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2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1届一轮复习人民版专题史专题二 第8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学案
第8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一)五四运动 1.背景:1919年,巴黎和会拒绝了中国收回国家主权的正当要求。 2.经过:运动的中心在北京,主力是学生;后期运动中心转移到上海,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3.成果 (1)北洋军阀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亲日卖国贼职务。 (2)中国外交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4.性质:是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5.意义: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近代社会转型的新起点 五四运动的倾向几乎决定了以后几十年中国的思想、社会和政治的发展。在这场思想骚动中开始形成的深刻的社会和民族意识一直长盛不衰。五四以后,新知识分子继续和更强烈地要求现代“科学文化”,要求有一个有效力的政府以保证多民族国家大家庭中各民族的独立和平等。 ——周策纵《五四运动史》 核心论点:五四运动成为近代社会转型的新起点。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条件: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2.成立: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规定党的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 3.制定民主革命纲领:1922年,中共二大指出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三)国民革命 1.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1)背景:工人运动的挫折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孙中山决定“以俄为师”,同意以“党内合作”的方式同中国共产党合作。 (2)标志:1924年年初,中国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国民革命运动由此兴起。 2.北伐战争 (1)开始: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2)成果:1927年年初,国民革命军占领南京、上海,北伐战争取得巨大成功。 3.国民革命的失败 (1)标志: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分别制造了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政变。 (2)原因 ①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 ②中国共产党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 (3)意义:是中国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动摇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国民革命的新特点 与辛亥革命相比,这场革命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变迁更加密切相关,革命的社会动员程度和民众参与积极性更加高涨,是在对政治共同体作出新的解说(新三民主义)的前提下,由一个新的政治上层来取得政权,建立起更强有力的政治体制。它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 ——陈勤《中国现代化史纲——无法告别的革命》 核心论点:国民大革命的特点是群众基础广泛,革命的社会动员程度和民众参与积极性更加高涨。 (一)国共十年对峙 1.“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 (1)背景 ①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②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决定秋收时发动武装起义。 (2)开辟: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3)内容:开展土地革命;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进行武装斗争,粉碎国民党“围剿”。 2.红军长征 (1)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2)开始: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3)遵义会议 ①内容: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②意义: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4)胜利: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 (5)意义:为中国革命锻炼和保存了一大批骨干,也为中国革命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 中国革命与苏联的关系 莫斯科支持中国共产党按照俄国革命的模式发动苏维埃革命,从政治方针一直到具体政策文件的制定。但是,在经历了一系列惨重的失败之后……土生土长的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中迅速崛起,或可谓一种必然。 ——沈志华 核心论点:中国革命道路的选择经历了照搬苏联“城市中心论”到“工农武装割据”的转变,在遵义会议前中国革命受到苏联的影响。 (二)解放战争 1.背景: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坚持内战和独裁的方针,在美国的支持下,阴谋发动内战。 2.爆发:1946年夏,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 3.进程 (1)土地改革:1947年,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2)战略反攻: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3)战略决战:1948年9月至1949年年初,连续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4)胜利: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解放南京。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依据: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2)标志: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3)历史意义 (4)历史经验:走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解放战争战略反攻时刻的到来 1947年12月,毛泽东饱含激情地说:“人民解放军的主力已经打到国民党统治区域里去了。