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南省郑州外国语学校2020届高三高考全真模拟(三)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河南省郑州外国语学校2019年高考全真模拟(三)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1.周人经过克殷之战和周公三年东征,消灭了许多地方势力,造成了广大地区的权力真空,周得以“制五等之封,凡千百七十三国”。这说明分封制 A. 以政治权力重构为前提 B. 从西周时期开始实行 C. 确立周代基本政治原则 D. 稳定西周的统治范围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A项对材料理解错误,分封制得以实行的前提是"周人经过克殷之战和周公三年东征,消灭了许多地方势力,造成了广大地区的权力真空";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开始实行";C项说法错误,西周的主要政治制度除了分封制外还有宗法制和礼乐制度。D项正确,因为"广大地区的权力真空",而实行分封制,可以有效地管理地方,稳定西周的统治。故本题答案选D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2.冬至日来临之前夜,京城百官都于夜漏未尽五刻时穿黑衣服,迎气于“黑郊”行礼毕,改穿红色袍。《后汉书》仪礼志中的这个记载反映出 A. 先黑后红寓意“以汉代秦” B. 阴阳五行思想的盛行 C. 推崇承天理物、天人合一 D. 上层社会贺冬成风俗 【答案】C 【解析】 【详解】冬至昼最短夜最长,以后白昼渐长,黑夜趋短,也就是阴去阳来,朝廷也要集体的相时而动,才能“承天理物”,符合天人合一的思想,C正确;“先黑后红寓意“以汉代秦””是对材料的错误解读,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冬至日来临的仪礼,无法体现阴阳五行思想的盛行,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京城百官在冬至日来临的仪礼,不能体现成风俗,排除D。 3.古代皇帝留臣下赐宴,谓之“曲宴”,这往往是对朝堂议事的延伸。出身行伍的宋太祖,曲宴以武臣为主要对象,在安抚笼络将帅、藩镇等方面,发挥了特殊的作用。对此解释最为合理的是 A. 宋朝重武轻文的策略 B. 五代十国遗风的影响 C. 实用主义政治的需要 D. 宋太祖情感上与武将亲近 【答案】C 【解析】 【详解】曲宴是对朝堂议事的延伸,又以武臣为主要对象,可以联想到宋太祖时期的杯酒释兵权,这是“实用主义政治的需要”,C正确。宋朝重武轻文的策略不符合材料的主旨,A错误;五代十国遗风的影响和“朝堂议事的延伸”这一主题不符,B错误;宋太祖情感上与武将亲近显然不是曲宴的目的,D错误。 4.在价值层面上,理学家否定现实社会中个人的生命、情感、欲望等世俗价值,而明末一些儒家学者在价值取向上正好与之相反,肯定“财之与势固英雄之所必资,而大圣人之所必用”,是“吾人禀赋之自然”。这说明( ) A. 世俗化是明末儒学的主流 B. 经济发展导致思想变化 C. 经济转型加速思想近代化 D. 明末市民文学得到发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肯定“财之与势固英雄之所必资,而大圣人之所必用”,是“吾人禀赋之自然”,反映了在明末商品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市民阶层的基本认识,故B项正确;世俗化不是明末儒学的主流,明末儒学的主流应是理学思想,故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经济发展与思想变化之间的关系,没有体现出思想的近代化,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儒学思想而不是市民文学,故D项排除。 5.在史学研究领域,“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是经常被采用的两个历史分析维度。“主观动机”是指历史事件发生前假定要达成的预期目的,“客观效果”是历史事件发生后所产生的事实结果和影响。纵观古今中外历史进程,对同一个历史事件而言,“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也可能出现相背离的局面……下列选项组合中符合此种现象的是 A. 洋务运动——清末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清末新政 B. 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甲午战后日本怂恿清政府派遣留日学生——庚子赔款 C. 京师大学堂——义和团运动——新文化运动 D. 洋务运动——清末新政——五四运动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所学可知,洋务运动的主观目的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但甲午战争的失败,清政府为支付战争赔款,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提供了社会基础;为了适应帝国主义的需要,安抚统治阶级内部各派系,缓和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1901年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但新政并没有使清政府摆脱内外困境,促进了革命形势的高涨,三者均符合“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出现相背离的局面,A正确;西方列强侵略中国一方面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灾难,另一方面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甲午战后日本怂恿清政府派遣留日学生目的是培养留学生“日中亲善”的感情和服务于日本侵华扩张政策,但客观上传播先进的资本主义思想;庚子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正式形成。