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射洪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命题人:涂李平 谢巧巧 审题人:巫盛文 第I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瞿秋白曾作为记者于1920年8月访问苏俄,其后他在《赤都心史》中写道:“实际上‘粮食均配法’,收取农民出产物之全量,为近时西伯利亚以及其余各处农民反抗的真因--这种风潮,我们到莫斯科时已经很甚。”为解决这一问题,苏俄推行的政策是 A. 改收粮食税 B. 农业集体化 C. 余粮收集制 D. 大规模垦荒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实际上‘粮食均配法’,收取农民出产物之全量”可知当时苏俄实行余粮收集制,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引发了农民的不满。随后列宁推行新经济政策,农业上改收粮食税来解决,A选项符合题意。农业集体化是20世纪30年代斯大林实行的政策,与题干时间不符合,B选项排除。余粮收集制是造成农民不满的主要原因,C选项排除。大规模垦荒是20世纪50年代赫鲁晓夫时期推行的政策,与材料时间不符合,D选项排除。‎ ‎2.1933年苏联杂志《为了工业化》写道:“美国的商业和科学与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相结合,在三四年内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效果……”。下面对“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理解正确的是 A. 制定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制定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方针,实施五年计划 C. 实行新经济政策 D. 打破了单一的公有制形式,允许个体经济存在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33年苏联在斯大林模式下,制定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方针,实施经济建设五年计划,快速实现工业化,B项正确。战时共产主政策的实施是1919年-1921‎ 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新经济政策的实行是1921年,至列宁逝世而中止,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D项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关键信息“1933年”“美国的商业和科学与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相结合,在三四年内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效果”等,逐一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 ‎3.苏联的钢铁产量在1938年则仅次于美国和德国,成为世界第二大产钢国。但当时各大国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所占的相对份额是:美国为31.4%,德国为12.7%,英国为10.7%,苏联则为9.0%。这反映出 A. 苏联新经济政策成果显著 B. 美德等国深受经济危机打击 C. 苏联新经济模式结构畸形 D. 德国工业生产开始超过英国 ‎【答案】C ‎【解析】‎ ‎【详解】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是在1925年之前,故排除A项;美、德钢产量和世界制造业产量的份额均为前两名,无法体现美德等国深受经济危机打击,故排除B项;苏联钢产量仅次于美、德,但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的份额却低于美、德、英,说明苏联过分追求钢产量的数额,经济模式畸形,故选C项;从世界制造业产量份额无法推断德国工业生产开始超过英国,故排除D项。‎ ‎【点睛】苏联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是由于斯大林模式的实行,通过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模式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迅速跃居为世界工业强国。但这种模式也造成了苏联经济的畸形发展。‎ ‎4. 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下列选项能表明其“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的是( )‎ A. 对工业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扩大地方权力 B. 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摆脱个人崇拜泥淖 C. 推行“新经济体制”,企业获得独立自主地位 D. 推行“加速发展战略”,以经济管理方法代替行政命令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赫鲁晓夫改革。依据所学可知,“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表明赫鲁晓夫推进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 式;“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指改革没有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桎梏。分析选项,A符合题意; B项错误,赫鲁晓夫也陷入个人崇拜泥淖;C项为勃列日涅夫改革的举措;D项为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 ‎5.有人曾形象地如此比喻:各国到世界市场来做生意,①为这个市场建立了一个做生意的基本准则,②解决了双方货币认可汇率问题,保证公平交易;如果成员国经济复兴与建设出现困难,可以向③申请贷款,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④的规定对所有成员有严格的法律约束。