耻”并重。这强调了顾炎武 A. 提出知行合一 B. 反对伦理纲常 ‎ C. 主张经世致用 D. 注重道德修养 ‎【答案】C ‎【解析】顾炎武因为理学“空疏无物”而对其持反对态度,其“考辨古音古事,是为了明道救世”可知顾主张经世致用,故选C;A是王阳明的主张,BD项材料未体现,排除。‎ ‎7. 黄宗羲“藏天下于天下”的思想与王夫之“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的思想如出一辙。二者实质上都 A. 反对君主制度 B. 抨击君主专制 C. 主张人人平等 D. 提倡人民主权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君主制度包括君主专制和君主立宪,两人对封建君主专制有所批判,不是从根本上反对君主制度,故A项错误;两人生活的时代,资本主义萌芽有所发展,个性解放和商品经济发展成为大势所趋,题干材料的意思就是要求君主能够适当地分权与民,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出现人人平等的信息,故C项错误;传统儒学是维护君主专制的,与题干主旨不符,故D项错误。‎ ‎8. 下列关于君臣关系的表述,观点明显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A.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B. “夫民者,为君者有之,为臣者助君理之”‎ C. “君者,出令者也;臣者,行军之令而致之民者也。”‎ D. “初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A项中的“臣事君以忠”、B项中的“为臣者助君理之”、C项中的“臣者,行君之令”表述均体现了“君为臣纲”的思想;D项中“非为君也”体现了对君权的批判。故本题应选D项。‎ ‎9.郑板桥的《石竹图》(下图)的题画诗:“茅屋一间,天井一方,修竹数杆,小石一块,便尔成局,亦复可以烹茶,可以留客也。月中有清影,夜来风有声,只要用心消受耳”。此画属于 A. 文人写意画 B. 文人工笔画 C. 民间风俗画 D. 工笔重彩画 ‎【答案】A ‎【解析】郑板桥的《石竹图》中还有配诗,很明显具有文人画的特征,然后看图画本身能知道,这不是工笔画而是写意画,故选A而排除B;CD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10.弗兰西斯·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字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种是在航海上。”其中“第三种”东西指的是 A. 造纸术 B. 火药 C. 指南针 D. 印刷术 ‎【答案】C ‎【解析】根据“第三种是在航海上”可知,“第三种”东西指我国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指南针传到欧洲,引起地理大发现和殖民扩张,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转型,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故C正确;造纸术、火药、印刷术不符合“在航海上”的说法,排除ABD。‎ ‎11.吴国盛在《科学历程》中说“古代中国人所创造的科学技术具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独到的体系。构成这一独特的科技体系的有农、医、天、算四大学科,以及陶瓷、丝织和建筑三大技术。这四大学科和三大技术是中华民族先人在科学技术上的独特建树。”这说明中国古代科技的突出特点是 A. 实验性,继承性 B. 实用性,逻辑性 C. 实验性,逻辑性 D. 实用性,继承性 ‎【答案】D ‎【解析】“农、医、天、算四大学科”说明古代科技主要从实用性角度出发,“以及陶瓷、丝织和建筑”说明古代科技的继承性,故D正确;实验性、逻辑性是西方科技特点,故A、B和C错误。‎ ‎12.民国时期,爬长城、逛颐和园、去梅兰芳家是当时老外来中国最向往的三大传统项目,梅兰芳由于唱京剧而闻名于世。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它主要是由 A. 南方一些剧种传入北京后融合而成 B. 流行于北方的剧种融合而成的 C. 北京地区剧种演化而成的 D. 元杂剧发展而来的 ‎【答案】A ‎【解析】京剧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正式形成于道光年间。故A正确;其他说法均不符合京剧产生的原因和过程,排除。‎ ‎13.如图所示三幅图从左至右依次为:古希腊雕塑家米隆的《掷铁饼者》、古希腊大理石雕像《米洛斯的维纳斯》、达•芬奇的肖像画《蒙娜丽莎》.三幅画共同体现了 A. 人性的光辉--人性之美 B. 凝固的永恒--运动之美 C. 神秘的微笑--艺术之美 D. 缺憾的静美--爱情之美 ‎【答案】A ‎【解析】《掷铁饼者》是古希腊雕塑的代表作品,表现了运动员优美的姿态和健美的肌体。故B符合。《掷铁饼者》。《米洛斯的维纳斯》是古希腊雕塑的代表作品,表现了女神的美丽、高雅与庄重,故D符合。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肖像画《蒙娜丽莎》,力图使人物的丰富内心感情和美丽的外形达到巧妙的结合,以“神秘的微笑”显示艺术之美。故C符合。以上三幅作品从不同侧面体现了人性的光辉,,表达了人性之美,故选A。‎ ‎14.通过阅读下面不同历史时期的三幅图,你能得到的准确信息是 ‎《圣母与圣子》 伏尔泰 《新青年》‎ A. 分别反映欧洲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和中国的新文化运动 B. 分别代表资产阶级思想的兴起、发展和传播 C. 反映了东西方文化的一脉相承 D. 反映了东西方文化的冲突 ‎【答案】B ‎【解析】三幅图片分别反映的历史事件是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分别代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兴起、发展和传播,故选B。图片与宗教改革无关,排除A;C、D两项本身说法错误,皆排除。‎ ‎15.智者运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是欧洲历史上三次著名思想解放运动。下列相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智者运动把人性从天主教会的束缚下解放了出来 B.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主流思潮的核心 C. 启蒙运动构画出了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美好蓝图 D. 三次思想解放运动都肯定人是世界的中心 ‎【答案】A ‎【解析】据所学可知,智者运动中的智者怀疑神灵,否定绝对权威;强调人的感觉是万物存在的尺度,忽视理性,注重功利,A符合题意;文艺复兴时期主流思潮的核心是人文主义,B不符合题意;启蒙运动构画出了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美好蓝图是政治民主、权利平等、个人自由的社会,C不符合题意;据上分析可知三次思想解放运动都肯定人是世界的中心,D不符合题意。‎ ‎16.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该材料反映了马丁路德 A. 