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五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联考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西省五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联考历史试题

历史试卷 第Ⅰ卷 选择题(共 6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 30 小题,每题 2 分,共 60 分。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西周晚期《颂鼎》铭文记载:“王曰:颂(人名),命汝官司(管理)成周(洛阳)贾廿家,监司新造贾,用宫御。”由材料推断 A. 此时实行“工商食官”制度 B. 工商业呈现出多元化新格局 C. 国家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D. 从商之族具有专业化的特点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从“司”(管理)可知此时对商业进行严格管理,故A项正确;B项多元化格局指的是私营个体官营工商业并存局面出现,这一时间在春秋时期;C项战国商鞅提出重农抑商思想;D项材料没有显示专业化特色。‎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手工业发展·特点 ‎【名师点睛】‎ 掌握四个重点。一是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二是古代中国手工业的突出成就;三是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况;四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2)运用两种方法。一是联系的方法,了解古代中国经济情况需联系当时的政治发展情况;二是辩证的方法,对古代中国的小农经济,既要看到它的辉煌成就,又要看到它蕴含的消极因素。‎ ‎2.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德民”。这些主张产生共同的社会背景是 A. 封建制度逐步发展 B. 百家争鸣趋于合流 C. 奴隶制度全面崩溃 D. 社会动荡矛盾尖锐 ‎【答案】D ‎【解析】‎ ‎【详解】只有在社会动荡,矛盾尖锐的时候,才有、也才允许不同的思想涌现,同样只有社会缺少什么而提倡什么,因为社会不和谐、矛盾尖锐、战乱频繁所以才有了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德民”。故D项正确。孔子生活的时代并不是封建制度逐步发展,故A项错误。“趋于合流”是指融合为一体,而这些主张之间都有区别,并不是趋于合流,故B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制度向封建社会转型时期,并不是全面崩溃,故C项错误。‎ ‎3.古代治国讲“帝道”(尧舜禹汤治理之道)、“王道”(德政)、“霸道”(法家)。融合此“三道”思想且被当朝统治者采用的是 A. 孟子的民本思想 B. 荀子的政治思想 C. 董仲舒的新儒学 D. 二程朱熹的理学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董仲舒的新儒学把诸子百家中的道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其目的是给统治者披上神圣的外衣,政治上主张实现大一统,以加强君权,维护君主专制;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维护思想上的封建专制。孟子的民本思想主要是“民贵君轻”的思想,荀子的政治思想主要是“礼法并用”,二程朱熹的理学把儒学提升到了哲学的高度。故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董仲舒 ‎4.宋代理学的形成是由于( )‎ A. 吸收佛道的思辨哲学阐释儒学 B. 儒家的伦理观出现本质变化 C. 道教思想融入儒学 D. 佛教思想融入儒学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思想家们吸收佛道思想,阐释儒学并使之思辨化、哲学化,形成了新儒学即理学,A项正确;宋代理学强化了传统儒学的纲常伦理,B项错误;儒学吸收道教、佛教思想发展成理学,不是单纯吸收道教或者佛教的思想,CD项错误。‎ ‎5.下表为不同史籍中与崔彧有关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 出处 ‎(崔彧)拜御史中丞……建言,选用台察官,若由中书必有偏徇之弊,御史官从本台选择(帝)从之。‎ ‎《新元史·崔彧传》‎ ‎(崔彧)负才气,刚直敢言。……由刑部尚书拜御史中丞,或言:台臣于国家政事得失,民生休戚,百官邪正,虽三公将相,亦宜纠察”(世祖)从之。‎ ‎《蒙兀儿史记·崔或传》‎ ‎(卢)世荣居中书未十日,御史中丞崔彧言其不可为相,忤旨,下彧吏按问,免官。‎ ‎《新元史·卢世荣传》‎ 或居御史台久,……以故人疾之。……或遂以病降,成宗谕之曰:“卿之辞退,诚是已,然勉为朕少留之。”‎ ‎《元史,崔或传》‎ A. 御史台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B. 卢世荣遭致崔彧妒忌与攻击 C. 崔彧为元朝初期的中枢重臣 D. 崔彧因秩卑权重而积极监察 ‎【答案】C ‎【解析】‎ ‎【详解】《新元史•崔彧传》言“拜御史中丞”,《蒙兀儿史记·崔或传》言“由刑部尚书拜御史中丞”,《新元史·卢世荣传》言“御史中丞崔彧言其不可为相,忤旨,下彧吏按问,免官”,《元史•崔彧传》言“彧居御史台久”,说明崔彧为元朝初期的中枢重臣,故C项正确。