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份试卷合集)天津市河东区重点高中2020届历史高考模拟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6份试卷合集)天津市河东区重点高中2020届历史高考模拟试卷

历史高考模拟试卷含答案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 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 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 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文科综合(历史) 24.据西周《大盂鼎》铭文记载,周康王除了分封土地给盂之外,同时还赐给他“夷司王臣十又三伯”; 其它青铜铭文也载有周王在封鲁、封卫、封唐时,同时赐给“殷民六族”、 “殷民七族”、 “怀姓九宗”。 这一做法 A .反映了土地私有化趋势 B .加强了中央集权体制 C .加速了华夏族融合进程 D .削弱了宗法制的作用 25.唐代人口迁移受法律严格限制,只能在特定范围内有条件地迁移,而宋代则逐步放开对人口迁移的限 制,尤其是乡村客户(无地农户)有了迁徙自由。这一变化 A .反映中央集权趋于弱化 B .表明政府鼓励民众迁移 C .推动传统社会结构变迁 D .利于维系封建专制统治 26.明朝皇帝仁宗指出:科举考试“须南北兼顾。南人虽善文词,而北人厚重,比累科所选,北方仅得什 一,非公天下之道”,“命杨士奇等定取士之额,南人十六,北人十四”。明朝实行这一办法的主要目的 是 A.借助科举取士打压南方富商大贾 B .通过科举取士均衡政治势力 C .促进南北方区域特色文化的交流 D .尽力维护科举取士区域公平 27.李贽反对把孔子的言论绝对化和盲目迷信孔子,在佛寺生活期间,他谈经读佛供奉孔子,由此可见, 李贽并未绝对否定孔子及其思想。这在当时 A .奠定了近代民主思想的基础 B .背离了传统儒家思想 C .开启了经世致用的学术风气 D .促进人们思想的解放 28.1871 年时,湖南、湖北的茶叶种植面积较 10 年前增加了 50%,有些地方以种茶取代种植其他作物, 如平江“向种红薯之处,悉以种茶”,浏阳地区“以素所植麻,拔而植茶”。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农产品出口获利较多 B .两湖地区的茶叶种植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C .列强侵略势力已经深入到长江中游地区 D .中国卷入世界市场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29.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指出: “吾国固有之伦理、法律、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 “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应世界之生存而归消灭也。”据此表明新文化 运动 A .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深刻而全面 B .力图挽救民族危亡 C .有遵循进化论全盘西化的倾向 D .主张改造传统文化 30.1938 年 11 月,日本首相近卫发表声明,声称此次战争的目的在于“建立东亚新秩序”;“国民政府 倘能抛弃从来错误政策,另由其他人员从事更生之建树,秩序之维持,则帝国亦不事拒绝”。 12 月,为 “建立东亚新秩序”,又提出所谓“善邻友好”、“共同防共”、“经济提携”三原则。这主要表明 A .国民政府的亲英美路线引起中日冲突 B .日本根本目的在于准备发动太平洋战争 C .日本灭亡中国的策略发生了新的变化 D .敌后抗日根据地广泛开辟引起日本警惕 31.1952 年,周恩来在一次我国驻外使节会议的讲话中指出,当今世界应划分为两大阵营(帝国主义阵 营和社会主义阵营)、三类国家(帝国主义国家、民族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并指出世界局势“不 是简单的两大阵营对立,没有什么工作可做”,“资本主义世界并不是铁板一块,我们应该区别对待”。 这说明当时中国在外交上 A .强调独立自主政策的必要性 B .已放弃“一边倒”外交政策 C .努力推动全方位的多边外交 D .注重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32.在古典时代, 一个住在法国和西班牙海岸的希腊人会对远在西西里和土耳其的希腊城市居民更有亲近 感,而不是希腊城邦附近的高卢土著、蛮族邻居。这可能主要得益于 A .直接民主的制度 B .城邦公民的平等理念 C .高度的文化认同 D .小国寡民的历史情结 33.中世纪的欧洲,教会法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罗马法成了国王反对罗马教皇以及教皇支配的教会的有力 武器。这反映出罗马法的一项重要特征是 A .维护罗马帝国的国家利益 B .强调君主的权力至高无上 C .倡导人人平等的法治原则 D .以人权名义否定宗教信仰 34.18 世纪中期以后,在英国国家财政收入的构成中,土地税所占比例呈现出逐步下降的趋势。这一现 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 .经济结构的变化 B .农业生产的衰退 C .对外贸易的发展 D .税收政策的调整 35.1871 年有个德意志观察家说:“我们已经取得了惊人的成就,现在我们用来获得这种伟大成就的手 段却给我们的未来投下了阴影,我们将为此付出代价。”由此判断,德意志统一中的局限性是 A .自上而下的统一使德国未能建立起代议制 B .俾斯麦“铁血政策”不利于真正实现统一 C .联邦制体制不利于德国海内外市场的开拓 D .保留了普鲁士的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传统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 分) 材料一 1912 年中华民国成立后,作为政府的教育总长,蔡元培在一次向参议院宣布政见的演说中, 即主张男女教育平等,不应限制女子所享权利。受传统“男女授受不亲”等封建礼教的禁锢,男女同校在 高等小学即无法实行,在大学更是不允许。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后,努力打破男女不同校惯例,在他的推 动下, 1920 年春北大即准予 9 名女生入校旁听,自秋季起则开始正式招收女生。蔡元培还大力主张妇女 应享有平等的参政权, 1922 年 10 月,他就曾抗议北洋政府颁布的《治安警察条例》剥夺女子参政权,但 未有结果。 ——摘编自赖朝霞《蔡元培与中国近代女权运动》(《文史知识》 2004 年第 8 期) 材料二 美国社会中早就形成阻止妇女参政的顽固传统,政党大佬们长期以来反对赋予妇女选举权。 1897 年,科罗拉多成为第一个赋予妇女选举权的州,到 1914 年,西部 12 个 州也先后实行了类似改革。 意识到改革的不可避免,国家层面的政党领袖开始改变立场,共和党在 1916 年的总统选举中支持赋予妇 女选举权。随着一战期间从事工商业的妇女人数猛增,妇女地位和作用无法否认,改革变得不可抗拒且势 在必行。 1919 年,国会批准了妇女选举权修正案, 1920 年 8 月,第 19 条修正案成为美国宪法的一部分。 ——摘编自陈其《美国历史中的妇女》(《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13 年第 3 期)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蔡元培的女权思想并加以简要评价。( 10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初期中国的女权运动与 20 世纪初期美国的女权运动在争 取妇女参政权方面的不同结果,并说明其原因。( 15 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 分) 材料 电视剧《鸡毛飞上天》讲的是 20 世纪 80 年代浙江义乌人通过“鸡毛换糖”起家,发展小商品 经济进而创业的故事。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改革开放时期的重大历史现象。电视剧故事梗概如下: 陈家村乡民在雪地中捡起了一个嗷嗷待哺的孤儿,取名为鸡毛(后改名陈江河)。从小耳濡目染大人 们鸡毛换糖,他学会了怎么快速对货物进行估价交换,获得最大利益。村民出去鸡毛换糖讨生计,被当作 “投机倒把”而被抓,鸡毛火烧仓库救下乡亲,却被迫离乡避难,走南闯北跑遍大半个中国。陈江河先后 倒卖过小商品、承包过袜厂、卖过五金和百货,过五关斩六将,克服了诚信危机、赢得了市场信任,做出 了属于自己品牌的商品,将传统零售业做到极致时又做互联电商,加入到国家“一带一路”的洪流中将生 意铺向世界。 结合所学中国现代史的相关知识, 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 指出它所反映的改革开放时期重大历 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 和评价要准确全面。) 45.[ 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15 分) 材料 1978 年 10 月,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董事长汤姆斯· 墨菲率领代表团访华, 与中方洽谈合作事宜。 在谈判中, 美方提出来一个中方从来没有听说过的英语词汇 “joint venture ”并将其解释为 “合资经营” 。 墨菲解释说:“简单地说,合资经营就是把我们的钱包放在一起,合资共同办个企业,要赚一起赚,要赔 一起赔,这是一种互利的合作方式。若要再说得通俗一点,合资经营就是好比‘结婚’、建立一个共同的 ‘家庭’。”中方对此感到新鲜有趣和增长了知识,同时又认为,尽管对方说的有道理,但实际上是不可 能的。特别是对美方提到合资经营就好比是“结婚”、“建立共同家庭”,就更不可思议。中方代表团将 谈判内容上报中央后,邓小平作了“合资经营企业可以办”的批示。 1979 年 7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 外合资经营企业法》获全国人大五届二次会议审议通过。 1980 年 4 月,国家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批准成 立第一批中外合资企业,如北京航空食品公司、北京长城饭店公司。 ——摘编自李岚清《突围——国门初开的岁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中方代表最初认为美方“合资经营”的提议不可能实现。( 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创办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在我国改革开放中的作用。( 9 分) 文科综合历史答案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C C B D A B C D C B A D 41. (1)思想:①女子应享有平等的教育权; ②男女同校; ③妇女应享有平等的参政权。 ( 6 分,每点 2 分) 评价:①有利于打破封建礼教的思想禁锢; ②有利于推动中国近代女权运动(或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 ③有利于促进中国教育、政治和文化的近代化进程。 (4 分,任答两点即可) (2)结果:美国妇女获得了参政权(选举权) ,并上升到法律层面,而中国妇女没有获得参政权。 (3 分) 原因: ①美国民主政治的日益完善有利于妇女争取参政权,而中国北洋军阀专制独裁剥夺妇女的参政权; ②启蒙思想宣扬平等自由观念,为美国妇女参政提供了理论武器,而中国妇女则深受封建礼教禁锢; ③一战时美国妇女地位提高,推动妇女参政权的改革,而当时中国妇女地位依然低下,不利于推动妇 女参政权的改革。 (12 分) 42. 示例 (1)情节:村民出去鸡毛换糖讨生计,被当作“投机倒把”而被抓。 (2 分) (2)历史现象:改革开放初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国家对个体商贩管理仍很严厉。 ( 2 分) (3)概述和评价: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但受计划经济体制的束 缚,传统观念仍然根深蒂固,国家对个体商贩管理仍很严厉,许多倒卖小商品的人被以破坏社会主义经济 秩序的“投机倒把”罪而被抓,个体商贩只好进行地下商品交易。 ( 4 分)改革不仅是经济体制的转型, 也是思想观念的解放和更新;个体商贩被作为不法分子处理,严重打击了个体工商业的发展,不利于改善 人民生活,也体现了经济体制改革的艰难性。 (4 分) 45. (1)原因:①“文革”结束不久,仍受“左”的思想禁锢; ②长期封闭,缺乏信任,对国际经济发展状况缺乏了解。 (6 分) (2)作用:①引进了国外的资金、人才和先进的技术及管理经验; ②促进了国内企业经营模式与管理体制的改革; ③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 ④带来观念改变,推动了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 (9 分) 历史高考模拟试卷含答案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 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 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 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 3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 24.