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

历史试题 第Ⅰ卷 (选择题 共 6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有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最恰当的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 置。共 40 题,每题 1.5 分。共 60 分。 1.春秋时期,促使土地逐步由国有向私有转变的根本因素是( ) A.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B.私田的出现 C.各国税制的改革 D.战争的影响 2.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 竹简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 若对工作条件成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 ) 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 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 D.盐业专卖制度已经解体 3.明清时期,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 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这说明( ) A.经商活动难以实现工业资本的原始积累 B.经商只为后代学习提供充足的物质基础 C.经商动机存在制约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D.经商是为满足对土地和传统文化的喜好 4.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一 结论的是( ) A. “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B.“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之廛” C. “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D.“借间屋中人,尽去做商贾” 5、西欧资本主义萌芽最早产生于意大利,但新航路开辟后,“财富流向西班牙和 葡萄牙”,“英国成为海盗”,而“意大利被晾到一边”。其主要原因是( ) A世界性商业危机。 B意大利经济衰退。 C世界性商业革命。 D意大利金融危机。 6.“大发现是资本主义和封建势力共同扩张的结果,是双重扩张。换言之,没有初期 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商人们的扩张要求,就没有地理大发现;但若没有国王和政府的 领导、支持及贵族的参与,同样也不会有地理大发现。”以下关于新航路开辟的说法 能够证明上述结论的是( )。 A.新航路开辟不是资本主义产生的必然结果 B.新航路开辟有利于欧洲封建统治的巩固 C.新航路开辟促成欧洲反天主教会力量联合 D.西班牙、葡萄牙王室率先支持探险 7.1651 年英国颁布的《航海条例》规定:“无论为英国人或别国人的殖民地所生长、 出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或商品,如非由属于本共和国人民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 运,皆不得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这表明当时英国( ) A.成为世界工业中心 B.禁止海外商品流入 C.推行贸易保护主义 D.确立海上霸主地位 8.恩格斯指出:它实际上是“一个调节生产为目的的联盟,他们规定应该生产的总生 产量,在他们之间加以分配,并且强制实行预先规定的出售价格”,实质上是“资本家 本身不得不承认生产力的社会性”。下列与材料中的“它”最相关的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B.早期的殖民扩张 C.第一次工业革命 D.第二次工业革命 9.19 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 在通商口岸较为盛行。这一做法( ) A.导致民间设厂高潮局面的出现 B.有利于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 C.加剧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输入 D.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 10.1879 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此后造船 所用材料费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这种变化反映了( ) A.军用工业由官办转为商办 B.“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 C.军工产品市场化趋势明显 D.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 11.据清末某官员记述,自 1888 年漠河金矿创办运行,“时不过二年,骤能如此其盛, 若沿边一带,矿务渐次开拓,商务即可渐次腾茂,星罗棋布。边境虽虚,何尝不可借开 矿招商而实之哉。”这表明了当时( ) A.开办漠矿有利于巩固边防 B.官办企业促进了商业繁荣 C.民族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 D.鼓励实业的政策成效显著 12.晚清官员梁章钜说,“以富强论,福建不能胜于江南、浙江、广东也……而福建 一省独必添一马(码)头以媚之,此又何说以处之”,“倘若外番并援英夷之例, 亦于滨海各省请分设马(码)头,则又将惟命是听乎?”梁章钜的愤愤不平缘于 ( ) A.清政府开放五口通商口岸 B.列强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13.1897 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今两 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 开,人力诚难阻隔也。”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 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 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 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 14.下图反映了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某一经济状况,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抗战胜利后政府获得大量经济赔偿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刺激了货币发行 C.