据《新元史·卢世荣传》 “下彧吏按问,免官”可知,御史台可以发挥应有的作用,故A项错误。由材料可知“御史中丞崔彧言其不可为相”,不能表明卢世荣遭致崔彧妒忌与攻击,故排除B项。《蒙兀儿史记·崔或传》“虽三公将相,亦宜纠察”,可知权重但不位卑,故排除D项。‎ ‎【点睛】按照资料价值的不同,分为第一手史料(直接史料/原始材料)和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透视历史问题的史料;第二手史料是指经过后人运用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 ‎6.王夫之在分析历史进程时说:“天下之势,一离一合,一治一乱而已。”对他的观点评价不准确的是( )‎ A. 他犯了历史发展循环论的错误 B. 他没有从本质上认识中国古代史 C. 他的观点是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所做的客观总结 D. 他只看到了历史运动的迂回性,没看到历史发展的进步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将历史进程说成离合治乱的简单更迭,不符合中国古代历史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客观史实,C项符合题意;王夫之的说法只看到了历史运动的迂回性,没看到历史发展的进步性,没有从本质上认识中国古代史,犯了历史发展循环论的错误,ABD三项不符合题意。‎ ‎7.朱熹认为,君主“虽以制命为职,然必谋之大臣(宰相),参之给(给事中)舍(中书舍人),使之熟议,以求公议之所在……比古今之常理,亦祖宗之家法也”。这体现了朱熹 A. 反对君主独裁 B 反对君主制度 C. 提倡格物致知 D 提倡尊君卑臣 ‎【答案】A ‎【解析】‎ ‎“然必谋之大臣”说明和大臣共同商议,“以求公议之所在”以达到公正,说明朱熹反对君主决策的独裁,A正确;材料反对君主独裁,不是反对君主专制,B错误;材料没有说明朱熹求理途径,C错误;D中尊君卑臣,材料没有体现,排除D。‎ ‎8.北宋程颐说道“唐有天下,如贞观、开元间,虽号治平,然亦有夷狄之风。三纲不正,无父子、君臣、夫妇,其原始于太宗也。故其后世子弟,皆不可使。玄宗才使肃宗,便篡。肃宗才使永王璘,便反。君不君,臣不臣,故藩镇不宾,权臣跋扈,陵夷有五代之乱。”作者意在说明 A. 藩镇割据严重削弱中央集权 B. 伦理纲常有利于政权的稳定 C. 传统宗法制度受到极大破坏 D. 佛道兴盛对儒家思想的冲击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君不君,臣不臣,故藩镇不宾,权臣跋扈,陵夷有五代之乱”可知,作者认为唐朝伦理纲常破坏,导致藩镇割据,从反面说明伦理纲常有利于政权的稳定,故B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藩镇割据严重削弱中央集权”,排除A;传统宗法制度在春秋战国时期受到极大破坏,C错误;材料信息没有涉及佛道兴盛,排除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君不君,臣不臣,故藩镇不宾,权臣跋扈,陵夷有五代之乱”,结合所学统治者利用伦理纲常维护统治的思想分析解答。‎ ‎9.19世纪的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说“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比美国更多地运用18世纪哲学家在政治问题上的种种最大胆的学说。”托克维尔此处所说的“最大胆的学说”的提出者 A. 孟德斯鸠 B. 狄德罗 C. 洛克 D. 伏尔泰 ‎【答案】A ‎【解析】‎ ‎【分析】‎ 美国是按照“三权分立”、“制约与平衡”的原则建构本国的政治框架的,此学说来自于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故A正确。‎ ‎【详解】‎ 请在此输入详解!‎ ‎10.某同学在读了一篇文章后做了下图所示的读书笔记,对此理解最为全面的是( )‎ A. 希腊哲学传统和近代工艺传统的结合催生了近代科学 B. 亚里士多德是逻辑理性的奠基人 C. 伽利略实现了对数学和实验理性的综合运用 D. 古希腊哲学为西方近代科技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古代希腊三位哲学家及其三种理性,联系近代三种科学方法及科学家之间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反映了希腊哲学思想与近代研究方法的结合,为近代科学的产生提供了科学方法,A项符合题意;只谈到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相关的信息,不是对图中信息的全面分析,BC两项片面;材料中三种方法不能说明古代希腊哲学为近代科技的兴起奠定了基础,D项错误。‎ ‎11.古希腊先哲柏拉图认为艺术的源泉来自神赐的灵感,主张抛弃艺术以培育理性;亚里士多德则认为艺术源自心之理性,借助艺术可以培养人的理性。二者的共同点是( )‎ A. 通过复兴文化,开始冲破教会束缚 B. 提倡理性,认为艺术影响人的理性 C. 指出教育能够使人认识自己的美德 D. 促进了古代雅典艺术的发展与繁荣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抛弃艺术以培育理性”和“借助艺术可以培养人的理性”,可知两人对艺术的态度不同,对理性的追求一致,即都认为艺术影响人的理性,都提倡理性,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人生活在古代希腊,与文艺复兴、反对基督教会无关,A项错误;教育使人认识美德是苏格拉底的思想,C项不符合题意;柏拉图要抛弃艺术的主张,对古代雅典艺术的发展无益,D项错误。