‎ ‎①②③④分别代表的应是 A. 关贸总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贸组织、世界银行 B. 关贸总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贸组织 C. 世贸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世界银行 D. 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贸组织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①为这个市场建立了一个做生意的基本准则,反映了关贸总协定的特点;②解决了双方货币认可汇率问题,保证公平交易,反映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作用;③如果成员国经济复兴与建设出现困难,可以申请贷款,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反映了世界银行的职能;④的规定对所有成员有严格的法律约束,反映了世贸组织的特点。因此选B。‎ 考点: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关贸总协定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贸组织 ‎6.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全球性和地区性的国际组织纷纷建立。下列标志所代表的组织按其成立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 ②①③④‎ B. ②③①④‎ C. ③①②④‎ D. ③②①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①为北美自由贸易区,它成立于1992年,②为亚太经合作组织,它成立于1989年;③为欧洲联盟,它成立于1991年,④为世界贸易组织,它成立于1995年,故正确顺序应为②③①④,B项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有了新的发展。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差距日益缩小 B. 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萧条状态 C. 西方政府对经济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D. 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同时加强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的世界经济形势是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同时加强,二者并不冲突,因此D选项正确,符合题意;在二战以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差距不是日益缩小,而是加大,A说法错误;二战结束后到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出现了“黄金时代”,因此,B项说法违背史实;自由放任政策在罗斯福新政以后就逐渐被资本主义国家所抛弃,所以C项也是违背史实的。‎ ‎8.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贸易及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才真正进入全球化时代,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 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的推动 B. 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 C. 全球范围内对市场经济的普遍认可 D. 交通和通讯技术的进步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准确归因的能力。正确解答本题,要注意明确题干“根本原因”要求,避免答非所问。紧扣题干信息“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田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B项符合题意,正确;A项只能够是重要原因,排除;C项也是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D项实际上从属于B项,排除。故选B。‎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经济格局·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概况及影响因素 ‎9.杨宽在《战国史》中写道:“‘士’原是贵族的最低阶层……由于经济和政治的变革,文化学术相应地发生变革,得到进一步发展,士就大为活跃起来……”这 A. 推动了思想上的“百家争鸣”‎ B. 有利于儒学独尊地位形成 C. 有利于程朱理学的发展 D. 推动了科举制度的改革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的壮大为私学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师资条件,为私学创造了成熟的文化环境,有利于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的繁荣,促成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儒学独尊地位的形成是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与战国时期“士”阶层的活跃无关;C选项错误,程朱理学出现在宋代,与战国时期“士”阶层的活跃无关;D选项错误,科举制度开始于隋朝,与战国时期“士”阶层的活跃无关。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10. 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 )‎ A. 