……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毛泽东的话“富有历史感地把新民主主义的胜利,看成整个民主革命的胜利。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但它的事业在北伐战争中得到了延伸, 在解放战争中得到最后的胜利”。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核心论点:解放军的战略反攻预示着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辛亥革命的伟大事业在北伐战争中得到了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得到最后的胜利。 【漫画解史】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信息提取:巴黎和会结果是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同为战胜国的中国在国际上依然毫无尊严。 【图解历史】 五四运动 【图解历史】 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漫画解史】 “国民大革命”的特征 信息提取:“国民革命”因为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往往称为“国民大革命”。 【图解历史】 遵义会议 信息提取: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把党的路线转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轨道上来。 【构图解史】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四个转移 【漫画解史】 “假和平,真内战” 信息提取:漫画《小距离》选自1945年8月《自由画报》,漫画中共产党人的下方是打狗棒,说明共产党做好了应对的策略。 【图解历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教材补遗】 1.有关中华民国问题 中华民国简称“民国”,是1912年至1949年中国的国家名称。中华民国分为三个历史时期: (1)南京临时政府时期(1912年1月至3月)。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在南京组建临时政府,它是仿照西方资产阶级共和国建立的政权。 (2)北洋政府时期(1912年至1928年)。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组织了第一个北洋军阀政府,其后,黎元洪、冯国璋、徐世昌、曹锟相继任北洋政府总统。它以“中华民国”为招牌,实质上是地主和买办阶级的联合专政。 (3)国民政府时期(1927年至1949年)。1927年4月国民党新军阀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它打着“中华民国”的旗号,发展买办的封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实行专制独裁统治。 2.第二条战线 (1)概念: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广大爱国学生、工人、市民及其他阶层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反对美军暴行,反对 蒋介石集团的内战、独裁、卖国政策的爱国民主运动。它是相对于军事斗争的第一战线而言的,故称第二条战线。 (2)主要事件:①抗议美军暴行运动。②“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③台湾人民“二二八起义”。 (3)历史意义:国统区的民主运动有力地配合了人民解放军反击蒋介石军队进攻的战争(第一战线)。 重点一 新民主主义的开端——五四运动 【论点】 图一反映了五四运动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通过《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利由日本继承; 图二说明五四运动的成果是罢免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的职务,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图三说明学生的爱国行为形成了五四精神。 五四运动的影响 史料一 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五四运动中形成了“一批倾向俄国、倾向社会主义的先进分子”,他们“渐知工人阶级势力比学生力量大了”,开始“实行和工人阶级接触而做工人运动了”。 ——《中共党史资料选编》 史料二 五四时期提倡新生活成为当时进步青年的主张。当时妇女的面貌(服饰、发型等)变化较大,提倡个性解放,主张男女平等和妇女参政。新式知识分子对传统家庭进行了批判,家庭婚姻观念发生了根本变化。 ——《五四运动研究综述》 【史料解读】 (1)史料一主要说明五四运动中知识分子的表现。 (2)史料二重点描述了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影响,促进了社会风俗的变化。 【问题思考】 (1)据史料一,概括五四运动影响的具体表现。 试答: (2)史料二中的这一变化是五四时期哪些思想直接影响的结果? 试答: 【提示】 (1)知识分子倾向俄国和社会主义;走知识分子同工农相结合的道路。 (2)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历史追问】 根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五四运动完成了预定的目标,取得了完全的胜利吗? 试答: 【提示】 否。五四运动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但是其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并没有完成,因而“五四运动”没有取得完全的胜利。 五四运动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 1.新式知识精英群体走上中国历史舞台。通过新文化运动和反巴黎和会出卖中国利益的社会运动,新式知识群体精英整体地、主动地出现在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舞台上,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巨大力量,这充分展现了他们改造中国的主动意识、集体意识。 2.近代民族国家意识逐渐觉醒。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使具有近代民族国家意识的知识群体最终爆发出来。这种意识的形成对于后来中国的民族独立起到了巨大的保障作用。 3.对现代化的探索不断深入。五四运动从根本上说是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其政治运动也是在近代思想文化的长期熏陶下自然发酵出来的。 4.要理性地认识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无视法律的非理性行为和暴力现象。 1.