‎ ‎12.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写道:1800—1850年半个世纪中,(英国)棉织品的价格下降了81%,小麦和其他食物的价格也下降了三分之一,工资基本保持稳定。……它们对物价的影响大大降低了。导致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劳动人民购买力显著提高 B. 机械化生产普及和交通革命 C. 圈地运动增加了劳动力资源 D. 殖民扩张扩大了海外市场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关键信息“1800—1850”、“工资基本保持稳定”、“对物价的影响大大降低了”等可知,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使机械化生产得以普及,交通也变得更加便利,故才会有材料所述情形,B项符合题意。工业革命后,社会贫富分化严重,劳动人民购买力并未获得提高,排除A;CD两项是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而材料说的是工业革命的影响,排除。‎ ‎【点睛】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成就和影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 ‎13.19世纪60~70年代,王韬、薛福成和郑观应等都看到“议院立而下情可达”“君惠亦得以下逮”的优越性。但王韬、薛福成等人只是进行启蒙式的宣传,而郑观应则是以一项政治改革主张来提出,主张中国“下仿泰西之良法”设立议院。郑观应的这一主张 A. 推动了否定封建专制制度思想的发展 B. 表明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时机已成熟 C. 体现了独尊外邦而轻视传统的观念 D. 说明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的“郑观应则是以一项政治改革主张来提出,主张中国‘下仿泰西之良法’设立议院”来看,郑观应主张在中国设立议院,实行西方民主政治制度,说明这一主张推动了否定封建专制制度思想的发展。故答案为A项。早期维新派开展的活动并没有推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时机的成熟,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郑观应轻视传统,排除C项;洋务运动主张“中体西用”,不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排除D项。‎ ‎14.下图是一幅民国四年的讽刺漫画:带着清朝乌纱帽,象征着帝王的龙,用其爪子钳住了象征着新生民国的年青人。这幅漫画反映了 A. 清朝加强文化专制 B. 思想革新的重要性 C. 君主专制得到复活 D. 出现新旧思想并存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民国四年是 1915 年,1915 年袁世凯尊孔复古,封建儒家思想依然禁锢着人们的思想,反映了思想革新的重要性,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1915年清朝统治早已被推翻;C选项错误,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1915年虽然出现了袁世凯复辟帝制,但83天之后即被迫取消,君主专制并未得到复活;D选项错误,漫画体现的是传统思想对民众的束缚,并非体现新旧思想的并存。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15.李大钊在中国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他比较全面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是 A. 《庶民胜利》 B. 《文学改良刍议》‎ C. 《文学革命论》 D.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李大钊是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从1918年下半年起,相继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讲演和文章,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故D正确。‎ ‎16.“虽然(雅典)公民大会的权力受到一定的法律限制,但由于它又是立法机构,所以它可以变更法律,让法律为其服务。”这说明古代雅典 A. 确立了以法治国理念 B. 实际上是“人治”政治 C. 公民大会缺乏行政权 D. 法律具有高度的灵活性 ‎【答案】B ‎【解析】‎ 从“它可以变更法律,让法律为其服务”可知B正确。“让法律为其服务”说明了A错误。C不符合史实。D无法从材料中体现。‎ ‎【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古代雅典的民主仍然是“人治”政治。‎ ‎17.‎ ‎ 美国联邦政府没有设立国立大学,美国的大学分为私立大学和公立大学(公立大学主要为州立),在最高水平的大学中,私立大学占主要位置。这局面反映了 A. 人民主权原则 B. 联邦制的原则 C. 三权分立原则 D. 