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 反对进行社会变革 C. 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 以复古为政治目标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通过叙述古代儒者借古讽今,借古代帝王的贤明来批判现实,以达到自己的政治诉求。儒者的这种做法目的就是以此希望君主贤明,社会安定和谐,因此C选项正确。自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现实政治主要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因此A选项错误;B选项材料中没有反映;儒者主张复古不是他们的真正目的,仅仅是一种政治手段,因此D选项错误。‎ ‎【考点定位】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儒者的政治诉求 ‎11.《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 A. 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 B. 形成了完整科学体系 C. 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D. 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 ‎【答案】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墨子》中的“圆”“直线”“正方形”“倍”等定义和农业有关,杠杆原理、机械制造等和手工业有关,这是先秦时期劳动人民在农业、手工业等领域总结的劳动成果,是劳动人民智慧的反映,故C项正确;墨子的科技成就是墨家独有的,没有吸收其他各家的思想,故A项错误;中国古代传统科技一直就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故B项错误;墨家代表的是小生产者的利益,其成就体现不出贵族阶层的旨趣,故D项错误。‎ 点睛:对古代科技考查彰显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考查了历史学科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清楚中国古代传统科技“重经验、重实用”的特点。本题中的D项容易误选,应结合墨家代表的阶级利益考虑。‎ ‎12.在对待天人关系问题上,孔子重人事,轻鬼神;孟子、荀子分别主张“天人合一”“制天命而用之”;韩非子主张无神论;墨子提出人定胜天的“非命”观点。这表明当时 A. 唯物思想初步形成 B. 百家争鸣局面开始出现 C. 人的主体意识增强 D. 思想合流趋势愈加明显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孔子、孟子和荀子以及韩非子、墨子等人在对待天人关系问题上有共同的社会价值观念,都强调人的主体意识,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人的主体意识增强,没有体现唯物思想的初步形成,A项错误。材料强调人的主体意识增强,没有体现百家争鸣的局面的信息,B项错误。材料反映在对待天人关系问题上的,思想家们的主张存在相似的地方,但不能说是思想合流趋势愈加明显,D项错误。‎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中思想的主张,然后找出其共同之处即可知道是“人的主体意识增强”。‎ ‎13.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指 A. 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B. 正统的孔孟学说 C. 糅合了道家、法家等学说的儒学 D. 儒家学说与权术 ‎【答案】C ‎【解析】‎ 材料中的“儒术”指董仲舒糅合了道家、法家等学说的儒学,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是魏晋时期的儒学而非汉代的儒学,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这里的“儒术”不再是正统的孔孟学说,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权术属于法家的,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14.关汉卿代表作《窦娥冤》中有这样的情节:窦娥因冤屈被处斩,当时虽是六月,却天降大雪,此后当地三年大旱无雨。这一剧情蕴含的传统文化观念是 A. 以民为本 B. 天人感应 C. 忠孝节义 D. 安土重迁 ‎【答案】B ‎【解析】‎ ‎【详解】以民为本就是重视人民、“保民而王”的思想,排除A;题干反映大自然的相关现象与统治者制造的冤屈的关系,这很明显体现了天人感应的思想,故选B;忠孝节义是儒家伦理道德,材料没有体现,排除C;安土重迁意思是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指在一个地方住习惯了,不愿轻易搬迁,形容留恋故乡,材料没有体现,排除D。‎ ‎15. 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这反映出当时 A. 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 B. 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 C. 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 D. 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 ‎【答案】D ‎【解析】‎ 魏晋时期,斥责佛教的人在指出佛教在中国传播的危害的同时,强调“父子之亲,君臣之义,夫妇之和,友朋之信”,这正是儒家伦理的体现,也表现了佛教“四大皆空”与它的冲突抵触。‎ ‎【考点定位】必修三·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儒佛道三教的冲突和融合(三教合一)。‎ ‎16.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这一说法( )‎ A. 强调了君主至尊的观念 B. 