新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开始发挥领导作用,学生发挥了先锋作用。 2.新的思想潮流——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并逐渐和工人运动结合在一起,成为先进中国人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3.新的精神面貌——彻底地反帝反封建。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4.新的觉醒——民族意识觉醒。五四运动中,各阶层广泛参加,相互支援,民族意识逐渐觉醒,形成反帝反封建的强大力量。 重点二 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 北伐战争前夕中国政治形势示意图(1926年) 【论点】 北伐战争前夕的中国,军阀割据,国民党在南方建立革命根据地。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指1912年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到1928年张学良东北易帜,这一时期政治斗争的焦点是民主共和与封建专制的斗争。袁世凯死后,中国进入军阀割据的时期(1916~1928年),为增强自己的实力,这些军阀纷纷选择帝国主义国家做靠山。为了争夺地盘,大小军阀各霸一方,连年内战,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成为近代中国最黑暗的统治时期。 国民大革命的性质和意义 史料一 1924~1927年国共合作实际上是以“国民革命”为号召的民族革命。这场革命的直接斗争目标就是所谓“打倒列强除军阀”,北伐战争即为这场革命最具体的实现手段。北伐战争这一军事统一运动,从一个侧面清楚地反映出,中国社会民族主义观念广泛发酵,多数社会大众对国家统一运动明显抱以期待和欢迎的态度。 ——摘编自王建郎、黄充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 近代史》(民国卷) 史料二 1924~1927年间,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划破了浓重的黑暗,工人运动、农民运动蓬勃发展。北伐胜利进军,革命浪潮席卷全国,这一切,都始于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建立,实现了国共两党的第一次握手……它展示出了革命的政党联合起来产生的巨大力量。 ——《第一次握手》 【史料解读】 (1)史料一说明国民大革命的性质、直接斗争目标、表现及意义。 (2)史料二中“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划破了浓重的黑暗”说明国共两党合作进行的国民大革命在反帝反封建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果。 【问题思考】 (1)据史料一,“这场革命”的实质任务是什么?结合史料一,请你谈谈推动近代中国走向民族复兴的主要因素。 试答: (2)据史料二并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国共两党第一次握手的作用。 试答: 【提示】 (1)实质任务:实现国家统一;获得民族独立。因素:民族、民主意识觉醒;民族凝聚力增强。 (2)第一次国共合作掀起了国民大革命,它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动摇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根基。 【解读】 漫画中的“汪”“蒋”分别指汪精卫、蒋介石,两人与黑恶势力联合,意指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 【结论】 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1)客观原因 ①反革命力量过于强大,大大超过了革命的力量。 ②资产阶级发生严重的动摇、统一战线出现剧烈的分化,是由于蒋介石集团、汪精卫集团先后被帝国主义势力和地主阶级、买办资产阶级拉进反革命阵营里去了。 (2)主观原因 ①党内犯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权。 ②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三个基本问题上缺乏经验,不善于将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 ③共产国际不了解中国的具体情况,对于中国革命做出了一些不切实际的指导。 国民革命运动的特点和历史功绩 1.特点 (1)革命任务:“打倒列强,除军阀”说明当时中国的革命任务是反帝反封建。 (2)群众基础:以国共两党合作为核心,形成了四个阶级的统一战线。 (3)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和新三民主义两大革命指导思想并存, 其中新三民主义占主导地位。 (4)革命军队:组建正规的新式革命军队,并进行了规模空前的北伐战争。 2.历史功绩 (1)它是中国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2)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3)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有重要作用。国民革命运动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中国共产党开始掌握一部分革命武装;广大群众受到了一次革命的洗礼。 重点三 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解读】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南方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国民大革命(或北伐战争)为南方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准备了群众基础。 【结论】 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的特点及原因 (1)特点:多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多处在两省或几省的结合部;大多远离中心城市;多被铁路线分割,未能连成一片。 (2)原因:南方几省的群众基础好;反动力量强大、集中且大城市及铁路线周围为其势力控制范围。 中国共产党对革命道路的探索 史料一 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 史料二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明确规定:中华苏维埃政权以消灭封建制度及彻底改善农民生活为目的,颁布土地法,主张没收一切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贫农、中农,并以实现土地国有为目的。 ——摘编自余伯流、何友良主编《中国苏区史》 【史料解读】 (1)解读史料一时要注意“只有……才”这一关联词的意思。 (2)史料二中“没收一切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贫农、中农”反映了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展土地革命,变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问题思考】 (1)史料一反映出当时中国共产党在革命道路探索问题上的哪些特点? 