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安徽省蚌埠五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
安徽省蚌埠五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 6月月考试题 一、单选题 1.“湿耕泽锄,不如归去”,“且溉且粪,长我禾黍”这种言语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的什么优良传统( ) A.男耕女织 B.精耕细作 C.自给自足 D.小农经济 2.明代中期以后,私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取代以前占主导地位的官营手工业。这主要是因为( ) A.官营作坊产品有限 B.私营作坊工人增加 C.资本主义的萌芽发展充分 D.商业经济的发展 3.唐朝时,蔬菜品种日益丰富,开始出现原产于地中海的莴苣、印度的刀豆、波棱国(今尼泊尔)的菠菜等。这一情况透露出唐朝( ) A.对外交流的繁荣 B.农业生产的发达 C.西域都护的设置 D.泉州口岸的开放 4.下图是根据付筑夫《中国经济史论丛》整理而成的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趋势图。影响图中经济发展指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土地政策 B.赋税政策 C.政治形势 D.自然灾害 5.新航路开辟后,人类历史发生了重大的转折,这一“转折”主要是指( ) A.使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发生了转移 B.世界各民族开始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 C.人类社会开始向资本主义时代过渡 D.欧洲经济发展逐渐超过亚洲成为世界的中心 6.1603 年,一位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我在这里听到一个谚语: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之所以出现这一谚语,主要是因为西班牙( ) A.对殖民地疯狂掠夺 B.工商业的发展迅速 C.贵族阶层生活奢靡 D.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7.马克思指出:“机器只是一种生产力,以应用机器为基础的现代工厂才是生产上的社会关系。”材料中“社会关系”的产生源于( ) A.文艺复兴 B.新航路开辟 C.工业革命 D.第二次工业革命 8.关于三次科技革命,有学者提到,过去二百多年中,人类经历的三次科技革命的特征,第一次科技革命是机械化,第二次科技革命是规模化,第三次科技革命则是深度全球化背景下的“个性化”。下面关于三次科技革命特征的阐述正确的是( ) A.三次科技革命都脱离了生产实践 B.“个性化”是指贸易保护主义日益抬头 C.“机械化”指的是电力的广泛应用 D.“规模化”是指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 9.史载:“佛山针行向称大宗,佣工仰食以千万计。自有洋针,而离散殆尽矣。”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经济的彻底解体 B.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C.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国人崇洋媚外的思想 10.下面是1904~1920年近代中国民间资本在新式工业及新式金融业中所占比重的统计表。据表可推知这时期( ) 类别 1904年 1912年 1920年 在新式工业中所占比重 38.2% 70.9% 79.8% 在新式金融业中所占比重 0 27.5% 51.4% A.民间资本掌控国家经济命脉 B.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C.列强对华侵略受到有效抵制 D.民间资本发展迅速 11.下图为新中国不同时期国民经济成分比例变化示意图,对图中变化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反映了建国以来经济政策的调整 B.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过程 C.反映了新中国生产力地快速提升 D.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 12.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赶英超美”的口号,1958年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 A.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 B.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 C.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 D.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成熟 13.国际舆论曾高度评价当代中国的开放举措:“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了半个中国”,它是35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是指( ) A.创办深圳等4个经济特区 B.开放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C.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 D.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14.李鸿章曾赞叹一种西方文明:“无智愚长幼之别,无学习译录之难,人手而能用,着耳能得声。坐一室可对百朋,隔颜色而可亲声咳。此亘古未有之便宜,故创行未三十年,遍于各国,其始止达数十里,现已可通数千里。”这项发明是( ) A.电话 B.火车 C.电报 D.电影 15.1930年6月,胡佛签署“斯姆特-霍利关税法”。该法律修改了1125种商品的进口税率,其中增加税率的商品有890种,有50种商品由过去的免税改为征税,这项法律的出台( ) A.部分阻止了危机蔓延 B.促进了美国经济发展 C.放弃了自由放任政策 D.导致了国际关系紧张 16.罗斯福新政时期某艺术家的歌曲唱到:“这样的一天总会到来:USA.再加上一个S,变成美利坚苏维埃。土地归农民所有,工人是工厂的主人,我们掌握了大权,USA.变成USSA.。”歌曲反映出当时( ) A.美国放弃了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 B.一些美国人对新政的本质认识不清 C.新政从根本上改变了工人的处境 D.新政的实施缓解了美国的阶级矛盾 17.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进入“滞胀时期”,对其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 A.生产发展滞缓,通货膨胀严重 B.生产停止发展,通货膨胀停止发展 C.生产停滞导致通货膨胀不断发展 D.通货膨胀激化了社会矛盾,造成了生产停滞 18.十月革命后,苏俄实行余粮征集制;1921年,决定由固定的粮食税取代余粮征集制;1927年,苏联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把分散的农民组织到集体农庄里。这些政策都( ) A.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体现国家高度重视农业生产 C.在一定时期发挥过积极作用 D.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19.宣传海报是一种特殊的政治艺术品。下面是苏联20世纪50年代的一个海报,它反映了( ) A.斯大林模式 B.赫鲁晓夫改革 C.勃列日涅夫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 20.有学者评价二战后某制度“不过是美元交响曲的新篇章”。而“保证美元强大信用的,与其说是黄金,不如说是美国的综合实力与国际威望。”该学者评价的是( ) A.门户开放政策 B.雅尔塔体系 C.布雷顿森林体系 D.马歇尔计划 21.曾经作为中国人主要交通工具的自行车,在汽车、摩托车大行其道的年代,几乎失去立足之地。可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生活观念的转变,它又再度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这说明( ) A.