自由平等原则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美国的政治制度,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人民主权原则体现在总统和议员的民主选举上,A项排除;公立大学主要为州立,这说明美国各州拥有一定的自主性,体现了联邦制下中央和各州的分权,B项正确;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分立的原则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排除;材料涉及的是大学的举办,与人的自由平等权利无关,D项排除。故选B。‎ 考点:欧美代议制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 ‎18.下图是1945年8月—1947年底国民政府发行法币数额图(据杨荫溥《民国财政史》)图中数据的变化主要是因为( )‎ A. 日益庞大的军费开支 B.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C.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D. 日本对沦陷区的疯狂掠夺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反映1946年底到1947年底国民政府发行法币数量增长很快。据所学可知,此时正值解放战争时期,由于军费开支巨大,法币发行巨大,故A项符合题意;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终于1936年,排除B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是1945年,确立的是世界金融货币体系,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1945年8月日本已经投降,时间不符,D项不符合题意。‎ ‎19.下表反映了建国后某时期连续4年的经济建设情况,为此我国政府 年份 粮食产量(万吨)‎ 国家职工人数(万人)‎ 国家财政收支(亿元)‎ 第1年 ‎19505‎ ‎2451‎ ‎+6.0‎ 第2年 ‎20000‎ ‎4532‎ ‎-21.8‎ 第3年 ‎17000‎ ‎4561‎ ‎-65.8‎ 第4年 ‎14350‎ ‎5044‎ ‎-81.8‎ A. 调整城镇人口总量 B. 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 C. 优先发展农村经济 D. 调整农村土地所有制 ‎【答案】A ‎【解析】‎ 由材料信息可以得出,该时期农业发展落后,城镇人口急剧上升,国家财政问题日益突出,由此可知,这一时期应该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时期,为纠正经济工作中的“左”倾错误,我国政府采取了调整城镇人口数量的举措,A符合题意;B与题干所述无关;C与史实不符;八字方针没有改变农村土地所有制,D不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新中国经济建设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在于依据表中数据的变化,得出所处时代,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回答。‎ ‎20.《宋会要辑稿》记载:“上封者言:‘岭南村墟聚落,间日会集裨贩,谓之虚市,请降条约,令于城邑交易,冀增市算’。帝曰:‘徒扰民尔,可仍其旧。’”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 宋代重农抑商政策并未完全放弃 B. 经济重心南移使岭南地区的经济已超越中原 C. 闭关锁国政策在宋代已有萌芽 D.‎ ‎ 宋代相对落后地区的农村商品经济亦有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岭南地区“村墟聚落”,“间日会集”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了宋代相对落后的岭南地区的农村商品经济有所发展,D项正确;君臣对岭南集市收税与否的对话和皇帝的态度,不是在强调重农抑商政策,A项错误;岭南农村集市的发展,不能说明这一地区的经济超过了中原地区,B项错误;皇帝认为没有必要增加集市的商业税收,与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不对应,C项错误。‎ ‎21.从甲图到乙图的历史变迁,反映了 ‎ 甲图清末婚嫁 乙图民国婚照 A. 男女日常服饰的逐渐变化 B. 先进习俗已取代落后习俗 C. 近代婚姻礼俗的删繁就简 D. 婚姻自主观念的普遍流行 ‎【答案】C ‎【解析】‎ 图甲反映出清末婚姻程序较为繁琐,图乙说明婚姻较为简洁,故C项正确;材料主要反映出婚姻习俗变化,不是服饰变化,故A项错误;图片并不能说明先进习俗已取代落后习俗,故B项错误;婚姻自主观念的普遍流行说法绝对,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22. 梁家麟在《基督教会史略》中写道:一般的更正教(指新教)传统认为,宗教改革是使“基督教信仰回复它原来的单纯与直接的状态,将人与上帝之间由宗教所造成的一切隔阂除去”。以下主张最有助于“将人与上帝之间由宗教所造成的一切隔阂除去”的是( )‎ A. 先定论 B. 《圣经》至上 C. 王权高于教权 D. 因信称义 ‎【答案】D ‎【解析】‎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宗教改革,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能力。