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18届一轮复习人民版专题2第3讲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及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18届一轮复习人民版专题2第3讲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及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学案

浙江学考+选考考纲展示 考点 必考内容 考试要求 加试内容 考试要求 ‎1.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①鸦片战争的背景 b ‎②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主要侵华战争 b c ‎③《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危害 c ‎④列强侵华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争 ‎①黄海海战 ‎②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b b ‎③左宗棠收复新疆 b ‎3.伟大的抗日战争 ‎①卢沟桥事变 b ‎②南京大屠杀、日军的细菌战和毒气战 b ‎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c ‎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 b ‎⑤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意义 c ‎4.辛亥革命 ‎①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b ‎②武昌起义的爆发 b ‎③中华民国的建立 b ‎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⑤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c ‎5.新民主主义革命 ‎①五四运动 c ‎⑨八七会议的召开和会议内容 b ‎②中国共产党“一大”‎ b ‎③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b ‎⑩‎ b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及其意义 ‎④国民革命 b ‎⑤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 b ‎⑥红军长征及其意义 b ‎⑪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内容和意义 c ‎⑦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胜利 b ‎⑧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c 第3讲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及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考点1|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1.鸦片战争的背景 外部 ‎19世纪上半期,西方资本主义迅猛发展(提供了侵略的可能性),急需开辟更大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侵略的必要性)‎ 内部 中国正值封建社会末期,国力渐衰,闭关锁国,内部危机严重 ‎2.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主要侵华战争 ‎(1)1840—1842年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期间有三元里抗英斗争)。‎ ‎(2)1856—1860年英、法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火烧圆明园,俄国侵占我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 ‎(3)1894—1895年日本挑起的甲午中日战争(除了海战,还在辽宁等地有陆战)。‎ ‎(4)1900—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八国联军占领北京)。‎ ‎3.《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危害 条约名称 主要内容 危害 ‎《南京 条约》‎ 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只是香港的一部分)‎ 赔款:赔款2 100万银元 通商: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位于东南沿海地区,其中厦门为新中国第一批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区之一,宁波是浙江的通商口岸)‎ 特权:协定关税(最能体现英国的侵略意图),片面最惠国待遇、领事裁判权、居住及租地权(租界)等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马关 条约》‎ 割地:割辽东半岛(后因俄国等干涉未能得逞)、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其中有钓鱼岛,《开罗宣言》宣告这些地区应还给中国)‎ 赔款: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清政府因为财政压力,放宽民间开矿设厂的限制,民族工业得到初步发展)‎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重庆,‎ ‎《马关 条约》‎ 通商:开放沙市、开设工厂、苏州、杭州为商埠(商埠即通商口岸)‎ 特权: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大大加深(资本输出,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客观上促进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辛丑 条约》‎ 赔款:赔款白银4.5亿两 特权: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拆除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列强侵华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严重践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民众基本生存权、财产和文明遗产,领土、领海和司法主权等),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1.