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广东省广州市2020届高三高考三轮冲刺模拟试题文综(一)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广东省广州市2020届高三高考三轮冲刺模拟试题文综(一)

广州市2020年高考三轮冲刺模拟试题(一)‎ 文综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本卷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史书记载,西周宣王即位以后,改变了“公田”和“私田”之分,逐渐实行了“履亩而税”,即“按民不肯尽力于公田,故履践案行,择其善亩谷最好者税取之”。由此推断,西周晚期 ‎ A.君主专制已进一步强化 B.生产关系发生重大变革 ‎ C.宗法分封制度逐渐瓦解 D.土地国有制度有所动摇 ‎25.汉初存在多种社会势力,包括六国宗室和贵族后裔、私人豪富、强宗豪右、封君、军功地主等。这些社会势力形成各自的社会秩序,与国家对立甚至冲突。这种状况 A.形成中央与地方的分权制衡体制 B.使国家陷入分裂割据状态 C.说明土地兼并严重威胁政权稳固 D.影响了董仲舒的学术方向 ‎26.皇帝派遣亲信宦官实施监察是唐代监察地方行政的一种重要方式。贞观年间,唐太宗曾委派宦官巡察西南夷,代表皇帝整饬吏治、审理冤屈,拥有专断之权。这一做法 A.是三省制废弛的结果 B.强化了中央集权制度 C.使宦官掌握了监察权 D.保证了国家政治清明 ‎27.王守仁说:学者不是不可以治生(通过经商等方式来解决基本生活需要),但要平衡好治学与治生的关系,能做好这一点,即使终日做买卖,也不会妨碍其成为圣贤。据此判断,王守仁的态度是 A.治生应为治学服务且不妨碍治学 B.格物致知有其合理的成分 C.学者可以经商但不应谋求过多利润 D.经商是学者治学的重要手段 ‎28.1891年,在检阅北洋海军后,李鸿章在奏折中称:“综核海军战备,尚能日新月异,目前仅限于饷力(军费不足),未能扩充,但就渤海门户而论,已有深固不摇之势。” 这反映了清廷当时 A.中体西用思想获得广泛的认同 B.反侵略战争导致海军军费不足 C.未能全面认识到海洋国防危机 D.政治改革推动军事现代化进程 ‎29.下图是近代某时期华北晋察冀根据地普选时的场景,此举的目的是 A.响应辛亥革命后的民主共和思潮 B.开启苏维埃政权的民主政治建设 ‎ C.调动各阶层的参政热情一致抗战 D.促进社会主义农村基层民主建设 ‎30.1933年五六月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次运动大会召开,运动会上军民互动,同场竞技。毛泽东为运动会题词“锻炼工农阶级铁的筋骨,战胜一切敌人”,还担任乒乓球裁判,朱德与士兵、百姓一起打排球。这次运动会 A.巩固了国民革命统一战线 B.表明中共的工作重点转向改善生活 C.是敌后根据地得到巩固的表现 D.利于鼓舞红军和人民群众的革命热情 ‎31.新中国成立初期,苏联提出:中国的工业化可以在社会主义阵营内与各国分工合作。但是,新中国领导人做出了建设“完整的工业体系”的决定,1962年,进一步提出“建成一个独立的完整的经济体系”的目标。这些决定表明 A.中国已放弃斯大林模式 B.中国已具备较雄厚的工业基础 C.中国要重点发展轻工业 D.工业化要保证国家的经济安全 ‎32.古罗马时期,皇帝的敕令、元老院的法令、执政官的律令等,都可以具有法律效力。但是,到君士坦丁大帝和查士丁尼大帝时期,皇帝敕令逐渐成为法律的主要来源。这一变化反映出 A.罗马开始由共和制变为帝制 B.集权统治日益加强 C.罗马法的适用范围日益缩小 D.努力维护帝国统一 ‎33‎ ‎.拿破仑战争结束后,英国开始进口粮食以缓解战争期间飞涨的粮价。小麦和面包价格的下降触及了土地贵族的利益,他们通过议会强行出台了《谷物法》限制粮食进口以维持粮食的高价,这引发了社会多数人的不满。《谷物法》的出台,说明当时的英国 A.议会凌驾于法治之上 B.工业革命加剧社会矛盾 C.议会改革的势在必行 D.光荣革命成果遭到破坏 ‎34.1935至1936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连续宣布《国家工业复兴法》、《农业调整法》、《煤炭矿工工资和工时法》、《纽约州妇女最低工资法》等法律违宪;对此,罗斯福抱怨说:“美国的三权分立政体,好比三匹马拉动的一辆马车……现如今,其中的两匹马在协力前行,但第三匹马却拒绝跟进!”据此可知 A.罗斯福企图扩大政府行政职权 B.美国社会对工人运动严重恐慌 C.经济危机迟迟得不到有效遏制 D.三权分立原则面临着制度危机 ‎35.1940年苏联工业总产量比1913年增长了11倍,其中乌拉尔、西西伯利亚地区分别增长了13倍和28倍,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增长19倍,格鲁吉亚共和国增长25倍。