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 C. 呼应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 D. 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 ‎【答案】B ‎【解析】‎ 据题干中引文可知,朱熹认为国家以民为本,社稷是为民而设立,而君主的地位,取决于国家社稷的存亡。民既然为国家的根本,那么统治者就要努力去争取民心,从而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故B项正确;材料中强调君主的地位取决于国家社稷的存亡,并非强调君主至尊的观念,故A项排除;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存天理,灭人欲”旨在强调用儒家伦理道德规范约束人的行为,维护封建统治,与题干中的民本思想不合,故C项排除;材料中强调的是民本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存在,与“新发展”不合,故D项排除。‎ ‎【名师点晴】中国古代民本思想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始于夏商周时期,发展于春秋战国时期,定型于汉代,此后历朝历代虽有所演变,然而其思想主旨始终没有变化,一定程度上能够使人民安居乐业,促进了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但民本思想也有其阶级和历史的局限性,是为了巩固封建专制统治而提出的。在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仍具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 ‎【试题分析】本题以民本思想为核心内容,体现的是以民为本的思想,折射出时代特点——群众路线,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党始终是群众利益的最忠实的代表。因此在备考复习的过程中需要把现实与热点联系起来,从历史的角度思考分析,从而能够在考试时得心应手 ‎17. 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 A. “心外无物” B. “天地为万物之本”‎ C. “夫形于天地之间也,物也” D. “舍天地则无以为道”‎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思想的演变。王安石认为,人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的活动和人的形体联系在一起,突出了“形”的存在;B、C、D三项均突出了“天地”或“万物”这一“形”的存在。A项是宋明“心学”的观点,“心学”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这明显与王安石的思想相对立。‎ ‎18.在修养理论上,王阳明继承了陆九渊的“发明本心”思想,以“本心”认识“圣贤之心”,反对用先验观念强制管辖心灵。王阳明的这一主张 A. 体现出一定的平等与叛逆萌芽 B. 有效提升了普通大众的个人修养 C. 解放了宋明理学对人们的束缚 D. 被明清三大思想家所继承和发扬 ‎【答案】A ‎【解析】‎ 据材料“以‘本心’认识‘圣贤之心’,反对用验观念强制管辖心灵”可以得出其反对心灵的管辖,体现了平等与叛逆思想的萌芽,A正确;BCD说法均不正确。‎ ‎19.李贽反对把孔子的言论绝对化和盲目迷信,在佛寺生活期间,他谈经读佛供奉孔子,由此可见,李贽并未绝对否定孔子及其思想。这在当时 A. 奠定了近代民主思想的基础 B. 背离了儒家的思想 C. 开启了经世致用之风 D. 促进人们思想的解放 ‎【答案】D ‎【解析】‎ ‎【分析】‎ 材料“李贽反对把孔子的言论绝对化和盲目迷信……并未绝对否定孔子及其思想”并不能体现反对专制的近代民主思想的内容,故A错误;李贽的思想属于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不是背离儒家的思想,故B错误;材料未涉及经世致用的学风,故C错误;“反对把孔子的言论绝对化和盲目迷信”是对正统思想的挑战,有利于人们思想的解放,故D正确。‎ ‎【详解】‎ ‎20.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盖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断的精神实质较为接近的是 ( )‎ A.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 民为根本 C. 天下为公 D. 民贵君轻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解读信息能力。材料表达了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和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所以选C。‎ ‎21.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他所抨击的是( )‎ A. 先秦儒学 B. 汉代经学 C. 隋唐佛学 D. 宋明理学 ‎【答案】D ‎【解析】‎ ‎【详解】宋明理学研究心性之学,不注重实际的空谈,“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明心见性之空言”可知作者反对的是宋明理学,D正确;先秦儒学不符合“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A错误;汉代经学注重对儒家思想经典的研究,B错误;隋唐佛学是吸收外来宗教的思想,不符合材料主旨,C错误。‎ ‎22.下表所示内容为《我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科技类名录项目(部分)》.它反映出我国古代科技的重要特点是 A. 技艺先进 B. 体系完整 C. 实用性强 D. 注重实验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古代科学技术。中国珠算和二十四节气体现不出技艺先进,故A项错误。体系完整从材料中无法得出,也不符合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故B项错误。从图表中非物质文化遗产项名称可知,我国古代科技都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注重实用,故C项正确。