试答: (2)据史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和中心内容。分析苏维埃政权在民主政治建设上的不足之处。 试答: 【提示】 (1)①深受十月革命的影响,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②理论僵化,坚持认为农民战争要服从城市革命。③农民游击战争已经出现,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尚未在全党形成共识。 (2)主要斗争形式:武装斗争。中心内容:土地革命。不足之处:取消资本家、富农等阶层的参政权利和政治自由,缩小了民主革命的力量,扩大了苏维埃政权的对立面。 【历史追问】 根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走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原因有哪些? 试答: 【提示】 根本原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的,中国是由列强间接统治的、军阀割据的国家。直接原因:在中心城市,国民党的力量占有绝对优势。 【论点】 长征从1934年至1936年, 实现了革命区域的转移。长征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内的领导地位,确立了毛泽东军事思想、政治思想的指导地位。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中国共产党以陕北为根据地,实现了我党北上抗日总方针,将中国革命的胜利推向全国。 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历程 1.革命纲领:1921年中共一大纲领脱离中国国情,1922年中共二大依据中国国情(社会性质、革命对象、革命任务),制定最低纲领即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军阀。 2.革命力量:从工人运动高潮的失败中,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建立统一战线,团结广大农民、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等,1924年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迎来国民革命的高潮。 3.革命领导: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共产党认识到必须掌握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独立领导革命。南昌起义标志着共产党独立领导军队和革命的开始。 4.革命道路:1927年三大起义失败,共产党认识到照搬苏联革命“城市中心论”的局限,毛泽东把马列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中国特色的“工农武装割据”革命道路。 5.纠正错误:1935年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确立毛泽东的正确领导,独立自主解决了内部矛盾,1936年胜利完成长征。 6.主要矛盾: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协调国内阶级矛盾,抓主要矛盾一致对外,初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治上不断走向成熟。 重点四 历史的抉择——人民解放战争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 1.合作→对抗→再合作 2.再合作→再对抗 【论点】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关系呈现合作(1924~1927年)——对峙(1927~1937年)——合作(1937~1946年)——对峙(1946~1949年),不同时期影响两党关系的因素有:①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②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当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两党就有结束对抗走向合作的可能。③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和国际环境的影响。 【解读】 这是华君武先生作于 1947 年的一幅漫画,名为《磨好刀再杀》。画中的人物一手持写有“ 和平方案” 的盾牌,一手正在磨刀霍 霍,典型的挂“ 和平” 之羊头,卖“ 内战” 之狗肉。漫画寥寥数笔,揭穿了抗战胜利后蒋介石玩弄“假和平、真内战” 的伎俩,使人们对重庆谈判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结论】 内战爆发的必然性 (1)从中国社会矛盾上看:抗战胜利后阶级矛盾重新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一切斗争必须服从这个主要矛盾。 (2)从阶级属性上看: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反共反人民的本性不会改变;中国共产党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决心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3)从力量对比上看:国民党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武装力量,中国共产党也拥有一定的经济军事实力。 (4)从双方策略上看: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中国共产党抱着诚意与国民党和谈,但并未放松战争准备; (5)从国际形势上看:二战后,美国推行全球扩张战略,在中国实行 “ 扶蒋反共 ” 的方针。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史料 中国共产党不是以空话,而是以领导农民进行土地改革的事实,使他们迅速看清是谁代表着他们的利益,应该跟着谁走。……中国革命的军事斗争同土地制度的改革是不能分开的……没有土地制度的改革,没有广大农民的全力支持,军事斗争也会失去力量源泉而不可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史料解读】 史料反映了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进行的土地改革,是解放战争胜利的因素之一。解读时注意史料中论述的土地改革与军事斗争胜利之间的关系。 【问题思考】 依据史料,指出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是怎样代表农民利益的,农民又是怎样“ 全力支持”解放战争的。 试答: 【提示】 代表:进行土地改革。支持:农民参军参战,支援前线。 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 1.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广东、湖南等省领导农民开展减租减息和增加雇农工资的斗争,为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和支援北伐战争准备了群众基础。 