有学者认为,西周通过“封建”与各地存留的氏族势力分享政治权利、经济利益,通过怀 柔政策实现与地缘的整合。这反映 A.宗法观念利于家国同构 B .血缘政治的时代特点 C.贵族特殊的政治地位 D .分封制加强了对全国控制 25.有学者指出,宋真宗时期一般官员都有“官”和“差遣”两个头衔,有的官还有“职”的头衔, “官 只是说明他可以领取俸禄,而职才有实际的权力。不但宰相为临时的职务,天下无官不为临时职务” 。这 主要表明 A.中央集权的强化 B .用人权的中央化 C.官僚制度的工具化 D .吏治的皇权化 26.下表为不同文献关于唐朝土地状况的记述,由此可以推知 出 处 记 载 《通典》 诸庶人有身死家贫无以供葬者,听卖永业田。 《全唐诗补编》 良田收百倾,兄弟犹工商。 《唐大诏令集》 寺观广占田地⋯⋯侵损百姓。 《全唐文》 王公百官,及富豪之家,比置庄田,恣行吞并,莫惧章程。 A.土地买卖得到法律保护 B .税收制度变革成为历史逻辑 C.士农工商社会结构发生变 D .政府推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27.汉元帝永光元年, “春霜夏寒,日青无光” ,元帝下诏指责大臣失职,于是丞相于定国便以灾异引咎辞 职。这说明“天人感应”学说 A.深入人心,为君臣所接受 B .论证了皇权的合法性 C.减少了灾异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D .内容发生了变化 28.1901 年,清政府下诏实施新政,光绪帝发布上谕指出: “大小臣工,清夜自思,即无拳匪之变,我中 国能自强耶?夫无事且难支持,今又构此奇变,益贫益弱,不待智者而知。 ”这表明清政府 A.对民主革命浪潮深为担忧 B .对世界近代化潮流作出主动回应 C.对空前的政治危机作出被动应对 D .对积贫积弱局面进行了理性的反思 29.抗战期间,许多外国人涌入中国西北,来到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抗日大本营延安,其中美国人最多。这 一现象说明 A.中共领导人卓越的国际视野 B .延安是反法西斯大本营 C.南京国民政府国际地位下降 D .中共在抗战中地位 日益重要 30.下图为 1700~1890 年中国和欧洲占世界 GDP的份额变化示意图,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西自然科学非对称发展 B.中西生产技术非对称发展 C.中西生产关系非对称发展 D.中西政治制度非对称发展 31.据统计, 1899—1918 年,中国国内出现了多篇《共产党宣言》的译文,译者主要采用片译、段译和 摘译等方式进行翻译;翻译的内容也被夹杂在社会进化论、改良主义、三民主义等社会思潮中传播。这一 现象说明当时 A.国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解尚浅 B .文学革命影响译者表达方式 C.新民主主义革命需要各种理论 D .译者尝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32 .有学者说: “罗马人从来不偏离同具体案件、具体法律生活所保持的永恒联系;他们不喜欢为构造而 创建构造,而是一直注意着法律构造所产生的具体影响,并参考这些影响,以优雅和符合逻辑的方式围绕 法律构造开展工作。 ”这主要表明罗马法 A.注重形式 B .注重理论 C .注重实践 D .注重反响 33.卢梭曾经说过: “理性欺骗我们的时候是太多了,我们有充分的权利对它表示怀疑;良心从来没有欺 骗过我们,它是人类真正的向导” 。“人类一旦成为理性的奴隶,和受神权摆布一样可悲” 。“我决定在我的 一生中选择情感这个东西。 ”这说明卢梭 A.倡导个体主义的取向 B .批判理性的思维方式 C.力图摆脱宗教的束缚 D .丰富了人文主义内涵 34.18 世纪以前,英国人习惯用自家的小园子供养自己。 19 世纪中期,英国工人的饮食水平随着工资水 平变化,工资较高的工人,特别是家里每个人都能挣点钱的那些工人,吃得较好;在工资最低的工人中, 土豆成了唯一的食物。材料意在说明当时英国 A.食物供应商品化趋势明显 B . 工业革命摧毁了小农经济 C.新航路开辟改变了饮食结构 D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拉大 35.20 世纪 60 年代,美苏双方商定在对方首都举办展览。苏联人办了炫耀其宇航技术的展览,美国人看 了很害怕;而美国人在莫斯科举办了美国家庭厨房展,苏联人大为震惊;原来生活可以这样!觉得美国人 很幸福。这从侧面反映出 A.美苏关系缓和,平等互利 B .苏联经济结构的失衡 C.美苏竞争重点在科技领域 D .美苏冷战表现出新形式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共 160 分。第 36-42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 43-47 题为选考题,考生 根据要求做答。 41.( 25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l5 世纪起,英国出现延续一个半世纪的“办学热” ,显贵、乡绅、城镇商人甚至国王等都通 过私人慈善捐赠而建立学校。这些学校开始主要以培养神职人员、高官等为目的,属于精英教育,后来又 增加了以培养自由职业者、工匠和以普及文化知识为目的的大众教育。 1546 年,亨利八世设立了五个钦 定教授席位,除神学以外,都是直接与社会事务相关的科目,如医学、民法等。 1575 年到 1663 年,英国 大学中新增的教授席位绝大部分集中在自然科学方面。 18 世纪初,在数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和其 他专门科学中逐渐设立新的教授职称。 材料二 1977 年,以恢复高考制度为标志,掀开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新篇章。 1993 年,中共中央、国 务院印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 ,指出 要集中中央和地方等各方面的力量,分期分批地重点建设 100 所左右重点大学。同时“逐步建立政府宏观 管理、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体制” 。到 2000 年基本形成了两级(部委、省级)管理、以省为主的高等 教育管理体制。 2008 年,全国普通高校在校生达到 2021 万人, 大约是 1998 年的 4.5 倍, 是 1949 年的 172 倍,高等教育规模居世界首位。 ——摘编自韩梦洁、宋伟《新中国成立以来高等教育区域结构的制度安排与反思》等 (1)根据材料一,归纳 15—18 世纪英国教育发展的原因。 (9 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取得的成果。 (9 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我国教育和 15—18 世纪英国教育发展的影响的共同点。 (7 分) 42. ( 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王佑贵创作的歌曲《我们这一辈》曾唱红大江南北,唱得不少人泪流满面。歌词中有这样几句 话:“我们这一辈,和共和国同年岁。上山练过腿,下乡练过背⋯⋯人生无悔。 ” 指出“上山练过腿,下乡练过背”一句反映的历史事件,并对该历史事件作简要的述评。 (要求:观 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合理) 43. ( 10 分)【地理——选修 3:旅游地理】 江西羊狮慕(杨思慕)景区位于江西省吉安市安福县 境内。羊狮慕东连明月山,西接发云界,东西走向,景区 最高峰石笋峰海拔 1764 米,以花岗岩峰林地貌为主。己 开发的景观有百余处,奇峰怪石,古树名花,流泉飞瀑, 云海雾涛被称为羊狮幕景观的 “四绝” ,还有罕见奇观 “佛 光” 。羊狮慕地处武功山脉,武功山与龙虎山、三清山一 起同为道教的洞天福地。 羊狮慕景区在花岗岩悬崖绝壁上 修建了游览栈道。 请评价修建绝壁栈道对景区的有利影响及绝壁栈道游客游览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0 分) 44. ( 10 分)【地理——选修 6:环境保护】 湖南省衡阳县井头镇号称中国 “花岗石材之乡” , 该镇经济也因为花岗石的开发而发展迅速,但是随之而 来的是村民发现河水变成了“牛奶河”。经过市环保局 检测,原来是花岗石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的石头粉 尘造成的。 石材加工产生的锯泥堆放不仅占用大片土地, 而且石粉质地细,难处置。大风时易漫天飞扬,雨天则 随雨水流入河道。最近,该地开始利用锯泥生产环保加 气砖,该砖保温效果不错且质量轻,很受市场欢迎。 (1)分析该镇花岗石材开发过程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4 分) (2)该镇为了防止河水变成“牛奶河” ,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6 分) 45. 【历史选修 1: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15 分) 材料 公元七世纪初,松赞干布弱冠嗣位。此时,他所面临的青藏高原的政治局势相当严峻。对于已 跨入奴隶制社会的吐蕃王朝来说, 旧的部落军制显然已不能适应新兴的政治和军事的需要。 松赞干布适应 时代趋势,仿照唐朝的府兵制,在吐蕃建立起一整套严密的军事组织。他把吐蕃分成四个“如”,“如” 是吐蕃的大军事区和行政区。另外,还有四个禁军千户所分镇四如⋯⋯大将以下各级官员,都由当地的大 贵族担任,世袭其职,仍须经王廷的任命。所有士兵都登记造册,由朝廷掌管,全国军队由兵马都元帅统 率,调动以赞普的金箭为凭。经过松赞干布大胆改革后的吐蕃军队,成为一支兵农合一,集训练、生产、 出征于一体的新型军队。有了“强兵”的支柱后,松赞干布大刀阔斧地进行了有利于吐蕃经济发展和社会 进步的各项改革。正是通过这些改革,吐蕃达到了鼎盛时期。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松赞干布军事改革的背景。 (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松赞干布军事改革的意义。 (9 分) 46. 【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5 分) 材料 苏联对九一八事变后的中国东北局势采取“不干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当时情报的缺失 所致。作为即时性因素的情报缺失并非导致“不干预政策”的单一原因,苏联长期以来的外交特性亦扮演 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自始至终,斯大林在外交领域所追求的是国家安全,希望尽可能在周边地区营造有利 的外交态势。但他也深知,单凭苏联自身的力量无法在短期内达到此目标,只能利用帝国主义列强间的矛 盾来开辟有利的国际环境。 正是基于这种考虑, 苏联才会在九一八事变爆发后, 立刻就向日本提出签订 《苏 日互不侵犯条约》。多年后,在处理苏德关系时,类似的外交思维仍旧主导莫斯科的决策层。 1939 年前, 苏联为应付纳粹德国的崛起,一直奉行与西方国家合作的集体安全路线。然而,当斯大林认为集体安全难 以切实保障苏联免遭战争威胁时,便又断然转向德国摇动橄榄枝,最终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摘编自沙青青《九一八事变前后苏联对日政策再解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九一八事变后苏联采取“不干预政策”的原因。 (8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九一八事变后苏联采取“不干预政策”的影响。 (7 分) 47. 【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价】( 15 分) 材料 范旭东于光绪二十六年( 1900 年)东渡日本留学。他怀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救国愿望, 1908 年,他进入京都帝国大学理学院主修应用化学。虽然他对日本在中国的侵略行为十分痛恨,但对日本民族 那种奋发图强的精神也有很深的感受。他认为,中国只有效法日本,改革政治,发展实业,才有出路。由 于品学兼优,他在 1910 年毕业后一度留校担任专科助教。在辛亥革命爆发前后,他毅然回国,准备一展 “工业救国”的宏图大志。 1914 年,范旭东在天津塘沽创办久大精盐公司,中华民国的副总统黎元洪、 著名军事将领蔡锷也都入股。 后来他又创办了亚洲第一座纯碱工厂—天津永利化学公司碱厂, 与侯德榜等 成功地解决了制碱过程中的一系列化学工艺与工程技术问题, 打破了外国工厂的技术垄断和市场垄断。 抗 战期间,他在大后方先后创办了久大川厂和永利川厂,推进了大西南建设,支援了抗战。 ——摘编自魏文享《化工之父范旭东》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范旭东“工业救国”的条件。 ( 9 分) (2)根据材料,概括范旭东的主要贡献。 ( 6 分) 地理参考答案 1.A 2.B 3.D 4.C 5.B 6. B 7. C 8. A 9. B 10.D 11.A 36. (1)地势较平坦,海拔高 ; 东南高,西北低;地形以高原为主;西部发育南北纵列的大裂谷 ( 每点 2 分 ) (2)原因:地处赤道附近,纬度低;地处高原,地势高 , 比较凉爽;湖泊多,面积大,受湖泊调节作用 显著;热带草原气候,夏季为雨季,云量丰富,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且水汽蒸发带走大量热量,夏季 凉爽。 ( 每点 2 分 ) (3)纬度低,平均气温较高,光热充足,在东非高原,日较差大;四季如春,温凉环境;年降水量丰 富,水源充足,湿润环境;常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气流上升,静风环境;土壤肥沃;丰富的劳动力;种 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政策支持;国际市场广阔 ( 任答四点,每点 2 分 ) 37、(1)、海南岛原来是中国大陆向南延伸的一部分,接近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的交汇处,地壳运动十 分活跃; 雷州半岛与海南岛之间陆地部分岩层断裂下陷; 海水侵入琼州海峡, 将海南岛与大陆分隔开。 ( 每 点 2 分 ) (2)8 月份,全国大部分地区西瓜采收已经接近尾声,市场供应逐渐减少;海南岛热量充足, 8 月以后 种植的西瓜,比我国大部分省份大棚西瓜品质好;冬半年西瓜市场需求量大,价格高,利润高;夏半年, 我国各地西瓜大批量上市,海南岛西瓜因为物流成本高,在外地市场竞争力弱。 ( 每点 2 分 ) (3) 优点:投资少,建设成本低;建设周期短;运量大,运费低;维修费用低。 (4 分,每点 2 分 ) 缺点:受台风等气象因素 影响大; 速度慢,耗时多。 (4 分,每点 2 分 ) 43、有利影响 : 减少旅游活动对森林环境的影响和破坏 :; 方便游览者观赏森林美景和险境 ; 有利于游览者 近距离接触森林环境和险境 ; 吸引更多的旅游者 , 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 每点 2 分,任答二点得 4 分) 注意的问题 : 安全问题,游客要小心崖壁落石,不要攀爬护栏 ; 环境污染问题,游客不能将薄膜袋、矿 泉水瓶、瓜皮果屑等扔下悬崖。防火问题,游客不能带火种进入景区,防止森林火灾。 ( 每点 2 分,任答 三点得 6 分) 44、、(1)开山采石易引发水土流失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粉尘污染、水污染、废石渣污染、噪声污染、 土壤污染。 ( 每点 2 分,任答二点得 4 分) (2)修建废水处理池,拦截石材加工产生的废水,达标后再排放;石材开采区严格落实好施工过程 山体植被保护工作;建好石材开采区的雨水收集系统,并做好防渗处理,防止渗入地下;加大宣传力度, 增强人们环保意识;严格落实环境法律法规,加大监测力度;利用锯泥生产环保砖,既增加经济收益,又 减少锯泥对水体的污染 。( 每点 2 分,任答三点得 6 分) 历史参考答案 24—35 DCBD CDBA CDAB 41.( 1)原因:私人捐赠办学;国王的重视与推动;商品经济发展,城市兴起。 ( 9 分) (2)成果:建成一批重点大学;形成两级管理、以省为主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 (或高等教育规模居世界首位) 。(9 分) (3)共同点:培养了一批高素质人才;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促进了科学的发展;推动了生产技术的 革新和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7 分,任意三点) 42.历史事件: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 4 分) 述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出现有深刻的政治、经济原因。 50 年代因城市就业压力大,党中央 指出“广大农村大有作为” ,发出“知青上山下乡”的号召,历时数十年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由此开 始。 60 年代,毛泽东发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的号召,使更多的知识青年奔 赴农村,上山下乡运动达到高潮。 80 年代,国家落实知青政策,大批知青返城,轰轰烈烈的知识青年上 山下乡运动渐渐结束。 这场运动影响深远。一方面,使得广大的知识青年得到了锻炼,加强了对边疆的开发,促进了广大农 村的生产发展, 缓解了就业压力; 文革期间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使得红卫兵运动以平静的方式退出城 市,减少了不稳定因素。另一方面,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使中国正常的学校教育中断,给民族教育带来 巨大损失,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人口、返城、就业等。另外,该运动给不少知青带来了身体和 心灵上的伤害,成为“知青文学”兴起的直接诱因,不容忽视。 总之,这场运动发人深思,那一代知青值得社会的关注与尊敬。 (8 分) 45.( 1)背景:政治局势严酷;部落军制已不能适应新兴的政治和军事的需要; ( 6 分) (2)意义: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为其他各项改革奠定了基础;推动了吐蕃社 会进步;有助于推动民族融合。 (9 分) 46.( 1)原因:当时情报缺失;实行绥靖外交政策;忙于国内工业化建设;当时实力有限。 (8 分) (2)影响:为苏联工业化建设赢得了时间;助长了法西斯侵略气焰,最终导致二战爆发;牺牲了中国的 利益;改变了东亚政治格局。 (7 分) 47.(1)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救国愿望;留学日本,具备扎实的科学知识;深受日本民族奋发图强的精 神的影响;国内革命形势发展; “实业救国”思潮传播;列强忙于一战,中国民族工业迎来“短暂春天” 。 ( 9 分) (2)开创了中国化学工业的先河并推动其迅速发展;突破了外国的技术垄断,积累了宝贵的化工科技财 富;为抗战时期大西南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有力支援了抗战。 (6 分) 历史高考模拟试卷含答案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 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 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 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 历史 24. 梁启超说吾中国社会之组织, 以家族为单位, 不以个人为单位, 所谓家齐而后国治是也。 周代宗法之 制, 在今日其形式虽废,其精神犹存也。”梁启超认为 A. 宗法制度最早起源于周代 B. 宗法制度影响至今 C.家族是最基层的政权组织 D.家族比国家更重要 25. 汉代继承了秦朝抽取人头税的做法, 规定 : 年龄在 15 到 30 岁之间的未婚女性需缴纳 5 倍于常人的人头 税。这主要反映了汉代 A. 鼓励人口生育 B. 女性社会地位低 C社会矛盾尖锐 D.政府管理能力差 26.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名画,如图所示。图中城门不设任 何城防工事,没有驻兵,而是在城门内侧设了一间税务所。这反映了当时 A. 重农抑商政策被摒弃 B. 民众的税收负担沉重 C.城市的经济职能增强 D.财政困难和军备废弛 27. 明代继承了元朝的行省制,行省之下有府、州、县,县是中央政府任命官员的最基层单位。每个县有 一个 县官,根据省籍回避制度 , 必须由非本省出身者担任 ^明代推行“省籍回避制” A. 激化了社会矛盾 B. 有利于中央集权 C.净化了官场风气 D.推动了地区交流 28. 右图是 1840—1894 年间洋(机 ) 纱(此时国内也逐渐幵始 自己生产机纱)与土纱使用量情况表。这表明当时 A. 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B. 消费仍以土布为主 C.近代化因素在增加 D.国内市场不断扩大 29. 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郑超鱗在回忆录中写到: “中华民国八年, 写成世界公历是最容易记忆的⋯⋯ 当代中国的集体意识,可以说,是在这一年觉醒的,我个人的小小意识则确实是在这一年觉醒的。 ”这一 年 A. 新民主主义拥沦正式提出 B.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一步传播 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知识分子群体发起白话文革命 30.1955 年,一本面向农村的宣传读嫌上说广(有些人 ) 看到食糖、食油供应不够充分,就埋怨政府重工 业发展多了,要求多发展轻工业,这是不对的。不着重发展重工业,哪来的新糖厂呢?到国外买机器?” 这反映 了当时中国 A. 轻重工业协调发展成共识 B. 大跃进运动造成物资供应紧张 C.重工业是民经济的基础 D. 优先发展重工业有—定合理性 31 在古希腊些最杰出的剧作家和竹学家在写到女性时都说她们天生低贱,认为如果女人获得太多权力, 便会带来可怕后果。这反映了当时 A. 贵族享有政治持权 B. 价值判断具有时代局限 C.精英政治成为主流 D.民主政治逐渐走向没落 32.16 世纪 30 年代,英王亨利八世宣布独立于罗马教廷之外,自立为英国国教之首。与之前相比,英国 国教内部变动不大,大致保留了天主教的教阶礼仪。英王意在 A. 加强专制王权 B. 与意大利争夺殖民猫权 C.打击教会神权 D.缓和与罗马教廷的关系 33. 有西方学者通过估算发现,在 17 世纪和 18 世纪,美洲生产的白银大约有输入到欧洲,其中又通过贸 易方式转运到亚洲。这表明当时 A. 中国是世界白银流动的主导者 B.荷兰垄断了东西方海上贸易 C.亚洲在东西方贸易中具有优势 D.西欧丧失世界贸易中心地位 34. 罗斯福在 1932 年的一次竞选演讲中指出, 六百家大企业现在掌握厂美国三分之二的工业, 一千万家小 企业才占有了其余的三分之一⋯⋯大企业家大金融家的私人权利己经凌驾于公共权力之上, 他们的经济专 制束缚了人民的自由。这表明罗斯福 A. 反对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 B. 对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进行反思 C.代表了美国普通民众的利益 D.认为美国民主制度已经名存实亡 35. 右图漫画的名字叫《拼图》 ,反映了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趋势。以下对漫画主题分析正确的是 A. 战争的威胁消除 B. 中美合作共同主宰世界 C.和平与动荡并存 D.和平与共同发展是主流 4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 兮) 材料一 贞观三年,太宗派兵十万征讨东突厥 , 擒拿颉利可汗。东突厥十万余口尽数投降唐室,唐室将降部安置 在东起幽州(今北京) 、西至灵州(今宁夏灵武)的边塞地区,设置州县并任命原东突厥贵族突利、阿史 那思摩两 人为都督以统理之 0 此外,东突厥诸酋长“皆拜将军、中郎将,步列朝廷,五品以上百余人。 太宗说 : “诸部落悉归化,我略其旧过,嘉其从善,并授官爵,同我百僚,所有部落,爱之如子,与我百 姓不异。 ” ——摘编自王义康《唐代册封与授受四夷官爵试探》 材料二 印第安人是美洲的原住民,他们在 16 世纪前广泛分布于美洲大陆。今天美国境内有 300 多个印第安 保留地,是政府划拨给印第安原住民集中居住的土地,主要分布于美国的西部和中北部。从 20 世纪中期 开始, 印第安人在保留地获得了一定的自治权, 包括宗教自由和使用本民族语言的权利, 但联邦政府和美国国会 仍对保留地拥有最高的“父权”(后改称为“托管权”) ,拥有最高司法和行政权。 ——摘编自曾向红《美国印第安人保留制度現状研宅》 材料三 60 年前的那场民主改革彻底打碎了西藏的封建农奴制度,西藏建立起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 商制度。西藏的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全国从中央到地方大力帮助西藏经济发展,仅 2017 年中央財 政对 西藏的转移支付就高达 1500 亿元(人均 4 万余元) 。 ——摘编自《西藏日报》 2019 年 4 月 12 日 (1) 根据材料一 . 概括唐代民族政策的特点。 (6 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印第安保留地”制度出现的历史背景。 (7 分) (3) 根据三段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民族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12 分) 42. 阅读材料 , 完成下列要求。 (12 分) 姓名作为姓氏文化的一部分,既是代表一个人的符号,又是一定历史文化、社会意识的反映 =试从上 表 中提取相关信息,总结两条关于中国人命名的特点,并结合中国史相关知识加以说明。 (12 分) 45.