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湘赣皖长郡十五校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2020届湘赣皖·长郡十五校高三联考第一次考试 历史试卷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1.据学者考证,商朝的青铜器主要是祭祀天地神鬼的祭祀用器;而西周时青铜器在生活中得到大量使用花纹已经摆脱饕餮纹的狰狞形态,转而变成柔和抽象的图像。这反映出 A. 礼乐制度的重要影响 B. 青铜器工艺的不断提高 C. 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 D. 王权神秘色彩逐步弱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青铜器的形态和功能的转变,体现的是西周时期创立礼乐制度,青铜器形态上的礼乐功能强化,生活中的使用变多,故选A项;材料体现的是青铜器功能和形态改变,并没有体现工艺的进步,排除B项;生产关系领域的根本变革出现在春秋战国,排除C项;商周时期王权神秘色彩一直浓厚,排除D项 2.萧公权认为,西周时期社会秩序井然,人际关系和谐,春秋战国社会战乱频繁,促使老子提倡无为而治,墨家和儒家同情于封建,这都具有复古或守旧之色彩,先秦诸子的这种复古情绪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 社会变革不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 B. 小农经济的产生与发展 C. 社会进步与付出代价之间的矛盾 D. 先秦诸子思想走向趋同 【答案】C 【解析】 【详解】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是我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社会大变革时期,据材料“西周社会秩序井然,人际关系和谐,到春秋战国社会战乱频繁”说明社会进步付出了代价,故选C项;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需要,排除A项;小农经济的产生与发展要求建立新的社会制度,而不会产生复古思想,排除B项;诸子百家的思想没有走向趋同,春秋战国时期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特色,排除D项 3.汉武帝时期,圆形文字瓦当是瓦当艺术发展史的巅峰,如图是一组当时宫廷建筑常见的瓦当样式,对此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 19 - A. 精美的瓦当说明当时中国制瓷技术的先进 B. 圆形文字瓦当体现出汉王朝大一统的气象 C. 皇帝个人喜好是影响瓦当样式最主要因素 D. 瓦当中的文字标志着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 【答案】B 【解析】 【详解】瓦当中的文字和瓦当的形态都体现了大汉统一的气度,故选B项;瓦当是陶器,不是瓷器,排除A项;皇帝的喜好只是影响瓦当发展的一个因素,而不是最主要的,唯物史观认为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的体现,排除C项;中国汉字成熟的标志是甲骨文的出现,故D项错误 4.曹魏时期的马钧居住在京都,城内有地,可以为园,患无水以溉”,马钧木制作工具,可用脚踏或者手据,既可以把低处的水引上而坡进行灌溉,也可以排请。该工具为 A 简车 B. 耬车 C. 水排 D. 翻车 【答案】D 【解析】 【详解】翻车是曹魏时期马钧发明的灌溉工具,故选D项;筒车是唐代出现的灌溉工具,排除A项;耧车是西汉时期的播种工具,故B项错误;水排是鼓风冶铁的工具,排除C项。 5.唐代谏官可以向皇帝提意见,也可指陈宰相得失,因此唐代谏官与史官有着严格的界限。“谏官谏朝改得失,史官书人君善恶,则领史职者,不兼谏议"。同时规定宰相的儿子不得做谏官。这主要说明唐朝 A. 谏议制度职权分明 B. 中央官制不断的发展完善 C. 宰相地位受到威胁 D. 重史的风气影响皇帝行为 【答案】A 【解析】 - 19 - 【详解】根据材料“……谏官与史官有着严格的界限”的条令,以及“宰相的儿子不得做谏官”可知,当时谏议制度职权分明,故选A项;材料的重心不是中央官制的完善和重史的风气,排除B、D两项;宰相的权利受到牵制而不是地位受到威胁,排除C项。 6.朱熹认为儒家道德集中体现为五伦八德的伦理精神,这种精神与民众所崇尚的敬天法祖、长幼有序、崇德报功等心理相吻合。他编写的(家礼),为“明世系"“建祠堂”祭祖先"等宗族活动制定了行为规范。朱熹的这一做法 A. 推动了理学的世俗化 B. 促进了宗法制度的重建 C. 使儒学成为官方哲学 D. 迎合新兴市民阶层需要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儒家道德……与民众心理相吻合”“编写的《家礼》……为宗族活动制定了行为规范”可知,这是为了推动理学在民间传播,是理学世俗化的表现,故选A项;朱熹的做法并非是在重建宗法制度,排除B项;儒学成为官方哲学是在南宋以后,排除C项;朱熹的做法是加强儒学的地位,维护社会的稳定,而不是为了迎合市民阶层的需要,排除D项 7.明代中后期以后,号称"苏湖熟,天下足”的江渐地区因“地利树桑,人多习蚕务者"成为北方商品粮的主要输入地,闽广等地也因弃稻种植经济农作物,造成粮食供应紧张。