故这三项中庚子赔款不符合“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出现相背离的局面,B错误;京师大学堂是戊戌变法时期所设,冲击了科举制,有利于教育近代化;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新文化运动传播了民主、科学,促进了民族觉醒,三者均不符合“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出现相背离的局面,C不符题意;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群众斗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五四运动不符合“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出现相背离的局面,故D错误。 【点睛】洋务运动的直接目的是镇压人民反抗;根本目的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6.晚清以来“青年”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清末是“革命青年”,五四时期是“新青年”,后来则是“进步青年”。其中,“新青年”关心个人的生活和解放,“进步青年”慢慢转向关心整个社会的解放。出现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 B. 工人运动的发展 C. 民族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D. 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材料晚清以来“青年”的发展经历了“革命青年”、“新青年”、“进步青年”三个阶段,其中“进步青年”慢慢转向关心整个社会的解放,是因为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思想基础,并成为无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D正确;五四运动以后“进步青年”慢慢转向关心整个社会的解放,这是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与民族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无直接联系,A错误;五四运动以后陈独秀、李大钊推动青年学生深入工厂宣传马克思主义,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B错误;据所学可知,五四运动期间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的矛盾,C错误。 7.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概论》一书中指出:毛泽东思想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治基础,其中,为立国建国奠定政治基础的是 A. 《新民主主义论》 B. 《论联合政府》 C. 《论人民民主专政》 D. 《论十大关系》 【答案】C 【解析】 【详解】《论人民民主专政》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结合中国实际,论述了即将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性质,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国家对内、对外政策等,为立国建国奠定政治基础,C正确。A和B项是有关民主革命道路的理论;D项是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矛盾处理问题的论断,排除。 【点睛】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全国性政权即将建立的时刻﹐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二十八周年而写的一篇论文。 8.1978年12月,全国第一个可以自由贸易、自由议价的国营河鲜货栈在广州芳村开业。这意味着国家 A. 揭开农业经济体制改革序幕 B. 探索价格管理体制的改革 C. 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D.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试水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材料“1978年12月,全国第一个可以自由贸易、自由议价的国营河鲜货栈在广州芳村开业。”可知,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自由贸易、自由议价的国营河鲜货栈的开业,是对计划经济模式的冲击,价格管理体制的探索,B正确;据材料没有涉及农业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错误;据材料没有涉及所有制形式的探索,C错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1984年,故D错误。 9.恩格斯说,以罗马法为蓝本的《拿破仑法典》,不愧为”典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法典”。他还说,“即使在英国,为了私法的进一步发展,也不得不参照罗马法的诸原则”。恩格斯的这一论述表明 A. 罗马法是罗马帝国的统治支柱 B. 各国法律的制定都参考罗马法 C. 近代欧洲立法深受罗马法影响 D. 