2.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土地革命路线,即依靠雇农、贫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并在1931年制定了土地法。土地革命实行后,农民劳动热情高涨,踊跃参军,壮大了红军的力量。 3.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制订了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这一政策,降低了农民租率,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封建剥削,提高了农民生产和抗日的积极性,打击了不法地主,团结了地主中的开明分子,为全民抗日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4.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制订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在进行土地改革时,党执行的总路线是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土改运动的开展,为解放战争的迅速胜利提供了可靠保障。 [研真题·引领航向] 1.(2019·高考全国卷Ⅱ·T30)1948年10月底,中共中央要求各地通过党校、军校以及其他方式,对干部进行培训,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开办正规大学,尽快使干部熟悉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管理和技术。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 命题点:解放战争后期中共政策的调整 A.推动土地改革进一步深入 B.为工作重心的转移做准备 C.重视科学和文化以推进工业化建设 D.提高执政能力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 解析:选B。1948年10月,国共内战处于决战时期,材料中的做法说明中共着手为全国解放后工作重心的转移做准备,B正确。 2. (2013·高考全国卷Ⅰ·T30)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 ) 命题点:中国民主革命道路探索 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 解析:选B。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时间“1928年”。材料突出了“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这是典型的城市中心论的观点,B项正确。A项与材料观点相反,C、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3.(2019·高考全国卷Ⅱ·T29)1919年11月,全国各界联合会在上海成立,发表宣言:“数月以来,国内之群众运动,风起云涌,虽受种种压迫,而前仆后继,不少顾却;大义当前,绝不退让……全国各地,知合群自救为万不可缓之图。”这说明,当时参加联合会的各界团体( ) 命题点:五四运动的影响 A.对社会改造道路认识趋于一致 B.爱国觉悟得到提高 C.反思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弊端 D.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解析:选B。全国各界联合会宣言描述的核心是“大义当前,绝不退让”“合群自救”,这反映了爱国救亡的信念,由此可知,当时各界团体爱国觉悟有所提高,B项正确。A项错在“趋于一致”;材料未提及“反思资产阶级个人主义”,C项错误;1919年马克思主义正在中国传播,从材料中无法得出各界团体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D项错误。 4.(2018·高考全国卷Ⅰ·T30)1948~1949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虑: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取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这反映出( ) 命题点:解放战争时期中共的外交政策 A.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B.西方国家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 C.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 D.新政府不急于获取国际支持 解析:选A。材料中的“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说明中共为了不被外交条件束缚而采取静观的态度,这是坚持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体现,A项正确。材料信息没有反映西方国家不支持国民党,排除B项;材料信息说明当时美国对中国还没有实行外交孤立,排除C项;中共急需得到苏联的支持,排除D项。 5. (2017·高考全国卷Ⅲ·T30)1949年,渡江战役即将发起时,英国军舰擅自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人民解放军奋起反击,毙伤英军百余人,并要求英、美、法等国的武装力量 “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领空”。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 ) 命题点: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对国家主权的维护A.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阵营 B.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 C.切断了西方国家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 D.反映出“另起炉灶”外交政策的确立 解析:选B。根据材料信息“渡江战役即将发起”“英国军舰擅自闯入”“要求英、美、法……‘迅速撤离……’”可知,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是对中国主权的维护和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B项正确。A、D两项发生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排除;材料信息并未表明西方国家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C项错误。 6. (2016·高考全国卷Ⅱ·T29)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 ) 命题点:国共十年对峙 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涨 B.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 C.政府主要精力用于增产 D.