这表明 A. 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B. 区域经济不断发展 C. 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D.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体现南方地区由于多种植经济作物而导致粮食供应紧张,南北经济的不同,是区域经济发展的表现,故选B项;重农抑商政策在明清时期进一步强化,排除A项;经济重心在南宋已经完成南移,故C项错误;自然经济在鸦片战争后逐渐瓦解,排除D项。 8.明代督抚是出于督察地方军事的初衷设置的,到了清朝督抚集地方司法.行政、军事、教化等于一身,并代理皇帝监察地方,宣布旨谕,行使职权,同时把地方情况反馈到中央这一变化说明 A. 皇权与相权矛盾得到和解 B. 地方行政效率大大减低 C. 清政府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 君主统治严重依赖督抚 【答案】C 【解析】 - 19 - 【详解】根据材料“清朝督抚集地方司法、行政、军事、教化等于一身,并代理皇帝监察地方,宣布旨谕,行使职权,同时把地方情况反馈到中央”可知,督抚制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故选C项,排除B项;宰相制度在明朝就已经废除,清朝不存在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排除A项;明清君主专制在强化,君主统治严重依赖督抚不准确,排除D项。 9.官利制度是近代中国股份制企业为了保证政府的投资能获得高利回报而采取的一种利润分配方式,当年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成立营运时首先采取这种制度,无论企业经营状况如何,必须支付官利。这种制度 A. 促进中国民族工业的顺利发展 B. 有效抵制了西方国家资本输出 C. 缘于洋务军工企业筹资的需要 D. 深受传统商业发展理念的影响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材料“无论企业经营状况如何,必须支付官利”可知,政府管控工商业发展,明显与传统商事习惯有关,故选D项;官利制度这种政府与近代企业的关系,会加重企业的负担,所以会阻碍民族工业的发展,排除A项;资本输出主要出现在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材料强调的是政府与近代企业的关系,而未涉及抵制西方资本输出,排除B项;轮船招商局是民用工业,排除C项。 10.如表是关于义和团运动的相关表述,据此可知 义和团在北京前门点火焚烧洋货铺和洋药店,结果火势蔓延,烧掉了附近的商铺和民居 李希圣的日记(1900年任职在北京刑部) 义和团“其党焚杀劫掠,无所不至” 劳乃宣(负责剿杀义和团的官员) 拳民出死力为国宣难,入京以来,秋毫无犯 晚清大臣刚毅记载 义和团运动是反对外国帝国主义的情绪和怒火的非理性的爆发 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 - 19 - A. 历史解释与历史事实难以统一 B. 历史解释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C. 历史事实因史料冲突无从确证 D. 历史叙述取决于时代的变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反映的是关于义和团运动的不同记载和叙述,由此可以看出表述者站在不同的立场,他们对义和团作出了不同的评价,所以历史解释具有一定的主观性,故选B项;历史解释有一定的主观性,但不能说历史解释与历史事实难以统一,排除A项;史料由于记述者的立场不同而不同,但历史事实可以在众多的史料中求证其客观性,排除C项;同一时代,历史叙述也有不同,排除D项。 11.梁启超认为中国古代就已经产生了议院制度的雏形,(孟子)一书的诸大夫,就相当于西方的上议院,而所谓的国人,类似于西方下议院。他旨在 A. 宣传传统文化维护君主制度 B. 托古改制宜传民主共和思想 C. 寻找立宪历史依据推进变法 D. 鼓吹西学中源减少变法阻力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材料“梁启超认为中国古代就已经产生了议院制度的雏形”结合所学维新变法运动可知是为立宪运动寻找历史依据,故选C项;梁启超宣传的君主立宪不是民主共和,同时其目的也不是宣传传统文化,排除A、B两项;“梁启超认为中国古代就已经产生了议院制度的雏形”是他在寻找立宪的历史依据,而不是鼓吹西学中源,排除D项。 12.如图是创作在国民革命时期的一幅漫画,该漫画反映 A. 农民运动促进革命蓬勃开展 B. 土地革命调动农民革命热情 C. 国共两党首次合作获得成功 D. 中国共产党掌握革命领导权 【答案】A 【解析】 - 19 - 【详解】材料体现的“农民”和“锄”,说明农民运动推动革命的发展,故选择A项;土地革命发生在国民大革命以后,排除B项;国共第一次合作以失败而告终,排除C项;材料是国民大革命时期的漫画,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没有掌握革命的领导权,故排除D项。 13.毛泽东说:“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这即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打退了美国走狗蒋介石的数百万反动军队的进攻,并使自己转入进攻.”