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甘肃省庆阳市宁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期中考试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甘肃省庆阳市宁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期中考试试卷

甘肃省庆阳市宁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 期中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25小题50分)‎ ‎1.商鞅在变法法令中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以国家法令的形式把小家庭固定化,主要是为了 A. 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B. 保证政府的赋税收入 C. 稳定农村社会秩序 D. 显示政府的变法决心 ‎2.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最主要目的是 A. 吸引商人把钱财投入农业 B. 鼓励人民从耕织中求功名 C. 防止商人和高利贷者兼并土地 D. 满足发动兼并战争的需要 ‎3.商鞅变法遭到了秦国贵族们的坚决抵制,他们千方百计破坏新法。下列言论最有可能出自他们之口的是 A.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B. “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 C. “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 D. “政必改革,礼岂因循”‎ ‎4.孝文帝改革的有利条件有 ‎①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民族融合加强 ‎ ‎②冯太后掌握实权,推动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文化 ‎③孝文帝对汉族文化的先进和鲜卑文化落后的深刻认识 ‎ ‎④鲜卑贵族实行民族平等政策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5.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哪些措施促进了鲜卑族的封建化?‎ ‎①推行租调制 ②颁布均田令 ③迁都洛阳 ④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④‎ ‎6.公元494年末,孝文帝禁止穿鲜卑服,要求鲜卑人穿汉人衣服。后来又规定改说汉语,改鲜卑姓为汉姓。孝文帝采取以上措施的根本目的是 A.摆脱鲜卑贵族的束缚 B.摒弃鲜卑族的陋习 C.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 D.缓和社会矛盾 ‎7.朱熹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这段话说明宋朝 A.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B.地方政府进一步收回财权 C.实行重武轻文政策 D.藩镇割据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8.从关注民生的角度看,王安石推行方田均税法的目的是 A.加强百姓的户籍管理 B.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C.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 D.维护政府的统治 ‎9.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根源是 A.触动保守旧官僚的利益 B.后期失去皇帝支持 C.没有改变土地私有制 D.用人不当 ‎10.亚历山大二世说:"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表明 A.改革的目的是解放农民 B.面对统治危机沙皇不得不进行改革 C.沙皇认识到必须顺应历史潮流 D.沙皇要扫除发展资本主义的障碍 ‎11."……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农奴)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这一变化对俄国历史最深远的影响是 A.解决了农奴的贫困问题 B.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C.缓和了当时尖锐的社会矛盾 D.使俄国成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12.下列关于日本明治维新产生的作用或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使日本社会性质发生了质变 B. 彻底铲除了封建残余势力 C. 实现了国家主权的独立 D. 为亚洲国家提供了实现民族振兴的经验 ‎13.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确立了日本的近代天皇政治体制的标志是 ‎ A. 幕府统治被推翻  B. 明治维新开始 C. 明治维新期间自由民权运动掀起  D. 《大日本帝国宪法》颁布 ‎14.日本在明治维新后不久就走上对外扩张之路,主要是因为日本 ‎ A. 国内市场狭小,资源不足 B. 明治维新保留了军国主义传统 C. 资本主义发展,国力提升 D. 明治维新时期大力发展军事工业 ‎15.推动资产阶级维新运动从理论宣传转入政治实践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A.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B.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C. 中国人民展开了反侵略、反瓜分的斗争 D. 光绪帝具有强烈的爱国热 ‎16‎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一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 A. 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 ‎ B. 寻找甲午中日战争日胜中败的原因 C. 批评洋务运动未能使中国富强 ‎ D. 比较中日近代化道路的异同 ‎17.康梁维新思想是早期维新思想的进一步发展,这里的“进一步”是指 ‎①提出了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 ②要求进行政治领域的变革 ‎③维新思想发展成为政治运动 ④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18.造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是 A.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加深 ‎ B.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 C. 奥匈帝国皇储被刺 ‎ D. 两大对立军事集团的形成 ‎19.“用亚洲人的观点来看,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国际社会内的一场内战。”潘尼卡界定第一次世界大战性质的依据是 A. 第一次世界大战局限在欧洲国家范围内进行 B.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矛盾激化的产物 C.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法是主要的分赃国 D.