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解析:选A。由题干材料可知,根据地的水稻产量大大提高,米价较国统区低。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A项正确。B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说法错误,当时根据地政府的主要精力是用于粉碎国民党的“围剿”;D项“打破”说法错误,排除。 7.(2015·高考全国卷Ⅰ·T29)《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 ) 命题点: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特征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义和团运动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解析:选D。本题关键信息是“皖直交斗”。材料“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反映了当时中国处在大分裂时期,皖系军阀和直系军阀混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局面出现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故D项符合题意。 [练模拟·能力提升] 1.(命题点:五四运动的影响)五四运动时,北京上海的学生派代表去找国民党,希望国民党能组织领导这场运动,但国民党领导人以“无力参加”为由拒绝了学生的请求。这表明( ) A.国民党反对五四运动的斗争目标 B.新政治力量兴起具有必然性 C.五四运动没有得到社会广泛认同 D.国民党的性质已经发生改变 解析:选B。由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民党的拒绝为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领导五四运动创造了条件,而且在这次运动中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走上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道路,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创造了条件,故选B项。 2.(命题点:中共二大的特点)1922年,中共二大发出号召:全国的工人、农民团结在共产党的旗帜下进行斗争,并联合全国一切的革命党派,联合资产阶级民主派,组织民主联合战线;并决定邀请国民党等革命团体举行联席会议,共同商讨合作的具体办法。这一号召( ) A.说明中共较清醒地认识了中国国情 B.表明当时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运 C.是实行全民族抗战路线的具体表现 D.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解析:选A。A项表述与题目中“联合资产阶级民主派,组织民主联合战线”相符合,故选A项;B项表述属于中共一大的内容,与题意无关,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全民族抗战路线”与题目时间不相符,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与题意无关,排除D项。 3.(命题点:国民大革命的特点)据学者研究,中国近代关于绅士阶层的集体记忆诚然如天渊之别,如下表所示。 时代 戊戌时期 大革命时期 评价 绅士为人民之代表 绅士为全民之公敌 地位 绅士为救亡图存之中坚 绅士为列强、军阀之基础 作用 绅士为社会进步之动力 绅士为革命之保障 目标 兴绅权以兴民权 打倒绅权以实现民权 关于绅士的“历史记忆”形成如此巨大反差的主要原因是( )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C.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D.中国社会舆论主导力量的转变 解析:选D。戊戌时期是通过改革救亡图存,大革命时期主要任务是打倒列强除军阀,社会舆论主导力量转变,与材料中“绅士为列强、军阀之基础”等相符,故选D项。 4.(命题点: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经济政策的调整)1928年,中共六大明确提出“没收外国资本的企业和银行”,而1945年中共七大报告中又指出“在服从中国法令、有益于中国经济的条件下,外国投资我们是欢迎的”。这一政策的转变( ) A.主要是为了适应民族战争的需要 B.说明党积极探索对外开放的道路 C.主要基于中国革命形势发展变化 D.反映了党的对外经济政策的成熟 解析:选C。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共六大上提出没收外国资本,说明代表们认识到中国革命现阶段的性质仍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的中心任务是驱逐帝国主义,实行土地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而在中共七大时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将是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欢迎外国来投资,故选C项。 5.(命题点:解放战争的背景)1945年9月,著名画家丰子恺先生创作和发表了漫画《炮弹作花瓶,万世乐太平》,这反映了当时我国( ) A.反帝斗争取得完全胜利 B.和平成为民心所向 C.媒体积极参与反战运动 D.国共签订和平协定 解析:选B。由漫画内容《炮弹作花瓶,万世乐太平》,及时间“1945年9月”可知,在抗日战争结束后,要求和平反对战争成为民心所向,故选B项。 6.(命题点:解放战争时期中共的土地政策调整)图一、图二分别为人民艺术家古元创作于1947 年的版画作品《焚毁旧地契》和《发新土地证》。这两幅作品反映了( ) A.抗日根据地土改的蓬勃开展 B.边区农村社会矛盾得到缓和 C.三大改造服务于工业化建设 D.解放区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 解析:选D。版画作品《焚毁旧地契》和《发新土地证》创作于1947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反映的应该是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满足了农民土地要求,故选D项。 (建议用时:45分钟) 一、选择题 1.(2020·北京丰台区高三上学期期末)某同学在学习中国近代史后,制作了如下知识结构图。作者将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共同置于“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后的理由是( ) A.奋斗目标一致 B.革命任务一致 C.斗争对象一致 D.革命主体一致 解析:选B。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的任务都是反帝反封建,据材料“共同置于‘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可知,它们的革命任务一致,故选B项。 2.(2020·莆田二模)五四运动爆发前,新文化运动参与者基本上是大学教授、青年学生及其他知识分子。五四运动后众多的商人、工人甚至部分农民等也参与其中。这反映了五四运动( ) A.