这个“转折点” A. 使得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消灭 B. 确保渡江战役顺利开展 C. 成为了促成重庆谈判的重要因素 D. 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打退了美国走狗蒋介石的数百万反动军队的进攻,并使自己转入进攻”是1947年夏,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成为解放战争进入反攻的转折点,故选D项;ABC项不是解放战争中的转折点,排除。 14.从1961年开始,中国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到1965年,全国共压缩城镇人口2600万,大城市数减少至171座,减少了17.8%;城市化水平由1960年的19.8%下降到14.6%(1964年)。这种现象 A. 终止了人民公社运动 B. 推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C. 加速“左”倾错误的发展 D. 有利于国民经济的调整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961—1965年,中国为应对经济困难时期,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政策,调整国民经济,因此此时的“逆城市化”现象有利于国民经济调整,故选D项;人民公社化运动与“逆城市化”现象无关,同时这一运动此时并没有终止,排除A项;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于1956年,B项与史实不符,排除;材料“逆城市化”现象是对“左”倾错误的纠正,排除C项。 15.读下表;影响遗传学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1950—1955年 遗传学全面学习苏联,“基因”是反动的资产阶级学说 1956—1959年 第一次遗传学座谈会召开,连续翻译出版3本以摩尔根的《基因论》为代表的遗传学著作 - 19 - 1966—1976年 各级学校生物学课程被取消,遗传学所有的研究工作几乎停止 1978年以来 中国遗传学会成立;以袁隆平、李振声等为代表的遗传学专家先后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享誉世界 ——据《中国遗传学史》整理 A. 遗传学自身发展规律 B. 科教兴国战略 C. “双百”方针 D. 意识形态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中遗传学发展的历程和“双百”方针的历程基本是一致的,没有“双百”方针时,科学问题当成政治问题,“双百”方针受到破坏时,遗传学发展停滞不前“双百”方针贯彻时,遗传学发展,所以受到“双百”方针的影响,故选择C项;这体现了遗传学自身发展规律,而不是受其发展规律的影响,故排除A项;科教兴国战略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提出,故排除B项;遗传学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受到意识形态影响,历程没有体现意识形态影响,故排除D项。 16.十九大以来,中国秉承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向北同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向南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携手,向西同中巴经济走廊联通,再向西同欧洲重振辉煌的梦想交汇,同时和非洲各国永远做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这反映出我国外交 A. 与世界大国的关系不断发展 B. 多边外交得到不断发展深化 C. 同发展中国家关系更加巩固 D. 重视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材料“中国秉承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以及和其他国家建立良好的发展关系可知,这是多边外交得到不断发展深化的体现,故选B项;材料中不单有大国,还有小国,故排除A项;材料中不单有发展中国家,还有欧洲和俄罗斯,故排除C项;材料中不单有周边国家,还有非洲和欧洲,故排除D项。 - 19 - 17.(十二铜表法)规定:物品之转让,通过有五个证人及一个司秤人在场时缔结契约的方式,并通过在出庭辩论时与最高审判官前对该物品所有权之否认的方式。据此可知《十二铜表法》 A. 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 B. 严格限制所有权转让 C. 条文繁琐且程序复杂 D. 充分保障了平民利益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材料可知,只要条件具备,程序合法,古罗马物品的所有权可以实现在不同人们之间的自由转让,这反映出罗马人当时的经济与社会活动已迈向具有商业特质的市场行为,故选A项,排除B项;C项不符合题意主旨;材料内容无法体现是在充分保障平民利益,排除D项。 