中国的社会生活节奏变慢 B.自行车制造技术不断改进 C.中国人对自行车情有独钟 D.人们环保健身意识的增强 22.杨宁一在其著作《现代化理论》提到现代化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原发型,主要是内部因素,积累、自发转变;一种是传导型,主要不是内部因素,是外部刺激,是回应和学习。以下国家的现代化途径属于同一类的是( ) A.中国、日本 B.美国、日本 C.英国、中国 D.法国、中国 二、材料解析题 23.(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代学术界认为宋朝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有信息革命、金融革命、商业革命…… 材料二 据资料统计:在明朝至清前期 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体系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日后能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史实,指出宋代在“信息革命、金融革命、商业革命”方面的具体表现。(9分)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没有形成强大的日后能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的原因是什么?(9分) 24.(18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公元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为它标志着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之间冲突的开端。在这以前,不存在任何冲突,因为根本就没有全球的联系,遑论全球统一。……由于欧洲人在这一全球历史运动中处以领先地位,所以正是他们支配了这个刚刚联成一体的世界。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英国人在1846年着手制订一项系统的自由贸易政策,紧跟着其他国家也采取了同样的行动。经济活动处于普遍的自由主义环境里,在这种环境下,商业被认为应该不受政治国家限制,因而经济活动依然主要是国家性和全球性的。十个名副其实的世界市场业已创立起来。货币、劳务、金钱、资本和民间往来,差不多不再顾及国界。 ——帕尔默《工业革命:变革世界的引擎》 材料三 电灯的发明和电力系统的应用,使美国率先开启了电气时代,并由此率先进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竞争中,美国很快取代了英法的领先地位,以领头羊的姿态走在了世界前列,正是在电气时代,美国经济后来居上。在20世纪后半叶,又是美国率先开创了信息革命,使美国得以再次走在前列,并保持其领先的优势。 ——摘编自《大国崛起:美利坚后发制人称霸世界》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这一“重要转折点”相关的历史事件(2分),并从全球化的角度分析其历史意义。(6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846年英国着手制定“自由贸易”政策的影响。(6分)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技创新的认识。(4分) 25.(20分)城市化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00年,只有不到2%的英国居民在城市里生活,到了1851年,50%的英国人都成了城里人。农业和交通的发展、新大陆的发现和新商路的开通,特别是生产力的提高,这些都为城市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城市的繁荣则反过来促进了商品批发、运输业、仓储、旅店等商贸服务业,信贷业务也发展起来。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初步实现城市化的国家。1952 年发生的伦敦烟雾事件,更是推动政府拉开了第二次大规模治理城市化负面问题的序幕。这一次英国主要利用法律法规推行“福利国家制度”,以弥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局限性给城市化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不和谐。 ——摘编自马先标燕安《世界城市化历程回顾——兼述英国城市化的特征与启示》 材料二 建国以来,我国城市化发展经历了曲折的历程。1949~1957年,社会经济大幅度恢复发展,城市人口迅速增长,略高于世界平均速度。1958~1960年,城市化进程进入了一个“大跃进”阶段。不正常的激进式增长,结果是农村人口过度流入城市,城市基础设施和各项供应困难,决策层对城市化采取强制性刹车,出现了两次反城市化浪潮。改革开放以来,计划经济体制逐渐放开,国家放松了对人口流动的管制,城市化速度大大加快,到1991年末,城市化率达到26.94%,同类城市数量增长为全球最快。但是东部沿海地区城市无论在城市密度还是城市等级规模方面均优于中西部地区。 ——摘编自连倩倩安乾《中国城市化的历史进程及特征分析》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城市化发展的原因,并分析其影响。 (1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国初期我国城市化发展的特点。 (6分)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B D A C B A C D B D A 题号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D C A D B A C B C D A 二、材料解析题 23.【答案】(1) 信息革命: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金融革命: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商业革命:商业活动不受活动不受时间、空间限制。(9分) (2) 政治上中国的君主专制度日趋腐朽与衰落; 经济上中国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实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 思想上中国厉行文化专制,压制人们思想。(9分) 24. 【答案】(1)事件:新航路开辟(2分) 历史意义: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文明开始交汇融合;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导致欧洲社会出现重大变革。(6分) (2)影响: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发展;拓展了世界市场;进一步确立和巩固了英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对世界其他国家产生深远影响。(6分) (3)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是文明发展的不竭动力;科技创新是增强经济竞争力的关键等(4分,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25. 【答案】(1) 原因:新航路开辟,依托于贸易中心转移一批城市兴起;早期殖民掠夺,促使英国部分港口发展为城市;圈地运动使农业人口大量流向城市;工业革命进行,生产力迅速提高,大批工商业城市出现;科学技术不断发明,通讯与交通设施改善;资本主义经济繁荣推动传统手工业城市转型升级。(8分,任四点即可 ) 影响:积极——城市化进一步推动资本主义工商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促进经济领域的拓展,新部门的兴起;有利于政府职能的改进和法律法规的完善;(4分,任两点即可 )消极——城市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堵、贫富差距拉大。(2分,任一点即可 ) (2)特点:发展过程曲折,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发展速度较快;政府政策对城市化影响大;区域、规模分布不平衡。(6分,任意三点即可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