(2016·浙江选考)近代某不平等条约规定,“‎ 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将香港一岛给予英国”。该不平等条约是 (  )‎ A.《辛丑条约》 B.《马关条约》‎ C.《南京条约》 D.《胶澳租界条约》‎ C [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通商,割香港岛给英国是《南京条约》的内容,故选C项。]‎ ‎2.(2015·浙江学考)民国时期的小说家包天笑在晚年追叙说:“割去了台湾之后,还要求各口通商,苏州也开了日本租界。这时候,潜藏在中国人心底里的民族思想,便发动起来。”他叙述的这一情形的出现是由于清政府签订了(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C [根据材料中的“割去了台湾之后,还要求各口通商,苏州也开了日本租界”,并联系所学可以判断出这一现象是在《马关条约》签订后出现的。故C项正确。]‎ 近代不平等条约的比较 条约 割地 赔款 开埠 其他 影响 ‎《南京条约》‎ 香港岛 ‎2 100万银元 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协定关税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天津条约》与《北京条约》‎ 九龙司地方一区 ‎1 800万两白银 南天津京、等11处 公使进驻北京等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马关条约》‎ 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 二亿两白银 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日本允许开设工厂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辛丑条约》‎ ‎-‎ 白银4.5亿两,本息共计9.8亿两 ‎-‎ 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等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道光后期以来,满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这是一个转折点,在西太后身上,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与“转折点”直接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D [根据“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可知,此时中国已经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A项错误;《北京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进一步加深,故B项错误;《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故C项错误;《辛丑条约》的签订意味着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D项正确。]‎ ‎1.(2015·嘉兴检测)马克思曾形容一次战争前的中国“就像一具木乃伊,一直封闭在棺材里,不与外界接触”。请问这次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 [鸦片战争前,中国总体上与外面的世界隔绝,鸦片战争后,英国殖民者打开了中国的门户,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2017·绍兴高一检测)右图是举世闻名的中国皇家园林遗迹,该园林在1860年遭到西方列强的野蛮洗劫与焚毁。与此 圆明园遗迹 相关的列强侵华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 [由题干中时间1860年和圆明园遗迹图可知,题干反映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3.(2016·湖州高一期末)历史是在一定的空间、时间中发展的,又与一定的政治关系相联系。请结合图片,判断下列选项中依次符合图中“※※”的是(  )‎ A.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B.第二次鸦片战争 《辛丑条约》‎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辛丑条约》‎ D.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 A [根据材料“英军入侵”可得出鸦片战争,“城下之盟”为英军驶抵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故A项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为英法联军入侵,与材料不符,且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北京条约》,非《辛丑条约》,故B项错误;八国联军侵华、甲午战争与材料“英军入侵”不符,故C、D两项错误。]‎ ‎4.漫画常用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来描绘时事,具有较强的社会性。如右图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 [鸦片战争是由英国发动的,图片中体现的是多国参与,故A项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只有英法参与,故B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只有日本参与侵略,故C项错误;据图片信息可知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相关,故D项正确。]‎ ‎5.某条约缔结后,晚清重臣张之洞哀叹:“北无旅顺,南无台湾,中华海面,全为所扼,此后虽有水师,何从施展?”该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辛丑条约》‎ C.《马关条约》 D.《巴黎和约》‎ C [《南京条约》割香港岛,与台湾无关,故A项错误;《辛丑条约》没有涉及旅顺和台湾,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北无旅顺,南无台湾,中华海面,全为所扼”信息可知,该条约缔结后,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丧失了黄海海域的制海权,结合所学可知是《马关条约》,故C项正确;《巴黎和约》主要涉及中国的是山东问题,与台湾无关,故D项错误]‎ 考点2|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 1.