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19届一轮复习人民版(江苏专用):第36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19届一轮复习人民版(江苏专用):第36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学案)

第 36 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一、四大发明 成就 发明过程 外传 对世界的影响 造纸术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独 创“蔡侯纸” 公元 8 世纪阿拉伯人用 中国的技术设备造纸,之 后传入欧洲 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指南针 战国时期出现司南,北宋 时指南针用于航海 12 世纪末 13 世纪初传 入阿拉伯,后传入欧洲 为哥伦布发现美洲和麦 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 技术保证 火药 东晋葛洪的《抱朴子·仙 药》已提到“火药”,唐 末至宋初的战争中已经 开始使用火药武器 12、13 世纪传入阿拉伯 国家,后传到欧洲乃至世 界各地 将人类带入热兵器时代, 为资产阶级打败骑士阶 层创造了条件 印刷术 (1)唐代雕版印刷的《金刚 经》是迄今所知世界上 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 的印刷品 (2)宋代毕升创造了活字 印刷术 由波斯传到西方 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 纪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 出现准备了条件 [归纳总结] “三、二、一”概括古代科技 二、书法艺术 1.汉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2.书法的字体特点 字体 特点 小篆 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 隶书 字形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 楷书 字形方正,规矩严整 行书 工整清晰,飞洒活泼 草书 把中国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变化丰富,奔放跃动,最能表现 和抒发书法家的感情 3.中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 东晋 王羲之博采众长,备精诸体,尤擅草书、行书;代表作有《兰亭序》《丧乱 帖》等,号称“书圣” 唐代 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分别创立了楷书中的欧体、颜体、柳体;怀素、 张旭则擅长草书 北宋 苏轼、黄庭竖、米芾、蔡襄四大书法家,都以行书名世 元代 赵孟 ,创立赵体 明代 文征明、董其昌 [特别提示] 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两个阶段 (1)自发阶段:魏晋以前,人们注重书法的实用功能,很少追求书法的审美功能。 (2)自觉阶段:魏晋时期,由隶书衍生出来的楷书、草书和行书,通过众多书法家的努力实践, 书法日臻成熟,从此,书法的审美功能超过实用功能,自觉地创造书法美成为体现中华民族 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三、绘画艺术 1.类型:按题材分: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按表现技法分:工笔与写意。 2.代表 山水画 文人画 特点 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描绘内容,意境 是山水画的灵魂 追求抒情写意,融文学、书法、绘 画、篆刻等多种艺术为一体 地位 中国画的精粹 又称做“士大夫画”,在中国绘画史 上占有重要地位 [精微点拨] 中国传统书画的基本特征 (1)书画同源。 (2)写意传神。 (3)以笔墨黑白空间和线条刚柔枯润来抒情达意。 (4)艺术性与实用性相结合。 四、文学成就 1.《诗经》 (1)内容: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分《风》《雅》《颂》三部分。 (2)特点:句式以四言为主,或间以杂言,语言丰富多彩,音节和谐。 (3)影响:中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奠定了现实主义传统基础,被后世列为儒家经典。 2.楚辞 (1)特点: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句式较为灵活,在节奏和韵律上独具特色。 (2)影响:楚辞体被称为“骚体”,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3.汉赋 (1)特点:散文和韵文并用,气势恢弘、辞藻华美,反映了文人气度和时代精神。 (2)代表:西汉的贾谊、司马相如、扬雄,东汉的班固、张衡。 4.