罗马法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法律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材料“以罗马法为蓝本的《拿破仑法典》……在英国,为了私法的进一步发展,也不得不参照罗马法的诸原则”反映了罗马法深刻影响了近代欧洲立法,故C正确;材料并未反映罗马法是罗马帝国的统治支柱,故A错误;“各国法律的制定都参考罗马法”说法过于绝对,故B错误;罗马法是维护奴隶制的法律,故D错误。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以罗马法为蓝本”,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罗马法对近代欧洲国家立法的影响出发,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10.两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各类产品产量的增长,其中各经济部门的产出指数(1750年或1800年为1)由下表可以推知,1750年到1900年 年份 棉织品 煤 生铁 汽船 毛织品 人口 1750 1.0 1.0 10 — 1.0 1.0 1800 24 2.1 6.7 1.0 1.4 1.5 1850 267 10.6 83.3 56.0 2.2 3.1 1900 788 53.2 337.2 2402.7 7.2 5.6 ——摘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 A. 新的生产组织形式作用明显 B. 新兴工业发展是人均产出增加的主因 C. 传统产业的发展潜力受制于市场狭小 D. 英国工业生产水平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表明各生产部门的产出均有增长,与人口增长呈正相关,且新兴产业部门如棉纺业、冶金业、机器制造业对人均产出的增长贡献突出,B正确。新的生产组织形式的影响在材料中表现不明显,A错误;传统产业的发展潜力受制于市场狭小说法不符合史实,C错误;从材料信息难以判断英国生产制造在世界范围内的地位,D错误。 11.资中筠在《20世纪的美国》中描述新政时期的某一内容时评价:“过去是从基督教的道德良心出发的私人行为,现在对公民来说是应得的权利,对政府来说是用法律固定下来的义务,从此以后进入了政府经常性的政策。”新政中可以体现该内容的是 A. 施行《紧急银行法令》 B. 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 C. 制定《农业调整法》 D. 通过《社会保障法案》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材料“过去是从基督教的道德良心出发的私人行为,现在对公民来说是应得的权利,对政府来说是用法律固定下来的义务,从此以后进入了政府经常性的政策。”可知,材料中强调由“私人行为--应得的权利--政府经常性的政策”,联系所学可知,这是新政中以立法形式的劳工政策,保护劳工权利,D正确;施行《紧急银行法令》是在金融部门的措施,与材料无关,A错误;《全国工业复兴法》顾名思义是复兴工业的立法,B错误;《农业调整法》是调整农业的立法,与材料无关,C错误。 12.某位学者在2015年12月说到,经过近70年的关税减免,基本上发达国家的平均关税都很低了,只有2%左右,发展中国家的关税水平也已降到9%左右,可供减免的空间其实也不大了。此言论意在说明 A. 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 B. 经济全球化应向纵深发展 C. 发展中国家运用关税保护利益 D. 降低关税有利于经济发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材料“,经过近70年的关税减免,基本上发达国家的平均关税都很低了,只有2%左右,发展中国家的关税水平也已降到9%左右,可供减免的空间其实也不大了。”可知,近70年的关税减免,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可供减免的空间不大,说明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经济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整体,因此要促进全球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经济全球化应向纵深发展,B正确;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尚未建立,故A错误;材料中涉及的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关税问题,而不仅仅说明发展中国家的关税,C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可供减免的关税空间不大,而不是降低关税的意义,D错误。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78年,四川省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确定企业在增收基础上,可以提取一些利润留成。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要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具有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能力,成为具有一定权利和义务的法人。国有企业改革转向实行国家所有权与企业经营权的“两权分离”。1986年,国务院提出推行多种形式的经营承包责任制,给经营者以充分的经营自主权。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其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1994年开始试点。2005年底,52.7%的国家重点企业改制为多元股东的股份制企业,国有中小企业改制面达80%以上。