根据题干中“将人与上帝之间由宗教所造成的一切隔阂除去”即指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内容,因信称义是指人人都可以阅读圣经,和上帝沟通,否定了教会权威,符合题意的是D项,ABC项不符合题意。‎ ‎23.蒋百里在《欧洲文艺复兴史》中说,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同流而异趋”、“二者在智识范围内为兄弟,在道德范围内为仇雠”。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在方法上二者都大力主张借古变今 B. 异趋指二者对古代文化的态度不同 C. 同流指二者都带有复古运动的色彩 D. 在评价体系上二者对教廷褒贬不同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理解。文艺复兴以复兴古典文化为方法,而宗教改革以宗教异端为方法,二者不同。故A项错误。二者对古代文化都持借鉴、复兴的态度。故B项错误。二者都带有复古运动的色彩,文艺复兴是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而宗教改革是想让宗教回归早期基督教的状态。故C项正确。文艺复兴与宗教运动都对教廷进行了批判。故D项错误。‎ ‎24.下图反映了 1955-2007 年 1 美元兑换日元的数量变化,对此图解读正确的是( )‎ A. 美元优势地位逐渐发生变化 B. 世界经济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 C. 二战后初期日美经济发展同步 D. 日元贬值助推日本经济崛起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1955-2007 年 1 美元兑换日元的数量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了半个世纪以来,美元对日元的优势地位日渐下降,A项正确;两种货币兑换数量的变化,不能说明“三足鼎立”, B项错误。二战后初期美国与日本经济发展情况不一致, C项不符合史实;图中体现的日元以增值为主,D项错误。‎ ‎25.历史上曹操的形象多变。西晋陈寿著《三国志》,称赞曹操“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而南朝笔记小说《世说新语》对曹操父子则多有贬损,曹操假谲、毒杀曹彰等皆源于此。这说明 A. 正史比文学作品更接近历史真相 B. 人物形象随着时间推移而模糊 C. 儒学地位的变化混淆了评价标准 D. 记述者的立场影响了历史评价 ‎【答案】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史观问题。“正史比文学作品更接近历史真相”的说法不科学,排除A项;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西汉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已经确立,西晋和南朝时儒家思想的地位没有变化,排除C项;西晋陈寿和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的编撰者)所处时代不同,立场不同,因而对曹操看法不同,故D项正确。‎ ‎26. 南宋画家马远、夏圭往往把景物放在画面一侧,被后世称为“马一角”“夏半边”,有人联系他们生活的时代称这类画作的意境为“残山剩水”。以下诗句中与这类画作创作背景相同的是 A.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B.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C. 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D.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成就。A出自南宋诗人林升的《题临安邸》,讽刺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把临时苟安的杭州简直当作了故都汴州。A与马远、夏圭的山水画都创作于南宋时期;B出自唐朝著名的边塞诗人岑参所写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C、D都是唐朝诗人高适的诗句;后三项都属于边塞诗。故选A。‎ 考点:中国古代的文学 点评:关于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高考的主要考点是春秋至明清时期的主要文学体裁、代表人物及代表作。中国古代各个时期文学的主流成就是:春秋——诗歌 战国——楚辞 汉代——赋 唐代——诗 宋代——词 元代——元曲 明清——小说。‎ ‎27. 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其内容极为广泛。从该书中可以查阅到 A. 垄作法、代田法、耕耙耱等技术在北方的应用 B. 水排、翻车、筒车等灌溉工具的制作工艺 C. 小麦、玉米、水稻等农作物的栽培技术 D. 耧车、曲辕犁等农具的制作和使用技术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北魏《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齐民要术》记录了垄作法、代田法、耕耙耱等技术在北方的应用,故A正确。筒车在唐朝,不符合题干时间,故B排除。玉米在明朝传入中国,故C排除。曲辕犁在唐朝,故D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齐民要术》‎ ‎28.