唐诗 (1)李白: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诗风体现了盛唐的气象。 (2)杜甫:诗风充满了忧患意识和人道主义色彩,后人称其诗作为“诗史”,称其人为“诗 圣”。 5.宋词 (1)概念:词是由民间的长短句歌词发展而来的一种新的文学体裁。 (2)代表:宋代豪放派代表苏轼、辛弃疾;婉约派代表柳永、李清照。 [精微点拨] 宋词兴盛的原因 (1)经济: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为词曲的兴盛奠定了物质基础。 (2)阶级关系:市民阶层扩大,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能够歌唱的词,更适应市井生活的 需要。 (3)政治:宋朝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词更能表达作家的思想情感。 6.元曲 (1)散曲:金元时期在北方民间流行起来并兴盛于元明时代的一种诗歌体裁,包括小令和套数 两种形式。 (2)元杂剧 ①艺术特点:融合宋金以来各种表演艺术而形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用北方流行的散曲 曲调演唱,又被称为北曲或北杂剧。 ②兴盛原因:早期市民阶层的壮大;统治阶级的需要。 ③名家名剧:关汉卿的《感天动地窦娥冤》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 7.明清小说 (1)明朝 ①原因:明朝手工业和商业繁荣,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市民阶层的文化心理需求。 ②成就 章回长篇白话小说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 长篇白话小说 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神魔小说《封神演义》《西游记》等 短篇白话小说 冯梦龙的“三言”,凌濛初的“二拍” (2)清朝: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曹雪芹的《红楼梦》和蒲松龄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 异》。 [规律总结] 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及原因 从《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逐渐平民化。这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适应不断壮大的市民阶层的需要而出现的变化。 五、戏曲艺术 1.元代:一人主唱、曲牌联套体的戏曲音乐,成为元杂剧的核心艺术形式。 2.明代:传奇剧的繁荣:形成海盐、余姚、弋阳、昆山四大声腔;昆山腔的“水磨调”成为 明清曲牌联套体戏曲舞台上的主腔。 3.清代京剧 (1)形成: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为京剧诞生奠定基础;道光年间,徽汉合流,京剧形成。 (2)特点:唱腔有二黄、西皮两个系统;角色一般分生、旦、净、丑四大行。 (3)地位:中国戏曲的精华,中国文化的“国粹”之一。 [特别提示] 京剧的艺术特点 (1)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 (2)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3)表演艺术将唱、念、做、打有机结合。 (4)它的表演都有一定的程式,多采用虚拟性、抽象性的动作,虚实结合,形神兼备。 考点一 古代中国科技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1.古代中国科技发展的四方面特点 (1)在科技内容上,应用性强,但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 (2)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缺少实验。 (3)在科技使用上,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缺乏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并成为科 技进一步发展的动力的意识。 (4)从分布上看,主要集中在与农业有关的农学、天文历法及医学等方面。 2.与西方近代科技相比,中国古代农耕科技的特点 (1)中国——重经验;西方——重实验。 (2)中国——重综合;西方——重分析。 (3)中国——重实用;西方——重理论。 (4)中国——服务农业;西方——服务工业。 (5)中国——农学、天文历法、医学等领域;西方——天文、物理、生物学等领域。 