1997年,党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的任务,国有经济主要控制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从一般竞争性行业中逐步退出,开始改变国有企业量多面广和分散的状况。 ——摘编自陈清泰主编《重塑企业制度:30年企业制度变迁》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末,英国经济增长开始放缓,进入“滞胀”时期。撒切尔夫人执政期间,采纳供给学派的经济主张,开始了以国有企业私有化为核心内容的改革。英国政府分阶段对不同类型的国有企业实施了私有化改革。在企业层面的主要措施是,通过企业公开上市、整体出售给私人企业、职工内部持股等方式批出售国有企业的股票,减少政府对企业的控制。从政策层面上看,政府通过放松对企业的各种管制,辅之以减税政策,力争给企业创造更好的市场环境,鼓励企业自由竞争。之后,撒切尔对处于自然垄断和公用事业行业的国企,以及亏损严重的国有企业进行了私有化的改革。通过私有化的改革,英国的国有企业数量锐减,国有经济大规模收缩,国有经济占其GDP的比重降至6%左右。 ——摘编自赵世萍《美国、英国国有企业改革对我国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70年代后中国国企改革主要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进行国企改革的背景,并简要说明英国的国企改革与中国的不同之处。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中、英国企改革的共同影响。 【答案】(1)主要趋势:改革范围:从个别试点到全面展开;企业地位:国企的独立性逐渐增强(或政府对企业干预减少);所有制:从国有独资向股权多元化(股份制)转变(或国有独资企业日益减少,股权多元化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加);经营形式:从工厂承包制(厂长经理负责制)向现代企业经营模式转变;企业布局:从全方位覆盖转为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 (2)背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过多;国企众多,生产效率低下;滞胀危机,经济增长缓慢(或凯恩斯主义失灵);供给学派(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提出。 不同之处:通过出售的方式减少国企数量;私有化程度高;是对原有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局部调整。 (3)共同影响:有利于市场发挥经济调节作用,增强企业的活力(或促进了企业效率的提高);提高了经济的竞争力;降低政府的财政负担,增加政府收入(或改善了政府的财政状况);有利于政府职能的转换。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20世纪70年代后中国国企改革、英国进行的国企改革,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联系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1)20世纪70年代后中国国企改革的主要趋势,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四川省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要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具有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能力,成为具有一定权利和义务的法人”“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997年,党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的任务,国有经济主要控制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从一般竞争性行业中逐步退出”等信息,从改革范围、企业地位、所有制、经营方式和企业布局等方面的变化来回答。 (2)英国进行国企改革的背景,可以根据材料中的“英国经济增长开始放缓”“采纳供给学派的经济主张”等信息,以及时间信息“20世纪70年代末”所反映的当时英国的经济发展状况来回答。英国的国企改革与中国的不同之处,可以根据材料二中的“通过企业公开上市、整体出售给私人企业、职工内部持股等方式批出售国有企业的股票,减少政府对企业的控制”“通过私有化的改革,英国的国有企业数量锐减,国有经济大规模收缩,国有经济占其GDP的比重降至6%左右”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 (3)中、英国企改革的共同影响,可以根据材料中的“给经营者以充分的经营自主权”“鼓励企业自由竞争”等信息,并结合所学,从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增强企业活力和提高经济竞争力、降低政府财政负担、转变政府职能等方面来回答。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著作 编纂思想 《史记》(西汉) 强调“实录”直书”。“述往事,思来者”。“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汉书》(东汉) 贯穿五德终始说和五行灾异说等经学观念,着重追述西汉帝业、功德。 《隋书》(初唐) 以史为鉴,“览前王之得失,为在身之龟镜”,着重探讨前代典籍制度、吏治得失和君臣之道。 《新唐书》(北宋) 认为据藩镇立国的后晋编修的《旧唐书》不合正统而对其删改;“专事褒贬”,以伦理纲常品评史事。如赞誉大儒韩愈却只字不提玄奘、僧一行的事迹。 提取表格中两部或两部以上历史著作的关联信息,围绕“历史编纂”自行拟定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答案】示例1:观点:历史编纂应该直书真实的客观史实。 