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增长152倍,塔吉克斯坦共和国增长272倍。这说明,当时的苏联 A.新经济政策取得了巨大成就 B.通过资源开发推动均衡发展 C.工业化激发人民生产积极性 D.建立起部门齐全的工业体系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41—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5—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41.(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英宗正统年间,明廷规定,对捐粮达到一定数额“佐官赈济”的人实行“旌异优免”政策,即旌为“义民”并免其三年至五年杂役。于是,全国范围内掀起了纳粮助赈的热潮。从正统十四年十月至景泰元年(1450)七月,明廷又规定,凡军民人等有能捐纳一定数量的粮食,或者从通州、临清等地官仓运米至京师仓或居庸关、隆庆卫等边仓者,可以获得各种荣誉。荣誉的等级,由正统年间的“旌异优免”上升为“冠带荣身”,即授予一定品级的“冠带”,使其享受朝廷的“功名”。此外,死刑以下罪犯通过纳粮或运米,可以减轻或免除刑罚;候选的低品级官员和吏员纳粮或运米,可以得到升迁并且给予一定品级的冠带。‎ ‎——摘编自方志远《“冠带荣身”与明代国家动员》‎ 材料二 ‎ ‎ 辛亥革命有新的有效的社会动员手段与方式,那就是通过报刊以制造舆论。据不完全统计,仅各种期刊,从1900年到1918年就有七、八百种之多。上海是当时传播媒介的中心,上海出版报刊的种类、数量最多。就是绝大多数出版于日本的海外报刊,也要以上海作为向内地扩散的枢纽。此外,上海出版的一些报刊还在国内其他各地设有分支机构或代理点,国内其他城市出版的若干报,也在上海设有办事处或代理点。这些机构的建立与运作,便在中国(主要是南方)为数不少的城镇,形成了一个以上海为中心的具有相当规模的信息传播网络。‎ ‎——摘编自章开沅:《辛亥革命时期的社会动员——以“排满”宣传为实例》‎ ‎(1)材料一反映出明政府对哪些问题进行了社会动员?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这种动员措施。(13分)‎ ‎(2)材料二中的社会动员方式与材料一有何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革命党采用这种动员方式的原因。(12分)‎ ‎42.(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至)1908年各国在华设置邮局处所统计表 英国 德国 法国 日本 美国 俄国 合计 北京 ‎1‎ ‎1‎ ‎1‎ ‎1‎ ‎4‎ 牛庄 ‎1‎ ‎1‎ 天津 ‎1‎ ‎1‎ ‎1‎ ‎1‎ ‎1‎ ‎5‎ 塘沽 ‎1‎ ‎1‎ 烟台 ‎1‎ ‎1‎ ‎1‎ ‎1‎ ‎1‎ ‎5‎ 济南 ‎1‎ ‎1‎ 胶州 ‎1‎ ‎1‎ 重庆 ‎1‎ ‎1‎ 沙市 ‎1‎ ‎1‎ 长沙 ‎1‎ ‎1‎ 汉口 ‎1‎ ‎1‎ ‎1‎ ‎1‎ ‎1‎ ‎5‎ 南京 ‎1‎ ‎1‎ ‎2‎ 镇江 ‎1‎ ‎1‎ ‎2‎ 上海 ‎1‎ ‎1‎ ‎1‎ ‎1‎ ‎1‎ ‎1‎ ‎6‎ 苏州 ‎1‎ ‎1‎ 杭州 ‎1‎ ‎1‎ 宁波 ‎1‎ ‎1‎ ‎2‎ 福州 ‎1‎ ‎1‎ ‎1‎ ‎1‎ ‎4‎ 厦门 ‎1‎ ‎1‎ ‎1‎ ‎1‎ ‎4‎ 汕头 ‎1‎ ‎1‎ ‎1‎ ‎1‎ ‎4‎ 广州 ‎1‎ ‎1‎ ‎1‎ ‎1‎ ‎4‎ 北海 ‎1‎ ‎1‎ 琼州 ‎1‎ ‎1‎ ‎2‎ 龙州 ‎1‎ ‎1‎ 蒙自 ‎1‎ ‎1‎ 合计 ‎10‎ ‎13‎ ‎14‎ ‎17‎ ‎1‎ ‎5‎ ‎60‎ ‎(注:蒙自属云南、龙州属广西)‎ ‎——林泉《太平洋会议与各国在华客邮之撤销》‎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12分)‎ 请考生在第45、46、47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做答时,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45.(15分)【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西晋灭亡后,中原地区陷入战乱,大量流民随东晋政权的建立而南迁,流移过程中多数依附于一个较有威望的大官僚。南渡的士族不愿失去高贵门第,庶民也担心在当地入户籍后要承担税役。东晋初设置了地方流亡政府——侨州郡县,仿照中原地区州名,设置了徐、兖、豫、幽、冀、青、并、司等侨州郡县。起初只是没有实际地盘安置流民的临时所住,后逐渐有了实土。