3.16~18 世纪四大发明在中西方的命运不同的原因 项目 中国 西方 经济 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 萌芽缓慢发展 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发展 政治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阻碍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科技发 展提供了保障 思想文化 儒家注重以社会人文问题作为论说的 主题,对自然的探求未予以充分重视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解放人们思想,推动科技发展 对外政策 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等政策阻碍先进 科技的发展 积极进行殖民扩张掠夺,建立世 界市场 获取材料信息:在材料中找出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在宋金时期医学方面的体现。 材料 宋金时代的医学……多是由官府设立比较完善的医药卫生行政机构、管理机构、医学 教育设施,并多次颁发药典。方书和本草医书在社会上大量涌现。还产生了一些杰出的医家 和学派,金代有刘完素的河间派和张元素的补气派及张从正的攻下派,这些学派的理论主张 和临床经验,对我国的医学有重要影响。这一时期在针灸科、儿科、妇科及法医学等方面均 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摘编自史仲文《中国全史》 主要信息   答案 政府主导(官府设立医药卫生等机构推动医学发展);注重典籍的整理(涌现出大量的医 学著作和众多的医学流派);重经验与实用(重视实践和临床经验;世界领先(某些领域成就较 为突出)等。 考点二 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 1.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1)春秋《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内容丰富,或间以杂言,现实感强。 (2)战国楚辞的句式非常灵活,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3)汉赋词藻华丽、手法夸张,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 (4)唐诗流派、诗人众多,既有浪漫主义的“诗仙”李白,又有忧国忧民的“诗圣”杜甫。 (5)宋词具有节奏美,符合各阶层的需要,文学接近平民,休闲娱乐功能强。 (6)元曲的语言通俗、幽默,句式灵活,是综合性舞台艺术。 (7)明清小说反映复杂丰富的社会生活,侧重于对社会风俗与人情世态的描绘。 2.古代中国文学成就与社会环境的关联 (1)先秦: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思想活跃,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由此促进了 文学艺术的繁荣。孔子编《诗经》作为德行教化的文本、屈原创作《离骚》抒发爱国情操。 (2)秦汉:国家统一,生产发展,各民族之间的经济联系加强,文化由此得到迅速的发展,文 学艺术大放异彩。汉赋华丽的辞藻描绘了气势恢宏的时代。 (3)隋唐: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民族融合、文化艺术全面繁荣。同时社会走向正轨,法度规 范成为社会的需要。中唐以后,政治黑暗,出现了大量表达人民痛苦、揭露黑暗统治的作品。 (4)宋元 ①北宋重文轻武,商业繁荣,城市发展,市民阶层扩大,民间通俗文化繁荣,风俗画、年画、 话本和词、曲兴起。 ②南宋山河破碎、民众痛苦,激发了文人救亡图存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③元代实行民族分化政策,汉族文人进取无望,心情压抑,促使杂剧繁荣。 (5)明清 ①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②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③文化专制、八股取士。出现了揭露封建制度腐朽黑暗的小说和艺术作品。 文化的发展是政治、经济的反映,中国古代各个历史发展阶段因不同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 造就了各具时代特色的文化成就。 3.明清小说的文学特色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1)政治上,封建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在清代达到了顶峰。 (2)在思想领域,宋明理学占统治地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3)封建经济高度繁荣,在经济领域出现了新的经济因素,即资本主义萌芽,封建制度开始走 向衰落。 (4)社会上弥漫着拜金逐利的风气,传统的轻商观念开始变化。 (5)明清社会矛盾加深,一些文人写出一批批判现实的力作,体现出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和叛逆 特色。 论从史出:明代小说繁荣的社会条件与社会价值 史料 明代小说繁荣,①在唐传奇、宋话本所载故事基础上形成了《三国演义》《西游记》《水 浒传》等名著。明中后期,②文人与市民的关系日益密切,出现了一批描写市民生活的文人 士子,他们更多地使用通俗生动的日常语言,塑造了众多商人、手工业者和市井小民的形象。 