货币大量增发给民族工业发展带来巨大压力 D.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提高了中国的货币需求 15.1945 年登记在案的民族工业 4382 家工厂中,机器、五金、冶炼、电气就达 1173 家,化学工业中也有一半为重工业。而战前中国的重工业只占整个工业的 14.68%, 占主导地位的是轻工业。这说明抗战( ) A.为民族工业内部结构的优化提供机遇 B.缩小了东西部民族工业发展差距 C.促使近代中国民族工业逐渐走向复苏 D.改变了近代中国经济落后的状态 16.1975 年 7 月 17 日,党中央转发国务院《关于今年上半年工业生产情况的报告》 指出,3 个月以来,“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一个月比一个月好”。全国工业总产值增长 15%,全国农业总产值比 1974 年增长 4.6%。出现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粉碎了林彪集团 B.国家工业政策的推动 C.邓小平大力整顿 D.人们建设国家的热情 17.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安徽的农民中盛传一顺口溜:“大包干、大包干,直来 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从这首歌谣中我们看到 ( ) ①分田到户,把土地所有权给农民后的高兴心情 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农民的拥护 ③责任制兼顾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 ④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符合当时的生产力水平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8.从 1949 年 10 月到 1956 年底,中国私营工商业经历了两个阶段。首先,中央和各 级政府根据“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和在国营经济领导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 其次,对私营工商业的政策是逐步地、有计划地开展公私合营。这两个阶段( ) A.工商业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B.共同反映了对资本主义的利用 C.发展目标主要是恢复国民经济 D.分别属于过渡时期和建设时期 19.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安徽的农民中盛传一顺口溜:“大包干、大包干,直来 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从这首歌谣中我们看到 ( ) ①分田到户,把土地所有权给农民后的高兴心情 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农民的拥护 ③责任制兼顾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 ④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符合当时的生产力水平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0.1956 年的中共八大与 1978 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都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 探索。二者的共同点是( ) A.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 B.决定变革生产关系 C.思想上拨乱反正 D.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21.20 世纪初,某乡绅赋《新年杂咏》:“新制初更阳历年,家家彩胜斗喧阗。宜春帖 子多新样,大半三民对五权。”该诗反映了( )。 A. 西方文化改变了中国传统文化 B. B.辛亥革命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C.守旧势力对近代文化的抵触 D.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动摇 22.下图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指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 费支出总额的比重)的变化情况图。这一变化趋势主要说明( )。 A.中国粮食生产呈下降趋势 B.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粮食越来越少 C.我国城镇居民生活水平越来越高 D.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能力不断下降 23.中华民国成立后,居于北方舆论领袖地位的《大公报》对于“临时议会”临时参议 院的立法议事活动和“临时人民代表”临时参议员的言行及其表现做了全面详尽的 报道,并进行了直率乃至无所顾忌的评论。这表明( )。 A.《大公报》成为全国舆论的权威 B.立法权受到舆论的有效监督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当时社会政治的开放度与参与度较高 24.有历史学家把美国的 20 世纪 20 年代称为“疯狂的 20 年代”。其依据应该是当时 美国( )。 A.党派之间斗争激烈 B.经济危机、社会动荡 C.社会经济盲目发展 D.政府强化对经济的干预 25.在 20 世纪 20 年代的美国,有的农场主赊购的拖拉机已经用坏,还没付清赊购的 钱;有的家具店主对年轻的新婚夫妇说:“分期支付,你负责打扮新娘,我来布置新房。” 后来殡仪馆也登出广告:“分期支付,人死了,我们来料理后事。”美国经济生活中的这 种做法导致的实际结果主要是( )。 A.刺激了经济的高速、持续发展 B.保证了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 C.促使市场持续的虚假“繁荣” D.加快了资金周转,激活了资产 26.1966 年奇想乐队 The Kinks 有首歌是这么唱的:“收税员夺走了我所有的钱,剩 下我留在这座豪宅里,懒洋洋地享受着阳光午后,那时生活更多的是阳光午后。”出 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 A.二战后社会福利政策的发展 B.英国政府干预经济导致财政困难 C.英国民众内心的迷茫与孤独 D.“新经济”推动了英国高速发展 27.20 世纪 30 年代,“资本主义经过他的手术,得到的不是死亡,而是变得比过去更强 壮,并取得了新的生命”。这里与“取得了新的生命”有关的是( )。 A.开创国家对经济全面干预的模式 B.“福利国家”制度建立并日趋完备 C.借鉴苏联模式,发展计划经济 D.推行新经济政策恢复国民经济 28.