18.16世纪的欧洲出现了货币贬值浪潮,贵金属短缺,西欧各国货币的金银成分大大减少。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欧洲 A. 封建贵族奢侈享乐 B. 涌人大量美洲白银 C. 海外市场不断扩大 D. 社会经济遭遇危机 【答案】C 【解析】 【详解】新航路开辟后,尽管大量美洲白银涌入欧洲,但是由于经济发展、对外贸易扩大,大量白银又从欧洲流出,导致16世纪欧洲的贵金属短缺,货币贬值,故选C项;封建贵族奢侈享乐不是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排除A项;涌入大量美洲白银应该是避免这种状况的发生,排除B项;当时欧洲并没有出现社会危机,排除D项。 19.1847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尔姆霍兹在(论力的守恒)冲认为:“我们最终发现,所有涉及到的物理学问题都能归结为不变的引力和斥力。只要把自然现象简化为力.科学的使命就终结了."这反映了 A. 工业革命推动科学发展 B. 经典力学存在一定局限性 C. 科学进步推动思想解放 D. 滥用概念不利于科技进步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科学的使命就终结了”可知材料反映了人们在接受和运用牛顿的科学成果之时,没有搞清它的适用范围,并作了不适当地夸大,这种情况不利于科技的进步,故选D项;材料没有涉及工业革命的推动作用和思想解放的内容,排除AC项;赫尔姆兹是盲目扩大了经典力学的适用范围,不是反映了经典力学的局限性,排除B项。 - 19 - 20.卢梭在(社会契约论)提出:“他们(执政者)只不过是主权者任命的官吏,是以主权者的名义行使主权者托付给他们的权力的。主权者在高兴的时候,可以对托付给他们的权力加以限制、修改或收回。”据此,他意在强调 A. 分权制衡的科学性 B. 人民主权的神圣性 C. 社会契约的关联性 D. 天赋人权的进步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卢梭认为,政府只不过是主权者(人民)执行人,人民服从首领的行为绝不是一项契约行为,因此他是强调了人民主权的神圣性,而非社会契约的关联性,故选B项,排除C项;卢梭论述的是人民主权,不是分权制衡和天赋人权,排除AD项。 21.1765年英国法令禁止英国技工受雇外国,违者褫夺国籍没收家产,并对招募者处以一年内的监禁和100英镑罚款;1788年,对输出工具或机器者处以500英镑罚金。类似法律直至1824年才撤销。这种变化反映出英国 A. 经济发展推动法律变化 B. 意在保证技术垄断优势 C. 政府政策阻碍工业革命 D. 重商主义经济思想盛行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体现的是随着工业革命发展,英国工业优势确立,逐渐放弃人才和技术垄断政策,体现了重商主义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演变,故选A。B、D两项只能反映材料前半部分,不能反映1824年撤销类似法律,排除;技术保护政策虽然不利于英国工业的长远发展,短期内有利于英国工业革命发展,故C项错误。 22.1928年,斯大林在《论共产国际纲领》的报告中说:“新经济政策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政策,其目的在于利用市场,通过市场,而不是以直接的产品交换,不要市场,在市场以外来战胜资本主义成分并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上述言论意在 A. 大力推动“一五”计划的全面开展 B. 规避对取消新经济政策的指责 C. 为推广市场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D. 为工业化的实施提供指导思想 【答案】B 【解析】 - 19 - 【详解】1928年,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已经逐步实施,正在逐步消灭市场,取消新经济政策。此言论尽管承认市场的作用,但其目的不是真的要用利市场进行社会经济建设,而是企图规避对取消新经济政策的指责,故选B;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苏联“一五”计划开始于1928年,斯大林的言论是在为开展工业化,取消新经济政策减少职责,A项不符合题意主旨,排除;斯大林建立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不是推广市场机制,排除C项;斯大林的言论不是工业化的指导思想,排除D项。 23.据统计,发展中国家初级产品的出口价格1970年比1950年下降了4%,而发达国家工业制成品出口价格在同期上涨了44%。这种现象 A. 阻碍了第三次科技革命 B. 推动不结盟运动开始形成 C. 导致全球经济不断衰退 D. 催生了资本主义经济"滞胀” 【答案】D 【解析】 【详解】二战后,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第三次科技革命等多种因素推动下,资本主义经济恢复发展,但是剪刀差造成全球消费不足,为资本主义的经济“滞胀”埋下隐患,故选D项;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不结盟运动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和材料中的现象没有关系,排除B项;C项说法过于夸张,排除。 