明代小说中的一些情节被人们津津乐道,如“桃园三结义”“大闹天宫”等。这些小说不仅③ 增长人们的知识,开阔眼界,而且影响了人们的观念。明代有人认为,小说“虽稗官之流, 而劝善惩恶,动存鉴戒,不可谓无补于世……读之使人喜而手舞足蹈,悲而掩卷堕泪者,盖 亦有之”。——摘编自周先慎《明清小说》 结论 ①继承前代文学的成果。②市民群体的壮大,多彩生活需要。③满足了人民文化生活 所需,具有社会教化作用。 考点三 中国古代的艺术成就 1.中国绘画的基本特征 (1)从演变背景看:中国画的演变深刻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如隋唐时期绘画艺术 的发展,是隋唐盛世的缩影;宋代的绘画艺术则明显反映了商业发达、城市繁荣的时代特征。 (2)从画家角度看:文人画家增多,画家的素养越来越高。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 最为突出。 (3)从绘画风格看:宫廷画和民间绘画注重写实;文人画注重写意,融诗、书、画、印为一体。 (4)从绘画功能看:绘画逐渐由纯粹的艺术品向商品发展。到宋代,为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和 民间的需要,绘画成为商品。 2.时代特征对艺术风格的影响 艺术风格 时代特征 先秦 兼容并包、宽容开放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 秦汉 恢弘大度 国家统一,生产发展,民族联系加强,文化迅速发展 隋唐 兼容并蓄、全面繁荣 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融合,中外交流频繁 宋元 平民化、世俗化 商业繁荣,城市发展,市民阶层扩大 明清 承古萌新 封建专制制度渐趋衰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商品经济 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1.论从史出:市民阶层壮大影响艺术发展方向 史料 (东京)街南桑家瓦子……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 令曲之类。——[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 金阊(今苏州城西南)商贾云集,宴会无时,戏馆数十处,每日演剧。 ——[清]顾公燮《消夏闲记摘抄》卷上 结论 伴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城市的兴起与发展,市民阶层逐渐发展壮大,出现了大批反 映市民需要的文化现象,如文学方面出现了宋词、元曲、传奇、小说等反映市民需要的文学 形式和作品;绘画领域,宋代出现了以《清明上河图》为代表的风俗画,明清时期流行年画、 剪纸画、木刻版画等民间风情画;戏曲方面则有元杂剧、京剧等;书法在明代以后也进一步 平民化、世俗化。 2.史由证来:分析史料,论证《三教图》体现的时代特征。 史料 下图为明朝画家丁云鹏(1547~1628)的想象画《三教图》。画中的孔子、老子、红衣罗 汉正同坐于树下在探究玄理。左边的孔子儒雅敦厚,循循善诱,正发表言论;右下的老子谨 慎而善辩,他注视着对方,似乎准备随时发问;居中的红衣罗汉双目低垂,安详而平静,从 他紧锁的眉头可以看出他已沉于思索之中。这一情景正反映了当时封建统治者推崇“儒家治 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的现状。画作的人物造型也脱离了以往宗教程式化的因素,有了 世俗化的倾向,体现了明后期文人画注重表现个性的风尚。 提示 从思想领域(儒、道、释三教合一)与绘画领域(世俗化倾向)两个角度展开论证。 论证   答案 此画一方面形象地反映了当时儒、道、释三教合一的思想状况。宋明理学思想融合了 释、道的大量思想和修行方法,使三者关系密切起来;明代三教合一的宗教观影响到了绘画; 统治者利用宗教思想麻痹人民群众、巩固统治,推动了三教走向合一;百姓从宗教思想中去 寻求精神寄托。此画另一方面又反映了明代绘画具有世俗化倾向。明朝商品经济发展,市民 阶层壮大;其注重表现个性的风尚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 步性;绘画从高雅艺术逐渐走向平民化。 江苏卷 5 年考题统计 2017 年 选择题 T5,中国画的特点 2016 年 —— 2015 年 选择题 T3,汉赋的特点 2014 年 选择题 T3,雕版印刷 2013 年 选择题 T2,汉字的演变 1.命题点:中国画的艺术神韵特点 (2017·江苏卷,5)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或者说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 与神韵,并不拘泥于客观景物和人物的逼真摹写。这种特点可概括为(  ) A.天人合一 B.诗画合一 C.情景合一 D.知行合一 答案 C 解析 “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是中国古代传统思想的内容,前者是董仲舒的主张,后者 是王阳明的主张,都不是中国画的特点,故 A、 D 两项错误,先排除。诗画合一是指诗与画 的结合,材料的内容没有关于“诗”的信息,故 B 项可排除。