注重实验是西方科学技术的特点,故D项错误。‎ ‎23.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在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学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 A. 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判 B. 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 C. 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价值 D. 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中唐太宗不喜欢“无丈夫之气”的萧子云的书法,而喜欢王羲之的书法。显然,王羲之的书法因为具有“丈夫之气”及其它艺术特色而“尽善尽美”,深得唐太宗及当时人民所喜爱。此一点,正是王羲之书法艺术高超所带来的结果,同时也和唐太宗时期唐朝国力强盛的时代特点不无关联。故C项正确;材料中唐太宗并未明确规定整个社会要对王羲之的书法加以认同,故“决定”表述错误。且“皇帝的好恶”对“社会对艺术的评判”只能起浅层次的影响作用;王羲之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地位确立的深层原因应当从王羲之自身书法艺术的高超及历史的选择进行考虑。故A项错误;王羲之的艺术成就较高,但“不可超越”材料并未提供足够信息支撑。故B项错误;材料所问为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确立的原因,“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只解释了太宗时期唐朝和南朝后期社会对艺术的认可风格不同。D项不是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确立的原因,且不具备普遍性。故D项错误。‎ ‎24.北宋画家论及山水画的创作,提出“春山烟云绵联,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阴,人坦坦;秋山明净摇落,人肃肃;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该认识反映的中国山水画的特征是 A. 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 B. 强调以花鸟为主要描绘内容 C. 注重对客观自然景物的逼真摹写 D. 强调人物为核心的布局构图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山水画的特征。依据材料可知,该画家以“人欣欣”、“人坦坦”、“人肃肃”、“人寂寂”来表达“春夏秋冬”的景致,体现出中国山水画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注重传达不同意境,符合山水画的特征。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强调以花鸟为主要描绘内容是花鸟画的特征,不是山水画的特征;C选项错误,山水画家往往并不拘泥于对客观自然景物的逼真摹写,而是一种写意;D选项错误,强调人物为核心的布局构图是人物画的特征,不是山水画的人。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25.“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词事……”这说明戏曲 A. 最初在民间街坊兴起 B. 剧本多源于历史典故 C. 拓宽了史学研究的视野 D. 具有社会教化功能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父诫其子,兄勉其弟”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说明戏曲具有社会教化功能,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戏曲的起源;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戏曲剧本的来源;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戏曲对史学研究的影响。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非选择题(50分)‎ ‎26.一个时期的某种思想或思想解放运动的出现会给一个时代打下时代烙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的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他们力求改变现状,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呼唤建立新的社会,从而推动了百家争鸣的产生和发展。‎ ‎——据李静、萧红恩《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的历史比较》‎ 材料二 宋代在哲学方面突破了五代以来沉闷墨守的局面,伴随通经致用,讲求义理以及疑古思潮的兴起,出现了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颐、程颢、朱熹、陆九渊为代表的理学等诸多流派。……宋儒诸子融会各家,援佛入儒,建构成新儒学体系,不仅升华了抽象思辨,而且高扬士人刚健挺拔的道德理性和节操意识。‎ ‎——杨迪《如梦如幻的大宋王朝》‎ 材料三 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能诵数十篇而小变其文,即可以取功名,而钝者至白首而不得遇。老成之士,既以有用之岁月,消磨于场屋之中;而……得之者,又易视天下国家之事,以为人生之所以为功名者,惟此而已。故败坏天下之人才,而至于士不成士,官不成官,兵不成兵,将不成将。”‎ ‎——顾炎武《日知录》‎ 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背景。根据材料指出古代中国的百家争鸣承担的历史使命。‎ ‎(2)据材料二,指出宋代理学兴起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影响。‎ ‎(3)材料三中,顾炎武认为当时禁锢人才的因素是什么?材料三体现了作者什么进步思想?