倡导理性主义 B. 否定基督教 ‎ C. 宣扬法制精神 D. 否定教皇地位 ‎【答案】D ‎【解析】路德主张让世俗政权在基督教世界中发挥职能,说明他主张世俗权力高于教权,否定了教皇地位,故选D项;理性主义出现于启蒙运动,路德否定的是教皇和教会,而非基督教,排除AB;宣扬法制精神与路德主张不符,排除C。‎ ‎17.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谈及简政放权时这样强调:“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对此这样解读:权力是公共财产,是人民赋予的,必须在严格的监管约束下进行,不可有丝毫的任性。下面启蒙思想家主张与之最为相似的是 A. 天赋人权 B. 自由平等 C. 三权分立 D. 社会契约 ‎【答案】D ‎【解析】据材料“权力属于公共财产,是人民赋予的,必须在严格的监管约束下运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人民与统治者达成契约,赋予其权力,体现了社会契约思想,D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天赋人权的思想,A选项错误。材料也没有体现自由平等思想,B选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三权分立思想,C选项错误。‎ ‎18.启蒙思想家卢梭认为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当人民的权力被篡夺并被用以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就有权推翻它。他的这一主张是 A. 开明专制论 B. 三权分立论 C. 君权神授论 D. 主权在民论 ‎【答案】D ‎【解析】材料中讲到“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说明卢梭的主张是主权在民,也可以叫做人民主权,故本题选D。ABC与材料的意思都不相符,可以排除。‎ ‎19.伏尔泰说:“上帝是一位伟大的数学家,他一劳永逸地为自然立法,然后就袖手旁观,让这些法则按自身的必然规律而起作用,来推动整个世界的运转。”此观点 A. 宣扬了上帝万能理念 B. 批判了天主教会的封建特权 C. 体现了理性主义思想 D. 倡导了科学为人类服务精神 ‎【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上帝是一位伟大的数学家”“让这些法则按自身的必然规律而起作用”中可以看出,材料中把上帝比喻为一位数学家,同时又强调上帝不干涉 已有自然立法(‎ 自然规律)的自身运行,这明显受到了自然科学发展的影响,是理性主义思想的体现,故C项正确;材料虽然说明了上帝为自然立法,但并没有说明上帝万能,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中没有涉及天主教会的特权问题,故B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主要强调了让自然规律自我运行,而没有体现科学为人类服务的信息,故D项错误。‎ ‎20.有人说,17世纪,牛顿把“造物主”(神)从无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19世纪,达尔文把“造物主”从有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牛顿力学把天上和地上的物体运动概括在一个理论中 B. 达尔文生物进化论是对生物学的一次伟大综合 C. 牛顿和达尔文的成就分别在不同领域给神学以致命打击 D. 科学以其威力迅速战胜神学是必然的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和分析能力。牛顿的经典力学和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都否定了神创论。A项只符合牛顿,B项只符合达尔文,科学战胜神学是一个逐渐的过程迅速战胜说法错误。故C项正确。‎ ‎21. 18世纪中期以后,欧美作家写下了大批反映和描写“自然”的诗歌和其它文艺作品。他们擅长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地球是人类的母亲”,“动物都是人类的朋友”,“自然发怒”等。这些作品在风格上属于:‎ A. 古典主义 B. 现实主义 ‎ C. 浪漫主义 D. 现代主义 ‎【答案】C ‎【解析】 “18世纪中期以后”不属于古典主义特点,故A项错误;“擅长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现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故C项正确;现实主义侧重于对现实的批判,与题目不符,故B项错误;现代主义表现怪诞、悖离传统,故D项错误。‎ ‎22. 对以下三幅中外美术作品(图1~3)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艺术特点:“境生象外画中诗”“捕捉光与色彩的变幻”“造型写实”‎ B. 评价:体现了中国画的艺术成就西方古典美术的精华西方现代艺术的代表作品 C. 类别:文人画印象画立体派 D. 作者:宋朝法国西班牙 ‎【答案】C ‎【解析】A项错在图3的特点,写实属于现实主义作品。现代主义的特点是反传统、反理性,强调主观感受。B错在图2,图2属于印象画派。图1属于中国的文人画,图2属于印象画,图3属于现代主义美术,亦即立体派,故C正确;本题主要考查中外美术作品。依据所学,赵孟頫是元朝的,故D错误。所以应选C。‎ ‎23.1903年,孙中山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所询社会主义,乃弟所极思不能须臾忘者……欧美今日之不均,他时必有大冲突。”为此,他主张 A. 社会革命,平均地权 B. 政治革命,建立民国 C. 民族革命,推翻帝制 D. 土地革命,废除剥削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三民主义,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并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材料所询社会主义,乃弟所极思不能须臾忘者……欧美今日之不均,他时必有大冲突。反映的是民生主义,A属于民生主义的内容。B、C属于民权主义、民族主义。而D属于中共的主张。‎ ‎24.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这三人的共同目标是 A. 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B. 挽救中华民族危亡 C. 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D.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答案】B ‎【解析】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是救亡图存,所以这三人的共同目标是挽救中华民族危亡,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只适合康有为,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只适合孙中山,选项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25.