材料中“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 情致与神韵,并不拘泥于客观景物和人物的逼真摹写”,表明注重用画面来传情达意,符合“情 与景的结合”理念,故 C 项正确。 2.命题点:汉赋的艺术特色与时代理念 (2015·江苏单科,3)景帝时,司马相如的赋没有引起天子注意。武帝时,“相如既奏大人之颂, 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言语侍从之臣……朝夕论思,日月献纳”。 成帝时,奏御者千有余篇。由此,对赋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契合时代的文化需求 B.为统治者“润色鸿业” C.宣扬道家的无为思想 D.为阅读者“铺陈气势” 答案 C 解析 道家的无为思想在汉初盛行,汉武帝时期,随着大一统局面的巩固和发展,汉初“无 为而治”的思想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汉赋宣 扬的是豪迈勇进的时代精神,故 C 项理解不正确,符合题意。 3.命题点:中国古代印刷术的发展历程 (2014·江苏单科,3)据叶德辉《书林清话》,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 经”校勘后刻版印刷。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此外中 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 雕细校。由此推断(  ) A.宰相冯道发明雕版印刷术 B.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 C.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 D.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 答案 C 解析 解答本题注意两点:一是时间的变化:从五代后唐到宋朝;二是核心内容:印刷术的 推广。宰相冯道生活于五代后唐时期,而雕版印刷早在唐朝初期就已出现,故 A 项错误。宋 真宗景德二年是公元 1005 年,此时毕昇还未发明活字印刷术(1041~1048 年发明),故 B 项 错误。从材料提供的印刷品的数量逐年增多和印刷机构遍布全国各地,可知 C 项正确。依据 “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可知 D 项错误。 4.命题点:汉字的演化特征 (2013·江苏单科,2)从甲骨的刻符、青铜器的铭文,到笔画详备的楷书,缀连成一幅生动的文 字史画卷。观察下面图片,可以得出的准确认识是(  ) A.楷体汉字形态直接演化于甲骨文 B.楷体汉字飞舞飘逸便于抒情达意 C.甲骨文字是不可识读的刻画符号 D.甲骨文具有现今文字的某些特征 答案 D 解析 汉字是按照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的脉络发展演变的,由此判断 A 项表述 错误;飞舞飘逸便于抒情达意是草书的特点,排除 B 项;甲骨文是一种可以识读的文字,因 此排除 C 项;观察图片中的文字可知,甲骨文已经具备现今文字的某些特征,故 D 项表述正 确。 1.命题点:主流思想对古代科技的影响 (2018·启东月考,24)古代中国科技著作往往以“经”命名,如医药学的《黄帝内经》《难经》 《本草经》,数学的《算经十书》,还有天文经、星经、茶经、水经等,在编写方式上也往往 模拟经学的注解方式。这反映了古代科技发展(  ) A.具有儒学化特征 B.追求人与自然和谐 C.为封建统治服务 D.受益于儒学的推动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在编写方式上也往往模拟经学的注解方式”可知,用经学的注解方式编写科 技著作,说明古代科技发展具有儒学化特征,故 A 项正确。 2.命题点:小说《西游记》对社会现实的反映 (2017·徐州高考考前演练二,26)明朝小说《西游记》中的诸天神佛、取经僧人师徒及各路妖 怪,均被赋予了鲜明的人物性格。神佛妖魔,他们或娇憨,或城府,或温吞,或火爆,或欲 望,或牵绊,他们也都生存在“神”际或“妖”际关系复杂的世间。这反映出(  ) A.“三教合一”的社会趋向 B.该神魔小说折射的是世俗百态 C.宗教逐步庸俗化文学化 D.人文主义在古代中国的缘起 答案 B 解析 “诸天神佛、取经僧人师徒及各路妖怪,均被赋予了鲜明的人物性格”不能体现儒释 道合一的趋向,故 A 项错误;由“均被赋予了鲜明的人物性格。神佛妖魔,他们或娇憨,或 城府,或温吞,或火爆,或欲望,或牵绊,他们也都生存在‘神’际或‘妖’际关系复杂的 世间”可见这些神魔与世间百态相关,故 B 项正确;“诸天神佛、取经僧人师徒及各路妖怪, 均被赋予了鲜明的人物性格”可理解为文学世俗化,但不能说明宗教庸俗化,故 C 项错误; “人文主义”更强调人的重要性,《西游记》则以体现神魔为主,故 D 项错误。 3.命题点:汉字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作用 (2017·泰州三模,24)汉字独特的象形、表意等功能,使它可以成为各方言区的人群及各民族 用来交际的共同工具。汉字把广大地域内的居民拉近,从而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这主 要体现了(  ) A.