‎ ‎【答案】(1)背景:社会生产力发展,旧的社会制度已不适合时代需要;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建立新的社会。‎ 使命:促进社会转型,呼唤新的社会。‎ ‎(2)原因:通经致用,讲求义理及疑古思潮的兴起;宋儒诸子融汇各家,援佛入儒。‎ 历史影响:维系专制统治,压抑人的自然欲求;升华抽象思辨,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性格(人格建树、民族气节、道德素养、社会责任感等)。‎ ‎(3)因素:以理学为标准的科举考试。‎ 思想:经世致用,学以致用 ‎【解析】‎ ‎【详解】(1)依据材料一“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地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他们力求改变现状。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呼唤建立新的社会”可以得出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背景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旧的社会制度已不适合时代需要,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建立新的社会。依据材料一“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呼唤建立新的社会”可以得出古代中国的百家争鸣承担的使命是促进社会转型,呼唤新的社会。‎ ‎(2)依据材料二“宋代在哲学方面突破了五代以来沉闷墨守的局面,伴随通经致用,讲求义理以及疑古思潮的兴起”、“宋儒诸子融汇各家,援佛入儒,建构成新儒学体系”可概括得出宋代理学兴起的原因。依据材料三“不仅升华了抽象思辨,而且高扬士人刚健挺拔的道德理性和节操意识”结合宋明理学的影响从巩固专制统治、压制人的正常欲望、抽象思想思维的发展及中华民族的塑造等角度概括作答。‎ ‎(3)依据材料三“能诵数十篇而小变其文,即可以取功名”、“悄磨于场屋之中”即可概括出禁锢人才的因素与科举制度有关;依据材料二“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可得出作者的学以致用的进步思想。‎ ‎27.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明代小说繁荣,在唐传奇、宋话本所载故事基础上形成了《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名著。明中后期,文人与市民的关系日益密切,出现了一批描写市民生活的文人士子,他们更多地使用通俗生动的日常语言,塑造了众多商人、手工业者和市井小民的形象。‎ 明代小说中的一些情节被人们津津乐道,如“桃园三结义”“大闹天宫”等。这些小说不仅增长人们的知识,开阔眼界,而且影响了人们的观念。明代有人认为,小说“虽稗官之流,而劝善惩恶,动存鉴戒,不可谓无补于世……读之使人喜而手舞足蹈,悲而掩卷堕泪者,盖亦有之”。‎ ‎——摘编自周先慎《明清小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小说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代小说在当时所起的社会作用。‎ ‎【答案】(1)原因:唐宋元文学发展,留下了大量的素材;文人士大夫积极参与创作;小说通俗易懂,接近日常生活,易于被民众接受;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扩大。‎ ‎(2)作用:满足了民众的文化需求;有一定教化功能;提升民众的知识水平。‎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明代小说繁荣的原因要从原来的文学基础就好、文人士大夫个人积极的努力创作以及小说通俗易懂的自身优点等多角度分析即可。从材料的具体内容来看明代小说在当时所起的社会作用主要从满足了民众的文化需求、影响了人们的现念即有一定教化功能和提升民众的知识水平多角度论述即可。‎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法、德、西班牙四国于20世界70年代组建“空中客车”(民航飞机)跨国公司。英国生产机翼,西班牙生产尾翼,德国生产机身,法国生产座舱和电子系统,最终都被运到法国图卢兹总装。 ‎ 四国政府每年也给空中客车以大量的补贴,空客公司还吸纳了欧洲一流的飞机制造技术和优秀人才,欧洲共同体的形成也给了空客实实在在的便利,各国之间的货物交通运输免去了关税。80年代后,它日益成长为全球第二大飞机制造企业。对于空客的崛起,法新社评论说:“这不仅是欧洲繁荣的有力证明,也是欧洲各国精诚合作打败美国超级霸权的象征。” ‎ 材料二 21世纪以来,美国波音(飞机)公司和空中客车公司为了争夺全球市场份额展开激烈竞争,美国指责空客公司接受政府补贴违犯贸易自由准则,并诉诸于世界贸易组织。最终在WTO裁决下双方达成相互妥协的“空客协议”。 ‎ ‎——以上均摘编自《波音和空中客车公司的竞争》 ‎ ‎(1)根据材料一,概括空客公司崛起的原因,说明其意义。‎ ‎(2)材料二中两大公司的争端及最终解决说明了什么?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原因:政府扶植与支持;集中了先进技术与人才;欧共体的建立。意义:是欧洲经济繁荣发展的标志;有利于抗衡美国经济霸权。‎ ‎(2)说明:世界经济向着制度化(体系化)发展。(世界贸易组织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有利于解决经济贸易争端等)。看法: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解析】‎ ‎【详解】(1)原因:依据材料一“英、法、德、西班牙四国于20世界70年代组建“空中客车””可知是政府扶植与支持;依据材料一“空客公司还吸纳了欧洲一流的飞机制造技术和优秀人才”可知是集中了先进技术与人才;依据材料一“欧洲共同体的形成也给了空客实实在在的便利”可知是欧共体的建立。意义:依据材料一“这不仅是欧洲繁荣的有力证明,也是欧洲各国精诚合作打败美国超级霸权的象征。”可知是是欧洲经济繁荣发展的标志以及抗衡美国经济霸权的需要。‎ ‎(2)说明:依据材料二“最终在WTO裁决下双方达成相互妥协的“空客协议””可知世界经济向着制度化发展。看法:依据材料和所学从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回答。‎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