[ 历史一一选考一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5 分) 材料 近代中国是一个银本位国货币制度落后,流通的本位币多种多样,成色不一,混乱的币制影响经济发 展, 1914 年,北洋政府曾推行“度两改元”,但由于政局更迭无法落实。 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为摆脱危 机实行 白银政策,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引发危机,为国民政府“废两改元”提供机会。 1933 年. 国 民政府“废两改元”,完成货币简化工作,为法币改革奠定基础。 1935 年 11 月 3 日南京国民政府实施币制改革,概括起来,主要是:垄断钞票发行权 ; 规定法币性质 及流通事项;废除银本位制;规定法币可无限制买卖外汇。 这次改革中国放弃银本位制,以纸中代替金银货币,国家集中发行货币,不仅顺应世界发展趋势 . 也 有利于保存白银,完成货币的真正统一。币制改革割断了中国货币与白银的直接联系,此后,世界银价的 涨落不会再对中国发生大的影响。 币制改革有利于国民经济向战时经济的调整和转变, 为抗战的胜利奠定 了必委的物质基础。但国民政府也通过这次币制改革,可以无限制地发行不兑现的纸币,造成中国延续十 几年的通货膨胀。 ——摘编自陈春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币制改革》 (1) 根据材枓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南京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的原因。 (6 分)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京国民政府实行币值改革的影响。 (9 分) 46.[ 历史——选考二 :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5 分) 材料 1951 年 10 月, 丘吉尔乒次当选英国首相,为适应战后国际环境及自身实力变化的需要,这一时期保守 党的外交政策。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 . 带有明显的丘吉尔“三环外交”的战略思想印迹,英联邦和英帝国 是 “三环外交”政策的第一环,也是英国保持大国实力的倚重力量。因而丘吉尔政府对待英联邦及硅民 地方面,采取积极措施,力图使英帝国平稳地向英联邦实现过渡 ^英美关系是“三环外交”中的第二环, 也是它的基石,因此丘吉尔政府十分重视英美关系,英国基本上都配合了美国的政策需要。“三环外交” 中的最后一环是 联合起来的欧洲,丘吉尔政府此时面临着欧洲经济一体化开始,英国虽然支持欧洲的联 合,但是它却不希望 加入欧洲联合中去,而是希望以世界性大国的姿态与之发生联系。 “三环外交”对战 后英国外交产生了重要影响,丘吉尔政府试图以此来挽救英国的衰落,保住其原有的大国地位。 ——摘编自丁文青 (( 二战后丘吉尔政府外交政策探析》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丘吉尔政府实施“三环外交”的原因, (6 分)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环外交”政策对英国的影响。 (9 分) 47.[ 历史一选考三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i5 分) 材料 刘宪,字祖荣。东策牟平(今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人。东汉时期宗室、大臣。年轻时跟随父亲刘丕 学习,因通晓经学被举荐为孝廉,出任东平陵县令,以仁惠为吏民所爱。母患病后辞官,百姓送行致道路 阻塞 . 车辆不能行进。之后连续担任豫章、会稽太守。在会稽郡时,除去那些烦琐的规章制度,禁止部属 扰民等不 法行为 . 政蜻卓著, 后被升职入京, 山阴县有五六位须眉皓白的老人, 特意从乡下远来给他送行, 每人带了百 文钱繒给他 s 他不肯接受,只是从各人带的铁中选一文收下,因此被后人称为“一钱太守” , 其后历任卿相要官,但清廉朴素 . 家无余财。他曾经自京师外出,想在亭舍休息,亭吏阻止他说我们整顿 洒扫,专待刘大人到来,您不能在这里休息。”刘宠没有说话就离开了。 ——摘译自《后汉书 ?刘窆传》 (1) 根据材料 . 概括刘宠为“吏民所爱”、为朝廷重用的原因。 (6 分)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宠被重用的时代背景。 (9 分) 历史高考模拟试卷含答案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 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 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 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 选择题( 24 个小题,共 48 分) 1.《我们的中国》一书中提出“西周的四合院”的研究视野,认为以西周为中心,东南西北被辐射地区 相互交流,贵族通婚,形成了紧密的文化中心。该观点 A. 认为西周政治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 强调分封制之下存在着大统因素 C.意在说明分封制标志小华夏民族形成 D. 已经认识到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 2、早在周代, “妻”是指庶人配偶或宫中女御。如《礼记·曲礼》记载:天子之妃曰“后” ,诸侯曰“夫 人”、大夫曰“孺人” ,士曰“妇人” ,庶人曰“妻” 。汉代以后王公大臣之妻称“夫人” ,唐、宋、明、清 各朝还对高官的母亲或妻子加封,称诰命夫人。据此可知 A .森严的等级制度被打破 B .妇女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C .男权在社会中居于主导 D .分封制和礼乐制的崩溃 3. 表 1 年 份 东汉政府 事件 107 (安定 ) ( 陇 西) 羌不堪官员暴虐,适逢发兵赴西域迎西城总督段禧,遂揭竿而起 116 中郎将 任尚 任尚攻羌,陷北地 ( 宁夏吴忠西南 ),杀 700 人 141 护羌校尉 马 贤 马贤败死,羌东攻,侵入长安近郊,放火焚烧皇帝坟墓 一摘选自柏杨《中国人史纲》 表 1 为东汉时期重要羌战节选,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 羌战直接导致东汉政权的灭亡 B. 任尚攻羌,建立了东汉对西域地区的有效管理 C.羌战反映了东汉内部矛盾激烈 D. 因为羌战,东汉失去了对西域地区的管理控制 4.明代《沈氏农书》记载,“种田地力最薄,然能化无用为有用;不种田地力最省,然必至化有用为无 用。何以言之?人畜之粪与灶灰脚泥,无用也;一入田地,便将化为布帛菽粟”。材料反映了明代 A.农民合理施用肥料改造自然的思想 B.利用田间管理技术提高农业产量 C.商业的发展推动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D.重视农业先进技术的实验和应用 5.魏晋时期,社会动荡变革,地主阶级统治集团内部斗争激烈,封建士大夫上进无路,且时有生命之虞, 只好逃避现实,缄口不提政治,不褒贬人物,而经学日趋庸俗、烦琐,士人对这些理论及学风极端厌 倦,从而形 成玄学。这种思想 A.崇尚神学迷信 B .吸收道家学说 C.倡导学以致用 D .动摇儒学正统 6.鲁迅说过,抽在中国人身上的三鞭,除了甲午战争,就是这两次鸦片战争。这种痛不仅是身 体上的痛, 更是心灵上的痛⋯⋯。下列最能反映当时统治阶级“心灵上的痛”的一项是 A.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 2100 万银元 B.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C.增开天津为商埠 D .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7.宋代,妇女缠足习俗在特权阶层中流传开来。对于农村和城市下层的妇女来说,它是不可行的;但是 富有的家庭经常为他们的女儿缠足以增加她们的魅力、展示她们较高的社会地位并加强对女孩行为的 控制。这表明宋代 A.缠足之风在上层社会更加盛行 B .缠足是贵族妇女所独有的独权 C.富家女子更易受理学思想影响 D .经济条件是缠足的决定性因素 8.对表 1 解读正确的是 表 1 中国历代官民比例表 朝 代 西汉 东汉 唐 元 明 清 比 例 1:7945 1: 7464 1:2927 1:2613 1:2299 1:911 A.国家机构日益膨胀 B .阶级矛盾日趋尖锐 C. 行政效率不断下降 D .冗官问题由来已久 9.乾隆年间,刑部制定条例、严厉禁止盗卖宗族公产,包括义田祀产以及宗祠房屋,违者处以重刑。此 条例颁行后,各地宗族在修订宗族法时,皆增立专条,要求将本族族产的数量、种类、分布等情况报 官备案,这表明 A.政府是宗族公产实际所有人 B .盗卖宗族公产现象愈演愈烈 C.宗族是传统中国的重要根基 D .修订宗族法唯官府马首是瞻 10.宋明时期民向自愿组织制定了许多道德公约、互助公约,旨在劝诱人心向善,广教化而厚风俗,其中 具有代表性的是王守仁制订的《南赣乡约》。这说明当时 A. 儒家伦理逐渐普及 B. 心学成为当时儒学中的主流思潮 C.社会风气日益败坏 D. 王守仁的思想成为官方正统儒学 11、清代学者赵翼在《二十二史札记》中曾专门撰文揭露历朝正史中的隐讳问题。他对史书中的隐讳,通 常持批评态度。但是,对于《明史》 ,他却没有提到隐讳之事, 因为该书是他生活的那个时代编修的。据 此可知 A .《明史》体现秉笔直书的修史原则 B .清代思想文化专制主义色彩浓厚 C .清代学者修史不再重视隐讳问题 D .史书编撰在清代达到了最高水平 12. 清人在《论南洋事宜书》中写道 : “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既禁 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蹇。居者苦艺能之无用,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 游手为盗贼耳 ! ”材料意在说明海禁政策 A. 不利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B. 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C.不利于民生和社会稳定 D. 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 13.据统计,中国茶叶的出口量, 1843 年约为 1300 万斤, 1855 年约为 5800 万斤,十二年间增加了 3 倍 多。湖南、福建、浙江等地种茶业得到发展,还专门设立茶厂加工制作适合外国人口味的茶叶。这反 映的实质问题是 A.中国的茶叶深受外国的欢迎 B .中国沦为列强的商品销售市场 C.中国自然经济已经完全解体 D .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 14.梁启超说: “舍西学而言中学者,其中学必为无用;舍中学而言西学者,其西学必为无本。无用无本, 皆不足以治天下。”由此看,他主张 A.变法才是治国之本 B.西学乃为强国之路 C.中西文化地位平等 D.中体西用缺一不可 15 .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大法官能够通过告示解释法律、 纠正法律及援引法律, 在某种程度上取得了法律创 制权。进入帝国后,皇帝命法学家将历年来的常年告示全部加以整理、修改,校订汇纂成集⋯⋯成为 指导司法实践的判例通行全国,后来的大法官只能采用固定的方式,不能随意修改、添加。材料意在 说明 A.大法官发布的告示具有法律效力 B.罗马法的灵活性稳固了帝国统治 C.大法官权力的扩大与皇权相抵触 D.进入罗马帝国后罗马法日益僵化 16.某一时期,教科书谈到唐太宗时希望能“隐寓尚武 强国之道” ;教《木兰诗》要学生领会“女子亦有 军国民资格” ;讲铁路则夸其“为工战、商战之利器,更为兵战之利器” 。这一时期 A.国民经济恢复军事力量强大 B .政府推行预备立宪试图自救 C.垄断控制教育实行文化专制 D .政府关注民族意识的培养 17.对图 2 解读正确的是 A.义和团运动的兴起让留日人数锐减 B .推翻清政府是留学日本的内在动力 C.科举制度的废除推动留日人数激增 D .日本取代西方成为中国的学习对象 18.1944 年美国独立日, 《新华日报》发表社论称, 《独立宣言》是“民主主义的胜利宣言” ,美国不仅要 在国内追求民主,还在国际关系上主张“民主国家和一切民主力量团结一致” ,共同对抗“奴隶的世 界”。该社论 A.认同美国战后国际合作的“领导者”地位 B.希望美国能促成战后中国和平局面的实现 C.主张建立以美国为首的国际反法西斯同盟 D.表明中国试图在战后走美国式道路的愿望 19.梁启超说: “吾二十年前所著《戊戌政变记》 ,后之作清史者记戊戌事谁不认为可贵之史料?然谓所记 悉为信史,吾不敢自承,何则 ? 感情所用所支配,不免将真迹放大也。 ”这表明 A.亲历者的记述最为史家看重 B .历史记述不可避免夸大其词 C.谦虚谨慎是史学家必备品质 D .辨析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前提 20.据熊向晖 (周恩来的助理) 回忆, 在基辛格秘密访华前, 毛泽东曾专门指示, “不同美方谈 贸易问题” 。 尽管“美方多次要求开展中美贸易,我方均表示不感兴趣” 。这是因为 A.中国担心此举会引发苏联的不满 B .中国仍推行相对封闭的经济战略 C.经济体制不同阻碍中美贸易发展 D .美国试图用经济手段控制中国 21.