24.一位评论家说:“干草堆在这里;被开发成为最具灵性的生命。因为,每一个当下,光线是新鲜的下一个当下,光线是未知的,而前一个当下,光线则是故去的。所以每一个此刻,干草堆总会有所不同。下列体现此特点的作品是 A. 《格尔尼卡》 B. 《拾穗者》 C. 《日出印象》 D. 《自由引导人民》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强调对于光线的瞬间印象,且《干草堆》是莫奈的代表作,所以材料描述的是印象画派,故选C;A项属于立体画派,B项属于现实主义绘画,D项属于浪漫主义绘画,均排除。 第II卷非选择題 二、非选择题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 19 - 唐代城市已具极大规模,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居住人口已达百万关众每产生的址圾数量极为可观。唐代对于倾倒垃圾的管理十分严格,《唐律疏议》载:其穿短出移污者,被六十:主司不禁,与同罪……在唐代还出现了以清理垃圾、吳使为职业的人,(太平广记》载。“河东人装明礼,善于理业,收人间所弃物,积两鬻之,以此家产巨万”。到了宋代随着成市的发展,出现了专职的环卫工人,中央统一规划,在重要城市设置专门的机构“街道司”,来管理城市的环境卫生。街道司可以招募500个环卫工人;每名环卫工人给予月薪“钱二千,青衫.子一领,其职责包括整修道路、疏导积水、酒扫街道、整顿市容等。当时,杭城户口繁多“人家甘泔浆,自有日掠者来讨去”,城市居民每日产生的生活垃圾、粪溺,也有专人收集、运走,然后做不同处理。 ——摘编自费博创《垃级处置管理的中外历史发展探究》 材料二 到16世纪末,英国城镇垃圾问题变得愈加严重,已影响了市民的生活,阻碍了经济的发展。1718世纪,不论是王室还是各级地方政府,都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对其进行治理。其中,法令是最有效的措施,此外,还安排了一些专门负责管理城镇环境卫生的机构和官员,他们负责搜集市民家中的垃圾和将市民的排泄物不定期出售给农民和地主。中央政府和市议会加大了对城镇卫生基础设施的修建,为市民提供垃圾清运服务和掩埋地。随着英国公民意识的觉醒,广大市民明白街道清洁和从街道上清除废物垃圾是“作为公民责任和义务”的一部分,因此他们不仅保持门前清洁,还会帮着邻里清扫,并由此产生使命感和自豪感。与之前上帝惩罚的观念不同,人们更加关注疾病产生的现实原因即污染,当时科学界的各位学者都从自己的研究领城和范围内对城镇污染治理问题给予自己的建议,并且都得到一定的实施。关注城镇污秽物防治的著名学者约翰.哈林顿发明了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抽水马桶。他在书中谈到了作为一名荣耀的贵族,之所以关注如此污秽的东西就是希望能够借此书解决未来城镇中市民排泄物所造成的污染问题。 ——摘编自储恩涛《近代早期英国城镇污染与治理》 (1)根据材料,概括唐宋时期中国与近代阜期英国在城市垃圾处理上的相同点。 (2)根据材料井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唐宋时期的中国相比,早期的英国在城市垃圾处理上的不同,并简析其原因。 【答案】(1)政府主导,建立专职部门进行管理;通过立法加强垃圾管理;通过再利用的方式处理垃圾;垃从圾管理走上专业化。 (2)不同:中央和地方共同管理;重视城市垃圾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市民积极参与垃圾处理;科学界积极应对城市垃圾处理。 原因:英国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或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建立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文艺复兴、启蒙运动解放思想;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英国公民意识的发展 - 19 - 【解析】 【详解】(1)根据“唐代对于倾倒垃圾的管理十分严格,……中央统一规划,在重要城市设置专门的机构“街道司”,来管理城市的环境卫生”、“都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对其进行治理。其中,法令是最有效的措施,此外,还安排了一些专门负责管理城镇环境卫生的机构和官员,他们负责搜集市民家中的垃圾和将市民的排泄物不定期出售给农民和地主”等信息可知唐宋时期中国与近代早期英国在城市垃圾处理上的相同点主要有政府主导,建立专职部门进行管理,通过立法加强垃圾管理,通过再利用的方式处理垃圾,垃圾管理走上专业化。 (2)不同:据“不论是王室还是各级地方政府,都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对其进行治理”得出中央和地方共同管理;据“中央政府和市议会加大了对城镇卫生基础设施的修建,为市民提供垃圾清运服务和掩埋地”得出重视城市垃圾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据“广大市民明白街道清洁和从街道上清除废物垃圾是‘作为公民责任和义务’的一部分”得出市民积极参与垃圾处理;据“科学界的各位学者都从自己的研究领城和范围内对城镇污染治理问题给予自己的建议,并且都得到一定的实施”得出科学界积极应对城市垃圾处理。 