促成了更加广泛的思想启蒙 B.突破了新文化运动的地域界限 C.揭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D.标志着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解析:选A。“众多的商人、工人甚至部分农民等也参与其中”,由此可见,更广泛的人接受了先进的思想,故选A项。 3.(2020·济宁二模)理论界对五四运动有着不同看法。第一种观点认为“五四”精神是“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精神”。第二种观点认为,五四运动表现最充分、最强烈的是“科学与民主精神”。第三种观点认为,人的启蒙是五四运动的精髓和真谛。这说明( ) A.历史事件难以客观评价 B.阶级立场决定历史解释 C.历史研究丰富历史认识 D.时代变迁影响历史结论 解析:选C。题干中对于五四精神的三种不同观点,丰富了我们对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的认识,故选C项。 4.(2020·潍坊二模)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时期的纪念活动,不仅有统一部署和安排,而且要求报告具体开展情况。其中的一些纪念活动,不少是以国民党的名义开展的,且强调宣传时需注意被宣传的群众的感情与心理。这反映出,该时期中国共产党( ) A.忽视革命领导权的右倾倾向 B.重视纪念活动的组织性策略性 C.赢得了各界群众的大力支持 D.已成长为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 解析:选B。根据材料“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时期的纪念活动,不仅有统一部署和安排,而且要求报告具体开展情况”可知,材料主旨强调的是中国共产党重视纪念活动组织性策略性,故选B项。 5.(2020·鄂尔多斯一模)阅读黄埔军校课程设置表。 课目名称 科目名称 合计 军事学 战术性、军制学、兵器学、地形学、马学、卫生学、经理学 9 军事训练 教练科目 制式教练、阵中勤务、典范令、服务提要、马术、技术 9 演习科目 野外演习、战术实行、野营学习 政治党务 中国国民党史、三民主义、帝国主义侵略史、世界革命、帝国主义、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进化史、社会问题、军队政治工作等 13 材料反映了黄埔军校( ) A.注意武力与民众的结合 B.严格的校规校纪管理学生 C.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兴起 D.军事教育与政治教育并重 解析:选D。据材料可知,军事学和军事训练占18,政治党务占13,由此可见,军事教育与政治教育并重,故选D项;材料没有涉及民众,排除A项;校规校纪只是材料的一小方面,材料重点强调的是军事教育与政治教育的结合,排除B项;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兴起,而不是黄埔军校,排除C项。 6.下图为1927年创作的漫画《革命歌声》(画中字:锄列强,倒军阀,灭尽世上压迫人!)。该漫画反映了( ) A.北伐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 B.列强支持下军阀割据混战 C.农民运动配合革命军北伐 D.中共武装反抗美蒋新军阀 解析:选C。由材料“锄列强,倒军阀,灭尽世上压迫人”可知,农民对北伐战争的支持,故选C项;北伐未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北伐战争而非军阀混战,排除B项;北伐战争是国共两党合作发动的,排除D项。 7.(2020·石家庄一模)1926年12月,英国向曾参加华盛顿会议的列强宣布《变更对华政策建议案》,主张列强应体认中国人民修约要求之正当性,立即与中国谈判修改条约。英国这一举措( ) A.体现了列强既争夺又勾结的关系 B.是对中国民族主义运动高涨的回应 C.适应了南京国民政府修约的要求 D.说明中国重新获得外交事务主动权 解析:选B。据材料“主张列强应体认中国人民修约要求之正当性,立即与中国谈判修改条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民大革命时期的人民提出收回租界,英国这一举措是对中国民族主义运动高涨的回应,故选B项。 8.(2020·汕尾二模)下表为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制定的主要法律文件统计表(部分)。这些法律文件( ) 时间 文件 时间 文件 1928 《井冈山土地法》 1942 《陕甘宁边区保障 人权财权条例》 1929 《兴国县土地法》 1946 《哈尔滨市施政纲领》 1931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 1947 《中国土地法大纲》 1939 《惩治汉奸条例》 1948 《华北人民政府施政方针》 A.表明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 B.凸显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 C.可以印证中国革命“农村包围城市”的轨迹 D.主导了国内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 解析:选C。材料中,从1928年到1948年中共由制定“土地法”为主到制定城市管理和政府管理的法律,从侧面印证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故选C项。 9.(2020·河南天一大联考检测)1927年,毛泽东指出,过去我们责备孙中山专做军事运动,而我们则恰恰相反,不做军事运动, 专做群众运动。但蒋介石、唐生智等都是靠枪杆子起家的,而我们独不管。其意在( ) A.走苏俄式革命的道路 B.放弃群众运动 C.加强党的武装领导权 D.开展土地革命 解析:选C。材料通过中共过去“不做军事运动,专做群众运动”及蒋介石之流“靠枪杆子起家”的对比,意在强调军事斗争的重要性,要求中共加强党的武装领导权,故选C项。 10.(2020·百校联盟TOP20联考)1928年6、7月间召开的中共六大指出:党在苏区今后的任务是“发展苏维埃根据地,夺取新的区域,巩固新的区域,这种区域是要成为更大发展基础”“最大限度发展正式工农革命军——红军”“彻底实行土地纲领”等等。这表明当时( ) A.党内“左”倾错误得到了纠正 B.“井冈山的斗争”产生了一定影响 C.党的工作重心开始发生转移 D.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成为全党共识 解析:选B。据材料“1928年6、7月间……‘发展苏维埃根据地’”“最大限度发展正式工农革命军——红军”“彻底实行土地纲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井冈山的斗争”在当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故选B项。 11.(2020·北京怀柔区模拟练习)“把敌人这个既重要而又薄弱的战略后方,变成了解放军继续前进的战略基地,南可进退长江,威慑国民党统治的中心;西可直出汉水、大巴山,叩击川东门户。”这样的战略态势( ) A.揭开了渡江战役的序幕 B.出现在抗日战争胜利后 C.得益于刘伯承、邓小平率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的行动 D.表明国共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解析:选C。当时国民党对陕北和山东实施重点进攻,大别山是敌人薄弱区域,大别山既可以威胁南京,又可以进军武汉,故选C项。 12.