汉字重意境的特征 B.各地文字完全一致 C.中国语言的多样性 D.中华文化的内聚性 答案 D 解析 材料体现汉字的文化凝聚力,故 A 项错误;各地文字并非完全一致,故 B 项错误;材 料并非强调语言的多样性而是文字的凝聚力,故 C 项错误;以汉字为代表的中华文化增强了 民族凝聚力,故 D 项正确。 4.命题点:中国古代文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2017·南通二模,26)南朝画家张僧繇善画佛道人物,下图是其作品(梁令瓒临摹),画面凹凸, 有立体感,画中人物“奇形异貌、殊方夷夏,皆参其妙”。这反映了当时(  ) A.中外宗教、艺术交流融汇 B.以形写神的理论开始形成 C.南方农业经济的发展状况 D.儒家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南朝”和画中人物的形象“奇形异貌、殊方夷夏,皆参其妙” 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佛教传入,故 A 项正确;以形写神的理论开始形成指的是魏晋时期,故 B 项错误;材料并未反映南方农业经济的发展状况,故 C 项错误;材料仅仅说明当时艺术的 特点,不能体现出儒家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故 D 项错误。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2018·南京名校联考)阅读古代中国著名科学家及其成就简表,以下叙述正确的有(  ) 姓名 朝代 著作 贾思勰 北朝 《齐民要术》 郭守敬 元朝 《授时历》 李时珍 明朝 《本草纲目》 ①中国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 ②古代科技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 ③表中著作一脉相承 ④农耕经济是古代科技发展保障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答案 C 解析 分析各小项,①不符合本题,科技总结阶段是指明清时期;③可排除,三本著作分别 是农业、天文历法、医学著作,不具备一脉相承的特点。 2.《金史》记载:“声如雷震,热力达半亩之上,人与牛皮皆碎迸无迹,甲铁皆透。”该科 技成就(  ) A.由少数民族带到中原 B.由阿拉伯人传到中国 C.金朝开始应用于军事 D.助推了世界文明的转型 答案 D 解析 火药的发明源于炼丹,并非由少数民族带入中原,故 A 项错误;火药是中国的四大发 明之一,是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故 B 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是在唐 代后期,故 C 项错误;火药传入欧洲对推翻中世纪封建统治,实现社会转型起到了重要作用, 故 D 项正确。 3.(2017·无锡高三 4 月联考,27)根据下面的两幅图片,可以得知(  ) 图一 战国司南   图二 清朝早期象牙罗盘 A.古代中国科技主要服务于生产和贸易 B.古代中国科技的实用性与稳缓性 C.古代中国科技的传统性和落后性 D.闭关锁国政策遏制了科技的进步 答案 B 解析 古代中国科技主要服务于生产生活的需要,是小农经济时代的产物,而不是服务于贸 易,故 A 项错误;战国时期的司南是指南仪器,是当时人为了采玉的需要而发明的,清朝早 期的象牙罗盘与战国司南相比较,其原理与功能大抵相似,说明古代中国科技的实用性和稳 缓性(小农经济时代的产物,缺乏发展的动力),故 B 项正确;古代中国科技在明清之前领先 世界,明清之后逐渐落后,故 C 项错误;材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科技的特点,海禁和闭关锁 国政策的实施是在明清时期,不能解释战国到清朝早期古代科技稳缓性的特点,故 D 项错误。 4.(2018·常州调研)宋代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但最常用的仍然是耗费人力的雕版印刷术;元代 发明了转轮排字,资本投入是增加了,但可以节省大量人力,后来转轮也慢慢消失了。这表 明了当时(  ) A.劳动力过剩 B.轻视科技发明 C.雇佣制广泛存在 D.文化需求低迷 答案 A 解析 材料“宋代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但最常用的仍然是耗费人力的雕版印刷术”说明当时 不缺乏劳动力,印刷技术的革新没有得到推广,材料“元代发明了转轮排字,资本投入是增 加了,但可以节省大量人力,后来转轮也慢慢消失了”表明当时的技术革新没有得到应用是 因为不需要节省劳动力,故 A 项正确;轻视科技发明材料没有涉及,故 B 项错误;雇佣制是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重要标志,不符合史实,故 C 项错误;文化需求低迷与材料的内容无关, 故 D 项错误。 5.(2018·苏州调研)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中提道:“他们固然没有把个人与社会分开,也 没有把社会与整个自然界分开。