春秋战国时期,主张“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的思想流派是 A. 墨家 B. 儒家 C. 法家 D. 道家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可知是墨家的“兼爱、非攻”的思想,答案为A;BCD不符合题意,排除。‎ ‎26.如果要了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思想的起源,应当查阅的是 A. 李贽的《焚书》‎ B. 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 C. 顾炎武的《日知录》‎ D. 王夫之的《船山遗书》‎ ‎【答案】C ‎【解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顾炎武的基本主张有开清代考据学之先河、批判君主专制、众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所以题干所说名言出于顾炎武,所以如果要了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思想的起源,应当查阅的只能是顾炎武的《日知录》。‎ ‎27.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欧洲近代社会产生重要影响。其中,为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在军事上战胜本国封建势力提供条件的是 A. 造纸术 B. 印刷术 C. 指南针 D. 火药 ‎【答案】D ‎【解析】把握关键信息“新兴资产阶级”、“军事”、“战胜封建势力”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火药,故选D项;ABC与“军事”的信息不符,排除。‎ ‎28.战国时期,屈原采用楚国方言,利用民歌形式,创立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楚辞”的代表作是 A. 《诗经》‎ B. 《春秋》‎ C. 《论语》‎ D. 《离骚》‎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答案为D;ABC均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 ‎29.维新变法思想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意义是 A. 创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B. 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C. 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D.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答案】B ‎【解析】维新变法宣扬资产阶级的民权,民主政治,建立君主立宪制的政体,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在社会上起到了启蒙的作用,故B正确;创立君主立宪政体是维新变法的重要内容,不是重要意义,排除A;CD是辛亥革命的结果和意义,与材料不符,排除。‎ ‎30.据如下图信息判断,与如图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1517年出售赎罪券 A. 智者运动 B. 文艺复兴 C. 宗教改革 D. 启蒙运动 ‎【答案】C ‎【解析】根据“赎罪券”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与图示直接相关的是宗教改革,选C;ABD中的事件都和“赎罪券”无直接关联,排除。‎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解析题 ‎31.在人类思想文化发展过程中,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互相交融。回答下列问题。‎ ‎(1)公元前600年至公元前300年,东西方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结合所学,完成下表。‎ 时代 代表人物 核心主张 老子 ‎“道”是世界的本原 中国春秋战国时期 ‎①‎ 仁、礼、中庸 孟子 ‎②‎ 古希腊时期 普罗泰戈拉(普罗塔哥拉)‎ ‎③‎ ‎④‎ ‎“美德即知识”‎ 材料: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孟德斯鸠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2)依据上述材料分别概括两位思想家的主张,并说明其影响。‎ ‎(3)20世纪以来,思想文化传播与相互影响的速度加快。有人认为,文化交融是好事,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族文化的传承。对此,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1)①孔子②仁政(民贵君轻等)③人是万物的尺度④苏格拉底。‎ ‎(2)主张及影响:孟德斯鸠主张权力制衡,抨击了君主专制,为近代西方民主制度确立奠定了思想基础。陈独秀主张民主与科学,动摇了中国传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促进了思想解放。‎ ‎(3)要点:文化交融有助于认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的文化传统,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的文明成果。在文化交融中,也要注意保留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丰富和发展本民族的思想文化 ‎【解析】‎ ‎(1)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思想上的代表人物除了老子和孟子之外尚有孔子,故①为孔子;孟子主张仁政,故②为仁政;普罗泰戈拉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故③是人是万物的尺度;“知识即美德”是苏格拉底的主张,故④为苏格拉底。‎ ‎(2)根据“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可知孟德斯鸠主张权力制衡,影响结合所学启蒙运动的内容进行作答即可。根据“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可知陈独秀主张民主与科学,影响结合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内容作答即可。‎ ‎(3)对文化交融应该多角度看待,既要尊重不同地区间的文化多样性,相互学习和借鉴;又要注意保留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丰富和发展本民族思想文化。