黄海海战 ‎(1)直接原因:1894年9月,中国北洋舰队遭日舰偷袭。‎ ‎(2)经过:海军提督丁汝昌,“定远”舰管带刘步蟾,“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经远”舰管带林永升,“靖远”舰管带叶祖珪,率军英勇作战。‎ ‎(3)结果:北洋水师主力尚存,但李鸿章采取“避战保船”策略,令北洋舰队躲进威海卫军港,日本获得黄海海域的制海权。在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4)意义: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的一次决战。北洋舰队表现出维护国家主权、视死如归的牺牲精神。‎ ‎2.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1)直接原因:中日《马关条约》规定割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2)经过:台湾各族人民在邱逢甲,徐骧领导下组成义军,‎ 与刘永福的黑旗军并肩作战,痛击日军。‎ ‎(3)结果:1895年10月,台湾全部沦陷。‎ ‎(4)意义:反映了台湾人民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和爱国主义精神。‎ ‎3.左宗棠收复新疆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侵略;俄英竞相勾结和支持阿古柏政权;俄国直接出兵侵占伊犁地区。‎ ‎(2)经过:‎ ‎①1875年,清政府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②1876年左宗棠确定了“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1878年初,除伊犁外,新疆重回祖国怀抱。‎ ‎③1881年,中俄签订《改订条约》等条约,中国收回伊犁,但俄国割占了中国西部约7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④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加强了对新疆地区的控制。‎ ‎1.(2015·浙江选考)新材料的发现始终是史学研究的动力。“丹东一号”沉船经水下考古调查与研究,极有可能是黄海海战中爱国将领邓世昌率领官兵与日军激战的战舰。它是 (  )‎ A.“致远”舰 B.“定远”舰 C.“靖远”舰 D.“经远”舰 A [根据所学,黄海海战中爱国将领邓世昌率领官兵与日军激战的战舰是“致远”舰,故A项正确。]‎ ‎2.(2017·浙江学考)清朝林福祥《平海心筹》记载:“初十日(‎1841年5月30日)辰刻,逆夷……抢劫,予闻锣声不绝,即带水勇应之……来会者众数万,刀斧犁锄……将夷兵困在垓心矣。”该记载反映了(  )‎ A.三元里抗英斗争 B.黄海海战 C.反割台斗争 D.义和团运动 A [从材料的时间看,1841年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故记载的应为三元里抗英斗争。]‎ 近代前期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主要特征 ‎(1)阶级的广泛性。原因是外国的侵略对各个阶级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害,各阶级在反对外来侵略、维护国家利益方面具有一致性。‎ ‎(2)组织的多样性。既有政府组织的军事斗争,如黄海海战、收复新疆等,又有人民自发组织的反抗行动,如三元里人民抗英、反割台斗争及义和团运动等。‎ ‎(3)眼界的开放性。这是因为列强在打开中国大门的同时,也开阔了人们的眼界,使人们看到了西方的先进与中国的落后。‎ ‎(4)结果多失败。除左宗棠收复新疆,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主权外,其余基本上以失败告终。‎ ‎(5)斗争的阶段性。从鸦片战争到《辛丑条约》的签订,以反侵略为主,表现为直接对外,原因是列强的侵华方式表现为直接的武装侵略。《辛丑条约》签订后,则往往把反帝与反封建的斗争结合在一起,原因是反动政府成为帝国主义侵华的工具。‎ ‎(2016·金华十校调研)有人写了一副悼念清朝晚期某重要官员的挽联;“幕府封疆,书生侯伯,孝廉宰辅,疏逖枢机,系天下安危垂二十年,魂魄常依帝左右;湖湘巾扇,闽浙楼船,沙漠轮蹄,中原羽檄,壮圣主威灵于九万里,声光远烁海东西。”该官员是(  )‎ A.林则徐 B.李鸿章 C.曾国藩 D.左宗棠 D [林则徐是福建人,不符合材料中“湖湘巾扇”信息,故A项错误;李鸿章是安徽合肥人,故B项错误;曾国藩虽是湖南人,但与“沙漠轮蹄”信息不符,故C项错误;由材料“湖湘”“沙漠”可知是收复新疆的左宗棠,故D项正确。]‎ ‎1.(2016·嘉兴高一期末)以下是某晚清人物的传记目录(部分):三、黑旗壮大……七、参加中法战争……九、领导台湾保卫战。该人物最有可能是(  )‎ A.邓世昌 B.刘永福 C.徐骧 D.李鸿章 B [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已牺牲,不可能“领导台湾保卫战”,‎ 故A项错误;材料中“黑旗壮大”说明是黑旗军,“台湾保卫战”说明参加反割台斗争,故B项正确;徐骧属于义军,不是黑旗军将领,故C项错误;李鸿章没有领导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故D项错误。]‎ ‎2.邱逢甲《春愁》诗:“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该诗应该创作于(  )‎ A.1894年 B.1895年 C.1896年 D.1897年 C [日本割占台湾的《马关条约》签订于1895年,诗中提到“去年今日”,故其创作于1896年。]‎ ‎3.【加试题】新疆有一座晚清名臣的祀堂,悬挂一副楹联:“提挈自东西……十年戎马书生老;指挥定中外……万里寒鸦相国寺。”它颂扬的是(  )‎ A.刘永福 B.左宗棠 C.李鸿章 D.丁汝昌 B [本题考查历史材料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答时抓住关键信息“新疆”“晚清”“定中外”等,再结合教材知识,可知此人为收复新疆的左宗棠。]‎ ‎4.【加试题】(2016·温州适应性测试)1881年,曾纪泽在一份上疏中写道:“我皇上因俄事日迫,意在转圜,一切情形许臣由电径达总理衙门代奏请旨,已属破格施恩。”这份上疏中所提及的中俄交涉事件是(  )‎ A.俄国支持阿古柏侵占新疆 B.收回伊犁的外交谈判 C.俄国等干涉清政府割辽东 D.清政府设立新疆行省 B [1865年至1877年阿古柏率军入侵中国新疆,史称“阿古柏之乱”,俄国的支持是题干事件的起因,故A项不符合题意;1881年曾纪泽提到的“俄事日迫”,是指收回伊犁的谈判,故B项符合题意;俄国干涉还辽发生在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故C项不符合题意;经过谈判收回伊犁之后,清政府在1884年设立新疆行省,故D项不符合题意。]‎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