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带来了毁灭性打击 ‎20.俾斯麦曾说:“欧洲存在着不可调和的两个大国,都希望把世界变成自己的属地。”这“两个大国”在一战前最有可能是 A. 俄国和奥匈帝国 B. 英国和法国 C. 法国和俄国 D. 英国和德国 ‎21.一位国家的领导人在巴黎和会开幕词中尖锐刻薄地讽刺德国“生于不义,自当死于耻辱”,他主张“掏空德国人的腰包”。这位领导人是 A. 美国总统威尔逊 B. 英国首相劳合·乔治 C. 法国总理克里孟梭 D. 意大利首相奥兰多 ‎22‎ ‎.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日本代表对欧洲事务很少开口,因此被称为“沉默的小伙伴”。日本“沉默”的最主要原因是 A. 没有资格介入欧洲事务 B. 无力与欧洲列强争夺霸权 C. 专注亚洲事务及其权益 D. 日本代表不擅外交辞令 ‎23、大前提:凡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战争都是非正义战争;小前提:二战期间日本和美国都是帝国主义国家;结论:因此当时日美交战双方都是非正义的。这个三段论式的推理 A.大前提正确,小前提正确,结论正确 B.大前提错误,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 C.大前提正确,小前提错误,结论错误 D.大前提正确,小前提错误,结论正确 ‎24、罗斯福说:“德日”把不帮助轴心国的一切民族和国家都当作全体轴心国的共同敌人,这就是它简单明确的总战略。所以,只有类似的战略才能抗衡它。”罗斯福所说的“类似的战略”是指 A.所有受轴心国侵略的国家结成反法西斯联盟 B.美国通过“租借法案”帮助被轴心国所侵略的国家 ‎ C.美英发表《大西洋宪章》,结成共同反对“纳粹暴政”的联盟 ‎ D.美国对日本和德国等轴心国宣战 ‎ ‎25、1944年6月,美英盟军横渡英吉利海峡,取得诺曼底登陆的胜利,成功地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这实践了 ‎ A.开罗会议决议 B.德黑兰会议决议 ‎ C.雅尔塔会议决议 D.波茨坦会议决议 二、材料题(26题16分27题16分28题18分、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通往进步的大道上,却横卧着一个守旧衰老的政府。应该如何是好呢?保存政府的话,文明是绝对进不来的……如果试图阻止文明的入侵,日本国的独立也不能保证,因为世界文明的喧闹不允许一个东洋孤岛在此独睡……对此,我们日本的有识之士……依靠帝室的神圣尊严,断然推翻旧政府。福泽谕吉 材料二: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 ‎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维新派的目标正是我们的目标,他们的计划好倒是好,就是有些不切实际和操之过急。然而,距今大约三十年前,绝大多数局外人不也是这样评论日本的明治维新,而明治维新不是扫除了日本的旧秩序吗?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 ----《泰晤士报》主编姬乐尔致该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的信(1898年11月25日) ‎ ‎(1)材料一材料中“守旧衰老的政府”、“帝室”分别指的是什么政府? ‎ ‎(2)明治维新时,“帝室的神圣尊严”是怎样被强化的? ‎ ‎(3)材料二反映了维新派的哪些思想主张? ‎ ‎(4)材料三中戊戌变法未能“打破鸡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为了“打破鸡蛋”,明治政府在政治方面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 ‎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威廉二世的外交国务大臣皮洛夫说:“当其他国家分割世界时……我们不会消极地躲在一旁……如果英国人谈大不列颠,法国人谈新法兰西,俄国人侵占亚洲……那么,我们也要求建立大德意志。” ——《世界近代史教学资料选辑》(二)‎ 材料二 在1918年11月,当德国宣告投降的消息传到前线,一部分德军认为“德国在战场上没有战败,而是卖国贼从背后捅一刀”。‎ 材料三 1918-1919年世界流行性感冒共导致2 200万人失去生命。在欧洲各国,食物的配给量极低,人们的抵抗力极弱,因而死亡的人数也最多。俄国死去40万人,德国有30万人死亡,在伦敦,疾病流行时,一周之内就有1.8万人死去。战争结束后,德国物价急剧上涨,面包的价格竟然上涨了两倍多。对此,德国人民上街游行,抗议物价上涨。有30多万人参加了这次游行,并进而发展为暴动,上千人被杀,上万人被捕入狱。‎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德国的对外政策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卖国贼从背后捅一刀”,真实情况是怎样的?‎ ‎(3)阅读材料三,你会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4)由材料二、三信息及所学知识判断,欧洲国际格局发生了什么新变化?‎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欧洲方面,德意志帝国主义集团和英法帝国主义集团之间,为了争夺对殖民地人民统治权的帝国主义大战,是迫在眉睫了。在战争中,为了欺骗人民,为了动员舆论,战争的双方都将不顾羞耻地宣称自己是正义的,而称对方是非正义的。‎ ‎——毛泽东《关于国际新形势对新华日报记者的谈话》(1939年9月)‎ 材料二 这一太平洋战争,是日本法西斯为了侵略美国英国及其他各国而发动的非正义的掠夺的战争,而在美国英国及其他各国一起而抵抗的一方面,则是为了保卫独立自由与民主的正义的解放的战争……全世界一切国家一切民族划分为举行侵略战争的法西斯阵线与举行解放战争的反法西斯阵线,已经最后地明朗化了。‎ ‎——摘自《中国共产党为太平洋战争的宣言》(1941年12月)‎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中国共产党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性质的不同认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中国共产党产生上述两种认识的国际背景。‎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25.BDBDA DACCB BBDCA ADBBD CCBAB 二、材料题:‎ ‎26.(1)德川幕府和明治政府。 (2)强化:政治上,在宪法中规定天皇大权独揽;思想上,灌输天皇崇拜思想,强制民众服从天皇。 (3)思想:三权分立,设议院,开国会,制宪法,君主立宪。 (4)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弱小(或“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封建顽固势力强大。改革措施:废藩置县、建立中央集权;废除等级制度,取消武士特权,实现四民平等。 ‎ ‎27. (1争夺世界霸权。‎ ‎ (2)在1918年,德国发生“十一月革命”,推翻帝制。‎ ‎(3)战争使疾病流行,夺去无数人的生命;战争带来了饥荒和贫困;战争使欧洲国家社会矛盾激化,出现政治危机。‎ ‎(4)摧毁了一些帝国,如德意志、俄罗斯、奥匈、奥斯曼帝国等,建立了新型的社会主义国家——苏俄。‎ ‎28.(1)帝国主义战争(非正义战争);反法西斯侵略的解放战争(正义战争)。‎ ‎(2)帝国主义战争:英法采取绥靖政策,苏德签订互不侵犯条约;战争最初在英、法、德等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展开。‎ 反法西斯侵略的解放战争:苏德战争爆发;太平洋战争爆发;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中。‎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