可是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的唯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 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并反对对技术作科学的解释与 推广。”对这段话最准确的理解是(  ) A.研究人类唯有研究人本身 B.个人与社会、社会与自然界是分不开的 C.中国古代较注重人的研究,不重视科技的研究与推广,影响了科技的发展 D.人与自然界是无法分开的,对人本身的研究,就是对自然界的研究 答案 C 解析 从材料中可知李约瑟对中国科技的看法是:中国古代较注重人的研究,不重视科技的 研究与推广,影响了科技发展。 6.(2018·淮安一模,26)《龙门二十品》是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中的二十尊造像的题记拓本,如 下图所示。其字体的基本特征是(  ) A.因形立意,体正势圆 B.扁方严整,朴拙雄浑 C.状似连珠,绝而不离 D.轻转重按,笔断意连 答案 B 解析 A 项是篆书的特征,故 A 项错误;据材料可得魏碑书法的特点:兼有隶楷两体之神韵, 形成端庄大方、刚健质朴、朴拙雄浑的特点,故 B 项正确;C 项是草书的特征,故 C 项错误; D 项在材料无体现,故 D 项错误。 7.(2017·苏锡常一模)有人对书法字体的特色分别作了如下评述,其中对秦朝标准字体的评述 是(  ) A.“状如龙蛇,钩连不断” B.“笔画圆弧,富有奇趣” C.“结体扁平,方劲古拙” D.“不真不草,流动奔放” 答案 B 解析 秦朝的标准字体是小篆,“状如龙蛇,钩连不断”是对草书的评述,故 A 项错误;“笔 画圆弧,富有奇趣”是对小篆的评述,故 B 项正确;“结体扁平,方劲古拙”是对隶书的评 述,故 C 项错误;“不真不草,流动奔放”是对行书的评述,故 D 项错误。 8.中国山水画的整体面貌有一个明显的审美特征,那就是呈现出一种静穆、含蓄、玄淡、浑 芒和中庸柔和之美,极少有浮躁不安、剑拔弩张的火气与刚猛之感。这表明中国山水画(  ) A.营造纯真温馨的氛围 B.刻意展现真实的艺术 C.体现鲜明的儒道思想 D.多用于表达政治观念 答案 C 解析 题干中中国山水画“呈现出静穆、含蓄、玄淡、浑芒和中庸柔和之美”,说明中国画注 重写意与神韵,并非营造纯真温馨的氛围,故 A 项错误;中国画注重神似而非形似,并不是 展现真实的艺术,故 B 项错误;中国山水画的整体特征与政治观念无关,故 D 项错误。 9.(2017·靖江二模,27)清王昱《东庄论画》说:“学画者先贵立品。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 一种正大光明之概;否则,画虽可观,却有一种不正之气隐跃毫端。文如其人,画亦有然。” 该绘画理论(  ) A.深受理学观念影响 B.表明文人画彰显人性追求 C.说明画家品德高尚 D.说明绘画与文学地位一致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否则,画虽可观,却有一种不 正之气隐跃毫端”可以看出该绘画理论深受理学观念的影响,注重人的品德和道德修养,故 A 项正确;注重正气并不是在彰显人性追求,故 B 项错误;材料与画家的品德高尚与否无关, 故 C 项错误;材料无意对绘画和文学的地位做比较,故 D 项错误。 10.清代郑板桥擅长画竹(如下图),由此画可知他的绘画艺术(  ) A.追求“神形具备” B.意在“借物抒情” C.旨在“以形写神” D.体现“得意忘形” 答案 B 解析 “借物抒情”指的是在作品中,把感情寄托于对事物的爱憎之中,借物品的形象含蓄 的抒发自己的感情,在图中郑板桥借竹枝弯而不折,表达自己高风亮节、正直清高的做人原 则,故 B 项正确。 11.唐代诗人白居易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诗文理论,强调诗歌在 社会生活中应发挥“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积极作用。其继承了(  ) A.汉赋夸饰的特点 B.《诗经》现实主义传统 C.楚辞的浪漫风格 D.骈体文的浮丽风格 答案 B 解析 汉赋夸饰特点体现在气势恢宏、辞藻华美,一定程度上带有浪漫主义色彩,故 A 项错 误;白居易强调文章诗歌“为时”“为事”而作,有利于反映社会现实,故 B 项正确;楚辞 的浪漫风格表现为感情奔放、想像奇特、风格绚丽,与材料“歌诗合为事而作”不符,故 C 项错误;骈体文的风格浮夸、辞藻华丽、讲究形式,无益于“补察时政”“泄导人情”,故 D 项错误。 12.(2018·镇江一模)“街市两旁店铺鳞次栉比,其中有不少被称为秦楼楚馆、瓦舍勾栏的娱 乐场所。词的演唱作为佐欢侑(佐助)酒的娱乐手段,便适应城市的娱乐需要而发展起来。” 材料表明(  ) A.词兴起于娱乐场所 B.词的格调不高,文学走向颓废 C.词的繁荣与商业发展有关 D.词的风格属于浪漫主义文学 答案 C 解析 题干中并未提到词的兴起,故 A 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文学走向颓废,故 B 项错误; 题干中“词的演唱作为佐欢侑(佐助)酒的娱乐手段,便适应城市的娱乐需要而发展起来”说 明词的发展与城市商业的兴起有关,故 C 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词的风格,故 D 项错误。 13.(2018·无锡月考)元曲原本来自“蕃曲”“胡乐”,首先在民间流传,清朝编撰《四库全书》 把元曲斥于之外。