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河南省鹤壁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适应性月考(6月)试题
河南省鹤壁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一适应性月考(6月)试题 一、选择题 丁山先生在《宗法考源》中说:“宗法之起,不始周公制礼,盖兴于宗庙制度,……宗法者,辨先祖宗庙昭穆亲疏之法也。”而王国维先生指出:“殷以前无嫡庶之制”,“商人无嫡庶之制,故不能有宗法”。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宗法制在西周以前已经产生 B.嫡长子继承制是判断宗法制的依据 C.宗法制只存在于统治阶层中 D.关于宗法制的起源目前存在着争议 2.《诗经·周颂·载芟》记载:载芟(割除杂草)载柞(砍除树木),其耕泽泽(翻耕松土),千耦(二人并耕)其耘(除草);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出现铁犁牛耕。从材料中可以直接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A.表明井田制的彻底瓦解 B.体现了耕作方式的转变 C.反映了生产关系的演变 D.说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3.《氾胜之书》提出“种禾无期,因地为时”。《齐民要术》则提出播种施肥要讲“时宜”,南宋《农书•六种之宜》说“种莳之事,各有攸叙。能知时宜,不违先后之叙,则相继以生成,相资以利用,种无虚日,收无虚月,一岁所资,绵绵相继。”材料本质反映了 A.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季节性强 B.中国农业重视“因时制宜” C.中国古代农业是精耕细作农业 D.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 4.宋初,地方监司、通判等兼职监察官“多不守职,至有岁终不按一人,终任而劾一吏者,上下相蒙,孰视不问”。对此,宋太祖规定,凡“临事简慢,所莅无状者为下;恪居官次,职务粗治者为中;治状尤异,大有殊绩者为上”朝廷以此“厉行赏罚”。此规定 A.防止了地方官员滥用职权 B.强化了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 C.遏制了地方官员贪污腐化 D.加强了对地方监察官的考核 5.有学者认为,中国的经济形态,从先秦到汉初是贵族经济,演进到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成为世族经济,进入隋唐后,日渐呈现出“士商合流”的趋势,到宋代,终于定型为士绅经济。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士商合流表明隋唐放弃了重农抑商 B.门阀政治依赖于世族经济 C.贵族经济的基础是井田制 D.士绅经济强化了农民人身依附关系 6.唐初官营手工作坊中的劳动者,主要是官奴婢与刑徒、番户和杂户,没有人身自由;也有少量的短蕃匠(可纳资代役)、和雇匠《政府出资招雇的匠人)。北宋官营作坊役使的工匠,有从军队调来仍隶名军籍的军匠,也有从民间雇来的雇匠,此外还有一种当行差充的工匠,称“当行”或“麟差”,“当行”工匠需付给一定的“雇值”,据此可知 A.工匠身份的变化是促使北宋手工业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 B.北宋工匠所受的封建人身束缚有所松弛 C.北宋手工业生产超过了唐朝 D.北宋的官营手工业处于优势地位 7.据检索,“绵”字在汉代以来的典籍中是常见字,意为丝绵。南宋始见“棉”字,与“绵”混用。明清时期“棉”取代“绵”成为广泛认同的流通用字。据此可知 A.汉字简化是必然的趋势 B.丝织业地位在不断下降 C.经济发展推动文化认同 D.民众衣被原料发生改变 8.史料记载:明清时期长江三角洲所需粮食大半须由湖北、江西、安徽运入,即所谓的“半仰食于江、楚、庐、安之粟”。而江南地区生产的手工业品则跨出长江下游,输往全国售卖,“秦、晋、燕、周大贾,不远数千里而求罗、绮、缮、币(帛)者,必走浙之东也”。这一现象表明明清时期 A.江南的经济重心地位逐渐丧失 B.跨区域商品流通贸易日趋频繁 C.手工业领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D.区域商人的兴起助推经济交流 9.下面是近代中国四种经济成分——自然经济、洋务企业、民族企业、外资企业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图中序号依次对应的是 A.自然经济 民族企业 洋务企业 外资企业 B.自然经济 外资企业 洋务企业 民族企业 C.外资企业 洋务企业 自然经济 民族企业 D.民族企业 外资企业 洋务企业 自然经济 10.据苏南地区某些方志记载:自光绪初年至20世纪20年代,“邑人服装朴素,大率多用土布及绵绸府绸”。到40年代末,“旧时农隙之时,均纺纱织布,除供一家衣着外兼以出售,协助家用,近虽机器纱布盛行,家人衣着仍有自纺自织者”。这些记载反映了当时 A.工业化导致苏南农村的贫困 B.土布业与商品市场共同发展 C.近代工业的影响主要在城市 D.自然经济没有受到洋货冲击 11.下图是太平天国前后满人和汉人出任巡抚的比例。此变化对中国政局的影响 A.有效地遏制了农民阶级的反抗 B.逐渐强化了清政府的中央集权 C.成为中华民国时军阀割据的诱因 D.使清朝专制统治陷于孤立境地 12.