原因:结合所学内容可从英国中央集权制度和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建立、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思想解放等方面进行总结概括。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孙中山国家统一思想的内容博大精深,是民主革命时期指导中国人民进行国家统一运动的纲领性理论。他认为中华民族数千年形成的凝聚力和统一观念正是维系中国国家统一的心理基础,也是近代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消除内乱,实现国家统一的强大精神动力,故中国有识之士“喜闻保全之论;而恶分割之言也”。他指出:“中国现在祸乱的根本,就是军阀和那援助军阀的帝国主义。打破了这两个东西,中国才可和平统一。如果没有统一,什么事情也干不成,民权、民生两大目标也难以实现。”为实现国家统一,孙中山一生都在不断与各派势力作斗争,在坚持武力统一的同时,孙中山从未放弃过和平统一的努力。虽然屡次革命失败,国家统一运动一再受挫,但孙中山从未气馁和动摇,1923年,他与来访的苏俄友人谈到:“倘若中国国民无统一之能力,东亚便要大乱不已,世界便不能和平。”他甚至号召周边国家团结一致,共同对抗帝国主义国家。 ——摘编自贾孔会《试论孙中山的国家统一思想》 材料二 - 19 - 在新时代下,澳门已被纳入国家发展大局。与香港经验相比,澳门回归20年来实践“一国两制”的成功经验包括:有机结合全面管治权与高度自治权、维护宪法与基本法作为特区的宪制基础、积极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立法的宪制责任、积极推行国民教育。澳门特区政府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这个方针也是澳门“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基本规律。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内地同香港、澳门互利合作。2018年,港珠澳大桥已开通,将为澳门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资源,拓宽更广阔的空间。 ——摘自邹平学《澳门“一国两制”成功经脸与深层规律》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国家统一“思想。 (2)根据上述材料,简述祖国统一的必要性。 【答案】(1)国家统一观念根植在中国人的思想里;军阀割据和帝国主义势力是国家统一的主要阻力;坚持武力统一与和平统一相结合;中国统一影响亚洲和平。 (2)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民心所向;只有统一,国家才能富强。 【解析】 【详解】(1)据“中华民族数千年形成的凝聚力和统一观念正是维系中国国家统一的心理基础”得出国家统一观念根植在中国人的思想里;据“中国现在祸乱的根本,就是军阀和那援助军阀的帝国主义。打破了这两个东西,中国才可和平统一”得出军阀割据和帝国主义势力是国家统一的主要阻力;据“在坚持武力统一的同时,孙中山从未放弃过和平统一的努力”得出坚持武力统一与和平统一相结合;据“倘若中国国民无统一之能力,东亚便要大乱不已,世界便不能和平”得出中国统一影响亚洲和平。 (2)综合孙中山的“国家统一”思想和香港、澳门的回归可知,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和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只有真正实现国家统一,才能最终实现国家的富强。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革命平争中的某些时候,因难条件超过顺利条件,在这种时候,因难是矛盾的主要方面,顺利是其次要方面。然而由于革命党人的努力,能够進步的克膜困难,开展顺利的新局面,困难的局面让位于顺利的局面,1927年中国革命失败后的很多情形就是如此。在相反的情形之下,顺利也能转化为困难,如果是革命党人犯了错误的话,例如,1924年至1927年的革命的胜利。变为失败了。 ——据毛泽东著《矛盾论》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共产党党史的相关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 19 - 【答案】示例1:论题:中国共产党能把革命斗争困难局面转变到顺利局面 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以后,党的革命斗争陷入极端困难的处境,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比以前的军阀更为凶恶,许多优秀党员和革命的工人农民遭到了极野蛮的毒杀,全国突然转入了黑暗。