‎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伏尔泰在谈及孔子思想时叹言道:“欧洲的王族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的与物质的世界。”‎ ‎——伏尔泰(《礼俗论》‎ 材料三 (西方民主思潮)诞生之后,……对世界各国都造成了深刻地冲击。对中国冲击的结果是儒家文化逐渐失去了统治地位。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 ‎——知原《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出中国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的主要代表。他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拿出了怎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3)根据材料二,指出伏尔泰所叹言的欧洲商人发现的“东方”是指什么事件?哲学家发现“新的精神”世界又指的是什么?‎ ‎(4)材料三中“将这棵大树砍断”的含义是什么?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民主思潮在中国的主要实践活动还有哪些?‎ ‎【答案】(1)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小农经济(或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 ‎(2)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三权分立”、民主共和制。‎ ‎(3)新航路的开辟;孔子的儒家思想。‎ ‎(4)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实业救国 ‎【解析】‎ ‎(1)中国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的主要代表结合所学作答即可,如黄宗羲、顾炎武等。根本原因应该从社会经济基础的角度进行作答,如小农经济占主导,资本主义萌芽微弱。‎ ‎(2)“资产阶级国家蓝图”应当结合所学启蒙运动相关内容进行作答,突出反对专制,主张民主共和和权力制衡。‎ ‎(3)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欧洲商人发现“东方”指的是新航路开辟。根据“伏尔泰在谈及孔子思想时叹言”可知哲学家发现“新的精神”世界指的是孔子的儒家思想。‎ ‎(4)根据“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并结合所学可知含义是结束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主要的实践活动结合所学进行作答即可,如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等。‎ ‎33.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造纸术经阿拉伯人引入葡萄牙,在13世纪到达西方,廉价耐用的纸张很快取代了欧洲中世纪长期使用的书写材料 羊皮纸和小牛皮纸。1450年前后德意志人古登堡等用铅.锡.锑的合金铸成活字。从此,《圣经》不再是天主教神职人员独有的工具。正如马克思所说:“……印刷术却变成了新教的工具,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了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世界近现代史》上册 材料二 人文主义歌颂世俗蔑视天堂,肯定“人”是现世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提倡科学文化,……要求把人的思想感情和智慧从神学的束缚周解放出来。‎ ‎——《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 材料三 ‎ 材料四 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摘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1)材料一着重说明了中国哪两项发明,它们西传后在哪两个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16、17世纪西方科学进步的社会条件?‎ ‎(3)材料三左图中海王星的发现,主要是根据牛顿提出的哪一定律?右图反映了艺术家对牛顿什么态度?‎ ‎(4)怎样理解材料四所述科学“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如何应对这种“潜在的危险”?‎ ‎【答案】(1)造纸术、印刷术;作用:思想解放或宗教改革;发展科学技术 ‎(2)思想解放;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万有引力定律态度:赞扬(崇拜、肯定)‎ ‎(4)科技发展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环境、社会、伦理等问题;应对: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下进一步提高科技水平;加强国际合作;确保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解析】‎ ‎(1)根据“造纸术经阿拉伯人引入葡萄牙”“ 印刷术却变成了新教的工具”可知说明的是造纸术和印刷术。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两项发明主要在思想解放和科技发展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根据“人文主义歌颂世俗蔑视天堂,肯定“人”是现世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提倡科学文化,……要求把人的思想感情和智慧从神学的束缚周解放出来”并结合所学可知条件主要是思想解放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3)结合所学可知海王星的发现依据的是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根据图中牛顿的形象可知艺术家对牛顿持崇拜和肯定的态度。‎ ‎(4)根据“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可知“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是指科技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结合所学作答即可。应对的措施应该是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下进一步提高科技水平;加强国际合作;确保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言之成理即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