哈里森在评论某个事件时写到“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并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从更深远的意义上说,则是中国共产主义革命运动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材料中的“分水岭”是指 A.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形成 B.长征的胜利结束 C.中华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D.遵义会议的召开 13.下表反映了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经济状况,对表中信息评析正确的是 国家资本经营的工矿产品占国统区工业品的比重(1947年) 产品名称 占国统区% 产品名称 占国统区% 钢铁 98 硫酸 80 电 78 纺锭 60 煤 80 机制糖 90 出口植物油 70 机制纸 50 ――资料来源 陈真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3辑,第1446页 A.国家资本的膨胀使国民经济得到高速发展 B.国家资本完全通过市场竞争获得垄断地位 C.国家资本的垄断地位阻滞了民营工业发展 D.国家资本的扩充缓解了国民政府统治危机 14.下表是福建省福鼎县1956~1957年农业合作社状况统计表。表中数据说明,在农业合作社建立过程中 A.农村公有制规模在扩大 B.政府注意宏观上的调控 C.农户的个体化倾向严重 D.农村政权走向了分散化 15.1960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规定全国一切机关、团体、部队、学校、企业、事业单位,在今后5个月里,公用经费中的商品性支出部分要压缩25%左右,预计全国可压缩出5亿元。这一做法在当时 A.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B.有利于缓解市场供求矛盾 C.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D.满足了城乡居民消费需求 16.1958年,美国中央情报局对中国人民公社的未来几年做出估计:虽然会因遇到许多困难而“调整公社体制”,采取一些“可能会更实际、更符合地方条件”的措施,但中共“肯定会继坚持公社的方针,不会有太大的改变”。结合人民公社的有关史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美国中情局对人民公社的预估不符合史实 B.三年困难后中共被迫放弃了人民公社体制 C.六十年代后公社内部以生产队为核算单位 D.1992年深化改革后人民公社退出历史舞台 17.从1978年起,国家领导人多次访问发达国家。当年11月国务院总理王震访问了英国,看到英国众多的普通百姓都拥有私人住宅和家用轿车,每年都可以出国旅游,非常惊讶。王震回到使馆后语出惊人:“我看英国搞得不错,物质极大丰富,三大差别基本取消,社会公正、社会福利也受重视,如果加上共产党执政,英国就是我们理想中的共产主义社会。”这反映了 A.改革开放初期党和国家的领导人思想开始解放 B.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影响到外交领域 C.英国奉行撒切尔主义促进英国福利制度的发展 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已成为中国发展的必然 18.《大江大河》被誉为“描写中国改革开放的奇书”。其中写到某国企花巨资引进德国先进设备,产品质量大大提高,但由于国家统购统销,价格与旧设备生产的产品相同,相当于“鸡蛋当成土豆卖”,企业反而处于亏损状态。要解决这一问题,根本出路在于 A.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B.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 D.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19.1988年 7月,中国物价上升幅度为 19.3……有的人一下子买 200公斤食盐,买 500盒火柴,商店被抢购一空。银行发生挤兑,有的地方银行因不能及时支付,群众在愤怒之下把柜台推倒,社会出现不稳定因素。这一现象实际上说明了 A. 政府应该掌握商品的定价权 B.经济体制改革的阵痛与艰难 C. 人们不适应市场经济的波动 D.物质缺乏导致了市场的恐慌 20.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学好历史。以下是反映中国近现代四个不同时期历史阶段征的主题词,1894—1912:推翻帝制,走向共和 1921—1935:口口口口 1949-1956:民族独立,获得新生1978-2013: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其中1921-1935年应该是 A.五四风雷,抗日烽火 B.星星之火,力挽狂测 C.国共对峙,走向抗战 D.开天辟地,渐趋成熟 21.诚信审判是罗马法的重要原则,最初的“依诚信”完全依赖当事人的宣誓与承诺,具有浓厚的宗教誓言色彩,缺少实质性的法律评判标准;在之后的法律实践中,西塞罗将诚信更加具体化、可操作化,即用证据证明自己的“诚信”与“不明情况”。西塞罗的主张说明罗马法 A.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B.开始由人治走向法治 C.强调证据在法中的作用 D.具有灵活性的法律特征 22.古代雅典的城市建筑呈现出宗教区、公共活动区和私人区混合的格局,街道体系也缺乏规划,城市一直延续到郊区和乡村。富人区和穷人区均衡地散布于城市之中。