侨州郡县建立后,东晋政府逐渐开始将南渡侨民入籍编户,但赋徭要比南方原住民要低。通过“侨州郡县”的实施,使大量中原流民和士族逐渐安顿下来,为了安定人心,东晋政权以此为基础,颁布了一系列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措施,有效促进了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 ‎——据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东晋初年侨州郡县改革的目的及背景。(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东晋初年侨州郡县改革的积极作用。(6分)‎ ‎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堑壕期刊和部队杂志是西线基层部队自办的出版物,其内容、立场和视角与官方出版物多有不同,英军、法军、美军和德军都有出版。堑壕期刊由陆军的步兵、炮兵、工兵等部队自办,部队杂志则由医院或医疗船、战俘营以及救世军、“士兵妻子与母亲联盟”等民间组织自办。二者主要刊登诗歌、绘画、短篇小说、笑话、戏剧和文章,绝大多数作者使用匿名或者化名,此外还有一些商品的广告。这些内容直接来自于或服务于前线官兵,收藏了官方档案所忽略的战地生活与战斗的信息。‎ ‎——贾珺《一战西线老兵记忆的两种研究路径:从新军事史到军事环境史》‎ ‎(1)根据材料,概括堑壕期刊和部队杂志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堑壕期刊和部队杂志的作用。(9分)‎ ‎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1921年,李达在中共“一大”上当选为中央局宣传主任,“一大”后,他创建和主持了党的第一个出版机构人民出版社。1923年,李达因与陈独秀的矛盾,脱离中国共产党。1949年12月,由毛泽东等人作历史证明人、刘少奇做介绍人,党中央批准李达重新入党。‎ 在离开党的组织的期间,李达的信念从未动摇过。1927年初,他应邀为毛泽东在武昌举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1948年,受地下党的委托,成功促成了程潜起义,为湖南的和平解放作出了重大贡献。李达在全国各地大学任教时,经常向地下党介绍进步学生入党。‎ ‎20世纪50年代,李达反复阐述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区别,强调社会主义阶段必须进行商品生产和交换、必须遵循价值规律和按劳分配原则。李达为坚持真理奋斗到了最后一息。‎ ‎——据汪信砚《“理论界的鲁迅”李达》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李达在新中国成立前对中国革命的贡献。(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50年李达观点形成的背景?(9分)‎ ‎‎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题号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答案 D D B A C C D D B C A B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41.(25分)‎ ‎(1)问题:自然灾害;兵祸;边境军粮供应困难。(6分,每点2分,任答3点给6分)‎ 评价:调动了社会资源、积极性解决问题,提高了动员的效果。提高了社会的凝聚力。有助于缓解政府的财政压力。容易产生新的社会不公。(7分)‎ ‎(2)不同:主体不同:明朝是政府,辛亥革命中是革命党;方式不同:明政府用政府文告的方式,革命党用报刊宣传;目的不同:明政府巩固统治,革命党推翻清政府。(6分,每点2分)‎ 原因: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报刊传媒事业有了较大发展;资本主义发展,推动了以上海为中心的信息传播网络的形成;主要在城市中对市民进行宣传,市民的文化水平较高;宣传者主要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时人新闻意识增强,乐于通过报刊获取信息;民族危机促使人们救亡意识觉醒。(6分,每点2分,任答3点给6分)‎ ‎42.(12分)评分标准:观点4分+论述6分+结论2分 内容 要求 分值 提炼观点 观点合理 ‎4分 相关史事 史实准确;相关性强 ‎2分 论证逻辑 结合史实;辩证分析;紧扣观点 ‎4分 结论 结论明确;与观点有逻辑关系 ‎2分 示例一:‎ 观点:邮局数量与该城市开放程度相关 论述: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北京、天津、烟台、汉口、上海、福州、厦门、汕头、广州的邮局数量较多。