下表反映的是 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各产业就业人数占全国总人数的比例变化情 况。这种变化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 时间 产业类别 1970 年 1979 年 农业 5% 3% 制造业 30% 13% 服务业和信 息业 15% 72%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B.“新经济”的出现 C.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打击 D.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29.“分期付款、抵押贷款、信用卡等消费方式引诱人们用手头还没有的钱买用不着 的东西……使新教伦理的节俭观让位于享乐消费观。”这种享乐消费观( )。 A.是 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之一 B.有利于扩大需求,摆脱经济危机 C.是凯恩斯主义理论的实际应用 D.是解决当前欧债危机的主要途径 30.苏联在二战前建立了五大坦克生产基地:乌拉尔、哈尔科夫、鄂木斯克、列宁格 勒以及车里雅宾斯克。1945 年生产各类坦克 29 175 辆。此现象( )。 A.是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结果 B.源于五年计划建设迅速实现工业化 C.表明新经济政策取得巨大成就 D.与苏联不断改革经济体制有关 31.下图为苏联农业生产方面的统计数据示意图。该示意图反映出( )。 A.新经济政策促进了经济发展 B.农业总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 C.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得到缓解 D.赫鲁晓夫改革推动农业发展 32.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至 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中苏两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上 都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但结果却一成一败。造成这种结果的根本原因是( )。 A.经济实力的巨大差异 B.经济和政治改革方式的差异 C.改革指导思想上的巨大差异 D.具体国情上的巨大差异 33.据俄罗斯《权力》杂志记者报道,俄国政府在 2007 年版《<1945—2006 年俄国现 代史>教师手册》中下达了评价历史人物的指示:“斯大林——好(建立了垂直的政权, 但是,没有私有制);赫鲁晓夫——坏(削弱了政权的垂直性);戈尔巴乔夫——坏(毁灭 了国家)。”下列与之相对应的说法是( )。 A.斯大林的好是指实行了单一的公有制 B.赫鲁晓夫的坏是指大量种植玉米 C.赫鲁晓夫的坏是指废弃部门管理体制 D.戈尔巴乔夫的坏是指承认市场作用 34.某国际组织的宗旨是稳定国际货币体系,主要任务是稳定国际汇率,消除妨碍世 界贸易的外汇管制,对在国际收支中出现暂时困难的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该组织 是( )。 A.联合国 B.世界银行 C.欧洲联盟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35.有学者认为,在 20 世纪上半期整体世界已经形成,但全球化属于自发阶段。二战 后,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等一系列国际组织出现,全球化进入自 觉阶段。这一观点的依据是( )。 A.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B.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联系密切 C.大国之间的关系由战时对抗走向战后合作 D.经济合作的体系化建设有了新的突破 36.有学者认为:“如果没有超级大国的诞生和冷战的爆发,强大的历史压力和规范 性就不会诞生,欧洲的旧秩序将不会被突破,欧洲一体化的梦想也就只能还是一个 梦想。”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美欧关系趋向紧张 B.美苏冷战促进欧洲一体化 C.美国冷战战略受挫 D.美苏帮助欧洲实现一体化 37.有同学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列出了以下图示。据此判断该同学的研究主题是 ( )。 A.二战后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 B.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历程 C.二战后国际组织的发展变迁 D.二战后西欧走向合作的历程 38.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原因,一言以蔽之就是“世界需要中国,中国需要世界”。 其中“中国需要世界”体现在( )。 A.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加,地位举足轻重 B.中国可以直接参与 21 世纪国际贸易规则的决策过程,摆脱被动接受规则的不利 状况 C.发展中的中国有着广阔的市场和无限的商机 D.中国深化对外开放,严重依赖国际市场 39.1945 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在要求国会批准《布雷顿森林协定》的咨文中说:“我们 必须把和平的机构坚实地放在……经济合作的牢固基础之上……国际经济合作的基 石就是布雷顿森林关于国际货币基金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建议书。”据此判断, 美国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真正目的是( )。 A.维护世界和平安全 B.推行马歇尔计划 C.确立世界经济霸权 D.加强国际经济合作 40.德国学者乌尔里希·贝尔描述了一种现象: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任何大的民族企业, 不论“美国的”“德国的”还是“法国的”大企业,都难以生存。这表明经济全球化时代 ( )。 A.世界经济发展趋于合理平衡 B.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出现变化 C.跨国大企业的民族属性消失 D.发达国家的资本扩张到全球范围内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 40 分) 二、非选择题(41 题 13 分、42 题 13 分、43 题 14 分) 41(13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代世界的南北分裂、贫富悬殊,其历史根源可追溯到大约公 元 1500 年之后的几个世纪。在这几个世纪,西方探险家和资产阶级奔 走于世界各地,把相互隔绝的区域紧密联系在一起,逐渐形成了一个世 界性的市场。