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21届一轮复习岳麓版:第26讲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1届一轮复习岳麓版:第26讲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作业

‎(建议用时:45分钟)‎ 一、选择题 ‎1.(2020·湖南株洲二模)大危机发生后,美国总统胡佛迫于舆论压力,在农业、财政金融等方面采取了一些反危机措施,如部分收购农产品,发放信任贷款,成立复兴金融公司等,其核心是坚持推行自愿联合和赞助的政策。负债的农民、失业工人和破产企业界人士,要求联邦采取比总统乐于赞助的更为勇敢的行为。这表明胡佛政府 (  )‎ A.放弃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B.坚持“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C.应对危机的措施效果明显 D.全面实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解析:选B。材料中胡佛采取的措施的核心“是坚持推行自愿联合和赞助的政策”,说明胡佛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有限,依然坚持“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故选B项。‎ ‎2.“1931年,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阿诺德·汤因比产生上述言论的原因是 (  )‎ A.国家对经济的宏观干预加强 B.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失败 C.苏联实力壮大威胁西方安全 D.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 解析:选D。“1931年”西方正爆发大规模经济危机(1929~1933年),“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表明西方的政治制度遭到了人们的质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出现严重的政治危机,法西斯主义和工人运动兴起,故D项正确。‎ ‎3.1933年,美国图书馆协会估计,自1929年以来新增的借书人大约在200万到300万之间,总的图书流通增长了将近50%;每20个成年人当中大约有19个人是报纸的读者。这一现象反映出美国当时 (  )‎ A.民众精神世界渴望慰藉 B.文化产业拉动了经济增长 C.国民素质得到大幅提升 D.科技革命推动出版业发展 解析:选A。据题干材料,经济危机使民众通过阅读寻求精神慰藉,故选A项;1929~1933年美国未能摆脱经济危机的困扰,排除B项;材料中现象有利于国民素质的提升,但“大幅提升”表述欠妥,排除C项;材料与科技革命无直接关联,排除D项。‎ ‎4.(2020·广东广州一模)1941年春,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威胁,美国总统罗斯福认为美国急需扩充兵力,有相当数量的青年前来应征,但陆军医疗队却以身体素质问题为理由,拒绝了近半数召集来的应征青年。这反映出 (  )‎ A.美国军队拒绝介入战争 ‎ B.医疗科技取得重大进展 C.分权制衡导致效率低下 ‎ D.大萧条的后续影响深远 解析:选D。据题干材料“1941年春,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威胁……但陆军医疗队却以身体素质问题为理由,拒绝了近半数召集来的应征青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9~1933年经济危机对美国青年的身体素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故选D项。‎ ‎5.(2020·山东潍坊一模)经济危机期间,大量工人失业,美国政府实行社会救济。对此,一位技师说:“没有别的办法,只有到救济机关去,我简直不得不糟蹋我的自尊心。”这表明 (  )‎ A.实行以工代赈的必要性 B.美国民众抵制政府的干预政策 C.经济危机引发民众恐慌 D.罗斯福新政无法摆脱经济危机 解析:选A。据题干材料可知,失业工人认为接受救济伤自尊,这表明以工代赈的必要性,故选A项;失业工业认为接受救济伤自尊不等于抵制政府干预,排除B项;材料体现失业工人认为接受救济伤自尊,不能反映经济危机下民众的恐慌心态,排除C项;失业工人可以接受救济说明新政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其生活状况,排除D项。‎ ‎6.1929~1932年德国失业人数和纳粹党人数变化(单位:万) ‎ 年份 ‎1929‎ ‎1930‎ ‎1931‎ ‎1932‎ 失业人数 ‎ ‎130 ‎ ‎300 ‎ ‎435 ‎ ‎600 ‎ 纳粹党人数 ‎ ‎15 ‎ ‎30 ‎ ‎100 ‎ ‎140‎ 根据上列表格,可知纳粹党 (  )‎ A.具有社会主义革命倾向 B.植根于普通人民群众 C.因经济危机加剧而发展 D.极具欺骗性、煽动性 解析:选C。“1929~1932年”正是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时期,结合图表信息,失业人数与纳粹人数呈正相关,由此可知经济危机导致失业人数上升,推动了纳粹的发展,故选C项。‎ ‎7.