惟其如此,雅典人创造了独特的文明。以上材料能说明的是 A.城市设计理念促成雅典的民主政治产生 B.城市设计促使其民主政治出现脱节现象 C.城市设计与其行为和观念形成互动效应 D.城市规划足以成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典范 23.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这里“转折点”指的是 A.通过《权利法案》结束了国王的权力 B.国家权力的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C.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制约与平衡 D.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4.有人把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体形象比喻为“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 ,意思是让两个魔鬼友好地相处并相互制约,把恶作剧减少到最低的程度。这个观点体现的政治核心是 A.权力的制衡 B.人无完人 C.两党制的优越性 D.共和制比君主制好 25.1607年,荷兰东印度公司首次采购中国武夷茶,经爪哇转销欧洲各地。几十年后,武夷茶已发展成为一些欧洲人日常必需的饮料,当时一些欧洲人把武夷茶称为“中国茶”。下表是荷兰每磅武夷茶售价的变化。这些变化表明 A. 商业革命不断发展 B. 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 价格革命来势汹汹 D. 荷兰已成为海上马车夫 26.有学者认为,瓦特并非“蒸汽机的发明者”,只是一位优秀的“蒸汽机改良者”。如果没有英国采矿业的急迫需求、前人的技术积累、专利保护观念的深入人心、合作者博尔顿的商业头脑等诸多先决条件,瓦特基本没有可能取得被后世所给予的荣耀。据此可知,瓦特的发明 A.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 B.促进专利制度的产生 C.成为工业革命的开端 D.推动采矿业技术革新 27.19世纪初,英国农业面临“报酬递减律”困境,即:农业收成与劳动力的投入呈正相关。但是当投入的劳动力到达某一饱和点时,生产增长的态势减缓,而此时劳动力工资却在上升。这一现象 A.促使农业领域技术革新 B.为工业革命提供劳动力 C.激化了英国的社会矛盾 D.不利于资本的原始积累 28.在近年编撰的世界通史中,不少著作突破以民族、国家为单位的传统套路,按文明类型及其演变划分历史,注重描述不同文明间的冲突与融合。一些中国史研究者尝试以这种视野审视中国历史,撰写了《反思“西方中心论”的一个代表》等著作。下列史实中,最能印证材料这种“视野”的是 A.16世纪开始兴起的三角贸易 B.清朝厉行海禁政策并维护朝贡体系 C.17世纪中期英国颁布《航海条例》 D.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 29.尽管法国主流文化不认可巴黎公社时代的社会主义,但是对巴黎公社还是有很多正面的评价。他们痛恨第二帝国在1870年秋天的失败与新政府的妥协,为自己的国家有这样的理想斗士而自豪。据此判断,法国人正面评价巴黎公社是因为其 A.对民主政治的推动 B.对国际工人运动的支持 C.表现出的民族精神 D.改造旧世界的理想 30.1928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 A.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 B.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 C.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 D.采用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 31.1959年,苏共二十一大讨论通过了七年经济计划,规定7年内工业生产总值提高80%,其中发电量、钢铁产量都要求成倍增长。这反映出七年经济计划 A.未能摆脱斯大林模式 B.是应对马歇尔计划的举措 C.是新经济政策的延续 D.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32.以当代美国默里.N.罗斯巴德为首的新的经济学派认为,胡佛政府对于经济危机的政策并非“自由放任”,而是强制干涉给私营经济造成了沉重的负担。胡佛对经济的干预包括抬高工资率和物价、扩张信贷、扶持濒临破产的企业和增加政府开支。政府的不当干涉和对私营产值的掠夺,才导致经济危机形势愈益严重。据此可以推断 A.罗斯福新政是对胡佛做法的全面否定 B.胡佛的举措为罗斯福新政提供了经验教训 C.胡佛对经济危机爆发负主要责任 D.胡佛开创了美国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33.1971年,为扭转外贸逆差,尼克松政府宣布了“新经济政策”,决定征收10%的进口附加税和暂停用美元兑换黄金。立即遭到日本和西欧共同市场的强烈反对,在联合抗美的形势下,美国被迫同意美元贬值和取消进口附加税。……西欧共同市场国家还采取了种种反对美资控制的措施。上述材料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A.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摩擦 B.西欧、日本经济崛起,抵制美国的经济控制 C.