说明:汉代的《史记》强调“实录”和“直书”,在真实的史实基础上探讨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历史发展变化规律,这是历史编纂的典范。随着儒家思想的官方化和社会化,加上唐宋文人为应对儒学危机发起的儒学复兴运动和古文运动的影响,宋代的《新唐书》侧重以三纲五常为道德准绳,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主观褒贬过多,还删改《旧唐书》的原始文献,这不利于全面、客观地了解历史。 示例2:观点:历史的编纂思想应呈现明显的时代性。 说明:两汊时期儒学统治地位逐渐确立,《汉书》的編纂贯彻了天人感应等经学观念,致力于追述汉代功德。初唐《隋书》的编纂反映了当时唐朝统治者正积极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致力于完善君主制度和官僚制度。宋代《新唐书》的編纂则明显受唐宋儒学危机下儒学复兴运动的影响很大,有明显的纲常正统观念和排佛倾向。 示例3:观点:历史编纂有让历史经验服务于现实的社会功用。 说明:旱在汉代,《史记》就已经强调¨述往事”以“思来者”,探讨历史发展变化的规律。唐朝《隋书》的编纂也尤为重视“以史为鉴”,吸取历史经验和教训以服务于唐朝君主制度和官僚制度的创新和完善。宋代《新唐书》的編纂也发挥了强化正统观念,挽救儒学危机,稳定统治秩序的作用。 【解析】 【详解】根据表格中史书编纂思想,可以分为三种观点,观点1:历史编纂应该直书真实的客观史实。在论述时可以从正反两方面论述,比如司马迁主张“直书”,宋代的《新唐书》侧重以三纲五常为道德准绳,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主观褒贬过多,还删改《旧唐书》的原始文献,这不利于全面、客观地了解历史。观点2:历史的编纂思想应呈现明显的时代性。《汉书》编纂体现了这一观点。论述此观点时应当结合当时的时代特征进行论述。如《汉书》贯彻了天人感应等经学观念,致力于追述汉代功德。初唐《隋书》的编纂反映了当时唐朝统治者正积极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致力于完善君主制度和官僚制度。宋代《新唐书》的編纂则明显受唐宋儒学危机下儒学复兴运动的影响很大,有明显的纲常正统观念和排佛倾向。观点3:历史编纂有让历史经验服务于现实的社会功用。论述过程中应当注重从以史为鉴角度展开。如《史记》主张“述往事”以“思来者”,强调历史发展变化规律。唐朝《隋书》的编纂也尤为重视“以史为鉴”,吸取历史经验和教训以服务于唐朝君主制度和官僚制度的创新和完善。宋代《新唐书》的編纂也发挥了强化正统观念,挽救儒学危机,稳定统治秩序的作用。 15.材料 民国时期土地兼并大量存在,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扶植自耕农”是国民政府抗战时期和抗战后实行的一项重要的土地改革政策。1941年蒋介石曾说“必须土地政策能够推行,土地问题获得真正解决,然后我们三民主义革命的革命理想,才能全部贯彻,而目前抗战建国的大业,才能得到最后的成功!”在借助欧美土地政策理论的基础上,1932年,蒋介石邀请萧铮等学者召开土地问题讨论会,经过两个月的讨论,通过了包括防止土地投机、改善租佃关系、积极扶植自耕农、筹设土地金融机关等内容的国民党土地原则十项,此外,还设有地政学会等学术团体,并克服阻力出台了土地金融政策。1941年,随着地政署的建立,土地改革在广西、四川、福建、甘肃等地的试验区展开。从全国看,抗战时期扶植自耕农只涉及全国14省82县,与全国县数与农户相比,所占比例极小。且因多种原因,“扶植自耕农”的土地改革未能很好地实现 ——摘编自黄正林:《国民政府“扶植自耕农”问题研究》 (1)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简述20世纪三四十年代国民政府“扶植自耕农”政策出台的历史背景。 (2)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概括国民政府推行土地改革政策过程的特点,并分析其政策收效有限的原因。 【答案】(1)孙中山三民主义中“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 思想指引;欧美国家理论与方法影响;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土地问题日益突出,社会矛盾尖锐;抗战时期粮食问题严峻;国民政府抗战建国纲领的提出。 (2)特点:借助学者研究意见;顶层设计,配合相关土地金融、借贷政策;试验先行,在全国进行试点开展。 原因:本质上由国民党阶级性质决定,维护私有是其统治的阶级基础;受权贵、官僚阶层的反对和有产者的普遍质疑(社会阻力大),难以全面推开;后期国民政府统治的失势,政策难以延续 【解析】 【详解】(1)依据材料“然后我们三民主义革命的革命理想,才能全部贯彻”可知是孙中山三民主义中“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的思想指引;依据材料“在借助欧美土地政策理论的基础上”可知欧美国家理论与方法影响;依据材料“民国时期土地兼并大量存在,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可知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土地问题日益突出,社会矛盾尖锐;结合所学可知抗战时期粮食问题严峻以及国民政府抗战建国纲领的提出。 (2)特点:依据材料“蒋介石邀请萧铮等学者召开土地问题讨论会”可知借助学者研究意见;依据材料“通过了包括防止土地投机、改善租佃关系、积极扶植自耕农、筹设土地金融机关等内容国民党土地原则十项”可知顶层设计,配合相关土地金融、借贷政策;依据材料“土地改革在广西、四川、福建、甘肃等地的试验区展开”可知试验先行,在全国进行试点开展。原因:依据材料和所学从国民党阶级性质、社会阻力以及后期国民政府统治的失势和政策难以延续等思考回答。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从一开始,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就与希特勒为敌,但这些国家并没有插手战争初期事态的发展……1940年,希特勒迅猛善战的陆军和技术娴熟的空军可以继续东征西讨了。