李悝的《法经》大致与《十二铜表法》同时成文,但是法律成了压制性力量,是记载义务的文本,而 不是权利的宣言书。与中国的成文法相比, 《十二铜表法》 A. 充分给予平民以法保护自己的权利 B .主张公民权利并具备公民法性质 C.确立贵族阶层制定法律的主导地位 D .体现了社会各阶级的利益与要求 22.1702 年威廉去世,玛丽的妹妹安妮继承王位,她讨厌辉格党,出于个人的好恶把大批辉格党人解除职 务,代之以托利党人担任要职。这表明 A. 君主立宪制遭到破坏 B .政党政治尚未形成 C .国王有独立的行政权 D .责任内阁制已形成 23. 据统计, 18 世紀末,英国棉纺厂中,约 300 家是雇佣人数在 50 人以上、使用动力机器 的工厂, 600 家是雇佣人数在 50 人以下、使用珍妮机或骡机的工厂。这客观上反映出 A. 技术变革推动生产规模扩大 B. 机器生产摆脱地理环境限制 C.工业化造成分工越来越细密 D. 生产力的提高促使资本集中 24.从 70 年代开始,特别是进入 80 年代以后,以政府补贴、双边数量限制、市场瓜分和各种非关税为特 征的保护主义重新抬头。这表明 A.建立世界货币体系利于战后世界经济发展 B.由关贸总协定到世界贸易组织具有必要性 C.美苏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利于经济发展 D.为摆脱滞胀各国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二 、非选择题(第 25 题 25 分;第 26 题 12 分;第 27 题 15 分;共 52 分) 25.( 25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比较西方社会的转型与明朝中后期的社会状态可知, 明朝中后期的政治思想、 商业资本运作 和科学技术等保持着大体与西方社会同步发展和较为顺畅的交流。欧洲近代化开始于 15 世纪至 16 世纪初的环球航行之后。在倡导“人文主义精神”的文艺复兴蓬勃开展之际,中国的阳明心学也正在 席卷 中华大地,李贽等人的反封建思想之锐利也不逊色于欧洲启蒙思想家。在经济领域,无论东南 沿海、 华北乡村, 手工业和商业生产领域都发生了结构性变化。 此时的中国与世界越来越密切地联系 在一起。中西间的政治、经济、宗教和科学技术活动交流日益密切,由西方传教士输入的欧洲近代科 学知识,也为中国一些有识之士所接纳;中国的商品市场因为有许多国家的参与而纳入世界体系。 ——摘编自宁欣主编《中国古代史(下册)》 材料二 西欧诸国的海上贸易和殖民活动, 得到了本国政府的大力支持。 西欧各国王权实行的是重商 主义政策,而中国的封建专制皇权则恰恰相反,实行的是“重农抑商”政策,大明皇帝的统治者对世 界形势懵然不知, 当葡萄牙人进入澳门时, 他们仍处之泰然, 丝毫没有感到这是处于重大转折中的西 方殖民力量伸入东方繁荣第一个触角。中国的私人海外贸易既然得不到政府的保护而未能充分发展, 也就不能通过海外贸易而积累足够的货币资本,促进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近代史编》 (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阐述明朝中后期中国和西欧推动社会转型的因素。( 16 分)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推动社会转型方面,与西方国家相比明朝中后期中国政府的 主要行为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9 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 分) 材料一 “前面有天书三十六行,皆是天罡星;背后也有天书七十二行,皆是地煞星,下面注着众义 士的姓名”。面对何道士的解读,梁山众好汉目瞪口呆。宋江言道: “鄙猥小吏,原来上应星魁,众兄 弟也原来都是一会之人。上天显应,合当聚义。今已数足,上苍分定位数,为大小二等。天罡、地煞 星辰,都已分定次序,众头领各守其位,各休争执,不可逆了天言” 。众人皆言: “天地之意,物理数 定,谁敢违拗 ?” ——整理自施耐庵: 《水浒传》 材料二 公元 1620 年 9 月 23 日,一批英国清教徒乘五月花号邮轮到达北美。 上岸前, 他们签署了“五 月花号公约” ,内容主要有: ⋯⋯我们在上帝面前共同立誓签约, 自愿结为一民众自治团体。 为了使上述目的能得到更好地实 施、维护和发展,将来不时依此而制定颁布的被认为是对这个殖民地全体人民都最适合、最方便的法 律、法规、条令、宪章和公职,我们都保证遵守和服从。 ——据戴 安娜·拉维奇所编《美国读本》 分别概括两则材料中所蕴含的东西方政治理念,并加以说明。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7.( 15 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1911 年,清政府在考察欧美各国之后,认识到“宪政之进行无不以户籍为依据,而户籍法编订又 必由民法与习俗而成” “民政部编订户籍法奏折” ,在参考东西各国之良规的基础上制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 部《户籍法》单行法规。该法规共 8 章、 184 条。其内容突出了户籍管理机构的地位,反映了政府在观念 上仍视户籍为管理人口统制的手段, 强化户籍统制功能。 法规将表现欧美个人主义的个人身份证书和体现 中国家族主义的传统户籍相结合, 剔除了传统户籍中资产登记项目。 户籍开始成为传递人口信息、个人私 权保障的工具,而不再纯粹是国家管制人口的工具。此外,法规既规定了民众有呈报户籍之义务,也规定 了民众对户籍吏处置不当行为有提出诉讼抗告的权利, 将权利与义务统一起来, 废除了以往民众只是义务 载体的陋习。 ——摘编自窦希铭《民国初年户籍制度变迁研究》 (1)根据材料,指出清末《户籍法》所体现的特点。 ( 8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法规制定的背景。 (7 分) 参考答案︰ 1-5 B C C A B 6-10 B C A C A 11-15 B C D D C 16-20 D C A D B 21-24 B C A B 25. ( 25 分) ( 1)西欧:环球航行,为新兴资产阶级开辟新的活动场所,促进欧洲向资本主义过度;( 2 分)重商主义 政策、殖民征服提 供资本原始积累为转型准备了物质基础;( 2 分)文艺复兴解放了思想, 启蒙运动,冲击了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 2 分)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初步发展;( 2 分)反封建思想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2 分)手工 业和商业生产领域发生了结构性变化;( 2 分)商品市场纳入世界体系有利于资本积累;( 2 分)中西间的交流日益密切。( 2 分) (2)行为: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对私人海外贸易没有起到国家后盾的作用。( 4 分) 原因:中国以传统农耕经济为基础,统治者不重视商品经济的发展;( 3 分)封建专制统治以儒家 伦理道德为内核构筑的统治秩序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2 分) 26. ( 12 分) 示例一:中国古代政治的核心理念是身份等级制度;西方近代政治则显现为一种契约制度 。 梁山英雄以兄弟相称,但也有严格的大小尊卑之分,这说明中国古代受宗法观念、君主专制的影响, 身份等级森严。君主专制制度发展过程中,君权不断神化、强化,臣下则日趋奴仆化,以此维护统 治。 “五月花号公约”以一份公共应遵守的契约形成“公民团体” 。公约尊重个人利益,否认专制权威, 赋予每个人平等和权利,这为以后美国建立以三权分立为核心的共和制民主奠定了基础。 示例二:中国古代政治体现出人治特点;西方近代政治则是法治。 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本质特点是人治。君权至上,人大于法,君主借助神权强化统治。宋江炮 制天书的实质目的是为了绝对权威巩固自己地位,这和中国古代政治人治特点相符合。 “五月花号公约” ,是公民所共同遵守的一份契约,任何人都不得凌驾于其上,体现出法治特点。近 代西方代议制都遵循了法律至上酌理念,近代以法治为特点的制度建立。 27. ( 1)特点:效仿西方户籍制度,与国际接轨;突出户籍管理机构的地位,强化户籍统制功能;突出个 人私权的保护;户籍管理法制化;中西结合,传统与现代并存。 (答到四点即可) (8 分) (2)背景: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西方民主思想的广泛传播;向西方学习的不断深入,欧美户籍制度的 影响;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推行,清政府为挽救统治危机的需要。 (9 分) 历史高考模拟试卷含答案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 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 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 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本题共 35 个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 24.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鲁公伯禽封到鲁地,三年之后到周向周公“报政”,周公问何以如此之晚, 伯禽说:“变其俗,革其礼,丧三年然后除之,所以晚”。这表明分封制 A. 扩大了周政权的统治区域 B. 确立了周天子的天下之主 C.导致了诸侯国的地方割据 D. 推动了周文化的族群认同 25.魏晋时期,儒家知识分子对先秦经文的注疏多有相互攻讦之处。唐代以降,政府下令编纂《五经正义》, 去“异端邪说”,并将其列为科举考试的内容。这一变化 A. 有利于儒学融合其他学说 B. 导致后世儒学发展僵化 C.有利于扩大唐代统治基础 D. 推动儒学政治地位提升 26.据《宋会要》记载:宋代对外贸易港口有 20 余处,设有广州、泉州、明州、杭州、密州 5 个市舶司,市 舶司下有的还设有市舶务、市舶场等下属机构。这折射出宋代 A.对外贸易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 B .外贸收入成为政府重要财源 C.航海和造船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D .传统的经济思想发生了质变 27.顾炎武在提出以经学取代理学的同时,始终关注“国家治乱之原,生民根本大计”。对那些不关乎“六经 之旨、当世之务者”,要“一切不为”。据此可知,顾炎武 A.挑战理学的正统地位 B .主张学术研究应回归儒家原典 C.强调研究经学要务实 D .倡导用六经解决一切现实问题 28.近代某全国性咨询议政机构获准成立后,上呈公文,请求将北京原用于科举考试的贡院改为其办公地。公 文中有“仰慕天恩,准予改拨“等语。该公文应出现于 A.洋务运动时期 B .戊戌变法时期 C.预备立宪时期 D .中华民国时期 29.鸦片战争后,上海广告载体越来越多,从报纸广告发展到杂志广告、路牌广告,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东方 杂志》《妇女杂志》刊登了不少外商广告。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民众的消费观发生了改变 B .开埠后上海商业得到迅速发展 C.近代上海广告业发展迅速 D .近代上海报刊业迎合民众需要 30.1945 年 10 月 17 日,毛泽东从重庆回到延安以后,在延安干部会上作了《关于重庆谈判》的报告。指出: “谈判的结果,国民党承认了和平团结的方针。这样很好。国民党再发动内战,他们就在全国和全世界面 前输了理,我们就更有理由采取自卫战争,粉碎他们的进攻。”由此可知重庆谈判的主要意义是 A.国民党承认了和平团结的方针 B.增强了中共消灭国民党的实力 C.国民党没有理由发动国内战争 D.使共产党在政治上取得了主动 31. 下表中的数量变化反映出新中国 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统计表 年份 194 9 1 950 19 51 1 952 19 53 建交国家 数 10 9 1 0 0 A.取得了巨大外交成就 B.贯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打破了西方对华封锁 D.推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32.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高度繁荣,城邦大量职务以抽签的方式在公民中产生,但部分职务在任职期间的所有 费用需自己负担,因此长期被城邦富裕阶层把持,这说明古代雅典 A.财政困难制约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B.公民难以参与城邦事务的管理 C.工商业发展加剧城邦的贫富分化 D.经济能力影响公民的参政程度 33.在美国 1787 年宪法的讨论中,很多代表主张联邦政府享有最高权威,试图在宪法中加入国会有权否决各 州立法的条款。这一主张 A.体现了美国加强中央权力的渴求 B.在美国宪法中基本得到落实 C.赋予了中央政府较大的司法权力 D.根植于美国久远的历史传统 34.“他想要同斯大林主义分手,但不是同这种制度分手。他虽同这种制度的创造者决裂,可是他崇拜由这位 创始者所创造的世界。”