(2020·河北保定摸底)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各国为了摆脱危机,‎ 打起关税战、倾销战和货币战。空前激烈的经济战 (  )‎ A.使世界经济秩序遭到破坏 B.使世界贸易额增长开始放缓 C.导致法西斯分子同时在多国掌权 D.使凯恩斯主义应运而生 解析:选A。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中各国进行关税战、倾销战和货币战,以邻为壑的做法导致世界经济秩序陷入混乱,遭到破坏,故A项正确。‎ ‎8.(2020·卓越名校联盟一模)1933年11月以后,罗斯福建立了一个由少数阁员参加的全国应变委员会作为超级内阁发挥作用。委员会建立了中央统计局,负责政府统计资料的标准化。委员会在各州设置代表机构和现场工作组,用于解释联邦纲领。罗斯福意在 (  )‎ A.探索社会管理的计划道路 B.强化政府分权制衡的原则 C.把新政引向社会长远改革 D.依靠州政府力量推进新政 解析:选A。据题干中罗斯福政府成立了全国应变委员会、中央统计局等机构以指导、解释改革,故选A项;题干中未提及政府、国会、法院如何制衡,排除B项;材料中的措施并非为了长远改革,排除C项;罗斯福新政是在中央政府的指导下进行改革的,排除D项。‎ ‎9.(2020·广东广州一模)1933年美国宣布停止黄金出口,并颁布法令,禁止居民和私人银行拥有黄金,停止美钞兑换黄金偿还债务。美国采取以上做法旨在 (  )‎ A.维护美元霸权 B.防止通货膨胀 C.提升外贸竞争力 D.缓和劳资矛盾 解析:选C。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在罗斯福金融改革中,废除金本位制度是一个最重要的内容,其目的在于通过刺激出口、提升经济竞争力来摆脱经济危机的影响,故选C项。‎ ‎10.一份由美国商人联名签署于1935年的反对新政的宣言中写道:“新政葬送了我们先辈所创造的繁荣,让无功者不劳而获,由此毁掉了我们对于未来创造的进取心。”宣言主要反对新政 (  )‎ A.增发钞票以解决货币短缺 B.保护劳工的各项权利 C.举办了各项公共建设工程 D.建立了社会保障体系 解析:选D。依据材料“让无功者不劳而获,由此毁掉了我们对于未来创造的进取心”并结合新政内容可知,这应该是指新政中建立了社会保障体系,‎ 对社会的弱势群体实施基本的生活保障,故选D项。‎ ‎11.1933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1935年5月27日,美国最高法院裁决《全国工业复兴法》违宪。但在随后的几年中,一些操作性更强的劳工权益保护法律被相继制定出来。由材料可见《全国工业复兴法》 (  )‎ A.代表了美国统治阶级的利益 B.被否决是因为缺乏可操作性 C.使劳工的权利得到全面维护 D.倡导的理念实际上得到发扬 解析:选D。“美国最高法院裁决《全国工业复兴法》违宪”不能说明其是否代表统治阶级的利益,故A项错误;由“《全国工业复兴法》违宪”可得出其遭否决是因为其违背了宪法的精神,与其操作性无关,故B项错误;《全国工业复兴法》主要解决工业发展的问题,劳资关系只是其中一个方面,不可能“全面维护”劳工利益,故C项错误;由材料“在随后的几年中,一些操作性更强的劳工权益保护法律被相继制定出来”可见后来的法律延续了前者的精神,故D项正确。‎ ‎12.(2020·山东滨州期末)美国著名学者威克特指出,罗斯福的理论是让普通大众生活得舒适而安全,让普通阶层的繁荣如酵母般带动各个阶层蒸蒸日上。这说明罗斯福新政的特征是 (  )‎ A.政府立法干预经济运行秩序 B.以普通大众为经济发展核心 C.拉动大众消费活跃市场需求 D.扶持普通阶层压制特权阶层 解析:选C。材料中讲到以改善普通大众生活为出发点的罗斯福新政带动了各个阶层的蒸蒸日上,这说明罗斯福新政拉动了大众消费,活跃了市场需求,故C项正确。‎ ‎13.尽管美国人对富兰克林·罗斯福个人及其内外政策褒贬不一,但他们均认为,“罗斯福在执政期间把总统作用这一概念改变得比所有前任加在一起还多”。该说法的依据是 (  )‎ A.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 B.三权分立体制遭到了破坏 C.新政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 D.“自由放任”政策的弊端暴露 解析:选A。据题干材料“罗斯福在执政期间把总统作用这一概念改变得比所有前任加在一起还多”可知,罗斯福新政大大加强了联邦政府在国家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即实现了政府对经济运行的大规模干预,故选A项。‎ ‎14.(2020·河北石家庄二模)一种观点认为,罗斯福“新政”站在私营企业对立面,‎ 不惜用国家政权力量限制私营企业权利。另一种观点认为,“新政”在许多情况下都在帮助改善私营企业地位,有时甚至不惜放弃自由改革理想。据此可知,以上认识 (  )‎ A.包含了社会主义学者的新观点 B.都一定程度上夸大了历史事实 C.从不同视角评价了罗斯福新政 D.都肯定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 解析:选C。据题干材料可知,第一观点认为罗斯福新政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限制了私营企业的发展,对罗斯福新政是一种否定态度,另一种观点认为罗斯福新政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改善了私营企业的地位从而促进其发展,即题干两种认识从不同的视角评价了罗斯福新政,故选C项。‎ 二、非选择题 ‎15.20世纪30年代是英国农业政策转变的一个重要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9~1932年英国的农产品价格下降约34%,尤其是谷物、羊毛等农产品价格下降更为明显。