鸦片战争使中国签订了《南京条约》,被迫开放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作为通商口岸,自此,五口通商成为英国商品的倾销地,同时也使这五个城市成为对外的窗口,因此这五个城市的邮局数量较多。随后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增开了十一口通商包括北京、天津、烟台、汉口等地,使这些城市被迫对外开放,因此邮局数量相比内陆地区要多一些。‎ 结论:城市开放程度越高,邮局数量越多。‎ 示例二:‎ 观点:清末中国深陷西方列强瓜分的境地 论述: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在华设置邮局的国家包括了各种老牌及新兴的资本主义强国,而设置邮局的城市遍及南北,从沿海到内陆均有。自1840年鸦片战争、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等屡次抗击西方侵略失败后,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出卖了诸如领事裁判权、设置邮政及电报局、关税等权利,并在屡次被迫扩大开放及割让范围。‎ 结论:清末中国内忧外患,西方列强在中国均有各自庞大的势力范围。‎ 示例三:‎ 观点:20世纪初,日本在华设立邮局较多。‎ 论述: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日本侵略势力深入内地,侵略方式逐渐转为资本输出为主。在此之后,日本不断加紧对中国的侵略,从各国在中国设立的邮局数量来看,日本名列前茅,超过英法等国家,故20世纪初,日本与中国在商贸、文化等方面联系越来越密切。‎ 示例四:‎ 观点:1908年各国在华邮局多分布于沿海、沿江地区。‎ 论述: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列强通过多次侵略战争迫使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开放了很多通商口岸。这些通商口岸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带,并随着列强侵略的加深逐步深入到中国内陆沿江地带。邮局的设立正是为了满足各国侨民通信需求以及列强侵华需要。因此,按不同地区遭到西方列强侵略的先后性,以及社会开放的区域差异影响,各国在华设置的邮局从分布区域上看,东南沿海最密集,东北、西南地区较少。‎ 示例五:‎ 观点:各国选择设立邮局的地方与其政治势力发展相关。‎ 论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在华划分自己的势力范围。1840年以来,中英发生了两次鸦片战争,开放了五口通商,英国在五地均开设了邮局。1897年德国侵占山东部分地区,在烟台、胶州设立了邮局。法国则在西南地区有一些邮局,比如北海、蒙自、龙州等。故各个国家设立邮局会依据自身势力覆盖处而定。‎ ‎45.(15分)‎ ‎(1)目的:安置大量南迁流民及士族;恢复经济生产发展;巩固新生政权。(3分)‎ 背景:北方少数民族入侵,战乱不断;人口大量南迁;南方新生政权薄弱。(每点2分,回答3点得6分)‎ ‎(2)积极作用:稳定社会秩序,巩固东晋新政权;改善地方管理;保障赋税收入;促进南方经济发展,推动经济重心南移;保障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有利于民族融合,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每点2分,回答3点得6分)‎ ‎46.(15分)‎ ‎(1)创办者多;内容以娱乐为主;立场与官方出版物多有不同;作者多匿名或化名。(6分)‎ ‎(2)缓解士兵因战争造成的精神压力;弥补或纠正官方出版物的宣传;使人们可以交流关于战争的信息;为后人研究一战提供了更丰富的信息。(9分)‎ ‎47.(15分)‎ ‎(1)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党的理论;为湖南和平解放做贡献;介绍进步学生入党,壮大党的力量。(6分)‎ ‎(2)中国进入社会主义阶段;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需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日趋深入;李达坚持马克思主义观点。(9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