这里的“他” A.用市场调节的方式管理经济 B.扩大了集体农庄的自主权 C.以渐进方式向社会主义过渡 D.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35.《全球化:起源、发展和影响》一书指出,“当发展中国家的移民涌入纽约那样的全球化城市”,处于不 同发展阶段的国家的人“再也没有办法互相忽略了”,“人们可能开始对自己的政治和社会上的效忠对象 产生迷惑”。这表明 A.全球化助长了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B .全球化会改变人们的意识形态和观念 C.全球化使移民间的矛盾日益加剧 D .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日益落后 二、非选择题:共 160 分。第 36~41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 42~46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 据要求做答。 (一)必考题:共 135 分。 4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5 分) 材料一 宋代开启了海洋知识积累和传播的新时代,形成了综合运用牵星术、地表目标、水情导航的成熟的导航技 术,首次将指南针运用于导航。 宋代近海贸易的发展促成了近海区域市场的形成, 加强了近海地区的市场联系, 推动了海洋性地域特点的形成,为远洋贸易及其与内地市场的联系奠定了新的运行机制。水上信仰有了巨大发 展, 形成了完整有序的水上神灵信仰体系, 催生出圣妃信仰等若干新的信仰因素。 宋人对亚洲海域的地理方位、 航路、季风、潮汐等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在宋人的观念中海洋不再是虚幻的神仙世界, 而是充满风险和财富, 可生财取利的生存空间。 ——选编自黄纯燕《造船业视域下的宋代社会》 材料二 14 世纪,鼠疫席卷欧洲,带走了 2400 多万人的性命。 1453 年,君士坦丁堡陷落,欧亚商路关闭,奥斯曼 土耳其人在之后不到 50 年的时间理,将自己的国土推进到了欧洲的中心维也纳。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宗教斗 争几乎在争夺土地的过程中同步打响。幸运的是,体魄强健、免疫力强大的西班牙人、葡萄牙人在鼠疫流行的 灾难中受到的损失远小于其他欧洲各国。在伊比利亚半岛上,人口急剧膨胀,各种奢侈品和日用品的价格高涨 起来,黄金供应的不足,使得市场上货币成色下降,信用降低,国内矛盾都开始激化。生产力的水平与稀缺的 资源已经无力在内部解决整个国家出现的危机。此时的欧洲,文艺复兴带来了经济、艺术上的复苏和思想上的 解放;地圆说的出现,让航海家和水手们不再担心向着大海航行最终会掉进地狱;在从阿拉伯人和中国人那里 学到一些航海技术的同时, 欧洲人自己在船舶制造和航海仪器的发明上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仅 1200 年至 1500 年间,欧洲普通船舶的吨位便整整增加了两倍;罗盘、直角仪、海图、三角帆、艉舵也相继出现。恰在此时, 西班牙和葡萄牙的造船家发明了三桅帆船。 ——选编自《大航海时代: 1434—1644》 请回答: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航海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12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14 世纪欧洲社会面临哪些历史机遇和挑战?( 8 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世纪晚期,东西方社会的发展对人类命运产生的共同 影响。( 5 分) 4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 分) 材料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制度, 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 人手里,而是在多数人手里。法律在解决私人争端的时候,为所 有的人都提供了平等的公正; 在公共生活中, 优先承担公职所考 虑的是一个人的才能, 而不是社会地位或者属于哪个阶级; 我们 在政治生活中享有自由,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如此。 ” BC5世纪,伯利克里 《在雅典阵亡将士葬礼 上的演讲》 “如果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之手或同一个机构 之中, 就不会有自由存在。 因为人们会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 暴虐的法律并强制执行这些法律。 ” 1748 年,孟德斯鸠 《论法的精神》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 将是 这样一个联合体, 在那里,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 的条件。 ” 1848 年,马克思 《共产党宣言》 “外国革命是由争自由而起, 奋斗了两三百年, 生出了大风 潮,才得到自由, 才得到民权。 ⋯⋯民族主义就是为国家争自由, 但欧洲当时是为个人争自由。 ⋯⋯到了国家能够行动自由, 中国 便是强盛国家,要这样做去,便要大家牺牲自由。 ” 1924 年,孙中山 《民权主义第二讲》 材料涉及到关于“自由”的诸多探讨。请选择其中一个观点进行概括,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评析。(要求:概 括准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二)选考题:共 25 分。请考生从给出的 2 道地理题、 3 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 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42.[ 地理——选修 3:旅游地理 ] (10 分) 始建于 1937 年的丰满水电站坐落于吉林省吉林市,是中国第一座大型水电站,有“中国水电之母”之称。 1998 年松花江流域的嫩江发大水。由于丰满大坝的存在,很好地发挥了调蓄和错峰功能,保住了松花江流域黑 龙江段的安全。由于当时的施工水平有限,运行至今的丰满水电站老坝存在诸多缺陷,虽经多年补强加固和精 心维护,但部分缺陷仍然无法彻底消除,后被评定为“病坝”。 2018 年 12 月 12 日运行了 80 年之久的丰满水电站老坝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随着爆炸声和烟尘的腾起, 丰满水电站老坝拆除工程成功实施首次爆破。拆除完毕后,原坝左岸的 90 米、右岸的 306 米坝体将会作为遗 址保留,用于发展旅游业。 说出大坝旧址的旅游价值并探究可在大坝旧址开展的旅游项目。 43.[ 地理——选修 6:环境保护 ] (10 分) 2017 年 12 月 28 日 14 时,全球首段光伏高速公路在山东济南亮相。路面的全称是承载式高速光伏路面, 最上面一层是类似毛玻璃的半透明新型材料,摩擦系数高于传统沥青路面,保证轮胎不打滑的同时,还拥有较 高的透光率,可以让阳光穿透它,使下面的太阳能电池把光能转换成电能,实时输送上电,就好像一个巨大的 充电宝。 简述光伏高速公路的环境效益并讨论短期内实现大规模运行的可能性。 44.[ 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15 分) 材料一 1935 年 11 月 3 日,国民政府发布《财政部关于施行法币布告》 : 一、自 11 月 4 日起,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 1936 年又增加中国农民银行)所发行之钞票定为 法币。所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之收付,概以法币为限。 二、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以外,曾经财政部核准发行的银行钞票,现在流通者,其照常行使。 但不得增发,逐渐用中央钞票换回⋯⋯ 四、凡银钱行号、商店及其他公私机关或个人,持有银本位币或其他银币生银等银类者,应自 11 月 4 日起, 交由发行准备管理委员会或其指定之银行兑换法币。 除银本位币按照面额兑换法币外, 其余银类, 各依其实含纯银数量兑换⋯⋯ 六、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自由买卖外汇,稳定法币汇率。 材料二 法币改革后, 中国摆脱了世界银价波动给国内经济造成的干扰, 南京国民政府大大加强了对当时中国 经济的掌控。⋯⋯国民政府在货币和金融体系中的地位被大大提升,也为日后大搞通货膨胀埋下了隐患。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 " 白银时代 " 的终结 : 国民政府法币改革始末》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政府法币改革的特点。( 6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民政府法币改革的历史影响。( 9 分) 45.[ 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 (15 分) 材料一 据统计,(一战期间)在欧洲的华工总人数达到 14 万⋯⋯他们都被分配到直接与军事相关的铁路、公路、 船坞、兵工厂、军火库、草料厂等部门工作,有些华工则直接参与军需物资的装卸运输,更有一些华工被安置 在战争前线从事挖战壕、修筑工事、野战救护、战地通信、掘埋尸体、装卸给养⋯⋯但凡战争所需,几乎无处 不往、无所不为⋯⋯一战死在欧洲的华工至少有 4000 人。 ——摘编自吴琼的《一战华工:中国走向世界的先驱》 材料二 据法国《欧洲时报》报道,当地时间 12 月 10 日上午,在法国的北方重镇阿拉斯 (ARRAS)市的中心花园圣 - 瓦斯特 (SAINT VAAST) ,军号声、中法国歌先后响起,中法国旗迎风飘扬,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劳工树立纪 念碑的仪式,在风雪中启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劳工赴欧参战的原因。( 9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劳工赴欧参战的看法。( 6 分) 46.[ 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 (15 分) 1905 年 11 月 2 日,清朝政府勾结日本政府文部省发表《清国留学生取缔规则》。要求中国留学生对在日 学习活动、与国内通信要在清朝政府驻日公使和日本学堂登记,而且只能住在留学生学校宿舍。 这个规则出台后,引起了广大留日学生的抗议。 但是在该如何具体应对这场斗争的方式上, 留学生们出现 了严重分歧。一派以秋瑾和宋教仁为代表,主张全体同学罢学回国;一派以汪兆铭和胡汉民为代表,主张忍辱 负重留在日本继续求学,两派发生了激烈争吵,甚至到了水火不相融的地步,以至最后留日学生总会的干事们 不想承担责任,纷纷辞职不干了。这种情况让日本报纸幸灾乐祸,描述中国留学生是“乌合之众”, 1905 年 12 月 7 号的《朝日新闻》甚至干脆说中国留学生是“放纵卑劣”的一群,挖苦中国人缺乏团结力,陈天华就是 在看了这张报纸后的当夜,连夜手书了一封被后世人称为“绝命辞”的信,第二天就赴海而死。 ——选编自《百度百科:陈天华》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陈天华“蹈海赴死”的历史背景。( 8 分) (2)根据材料与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陈天华“蹈海赴死”这一历史事件。( 7 分)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题号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答案 D D B C C B D D D A B B 40、( 1)特点:①航海技术先进。②形成近海区域市场和海洋地域性特点。③形成完整有序的水上信仰体系。 ④海洋观念趋于成熟。(答对三点即可得 6 分) 原因:①宋代统治者推崇文治,中原地区相对安定。②宋代封建经济继续发展,重农抑商的政 策有所松动,海外贸易发达。③宋代中国传统科技发达,文化繁荣。( 6 分) (2)挑战:①瘟疫流行,人口急剧减少,社会矛盾激化。②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不断向西扩张,宗教 冲突激烈。( 4 分) 机遇:①文艺复兴带来思想解放。②造船、航海技术取得长足进步。③局部地区资本主义生产 关系产生。( 4 分) (3)影响:①东西方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航海技术的进步,共同推动了 15 世纪大航海时代的到 来。②东西方文明冲突促使彼此间相知相识,客观上推动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为打破世界的隔绝状态 创作的了条件。( 5 分) 41. 观点:民主制度保障雅典人的政治自由 分析: BC5世纪的雅典,伯利克里执政时代,是雅典民主制走向辉煌的阶段。