其中,小麦在1927~1931年的平均价格降幅达到47.1%,羊毛从1928年的每磅37便士下降至1931年的每磅14.7便士。1931年英国农产品进口量比1927~1929年增长了17%,与此同时,英国国内的农产品也出现了过度生产的情况。在农产品严重供过于求的情况下,农产品市场呈现“滞胀”状态。受谷物生产萧条的影响,很多地区的农耕土地在销售以及租赁方面都没有市场。‎ 材料二 1931年11月,英国颁布《园艺产品法案》,该法案规定对一些受外国倾销影响较为严重的无核小水果以及马铃薯征收关税。英国政府在20世纪30年代,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实行生产性农业补贴,授权农业生产者可以组建委员会对某类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进行控制,加大农业研究与教育的推广,设立农业研究委员会致力于将农业教育推广到地方层面。‎ ‎——以上材料摘编自刘倩《20世纪30‎ 年代的英国农业改革与国家干预》‎ ‎(1)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英国农业发展面临的困境。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国际背景和国内政策因素。‎ ‎(2)据材料二,指出英国为摆脱农业困境采取的措施,概括其特点并简析影响。‎ 解析:(1)第一小问困境,据材料一信息从农产品价格、市场饱和度、土地租售情况等方面分析。第二小问国际背景,据材料一时间信息并结合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作答。第三小问国内政策因素,据材料一“英国国内的农产品也出现了过度生产的情况”并结合所学工业革命后普遍推行“自由放任”政策的相关知识作答。(2)第一小问措施,据材料二从立法、农产品进口情况、农业补贴、机构建设及农业研究与教育推广等方面作答。第二小问特点,从材料二“英国颁布《园艺产品法案》……英国政府在20世纪30年代,‎ 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实行生产性农业补贴,授权农业生产者”分析得出国家干预。第三小问影响,据材料二信息从对经济运行机制的影响、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对国际关系的影响等角度作答。‎ 答案:(1)困境:农产品价格下降;农业市场“滞胀”;土地租售困难。国际背景:世界性经济危机影响。国内政策因素:长期奉行自由主义。‎ ‎(2)措施:加强农业立法;限制农产品进口;实行农业补贴;建立农业机构(委员会);进行农业研究与教育。特点:国家干预。影响:推动经济运行机制的调整;促进经济恢复与发展;加剧国际竞争与矛盾。‎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美国作家约翰·史坦贝克于1939年出版的长篇小说《愤怒的葡萄》,是一部伟大的美国社会纪实文学。小说梗概如下:‎ ‎1933年,从监狱假释回家的乔德和因对圣灵产生怀疑而不再做牧师的凯西结伴,回到了被垄断资本与严重干旱吞噬了的家乡。乔德一家变卖了所有的东西,换来一辆破旧卡车,一家人邀上凯西背井离乡,抱着美好的幻想横越黄沙滚滚的沙漠,到加州寻找出路。一路上,他们受尽折磨与欺凌,有的死去,有的中途离散。当到达目的地时,乔德一家居住在贫困肮脏的胡佛村,发现挣得体面的工资根本不可能。因为工人太多,也没有什么权益保障。种植园主们串通一气,不断压低工资,压榨农场工人,他们宁肯让成熟的梨子、葡萄烂掉也不给饥饿的穷人吃。于是,人们开始觉醒,自发组织工会进行反抗。尽管斗争失败了,但“愤怒的葡萄在人们心灵里长得饱满起来”。‎ 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解析:情节:据材料信息提取;历史现象:抓住材料中的时间“1933年”和材料中关键信息并联系所学知识得出。概述和评价:可以从经济危机的背景、特点、影响方面来予以分析。‎ 答案:示例 情节:乔德一家居住在贫困肮脏的胡佛村,发现挣得体面的工资根本不可能。‎ 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出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遭遇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 概述和评价:一战后,美国迎来了“繁荣年代”。然而,繁荣背后隐藏着严重的危机,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日益激化,终于酿成了1929~1933年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此次危机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特别大。大危机导致银行纷纷倒闭,企业大量破产,农民收入锐减,失业人数激增。这场危机不仅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还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客观上也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政策的调整埋下了伏笔。‎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