下图是1970年和2015年分洲CDP总量。这一变化反映了 A. 经济全球化下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 B. 世界贸易范围的明显扩大 C. 国际经济格局趋于体系化和制度化 D. 经济区域化趋势日益加强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图片信息可知,各大洲在不同年份的GDP总量有所增减,这表明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故答案为A项。图片信息没有涉及世界贸易范围的变化和经济区域化趋势的变化,排除B、D两项。C项与图片主旨无关,排除。‎ ‎【点睛】本题的解答主要是根据图示反映的各大洲GDP总量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增减速度不一,在世界经济总量中所占比例也有变化,据此可知图示说明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 ‎29. “强调情感与理性的合理调节,以取得社会存在和个体身心的均衡稳定:不需要外在神灵的膜拜、非理性的狂热激情或追求超世的拯救,在此岸中达到济世救民和自我实现。”这体现的是( )‎ A. 文艺复兴的人文追求 B. 儒家的政治道德原则 C. 启蒙运动的政治理想 D. 道家的自然达观理念 ‎【答案】B ‎【解析】‎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儒家思想,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联系所学,儒家孔孟荀将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与政治理念相结合,强调道德修养是治国的根本,所以其观点中提出不需要“外在神灵的膜拜、非理性的狂热激情或追求超世的拯救,在此岸中达到济世救民和自我实现”,所以符合题意的是B项,CDA项不符合题意。‎ ‎30. 法国作家雨果:“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雨果在这里 A. 说明中国传统科技缺乏成为生产力的土壤 B. 认为当时中国政治制度保护了科技发明 C. 指出西方自然科学完全源于中国古代科技 D. 否认当时中国人的发明能力和创造能力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材料理解能力,材料主要说明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在中国与西方的不同发展状况。材料表明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在很早取得突破后就没有进一步的发展,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而是“停滞在胚胎状态”;而西方的科技发明一经出现很快就发挥了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中西方社会环境不同,中国传统科技缺乏成为生产力的土壤,故A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中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封建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不利于科技发明,阻碍了科技发明转化为生产力;材料也没有体现当时中国政治制度保护了科技发明,故B项错误。材料只是说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等发明中国早于欧洲,并不能得出“西方自然科学完全源于中国古代科技”,该项说法与材料和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中“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可见雨果承认当时中国人的发明能力和创造能力,故D项错误。‎ 考点:中外科技的发展•中外科技的特点•比较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 40 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其中第 31 题 12 分,第 32 题 16 分,第 33 题 12 分,共 40 分) ‎ ‎31.阅读材料,按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材料一 下表是部分学者对明朝中后期白银流入中国的估算数值。‎ 大约有一半的白银来自日本,其余的源自秘鲁和墨西哥。欧洲和日本商人从白银贸易中赚取的可观利润,推动了对中国丝绸和瓷器的购买,中国的工业产值也因此被进一步推升。‎ ‎----万志英 《剑桥中国经济史》‎ 材料二 1694 年英格兰银行初创时只是一个具有为政府融资功能的私人银行。英格兰银行发行加盖图章的纸币用于其对财政部的支付,后来,逐渐地发行了普通的银行券,即附有持票人条款的、为数量不一的存款发行的本票,以及为了给私人和政府贴现和贷款提供经费而发行的、相似的、其金额为按四舍五入去尾的纸币。在英格兰银行的特许状重续时,其发行权被更明确地界定为发行银行券的权利,英格兰银行被宣布为唯一的具有发行权的股份制银行。纸币发行权的垄断是银行竞争力的一张王牌。因为英格兰银行纸币总是在完全可兑换性的基础上发行,这也就导致公众对新体系抱有了极大信心。英格兰银行通过其在伦敦独一无二的地位、增长的声望及其与财政的特殊关系,确保了其纸币支配了伦敦市场。 ‎ ‎——摘编自马建华《中西方早期金融发展路径之比较》‎ 材料三 大量白银涌入中国国内市场,白银的实际购买力是下降的,因此与 15 世纪相比,白银收入的实际价值也是下降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白银大量流入对明朝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早期英国货币流通相较于明代不同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商业经济的发展为什么没有挽救明朝的统治。‎ ‎【答案】(1)历史影响:①冲击了明王朝的君主垄断货币的历史局面,引发明后期政治危机;②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③新航路开辟,为中国商品提供了广阔的国际市场,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④白银货币化,引发了政府赋役制度的改革。‎ ‎(2)原因:①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②英国民主政治的建立及完善;③英格兰银行自身的优势。‎ ‎(3)原因:①商业和城市发展带来的不仅仅是繁荣;②也带来了更加强烈的经济波动、贫困的集中化以及社会裂痕的深化;③动荡的社会叠加黑暗的政治加速了明朝灭亡。‎ ‎【解析】‎ ‎【详解】(1)历史影响:根据材料一中“推动了对中国丝绸和瓷器的购买,中国的工业产值也因此被进一步推升”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白银大量流入对明朝商品经济的发展、世界市场扩大,货币和赋税制度变化以及中央集权等方面分析其造成的历史影响。‎ ‎(2)原因:根据材料一中“明朝中后期白银流入”、材料二中“英格兰被宣布为唯一的具有发行权的股份制银行”,“英格兰银行纸币总是在完全可兑换性的基础上发行”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和银行体制等方面分析近代早期英国货币流通特点产生的主要原因。‎ ‎(3)原因:根据材料一中“推动了对中国丝绸和瓷器的购买”、材料三中“白银的实际购买力是下降的”,“白银收入的实际价值也是下降的”,结合所学知识,从明代商业经济的发展的双重影响、社会动荡、外交政策等方面分析其没有挽救明朝的统治原因。‎ ‎32.20世纪20年代,英国出现霍尔丹与罗素之争,中国则出现了“科玄论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23年2月4日,英国生物学家霍尔丹在剑桥大学发袁了演讲,畅想科学应用的未来,提出科学将对传统道德提出挑战并造福人类。随后,哲学家罗素予以批评性回应,警告人类对科学的滥用将导致毁灭性的灾难,指出“科学并没有给人类带来更多的自我控制,更多的爱心,或在决定行动之前克制自己激情的更大力量”,“科学可能导致我们文明毁灭”。罗素表现出来的对科学的质疑,不仅呼应了20世纪初科学发生的质的飞跃,也可以说是20世纪初滥觞于西方知识分子中间的一种流行思潮,它与不久前发生的那场人类浩劫有关,也是对启蒙时代以来有关“科学导致进步”这一观念的深刻反思。‎ ‎——摘编自刘钝《“两种文化”视野下的霍尔丹与罗素之争》‎ 材料二1923年2月14日,北大教授张君劢在清华大学演讲,强调宗教、道德、文化艺术等精神文化在人类现实生活中的重大价值,呼吁人们应该恢复孔孟儒学和宋明理学,以此批判因科学进步带来的西方工业文明所导致的殖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后果。玄学派对唯科学主义的批判引起了科学派的强烈不满。4月23日,地质学家丁文江针锋相对,指出科学处于主导地位,甚至可以支配人主观。以怎样解决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关系的“科玄论战”由此开启。后期,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也参与进来。瞿秋白指出,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都是受因果律支配的。人的意志受社会发展规律支配,经海规律决定人生观的形成与变化。这场论战实质上是中国思想界对于“西学东渐”的再思考,也是对五四时期传播的科学文化精神的进一步发展。‎ ‎——摘编自张谨《从“科玄论战”看“两种文化”分裂的根源源及其融合路径》‎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东西方两场论战背景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科玄论战”的意义。‎ ‎【答案】‎ ‎(1)相同点:一战暴露了西方文明的弊端;十月革命与苏俄的建立;西方科学的不断进步与广泛传播;科技发展冲击了传统人文思想。‎ 不同点:‎ 社会背景: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内忧外患),面临救亡图存的压力;西方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建立。‎ 经济背景:中国小农经济根深蒂固,发展落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较为薄弱);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高度发展,资本主义经济高度繁荣。‎ 思想背景:中国传统儒学根深蒂固,受外来文化影响(新文化运动);西方自身人文思想(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不断发展。