世界市场的形成,极大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 展……为获取资源与市场,工业文明的先导国家以枪炮打开了地球上 一切民族和国家的大门,迫使一切后进民族走向工业化之路。 材料二 为解决人口压力,康有为认为,“西北诸省土旷人稀,东三省、 蒙古、新疆疏旷益甚,人迹既少……早谋移徙”。严复则认为兴办现代 实业较垦荒辟田有效得多。到民国时期,有人认为,“人口增加是无止 息的,食料的增加是越来越困难的,即使我们能开垦荒地、改良农业、 增加生长,总是赶不上人口增加的快”;至于工业化一途,因需要大量投 资,短期内难以搞成,因此很多人认为,解决人口问题的“治本方法”是 “迟婚与节育”。 ——据《康有为全集》 (1)材料一中“世界市场的形成,极大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 你同意其观点吗?请说明理由。(5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学者缓解人口压力的主张,并 加以简要评价(8) 42(13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张謇(1853——1926 年)出身于江苏海门农家,青年时忙于科举, 经过 26 年努力,于 1894 年状元及第。甲午战争后,张謇向时任两江总 督张之洞提出实业救国的主张,被委派创办通州实业公司,张謇主张依 靠棉纺织业和冶铁业发展国民经济,他兴办纱厂,开办肯姆公司、冶铁 厂、纸厂、火柴厂、盐业公司等,他用企业利润兴办公益事业,在江苏 南通开办 370 所小学、6 所中学和 3 所高等学校,还设立了育婴堂、养 老院、济贫院、女红传习所……甚至还修了 700 余里的马路。由于逐 年亏损和负担过重,张謇于一战后破产。他晚年叹息:“幸哉一隅地,假 息得苟全。太平在何时?今年待明年。呜呼,覆巢之下无完卵,野老洒泪 江风前。” ——摘编自章开沅《张謇传》 材料二 亨利•福特(1863-1947 年)出身于美国密歇根州农民家庭,自幼 对机械兴趣浓厚,视爱迪生为偶像。16 岁离家出走,到底特律追寻理想。 恰逢美国 19 世纪末的大发展时期,经过 12 年努力,1891 年进入爱迪生 公司,并成为发电机总工程师。他逐渐认识到汽油机才是未来主要动力, 辞职创办汽车公司,走大众化、重视速度和效率的路线。但此时汽车还 只是上流社会的奢侈品,福特以失败告终。1903 年,第二家亨利•福特公 司开业,他驾驶的福特汽车能在 40 秒内跑完 1 英里,但投资人抛弃了他, 并将公司名字改成凯迪拉克。第三家福特公司,以流水线作业大幅降低 生产成本,适应了一战后美国平民消费需求,T 型车一举成功,亨利•福 特由此成为美国企业家的代表,也成为“从贫民到富翁”的美国梦的代 表。 ——根据《亨利•福特自传》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张謇和亨利•福特创办实业 的特点。(5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的事业发展之路一成 一败的原因。(8 分) 43、(14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让·莫内认为欧洲不能长期在资金和军事上依赖美国,否则, 有害无益,只有建立强大的欧洲联盟才有可能与美国平等对话。 ——崔之元《“欧洲之父”的思路及其对亚洲的启示》 材料二 无论在华盛顿还是海外,人们对布雷顿森林体系服务美国长 远利益的初衷已不再有任何疑问,然而其他国家的领导人打消了疑虑, 接受这样的思想:这个体系在造福美国的同时也在造福世界。 ——摘编自《布雷顿森林体系 70 年之痒》 材料三 全球招工大厅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劳工买方市场。它使美国的 挣工资者与全世界成百万的工人直接竞争生产工作职位。 ——摘编自胡国成、王荣军《全球化中的美国对外经济战略》 (1)材料一中让·莫内提出了什么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提出这一主 张的依据。(4)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如何理解材料二中 “这个体系在造福美国的同时也在造福世界”。(4) (3)在反对全球化的问题上,材料三的视角是什么?其出发点是什么?中 国政府为什么要积极争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6) 历史答案 1—-5 AACCC 6--10 DCDBB 11--15AADCA 16--20 CBABA 21--25BCDCC 26--30 AADAB 31--35DCCDD 36--40 BABCB 41.(1)同意。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传播了先进 的生产方式;加强了世界各地联系。 不同意。加剧了世界各国的贫富分化;给亚非拉人民带来了深 重的灾难;形成了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 (2)①康有为主张向人口密度低的地区移民。 ②严复主张兴办实业。 ③开垦荒地,改良农业。 ④节制生育。 B.评价: (1)康有为的主张:属于传统的缓解人口压力的方法,但向 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大量移民不可行。 (2)严复的主张:符合时代发展方向,但当时条件尚不具备。 (3)“节制生育”的主张:有可取之处,但未认识到人口因素 的积极面。 (4)“增加耕地,改良农业生产”的主张:耕地已接近使用极 限,不可行;改良农业需要时间,当时科技水平很低,一时半 会解决不了人口压力问题。 42(1)张謇:弃官从商,以实业救国为己任;依靠官府支持; 产业种类丰富;热心公益事业. 福特:少年理想;依靠自主创业;执着于汽车产业;以大众化、 平民化为目标;注重技术创新. (2)张謇失败原因:中国处于半殖民地社会(遭受双重压迫); 小农经济仍占主体;缺乏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张謇个人投资 过大,经营不善. 福特成功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注重创新;美国社会 稳定,政策适宜;社会消费的迅猛发展;福特个人对市场把握 准确. 43(1)主张:欧洲联合,实现欧洲一体化。依据:二战后欧洲失 去国际中心地位,受到美国的控制。 (2)内容: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或美元与黄 金挂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理解:确立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有利于美国的经济扩 张);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有利于稳定世界经济秩序)。 (3)视角:着眼于社会就业(经济角度)。出发点:保护民族经济(保 护本国就业岗位)。原因:加入世贸组织顺应了世界经济全球化 潮流,符合中国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有利于我国对外开放和 经济发展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