担任高级职官的财产资格 被取消,政府发放津贴,保障中下层平民参政的权利。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民众法庭成为雅典国家的 最高权力机关和执行机构。 评价:伯利克里时代的民主制度以轮番而治的形式和人民主权的原则,创造出法治基础上的民主运作方 式,保障了雅典公民的政治自由和生活自由。 但是,公民内部的多数原则未必代表着正确和正义,且民主原则只适用本邦成年男性公民,因此公民与 非公民的个人自由都无法真正被保障。 观点:以权力制衡保障个人的政治自由 分析: 18 世纪的法国正值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阶段, 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 法国 逐渐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孟德斯鸠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三权分立学说是他最重要的思想。他将国家权力分 为立法、行政、司法三种,主张分别由议会、君主、法院掌管,各自独立,相互牵制、彼此制衡。明确提出 了以君主立宪制代替君主专制的主张。 评价:孟德斯鸠的分权理论,以维护人的自由权利为出发点,发展并完善了洛克的分权学说,为法国的 反封建斗争做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并成为后来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 观点:人的自由发展是未来社会的理想追求 分析: 19 世纪中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劳资矛盾日益尖锐,欧洲掀 起三大工人运动,在此基础上,马克思继承人类优秀文化遗产,深入工人群众中考察,深刻认识到无产阶级 的伟大力量和历史使命。并在《共产党宣言》中进行了集中的表达,且昭示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原则。即 消灭阶级差别和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评价: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全面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明了实现社会主义的基本道路,论 证了人类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对人类社会进程产生深远影响。作 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毕生奉献于谋求全人类的解放与自由。 观点:国家自由先于个人自由 分析: 20 世纪 20 年代,欧美列强不断强化在中国的殖民利益,北洋政府对内独裁,对外妥协,军阀割 据混战严重。在此基础上,孙中山总结革命教训,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 1924 年 1 月,国民党 一大召开,孙中山重新阐释三民主义,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使国名党明确了反帝反军阀 的政治方向。 评价: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既有鲜明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时代内容,有具有浓厚的爱国主义的民族 特色。迅速成为当时中国先进政治思想和近代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及救亡图存革命斗争的纲领。 44. (1)特点:①以国家信用为担保,由国民政府统一实施。②逐步将各类货币兑换为统一的法币。③从银 本位到有管理的汇兑制( 6 分) (2)影响:①法币改革建立起现代中国货币制度,使中国融入当时世界货币体系的同时,对西方的 金融侵略也有一定的抵制作用。②法币改革有利于当时中国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和经济发展。③国民政 府通过法币改革控制当时中国的经济命脉,为日后大搞通货膨胀埋下了隐患。( 9 分) 45. (1)原因:① 1916 年前后,一战双方处于胶着状态,人力资源成为协约国对同盟国战争胜负与否的 关键。②当时中国的北洋政府在是否参战问题上受列强的操纵。③中国当时劳动力非常廉价。( 9 分) (2)看法:①中国劳工赴欧参战是在一战期间国际国内特殊历史条件下发生的,是落后中国民众苦 难命运的真实写照。②中国劳工参加协约国一方服务,对战争进程的发展和最终结局的形成都具有重要 意义。③西方国家对中国劳工的评价的变化反映出中国国力的日渐强大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6 分) 46. (1)背景:①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中国的民族危机继续加深。②当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 展,资产阶级改良和革命运动此起彼伏,清政府统治危机加剧。③ 20 世纪留学潮兴起,资产阶级知识分 子队伍不断壮大。④ 1905 年同盟会成立,引起清政府和日本人的恐慌。( 8 分) (2)评价:①陈天华蹈海赴死,唤醒了国人,团结了革命同志,揭露了清政府和日本人的阴谋。其 革命精神和高贵品质值得后人学习。②用蹈海赴死的方式表达政治立场和精神追求,过于偏激,也过于 可惜。( 7 分,其他看法,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历史高考模拟试卷含答案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 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 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 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本题共 3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40 分。每小题给出的 4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 求的。 24. 钱穆评价三省六部制说:“论此三省之来历,尚书本事皇宫内廷秘书,中书也即是在内廷掌理文件之 意,侍中则是在宫中侍奉皇帝。”唐代内廷官一变而为政府外朝执政长官 A. 导致宦官专权和外戚干政 B. 反映了官僚内部矛盾尖锐 C. 标志着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D. 调整了君权与相权的关系 25. 罗马史学家普鲁塔克在评价雅典的政治时提到:“判处陶片放逐并不是对卑鄙行为的惩罚,不,表面 上这是对威望和权势过高的人一种凌辱和贬抑的办法, 但实际上这只是散发嫉妒仇恨情绪的一种温和的手 段”。这说明古代雅典的民主 A. 缺乏权力之间的制约平衡 B. 忽视了公民的基本权利 C. 容易受到非理性因素影响 D. 民主程序存在重大缺陷 26 下表反映了 1933~ 1936 年间中国锑锡生产和输出变化情况 ( 单位:吨 ) ,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A.中国近代矿业呈现出明显的半殖民地特征 B.抗日战争前的矿业生产为中国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 C.锑锡输出量的逐年增加表明中国近代重工业发展迅速 D.中国近代矿业企业以官僚资本为主 27 工业化是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革和转型的时期。欧美同家在该阶段实行竞争性 的选举,结果是社会的阶级与群体斗争的加剧,甚至引发社会冲突和动荡。鉴此,新中国在该阶段民主政 治建设的主要方向和重点是 A. 选择并实施协商民主制度 B. 先恢复经济,解决民众的温饱问题 C. 依法治国,巩固改革的成果 D. 确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28. 在近代英国,随存社会的变迁,小雇主和劳动者感到他们受贵族或乡绅保护的关系己经非常微弱了, 而后者也将前者视为社会败类,不愿加强对他们的管理。这种演变反映出 A. 工业经济对传统伦理观念的冲击 B. 经济危机造成社会关系的混乱 C. 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激化 D. 工业革命使贵族阶层实力增强 29. 新中国领导人非常关心老百姓的吃饭问题。毛泽东晚年,在经济上可说是重农主义者,“农业是国民 经济的基础”“以粮为纲”“要实现农业机械化”等, 都是他提出来的。 然而“文革”期间多数农民仍然 处于贫困状态, 有些地区甚至出现了“粮荒”。 在“文革”期间, 毛泽东如此重视农业, 还会出现“粮荒” 的原因不包括 A. 计划经济体制影响 B. “文化大革命”冲击 C. 人民公社体制束缚 D. “大跃进”运动开展 30. 从 20 世纪 30 年代到二战后初期,英镑集团、美元集团、法郎集团以各自国家的货币作为储备货币和 国际清偿力的主要, 展开了世界范围内争夺国际货币金融主导权的斗争, 国际贸易体系进入了长达十几年 的混乱时期。这一局面 A. 不利于国际贸易的扩展 B. 使凯恩斯主义得到普遍认可 C. 是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表现 D. 有利于国际经济秩序的稳定 31.1957 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成员国签署《罗马条约》,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60 年,英国与奥地利、瑞典等国签订《建立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公约》 ,相约“逐步取消成员国内部工业品的 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对其他国家的工业品仍保持不同的关税率;不谋求任何形式的政治一体化”等。英 国此举的目的是 A. 阻挠欧洲的一体化进程 B. 抗衡欧洲经济共同体 C. 全力推进欧洲自由贸易 D. 巩固其世界霸主地位 32. 西汉初期,陆贾在其天人学说中,把阴阳家的“天人感应”说引入了进去;叔孙通等人把“礼”与形 而上的“大一”“天地”“阴阳”“四时”联系在了一起; 贾谊在其 《新书·道德说》 中则公开用 《老子》 的宇宙观作为其儒家道德论的依据。这表明,当时儒学 A. 具有成为汉代官方正统思想的趋向 B. 开始融合道家及阴阳家的学说 C. 奠定了汉代新儒学的发展基础 D. 全面继承了先秦诸子思想的精华 33. 清人李渔《闲情偶寄》载:“(元杂剧)其事不取幽深,其人不搜隐僻,其句则采街谈巷议。即有时 偶涉诗书,亦系耳根听熟之语,舌端调惯之文,虽出诗书,实与街谈巷议无别者。”这一状况出现的主要 原因是 A. 满足统治阶级宴乐需要 B. 适应市民阶层的诉求 C. 更好体现社会教化功能 D. 社会环境的相对宽松 34.19 世纪末来华的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在回忆录中写道:广东的近代化自 19 世纪 60 年代前期开启后, 一直到 80 年代前期,基本上处于半停滞状态,因为时任的广东总督和广东巡抚中,任期较长且受朝廷信 赖的基本是一些思想较为保守、缺乏开拓精神的满员。李提摩太此语旨在 A. 回避殖民侵略对近代化的破坏 B. 指出清廷重满轻汉政策的危害 C. 批评洋务派缺乏积极进取精神 D. 强调近代化中政治决策的重要 35.2006 ~2016 年十年间中国处于世界前 1%的高被引论文为 1.69 万篇,占世界份额为 12.8%,排名世 界第 3 位。与此同时,我国有 18 个学科论文的被引用次数进入世界前 10 位,其中农业科学、化学、计算 机科学等 8 个学科跻身世界第 2 位。这实质上反映出 A. 中国国际科技论文的被引数量显著增加 B. 中国现代科学技术水平逐步领先于世界 C. 高被引论文数是评判科技水平主要依据 D. “科教兴国”提出直接助推了科技发展 第 II 卷 二、非选择题:共 160 分。 (一)必考题:共 135 分。 41. 国家的实力有两种,一种是硬实力,指经济、军事等实力;另一种是软实力,指社会制度、文化价值 观念等实力。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5 分)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开创了中华文化的灿烂源头,儒重人道,道重天道,墨重科技,相得益 彰,互补生辉;国家统一、民族融合营造了中华文化繁荣和五千年文明不间断的良好氛围,北魏之鲜卑、 辽之契丹、金之女真、元之蒙古、清之满洲,都与汉族文化交融会通、包容共进。公元前后,儒学文化就 传到了朝鲜半岛、日本和越南北部地区,逐渐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至明末清初,前来中国交流的欧洲 宗教人士、学者、商人和一些官员、使节,既向中国传播“西学”,又把“中学”带回欧洲,把中国历史 文化典籍如《诗经》 《易经》 《大学》《中庸》 《老子》《论语》等翻译成拉丁文本。另一方面,佛教从印度 传入中国,在日渐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也给包括儒学文化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以借鉴和营养。