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 D.日本、西欧、美国的市场竞争 34.英国1967年修订的《农业法》规定:合并小农场时,政府对愿意放弃经营的小农场主可以发给2000英镑以下的补助金,或者每年发给不超过275英镑的终身年金。为了实施土地开发权国有化而进行国家强制购买时,政府必须向丧失开发权的土地所有者支付补偿金。以上材料最能反映的是 A.英国的福利国家制度覆盖全面 B.英国重视土地流转中的利益补偿 C.英国土地国有制和私有制并存 D.英国发展混合经济缓解经济危机 35.某同学把区域性合作组织几种模式的特点作了如下归纳。下列模式对应组织,正确的是 模式1 关税、货币、市场、司法统一 模式2 自由贸易、共同关税、共同市场 模式3 共同兴趣、自觉自愿、道义责任、会员制、没有法律义务 模式4 结伴而不结盟、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 A.模式1——北美自由贸易区 B.模式2——上海合作组织 C.模式3——亚太经合组织 D.模式4 ——欧洲联盟 36.[美]迈克尔·郝德森在《金融帝国:美国金融霸权的来源和基础》中认为“‘二战’后世界经济演进的路线,是由解决了欧洲欠美国的重建债务的盟国间金融协定所决定的。针对这些协定的谈判,将冲突从战场上转移到外交家的会议室里。盟国与轴心国之间此前的角逐让位于盟国彼此之间的竞赛,而美国则从这场竞赛中胜出。”美国在“二战”后世界经济演进中胜出的原因不包括 A.实施马歇尔计划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 B.利用布雷顿森林体系,加强在金融领域的支配地位 C.通过关贸总协定,主导国际贸易 D.建立北约组织,发动针对苏联的冷战 二、非选择题 37.(1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唐末五代战乱,“坊市制”被破坏,宋初虽有所恢复,但无法重现旧貌。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东京的商业活动开始出现“侵街”的现象,朝廷对这种现象虽然干预过,但屡禁不止……宋仁宗登基之初,只得认可这一事实,干脆将坊墙和市墙统统推到,宣告旧的坊市制度彻底崩溃。……坊市合一使雏近代城市形出现,进一步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作为城市社会主体的市民阶层表现出旺盛的生活热情和欲望,创造出带有明显商品化色彩的都市文化生活。……宋人极重传统节日,商人们利用传统节日,销售节日用品和纪念品。 ——摘编自龙建国、廖美英《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与文化艺术商品化》 材料二 1911年泰勒在其著作《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中提出了专业分工、标准化、最优化等科学管理思想……1913年亨利·福特和他的手下引进了流水线生产方式,采取了汽车通用零部件的理念,使生产一部车的时间由14小时减少到1.5小时。T型轿车就是这种生产方式的产物,它是廉价家用轿车的原型。美国登记在册的汽车由1900年的8000台增加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2700万台……1914年福特宣布将工作在生产线上的工人的最低工资增加到每天5美元,这几乎是当时美国产业工人平均工资的两倍。但是为亨利·福特工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1928年,一家报纸将福特称为“工业法西斯主义”,装配线上的工作是重复的和计件的,“你可能会摔死,但是他们不会停止生产线”。当生产线和以前一样发生周期性停产时,工人就会被解雇,而且没有任何补偿。福特在生产车间安置监工,动辄就会解雇那些稍有不满的工人。但是,福特的确生产出了廉价的汽车,而且改变了美国的社会面貌。 ——摘编自约翰·马克·法拉格等《合众存异:美国人的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坊市制度被打破的原因和影响。(9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福特引进流水线生产方式的背景,并分析福特引进流水线生产方式的影响。(10分) 38.(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向市场放权、为企业松绑,用政府权力的“减法” 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 ——摘编自李克强《在上海部分省市经济形势座谈会上的讲话》 运用中外近现代的史实,对材料所述政府职能与市场活力的关系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就材料中所述政府职能与市场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关系,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39.(1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早期西方经济民族主义思潮的主要表现是重商主义的盛行。重商主义者认为,金银是至高无上的,它代表真正的财富,国内贸易不能增加金银,所以应扩大贸易顺差,转从他国获取。一方面,给出口商予以补助,降低出口产品的成本,使其在国际上更有竞争力,另一方面,对进口商品征收高关税。采取这些措施,国家会受益匪浅,日进斗金,不仅可维持王室的开支,改善民众的生活,更重要的是,这代表着更多的舰队,更广阔的殖民地,更大的生产,更丰厚的利润,在这个“良性循环”中,国家会日益殷实。 ——摘编自高德步等《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 近代国门被打开后, 一些有识之士意识到,西方各国“平时谋国精神,专在藏富于商,其爱之也若子,其汲之也若水。盖其绸缪商政,所以体恤而扶植之者,无微不至,宜其厚输而无怨也”。“商战”是经济民族主义的一个直接表达,强调“外国所需于中国者,自行贩运;中国所需于外国者,自行制造”。 庚子之后,随着民族主义思潮的高涨,国内新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中国资产阶级开始走上政治舞台,国人主权意识进一步觉醒,“主权亡则国亡”成为普遍共识。20世纪初,人们的利权观念之侧重点已由经济利益转向国家主权。这充分地显示出20世纪中国轰轰烈烈的收回利权运动的宗旨主要是收回国家主权。 ——摘编自袁为鹏《晚清经济民族主义思潮的内在矛盾与误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重商主义和晚清中国经济思想的相同之处。(7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早期西方重商主义与晚清经济民族主义思想产生的不同影响。(12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DBCDB 6-10BDBBB 11-15CDCBB 16-20CDABD 21-25CCBAA 26-30AAACD 31-36ABBBCD 二、非选择题 37.【答案】(1)原因:唐末五代战乱,“坊市制”被破坏;宋代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管理制度的变革。(3分)影响:促使近代城市雏形出现;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丰富了都市文化生活;市民的商品意识增强。(6分,答3点即可) (2)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为了适应大生产的要求;科学管理学的兴起与发展。(4分)影响:(积极)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使汽车平民化和大众化,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改变了美国的社会面貌;提高了工人的待遇。(消极)增大了工人劳动强度和压力。(6分,答3点6分) 38.示例一 关系:政府一定程度的放权可以促进市场活力的倍增。(2分) 探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政府转变职能,向企业放权,市场经济获得较快发展,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建立和完善;苏联(俄)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的转变也是政府放权,市场活力得到提升;苏联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过程中均出现政府权力下放,市场活力相对提升的现象;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后,各国纷纷对市场放权,弱化了政府对经济干预的力度,促成经济的复苏和发展。所以,政府一定程度的放权可以激发市场的活力,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6分,答出3点史实即可) 示例二 关系:政府适当干预经济可以促进经济有序发展。(2分) 探讨:美国罗斯福新政中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改变市场经济下企业的无序竞争带来的生产过剩,促使美国度过经济危机;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促成资本主义出现“黄金时期”;中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始终强调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性,中国实现了快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提出新经济政策,运用“宏观调控与微观自主”结合的办法,使美国经济出现难得的增长。但是,面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政府不能过多干预经济,应该尊重市场发展的规律,否则有适得其反的危险,这种例子屡见不鲜。(6分,答出3点史实即可) 39.【答案】(1)相同:主张依靠政府的力量;认为发展经济是强国的重要手段;主张在外 贸易中谋利;主张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主张发展本国的民族工业。(7分。答出3点6分,4点7分) (2)对西方:推动了西方列强的对外贸易和掠夺;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刺激列强间的殖民争夺;促进了西方社会的转型。(6分)对中国:推动了政治制度的变革;推动了反帝爱国斗争;促进了近代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改变了传统的“抑商”观念;促进民族意识的形成与发展。(6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