元曲的这种遭遇主要是因为(  ) A.元曲语言过于通俗自由 B.统治者传统的华夷观念 C.杂剧过于揭露黑暗现实 D.清政府实行的文化高压 答案 B 解析 材料“元曲原本来自“蕃曲”“胡乐”,首先在民间流传”不等于说元曲语言通俗自由, 故 A 项错误;清朝将“元曲原本来自‘蕃曲’‘胡乐’”排斥主要是夷狄观念使然的结果, 故 B 项正确;元杂剧揭露黑暗现实材料并未提及,故 C 项错误;清朝统治者排斥元曲是观念 使然而非文化高压政策的结果,故 D 项错误。 14.(2017·江阴二模,27)明代重要的戏曲作者,大都拥有进士科名,而话本小说的作者或编 著者中,却少有举人、进士。出现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高雅与通俗文艺的不同价值取向 B.士人与市民的不同文化观念 C.戏曲与话本小说的不同消费方式 D.江南与北方的不同区域特征 答案 C 解析 戏曲与小说的雅俗,主要受制于它的接受者,故 A 项错误;作者的文化水平又受制于 文学创作的形式,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戏曲作者,大都拥有进士科名”“小说的作 者……却少有举人、进士”,戏曲与小说的消费群体不同,导致作者的文化水平不同,故 C 项正确;材料与南北方差异无关,故 D 项错误。 15.(2018·镇江调研)有学者指出,昆曲在获得它的崇高地位时,作为一门表演艺术却并没有 在市场上得到充分认可,它是千百年来雅文化传统在表演艺术领域里最集中、最典型的结晶, 而在演出市场上,民众比起文人士大夫群体来,却是更具有发言权的群体。由此可见,京剧 在晚清取代昆曲成为主流戏曲形式,主要是因为京剧(  ) A.艺术审美价值更高 B.内容贴近民众生活 C.符合晚清政治潮流 D.迎合民众文化需求 答案 D 解析 在演出市场上,民众是更具有发言权的群体,京剧的流行,反映出其迎合市民的文化 需求,而与昆曲相比其艺术审美价值不是很高,故 A 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京剧内容的世 俗化,故 B 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京剧与晚清政治潮流的关系,故 C 项错误;民众是更具 有发言权的群体,京剧迎合民众文化需求,是其流行的主要原因,故 D 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6.(2017·苏锡常镇二模,21)文学艺术来源于生活,文学作品往往是一定时期社会生活的反 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当时文人看来,“这种文学形式”是“小道”,不是载道的工具、治国平天下的手 段,但是,在诗歌走上“雅正”道路而较少表现纯粹的个人生活情感特别是男女恋情的情况 下,它正是以其娱乐艺术的性质、不够堂皇正大却也较少拘谨的地位,而弥补了诗的不足, 获得意外的兴旺。——摘编自内藤湖南《宋代文化特征》 材料二 宋代之后起源于吴地(今天苏州、上海一带)水上人家的“吴歌”被士大夫们改编传 唱……从“劲歌狂舞”逐步变为“浅吟低唱”。……明朝万历首辅沈一贯陈述 1598 年的社会 情景说:“往时私议朝政者不过街头巷尾,口喃耳语而已,今则通衢闹市唱词说书之辈,公 然编成套数,抵掌剧谈,略无顾忌。”——摘编自刘志琴《吴歌与人文启蒙》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被称为“小道”的文学形式是什么?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文学形 式“兴旺”的原因。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代以后中国文学创作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文学作品和社会生活的关系。 答案 (1)形式:宋词。 原因:词有利于表达个人情感;形式活泼有利于娱乐传播;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 (2)特点:平民化;娱乐性;形式灵活;关心时政;表达情感。 (3)关系:相互影响。 解析 (1)第一小问形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是宋词;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在诗歌走上‘雅 正’道路而较少表现纯粹的个人生活情感……而弥补了诗的不足”得出词有利于表达个人情 感;形式活泼有利于娱乐传播;根据所学知识得出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2)据材料 “宋代之后起源于吴地……被士大夫们改编传唱”得出平民化;据材料“但是,在诗歌走上‘雅 正’道路而较少表现……而弥补了诗的不足”和“从‘劲歌狂舞’逐步变为‘浅吟低唱’” 得出娱乐性,形式灵活;据材料“往时私议朝政者不过街头巷尾,口喃耳语而已,今则通衢 闹市唱词说书之辈,公然编成套数,抵掌剧谈,略无顾忌”得出关心时政;据材料“在诗歌 走上‘雅正’道路而较少表现纯粹的个人生活情感特别是男女恋情的情况下”得出表达情感。 (3)关系:相互影响。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