‎ 科技背景:中国科技发展水平较低;西方科学技术高度发展(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突破)。‎ ‎(2)推动了思想的进一步解放;进一步推动了科学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有利于提高大众的科学素养);(强调“科学”)引起人们辩证地看待中西方文化(对“科学万能”“全盘西化”偏激思想的纠偏,或引导人们重新审视传统文化);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强调“马克思主义”)对当今认识科学与人文的关系具有借鉴意义。(强调后世“借鉴”)‎ ‎【解析】‎ ‎【详解】第(1)题中,相同点:主要结合材料一中“呼应了20世纪初科学发生的质的飞跃,也可以说是20世纪初滥觞于西方知识分子中间的一种流行思潮” “与不久前发生的那场人类浩劫有关”“对启蒙时代以来有关‘科学导致进步’这一观念的深刻反思”,以及材料二中“恢复孔孟儒学和宋明理学”“批判因科学进步带来的西方工业文明所导致的殖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后果”概括即可得出一战暴露了西方文明的弊端;十月革命与苏俄的建立,社会主义思潮的传播;科技发展冲击了传统人文思想。‎ 不同点:注意结合20世纪20年代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西方资本主义文明高度发展这一背景,并结合一战前后这一具体背景,紧扣“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关系”的科学与人文主题分析作答即可。‎ 第(2)题,结合材料“呼吁人们应该恢复孔孟儒学和宋明理学,以此批判因科学进步带来的西方工业文明所导致的殖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后果”“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也参与进来”“这场论战实质上是中国思想界对于‘西学东渐’的再思考,也是对五四时期传播的科学文化精神进一步发展”等可以得出这场论战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科学在中国的传播,使人们重新审视中西文化,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33.阅读材料,按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材料一:中国的中央政府再一次陷入分裂,进入军阀混战时期。一个从降生之日起即深陷分裂的共和国出现在一个危险的国际环境中,它甚至没有机会将民主价值观付诸实现。‎ ‎---[美]亨利·基辛格《论中国》‎ 材料二:(本报记者,北京,2 月 25 日)中华民国总统于今天接见了受邀造访的外国记者,并就中国的事件进行了坦率的谈话。总统说,他会格外关注中国工业发展。在中国工业发展上,他欢迎外国的参与。总统最后又补充说,他对中国代表们在巴黎和会上作为感到很满意。‎ ‎-----摘编自方激《龙蛇北洋》 “ 《泰晤士报》民初政局观察记”‎ 材料三:如何评估 1928 年之前的中华民国史..如果从大历史视角观察,1912 年至 1928 年的中华民国是中国历史的正统,若妖魔化这段历史,是对中国历史的不尊重。‎ ‎----摘编自马勇《重寻近代中国》‎ 概括以上材料观点,结合所学知识从现代化角度对这一观点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观点: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 论证:①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获得迅速发展,工业化进程进一步推进。②政治上,资产阶级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为民主政治的发展创造了条件。③思想上,民主共和观念深人人心、新文化运动兴起、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三民主义的提出,促进了民主思想的发展④外交上,出席巴黎和会,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捍卫了国家主权。⑤社会生活上,“断发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的颁布,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综合上述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并不能简单用反动统治来概括 ‎【解析】‎ ‎【详解】根据四则材料中“中央政府再一次陷入分裂,中央政府再一次陷入分裂”,“没有机会将民主价值观付诸实现”,“中国代表们在巴黎和会上作为”,“1912 年至 1928 年的中华民国是中国历史的正统”,“妖魔化这段历史,是对中国历史的不尊重”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用现代史观而不是革命史观,定位北洋政府统治的统治,可知得出材料的主要观点是,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所以首先明确观点,然后用这一时期我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外交、民生等相关史实,以现代化角度对这一观点展开论证。论证时首先要观点明确,其次注意史论结合。‎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