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接受了失败的教训,纠正了党内的右倾错误,集结了革命的力量,在敌人进攻的面前,组织有序的退却和防御,并利用敌人内部的矛盾,争取革命运动的复兴。 当白色恐怖笼罩中国,革命的条件非常艰难,毛泽东正确的运用了矛盾法,分析了当时客观革命形势中的矛盾,研究了敌我双方的情况,指出了革命高潮即将到来,同时党决定了一系列的正确政策,整党建军,紧紧依靠农民群众推行土地革命,于是革命根据地的范围逐渐扩大,并在江西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红军势力日益壮大,粉碎了蒋介石几次围剿,经过几次大的胜利,新的革命势力也逐渐的成熟,革命斗争由困难的局面转变到顺利的局面。 综上所述,只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通过共产党人的努力,坚持正确的政治路线,就能够逐步的克服困难,开展顺利的新局面,困难局面就让位于顺利局面。 (用长征后的史实、抗日战争的史实、解放战争的史实、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史实、新中国的外交史实、新中国的科技、教育、文艺等史实进行论证均可) 示例2:论题:中国革命斗争进行顺利时,有时会遭逢困难 1924—1927年国民革命最初的时候,由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实现了国共的第一次合作。在这种条件下共产党把全国的工人和广大的农民组织起来,并在军事上领导了北伐战争,摧毁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扩大了党的影响,党员数量也大大增加,这是革命斗争顺利的局面。但自从孙中山去世以后,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采取了一系列的反共措施,而陈独秀犯了右倾错误,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权,放弃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结果国民党反动派在1927年公开反革命,给共产党以沉重打击,使中国革命局面陷入极端的困境,革命斗争由顺利局面转化到困难局面。 综上所述,当革命顺利进行时,顺利是矛盾主要方面,困难是其次要方面,但是这种时候,党的政治路线如果发生了错误,敌人就会趁机反攻,革命斗争就会逐步的陷于困难的局面,顺利的就会转化为困难。 (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论证也可) 【解析】 - 19 - 【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标准答案。解答本题首先应该根据材料内容总结论点,再引用史实围绕论点展开论述。如根据“由于革命党人的努力,能够逐步的克服困难,开展顺利的新局面,困难的局面让位于顺利的局面”可知中国共产党能把革命斗争困难局面转变到顺利局面。结合中共党人进行工农武装割据的相关史实展开论述。史实引用准确,论述言之有理即可。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杜鲁门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全力推进医疗改革的总统,被称为全民医疔保险的政治教父”。他在罗斯福医疗改革的基础上,实施了一系列医改措施,重点包括,医疗费用由强制保险费和国家总收入中支付,因病因伤的工资由政府补助,医院和医疗机构由地方政府兴办;医药教育和医药研究由联邦政府给子补助。同时他还试图用立法的方式推进医疗改革,但国会只通过了诸如“对医疗教育进行援助、提高医院建设的补助金”等很小一部分法案。为了提高自己的政治支持率,争取连任,杜鲁门又提出建立全国性的医疗保险方案:由联邦政府管理,所有公民参加;并缴纳保险费,门诊、住院、护理、检查等医疗服务将享受保险待遇。但杜鲁门的改革方案遭到共和党和美国医学会等利益集团的强烈批判,并,举起“反共”旗帜,将医保改革方案斥为“社会主义医疗”,其中美国医学会耗费150万美元的巨资通过媒体,制造舆论,宣传、抵制改革方案,再加上朝鲜战争的爆发,杜鲁门的支持率迅速下降,医疗改革也最终失败。 ——摘编自瞿茜《1946—1953年杜鲁门政府的社会福利保障政策》 (1)根据材料井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杜鲁门医疗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杜鲁门医疗改革失败的原因及启示。 【答案】(1)继承性;政府主导;以全民医疗保险制度为核心;具有很强的政治性。 (2)原因:党派间的对抗;美国医疗协会等利益集团的反对;朝鲜战争的爆发,杜鲁门支持率下降。 启示:建立完善的医疗保障制度;坚持正确的医疗改革措施;加大政府的投入,提高各级政府行政效率;制定符合国情的医疗制度;等。 【解析】 - 19 - 【详解】(1)据“在罗斯福医疗改革的基础上,实施了一系列医改措施”得出继承性;据“提出建立全国性的医疗保险方案:由联邦政府管理,所有公民参加”等信息得出政府主导,以全民医疗保险制度为核心;据“为了提高自己的政治支持率,争取连任”、“杜鲁门的改革方案遭到共和党和美国医学会等利益集团的强烈批判”等信息得出具有强烈的政治性。 (2)原因:据“遭到共和党和美国医学会等利益集团的强烈批判”、“朝鲜战争的爆发,杜鲁门的支持率迅速下降”等信息可知杜鲁门医疗改革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党派间的对抗;美国医疗协会等利益集团的反对;朝鲜战争的爆发,杜鲁门支持率下降。 启示:杜鲁门医疗改革启示结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从建立完善的医疗保障制度、坚持正确的医疗改革措施、加大政府投入和提高政府效率、符合国情等方面进行论述即可。 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2年1月1日,反法西斯的苏、美、英、中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共同反对法西斯的《联合国家宣言》。此后,建立一个维护普遍安全制度的国际组织,就成为了反法西斯同盟国的共同设想。罗斯福是建立国际组织的积极倡导者,他曾经谈到,“英国、俄国、中国和合众国及其盟国,代表了全世界3/4以上的人口,只要这四个军事大国团结一致,决心维护和平,就不会出现一个侵略国再次发动世界大战的可能。”1945年4月初,盟军再发动全线进攻,处死逃亡中的墨索里尼,攻占了德国,整个欧洲战事以盟军的胜利而告终。4月底,50个国家的代表在旧金山召开联合国制宪会议。美国借口波兰没有公认的政府,拒绝波兰出席会议,却强使会议接纳了阿根廷。会议围绕安理会的表决程序问题,出现了中小国家与大国之间、美国与苏联之间的争论。经过激烈的斗争,会议一致通过《联合国宪章》,其中规定: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根据的友好关系”;其基本原则是“各会员国主权平等”,“不得侵害任何会员国或国家的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等。1946年1月,联合国正式开始工作。 ——摘编自刘德斌《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联合国建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脊所学项识,简评联合国建立过程。 【答案】(1)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反法西斯同盟国的共同努力;美国的积极倡导;欧洲战事的胜利。 (2)在普遍性和广泛性原则基础上建立的国际组织;以国际公法的形式赋予中小国家和大国同等的发展权利;以维护世界和平和发展各国人民友好关系为宗旨;大国强权政治色彩比较浓厚。 【解析】 - 19 - 【详解】(1)根据“反法西斯的苏、美、英、中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共同反对法西斯的《联合国家宣言》”、“罗斯福是建立国际组织的积极倡导者”、“整个欧洲战事以盟军的胜利而告终”等信息可知,联合国建立的背景主要是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反法西斯同盟国的共同努力、美国的积极倡导和欧洲战事的胜利。 (2)根据“建立一个维护普遍安全制度的国际组织,就成为了反法西斯同盟国的共同设想”得出在普遍性和广泛性原则基础上建立的国际组织;综合材料内容得出以国际公法的形式赋予中小国家和大国同等的发展权利;以维护世界和平和发展各国人民友好关系为宗旨;根据“拒绝波兰出席会议,却强使会议接纳了阿根廷”得出大国强权政治色彩比较浓厚。 3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曾纪泽(1839—1890)曾国藩次子,课读经史,博览群书,广泛涉猎西欧的数学、物理、化学及语言文学。他还刻苦攻读外语,懂数国文字,尤通英文。1880年正月,兼驻俄公使。六月,抵俄都彼得堡谈判领土问题。他不顾俄方恫吓,据理力争,于翌年一月签订《中俄伊犁条约》和《改订陆路通商章程》,不仅收回了伊犁九城,还在其他界务和商务方面争回了部分主权。1883年,曾纪泽任驻法公使。是年,中法战争爆发,他极力抗议法政府的军事侵略,力主清廷“坚持不让”。翌年四月,被晋升兵部右侍郎,兼任驻英、俄公使。几经周折,与英国签订《洋药税厘并征条约》,为清政府争得每年增加税银200万两的财政收入。著有《中国先睡后醒论》,针对列强武力侵略中国的形势,主张“强兵”,以拯国危。 ——摘编自《曾纪泽本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曾纪泽的外交贡献。 (2)根据材料.简析曾记泽取得成就的原因。 【答案】(1)一定程度维护国家权益;提出较为先进的外交思想。 (2)个人努力,善于学习;有浓厚的爱国情怀,勇于担当;优秀的专业素养;灵活的外交技巧。 【解析】 【详解】(1)据“不仅收回了伊犁九城,还在其他界务和商务方面争回了部分主权”、“针对列强武力侵略中国的形势,主张‘强兵’,以拯国危”等信息可知曾纪泽的外交贡献主要是)一定程度维护国家权益;提出较为先进的外交思想。 (2)根据“熟读经史,博览群书,广泛涉猎西欧的数学、物理、化学及语言文学。他还刻苦攻读外语,懂数国文字,尤通英文”等信息并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曾纪泽取得成就的原因主要和他的个人努力、爱国情怀、勇于担当、优秀的专业素养以及灵活的外交技巧有关。 - 19 - - 19 - - 19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