(2020·“江淮十校”高三三模)西柏坡纪念馆内的一块展板上写着:“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全会作出六条规定:一不做寿;二不送礼;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平列。”这是中国共产党人“进京赶考”前定下的规矩。当年我党做出这些“规定”的主旨是( ) A.加强执政党工作作风建设 B.突出革命导师的崇高地位 C.加强与民主党派政治协商 D.防范个人崇拜在党内出现 解析:选D。根据“西柏坡纪念馆”“中国共产党人‘进京赶考’”等信息可知,题干所反映的信息是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解放战争即将取得胜利,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执政党,为了保持党员的纯洁性,做了如下规定:“一不做寿;二不送礼;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平列”,之所以做这些规定,主要目的在于防范个人崇拜在党内出现,故选D项。 二、非选择题 13.(2020·南通二模)在争取近代中国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中,五四运动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至国内,国人的爱国情绪空前地蔓延开来,受到新文化运动洗礼的青年学生情绪尤为激烈。5月4日下午,北京三千余名学生手持写有“拒绝和约签字”等内容的小旗,发表演说,沿途向群众散发传单。以游行示威为开端的罢课、罢市、罢工风潮席卷全国,蔚为壮观的五四爱国运动以中国代表拒签《凡尔赛和约》而圆满结束。中国近代以来在对外交涉中首次做出没有屈服的抗争,日本也最终未能获得继承德国在山东权益的合法依据,从而为中国此后收回山东创造了条件。 ——摘编自李喜所、李来容《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在6月3日北京学运再掀高潮之际,上海的学、工、商界群起响应,成为五四运动由学生爱国运动普及为全民爱国运动的转折点。中国人民对政治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从而使政府再不能完全轻视社会民意的表达。学生对政治的热情并不始于五四运动,资产阶级对政治的参与在清末则有明显的表现,唯有工人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对政治的参与开始于五四运动,并表现出不可低估的阶级力量。中国工人阶级成长为自为阶级时代的到来,对中国未来的政治发展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近代中国通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与辛亥革命相比,五四运动具有哪些新的历史特点?结合新的时代和社会条件,分析这些特点的基本成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五四运动“转折”的最具意义的历史事件,指出这一事件对中国民主革命进程的影响。 (3)五四运动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起点。据材料一、二,谈谈你对这一论断的理解。 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归纳。第二小问成因,从时代条件和社会条件两方面分析回答。(2)第一小问事件,根据材料二“唯有工人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对政治的参与开始于五四运动”得出,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材料二“自为阶级时代的到来,对中国未来的政治发展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可得,工人阶级成长为自为阶级;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来;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阶级基础。(3)结合材料从民族精神、国家地位的提升理解。 答案:(1)特点:青年学生发挥先锋作用;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群众基础广泛。成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壮大了新的社会力量;新文化运动的思想熏陶;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2)事件: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影响:工人阶级成长为自为阶级;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来;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阶级基础。 (3)理解:国际地位缓慢回升、国家利权逐渐收复;民众民主意识高涨;民族凝聚力增强。 14.(2020·宁德期末考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由梁斌创作的《红旗谱》,被誉为反映中国农民革命斗争的史诗式作品。下文摘录的是该书主人公、共产党员严运涛其中的一封家书。 父亲,母亲: 敬禀者,儿自选离膝下,即来南方参加革命军。在军队上过了半年,又到军官学校学习。学校是官费,连纸笔服装都发给,现下,刚从学校毕业,上级叫我当了见习连长,父亲!你们会为我高兴吧!从此以后,我要站在革命最前线,去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政客,铲除土豪劣绅! 南方不比北方,到处是欢欣鼓舞,到处看得出群众革命的热情,劳动人们直起腰来了。你们等着吧,革命军到了咱们家乡,一切封建势力,一切土豪恶霸们都可以打倒! 离家时,没有告诉老人家们,请原谅! 我工作很忙,不多写了,问奶奶,忠大伯好!此祝阖家均吉 儿 运涛谨上 1926年7月 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这封家书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20世纪20年代中国社会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答案:示例 情节:严运涛以革命军见习连长的身份,奔赴革命前线,去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政客。 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了国民革命时期的北伐战争。概述和评价:1924年国共两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国民革命运动兴起。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从广东正式出师北伐。北伐军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打垮了吴佩孚,消灭了孙传芳主力,进占到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部分地区。北伐战争是国共两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反动统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