希特勒的空军擅长闪击,水平一流。巴黎的高层信心十足,他们根本不认为希特勒的军队会占领法国的土地,法国的大多数领导人认为,此次战争将是一战的重演,打的是防守和封锁,他们寄希望于面向德国的一条长长的防御工事……由于英国迟迟没有派兵支援,法国一开始只得孤军作战……1940年6月14日,正是撤离敦刻尔克的十天后,第一批德国士兵已被准备好挺进法国,法国的政府高层,不等他们驱车离开巴黎,他们的心便早已飞走。倘若法国善于利用对地形的熟悉,抓住德国供给线漫长薄弱的软肋,再调动起爱国精神,法国便可以在崎岖的山脉里重整旗鼓,继续作战。然而,失败的情绪还是占了上风。6月17日,一位美国记者到达被德军占领的巴黎,他这样描述当时的氛围:“我感到,眼前的法国社会陷入了彻底的崩溃。”五天之后,法国已经准备正式签署投降书。6月22日下午稍晚时分,在法国的一片森林里,法国代表签署了停战协定,成了战争中第一个崩溃的民主国家……信心满满的希特勒独自作出决定,在1941年进攻苏联,他自信的认为用不上半年就能征服苏联……东京的日本领袖意识到,他们有了打败宿敌的大好机会,寒冬将近,打消了日本袭击苏联的念头……英美对日本的敌意越来越浓,这些都促使日本做出攻击赤道附近地区的决定。 ——杰弗里·布莱内《20世纪简史:从无线电到柏林墙》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请分析法国沦陷的原因。 (2)结合材料和所学,请分析法国沦陷后给二战带来影响。 【答案】(1)国际上绥靖主义盛行;德军精良的装备和精心的作战计划;法国军事思想的保守;国防观念的淡薄。 (2)极大的增长了德国纳粹侵略扩张的气焰;使得纳粹加紧了对苏联的侵略;使得英国面临入侵威胁;加速日本的侵略步伐;大大加快了二战的战争进程;改变了同盟国和协约国的力量对比;加速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解析】 【详解】(1)依据材料“希特勒迅猛善战的陆军和技术娴熟的空军可以继续东征西讨了。希特勒的空军擅长闪击,水平一流”可知德军精良的装备和精心的作战计划;依据材料“他们寄希望于面向德国的一条长长的防御工事”可知法国军事思想的保守;依据所学可知国际上绥靖主义盛行以及法国国防观念的淡薄等。 (2)依据材料“信心满满的希特勒独自作出决定,在1941年进攻苏联,他自信的认为用不上半年就能征服苏联”可知增长了德国纳粹侵略扩张的气焰以及促使德国加紧了对苏联的侵略;依据材料“促使日本做出攻击赤道附近地区的决定”可知加速日本的侵略步伐;结合所学可知加快了二战的战争进程、改变了同盟国和协约国的力量对比以及加速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等。 17.材料 孙家栋,辽宁复县人。运载火箭与卫星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 1951年,孙家栋被派往苏联茹科夫斯基工程学院学习,5年后以所有功课全部满分的成绩毕业,回国后不久进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从事导弹研制工作。1967年,经钱学森推荐负责人造卫星的总体设计,并在“文革”的混乱环境中排除困难开展工作。1970年4月,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此后,他先后担任我国第一颗遥感返回式卫星、第一颗通信卫星、静止轨道气象卫星、资源探测卫星、北斗导航卫星等应用卫星大系统的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也是我国“嫦娥一号”探月工程的总设计师。他十分重视人才培养,通过航天实践,培养了一批优秀的航天科技人才。他的事迹受到了我国乃至世界航天界科技人员的敬佩与赞誉。 ——摘编自党波涛《中华民族脊梁故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家栋取得的成就并说明其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孙家栋取得以上成就的意义。 【答案】(1)成就:①在卫星技术与运载火箭方面做出巨大贡献;②为我国乃至世界航天事业培养了人才; 原因:①自身具有的爱国精神与不畏困难、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②新中国建立,国家重视工业建设与国防建设;③改革开放后,国家重视科技与航天事业的发展; (2)①推动了我国国防事业的发展,为国家安全提供保障;②促进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③培养了科技人才,为国家科技事业的长远发展打下基础;④赢得广泛赞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解析】 【详解】(1)成就:依据材料“运载火箭与卫星技术专家”可知在卫星技术与运载火箭方面做出巨大贡献;依据材料“通过航天实践,培养了一批优秀的航天科技人才”可知为我国乃至世界航天事业培养了人才。原因:依据材料“并在“文革”的混乱环境中排除困难开展工作。”的信息和所学可知孙家栋自身具有的爱国精神与不畏困难、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结合所学从新中国初期重视工业建设与国防建设以及改革开放后,国家重视科技与航天事业的发展等思考回答。 (2)依据材料“他十分重视人才培养,通过航天实践,培养了一批优秀的航天科技人才。”可知培养了科技人才,为国家科技事业的长远发展打下基础;依据材料“事迹受到了我国乃至世界航天界科技人员的敬佩与赞誉”可知赢得广泛赞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结合所学可知推动了我国国防事业的发展、促进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以及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等。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