明末,利 玛窦等西方传教士以科学为传教工具,引进了古希腊哲学、伦理学、语言学、逻辑学、地理学、医药、数 学、生物学及美术、音乐、建筑、水利等,都给中国传统文化以积极的影响。 ——摘编自仲呈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材料二有人说中美最终一定会冲突,我觉得这种说法大错特错。两国的关系应该是既竞争又合作,如国际 金融稳定、 全球气候变化、 传染病防治, 还有打击恐怖分子, 一定要合作才行。 而合作的基础就是软实力, 如果两国软实力提升,可以避免冲突。⋯⋯中美现在的关系与冷战时大不相同。过去冷战时期,美苏之间 是没有巨额贸易的,但现在美中之间有很多经济往来;另外,现在还有约 20 万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学习。 中美双方在软实力方面有许多可以交流、 沟通的机会, 通过贸易和教育等各种管道, 自下而上, 形成互动。 ——摘编自约瑟夫 ?奈《软实力,改变世界的原动力》主题演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文化软实力强大的表现及其原因。 (12 分)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今中美关系与冷战时期的美苏关系相比有何不同?中国提升软 实力应当采取哪些举措?( 13 分) 4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2 分) 材料 文艺复兴是发生在具有良好的教养和悠久的古典文化传统的拉丁文化圈里的一场阳春白雪的思想 解放运动, 从头到脚都流露出一股雍荣华贵的贵族气息。 发生在日耳曼文化圈中的宗教改革则是一场下里 巴人的群众运动。 ⋯⋯宗教改革的主要成就并不表现在优美典雅的文学艺术作品中, 而是表现在实实在在 的现实生活领域中, 表现在朴素的世俗社会和平凡的日常工作中。 只有宗教改革才是西欧社会转型的真正 的逻辑起点和历史起点。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 围绕“思想解放与社会转型”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 并就所 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严密。 ) (二)选考题:共 25 分。 43. 【地理—选修 3:旅游地理】 (10 分) 南锣鼓巷是一条位于北京中轴线东侧的胡同,它宽 8 米,全长 787 米,于元大都同期建成,南锣鼓巷 是我国规模最大、品级最高、资源最丰富的棋盘式传统民居区。 2016 年初,南锣鼓巷开始控制游客流量。 之后南锣鼓巷开始“瘦身”:关停 28 家无照低端商户,将 92 户“一照多店”商家合并为 39 家,将 10 家 餐饮商户转为非餐饮商户。主街南口的餐馆被改造成民俗博物馆,馆内聚集了吹糖人、捏面人、老相机文 化等活动或展览。 分析南锣鼓巷“瘦身”对其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有利影响。 44. 【地理—选修 6:环境保护】 ( 10 分) 过度放牧是指草地放牧牲畜密度过大,超出生态系统调节能力的行为。过度放牧往往引起土壤板结, 产草量减少,还可能导致草原植被结构破坏,即牲畜可利用牧草种群急剧衰败,而牲畜不可利用的其他植 物种群却迅逮旺盛起来,最终阻碍牧业发展。下图为某地草原过度放牧景观图。 分析草原过度放牧发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45. 【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5 分) 材料 1885 年 10 月,刘铭传被清政府任命为首任台湾巡抚。在其抚台生涯中,对台湾的开发建设有一 个长远的计划,其《条陈台澎善后事宜折》中说,“查设防、练兵、清赋三端,皆可及时举办,惟抚番须 待三者办成之后方可议行。其次设电、购轮、造桥、修路,以通南北之由邮;理屯、兴垦、开矿、取材, 以兴自然之利”。其中设防、练兵两项,是针对外敌逼临而做的应急措施;清赋、抚番两项则主要是解决 经济和社会问题,此后依次开展各项建设。 刘铭传在台湾调整行政体制,按照省的设置,在台湾设 3 府 1 直隶州,领 11 县 5 厅,将台湾分为南、 中、北和后山四路。这套行政建制奠定了今天台湾省行政区划的基础。建设海防,练兵整军,兴办军事工 业,添修军事设施。 1886 年在台北设立电报总局,铺设两条海底电缆,将台湾与澎湖、台湾与大陆联系 起来,加强台湾与大陆的电讯联系。 1887 年成立“全台铁路商务总局”,自 1887 年至 1893 年耗时 6 年, 建成基隆至新竹 90 公里的铁路。 1887 年设西学堂于台北, 聘英人布茂林为教习, “课以英法之文、 地理、 历史、测绘、算术、理化之学”。同时派汉文教习二人教以经书。 1890 年在他即将离任之际,又设电报 学堂培养专门的技术人才。 ——摘编自《浅谈刘铭传与台湾的近代化》 (1)根据材料,概括刘铭传在台湾改革的特点。 (7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刘铭传在台湾改革的作用。 (8 分) 46. 【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5 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欧洲列强或许都没有在欧洲大陆开战的想法, 但构成两大同盟法律基础的德奥同盟条约和法俄同盟 条约,都规定了“自动卷入”的义务。这也引发了一种特殊的现象:不是同盟中的强国可以限制弱国的政 策,而是后者变得有恃无恐,轻易地将强国拖入一场服务于自己利益的战争。貌似强大的奥匈帝国,鲁莽 地向塞尔维亚宣战,就把众多欧洲国家拉进火坑,一战就此爆发。 如果说近代欧洲国家的结盟或多或少带有集体安全意味的话,那么, (二战前)法西斯国家的军事同盟就 完全是邪恶的怪胎,它纯粹是称霸世界的工具,是通向战争的加速器。希特勒曾说:“缔结同盟的目的如 果不包括战争,这种同盟就毫无意义,毫无价值,我们缔结同盟是为了进行战争。” ——夏一东《军事同盟:是福还是祸?》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次世界大战前列强结盟的异同点。 (9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 谈谈你对两次世界大战前结盟的看法。 (6 分) 47. 【历史一—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5 分) 材料 伍延芳 (1842 ~1922) ,清末民初杰出的外交家、法学家。早年留学英国攻读法律获律师资格。 1882 年回国任李鸿章幕僚,译西法、办交涉、管铁路、修法律。 1896 年被清政府任命为驻美国、西班牙、 秘鲁公使,签订近代中国第一个平等条约《中墨通商条约》 。1906 年,伍廷芳起草了诉讼法草案,沿用英、 美、法等国的规定,采取陪审制度。 1911 年,年届七旬的他接受了革命党的邀请,奋然投身革命,在军 政府担任外交工作,主持南北议和,达成迫使清室退位的协议。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出任司法总长。袁 世凯掌权后,伍延芳隐退并拒绝了袁氏的高官犀禄,五年未任公职。袁世凯复辟帝制后,他坚决反对,表 示要维护民主共和制度至万万年。 1917 年赴广州参加护法运动,任护法军政府外交总长等。 1922 年,陈 炯明叛变阻挠北伐,伍忧愤成疾,在广州病逝。 一摘编自丁贤俊、喻作风《伍延芳评传》 (1)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伍廷芳对近代中国的历史贡献。 (6 分) (2)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思想演变的角度简要分析伍廷芳的人生经历。 (9 分) 文科综合答案 历史部分: 24.D 25.C 26.A 27.A 28.A 29.D 30.A 31.B 32.B 33.B 34.D 35.B 41. (1)表现:①百家争鸣,为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是世界文化“轴心时代”的重要组成部 分。②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科技,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并推动世界文明发展。③东亚儒学文化圈形成, 对周边国家文化发展影响深远。④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科举制度等影响广泛。⑤中国社会文化对欧洲有 一定的影响,推动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启蒙运动的发展。 原因:①农业和手工业长期世界领先。②中央集权制度的较早确立和发展巩固。③中原文化与周边民族、 其他国家文化的兼容整合、交流互鉴。 ( 2)不同:①美苏关系处于两极格局时代,双方在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上严重对立,展开激烈的争霸斗 争;中美关系处于全球化时代,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潮流,两国既竞争又合作。②美苏之间经济、文化交 流有限,受到政治因素的主导;中美之间经济、文化交流规模庞大、日益密切且不可逆转。 举措:①经济:发展完善市场经济,追求共同富裕,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②政治:发展完善民主法治, 构建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③文化:坚持科教兴国战略,推动传统优秀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融合,对外积极 传播中国文化。④外交: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承担国际责任,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 秩序。 42. 示例:欧洲三大思想解放运动促进欧洲向近代社会转型。 14—17 世纪,欧洲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借助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掀起了文艺复兴运动,提倡人文主 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把人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16 世纪,德意志、瑞士、 英国进行的宗教改革,是西欧各国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社会运动,实质上是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人文主义思想得以进一步弘扬。 17、18 世纪,随着西欧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资产阶级的力量日益壮大, 兴起了启蒙运动。它高举理性主义旗帜,反对专制王权和教权,提倡民主、科学、自由和平等,描绘了未 来“理性王国”的蓝图, 为法国大革命作了深刻的思想动员, 推动了世界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是欧洲近代三大思想解放运动,极大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 欧洲的近代化进程。 45. ( 1)特点:科学性:注重长远规划,有计划进行改革; 优先性:优先进行国防建设与部署; 全面性:内容较为全面,涉及行政、经济、军事各个领域; 近代性:改革措施近代化色彩浓厚。 ( 2)改革行政体制,加强了对台湾的管理;增强了台湾海防,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发展近代交通、通 讯事业,促进了台湾的近代化;创立新式学堂,为开发台湾奠定人才基础。 46. ( 1)同:都是为了保障自己的战略利益;都形成了大国之间的对峙;都导致了大战的爆发。 异:一战前的结盟主要是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导致的;含有维护集体安全的因素;存在强国被弱国绑架的 現象。 二战前的结盟主要是一战后对德国的严厉制裁和战胜国分赃不均导致的; 以反对社会主义苏联为借 口;结盟的目的就是为了发动争霸战争, ( 2)两次世界大战前列强的军事同盟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取自身的利益;列强在军事同盟下有恃无恐, 肆意发动战争,给人类带来深重的灾难;军事同盟是导致战争的加速器。 47.(1) 贡献:参与近代外交,维护国家主权;推进司法改革;参加辛亥革命,促成清帝退位;反对袁世凯 复辟帝制,维护共和制度;参加护法运动,维护《临时约法》 。 (2) 经历:早年受到洋务派的思想影响;清末新政,其立场接近立宪派对朝廷改革的支持;辛亥革命爆发, 投身革命,接受了革命派的思想;晚年成为坚定的共和主义者。伍廷芳的人生经历反映了近代国人追求救 亡图存的思想历程,也表明其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发展。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